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浮力问题(难题)讲课讲稿
《浮力》课件

1.物体前后、左右表面受 到的压力相等,合力为0;
F浮=设右图表示的是边长为1m 的正方体铝块,它每个表面 的面积是 1 ㎡,如果上表面距水1m,上表面受到水 的压强 10000 Pa ,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 10000 N ,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20000 Pa ,受到水向上的压力 为 20000 N ,铝块受到水的浮力是10000 N。( 取g = 10 N/kg )
浮力
竹筏
救生圈
器材:细线、金属块、弹簧测力计和盛水的烧杯 F拉 F浮
G
F拉 F浮
G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结论:F浮+F拉=G得:F浮=G - F拉 以上现象说明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 向上的浮力。 结论: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 个向上的浮力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或 气体)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解说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物理现象——浮力。
浮力,这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奥的物理概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浮力的定义。
浮力是指物体在流体(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这个力是由流体对物体的压力差产生的。
当物体浸入流体中时,流体对物体的压力会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而物体底部的压力大于顶部的压力,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净力,即浮力。
那么,浮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要从流体压强说起。
流体压强是指流体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根据帕斯卡原理,流体内部压强是均匀的,即同一深度处各点的压强相等。
当物体浸入流体中时,物体底部受到的压强大于顶部,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流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
这个原理不仅揭示了浮力的产生机制,而且为许多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例如,轮船、潜水艇等大型浮体都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设计的。
此外,浮力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应用。
比如,游泳时,人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使我们能够轻松漂浮;气球、热气球等升空原理也是基于浮力;甚至,呼吸时,肺部扩张产生的浮力帮助我们呼吸。
然而,浮力并非总是那么“友好”。
有时,它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例如,船只遇到大风浪时,船体下沉,受到的浮力减小,可能导致翻船事故。
因此,了解浮力,掌握浮力,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如何计算浮力呢?其实,计算浮力并不复杂。
只需要知道物体排开的流体体积和流体密度,就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浮力。
具体公式为:F浮= ρgV 排,其中,F浮表示浮力,ρ表示流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V排表示物体排开的流体体积。
最后,我想说,浮力这个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通过学习浮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提醒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浮力讲课稿

6.4阿基米德原理1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的概念以及知道浮力的方向。
2、会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计算浮体所受的浮力。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浮力。
教学过程:1、活动在水面上放上只盆子或一块泡沫塑料,让它浮在水面上,然后用手慢慢向下压。
描述手感觉。
1)、浮力的概:;2)、漂浮的物体:(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判断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2、物体进入水中的部分体积与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用简图说明你的结论。
结论。
3、猜想: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与它排开水的多少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论。
4、浮力的测量方法:1);2);3)。
5、阅读和理解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是。
2)曹冲称象时为什么能用大石头替代大象?运用什么样的科学方法?6、小结课堂练习1、一木块浮在水面上受到浮力是对的作用,其中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2、质量为5千克的实心球放入汞中静止时。
该球将浮在液面上,则该球受到浮力为牛。
3、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只有()A、重力B、重力,浮力C、重力,浮力和压力D、重力,浮力和压力支持力4、在弹簧秤下挂一金属块,金属块在空气中的弹簧秤示数与金属块在液体中时弹簧秤示数差表示()A、物体受重力与浮力之差B、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C、物体在液体中失去的重力D、物体在液体中的重力5、两艘完全相同的货船停在水面上,甲装满货物,乙船未装满,则()A、甲船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B、乙船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C、甲、乙两船受到的浮力相等;D、甲船受到的浮力大于乙船受到的浮力学生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实验目的:用实验来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1、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用细线悬挂一块金属块,记下测力计示数F1(金属块所受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在量筒放适量水,记下水面示数V1,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3、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量筒的水面示数V2和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并记录在表中。
弹簧问题教师讲义

