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藏物昆虫学大纲(10版)

合集下载

储藏物害虫分析

储藏物害虫分析
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导致粮食产后环节巨大的重量损失,造成食品 品质下降
➢ 据资料表明,全世界贮藏的粮食每年约10%损失 于虫害,即每年被仓虫损害的谷物可供2亿多人一 年的食用。有的国家和地区有时高达30~40%。
➢ 如食品营养成分的损失;被害虫的排泄物、脱皮、 尸体及活虫污染;发热霉变。
2. 损毁珍稀园林植物 ➢ 园林植物受害后,轻则影响正常生长、开花、结
第四节 城市害虫的管理
一、城市害虫管理的原理与策略
❖ 城市生态系统中,人是主体。因此城市害虫的管理,首先 考虑要维持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居住环境和经济高度发 展的相对稳定与平衡的环境。
❖ 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的概念;我国1975 年也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城市 害虫管理中,也应遵循IPM的原则。
化。例如鳞翅目成虫的色素浓着症,就是工业城市中某些 昆虫对城市污染进行的调节。
2. 由于环境资源的多样性,城市昆虫种类和数量比农业生态 系统中的更为丰富。
3. 城市频繁的经济活动影响着昆虫的分布格局,为昆虫的迁 移、传播、扩散提供了条件。外贸、国内商品流通及旅游 业的发展,使一些外来害虫首先进入城市。
三、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社会危害
1. 吸血、骚扰、侵袭人类 2. 传播人类疾病
第三节 城市化与城市昆虫学的发展
一、城市及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 1. 城市:最早出现于4000~5000年前奴隶社会的初期,手工 业和农业的分离。“城”——城池,“市”——集市。一般 认为凡10万以上人口,住房、工商业、行政、文化等建筑物 占50%以上面积,具有较为发达的交通线网和车辆来往频繁 的人类集居区域,就是城市。

储藏物昆虫1

储藏物昆虫1
●世代及越冬 ★一年发生一代。 ★以成虫在储藏豆粒内,或仓 内角落,包装品缝隙内越冬, 少数在田间、晒场杂草或砖石 下越冬。
●年生活史可如下图
4月中、下 旬产卵盛期
3月/中、下 旬越冬成虫 飞到田间产 卵 8月/中-9月/上 成虫羽化,越 冬开始
4月/下-5月/上 卵孵化盛期 5月/下-6月/上幼 虫随收获豆粒到 仓库内继续为害
8月为化 蛹盛期
●成虫习性
★成虫需补充营养,取食蚕豆花瓣
和花粉; ★成虫白天交配,产孵,尤以上午
10时至下午3时产孵为盛;
★雌成虫把卵产在植株中下部青荚 上,最喜荚期为11-20天的嫩豆荚,
卵散产,每荚2-6粒;
★成虫飞翔力、耐饥力、耐温力 及抗寒力较强,并有假死性。
●幼虫习性
★幼虫孵化后大都从卵壳下先 侵入荚内,再侵入豆粒内蛀食;
★ 成虫将卵产在粮粒蛀孔内或粮粒缝隙 内,碎屑中、谷颖间、包装物、或壁缝内。
卵单产或2-9粒聚产;每雌每天产卵不超
过10粒,一生可产卵300-500粒; ★ 成虫飞翔能力很强,粮温上升到37℃
以上时,爬出粮面飞行;有趋光性,
喜食粮粒胚部。
●幼虫
★ 初孵幼虫非常活泼; ★在粮粒间爬行,然后从胚部蛀 入内部食害至钻出; ★一般都钻入粮粒内为害; ★第2龄幼虫却无蛀入谷粒内的 能力,只在粮屑及碎粮内食害, 也可完成发育
1.2.4 发生与环境关系
●粮食含水量及温、湿度 ★谷蠹耐热及耐干能力都很强。 ◆发育所需温度范围为18.2—39℃,
◆在含水量只有8—10%粮粒内, 温度为35—40℃时,仍能正常发育。
★对低温抵抗能力较差。
在0.6℃下只能生存7天,在
0.6—2.2℃下生存不超过11天。

