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长发育

合集下载

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以下7个时期,各期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小儿年龄分期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称为胎儿期,约40周。

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

该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因此孕母的健康、营养、情绪等状况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

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称新生儿早期。

新生儿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此时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窒息、溶血、感染等疾病,死亡率也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2~2/3。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足7天。

此期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和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最高。

3.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此期小儿以乳汁为主要食品,又称乳儿期。

对热能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但此期小儿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

故提倡母乳喂养和合理的营养指导十分重要。

婴儿期的后半年,因从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需要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并应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和注意消毒隔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此期小儿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但活动范围渐广,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发展,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应注意防止意外伤害和中毒;同时由于接触外界较广,而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传染病发病率仍较高,防病仍为保健重点。

乳儿乳牙出齐,饮食已从乳汁转换为饭菜,需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

5.学龄前期:3周岁后(第四年)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

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进一步减慢,而智能发育更趋完善,好奇、多问、好模仿,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自理能力增强。

小儿生长发育歌诀

小儿生长发育歌诀

小儿生长发育歌诀
小儿生长发育歌诀有:
1. 大运动发育规律口诀: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意思就是婴儿2个月会抬头,4个月会翻身,6个月或独坐,7个月8个月会爬滚,1岁会学走路。

2. 精细动作发育规律口诀:三玩五抓七换手,九月对指,一岁乱画,两岁折纸,三岁搭桥。

意思就是3个月婴儿会自己玩手,5个月会用手抓东西,7个月会双手来回倒东西,9个月会对指捏东西,1岁会无意识乱画,2岁会玩折纸游戏,3岁会搭积木。

3. 语言发育规律口诀:三笑五啊七假妈,九月欢迎周爸妈。

意思就是3个月婴儿会笑,5个月婴儿会发出“啊啊”的声音,7个月婴儿会发出无意识的“爸爸妈妈”,9个月婴儿会做出“欢迎,再见”等反应,1岁婴儿会有意识叫出“爸爸妈妈”。

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规律
由上到下:
头部发育最早,新生儿期头围相对较大。

之后头部发育速度逐渐减慢,而下肢的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比如婴儿先会抬头,然后能独自坐,再到会站立、行走。

由近到远:
以躯干部位为中心,先发展上肢动作,如先能挥动胳膊,然后才逐渐发展到能控制手指精细动作;下肢也类似,先能控制大腿活动,再到控制小腿、脚踝、足趾等。

由粗到细:
动作逐渐精细化。

如先是能大把抓握物品,之后能逐渐学会用手指捏取小物体等。

由简单到复杂:
从简单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到复杂的有意识行为。

语言方面,从单音节发音到多音节,从简单词语到句子表达。

由低级到高级:
思维活动从直觉行动思维逐渐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此外,在体格生长方面,也存在一定顺序规律。

比如在身高增长上,婴幼儿期增长速度较快,之后逐渐减慢;体重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但在婴儿期和青春期会有两个快速增长阶段。

同时,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也是不平衡的,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这些普遍规律,但每个孩子的发育进程可
能会有一定差异,只要在正常范围内,且无其他异常表现,通常都是正常的。

如果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存在疑虑,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1.身体生长发育:
小儿在出生后的头几年内快速生长。

在婴幼儿期,身高和体重每年都
会以快速的速度增长。

到了学龄前,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在青
春期前后,小儿会经历快速的生长和发育,男孩和女孩会发展出性别特征,体型也会逐渐接近成人。

2.智力发展:
小儿的大脑在出生后经历了快速发育的阶段。

在前两年中,儿童的神
经网络开始形成,他们开始学习并理解语言、数学和空间观念等基本概念。

到了学龄期,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开始成熟
发展。

3.社交能力发展:
4.情绪发展:
小儿在情绪方面经历了许多阶段。

新生儿对外部刺激反应较弱,随着
时间的推移,他们能够感受到并表达出快乐、悲伤、愤怒等情绪。

到了学
龄前,他们的情绪控制和认知能力逐渐增强,可以更好地处理和表达情绪。

5.运动发育:
从出生后的早期,小儿开始学习控制肌肉和运动。

在婴幼儿期,他们
通过爬行、站立和行走等方式发展大肌肉群的协调性。

到了学龄期,他们
开始学习精细运动技能,如书写和精确的动作控制。

6.性别差异:
男孩和女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

男孩在一般情况下会更早一些发育,如更高的体格强度和更大的肌肉质量。

而女孩的身体在青春期前后会经历更多的生理变化。

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

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

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是指婴儿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发育顺序。

