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奴隶制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改革
时间 (年)
1865年
1890年Leabharlann 1898年数量 (人)
38.1万
162万
300万
时间
1860年 1879年
企业数 (家)
99
187
工人数(人)
产值 (千卢布)
11600
7954
42000 51937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材料一: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 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 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 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
一、彼得一世改革
政治: 军事: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行政体制,进一步加 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创建新式常备军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文化: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推行文化教育
社会
生活: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2、时间:1861年 3、人物: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4、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沙皇统治,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5、内容:①【农劳奴动力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 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资金,市场】
6、性质: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比较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都是自启上示而:下①的改改革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都②推改动革了要俄依国据社国会情的,进走步符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背景:
①俄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农奴境 况悲惨,暴动频繁 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2、时间: 1861年 3、人物: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根本目的:维护沙皇的统治 5、措施: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6、法令内容: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 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7、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意义: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① 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
② 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③ 外患当前,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④ 日本内部酝酿改变
2、时间: 1868年,推翻幕府的统治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 近代企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大 力发展教育。
4、意义:(1)使日本从一个……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军国主义道路
C.可以用财产抵押 D.以后用劳力补偿
4.第一个打开日本大门的资本主义国家
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5、几乎在中国洋务运动兴起的同一时期,
有个亚洲邻国也在进行有关国家发展的
重大变革这是( )
A.农奴制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宗教改革
1.在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持
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 )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件
军事强国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 个村庄的农奴;
有利于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
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 促进教育、文化、
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科技的发展
社会习俗: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文明开化
一、彼得一世的改革
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 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 “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但缺少自由劳动力、市场
17世纪,俄国封闭落后。 17世纪,俄国封闭落后。 十八世纪肇始,欧陆大国纷纷兴起,而俄国却进展迟滞。
农奴反抗
1697年3月,彼得派遣了一个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出访欧洲各国。
在英国,彼得一世参观了科学院、牛津大学,拜访了牛顿,旁听了英国议员的辩论。
2、国内资本主义发展。但缺少自由劳动力、市场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
彼得大帝
亚历山大二世
人物扫描
十八世纪肇始,欧陆大国 纷纷兴起,而俄国却进展迟滞。 彼得大帝,诞生于1672年,是 俄国史上一位非凡的君王,为 使俄国迎头赶上当时欧洲的文 明进步,他挑战数百年的无知 与孤立,推动巨大的变革,将 数百万人拖离黑暗时代,使俄 国的版图不断地拓展,并将俄 国推入现代世界。
里,而在这些被侵占的领土中,多半曾经都是中国的领土。 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
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哪些相同点? ②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
年列宁逝世后,将市名改为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得一世在涅瓦河的一个小岛 为了达到控制土耳其的目的,英国、法国及撒丁王国先后加入土耳其一方。
微考点: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的原因和目的
考点: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的原因和目的改革的原因:①经济方面,俄国的封建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②政治方面,农奴境况悲惨,暴动频繁。
改革的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改革的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拓展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农奴没有人生自由,工厂中缺乏大量自由的劳动力;②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很低使得工业发展缺乏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资本主义工商业难以继续发展。
奴隶、农奴、农民的区别:(拓展点)奴隶没有土地,没有自由,完全隶属于主人,是主人的私有财产。
农奴租种土地,没有人身自由,完全被束缚在土地上。
农民具有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土地,有人身自由。
易错微析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易错: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是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
俄国农奴制与美国黑人奴隶制易错:俄国农奴制与美国黑人奴隶制都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例题1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A.资金不足B.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C.缺乏技术人才D.企业设备陈旧答案:B解析:美国的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黑人奴隶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涉及到了缺乏自由雇佣劳动力的问题,故选B。