储藏物昆虫的生理学—生殖系统及其生理

储藏物昆虫的生理学—生殖系统及其生理

第十节 生殖系统及其生理
一、雌性生殖器官及其生理 (二)侧输卵管 侧输卵管是连接卵巢和中输卵管的一对管道。 每一侧输卵管的前端与输卵管连接处常膨大呈囊状, 称为卵巢萼,有时储存卵子的作用。在侧输卵管 的外面常包围有环肌和纵肌,这些肌肉的伸缩有利 于排卵。
第十节 生殖系统及其生理
一、雌性生殖器官及其生理 (三)中输卵管 中输卵管和侧输卵管一样都是排卵的通道。中 输卵管的前面和侧输卵管相接,后面膨大的部分叫 生殖腔,生殖孔的开口位于生殖腔内。 生殖腔是雌雄交尾的部位,一般呈囊状,后面 开口大。有些昆虫的生殖腔呈管状,被称为阴道。
第十节 生殖系统及其生理
二、雄性生殖器官 (三)射精管 射精管在形态学上相当于雌性的中 输卵管。射精管与阳茎相连,管外包围 有强壮的肌肉层,肌肉的排列次序一般 是纵肌在内,环肌在外,射精时肌肉的 伸缩完成射精过程。
第十节 生殖系统及其生理
(四)附性腺 附性腺一般为成对的囊状物或管状 物。若是管状物,则常卷曲。 附性腺分两种,一种来源于外胚层, 另一种来源于中胚层。在有些种类中, 来源于外胚层和中胚层的附性腺同时存 在。附性腺常开口于射精管的前端或输 精管的分支处,其主要作用是分泌黏液, 浸浴精子以备在交配时用。
第十节 生殖系统及其生理
二、雄性生殖器官 成熟区位于生长区的下方。初级精 母细胞进入这一区域后,经过成熟分裂, 每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精细胞。 这样,每个精细胞中只含有相当于体细 胞染色体数目一半的染色体。 转化区位于精巢管的最下端。在此 区内,精细胞分化出具有游动作用的鞭 毛,转化为精子(spermatozoa)。
第十节 生殖系统及其生理
二、雄性生殖器官 雄性生殖器官包括起源于中胚层的 一对精巢和两条输精管。 输精管与起源于外胚层的射精管相 连,后者与阳茎相连。在两个输精管的 基部膨大成一个储精囊,在射精管的前端 或输精管的基部,常有若干对来源于外 胚层或中胚层的附性腺。

储藏物昆虫的行为学

储藏物昆虫的行为学
三、昆虫的行为周期性与昆虫钟
(一)行为周期性 行为周期性是指昆虫的生命活动表现出一定时
间节律的现象。如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 大多数储藏物昆虫是夜出性的,交尾、生殖都
在夜间,也有以清晨或黄昏为活动盛期的(如麦蛾、 谷蠹和锈赤扁谷盗的成虫)。
第一节 昆虫的基本行为模式
三、昆虫的行为周期性与昆虫钟
(二)昆虫钟 昆虫钟是昆虫体内的生物钟,即昆虫生命活动和行
pheromone)也叫告警信 息素。它由某些个体释 放并能引起同种其它个 体的警戒、逃避或奋起 自卫的化学物质。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行为与化学通讯
5. 种间信息素 利己素; 利他素。
第三节 储藏物昆虫的食性与为害方式
一、食性
按食物性质可分为: 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菌食性。
按取食范围可分为: 杂食性(多数储藏物昆虫) 寡食性(绿豆象) 专食性(蚕豆象、豌豆象)。
昆虫的基本行为模式 昆虫的生殖行为与化学通讯 储藏物昆虫的食性与为害方式
行为(behavior)是昆虫的感觉器官接 受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综合而使效应器官 产生的反应,研究昆虫行为的科学称昆虫行 为学(insect ethology),
第一节 昆虫的基本行为模式
一、 昆虫的本能
本能又称先天行为(innate behavior),是由 遗传因子决定的固有的行为。分为反射、动态、趋 性和定向活动等。
聚集信息素通常有长寿命的昆虫所分泌,以雄虫居 多。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行为与化学通讯
3. 追踪信息素 追踪信息素(trail
pheromone)是社群性昆 虫能分泌的一种物质, 这种物质能指引同一种 群中的其它个体找到食 物源的所在地。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行为与化学通讯

第二章储藏物昆虫分类学

第二章储藏物昆虫分类学
中、小型种类。身体多呈 椭圆形,背面隆起,腹面平坦 。身体表皮几乎总是着生毛或 鳞片。头小,下口式。触角棒 多为3节跗节5-5-5式。
第二章储藏物昆虫分类学
第五节 有翅亚纲 Pterygota(二)内生翅类
皮蠹科中的许多种类,常侵入存放人类生活必需品的仓库内,对皮张 、粮食、药材、毛料、丝织品等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成为一类重要的 储藏物害虫。
第二章储藏物昆虫分类学
第五节 有翅亚纲 Pterygota(二)内生翅类
(八)扁薪甲科(拟薪甲 科)Merophysiidae
小型甲虫,体长多为1.0~ 1.5smm 。 椭 圆 形 , 黄 褐 色 至 赤 褐色,背面光滑,有光泽。触 角棒1~2节;唇基与额位于同 一平面。前足基节窝后方开放 。鞘翅光滑。
八、鞘翅目 Coleopt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
鞘翅目为昆虫纲最大的 一个目,也是整个动物界最 大的目,全世界已知种类约 35万种。与储藏物有关的约 600种。国内记载储藏物鞘翅 目昆虫有300多种。
第二章储藏物昆虫分类学
第五节 有翅亚纲 Pterygota(二)内生翅类
分类学上一般将鞘翅目分为3个亚目,即肉食亚目(Adephaga)、多食 亚目(Polyphaga)和象甲亚目(Rhynchophora)。
背侧缝
外咽缝 侧腹缝 前胸腹板 前胸侧板 前胸背板
第一腹板
鞘翅目成虫腹面观 1.肉食亚目第二2章.多储藏食物亚昆虫目分类学
3.象甲亚目
第五节 有翅亚纲 Pterygota(二)内生翅类
(一) 步甲科 Carabidae
属肉食亚目,一般黑色或褐色 而有光泽,少数颜色鲜艳。头前口 式,较前胸窄;触角11节,多为丝 状。各足跗节均为5节。。