从出生开始,新生儿的发育从头部至脚部依次进行。

新生儿头部发育较快,其头部体重占全身重量的45%,而腹部及四肢发育则较慢,其体重只占全身重量的20%左右。

由于新生儿在出生前,其头部在子宫内受到支撑,头部发育得较快,而其他部位受力不足,发育较慢。

随着新生儿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变得结实,其头部、腹部、四肢的体重比例也逐渐接近成人的标准,即大脑占全身重量的14%,腹部及四肢占全身重量的50%左右。

从出生时起,孩子的生长发育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发育是慢性的,二是自上而下的发育。

新生儿在出生时,其脊椎骨盆及下肢发育落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发育才能达到正常水平。

另外,新生儿还会有一定的“发育趋势”,即其脊椎及下肢发育落后,头部发育较快,腹部及四肢发育较慢。

孩子出生后,其头部体重占全身重量的45%,而腹部及四肢发育则较慢,其体重只占全身重量的20%左右。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头部、腹部、四肢的体重比例也逐渐接近成量的50%左右。

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特别是灵活性、力量、耐力等方面,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婴儿自出生开始,就会进行自我熟悉,并掌握探索环境的技能。

一般来说,1岁以前的婴儿可以掌握翻转、抓取、用手捏住玩具等技能,2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学会把玩具放入盒子里,3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学会拼图等技能,4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学会把玩具装配起来,5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学会画画等技能。

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有一定的语言发展,1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发出简单的声音,2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发出三个字以上的句子,3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发出五个字以上的句子,4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发出七个字以上的句子,5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发出九个字以上的句子。

总之,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是指婴儿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发育顺序。

新生儿的发育从头部至脚部依次进行,头部发育较快,腹部及四肢发育较慢,孩子出生后,其头部体重占全身重量的45%,而腹部及四肢发育则较慢,其体重只占全身重量的20%左右,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头部、腹部、四肢的体重比例也逐渐接近成人的50%左右。

小儿生长发育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小儿生长发育是指从出生到成年的整个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小儿的身高、体重、智力、运动能力等方面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下面将从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社会特点三个方面来解释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

一、生理特点:1.快速生长期:小儿出生后的第一年是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在这个阶段,小儿每个月的生长速度都非常快,身高每个月增长约2.5厘米,体重每个月增长约600克。

2.生理功能逐渐成熟:小儿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都在逐渐发育成熟。

比如,消化系统的功能逐渐健全,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逐渐增强;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也逐渐健全,肺活量和心脏功能逐渐增强。

3.免疫系统发育:小儿的免疫系统在出生后不断发育和成熟。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小儿的体内会逐渐产生各种抗体,提高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同时,小儿的抗病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患病的几率逐渐降低。

二、心理特点:1.感知能力逐渐增强:小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会逐渐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比如对声音和光线有反应。

到了几个月之后,小儿的感知能力会更加敏锐,可以辨别颜色、形状和声音的差异。

2.认知能力逐渐发展:小儿的认知能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发展。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小儿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事物,能够通过触摸、抓握等方式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

3.语言能力的发展: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逐渐掌握语言能力。

从最初的发出声音到逐渐模仿和理解语言,再到开始说简单的词语和句子,小儿的语言能力会逐渐提高。

三、社会特点:1.亲子关系的建立: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与父母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对小儿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可以促进小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逐渐独立性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的独立性逐渐增强。

他们会逐渐学会自己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技能,并逐渐学会自己独立行走和探索周围的环境。

3.社交能力的培养: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社交。

试述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并举例说明。

试述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并举例说明。

试述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并举例说明。

小儿生长发育是指儿童在出生后到成年前的身体、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特征: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的身体、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变化。

2.遗传因素: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即父母的身高、智力等方面的遗传因素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3.营养因素: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即小儿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会对其身体、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4.环境因素: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环境因素都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例如,在小儿的身体发育方面,一般来说,新生儿的身长约为50厘米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的身长会逐渐增加,到了青春期时,身长会达到成年人的标准。

而在体重方面,新生儿的体重一般在3-4公斤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的体重也会逐渐增加,到了青春期时,体重会达到成年人的标准。

此外,小儿的身体发育还会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父母身高较高的小儿通常身高也会较高。

在小儿的智力发育方面,一般来说,新生儿的智力发展处于初始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的智力会逐渐发展,到了学龄前阶段,小儿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此外,小儿的智力发展还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父母智力较高的小儿通常智力也会较高。

请简答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请简答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请简答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是指儿童在出生后,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儿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因此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对于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1.速度和节奏: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速度会有明显的变化。

在0-1岁这个阶段,小儿的生长速度最快,身高和体重增长迅猛。

在1-2岁期间,生长速度逐渐放缓,但仍然较快。

之后,生长速度进一步减缓,直到青春期的再次加速生长。

儿童的生长速度通常呈现一个“S”型曲线。

2.不同器官的生长:小儿生长发育不仅涉及身高和体重的增长,还包括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发育。