例题2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是()A.制止人民革命B.发展资本主义C.最大限度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D.将农奴变为自由劳动力答案:C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严重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他有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所以选C。
1.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的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原创1: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俄国农奴制的特点: 1.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 2.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领主所有; 3.农奴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十分严重,处于社会最低层, 处境恶劣 。
6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政治方面: 农奴制的存在,激化了阶级矛盾,俄国农奴不断起
义,造成了沙皇统治的政危机。
7
年代 1801~1810年 1811~1820年 1821~1830年 1831~1840年 1841~1850年 1850~1861年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
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 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 经济的强制剥削。农奴制之下的地租形式主要是劳 役地租,辅以少量的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2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 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 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 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
10
19世纪中期各国社会经济状况比较
国别 俄国
人均收入 (卢布)
71
铁产量 (万吨)
29
英国
323
法国
150
德国
175
385 175 40.2
铁路长度 (公里) 1600 15003 9160 10000
3.思想方面 □十二月党人起义带来的影响; □俄国知识分子的主张和呼吁; □俄国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12
守旧派:自上而下,自愿协调,平缓改革; 改革派: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激进派: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车尔尼雪夫斯基
赫尔岑
4.军事方面: 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使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三、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 ——1868年明治维新
方式:引进西方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
1872年,日本 第一条铁路通 车
1869年,日 本建造的第 一艘轮船
日 本 使 团 赴 欧 洲 考 察
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 ——1868年明治维新
(3)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建立警察制度,以维持之治安 (4)社会生活和文 提倡“文明开化”,实 化教育上: 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壮 大 军 事 实 力
四、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 •
合上课本 对子互改
独立完成 解惑答疑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作用
1、性质上: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3、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 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社会)。 4、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 制残余,改革后,俄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4、列举19世纪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改革与
革命。
答:(1)俄国1861年改革。(欧洲)
(2)日本明治维新。 (亚洲) (3)美国南北战争。(美洲) 6、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有哪些?
答(1)资产阶级革命方式,如: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及南北战争。(2) 资产阶级改革方式,如: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 明治维新。(3)统一战争(王朝战争)方式,如:意
1、俄国1861年改革与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的
异同 答:相同点:(1)时间都是19世纪60年代。 (2)内容都废除了奴隶制。 (3)影响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不同点:方式上:美国无条件废除,更彻 底一些。俄国,有条件的废除,以赎买土地 的方式解放农奴,对农民进行掠夺。
比较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奴隶制的区别
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奴隶制的区别
相同点:
①发生的原因相同,都是因为旧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都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
③结果是广大黑人和农奴都得到人身自由。
④结果都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⑤都保留了旧制度的残余,俄国保留了封建残余,美国仍然存在着种族歧视。
不同点:
①领导者不同。
美国是资产阶级领导,俄国是农奴主领导。
②性质不同。
俄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美国是资产阶级革命。
③解放的方式不同。
在美国内战中,林肯政府通过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凡是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无条件的获得了解放,而俄国的农奴解放则是通过赎买的方式进行的。
(3分)
不同的原因:
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缺乏领导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条件,而只能由农奴主实行资产阶级改革。
②美国在独立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具备进行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和条件,加之南北方两种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日趋激烈,两种制度已不能并存,因此美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的改革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教学分析】课程标准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简要教材分析宏观审视:19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欧洲殖民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殖民地实施残酷的统治政策,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除此之外,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扩展:俄国废除农奴制,很快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发生内战,林肯领导联邦政府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清除了最大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微观审视:本课两大主要内容“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具有较强的因果逻辑关系。
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在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强化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