储粮昆虫学:储藏物昆虫的生殖

储粮昆虫学:储藏物昆虫的生殖

第四章储藏物昆虫的生物学本章提要:·储藏物昆虫的生殖·储藏物昆虫从卵开始至成虫死亡的个体发育过程·储藏物昆虫各发育期的生命特征·储藏物昆虫的生活史第一节储藏物昆虫的生殖一、生殖方式生殖又称繁殖(reproduction)。

是生物在新陈代谢基础上产生后代的现象,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储藏物昆虫与其他动物一样,也要进行繁殖。

通过生殖,使储藏物昆虫得以延续和发展。

储藏物昆虫是属于雌雄异体的动物,所以绝大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

但也有些种类以其他特殊方式进行繁衍后代。

(一)两性生殖两性生殖(amphigony)又称有性生殖,需经过雄雄虫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后,由雌虫排出体外,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这是储藏物昆虫最主要的生殖方式。

储藏物昆虫两性生殖的特点:通常卵必须接受了精子以后,卵核才进行成熟分裂(减数分裂);而雄虫在排精时精子已经减数分裂。

(二)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而能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一般可以分为三类:1.兼性孤雌生殖(facultative parthenogenesis)又称为偶发性孤雌生殖。

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的种类中,偶而发生未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例如鳞翅目昆虫中的家蚕、马铃薯块茎蛾等能进行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2.专性孤雌生殖(obligate parthenogenesis)又称为经常性孤雌生殖。

即所有的卵都未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储藏物昆虫中的嗜卷书虱在自然情况下至今雄虫还未发现,该种类的繁殖完全是通过孤雌生殖进行的,雌虫生产的卵都是未受精的,但是都可以发育成为新的雌性个体。

3.周期性孤雌生殖(cyclical parthenogenesis)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而交替进行,即所谓的“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例如一般蚜虫从春季到秋季连续十多代都是进行孤雌生殖,这段时期几乎不产生雄蚜,在冬季将来临时产生雄蚜,进行雌雄交配,产受精卵越冬。

仓库昆虫学

仓库昆虫学

胸足的构造
1、是分节的附肢,着生在侧板与腹板之间 (2、着生在基节窝内——开放式,封闭式) 3、由6节构成:
(1) 基节 (2) 转节 (3) 腿节 (4) 胫节 (5) 跗节 (6) 前跗节(爪) 4、幼虫胸足:也由 6节组成,跗节不分节

1、形成:翅属于附器,由背板和侧板向 两侧延伸而成
2、功能:运动工具,动物界中最早获得, 是昆虫纲繁荣的重要条件
昆虫的腹部
腹部的基本构造
1、外形简单,大多由9~11个环节组成 2、各种昆虫的腹部节数是定值 3、内藏内脏和生殖器官
腹部的附器
1、外生殖器: (1) 雌性外生殖器 (2) 雄性外生殖器
2、腹末附器: (1) 尾须 (2昆虫生物学基础
昆虫的生殖方式
昆虫的胚后发育
变态的类型与区别
1、不完全变态:卵、若虫(幼虫)、成虫 2、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3、两种变态的区别:外形、内部器官、生 活习性等
生物学特性
1、羽化:成虫从其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 程(2种变态)
2、雌雄二型现象:因性别形成不同体态 3、多型现象:因社会分工形成多种体态 4、成虫的生活:全部意义是繁殖后代
1、复 眼: (1)构造:由众多小眼面构成 (2)功能:感光、物体形象
2、单 眼: (1)构造:单一眼面 (2)功能:辅助复眼感光
取食器官
1、咀嚼式——取食固体食物 2、吸收式——取食液体食物
(1)虹吸式 (2)刺吸式 (3)舔吸式 (4)刮吸式 3、嚼吸式——取食固体和液体食物
仓库害虫口器的组成
1、危害的范围 2、危害的对象 3、包含的种类
昆虫与螨类的主要区别
主要区别为2、3、4: 2 —— 体躯分两段 3 —— 三无:无复眼、无触角、无翅 4 —— 四对足

