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赤壁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 赤壁之下。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 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一、夜游赤壁
四、苏子说理 水 变:逝者、盈虚 与 不变:未尝、卒莫 月 且夫
曾不能以一瞬 物与我皆无尽也
又何羡乎?
清风、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适
旷达乐观的态度
—喜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 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 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终写矛盾解决,主客皆大欢 喜。但作者的这种超脱,却是政 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 在旷达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的 抑郁和悲伤。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 苏轼在黄州生百度文库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 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 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他在黄州 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 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 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
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 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 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 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赤壁赋
苏 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江月。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 “ 唐宋八大家 ” 诗—— “苏黄” 词—— “苏辛” 书画—— “宋四 家”
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
简介苏轼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 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 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 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 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 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关于“赋”
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兼有诗歌、散文的特 点,可以咏物写志抒情。
关于“赤壁”
本文说的赤壁,在 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的 长江边上,是一处风景 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 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 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 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 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 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 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 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 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 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 “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 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 千古名作《赤壁赋》。 赤壁三文: 《赤壁赋》《后赤壁赋》——散文;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 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 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 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 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 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 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 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 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 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 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了事。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rénxū ) 2、桂棹( ) zhà o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 5、嫠妇( lí ) qiǎo ) 6、愀然( o ) 7、山川相缪(liá lú ) 8、舳舻千里( zhú jīng ) 9、旌旗( 10、酾酒( shī ) 11、横槊(shuò ) o) 12、渔樵(qiá 13、扁舟(piān) o) 14、匏樽(pá yó u) 15、蜉蝣(fú ng) 16、无尽藏(zà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怨 慕
乐 歌 箫声 泣 诉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 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 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 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 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 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 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 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 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 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 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 —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 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 就要产生。”
——乐
清风徐来
白露
游
水波不兴
月出
水光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事
景
情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 袅袅,不绝如缕。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二、唱歌吹箫 ——乐极生悲
1.赤壁的秀美可以抚慰灵魂。 2.寻求人生的平衡点。也就是所说的“达则 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3.寄托自己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惆怅。
4.气度的宽宏,曹操虽败仍不失英雄风范, 苏轼虽处境艰难仍心怀壮志
达穷 则则 兼独 济善 天其 下身
永恒的赤壁,永远的苏轼
赤壁的灵秀抚慰着苏轼那颗伤痕累累的 心,也孕育了他伟大的思想和灵魂。在灵魂 和自然融合的一刹那,我们理解了苏轼的幸 福和不幸。
赤壁因苏轼而留下千古华章,苏轼因赤 壁而屹立千古。感谢苏轼给我们带来的精神 食粮。苏轼若有知也应感谢我们对他的理解。
苏轼的诗文才气贯天,苏轼的思想博大 精深,苏轼的人格光芒万丈。 苏轼一生想着 天下,心系苍生,让他豪情万丈;在失意时, 寄情山水,洒脱飘逸;在悲观时又以佛家道 家思想宽慰自己,而变得豁达开朗。正是因 为有了这三种思想,才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文 学家,赤壁也因苏轼的介入才得以完成它的 美丽,赤壁诗文也将和这个伟大的文学家一 起流芳千古.
纵观苏轼一生,既坚持了一个富有社会责 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 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追求超越世俗,追 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 无数的宦海风波和人生挫折铸炼了诗人宏大旷 达胸怀——尤其当我们读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 能否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 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 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 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 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 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 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 惠州,再贬儋(dān)州(今海南儋县), 后死于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 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 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 古代第一全才。
全文总结: 苏轼在游赤壁时的心情变化
饮酒乐甚 愀然 喜而笑
(乐) (悲) (乐)
你认为当初的月夜泛舟真有这么一番主 客问答吗?对这场人生观讨论的意义当 如何认识?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 ——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 ——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苏轼对赤壁情有独钟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客“托遗响于悲风”,悲从何来?
一世之雄 蜉蝣天地 人生须臾
而今安在 沧海一粟 不可骤得
怀古
悲
伤今
三、客人言悲
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 解决矛盾。赋写“客人”的生悲之 因,实为下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 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 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 天 cé ng 古同“已”, 止 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 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