例如,大脑在婴幼儿期迅速发育,特别是在出生后的前3年内。

心脏、肺部等器官的发育也是逐渐完善的。

3.发育里程碑: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发育里程碑,如掌握抬头、翻身、爬行、坐立、行走等。

这些里程碑标志着儿童在身体和运动能力上的发展阶段。

每个儿童的发育里程碑年龄可能略有不同,但一般都会在同一个范围内。

4.遗传和环境因素:小儿生长发育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生长潜力,而环境因素如营养、生活环境和照顾情况等会影响儿童的生长潜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健康的家庭环境以及适当的运动和休息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5.性别差异:男女儿童在生长发育方面也存在差异。

男孩通常在身高和体重上优于女孩,但女孩在体脂肪和乳腺发育方面则优于男孩。

性别差异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性激素的影响。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多方面的,涵盖了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父母和医生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各期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指标

各期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指标

各期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指标小儿生长发育是指从出生后逐渐长大并形成成人体型的过程。

它涉及到身高、体重、脑发育、骨骼发育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以下是对各期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指标的介绍。

1.新生儿期(0-28天)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的第一个月,这一时期的婴儿主要特点包括:-身高:新生儿身高通常为45-55厘米。

-体重:新生儿体重通常为2.5-4.5千克。

-大脑发育:新生儿大脑的体积约为成人大脑的30%。

-运动能力:新生儿的运动能力较弱,并且主要表现为四肢的不协调运动。

-视力和听力:新生儿出生时对视力和听力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还不太成熟。

2.婴儿期(1个月-2岁)婴儿期是指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到2岁之间,这一时期的儿童特点包括:-身高:婴儿期是身高增长最快的阶段,平均每年增长25-30厘米。

-体重:婴儿期的体重增加也较快,仅在第一年内就可增加2倍以上。

-大脑发育:婴儿期是脑发育最迅速的阶段,脑体积也将逐渐增大。

-运动能力:婴儿期的儿童能够逐渐学会抬头、翻身、爬行、坐起、站立等动作。

-语言能力:婴儿期的儿童开始学习发出声音,并逐渐学会说简单的单词。

3.幼儿期(2-6岁)幼儿期是指2-6岁之间,这一时期的儿童特点包括:-身高:幼儿期的身高增长依然较快,平均每年增长7-10厘米。

-体重:幼儿期的体重增加速度较缓慢,平均每年增加2-3千克。

-大脑发育:幼儿期的大脑继续发育,连接数目的增加使得思维、记忆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运动能力:幼儿期的儿童能够逐渐学会奔跑、跳跃、抛接物体等动作。

-语言能力:幼儿期的儿童开始学会使用复杂的句子和进行简单的对话。

4.学龄期(6-12岁)学龄期是指6-12岁之间,这一时期的孩子特点包括:-身高:学龄期的身高增长速度开始减慢,平均每年增长5-7厘米。

-体重:学龄期的体重增长稳定,平均每年增加2-3千克。

-大脑发育:学龄期的大脑发育进一步完善,思维逐渐转向抽象、逻辑和概念的发展。

-运动能力:学龄期的儿童能够进行更复杂的体育项目,并逐渐展现出个体差异。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规律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规律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律。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的总规律发展,但因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生长的轨道不会完全相同。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从上到下);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由近到远);从全掌抓握到手指拾取(由粗到细);先画直线后画圈、图形(由简单到复杂)。

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先会看、听、感觉事物,逐渐发展到有记忆、思维、分析、判断(由低级到高级)。

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要认识总的规律性,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状况进行正确的评价与指导。

简述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简述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简述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是指在婴幼儿期,孩子的身体各个方面都会经历一定的发育变化,这些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父母和保育者需要了解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以便更好地照顾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身高和体重婴幼儿期是身高和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

从出生到一岁,身高增长速度约为10厘米,体重增长速度约为3倍。

从一岁到三岁,身高增长速度约为7厘米,体重增长速度约为2倍。

从三岁到六岁,身高增长速度约为5厘米,体重增长速度约为1.5倍。

二、头围和胸围头围和胸围的增长速度比身高和体重慢。

从出生到一岁,头围增长速度约为12厘米,胸围增长速度约为10厘米。

从一岁到三岁,头围增长速度约为4厘米,胸围增长速度约为6厘米。

从三岁到六岁,头围增长速度约为3厘米,胸围增长速度约为4厘米。

三、牙齿婴幼儿的牙齿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来说,6个月左右会长出第一颗牙齿,一岁时会有4颗牙齿,两岁时会有20颗牙齿。