储粮昆虫学:储粮害虫学课程介绍

储粮昆虫学:储粮害虫学课程介绍
螨类的体躯一般可分为颚体和躯体两部分。颚体构成螨体的前端部分,其上生有螯肢和须肢。 躯体位于颚体的后方,可再划分为生有4对足的足体和位于后端的末体两部分;生有前面两 对足的是前足体,生有后面两对足的是后足体。在前足体和后足体之间,一般有清晰的横沟, 以这条横沟为界,整个螨体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者称前半体,后者称后半体;前半体包 括颚体和前足体,后半体包括后足体和末体。
储粮害虫学课程介绍
课程概要
一、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储藏物昆虫。 储藏物昆虫学(stored product entomology):亦
称仓库昆虫学或仓储昆虫学,是昆虫学的一个分支,从 研究内容上属于应用昆虫学(applied entomology; 又称经济昆虫学economic entomology)的范畴,其 研究内容包括:
真正意义上的储藏物昆虫必须能在储藏物内正常繁殖,即储藏物环境中必须有成虫、幼虫需 要的食物。有些昆虫虽然出现于储藏物环境中,但由于缺乏必需的食物而不能繁殖,必须依 靠自然界的食物进行繁殖。如豌豆象的成虫在产卵前取食了豌豆的花粉、花蜜或花瓣才能产 卵,幼虫主要在生长的豌豆内发育;还有一些昆虫的生活环境介于室内与室外之间,如仓潜、 沙潜等,严格讲它们都不是真正的储藏物昆虫。但习惯上通常也将它们视为储藏物昆虫,亦 有人称之为仓库寄居昆虫。
课程概要
四、储藏物螨类的基本特征
与昆虫相比,储藏物中的螨类个体微小,通常只有0.5~1mm。 此外,螨类与昆虫的形态区别还有以下几点:
1. 螨类整个体躯分节不明显,大体上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段; 2. 无翅; 3. 成螨具4对足(幼螨通常为3对足); 4. 无复眼,有时仅具单眼。
谢谢!
1. 储藏物昆虫的外部形态; 2. 储藏物昆虫的分类学; 3. 储藏物昆虫的生理学; 4. 储藏物昆虫的生物学; 5. 储藏物昆虫的行为学; 6. 储藏物昆虫的生态学。

储粮昆虫学:储藏物昆虫的食性与为害方式

储粮昆虫学:储藏物昆虫的食性与为害方式

第三节储藏物昆虫的食性与为害方式一、食性(一)昆虫食性的分类食性(food habits)就是取食的习性。

在储藏物昆虫中,通常按照食物范围的广狭而分为单食性(monophagy)、寡食性(oligophagy)、多食性(polyphagy)或杂食性(omnivore)等。

仅以一种植物的果实为食料的称单食性,如豌豆象专取食豌豆;能取食原缘相近的种属或科的植物果实或动物尸体的称为寡食性,如麦蛾只能取食禾本科的稻谷、小麦、大麦和玉米等;食性要求范围广,可以多种不同科的植物及动物为食料的称为杂食性或多食性,如蜚蠊目和皮蠹科等。

