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观研究综述
大学生恋爱观研究综述
最亲密的朋友, 广大学生也最愿意接受和听从辅导员的意见 。 三是, 随 辅导员队伍逐渐趋于稳定, 很多辅导员都能陪 着辅导员政策逐步完善, 伴学生度过整个大学生活, 并全程参与危机教育和管理, 从而保证了危 机教育的持续性和一贯性 。 2. 重点监控、 多层防护的预防作用 。 在危机管理中, 面对的群体之 大, 涉及的诱因之多, 如何在有限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支撑下, 做好高校 危机管理工作, 这就需要加强对重点对象、 重点诱因的监控。 总的 来 说, 从诱因上讲, 要重点加强对思想领域 、 文化领域和安全领域的监控 和防护。从群体上来讲, 需要重点关注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 和大四学 重点是要加强有心理危机、 学业危 生的就业焦虑问题 。从内容上来讲, 机、 情感危机和经济压力等问题的监控和防护 。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者, 如果能够及时把握群体思想动向和学生的心理动态, 及时捕捉带 苗头性的问题, 及时发现潜藏在校园中的暗流, 超前预测, 就 有倾向性、 能够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 为了确保工作的全面性, 还需要进行多层防护。 作为思想政治工 可以通过每周的班委和心理保健员例会制度, 加强信息的收集; 作者, 二是每月举行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例会制度, 督促危机管理; 三是通过学 生助理及时了解整体和特殊群体的思想动态; 四是将教师的邮箱、 联系 电话以及学校的常用电话张贴到各个宿舍, 方便同学联系; 五是充分利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家 用学生的学生登记卡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 庭经济情况以及单亲等特殊情况, 建立家长和学校合作教育系统及事 件处理系统; 六是建立以生活委员为主的宿舍长负责制; 七是走访学生 宿舍。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起到全方面多层次的防护作用, 从而尽可能 地消除危机隐患 。 3. 稳定人心、 凝聚力量的应对作用。 尽管各种预防性的工作都做 得非常到位, 但是, 有些危机还是会不期而遇, 这些危机多半是非常规 的, 带有很强的破坏性、 甚至是灾难性, 当各种危机发生后, 思想政治教 育就要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 积极应对危机。 首先是做好宣传安抚、 稳 定人心。一是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这是稳定人心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 危机事件出现后, 往往是因为信息不畅, 导致流言四起。 因此, 在危机 需要通过手机短信、 校园网络和各种宣传媒介积极向广大学生 发生时, 说明实情, 并进行正面疏导, 把握舆论的主动权, 制止谣言、 稳定人心。 事实证明, 只有知情, 才能理解; 只有知情, 才能信任; 只有知情, 才能减 引导广大和衷共济, 共度难关。 二是及时进行 少危机事件造成的恐慌, 心理危机干预 。在危机面前, 大学生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和情绪化 特征。为此, 就需要及时对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引导学生对事件的 ( 上接 240 页) 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位置, 奉行爱情至上注 意, 沉湎与爱情缠绵之中 。这样的爱情观, 很容易导致对人生目标的误 解, 这对需要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上的大学生来说危害尤大 。 因整天 虚掷光阴的例子在大学校园中并不鲜见, 这样的 卿卿我我而耽误学习、 恋爱观念也不利于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挫折与矛盾, 常 常会使一些同学在求爱不成或失恋以后, 情绪和行为失控, 甚至产生悲 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大学生当然可以把爱情当做好 观厌世的情绪, 好学习的动力, 但是要正确处理好恋爱、 学业、 事业三者之间的 关系。 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应该以学业为重, 因为 学习才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 。事业高于爱情, 主张事业为主, 不宜过早 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 处理得好的话, 爱情也能 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
大学生爱情观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爱情观及相关教育的文献综述摘要:上大学以后,往往没有中学时候里家长、老师、学校的约束,也伴随这身心发展与成熟,以及需要的改变,大部分大学生开始产生对爱的需要。
爱情自古以来都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在各个领域都有对爱情的描述、说明。
在心理学中也不乏这样的理论。
这些爱情理论各有千秋,同时,在现代很多学者对大学生的爱情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多个角度解读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以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在恋爱方面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大学生在恋爱观上的不正确的方面,多方面探索如何进行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理性对待爱情。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心理健康教育1 引言爱情(lov:between man and woman)是一个亘古弥新的话题,各个领域对爱情的不断探索与说明,将爱情的纷繁多彩呈现给我们。
爱情的定义为“两个人之间相爱的感情、情谊;也指爱的感情。
”中国古代有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这四大爱情故事传说;有“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山有棱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等描写恋爱或是暗恋等的诗词佳句。
在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有维纳斯和阿都奈斯、有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等的爱情故事。
不同年龄段的人爱情观有不同的特点,在心理学范围内很多人也关注到了大学生在恋爱上的不同认识。
因此,本文将梳理“在心理学上不同关注点下大学生爱情观”,并找出未来对大学生爱情观研究的方向。
2 关于爱情心理学的总体论述爱情态度理论由Rubin(1970)提出,他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后,使得爱情得以并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
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他从文艺著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 scale),他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其爱情量表中包含三种成份∶亲和和依赖需求、欲帮助对方的倾向、排他性与独占性。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研究综述——以95 后、00后大学生为例