从三岁开始,孩子的牙齿会逐渐脱落,换成永久牙齿。

四、运动和认知能力从出生到一岁,孩子的大脑发育迅速,可以学会抬头、翻身、坐起来、爬行、站立、行走等基本运动技能。

从一岁到三岁,孩子的认知能力开始发展,可以学会说话、理解简单的指令、认识一些物品等。

从三岁到六岁,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学习读写、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认识更多的人和事物等。

五、饮食和睡眠婴幼儿的饮食和睡眠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出生到一岁,孩子每天需要喝奶或配方奶粉,每天睡眠时间约为16-20小时。

从一岁到三岁,孩子逐渐开始吃固体食物,每天需要三餐加上2-3次小吃,每天睡眠时间约为12-14小时。

从三岁到六岁,孩子可以吃和成人相同的食物,每天需要三餐加上2次小吃,每天睡眠时间约为10-12小时。

总之,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是一个复杂但有规律可循的过程。

父母和保育者需要了解这些规律,以便更好地照顾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父母和保育者也应该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照顾。

简述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简答题

简述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简答题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遵循的一定规律,这一规律涉及到身高、体重、智力和性征等方面的变化。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家长和教育者需要了解这一规律,以便能够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儿童的成长。

下面将简要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身高的生长规律1. 出生后0-2岁:婴儿的身高增长迅速,平均每个月增长3-4厘米。

2. 2-10岁: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尤其是女孩在8-10岁进入青春期前的增长缓慢期。

3. 青春期:男孩在12-16岁,女孩在10-14岁进入青春期,身高迅速增长,直至生长停止。

二、体重的生长规律1. 出生后0-6个月:宝宝体重每周增加约150-200克。

2. 6个月-1岁:体重增长速度略有减缓,每个月增加约600克。

3. 1-10岁:体重增长大致稳定,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4. 青春期:体重增加明显,男孩在13-17岁,女孩在11-15岁增重明显。

三、智力的发展规律1. 0-6岁:儿童的大脑处于快速发育时期,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逐渐增强。

2. 7-10岁:学龄儿童开始接受正规教育,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快速发展。

3. 青春期:智力进入成熟期,思维更加理性、成熟,逻辑推理能力更强。

四、性征的发育规律1. 男孩:12-16岁左右出现生殖器官明显发育,开声期约在13-15岁。

2. 女孩:10-14岁左右出现乳房发育,月经初潮一般在12-14岁。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规律可循的过程。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家长、老师和医生更好地引导儿童的成长,为他们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关怀与教育。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神奇的过程,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儿童的成长。

下面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并就其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五、饮食和营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1. 0-2岁是婴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的摄入对身体发育至关重要。

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1.快速生长:小儿时期是人体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之一、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婴儿的体重通常会增加两倍以上,身高也会增长近一倍。

在2至5岁之间,每年儿童的身高一般会增长约5厘米。

这时期内,骨骼和肌肉也在不断增长和发展。

2.橡皮筋效应:小儿的骨骼比成人更容易弯曲和伸展,这被称为"橡皮筋效应"。

这使得小儿在体力活动和柔韧性方面更具优势,他们的身体更加灵活。

3.大脑发育:小儿期是大脑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

婴儿的大脑在出生后的头几年内会迅速增长,而且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和神经突触也在快速发育。

这时期内的大脑发育对于认知、语言和运动能力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4.感知能力增强:小儿时期,孩子的感知能力逐渐发展并增强。

他们开始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声音、触觉和味道等感觉,并且对周围环境有更强的感知力。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对外界的认识和理解。

5.运动能力提高:小儿的运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从初生婴儿无法控制肌肉的状态,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进行爬行、坐立、站立和行走等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6.社交技能发展:小儿时期,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在逐渐发展。

他们开始与家人、朋友和其他孩子互动,并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社交关系,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7.认知能力提升:小儿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他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人物和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追随简单的指令和规则,并开始观察和思考世界。

这为他们日后学习和发展智力提供了基础。

总而言之,小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时期内,他们的身体和大脑都在迅速发育。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家长和保护者来说非常重要,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教育。

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来说,它分为一个生长期和一个发育期。

生长期是指婴儿自出生至三岁前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最为迅速,此时他们的体重、身高等发育指标都在不断增长,同时他们的脑部也在发育。

发育期是指小儿三岁以后到成年期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小儿的体重和身高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但已经不如生长期那么明显了,而小儿的智力发展则比较稳定,此时他们更多的是在掌握知识,研究新的技能。

