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灼伤急救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灼伤急救措施
化学灼伤指强酸、强碱以及一些毒剂等接触皮肤引起人体的局部损伤。主要有酸、碱、溴、磷、酚等的灼伤,常见的症状是热痛,如不及时处理往往引起组织器官坏死,留下灼痕。
中毒指某些物质进入人体,损害组织和器官并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主要是有毒气体和毒剂中毒,常见的症状是腹痛、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灼伤、中毒的急救处理方法。
一、灼伤
被化学药品灼伤应根据化学药品的性质及被灼伤的器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碱类灼伤
强碱具有腐蚀性和刺激作用,使体内脂肪皂化,组织胶凝化变为可溶性化合物,破坏细胞膜结构,使病变向纵深发展。一旦碱灼伤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消失为止,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眼灼伤先用大量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
2、酸类灼伤
常见的强酸如硫酸、硝酸、盐酸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硫酸灼伤皮肤一般呈黑色;硝酸灼伤呈灰黄色;盐酸灼伤呈黄
绿色。皮肤被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强酸溅入眼内,在现场立即就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冲洗时应将头置于水龙头下,使冲洗后的水自伤眼的颞侧流下,这样既避免水直接冲眼球,又不至于使带酸的冲洗液进入好眼,冲洗时应拉开上下眼睑,使酸不至于留存眼内和下穹窿中。如无冲洗设备,可将眼浸入盛清水的盆内,拉开下眼睑,摆动头部洗掉酸液,切忌因疼痛而紧闭眼睛,经上述处理后立即送医院眼科治疗。
3、溴灼伤
液溴和溴蒸气对皮肤和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液溴与皮肤接触产生疼痛且易造成难以治愈的创伤,严重时会使皮肤溃烂。溴蒸气能引起流泪、咳嗽、头晕、头痛和鼻出血,重者死亡。
溴灼伤皮肤时,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体积氨水(25%)、1体积松节油和10体积乙醇(95%)混合液洗涤包扎。如不慎吸入溴蒸气时,可吸入氨气和新鲜空气解毒。
4、白磷灼伤
磷通过皮肤进入机体后,会加速体内排钙,引起骨骼脱钙,并可抑制机体氧化过程,造成蛋白质及脂肪代谢障碍。
皮肤被白磷灼伤时,及时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立即用清水冲洗,再用2%碳酸氢钠溶液浸泡以中和生成之磷酸,然后用1%硫酸铜溶液轻涂伤处以皮肤上残存的白磷形成不溶性磷化铜,阻止皮肤吸收白磷,用%高锰酸钾湿敷包扎,不能将创伤面暴露于空气中,不能涂抹油脂类物质。
5、酚灼伤
酚侵入人体后,分布到全身组织,透入细胞引起周身性中毒症状,酚直接损害心肌和毛细血管,使心肌变形和坏死。
皮肤被酚灼伤时立即用30~50%酒精揩洗数遍,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而后用硫酸钠饱和溶液湿敷4~6小时,由于酚用水冲淡1:1或2:1浓度时,在瞬间可使皮肤损伤加重而增加酚的吸收,故不可先用水冲洗污染面。
二、中毒
根据途径不同,中毒可分为口服中毒、呼吸中毒和皮肤接触中毒。
1、有毒气体
应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输氧,硫化氢中毒者禁止口对口人工呼吸。
二氧化硫、氯气刺激眼部,可用2~3%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涤,咽喉中毒用2~3%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漱口或吸入碳酸氢钠水溶液的热蒸气,并饮用牛奶或%的氧化镁悬浊液。
2、强酸
误服硫酸、盐酸、硝酸等强酸后,可引起嘴唇、口腔和咽部烧伤灼痛、胸骨和腹部有剧痛,严重者可发生胃穿孔、腹膜炎、休克以至窒息。误服强酸后,应立即用氧化镁溶液100~300毫升或牛奶、豆浆、水调蛋清、花生油等食用油灌胃(洗胃要在强酸服后立即进行,稍晚即不宜洗胃,以防引起消化道穿孔),忌用小苏打,因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增加穿孔的危险。
3、强碱
误服强碱时,应立即服用柠檬汁、桔汁或1%的醋酸溶液,再服1%硫酸铜溶液引起呕吐,效果不好时送医院用胃管洗胃。
4、酚
口服中毒者,应立即吞服植物油15~30毫升,并催吐,如催吐失败,早期可用牛奶及温水洗胃,直至洗出物无酚味为止。
5、汞
汞中毒在消化道、神经系统、皮肤粘膜、泌尿生殖系统都有症状,出现头痛、嗜睡、牙龈出血、记忆力减退等。
汞蒸气比空气重,主要通过呼吸道中毒,大多数是慢性中毒。预防汞中毒很有必要,汞流失要及时清除,地面上撒上硫磺粉可使汞生成毒性小的硫化汞。
误服入时,用炭粉彻底洗胃或用牛奶、蛋清解毒。
总之万一发生事故,千万不要惊慌,立即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事故的扩大,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尽量减少人体伤害。
当然,更重要的是实验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操作要规范,防止发生伤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