2020-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学术交流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研究综述———以95后、00后大学生为例沈书鑫(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1121)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对婚姻的观念也呈多元化发展,由此引发了新现象。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5后、0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的认识与了解,对近五年来国内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文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即使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收获,对该方面的研究方法也呈现出规范化的趋势,然而当代大学生婚恋观问题的研究还缺乏一定的整体与系统的特点。
由于当下只有首批00后成为大学生,所以对于0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的数据还不足够。
加上如今大学生的婚恋观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所以需要进一步收集更多的数据,并及时更新收纳新观念新思想,由此能够准确地掌握情况,更深入的了解问题,为大学生婚恋观建议提供重要的根据。
关键词:婚恋观;当代大学生;95后;00后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5-026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5.126一、开展研究综述的背景当代大学生主要为95后、00后为主。
“90后、00后”大学生是指在1995-2010年出生的大学生。
而当代大学生群体主要出生时间集中在1995-2003年。
这个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具有开放的观念、比较强烈的平等意识、对网络信息网络语言嗅觉敏感、有较强的好奇心。
与此同时,部分人也存在着自我意识较强、受压能力较弱的特点。
[1]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价值多元化,大学生对于婚姻恋爱的认识与看法与从前相比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出现了许多以往未曾有过的新现象,例如恋爱逐渐普遍化,谈恋爱不向大家隐瞒;高校师范类男女比例失调,很多专业大多为女生;女孩子谈恋爱的比例高于男生;恋爱成功率比较低;很多情侣抱着游戏的态度,发现对方的缺点就选择分手;逃避问题等等,这些都引起社会和高等学校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恋爱观的总结(一)
大学生恋爱观的总结(一)引言概述:大学生恋爱观是当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它受到社会、家庭、个体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总结,探讨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观念转变与挑战,以及对未来恋爱和婚姻的期望。
正文:1. 爱情观的变化- 传统爱情观的衰落:大学生对传统婚姻观念的质疑与冲击;- 个人主义的崛起:大学生更注重自我独立和追求个性化的爱情;- 平等与尊重的重视:大学生更倾向于建立平等和尊重的恋爱关系;- 多样亲密关系的接纳:大学生开始接纳非传统亲密关系的存在。
2. 恋爱观念的转变- 异性交往的多样化:大学生更加宽容并接受异性交往的多样化表现;- 婚姻观的延迟:大学生对婚姻有较高的门槛,晚婚晚育成为普遍选择;- 自由恋爱的普及:大学生对于自由恋爱更为追求,注重个人感受和自主权利;- 价值观的价与量的平衡:大学生更加注重恋爱中的情感和内涵,而非纯粹追求物质利益。
3. 恋爱心理的挑战- 安全感与独立性的协调:大学生在恋爱中面临独立思考与依赖他人的平衡;- 自我认知的挑战:大学生需要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妥协能力和承受力;- 情绪控制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大学生需要学习情绪管理和积极沟通的能力;- 角色转变的困扰:大学生在恋爱中需要适应角色的转变,如情侣、伴侣等。
4. 未来恋爱与婚姻的期望- 真诚与信任的重要性:大学生期望未来恋爱和婚姻建立在真诚和信任的基础之上;- 心灵共鸣和互相支持的追求:大学生希望与恋人建立心理的默契和共鸣,并相互支持;-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模式:大学生期待建立自由平等的恋爱关系,避免对方意志的压迫;- 健康和积极的成长:大学生希望通过与伴侣一起成长和发展,实现个人价值。
总结:大学生恋爱观的总结显示了大学生对传统爱情观的改变与转变,更加注重个人需要和情感,追求真诚信任的恋爱关系。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也面临着各种心理挑战和角色转变的困扰。
未来恋爱和婚姻的期望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心灵共鸣和互相支持的基础上,以健康积极的方式共同成长和实现个人价值。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综述
婚恋 观是 人生价 值观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它是 考 察社 会变 化 的主要角 度之一 。婚 恋观 积极 与否 ,不
值观对 于 恋 爱 问题 的 具 体 体 现 ,是 回答 为 什 么 恋 爱 ,选 择什 么样 的恋 爱对 象 以及 怎样追 求爱情 生 活 等的观 念系 统 ” “ 爱价 值 观 ,是 指 青 年 在 恋爱 , 恋 过 程 中必 须 承担 的 ,对 社会 、对 他人 的责任 与贡献 以及社会 、他 人对 青 年恋爱 需要 的尊重 与满足 的统 是恋爱 问题 的一种 评价 、选 择方 式 的概括 ,体 现 了青年对 恋 爱 的深刻理 解 和 目的评 价 ” 。 如对婚 恋 观 的界 定 , “ 恋观 是 人 们 价值 观 在 婚 婚 姻 、恋爱 问题 上 的 体 现 ” “ 恋 观 指 人 们 对 恋 ; 婚 爱 、婚姻 和 性 的基础 问题 的看 法 ,是人 生观 的重要
在大学生中间存在着登记婚姻与事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恋爱价值观是人们的价实婚姻的情况我国教育部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值观对于恋爱问题的具体体现是回答为什么恋要于2005月29日公布新版普通高校学生爱选择什么样的恋爱对象以及怎样追求爱情生活管理规定取消了大学生结婚需经学校同意的原等的观念系统恋爱价值观是指青年在恋爱规定新规定于2005日生效意味过程中必须承担的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与贡献着中国大学生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即可登以及社会他人对青年恋爱需要的尊重与满足的统记结婚
等 ,往 往 是 在 大 学阶段 形 成 和发 展 的 。 关 键 词 :婚 恋观 ;爱情 ; 大 学教 育 中 图分 类 号 :C9 3 1 1. 文 献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 0 ( 0 1 0 -170 6 25 9 2 1 )30 5 - 4 2
论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
论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以河北名族师范学院为例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爱情的认识与理解,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及行为看法,一个人的恋爱观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或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其文化、观念也产生了重大改变,国外文化的传播以及观念的转变,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全新开放的社会环境,与之前的时代相比,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再也不必向家长们压抑和隐藏自己的情感,在校园内,两情相悦就可以公开在一起,也就是恋爱,而社会、学校和家长似乎对这种现象采取了越来越快融、默许的态度,甚至有家长还劝自己的孩子在大学校园找男女朋友,虽然社会、学校、家长采取了这种态度,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考虑问题不全面,对恋爱问的处理能力还不够健全,从而导致大学生恋爱出现很多问题,近年来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校园伤害事件时有发生,还有不注意举止,在教师等公开场合做亲密举动,影响其他学生,甚至发生由于处理感情不当,而伤害自己的事情。