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包括身体发育,同时也包括智力发育。

身体发育包括体重、身高、肌肉发育等,而智力发育则包括大脑发育、语言发育、社会发育等。

身体发育主要受到婴儿的遗传因素及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智力发育则受到婴儿的遗传因素及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般来说,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家长最关心的,家长要做的是:多给宝宝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注意宝宝的膳食;培养宝宝的良好睡眠惯,保证宝宝每天获得足够的睡眠;多给宝宝参加户外活动,锻炼宝宝的体能;多参加各种游戏,陪宝宝玩耍,增加宝宝的自信心;多参加科学的教育活动,丰富宝宝的知识;多给宝宝看书,培养宝宝的爱读书的惯,提高宝宝的智力水平。

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家长要注意尊重宝宝个体的发育规律,不要期望宝宝超过自身的发育水平。

只有尊重宝宝的发育规律,因材施教,才能让宝宝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力。

简述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简答题

简述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简答题

简述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简答题
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胎内发育:婴儿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内,身体主要基于胎内发育而来。

婴儿的生殖器官在出生后1年内完成发育,2-3岁时开始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身体生长。

2. 幼儿生长:婴儿期过后,幼儿开始快速生长。

幼儿身高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但体重增长速度加快。

幼儿通常在5-6岁时达到他们人生的巅峰,之后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逐渐减缓。

3. 青春期发育:青春期是幼儿到成年的过渡时期。

青春期的开始时间因人而异,通常在10-13岁之间。

在青春期,男孩的体重增长速度加快,身高增长速度也开始放缓。

女孩则通常在12-16岁之间进入青春期。

4. 成年后的发展:成年后,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逐渐放缓。

男性通常每年增长约5厘米,而女性则每年增长约3厘米。

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在成年后逐渐停止,身体开始向着更加均衡和稳定的体型发展。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小儿生长发育还有一些特殊规律,例如:
1. 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有节律。

通常来说,婴儿和幼儿的生长速度有一定的规律,每个月或每季度增长一定的身高和体重。

2. 生长速度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

因此,不同家庭和不同环境中的小儿,生长发育速度可能存在差异。

3. 青春期的生长速度比幼儿期和婴儿期慢,但比成年期快。

因此,青春期的小儿需要特别注意营养和锻炼,以确保健康成长。

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多方面的,包括胎内发育、幼儿生长、青春期发育以及成年后的发展。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关注和照顾小儿,确保
他们健康成长。

小儿生长发育PPT

小儿生长发育PPT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小儿 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并处
理潜在问题。
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小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等,有
助于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谢谢
THANKS
早期干预与治疗
针对异常情况制定干预措施
对于生长和发育偏离正常标准的宝宝,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如营养指导、运动训练、语言疗法等。
及时就医治疗
如果宝宝存在严重的生长或发育问题,如侏儒症、智力障碍等,需要及时就医接 受治疗,以改善宝宝的生长和发育状况。
05 小儿生长发育常见问题与对策
表观遗传学研究
表观遗传学研究揭示了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有助于深入了解生长发育机制和 预防疾病。
提高小儿生长发育水平的方法
01
02
03
04
合理营养
提供均衡、多样化的饮食,确 保小儿获得充足的营养素,促
进正常生长发育。
适量运动
鼓励小儿参与适量的运动,有 助于促进骨骼、肌肉和神经系
统的发育。
定期健康检查
小儿生长发育
目录
CONTENTS
• 生长发育概述 •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 小儿营养与生长发育 • 小儿生长发育的监测与评估 • 小儿生长发育常见问题与对策 • 小儿生长发育的未来展望
01 生长发育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小儿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 整个生长和成熟过程,包括胎儿期、 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 期和学龄期等阶段。
如果宝宝出现生长速度过快或过慢、发育迟缓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 医检查。
发育评估1 2来自语言能力评估通过观察宝宝的语言发音、词汇量、语法结构等 方面,评估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水平。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生长发育的规律:1.递增性:小儿生长发育是递增性的,即身高、体重、心肺功能等各个方面的指标都呈现递增的趋势。

从出生时的微弱开始,到婴儿期和幼儿期的迅速增长,最终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逐渐稳定。

2.向头尾两端发展:小儿生长发育是向头尾两端发展的,即先从头部和上半身开始发展,再逐渐向下半身发展。

这是为了适应站立和行走的需求,也是内脏和神经系统发育的需要。

3.个体差异:小儿生长发育的速度和方式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方面,每个孩子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都不同,这导致不同家庭和地区的孩子呈现出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

另一方面,同一个家庭中的孩子,即使是双胞胎,也可能有不同的生长发育速度和方式。

4.阶段性:小儿生长发育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这些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生长发育的特点:1.快速生长:小儿生长发育的速度通常是成人的几倍,尤其是在婴儿期和幼儿期。