食性如果按照食物性质来分,还可以分成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和菌食性。

以植物有机体为食料的称植食性,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及其加工成品。

绝大多数储藏物害虫属此种食性。

以其他动物活体为食料的称为肉食性,如捕食仓库害虫的窗虻;吸食仓库害虫体液的食虫蝽象等。

取食陈腐的粮食、动植物尸体,即非生活的有机体的称腐食性,如黑粉虫等。

取食其他昆虫的粪便,已发霉的粮食及农副产品的菌类的,称菌食性,如薪甲科害虫。

(二)影响昆虫食性的物理和化学因素食物的选择基本上是遗传性决定的,是昆虫长期适应的结果。

有些种类成虫期与幼虫期的食物完全不同,或成虫根本不吃东西,但还是把卵产在它们下一代幼虫需要的食物上。

食性不是恒久不变的习性,有些种类在食物不充裕或完全缺乏时,可以被迫改变食性,但常常以大量死亡来换取一个新的适应,而遗传到下一代。

因此,食性虽然有它的稳定性,但也不是绝对不变的,有它一定的可塑性。

在自然的情况下,每一种植食性昆虫都各有其一定的寄生范围,单食性昆虫只取食某种植物,而多食性昆虫则选取固定的几十种到几百种植物。

从识别的过程来说,昆虫不像高等动物那样,对食物的认识靠传教、靠经历、甚至靠思维;对昆虫视觉生理研究也表明:植食性昆虫的视觉在寄主选择的过程中不起很重要的作用。

那么植食性昆虫为何或如何来选择它的寄主植物呢?这一问题早就引起了有关学者们的密切注意。

储粮昆虫学:储藏物昆虫的生活史

储粮昆虫学:储藏物昆虫的生活史

第四节 储 藏物昆虫的 生活史
第四节 储藏物昆虫的生活史
二、昆虫的生活史
每一虫种都是以群体方式存在着的,在每个世代中,其所有的个体 不可能都在同一时期开始发育,也不可能都在同一时期完成发育。 通常总是有少数个体发生较早或较迟,这种现象称为个体差异。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对一年多代的种类来说,是出现前后世代间 重叠的原因之一。当发生早的个体出现时,称为发生始期;大量个 体发生时,称为发生盛期;而少数发生迟的个体出现时,称为发生 末期。
因此休眠是昆虫生理上无准备,只要条件不适就可休眠, 条件适宜了又可立刻恢复生长发育,而且没有固定虫态。
第四节 储 藏物昆虫的 生活史
第四节 储藏物昆 虫的生活 史
(二)滞育
滞育(diapause)也可以说是环境条件引起的,但往往受 着遗传性的限制,而看不到不利环境条件的直接作用。
在自然情况下,当不利的环境还远未到来之前,昆虫就进入 滞育了,不管当时条件如何,即使很适宜它生长发育。而且 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予最适宜的条件,也不会立即恢复生 长发育。所以它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是经过长期演化适 应而形成的。因此,滞育对种的保存具有重大意义。
滞育在生理上是有所准备的,而且发生滞育的种类,都有其 固定的虫态。
第四节 储藏物昆 虫的生活 史
(二)。出现在一年一代的虫种。不论外界环境条 件如何,只要到了滞育虫态,就进入滞育。
即使一年发生代数相间的不同种类,它们的生活年史也不一样。 一点谷蛾和豌豆象都是一年一代,而一点谷蛾以幼虫越冬,豌豆象
却以成虫越冬。但同一虫种在不同地区生活年史也不相同,如米黑 虫在寒冷地区一年发生一代,而在温暖地区可以发生两代,以幼虫 越冬却是相同的。
二、昆虫的生活史

储粮昆虫学:储藏物昆虫的分类学——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储粮昆虫学:储藏物昆虫的分类学——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害虫防治决策时准确鉴别害虫种类也是非常重要的。如 不同的害虫种类同一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可能不同,只有确 定害虫的种类,才能确定所使用杀虫剂的和剂量。不同的 害虫种类,我们采取的防治对策也不相同。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分类阶元
一.分类单元和分类阶元
根据生物进化理论,昆虫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这样,就必然有些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而有些 昆虫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远。亲缘关系比较近的种,其外形、习性很近似。许多亲缘关系密切的物种合在一起, 就组成一个属(genus);同理,特征近似的属组成一个科(family),科具有一目了然的特征;近似的科组成 目(order),目之特征更明显;目上又归为纲(class)等。这些属、科、目、纲等就是分类单元(taxon)。 这些分类单元按等级排列成分类系统,称为分类阶元(category)或分类阶梯。
(三)种以下的分类
种不是生物进化的最终分支。种是由种群(众多个体)组 成的,同一物种不同种群期生活在不完全相同的环境条件 下,种的特征就或多或少有所变化,这就产生了种以的分 类单元。
亚种(subspecies):由于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基因交 流降低,各自向不同方向演化,形成较大的差异,但相互 间仍能杂交,未达到种隔离的级别,就定为亚种。这一概 念目前仅承认地理亚种,在同一地区不存在两个亚种,也 就是说亚种之间在地理上是隔离的。一个亚种可以说是一 个“未成熟的种”,也是目前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中承认的 唯一种下单元。
第一节 昆 虫分类的基 本原理和方 法
分类阶元通常的排列如下:
界 Kingdom
门 Phylum
● 亚门 Subphylum • 总纲 Superclass • 纲 Class • 亚纲 Subclass • 总目 Superorder • 目 Order • 亚目 Suborder

储藏物昆虫生态学

储藏物昆虫生态学
(二)温度对储藏物昆虫的地理分布的影响 (三)积温和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
1. 积温和有效积温法则
NT=K
式中:N-完成某一发育期所需的时间(天); T-发育期内平均环境温度(度); K-常数(积温/日·度)。
第二节 储藏物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二、温度与储藏物昆虫的关系
1. 积温和有效积温法则 有效积温法则:
第二节 储藏物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二、温度与储藏物昆虫的关系
3. 有效积温法则应用的局限性
❖ 环境温度须在昆虫的有效温度范围(有效温区)内; ❖ 昆虫分发育速率还与食物、环境湿度等条件有关。
第二节 储藏物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二、温度与储藏物昆虫的关系
(四)昆虫的耐热性与耐寒性 1. 昆虫耐热的原因 昆虫在高温下致死的原因主要是由昆虫体内蛋白质
第三节 储藏物昆虫的种群动态
一、储藏物昆虫种群的主要特征
(二)种群的生殖力和繁殖速率 种群的生殖力指一个种群的平均繁殖数量,用以下
公式表示: N=ef/(m+f)
式中:e-每雌虫平均繁殖力,f-雌虫数,m-雄虫数。 繁殖速率指种群个体数量增加的能力,即种群在若干
世代或单位时间内增长其个体数量的最高理论倍数,它 反映了这种数量增长的内在能力,用下式表示:
五、温度、湿度与食物的综合作用
(一)对昆虫发育期的影响 (二)对储藏物昆虫存活的影响 (三)对储藏物昆虫产卵量的影响
害虫的发育、存活、产卵和种群增长都受温度和湿 度的影响,因此,降低环境对害虫的适宜性成为害虫治 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储藏物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六、光与储藏物昆虫的关系
储藏物昆虫大多具有负趋光性。 光周期影响昆虫的滞育。
如当拟谷盗属的成虫感染之后或处于一种高种群密度状 态时,会从它们的一对“防护腺”中产生有毒的醌、1-烯烃 、β-羟基酮等。这些物质可以抑制真菌在它们的食物上生长 ,在环境中用来圈定取食或产卵场所,或来驱逐其它昆虫。