一、国外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
从19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院的建立为起点,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且研究成果颇多:1.国外关于大学生对恋爱态度的研究:国外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呈支持态度并且很积极。
(日本学者原田玲仁在《恋爱心理学》著作中则从更为本质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认为年轻人进入青春期后,看到自己身边的朋友开始谈恋爱,自己也想找个男(女)朋友的行为,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同调行为”,这样一来,人就自然会降低对恋爱对象的标准,更容易确立恋爱关系。
除此之外,原田玲仁也认为恋爱往往是异性之间的一种感觉引起的强大的心理效应,大学生也会常在这种心理效应下发生恋爱。
)2.国外关于男女生态度异同的研究:研究发现男女对于恋爱都持积极态度,但是相对而言女生对于恋爱更加积极。
(由著名心理学家Dr.John Bobby最先提出依附理论,所谓依附就是一个人对一另特定他人的情感联结依附具有特殊性和识别性,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因此,在男女交往过尽管男女双方都对爱情存有完美的憧憬,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女性在恋爱过程中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她们往往对爱情散发出更高程度的忠贞和专注,这也是依附理论的某种表现形式。
大学生恋爱观研究述评
大学生恋爱观研究述评摘要:恋爱是人类固有的高级情感,也是每一位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人生问题。
随着大学生在生理、心理上的日渐成熟,开始形成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恋爱观。
在前人关于恋爱观及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恋爱观的定义;简要介绍国外关于恋爱观研究的历史和国内学者恋爱观的研究;结合前人研究和社会现实状况归纳影响大学生恋爱观形成的因素;最后已有恋爱观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恋爱观;影响因素;展望一、大学生恋爱观研究现状“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这句话出自《非诚勿扰》节目中的美女嘉宾马偌,却被一部分女大学生视为座右铭。
“做得好,不如嫁得好”这句话被更多的人接受甚至崇尚。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却也被许多大学生当作谈恋爱的游戏规则。
虽然这些现象并不代表总体大学生对恋爱所持有的态度,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推进,大学生的恋爱观也悄然发生变化。
本文结合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了解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恋爱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以后恋爱观的研究提出展望。
不同的学者在界定恋爱观有不同的见解。
RubinZ认为恋爱观是一个人对恋爱对象和爱情关系所持有的一种多面性态度,对一个人爱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黄希庭对恋爱观下的定义是对什么样的爱情有意义,什么样的婚姻生活幸福、选择什么样的结婚对象等问题所持有的态度,是价值观在爱情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李庆祝认为“恋爱观是人们对恋爱与爱情的所持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由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
卢春莉在黄希庭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恋爱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笔者结合以上研究者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将恋爱观定义为:是人们对在恋爱过程中的产生的各种基本问题保持相对稳定的评价和个性倾向。
1.国外恋爱观研究历史关于大学生恋爱、恋爱观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建立精神分析学说时开始的,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的研究历史。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综述
文/李燚杨阳恋爱观是指人们对待择偶和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近年来,大学生恋爱在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伴随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大学生恋爱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和择偶态度,是一个国家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一、国内大学生恋爱观研究现状(一)大学生恋爱现状有资料表明,2000年有56.4%的大学生谈过恋爱。
[1]2003年熊吕茂等的调查显示,曾经谈过恋爱以及正在谈恋爱的学生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62.58%。
[2]2004年郑长波与李晓毅的调查显示有69.95%的学生曾经或现有男(女)朋友。
[3](二)大学生恋爱普遍性的主要原因1.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大学生大都处于17-24岁,正值青春发育成熟期,性意识增强,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恋爱欲望强烈,积极构思配偶的理想模式,并试图付诸恋爱实践。
这是大学生恋爱的生理因素。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满足、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等。
进入自由的大学校园中,对曾因学业而压抑的情感需求大部分通过恋爱的方式得到满足。
一些男女大学生虽暂时没有谈恋爱,但仍会对恋爱有所期待,从而产生价值感的缺失,孤独感、失落感也会涌现,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2.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大学生恋爱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观念变化、大众媒体宣传、高校环境等。
当代社会,西式的恋爱观通过报纸、影视、网络等手段冲刷着中国人传统的恋爱与性观念,而走在社会前端的大学生自然也成为受其影响的弄潮儿。
并且大学阶段脱离家庭独立生活,急需情感上的依托,而自由民主的高校又为此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一)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2003年熊吕茂等人对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62.58%的调查学生曾经或正在谈恋爱,支持谈恋爱的占总人数的22.22%,认为无所谓的占67.95%,而持反对态度的仅为1.28%。
[2]2005年袁立的调查发现,在其调查的大学生中81%想谈恋爱,46%正在谈恋爱,只有18%的学生不想谈恋爱。