在这个阶段,身高和体重每个月都有显著的增加,器官和系统的发育也较为迅猛。

2.脑部发育迅速:小儿脑部在出生后的前几年内会经历急剧的发育,大部分脑细胞和神经连接在这个阶段形成。

脑部的发育对于儿童的学习、思维、感知和运动协调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3.体格特征显著:小儿的体征特征如长头发、细眉毛、圆脸、大眼睛和尖短的鼻子等,都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独特标志。

4.易受环境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的敏感度较高,外界的饮食、营养、照顾和教育等因素都可以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不良的环境因素可能导致生长迟缓、智力发育延缓和心理问题等。

5.心理和社会发展:小儿生长发育不仅涉及身体方面的变化,还包括心理和社会角色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语言、情绪和社交能力都会逐步发展和成熟。

小儿生长发育遵循的顺序

小儿生长发育遵循的顺序

小儿生长发育遵循的顺序小儿生长发育是指从胎儿期开始到青春期结束的整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小儿的身体和智力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和各个阶段的特征。

1.出生(0-4周):这是小儿生长发育的起点,身高一般在48-52厘米之间,体重约在2.7-3.7千克之间。

新生儿的头部相对较大,占整个身体的比例较高。

在这个阶段,小儿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都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需要通过吃奶、睡觉和排泄来获得营养。

2.婴儿期(0-2岁):这个阶段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小儿的身高和体重会迅速增长,头部逐渐变得比例适中。

3-6个月时,大部分婴儿会开始翻身,会逐渐学会坐起来。

小儿的头部和颈部也会变得越来越稳定,能够自行抬头。

1-2岁时,小儿会学会走路,并逐渐进入说话的阶段。

3.幼儿期(2-6岁):这个阶段是小儿的探索和学习阶段。

在2-3岁时,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够自如地跑动和说话,能够使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这个阶段,小儿开始锻炼小肌肉,掌握一些基本的动作技能,如画画、叠积木等。

4-5岁时,小儿的动作协调能力明显增强,能够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如踢球、跳绳等。

4.学龄前期(6-12岁):这个阶段是小儿进行认知开发和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小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并开始学习基本的数学、阅读和写作等技能。

小儿的社交能力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较为持续的发展,能够与同伴进行互动,并学会承担起一些相应的社交责任。

5.青春期(12-18岁):这个阶段是小儿身体和性发育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小儿身高和体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女孩会开始发育乳房、月经初潮,男孩开始发育阴毛、声音变低等。

青春期也是小儿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够进行较为抽象的思维活动,开始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如上所述,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小儿的生长发育速度和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一、生长规律1.阶段性发展:小儿生长发育以阶段性的特点表现。

常见的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每个阶段都具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生长速度变化:小儿在不同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

婴儿期是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幼儿期逐渐减缓,学龄前期增长速度又有所回升,而学龄期则再次减缓,直至青春期结束。

3.部位和器官发展:小儿的身体不是均匀发展的,各个器官和部位的发展也有不同的速度。

例如,婴儿期大脑和心脏的发育较快,四肢则相对滞后;而学龄期则是骨骼生长最迅猛的时期。

4.性别差异:男孩和女孩在生长发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而言,在婴幼儿期和学龄期,男孩的身高和体重较女孩稍高;到了青春期,女孩开始迅速发育,超过男孩。

性别差异主要受到遗传和性激素的影响。

二、生长特点1.身高和体重:婴幼儿期的身高和体重增长迅速,每年增长速度可达到婴儿体重的3倍。

幼儿期增长速度减慢,大约每年增长5-6厘米,体重每年增长2-3公斤。

学龄期增长速度又有所加快。

2.头部发育:婴幼儿时期,头部的发育是最明显的。

头围在这个阶段内呈现快速增长的特点,以适应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迅速发育。

到了学龄期,头围的增长速度较缓。

3.姿势和活动:婴幼儿时期,孩子会通过翻身、爬行、坐立和站立等动作来增强肌肉力量,并逐渐掌握行走技能。

到了学龄期,孩子的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也有显著提高。

4.性别特征发育:从学龄前期开始,男女孩子的生殖器官逐渐有所不同。

女孩的乳房开始发育,月经初潮也可能在这个阶段出现;男孩会有生殖器官的增大和睾丸的降低。

5.智力和认知:婴幼儿期孩子的智力和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可以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

到了学龄期,思维发展更为成熟,可以进行复杂的逻辑思考和概念抽象。

6.社会和情感:小儿的社会和情感发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幼儿期开始形成亲子依恋关系,学龄期逐渐与同伴建立起友好关系,并逐渐接触社会和学校的集体生活。

三、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小儿生长发育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学习目标】1.熟悉小儿年龄分期的标准及临床意义。