专题:弹簧问题一、弹簧的弹力1、弹簧弹力的大小F=kx弹簧劲度系数两根完全相同的弹簧串联起来,其劲度系数只是一根弹簧劲度系数的一半,这是因为弹簧的长度变大的缘故;若两根完全相同的弹簧并联起来,其劲度系数是一根弹簧劲度系数的两倍,这是相当于弹簧丝变粗所导致;二、轻质弹簧的一些特性性质1、轻弹簧在力的作用下无论是平衡状态还是加速运动状态,各个部分受到的力大小是相同的。
其伸长量等于弹簧任意位置受到的力和劲度系数的比值。
如图1和2中相同的轻弹簧,其端点受到相同大小的力时,无论弹簧是处于静止、匀速还是加速运动状态,各个弹簧的伸长量都是相同的。
性质2、两端与物体相连的轻质弹簧上的弹力不能在瞬间变化——弹簧缓变特性;有一端不与物体相连的轻弹簧上的弹力能够在瞬间变化为零。
1如在图1、2、3、4、中撤出任何一个力的瞬间,弹簧的长度不会变化,弹力的大小也不会变化;但是在图5中撤出力F的瞬时,弹簧恢复原长,弹力变为零。
性质3、弹簧的形变有拉伸和压缩两种情形,拉伸和压缩形变对应弹力的方向相反。
分析弹力时,在未明确形变的具体情况时,要考虑到弹力的两个可能的方向。
性质4、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即F=-kx ,是一个线性回复力,物体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通常会做简谐运动。
性质5、弹性势能和弹力的功(1)弹性势能①弹性势能的大小:(运用此式的定量计算在高中阶段不作要求,只做理解弹性势能的依据)。
②弹性势能的计算:弹性势能的定量计算依据功能关系或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弹力的功弹力的功是变力的功,因为弹力随着位移是线性变化的,所以弹力功的大小可以用平均力求得即,(3)弹力功的特点弹簧弹力的功与路径无关——同一弹簧在某一过程中弹力的功只是取决于初末状态弹簧形变量的大小,与弹力的作用点经过的路径没有关系。
这一点对于计算弹力的功和弹性势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重视。
(4)弹性势能与弹力功的关系①弹力做正功时弹性势能减少;弹力做负功时弹性势能增加。
(精品教案)对于《浮力》讲课稿(通用5篇)

(精品教案)对于《浮力》讲课稿(通用5篇)对于《浮力》讲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讲课稿,借助讲课稿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讲课稿都具备一些啥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于《浮力》讲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伙儿阅读。
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缘故。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日子经验中差不多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日子,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懂啥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明白浮力产生的缘故,明白物体的浮沉条件。
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
还要培养学生探究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举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浮力概念贯通本章始末,与人们的日子紧密联系,因此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具重点。
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缘故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咨询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
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举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所以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养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适应,然而缺乏一定的探究研究咨询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日子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经过理论分析和推理推断来获得新知识,进展抽象思维能力。
精编浮力分类专题备课讲稿

精编浮力分类专题备课讲稿专题一浮力的计算方法1、称重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
即oG空G液F浮例1:弹簧秤下挂一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是4N,将铁块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3.5N,这时铁块所受的浮力是_「,p铁:卩水=向上—F向下2、压力差法:应用Fs=F向上一向上—F向下例2: 2.如图所示:某物块浸没在水中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 2.3 牛,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 1.5牛,则该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牛,方向为专题二浮力的应用一、轮船:必须把它做成空心,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 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增大浮力。
必须把它做成空心,排水量:轮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吨。
吃水深度:指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最大高度。
一艘远洋轮船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后,船受到的浮力(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船身相对于水面将。
(“上升”“下降”或“不变”)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船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仍不变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也减小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也不变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将减小一艘轮船的排水量是2000t,该船受到的最大浮力是N, 装满货物货重1800t,轮船自重N 。
一条油轮在长江中航行,排开水的体积是300立方米,油轮受到的浮力是—N,在码头卸下100立方米燃油,卸下燃油的质量是kg, 油轮排开水的体积变为立方米。
(燃油密度是0.8*10 3 kg/m3, g=10N/ kg )二、潜艇问题潜艇和鱼的区别:鱼靠改变自身浮力,潜艇靠改变自重达到上浮和下沉目的。
某潜水艇某潜水艇从长江潜行(在水面下航行)到东海某地执行任务。
若它悬浮在江面下所受的重力、浮力分别为G1、F1,悬浮在海面下所受重力、浮力分别为G2 F2,则G1 G2 ,F1—F2 。
最新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弹簧问题精品课件