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
90后与80后大学生恋爱观比较的文献综述指导老师:王维荣小组成员:谢秀娥0707010056何凤莲0707010015夏丹0707010054韩彦芳0707010014邹丽0707010066冯彬0707010009文献综述一、前言在现在的高校中80 后和90后大学生并存分属于不同的年级。
作为大三学生也是80后在校大学生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80后与90 后大学生在日常行为方式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而对于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即将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对恋爱的看法和态度无疑是最能体现其群体特点的一个方面。
因此把80后和90 后大学生的恋爱观作一比较,目的在于从生理心理上分别了解和把握他们对恋爱的认识与态度,列举并分析由于不正确的恋爱观而引发的诸多问题,进而分析处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未来接班人在观念上的变化趋势以及为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处理及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提供参考。
本文我们主要回顾国内外恋爱观研究的历史过程,并对其整个发展过程研究方向做一个简要的评述,最后提出我们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一﹚对于恋爱观、爱情观、婚恋观的区分1、恋爱观的相关界定:马建青、严立芬L7](1999)认为,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和婚姻基础问题的看法,如对恋爱目的、择偶条件、婚姻幸福的标准、性行为等的认识、观点、见解。
李平菊〔10〕(2003)在其硕士论文《在校女研究生婚恋价值观研究—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中,认为恋爱观是婚恋价值观的核心,将其界定为“主体对恋爱中诸问题所持有的心理评价和态度倾向”。
2、婚恋观界定:苏红〔12](2006)将婚恋观定义为:“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们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其不但直接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
”杨艳玲〔13」(2007)认为“婚恋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男女两性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包括婚姻和爱情……婚恋观是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重要体现,是指人们对男女两性姻缘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包括人们对爱情的基本观点(恋爱观),人们对爱人的期望,人们对各种婚姻形式及其变异的看法(婚姻观),人们对性行为的态度(性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精选6篇)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精选6篇)在不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时,我们需要调查清楚情况,调查工作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篇1“爱情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一个人得到鼓励和激发,而更有创造性,更有冲力,也更爱这个世界。
”可见,当人们拥有了纯真、圣洁的爱情后,会使自身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不过,矛盾是具有两面性的。
当一个人的恋爱观消极甚至不健康时,其产生的破坏力也是无法估量的!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向往。
可是由于我们年龄尚低,涉世太浅,所形成的恋爱观也是多种多样,所以我通过进行校内问卷调查,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调查结果与分析】:一、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当我们确定恋爱对象前,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以何种标准来选择相知的伴侣。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标准也会因为主客观原因发生更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究竟“一见钟情”的闪光点源自哪里呢?也许调查结果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据调查,39.7%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首先考虑的是人品问题;32.4%考虑的是是否和自己志趣相投,“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这你的选择是一种生活、一种目标。
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
”因此人品和志趣是72.1%的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依据。
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择偶标准,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条件,当大学生情侣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担当家庭责任的现实问题直接摆在面前时,理想化的爱情能否维持就很难预测了。
康德在《对爱和崇高的感性的观察》一文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从男女两种不同的性别来看,女人属于美的类型,男人属于崇高的类型,对女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不招人喜欢,而对男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蠢笨。
大学生爱情观调研报告4篇
大学生爱情观调研报告大学生爱情观调研报告4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爱情观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爱情观调研报告1近年来,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呈扩大趋势。
正确分析和探讨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和恋爱心理对于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大学生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恋爱的发展过程、恋爱的特点和恋爱的观念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恋爱心理卫生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个学期,我通过在恋爱与婚姻家庭心理学课程学习中,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知识,感触到了很多,更深刻理解现阶段我们大学生的爱情心理状态。
尽管大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恋爱的经理与方式也不甚相同,但总的看来具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来说,大学生恋爱双方从相识到确立恋爱关系,大致经历勾勒期,初恋期,热恋期,苦恋期四个发展阶段。
介于我所想叙述的主题,这部分请从字面上多去理解,就不详细介绍了。
大学生的恋爱特点最典型的的有两点,一点是冲动性,一点是轻率性,大学生恋爱具有明显的冲动性。
一方面表现在感情升温快。