2.掌握各年龄阶段的名称及划分的起止时间。

小儿从出生到成人,始终处于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

小儿年龄分期,是根据小儿环境的改变、饮食的转换、体格的发育、牙齿的更换、性腺的发育,以及精神智慧的发展,对整个小儿时期所做的阶段划分,以便更好地指导小儿喂养保健和疾病防治。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大小论》记载:“当以十四岁以下为小儿治。

”但现代临床将18岁以内规定为儿科的就诊范围。

小儿成长可划分为7个阶段:一、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称为胎儿期。

胎龄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1天算起,为期40周,280天,以4周为1个妊娠月,即“怀胎十月”。

此期,胎儿完全依赖于母体而生存,孕妇的健康状况和卫生环境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在整个孕期内,尤其在妊娠早期12周的胚胎期,胎儿的各系统器官逐步分化形成,孕妇若遭受不利因素的影响,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等伤害,往往可导致流产、死胎、先天性疾患或缺陷。

妊娠中期16周,胎儿各器官迅速增长,功能也渐成熟。

妊娠后期12周,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长快。

后两个阶段若胎儿受到伤害,易发生早产。

因此要做好胎儿期的保健,主要是做好妇女孕期保健,指导孕期卫生,预防感染,保证饮食营养丰富,心情舒畅,劳逸适度,避免外伤、放射线照射,减少不必要的用药。

目前国际上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

这一时期小儿死亡率最高,因而应特别强调围生期的保健。

围生期保健包括胎儿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观察和疾病防治,孕产妇的生理卫生和适当处理。

围生期医学是指分娩时胎儿的监测技术,高危新生儿的集中监护和治疗,某些先天性疾病的筛查和及早治疗等。

二、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新生儿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在这一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

由于小儿形体发育不够完善,脏腑功能也未健全,神志发育尚未成熟,调节功能不足,因此对外界的适应和防御力都较差,容易患病,且容易变化,死亡率也高。

其中很多疾病与胎内、分娩及护理有关,如早产、畸形、窒息、脐风、脐部疾患、胎黄、惊风等。

因此需要加强预防措施,在喂养、保暖、隔离消毒、皮肤护理等方面应特别重视。

三、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亦称乳儿期。

这个时期的小儿生长发育特别迅速,1周岁时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身长为出生时的1.5倍,头围增大1/3左右。

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因此对营养物质需求高,但脾胃消化功能较弱,故容易发生呕吐、泄泻、疳积等脾胃功能失调疾患。

6个月以后的婴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抗病能力低,容易罹患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时行疾病。

此期,小儿发病易从热化,易动肝风,常出现高热、惊风、昏迷等病证。

故应注意合理喂养,及时正确地添加辅助食品,按时进行各种预防接种,多晒太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四、幼儿期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这一时期的小儿体格增长较婴儿期减慢,生理功能日趋完善,乳牙逐渐出齐,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发展迅速。

此期要注意按时断奶及断奶后的合理喂养,若喂养不当、饮食失调则容易发生各种脾系病证。

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户外活动逐渐增多,接触时行病气的机会增加,故多种小儿时行疾病如痙腮、水痘、丹密、手足口病等发病率明显增高,应做好消毒隔离等预防保健工作。

还应重视对幼儿的早期教育,防止发生中毒、烫伤、跌扑摔伤等意外事故。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这个时期小儿由体格的迅速发育转为神经、精神的迅速发育。

与成人接触更密切,理解和模仿能力增强,语言逐渐丰富,对不少抽象概念,如数字、时间等开始理解。

这一时期的小儿具有高度可塑性,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此期,小儿的抗病能力较前增强,肺脾二脏的发病率降低,但传染病仍有发生,水肿、风湿热痹及紫瘢等也好发于这个年龄段,因此要继续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另外,还须注意防止触电、跌仆、溺水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六、学龄期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

学龄期泛指进入小学以后至青春发育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

这一时期,小儿的体格发育稳步增长,大脑的形态发育已达到成人水平,综合分析能力、体力活动均有进一步发展,已能适应复杂的学校和社会环境。

这是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学校和家庭均应重视德、智、体三方面的教育。

此期的儿童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疾病的种类及表现基本接近成人。

水肿、哮喘为常见病种,应注意清除原发病灶,预防瞒齿,保证营养,劳逸结合。

七、青春期青春期受地区、气候、种族等影响,有一定差异。

一般女孩12〜18岁,男孩13〜20岁,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其生理特点是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

体格生长出现第二次高峰。

精神发育由不稳定趋向成熟,易产生相应的月经紊乱、性心理障碍、酗酒等生理、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疾病。