19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发展速度加快,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废除农奴制改革则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使俄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简要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
在认知特点方面,初三学生对图片材料的感知能力较强,形象思维活跃,但是抽象思维、推理能力与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尚未完全培养起来,较难对两大改革的原因有深入的了解、较难对两大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故需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法深入聚焦两大改革,引导学生培养历史理性;在认知基础方面,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学会了分析材料,在特定大时空中看历史的方法,但学生在先期的学习中对俄国史知之甚少,本课涉及的背景性知识盲区较多,需要老师循序渐进、引导深入。
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之俄国是巨大的,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转折点,转变了俄国历史发展方向,为后来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迈入资本主义强国系列奠定了基础,俄国农奴制改革。
我们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论述,首先其对于俄国的现实意义,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推进,不仅发展了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手工生产,俄国粮食生产明显提高,并且工厂拥有的自由劳动力足够工业发展所需,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的次数有所降低。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物质比较充分,为后来国家的国防安全和抵御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提供了物质基础。
再者我们从阶级层面来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改革的本意不是真的为了解放农民,而是为了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是为了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并且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资产阶级改革。
我们可以从上面方面来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进行探讨,虽然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为今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不良埋下了祸根,但是那种突破性质的改革措施,给俄国的民族命运带来了巨大转变,是一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一次民族选择,历史证明其选择是正确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原因经常将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的三个运动进行比较,因为这三个国家都是从封建专制制度向西方学习,但是最终的结局是不同的。
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原因是我们值得思考和借鉴的。
都知道,任何改革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可能只改动社会的某个层次,其他层面的改革都需要同步进行,相互配套。
俄国农奴制改革算是比较成功的一次改革,因为最后改革给俄国沙皇统治带来了新的机遇,并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社会矛盾暂时得到缓解,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进步。
马克思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观点及对当今教育的启示教案
马克思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观点及对当今教育的启示教案众所周知,基于肉体和社会的不平等性,奴隶社会出现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农奴制代替了奴隶制,成为当时东欧地区的主要经济形态。
在农奴制度下,农民象奴隶一样被剥削和压迫。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人阶级日益壮大,马克思的思想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马克思对当时的农奴制改革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他的思想在当今教育方面也是具有一定启示意义的。
1.马克思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观点在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度已经影响了俄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为了改革农奴制,并解决农奴制下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冲突。
当时,有许多学者、政治家和思想家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马克思也是其中一个。
他认为,俄国农奴制的改革必须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社会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认为,农奴制的改革无需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应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
如此一来,才能真正达到社会发展的持久稳定。
马克思还认为,在农奴制下农民没有任何权利,不能掌握生产资料,在作坊手工业和农业方面只能接受地主的剥削和盗取。
因此,他呼吁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建立自由市场经济,推动农民解脱出来。
此外,他还强调,在解决农奴制改革的问题上,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和人权意识,避免错误统治和任意行使权力的情况发生。
2.马克思对当今教育的启示虽然马克思的思想源于19世纪的时代背景,但它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教育是建设国家、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
从马克思的思想中,可以发现一些关于当今教育的启示。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应该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
教育的发展需要长期布局和未来规划,并兼顾长期和短期的考虑。
教育的作用不仅关乎眼前的现实,也关系到社会的未来。
教育必须注重发挥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必须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必须注重实践和与产业的结合。
教育应该也注重与各产业之间的联系,让知识与发展联系起来,在实际行动中来完成各类工作,培养学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原创4: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四、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 亚半岛
沙皇俄国
英国、法国、奥斯曼帝国
材料:当时英、法的大部分军队都已使用新式步枪---有线膛枪, 俄国95℅的士兵仍然使用射程只有300步的拿破仑时代的旧式 火枪—滑膛燧发枪。英、法和土耳其共有作战用的蒸汽舰281 艘,俄国黑海舰队多数为帆船,蒸汽舰只有24艘。英、法向前 线运送物资,在海上使用的是蒸汽机驱动的轮船,俄国使用的 是木牛和木制帆船。俄国的铁路还未修到南部,俄国军队在国 内调动的时间比英、法军队从本国调往战场所需的时间还要长。
场也狭小。
步履维艰பைடு நூலகம்
俄国的工业发展 认识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
农奴制 危机
阶级矛盾尖锐 工业落后
变革呼声越来越高 新思潮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 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在社会良心或当代 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人十 起二 义月
党
俄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讨论 知识分子派别的划分 守旧派——主张平缓改革; 改革派——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买份地。 激进派——无条件给农民自由与土地。
赫尔岑