大学生从初恋到热恋,过渡时间很短,很难找到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在短时间就能达到形影不离。
另一方面,其冲动性还表现在情感的强度大,具有不易控制的特点。
在我们身边,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学朋友,在认识短短几周甚至几天之内,就和异性确立男女朋友的关系,却没有考虑对方与自己的性格或者说其他的方面不能够太适合走的长久,这也是大学生恋爱的轻率性。
大学生恋爱的轻率性,一方面表现在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
择偶标准下仓促应对。
有许多学生只是在好奇心、神秘感、性冲动等心理驱使下一拍即合而出现恋情的。
由于恋爱开始就缺乏慎重的考虑,所以这种爱情往往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常出现恋爱挫折,造成不必要的苦恼与焦虑。
上述大学生恋爱的这些特点是与他们恋爱观念的变化分不开的。
大学生恋爱动机研究综述
大学生恋爱动机研究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恋爱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相比以往对爱情的浪漫化理想,如今的大学生更加理性和现实地对待恋爱。
他们更加注重对伴侣的选择和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规划,而这一切都与他们的恋爱动机息息相关。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恋爱动机的研究综述,探讨他们恋爱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以及这些动机对他们恋爱行为的影响。
一、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内在因素1. 爱情的渴望大学生作为处于青春年华的群体,对爱情充满了向往和渴望。
他们渴望得到对方的关怀和爱护,希望在恋爱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安慰。
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选择恋爱对象时更注重对方的情感承诺和温暖。
2. 社会心理因素3. 自我实现需求大学生恋爱动机背后隐藏着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与恋人相处,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或通过恋爱来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和理想。
这种内在的自我实现需求,驱使大学生踏入恋爱的行列。
1. 社会压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日渐增加。
在这种压力下,很多大学生希望通过恋爱来获得情感的慰藉和支持,减轻生活和学业带来的压力。
社会的期望也会促使他们去寻找一个另一半,以完成自身的社会角色。
2. 家庭影响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家庭对孩子的婚姻观念有着较为明确的设定,他们希望孩子早日找到另一半。
这种家庭的期望和影响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3. 同伴和文化影响大学生身处于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中,同伴和文化对他们的恋爱动机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些社交圈子中,恋爱关系被看作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追求者在同龄人群中可能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影视作品中对爱情的渲染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导致他们对爱情有一定的期待和要求。
以上所述的内在和外在因素都构成了大学生的恋爱动机,这些动机对他们的恋爱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恋爱方式的选择大学生在选择恋爱方式时,会更加注重对方的品质和性格特点,也会更多地考虑到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大学生恋爱观调研报告3篇
大学生恋爱观调研报告大学生恋爱观调研报告3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恋爱观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恋爱观调研报告1一、关于大学期间的恋爱在本次调查中,70%的同学都认为大学生的恋爱是不可靠的。
只有30%的同学肯定了大学生恋爱的可靠性。
说明同学们认真思考了大学恋爱的问题,认为身处大学校园的我们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并不能很好的维持一份稳定的感情,不能够很好的以婚姻为目的去经营一段感情,也没有足够坚实的基础去承担对另一人的责任,因此,认为大学恋爱并不是十分可靠的。
但是,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2%的同学对大学生恋爱持反对态度。
而15%的同学完全赞成,另有7%的同学认为应该对其因势利导,剩余30%的同学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听其自然。
说明同学们对大学恋爱还是充满期待的,希望能在大学时期体验爱情的喜悦。
对于恋爱的最佳年龄阶段这个问题,58%的同学都认为大学时代是恋爱的最佳时期。
的确,大学中的我们已经不再幼稚,我们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也希望有一个特别的人来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
这种想法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要建立在不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的基础之上。
二、关于恋爱的动机和目的在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动机的问题中,30%的同学是为了寻求精神寄托,36%的同学是为了摆脱寂寞,17%的同学是为了寻觅结婚对象,7%的同学是为了寻找学习的动力,剩余10%的同学是为了享受其中的乐趣。
为了寻求精神寄托而恋爱的同学,并没有找准自己在大学中的正确方向,有追求,有理想的同学是不会把精神寄托都放在恋爱方面的。
而为了摆脱寂寞而恋爱的同学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的`。
仅仅因为寂寞孤独而投入一段感情,要怎样保证这份感情的真挚和纯洁。
为了寻觅结婚对象的同学仅占不到五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大学生的恋爱多不是以结婚为目标的,大学生恋爱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和许多变数,很难保证大学中的恋爱对象就是今后的结婚对象,事实也告诉我们很少一部分大学中的情侣最终能够走进婚姻的殿堂。
资料论文 大学生的恋爱观
大学生的恋爰观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的恋爱观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现状
在当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成为了非常普遍的现象。
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久就会开始尝试恋爱。
然而,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等原因,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对恋爱期望过高、对感情处理不当等。
三、影响大学生恋爱观的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恋爱
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婚姻状况、家庭教育方式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恋爱观。
响。
在现代社会中,媒体、网络等渠道传播的价值观和恋爱
观往往会影响大学生的看法。
3.个人因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和性格特点也会影响他们的