储粮昆虫学:储藏物昆虫的生长发育

储粮昆虫学:储藏物昆虫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储藏物昆虫的生长发育一、胚胎发育胚胎发育(embryonic development)是储藏物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卵受精后开始,至幼虫孵化之前的发育过程。

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都是在卵内进行的。

胚胎发育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期间卵的表面看起来平静,实际上正在发生着激烈的变化,其中有合核分裂(卵割)和胚盘的形成;胚带和胚层的形成,胚膜的形成和胚动胚胎的分节和附肢的形成;器官系统的形成,背面封合和胚膜消失等,最后发育成幼体,其中有些过程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因此这些步骤并不表明发育中的先后次序。

胚胎发育的详细过程,请参阅有关参考文献。

二、变态及其类型昆虫从卵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所经历过的一系列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称为变态(metmorphosis)。

储藏物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不仅体积有所增大,同时在外部形态和组织等方面也在起变化,从卵孵化出来的幼期昆虫,同性成熟的成虫相比,总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在外形上就可以看出来。

储藏物昆虫中的变态类型主要有:表变态、不完全变态和全变态等。

1.表变态(epimorphosis)表变态的特点是从卵孵化出的幼期已经基本具备了成虫的特征,在胚后发育中仅在个体增大、性器官的成熟等,成虫期后还继续仍能蜕皮。

如衣鱼目昆虫的变态。

2.不完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这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如革翅目、啮虫目、蜚蠊目和半翅目等昆虫所具有的变态类型。

昆虫一生只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虫态。

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生长发育而逐步显现,翅在幼虫的体外发育。

不完全变态和表变态的主要不同是:成虫不再蜕皮,幼期属寡足型(只有胸足,无腹足)。

不完全变态类储藏物害虫中,它们幼期和成虫期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差别不大,幼虫除了体型较小,翅未长成和生殖器官(外生殖器和内部生殖器官)没有发育完整外,在构造上(如触角、眼、口器和足)以及生活习性和栖息场所等方面,都与成虫非常相似。

第五章储藏物昆虫的生态学

第五章储藏物昆虫的生态学

2. 发育始点温度与积温的推算 • 通常采取多种温差对某储藏物昆虫分别进 行饲养观察。某种储藏物昆虫在各个高、 低不同温度的条件下,完成阶段发育的时 间不同,或可以通过2个或3个以上的不同 温度处理及其相应的发育历期,计算出发 育始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3. 昆虫世代与发生时期的推算
计算例题
• (T1-C)N1=K
• 所以玉米象的发育始点温度为14.7℃。代入 原式,即可求出玉米象完成一个世代所需 要的积温。即: • 63(21-14.7)=396.9(日度) • 30(27.9-14.7)=396(日度)
• 计算结果,玉米象的发育始点温度为 14.7℃,完成一个世代的有效积温为 396.9(日度)。
(五)昆虫的耐热性与耐寒性
二、温度与储藏物昆虫的关系 • 昆虫是变温动物,缺乏调节体温的机能,温度是昆虫生境 内最重要的气候环境因素,对昆虫发育的影响最为重要。 • 温度对变温动物发生直接作用,即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外 界温度的高低而产生不同的反应,表现在动物的新陈代谢 强度、生长速率等方面,从而影响其发生数量、体形、大 小、行为变异、全年活动期长短以及地理上的分布区域。 (一)储藏物昆虫温区的划分 • 由于昆虫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新陈代谢的 速率和行为,必然要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只有当环境温度 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储藏物昆虫才能开始生长发育。 • 为了便于说明温度对储藏物昆虫生命活动的作用,可将影 响昆虫生命活动的温度范围划分为下列5个温区。
§5-2 储藏物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一、储藏物昆虫的地理分布和为害地带 (一)昆虫区系(insect fauna) 1. 世界昆虫区系 • 全世界动物(包括昆虫)按其地理分布状况可分 六大区:古北界、新北界、东洋界、非洲界、新 热带界和澳大利亚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储藏物害虫与储粮害虫的概念,掌握昆虫与螨类的形态区别。

教和难点学重点:昆虫与螨类的形态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结合实验课教学。

第一章储藏物昆虫的外部形态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储藏物昆虫头、胸、腹部的基本结构;熟悉触角、口器、足、翅的基本构造与类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头、胸、腹部的基本结构。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结合实验课教学。

有条件使用多媒体。

第一节储藏物昆虫的头部1.1.1 头壳的分区和头部的变化1.1.2 头部的型式1.1.3 触角的构造与类型1.1.4 复眼和单眼1.1.5 口器的构造与类型第二节储藏物昆虫的胸部1.2.1 前胸1.2.2 具翅胸节1.2.3 胸足1.2.4 翅1.2.5 脉序1.2.6 储藏物甲虫的翅1.2.7 储藏物蛾类的翅第三节储藏物昆虫的腹部1.3.1 基本构造1.3.2 腹部的附肢和附器第四节储藏物昆虫幼虫的形态1.4.1 鞘翅目幼虫的形态1.4.2 鳞翅目幼虫的形态复习与作业要求:教师布置思考题考核知识点:头部的分区和头式;触角、复眼、口器的基本构造和变化;胸部的基本构造;足和翅的基本构造和变化;腹部的基本构造;鞘翅目幼虫的基本类型;鳞翅目幼虫体刚毛毛序。