号召俄国 一切进步 力量为农 民解放和 实现民主 而斗争
认为农民革命 是获得解放的 唯一途径,也 就是要推翻农 奴制和沙皇专 制
2.实质 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落后的农奴制度之间的一场较量。 3.影响 (1)英法加强了在土耳其人世界的殖民势力。 (2)俄国南下扩张战略严重受挫,大大降低了它在欧洲的地位。 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特别提醒]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 奴制的落后,加剧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沙皇为缓和阶级矛盾、 巩固统治才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因此,克里米亚战 争的失败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
论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奴隶制的不同
论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奴隶制的不同俄国发生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而美国史上也废除了南部种植园的奴隶制,两国都为废除奴隶制而做了改革,那两国之间的改革有什么差异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奴隶制的不同,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奴隶制的不同的论文内容摘要:19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与美国都废除了各自国家的奴隶制,俄国是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是通过1860—1864年的南北战争来结束奴隶制的,为什么俄国能采取改革而美国要采取战争的方式来废除奴隶制。
本文从两国奴隶制特点的不同、政治体制的差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军事制度和战争的影响、民族心理和思想文化的差异、地理环境及林肯与亚历山大二世为代表的统治集团的影响来分析。
关键词:俄国农奴制美国种植园奴隶制废奴1861年改革南北战争一、两国奴隶制特点的差异对两国采取不同方式的影响以黑奴劳动为基础的美国奴隶制经济,一开始就依赖资本主义市场,是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组成部分。
它的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原动力是追求剩余价值,增殖财富。
它不同与古典奴隶制而属于商品奴隶制。
为了从奴隶身上榨取每一滴血汗,它比古典奴隶制带有更大的残酷性。
它是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
俄国封建农奴制特点是“第一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农奴制的领地必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和闭关自守的整体,同外界很少联系。
地主为出卖粮食而生产粮食(这种生产在农奴制后期特别发达)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
第二在这种经济下直接生产者必须分得生产资料特别是土地,同时他必须被束缚在土地上,否则就不能保证地主获得劳动力。
第三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是这种经济制度的条件。
第四技术的极端落后和停滞是上述经济制度的前提和后果。
”[1]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美国的奴隶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定后,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完善的前提下形成的,是一种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奴隶制。
只不过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北美资本主义制度下残余下来的某些落后因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单元总结: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比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改革并没有改变封建生
不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性质
产关系,是封建性的改
同
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革
点
结果
改革取得了成功
改革最终失败
背景 都是工业革命冲击下的改革,改革前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相 方式
同 点 阻力
(2)体现小国寡民的特色。 (3)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 (44.缺)真陷正享有民主的只有少数人。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此外,下层公民为生活奔波劳碌,常常无暇顾 及城邦的政治生活,其政治权利也形同虚设。 5.实质 雅典城邦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因此雅典民主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不 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民主。
20
二、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 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拓跋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落后,他们靠武力统一黄河流域,又把鲜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传播到中原,
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平息尖锐复杂的民族矛 盾,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2.孝文帝在改革中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 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 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俄国农奴制和美国奴隶制初步比较
俄国农奴制和美国奴隶制初步比较【摘要】:1861年俄国农奴制废除,不到两年的时间,《解放宣言》宣告美国奴隶制开始走向覆灭。
这两个在相同时期覆灭的剥削制度有着本质上不同,并且存在在两个政体不同的国家里。
但通过对这两种制度的初步比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俄国和美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
【关键词】:农奴制; 奴隶制1861年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农奴的法案,农奴制在俄国被废除。
1862年9月24日美国总统林肯发表《解放宣言》,宣布1863年1月1日起南部叛乱各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
不到两年的时间,在俄国和美国,两大剥削制度走向覆灭。
同为两种残酷的剥削制度,有关俄国农奴制和美国奴隶制度对比的问题在史学界却是没有过多人关注。
有史学家认为这两种剥削制度并没有可比较的基础。
事实上,通过简要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两种剥削制度都是剥夺了人的自由,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而产生,并且在资产主义工业开始兴起后,又由于阻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被废除。
比较这两种制度对了解俄国和美国近现代历史将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就对这两种剥削制度进行初步的比较。
首先,俄国的农奴制度与美国奴隶制度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美国的奴隶制是建立在一个种族对另外一个种族的奴役的基础上的,俄国的农奴制度的确定则是在同一种族剥削基础上的。
由于西方殖民国家的奴隶贸易,非洲的原住民被强制性带离他们生存的土地,在一块新的大陆上沦为被奴役和剥削的劳动工具。
这种剥削制度是建立在白人压迫黑人的基础上的。
而俄国的农奴制度则没有种族的色彩,俄国的农奴制度是早在中世纪时期就已经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
当俄国的农奴制度发展成一个成熟制度时,奴隶贸易还在兴起之时,那时美国奴隶制度才开始初步但迅速的发展起来。
这两种制度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但到19世纪60年代,当它们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都被废除。
此外,俄国的农奴制是建立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俄国,而美国的奴隶制是存在在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中。
专题二十-国别史-英国、美国、俄国、日本