恋爱观。
例如,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卑或者过于自负而出现不健康的恋爱观。
四、应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策略
1.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适当地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2.学校教育:学校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等方式,帮
助大学生了解情感问题,培养健康的恋爱观念。
3.社会支持:社会应该积极传播健康的恋爱观,减少不良信息对
大学生的影响,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结论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恋爱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家庭、学校
和社会都应该关注大学生的恋爱观,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恋爱观念和行为习惯。
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通用9篇)
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通用9篇)大学生恋爱观的篇1当今高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通的现象了,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20岁左右,已经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
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趋于成熟的时期。
他们渴望爱情,向往爱情。
而且,他们已经具备恋爱的能力。
因此,大学生谈恋爱本是无庸质疑的。
但恋爱后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排他、波动,使恋人之间无休止的争吵,因情所困,放弃学业,悔恨终生;为了爱情大打出手,出现校园喋血事件。
两人感情出现裂痕,脆弱的青少年选择了自杀来逃避即将破碎的恋情。
等等这些都为大学生本应纯洁、忠贞的爱情涂染上了灰色的一笔,不得不让我们来深思:大学生是否应该在学习期间谈恋爱?在爱情与学业的选择上,孰重孰轻?关于大学生恋爱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敏感的,显然,在大学恋爱是很普遍的事情,但是真的想处理好学习和恋爱两不误,恐怕就难以维持平衡了。
但也并不是没有办法。
一个没有理智控制力的大学生很难很好地驾御恋爱的航船,两个人都没有理智控制力的人的爱情肯定是一败涂地。
这样的大学生最好不要匆匆忙忙坠入爱河。
那么,理智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是能够承受爱的压力。
两个人恋爱了一定要端正心态,哪怕是你自己端正心态,你的另一半也会被你所感染,所以你不要担心谈了恋爱就会耽误学习,关键是你要起到带动作用,把你的另一半往学习这条路上领,你不能被爱情冲婚头脑,毕竟只是在大学,将来能不能成还不好说,不要耽误了自己有耽误了别人。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的是问卷形式,调查范围涉及了整个学院的学生。
可以说真实性比较强。
在调查中同学们各自发表他们对大学恋爱的看法:60%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0%的同学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10%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恋爱中的各种矛盾会对感情产生极大地影响。
总结出来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关于大学生恋爱的花费问题.现在的校园恋爱,因情感不合分道扬镳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大学生却为分手后共同资产的分配闹起不快,究竟大学生恋爱消费应该谁买单呢?通过多名同学的回答.百分60是赞同男生应该主动的承担为女生买单的这一角色.而百分30赞同应该是男生买单.百分10是其他.如果经常性的出去约会.逛街.吃饭那这些消费应该怎算.这还只是比较平凡消费教小的.而那些比较大的高额消费。
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
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1.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以结婚为目的恋爱的学生,一般把爱情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和传统的恋爱观差别不大。
向往童话式的爱情,并且对爱情忠贞。
此类学生更为注重对方的品德,他们彼此相互依赖支持,不仅不会对学业产生消极的影响,反而会为了彼此的未来而一起努力,还能起到一定的动力作用。
2.以过程为目的的恋爱以过程为目的恋爱的学生,他们大多对以后没有什么长远的规划,具有一定的不成熟性。
青年时期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对爱情都有一定的向往,有恋爱的需要。
因此,他们的恋爱只是为了暂时的需要。
其恋爱动机具有多元性,有的注重的是功利价值,有的是注重物质享受等。
3.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以享乐为目的恋爱的学生,他们大多自制力较差,对行为不负责,只是为了排解孤单、寂寞,满足好奇心等。
这类学生恋爱比较随意,观念开放,过早地发生性行为等。
二不同恋爱观形成的原因1.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原因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观的大多是传统型的学生,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
其自制力较强,不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这类学生大多家庭较幸福,父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养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以过程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原因以过程为目的恋爱的学生,虽然他们还不成熟,想问题仅限于其所处阶段没有长远规划,但这类学生大多是属于比较有主见的学生。
他们的恋爱观形成的原因完全出于自身需要。
其恋爱观有多元性,能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态度。
其灵活性较强,但是原则性较弱。
这类学生大多是成长在放养式的家庭,父母不对孩子过多地干涉,因此其受外界思想影响较多。
特别体现在把爱情也当作实现功利和物质享受等手段。
3.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原因以享乐为目的恋爱的学生大多缺少父母关爱,在缺爱的同时他们没有家人在生活中予以引导,他们需要陪伴,需要排解寂寞,因此他们就随意找伴儿。
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大多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对爱情、对性好奇,因此其追求性刺激,追求享乐,不顾后果。
大学生恋爱观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恋爱观社会调查报告引言:恋爱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和情感交流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大学生的恋爱观念也渐渐发生变化。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和期待,本报告进行了一项针对大学生的恋爱观社会调查,旨在揭示现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与传统观念的差异,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一、大学生的恋爱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待恋爱的态度多样。