第一页,共12页。
水平面光滑,弹簧开始(kāishǐ)时处于原
长 (1)何时两物体相距最近(zuìjìn),即弹簧
最短
Nv
F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
F弹
G
G
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最短,且损失的动能转化
为弹性势能
(2)何时两物体(wùtǐ)相距最远,即弹簧最长
v
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最长,且损失的动能转化为 弹性势能
第二页,共12页。
弹簧模型(móxíng)的特点与方法
1.注意弹簧弹力特点及运动过程。 弹簧弹力不能瞬间变化。
2.弹簧连接两种形式:连接或不连接。 连接:可以表现为拉力和压力。 不连接:只表现为压力。
3.动量问题(wèntí):动量守恒。 4.能量问题(wèntí):机械能守恒(弹性碰 撞)。
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转化.
(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的速度(sùdù)是多大? (2)弹性势能最大值是多少?
第九页,共12页。
6.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gùdìng)在滑块B上,另 一端与滑块C接触但未连接,该整体静止放在离地面高为H 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现有一滑块A从光滑曲面上离桌面h高 处由静止开始滑下,与滑块B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并粘在 一起压缩弹簧推动滑块C向前运动,经一段时间,滑块C脱 离弹簧,继续在水平桌面上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从桌面边缘 飞出。已知
第六页,共12页。
题型二、两个物体(wùtǐ)的问题
3.如图所示,P物体与一个连着弹簧的Q物体正碰,碰撞 后P物体静止(jìngzhǐ),Q物体以P物体碰撞前速度v离 开,已知P与Q质量相等,弹簧质量忽略不计,那么当
力学中的弹簧类问题课件

控制与执行机构
弹簧在航空航天器的控制与执行机构 中起到关键作用,如起落架的缓冲和 收放系统。
减震装置
卫星姿态调整
弹簧在卫星姿态调整机构中发挥重要 作用,通过弹簧的伸缩实现卫星姿态 的微调。
为了减轻着陆时对航空器的冲击,弹 簧被用于减震装置的设计。
CHAPTER
05
弹簧类问题04
弹簧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弹簧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
01
02
03
悬挂系统
弹簧用于车辆悬挂系统中 ,以吸收和缓冲路面不平 整引起的振动,提高乘坐 舒适性。
减震器
弹簧在减震器中起到关键 作用,控制车辆在行驶过 程中产生的冲击和振动。
弹性支撑
弹簧用于支撑车辆重要部 件,如发动机和变速器, 起到减震和保护作用。
总结词
弹簧的振动频率与阻尼系数有关,影响 振动的持续时间。
VS
详细描述
当一个振动物体连接到一个弹簧上时,弹 簧的劲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将影响振动的频 率和持续时间。根据振动理论,弹簧的振 动周期与劲度系数和阻尼系数有关。因此 ,通过调整弹簧的劲度系数和阻尼系数, 可以改变振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弹簧的振动频率与阻尼
CHAPTER
02
弹簧动力学问题
弹簧与力的平衡
总结词
弹簧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从而影响力的平 衡。
总结词
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可以用 胡克定律表示。
详细描述
当弹簧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形变的大 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同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 量的大小成正比。因此,弹簧可以用于平衡外力 ,维持系统的稳定。
将采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绘制形变量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图。
初中物理弹簧题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弹簧题讲解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弹簧的基本性质和弹力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弹簧的基本性质:弹簧的弹性系数、弹簧的弹性极限、弹簧的刚度。
2. 弹力的概念:弹力的大小、弹力的方向、弹力的作用点。
3.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知识,如重力、摩擦力等。
2. 提问: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种新的力,你们猜猜是什么力?
二、新课讲解(20分钟)
1. 讲解弹簧的基本性质,如弹性系数、弹性极限、刚度等。
2. 讲解弹力的概念,如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3. 通过示例,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出示一些有关弹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解答题目中的疑问。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加深对弹簧和弹力的理解。
2. 强调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让学生绘制一张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图。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弹簧的基本性质和弹力的概念,让学生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在练习环节,学生通过解答题目,进一步巩固了对弹簧和弹力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浮力补充知识专题讲座