辅助教学活动:实验课。

第二章储藏物昆虫的分类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储藏物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实验教学能正确鉴别常见的储藏物昆虫。

教学重点和难点:昆虫分类原理;检索表编制;重要害虫的鉴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结合实验课教学。

有条件的使用多媒体。

第一节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1.1昆虫分类的任务和意义2.1.2分类阶元2.1.3昆虫的命名法2.1.4检索表第二节储藏物昆虫的分目2.2.1昆虫纲的分目2.2.2储藏物昆虫所属的目第三节储藏物昆虫的分类2.3.1缨尾目2.3.2蜚蠊目2.3.3等翅目2.3.4 革翅目2.3.5 半翅目2.3.6 啮虫目2.3.7鳞翅目2.3.8鞘翅目2.3.9 膜翅目2.3.10 双翅目复习与作业要求:教师布置思考题考核知识点:分类阶元;物种的概念;昆虫命名法;检索表的应用;储藏物昆虫所属10目的基本特征;鞘翅目和鳞翅目重要科的特征。

辅助教学活动:实验课。

第三章储藏物昆虫的生理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储藏物昆虫的体壁、消化、呼吸、神经等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及激素与信息素以及和防治有关系统的生理机制。

了解循环、排泄、生殖等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壁、消化、呼吸和神经系统;昆虫信息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

第一节体腔与各器官的相互位置3.1.1体腔3.1.2各器官的位置第二节体壁及其生理3.2.1 体壁的结构3.2.2 表皮的主要化学成分3.2.3 昆虫的蜕皮过程3.2.4 体壁衍生物3.2.5 体色第三节消化系统及其生理3.3.1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3.3.1昆虫的消化与营养需要第四节呼吸系统及其生理3.4.1气管系统的一般结构3.4.2气体交换3.4.3呼吸代谢3.4.4杀虫剂对昆虫呼吸作用的影响第五节循环系统及其生理3.5.1循环器官的构造和特点3.5.2心脏的搏动和血淋巴循环的途径3.5.3血淋巴及其功能第六节排泄系统及其生理3.6.1马氏管及其功能3.6.2昆虫的排泄特点3.6.3马氏管的排泄机制3.6.4其他排泄器官第七节神经系统及主要感觉器官3.7.1神经系统及其基本结构3.7.2神经传导的机理3.7.3神经毒剂对神经传导的影响3.7.4昆虫的感觉器官第八节肌肉系统及其生理3.8.1昆虫的肌肉起源与着生部位3.8.2肌肉与体壁的连接3.8.3肌肉的结构3.8.4昆虫肌肉收缩的机制和能量来源第九节昆虫的激素和信息素3.9.1激素3.9.2昆虫的信息素第十节生殖系统及其生理3.2.1雌性生殖器官及其生理3.2.2雄性生殖器官及其生理复习与作业要求:教师布置思考题考核知识点:体壁的基本结构;消化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气管系统的结构,气体交换和呼吸代谢;神经元的基本构造;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传导机制;昆虫激素的种类和功能;昆虫信息素。

辅助教学活动:第四章储藏物昆虫的生物学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储藏物昆虫的生殖方式、胚后发育特点;掌握休眠与滞育、世代与生活年史、昆虫变态类型及储藏物昆虫的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胚后发育;生活习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

第一节储藏物昆虫的生殖方式4.1.1储藏物昆虫的生殖方式4.1.2卵子和精子的形成4.1.2卵的构造和类型第二节储藏物昆虫的生长发育4.2.1胚胎发育4.2.2胚后发育4.2.3幼虫期4.2.4蛹期4.2.5成虫期第三节储藏物昆虫的生物学特性4.3.1成虫的性二型与多型现象4.3.2成虫的性成熟与寿命4.3.3储藏物昆虫的产卵方式及繁殖率4.3.4储藏物昆虫的习性4.3.5生活史4.3.6休眠与滞育复习与作业要求:教师布置思考题考核知识点:生殖方式;孵化、化蛹、羽化;变态类型;世代和生活史;生活习性;休眠和滞育。

辅助教学活动:第五章储藏物昆虫的生态学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种群、群落、生态位、生态系统等概念;掌握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对储藏物昆虫的影响,了解储藏物昆虫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温度对储藏物昆虫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

第一节昆虫生态学的基本概念5.1.1昆虫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5.1.2生态因子概述5.1.2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5.1.2储粮生态系统第二节储藏物昆虫与环境的关系5.2.1储藏物昆虫的地理分布和为害地带5.2.2温度与储藏物昆虫的关系5.2.3湿度与储藏物昆虫的关系5.2.4食物与储藏物昆虫的关系5.2.5温度、湿度与食物的综合作用5.2.1光与储藏物昆虫的关系5.2.2气体成分与储藏物昆虫的关系5.2.3其他生物与储藏物昆虫的关系5.2.4人类活动与储藏物昆虫的关系第三节储藏物昆虫的种群动态5.3.1储藏物昆虫种群的主要特征5.3.2储藏物环境中昆虫种群的演替5.3.3储藏物昆虫的生态对策复习与作业要求:教师布置思考题考核知识点:种群、群落、生态位、生态系统;温区划分;有效积温法则;种群动态。