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恋爱是人生重要的阶段,是寻找爱情和情感交流的机会,因此十分重视恋爱;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则将学业和事业放在首位,对恋爱持有相对冷淡的态度。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念1. 平等与尊重: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平等和尊重是恋爱关系的基石。
相比于过去,现代大学生更加注重性别平等,在恋爱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且希望双方能够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2. 亲密与独立:大学生追求在恋爱中的亲密关系,希望与伴侣之间有情感的交流和分享。
同时,他们也强调在恋爱关系中保持自我独立和个体发展的空间,追求相互支持和共同成长。
3. 自由与责任:大学生看重恋爱中的自由选择权,他们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意愿选择伴侣,并以自由的方式发展恋爱关系。
同时,他们也强调在恋爱中的责任与承诺,追求稳定和长久的感情。
三、大学生的恋爱观念的变化原因1. 社会变革: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价值观的涌现,使得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得以开放和多样化。
大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信息和多样的社交圈子,形成了自己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恋爱观念。
2. 教育环境:现代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在大学教育阶段,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经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对恋爱产生了更加独立和自主的态度。
3. 经济条件:相比于过去,现代大学生在经济条件上更加独立,因此在恋爱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自主决策能力,其恋爱观念也因此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
结论: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观社会调查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恋爱观念与传统观念存在差异,更加强调平等、尊重、亲密、独立、自由和责任。
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
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冯秀成(邵阳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6级学生)摘要: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角度之一。
正确的婚恋观从萌芽到确立的过程,也是思想品德纯洁化的过程。
婚恋观积极与否,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否、学业成功与否等问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着国家未来社会知识分子群体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稳定发展、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和谐社会在初级群体中的构建。
因此,研究大学生婚恋观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意义极其重大。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做一个综述并做出简评。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爱情家庭性观念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一、国外研究历史和现状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千百年来就有很多古圣先贤研究过爱情和婚姻,不少文艺作品表现爱情,并且留下了不朽的杰作。
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阶级地位不同,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境界不同,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对爱情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家把爱情归结为“宇宙灵魂”的表现,男女间正常的生理要求被他们视为邪恶的,完全不承认爱情的自然属性。
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休漠则声称:爱情是由“美貌”,“肉欲”和“好感”这三种印象或情感结合而发生的。
一些资产阶级纵欲主义者更直言不讳地把爱情和性欲等同起来,说什么“食欲付诸实践叫吃饭,性欲付诸实践叫爱情,因此,爱情同吃饭一样,是属于正常的生理机能”。
完全否认了爱情的崇高精神内涵和社会属性,这是功利社会经济社会对爱情的看法。
恩格斯第一次对爱情做了科学的概括,认为爱情(性爱)就是“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他说,“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
第一,它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在这方面,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在古代爱的时代,决不是一向都征求妇女同意的。
第二,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综述
课程论文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综述课程名称:婚恋心理学任课教师:阎晓军所在年级:2011级所在专业:应用心理硕士姓名:路静学号: 2011110203学期: 2011-2012第二学期二〇一二年九月二日恋爱和婚姻是人一生重要的组成部分,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和兴衰。
婚恋观是指人们对婚恋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这虽然是一种个人的主观标准和价值倾向,但在其形成过程中也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情侣处处可见。
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形成因素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高校对待在校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已从原来的明令禁止、反对转向了默许,其政策是“不提倡、不反对”。
2005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废除了在校大学生不准结婚的规定,从而使得对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显得更加迫切。
因此, 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婚恋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大学生婚恋观的涵义1.1 爱情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 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1]。
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认为, 爱情是人的生物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2]。