专题二十国别史――英国、美国、俄国、日本考点1 英国1.综述通过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在此期间,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王朝(斯国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640—1688年。
(3)重要人物: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击败王军,于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并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
(4)革命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的封建王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5)重要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标志着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政体。
(6)影响(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3.英国工业革命(1)综述: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世界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完善和走向成熟的时期,近代社会开始逐渐确立。
在这个时期,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能力,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开创了新兴的工厂制度,推动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2)工业革命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3)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4)最重要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5)交通运输革新: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6)英国工业革命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积极: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 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局限: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实质: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更大的掠夺。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启示:
• • • • 顺应时代潮流 及时化解改革中产生的社会矛盾 不断深化改革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相关问题的综合与比较 1俄国1861年改革与美国废除黑人奴隶 制的异同 相同点: (1)时间都是19世纪60年代。
5.俄国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这些矛盾斗争包括 ( ) ①农奴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斗争 ②工人反对剥削和压榨的运动 ③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 ④反对专制要求民主的革命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关于十二月党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批受到西欧民主思想影响的贵族 B.主张建立共和国 C.发动了起义但是被镇压 D.失败后,转化为革命民主主义者
武器装备陈旧 交通运输落后 指挥系统无能
后勤供应不足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 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 代生产形式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
俄国为什么会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 这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 济和军事的落后,以及农奴制的腐朽。
农奴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与奴隶有区 别吗?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 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 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 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 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 俄国的农奴制是欧洲农奴制的典型 古代奴隶社会的奴隶是奴隶主的会说话的工具。 可以买卖和任意杀死,其本身就是奴隶主的 财产。 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奴 隶则被视为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阶级意义
民族意义
内容
性质
影响改革迅速的原因改革的背景改革前期农民的要求农奴制的衰落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分化战争的助推改革的过程2月19日法令(219法令)农奴制改革的结果展开 编辑本段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条件
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工业革命进行中),工厂手工业已达到相当规模,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大商人、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厂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编辑本段背景
1)前提: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 2)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生活及其贫困,没有人生自由,没有购买力,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政治: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 。 4)国际环境:工业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统治在全球范围内确立。 5)思想: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冲击了俄国社会。 19世纪中期,进步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 6)直接原因: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社会矛盾,推动农奴制改革。 7)目的:挽救统治危机,被迫的、被动的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防止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缓和矛盾,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编辑本段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普遍增加,对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十九世纪四十、五十年代,俄国粮食的平均产量为2亿5千万俄担,其中在国外销售的商品粮食为5千万俄担,占产量的20%。这就有力地刺激了商品粮的生产。列宁指出:“地主为出卖而生产粮食(这种生产在农奴制后期特别发达),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但是,俄国粮食的生产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越来越多的地主开始采用机器,改良耕作制度和使用雇佣劳动。不过,在俄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绝大部分地主是采用增加劳役租和提高代役租的办法,扩大自己的经济收入。 在土壤肥沃、工业不甚发达的黑土各省和白俄罗斯,地主主要是靠缩减农民份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经济收入。在这里,十九世纪上半叶,地主的土地扩大了2~3倍,而农民的份地平均缩减了1/3和2/3,由每人7俄亩减至3.2俄亩。随着地主耕地面积的扩大,劳役租加强了,劳役日也由每星期3天增加到4天、5天,甚至6天。 在俄国工业较发达的非黑土地带省份,地主主要是把农民的劳役租转变为代役租,并且日益提高代役租的数目。到五十年代末,在工业区每人一年所缴纳的代役租更是大幅度提高。承受着如此重压的农民,为了交付代役租便不得不离乡背井,到城市或遥远的地区受雇于手工工场或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这些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脱离了土地,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就有力地破坏了自然经济。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俄国农奴制危机的加剧,而农奴制危机的加剧破坏了地主经济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经济占据优势、农民的份地制度、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等。特别是农业中雇佣劳动和机器的使用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开始出现。这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农业危机,而且加速了农村的阶级分化。 在农民阶级中,除了大批日益贫困和破产的贫农以外,还分化出了富裕的农民阶层。他们有的租种地主和国有土地,成为土地经营者;有的开办企业、酒店和旅馆,成为企业主;有的收购和转卖农产品和放高利贷,成为商人、高利贷者。而更富裕者成了拥有数万,乃至数十万卢布的大工厂主。他们构成了为农奴关系所掩盖的农村资产阶级,奠定了农村新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编辑本段农奴制的危害