“浮力补充知识”专题讲座专题一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典例】有一个金属球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4.7牛,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4.9牛,求:(1)金属球受到的浮力;(2)金属球的体积;(3)金属球的密度。
(取g = 9.8N/kg)【针对性巩固训练一】1、一个金属块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是78.4牛,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示数是68.6牛,求:⑴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⑵金属块的体积。
⑶金属块的密度。
(取g = 9.8N/kg)2、弹簧测力计下吊着一重为1.47N石块,当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98N。
求:(1)石块受到的浮力;(2)石块的体积;(3)石块的密度。
(取g = 9.8N/kg)专题二“浮体定律”及应用解题1、浮体定律:漂浮(或悬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它所受的重力相等。
即F浮 = G物2、应用“浮体定律”进行计算。
(1)求密度〖典例1〗一个物体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是物体总体积的五分之二,求物体的密度。
(2)求水面上、下体积之比。
〖典例2〗冰块浮在水面,则它露出水面的体积跟浸在水面以下的体积之比。
【针对性巩固训练二】一个物体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是物体总体积的三分之一,求物体的密度。
总结:浮力的三种常用的计算方法1、称量法:F浮= G-F 只适用于ρ物>ρ液2、原理法:F浮= G排=ρ液gV排普遍适用3、平衡法:F浮=G物只适合漂浮体或悬浮体专题三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1、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固体物质的密度(ρ物>ρ液)。
〖典例1〗以测石块密度为例。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和水。
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2)把石块全部浸入在水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则计算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石= ρ水2、用量筒测物体(固体)的密度。
〖典例2〗没有天平,只有量筒和水,如何例用它们测出橡皮泥的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 弹簧和浮力结合
1.如图7所示,用质量不计、长度为10cm 的弹簧将正方体物块下表面与底面积为150cm 2的圆柱形容器底部相连,
正方体物块竖直立于圆柱形容器内,且不与容器壁接触,弹簧的长度缩短为2cm ;现向容器内部倒入水,当物块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的长度又恢复到原长;现继续向容器内倒入0.2kg 的水后(水不溢出),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为
Pa 。
已知:弹簧的长度每改变1cm 时,所受力的变化量为1N ,取g =10N/kg 。
2.将一轻质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正方体物体A 、B 表面的中央,把正方体物体B 放在水平桌面上,当物体A 、B 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原长缩短了5cm ,如图7甲所示。
现将物体A 、B 上下倒置,并将它们放入水平桌面上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使物体A 与容器底接触(不密合),再向容器中缓慢倒入一定量的某种液体,待物体A 、B 静止
时,物体B 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且有14
体积露出液面,此时容器底对物体A 的支持力为1 N 。
已知物体A 、B 的边长分别为5cm 、10cm ,物体A 、B 的密度之比为16:1,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150cm 2,弹簧原长为10cm ,弹簧所受力F 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Δx (即弹簧的长度与原长的差值的绝对值)的关系如图7乙所示。
上述过程中弹簧始终在竖直方向伸缩,且撤去其所受力后,弹簧可以恢复原长。
不计弹簧的体积及其所受的浮力,g 取10N/kg ,则容器内倒入液体的质量是 kg 。
3.如图6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物块,其密度为ρ甲=0.8×103kg/m 3,ρ乙=0.4×103 kg/m 3,甲、乙均由弹簧竖直向下拉住浸没在水中静止,则( )
图6
A .甲、乙所受浮力之比为2∶1
B .甲、乙所受浮力之比为1∶2
C .甲、乙所受弹簧拉力之比为1∶6
D .甲、乙所受弹簧拉力之比为2∶3
4如图11甲所示,底面积为S 1=690cm 2的圆柱形容器甲内放置一个底面积S 2=345cm 2
的圆柱形铝筒,铝筒内装一铁块,图乙 F/N 0 Δx 2 4 1 3 图甲 A
B
图7
已知铝筒和铁块总重40N,容器和铝筒均高20cm,铁的密度为7.9×103kg/m3,g取10N/kg,在容器中加适量的水,让铝筒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铁块从铝筒中取出,浸没在容器里的水中,水面高度变化了4cm,如图11乙所示,容器中装有适量煤油,煤油中有一弹簧固定在容器底部,把此铁块放在弹簧上面。
则弹簧给它的支持力是 N。
(煤油密度为0.8×103kg/m3)
5.甲、乙两个实心物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其密度分别是0.8×103 ㎏/m3和0.4×103㎏/m3,甲、乙物块均用弹簧拉住,使它们静止在水中,如图6所示,此时
B.甲、乙物块所受浮力之比为2∶1
C.甲、乙物块所受弹簧拉力之比为2∶3
D.甲、乙物块所受弹簧拉力之比为1∶6
图6
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