辅助教学活动:四、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1.本课程自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自学内容:昆虫脉序、外生殖器、循环系统、排泄器官、肌肉系统、生殖系统、胚胎发育。

其中昆虫脉序、外生殖器、循环系统、排泄器官、生殖系统作为一般了解;肌肉系统和胚胎发育不作要求。

2.课内习题课的安排及学时教师可布置思考题,不安排学时。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及学时本课程除实验课外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30学时)。

4.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实验与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鉴别储藏物害虫的方法;学习储藏物害虫的生理学、生物学、生态学,掌握储藏物害虫生长繁殖的规律。

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正确鉴别常见储藏物昆虫,并掌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五、考试大纲1.考试的目的与作用通过考试促使学生对本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同时评定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内容包括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及实验技能。

学生对讲课内容应全面掌握,自学内容作为一般了解;实验技能应达到实验仪器的熟练操作,借助于工具资料能正确鉴别常见储藏物昆虫的种类。

3.主要参考书(1)白旭光主编《储藏物害虫与防治》.科学出版社, 2002年(2)雷朝亮、荣秀兰主编.《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3)《粮食储藏》杂志.中国粮油学会储藏专业分会主办.双月刊(4)《昆虫知识》杂志。

中国昆虫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4.课程考试内容与教材的关系课程考试内容以教师根据大纲的授课内容为主,超出教材的内容一般不超过10%。

5.分章节的考核知识点绪论知识点:储藏物昆虫与储粮害虫、昆虫与螨类的形态区别。

第一章储藏物昆虫的外部形态第一节储藏物昆虫的头部知识点:头式、触角的构造与类型、复眼和单眼、咀嚼式口器的构造、储藏物昆虫的口器类型。

第二节储藏物昆虫的胸部知识点:前胸的基本构造、胸足的基本构造、跗节形式、前足基节窝、翅的变化与类型。

第三节储藏物昆虫的腹部知识点:腹部构造的特点、腹部的附肢和附器。

第四节储藏物昆虫幼虫的形态知识点:鞘翅目幼虫的类型、鳞翅目幼虫的基本构造及体刚毛的命名。

第二章储藏物昆虫的分类第一节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点:分类单元和分类阶元、双名法、新种、模式标本、种的概念、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

第二节储藏物昆虫的分目知识点:昆虫纲分目的依据特征、储藏物昆虫所属的目及各目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储藏物昆虫的分类知识点:缨尾目的代表虫种, 蜚蠊目、等翅目、革翅目、半翅目和啮虫目的代表虫种, 鳞翅目重要科的特征及代表虫种、鞘翅目重要科的特征及代表虫种。

第三章储藏物昆虫的生理学第一节体腔与各器官的相互位置知识点:昆虫体腔的划分及各器官的位置。

第二节体壁及其生理知识点:体壁的结构、表皮的主要化学成分、体壁外长物。

第三节消化系统及其生理知识点:消化道的结构及各段的功能。

第四节呼吸系统及其生理知识点:气管系统的基本结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代谢过程、常用杀虫剂对昆虫呼吸酶的抑制作用。

第五节循环系统知识点:循环系统的组成及作用、血淋巴循环的途径。

第六节排泄器官知识点:马氏管基本构造和排泄机制、储存排泄。

第七节神经系统及主要感觉器官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类型、反射弧和神经传导机制。

第八节肌肉系统及其生理知识点:肌肉的结构和收缩机制。

第九节昆虫的激素和信息素知识点:昆虫激素的种类、激素对昆虫生长发育的控制、昆虫的信息素的生物学特点、信息素的种类和作用。

第十节生殖系统及其生理知识点:雌、雄生殖器官的构造和生理。

第四章储藏物昆虫的生物学第一节储藏物昆虫的生殖方式知识点: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储藏物昆虫的产卵方式。

第二节储藏物昆虫的生长发育知识点:孵化、化蛹、羽化、蜕皮、龄、变态类型。

第三节储藏物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知识点:世代和生活史、储藏物昆虫的食性、危害方式、趋性、休眠和滞育。

第五章储藏物昆虫的生态学第一节昆虫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点:昆虫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因子、生态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储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第二节储藏物昆虫与环境的关系知识点:分布区和为害区、昆虫温区的划分、有效积温法则及应用、湿度和食物性状对储藏物昆虫的影响、其他生物对储藏物昆虫的影响。

第三节储藏物昆虫的种群动态知识点:储藏物昆虫种群的特征、储藏物环境中昆虫种群的演替规律。

6.题目类型、考核方法题目类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填空、问答题。

考核方法:闭卷笔试和实验报告。

7.考试时间:120分钟8.成绩评定办法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验课根据每次的实验报告评定成绩,占总成绩的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