应继续做好本期好发疾病的防治工作,合理进行生理、心理和性知识教育,保障青春期的身心健康。

第二节体格发育【学习目标】1.了解小儿体格生长测量的常用指标。

2.熟悉小儿体格生长的特点。

3.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正常规律。

4.具有测量小儿体重、身高(长)、头围、囱门、胸围的能力。

小儿体格生长可以用易于测量的形态指标来表示。

通过大规模实际测量的数据统计后得出生理常数,用以衡量和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水平,为某些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实际应用方便,按照小儿体格发育的规律,用一些计算公式大致对各年龄段的儿童生理常数进行推算。

一般临床常用的体格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头围、囟门、胸围、牙齿等。

一、体重执考提示体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体重是各器官、系统和体液的总重量。

1.测量方法及正常值测量体重,应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

小儿体重的增长不是匀速的,在青春期之前,年龄越小,其增长速度越高。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平均约为3kg,出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0.5kg;12月龄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且为第一个生长高峰。

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2岁后至12岁之前,每年体重平均增长约2kg。

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时体重+0.7x月龄7〜12月龄婴儿:体重(kg)=7+0.5X(月龄-6)1岁以上:体重(kg)=8+2x年龄2.临床意义体重易于测量,是最为容易获取的反映小儿体格发育和衡量小儿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也是儿科临床中计算热量、用药剂量及输液量的主要依据。

体重增长过快常见于肥胖症、巨人症,体重低于均值85%以下者为营养不良。

二、身高(长)1.测量方法及正常值身长是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

测量方法:小于3岁的小儿卧位时测量身长,3岁以上小儿站立位测量身高。

测量身高时,应脱去鞋袜,摘帽,取立正姿势,枕、背、臀、足跟均紧贴测量尺。

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与种族、遗传、营养、内分泌、运动及疾病等因素有关,且呈现小儿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的特点。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平均约为50cm。

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25cm。

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2岁时身长约85cm。

2周岁后至青春期前,身高增长平稳,每年增长约7cm。

进入青春期,身高增长出现第二个高峰,增长速度达儿童期的2倍,可持续2〜3年。

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2〜12岁儿童的身高(长):身高(cm)=70+7X年龄2.临床意义身高(长)主要反映机体骨骼发育状况。

身高(长)低于正常均值70%者,应考虑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等。

此外,还有上部量和下部量的测定。

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为上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的长度为下部量。

上部量与脊柱增长密切相关,下部量与下肢长骨的生长密切相关o12岁前上部量大于下部量,12岁以后下部量大于上部量。

执考提示身高(长)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三、头围1.测量方法及正常值用软尺,自双眉弓上缘处,后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即为头围。

胎儿期脑发育占全身各系统的领先地位,足月新生儿头围为33〜34cm。

出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约6cm,1周岁时约为46cm。

出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2岁时头围约为48cm,5岁时增长至50cm,15岁时接近成人,为54〜58cm。

2.临床意义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

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头围过大常见于解颅、佝偻病后遗症;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

执考提示囱门的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及临床意义四、囟门1.测量方法及正常值囟门有前囟、后囟之分。

前囟为额骨和顶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后囟是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

前囟大小以菱形对边中点连线长度进行测量,出生时为1.5〜2cm,以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在12〜18个月时闭合。

后囟在出生时即已很小或已闭合,最退出生后6〜8周闭合。

2.临床意义检查前囟对儿科临床很重要,囟门反映小儿颅骨间隙闭合情况,对某些疾病诊断有一定意义。

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为脑积水、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

囟门凹陷,可称为“囟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脱水),或极度消瘦者;囟门凸出,可称为“囟填”,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脑积水和脑肿瘤等。

执考提示囱门的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及临床意义五、胸围1.测量方法及正常值用软卷尺由乳头向后背经过肩胛骨下角,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取呼气和吸气的平均值。

胸围的大小主要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

新生儿胸围约32cm,1岁时约44cm,接近头围,2岁后胸围渐大于头围。

2.临床意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缺少锻炼的小儿胸廓发育较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晚;营养状况良好的小儿,则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提前。

执考提示胸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六、牙齿1.测量方法及正常值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20颗,恒牙32颗。

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尚未萌出乳牙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出牙顺序是先下后上,按切牙、第一乳磨牙、尖牙、第二乳磨牙的顺序依次萌出。

乳牙在2〜2.5岁出齐。

6〜7岁乳牙开始脱落,更换为恒牙。

出牙为生理现象,但少数小儿可有低热、流涎及睡眠不安、烦躁等症状。

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可用以下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4(或6)2.临床意义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先天愚型等患儿,可出现出牙迟缓、出牙顺序混乱、牙质差等表现。

执考提示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七、呼吸、脉搏执考提示呼吸、脉搏的正常值及与年龄增长的关系呼吸、脉搏的测量应在小儿安静时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