1.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2.农奴的贫困化严重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3.农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尖锐。
编辑本段目的
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编辑本段阶级意义
1.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全身雕塑像
编辑本段改革前期
1858~ 186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起义总 计近290次。在农民反抗运动的推动下,以а.и.赫尔岑、 в.г.别林斯基、н.г.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革命 民主主义者同自由主义者在解决农民问题上展开了论争。 自由主义者к.д.卡韦林等人提出在保存沙皇政权、不触 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废除农奴制度。革命民主 主义者主张彻底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统治。由于当时 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 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由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1860 年10月拟出解放农奴法令草案,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 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和 “宣言”。《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一般法令》 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 交换农民,农民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 事工商业。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 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这种赎 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 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地方法令》规 定,当农民使用的份地超过“法令”规定的数额时,或 者分给农民份地以后,地主剩下的好地不到全部土地的 1/3时,地主有权向农民割地,即剥夺农民原种地的1/5 ~2/5。为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 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
俄国农奴制改革百科名片
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沙皇亚力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编辑本段改革的背景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的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的改革。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 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在农业中,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 奴制的束缚。 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加深了农奴制的危机。战争导致农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编辑本段农奴制的衰落
十八世纪末,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衰落;到了十九世纪初叶和中叶,更日益走向瓦解。封建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也是新的资本主义要素在农奴制内部形成的过程。 俄国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1840年俄国从国外输入的机器,价值为101万卢布,到1850年已达268万5千卢布。在采用外国机器的同时,俄国也开始制造和采用本国的纺织机、织布机和缫丝机。至十九世纪中叶,俄国纺织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五位。其他工业部门如冶金、采矿和造船业也开始使用机器。三十年代以后,蒸汽动力的使用较为普遍。 1815年俄国的工厂为4189个,到1858年增至12,256个。工人人数由1804年的224882人增至1860年的859950人,其中雇佣工人占61.4%。在纺织工业和丝织工业中,农奴劳动已完全被雇佣劳动所代替。尽管这些雇佣工人主要是向地主和国家缴纳代役租的农民,但是,在对于企业主的关系上,他们毕竟还是“自由的”劳动力出卖者,是在封建农奴制经济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关系。
编辑本段农民的要求
农民要求的是无偿获得全部土地,并从地主的权力 下完全解放出来,1861年改革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宣 言”和“法令”公布后,农民暴动和起义仅1861~1863 年就发生了2000次,в.и.列宁指出,农奴制改革是由农 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改革后,俄国仍保存了大量 的农奴制残余,作为封建农奴制经济基础的地主土地所 有制没有被消灭,少数地主贵族仍然霸占着大量土地,而 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却只占有很少土地。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农民摆脱了对 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出现了大批自由雇佣劳动力,资本主义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地主的徭役经济逐步向资本 主义经济过渡。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还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 质的改革。1861年以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 资本主义社会。俄国无产阶级逐步形成,作为一支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编辑本段改革迅速的原因
1856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的废除农奴制度,到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为好。”1857年1—2月,沙皇俄国国务会议就农奴制改革草案进行讨论和审议。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2月17日,国务会议批准通过了改革方案。 1861年改革是国内外形势挑战的结果,当时的俄国,危险与机遇并存,沙皇政府的当权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改革来实行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分配。但改革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亚历山大二世之所以能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
目录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条件
背景
农奴制的危害
目的
阶级意义
民族意义
内容
性质
影响
改革迅速的原因
改革的背景
改革前期
农民的要求
农奴制的衰落
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分化
战争的助推
改革的过程
2月19日法令(219法令)
农奴制改革的结果俄国1861年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 3.维护和巩固动摇的沙皇专制统治 4.促进资产阶级壮大、发展
编辑本段民族意义
1.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 2.缓解社会矛盾 3.增强抵御西欧国家扩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