现代的爱情是两性间的一种特殊社会精神关系, 表现出鲜明的特征: 自由、平等、强烈、持久、排他、以互爱为前提。
1.2 婚恋婚恋即婚姻和恋爱行为。
婚姻是指依法确立夫妻关系的行为, 是指男女两人通过合法的结婚手续在性生活、社会生活及经济等方面过着共同生活的关系, 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3]。
美好的爱情要经历一个萌芽、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双方培育爱情的过程, 称为恋爱, 按进程可分为初恋期、热恋期和恋爱质变期(失恋或结合)[3]。
1.3 婚恋价值观婚恋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在婚姻和恋爱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涉及婚恋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爱情有意义、什么样的婚姻生活幸福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婚恋对象等问题[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恋爱观研究综述
◆杨 学 茶利强 王 玺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摘 要】 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恋爱的认识和了解, 对待爱情的态度, 看法及行为倾向。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也开 “父母之命、 始逐渐接受外来的文化, 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原有的一些传统观念, 当然也包括恋爱和婚姻观念: 使得我们由原来的 媒妁之言 ” 这种婚姻观逐渐转变为现在的婚姻自由, 恋爱自由。大学时代的恋爱是美好而纯洁的, 所以每个大学生更应该妥善对待大学时代的恋爱问题 。 然 — —解决凄迷和孤独之间的矛盾, 面对成年早期的危机— 即寻求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和获得亲密爱情, 及事业定 而大学生基本上都处于成年早期, 向。所以许多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 也在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让自己在爱情过程中摆脱孤独感, 获得亲密感。 【关键词】 大学生 恋爱观 思想观念
最亲密的朋友, 广大学生也最愿意接受和听从辅导员的意见 。 三是, 随 辅导员队伍逐渐趋于稳定, 很多辅导员都能陪 着辅导员政策逐步完善, 伴学生度过整个大学生活, 并全程参与危机教育和管理, 从而保证了危 机教育的持续性和一贯性 。 2. 重点监控、 多层防护的预防作用 。 在危机管理中, 面对的群体之 大, 涉及的诱因之多, 如何在有限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支撑下, 做好高校 危机管理工作, 这就需要加强对重点对象、 重点诱因的监控。 总的 来 说, 从诱因上讲, 要重点加强对思想领域 、 文化领域和安全领域的监控 和防护。从群体上来讲, 需要重点关注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 和大四学 重点是要加强有心理危机、 学业危 生的就业焦虑问题 。从内容上来讲, 机、 情感危机和经济压力等问题的监控和防护 。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者, 如果能够及时把握群体思想动向和学生的心理动态, 及时捕捉带 苗头性的问题, 及时发现潜藏在校园中的暗流, 超前预测, 就 有倾向性、 能够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 为了确保工作的全面性, 还需要进行多层防护。 作为思想政治工 可以通过每周的班委和心理保健员例会制度, 加强信息的收集; 作者, 二是每月举行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例会制度, 督促危机管理; 三是通过学 生助理及时了解整体和特殊群体的思想动态; 四是将教师的邮箱、 联系 电话以及学校的常用电话张贴到各个宿舍, 方便同学联系; 五是充分利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家 用学生的学生登记卡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 庭经济情况以及单亲等特殊情况, 建立家长和学校合作教育系统及事 件处理系统; 六是建立以生活委员为主的宿舍长负责制; 七是走访学生 宿舍。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起到全方面多层次的防护作用, 从而尽可能 地消除危机隐患 。 3. 稳定人心、 凝聚力量的应对作用。 尽管各种预防性的工作都做 得非常到位, 但是, 有些危机还是会不期而遇, 这些危机多半是非常规 的, 带有很强的破坏性、 甚至是灾难性, 当各种危机发生后, 思想政治教 育就要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 积极应对危机。 首先是做好宣传安抚、 稳 定人心。一是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这是稳定人心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 危机事件出现后, 往往是因为信息不畅, 导致流言四起。 因此, 在危机 需要通过手机短信、 校园网络和各种宣传媒介积极向广大学生 发生时, 说明实情, 并进行正面疏导, 把握舆论的主动权, 制止谣言、 稳定人心。 事实证明, 只有知情, 才能理解; 只有知情, 才能信任; 只有知情, 才能减 引导广大和衷共济, 共度难关。 二是及时进行 少危机事件造成的恐慌, 心理危机干预 。在危机面前, 大学生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和情绪化 特征。为此, 就需要及时对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引导学生对事件的 ( 上接 240 页) 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位置, 奉行爱情至上注 意, 沉湎与爱情缠绵之中 。这样的爱情观, 很容易导致对人生目标的误 解, 这对需要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上的大学生来说危害尤大 。 因整天 虚掷光阴的例子在大学校园中并不鲜见, 这样的 卿卿我我而耽误学习、 恋爱观念也不利于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挫折与矛盾, 常 常会使一些同学在求爱不成或失恋以后, 情绪和行为失控, 甚至产生悲 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大学生当然可以把爱情当做好 观厌世的情绪, 好学习的动力, 但是要正确处理好恋爱、 学业、 事业三者之间的 关系。 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应该以学业为重, 因为 学习才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 。事业高于爱情, 主张事业为主, 不宜过早 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 处理得好的话, 爱情也能 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
二、如何看待大学生失恋
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是大学生生理发育成熟的 必然结果, 而失恋也是不可避免的。 失恋会给大学生造成一系列的消 极心理状态, 甚至还可能会给学校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 因此, 研究当 代大学生的失恋心理, 探索快捷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 培养健康的恋爱 心理与行为, 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痛苦, 也许当时还在悔恨自己为什么没有 把握住这份爱情, 后悔自己为对方做的太少, 但是后来想一想可能自己 真的错了, 也许是为对方做的太多了。 爱情就是两个圈, 男女双方一人 一个, 如果有一个圈过分的大, 一个圈过分的小, 那么这段爱情注定不 会长久。 既然缘尽了就让它过去, 伸开双臂拥抱微风感受春夏秋冬, 振作精 神迎接新的每一天, 人生路上只是跟他无缘, 会有与自己有缘的人一同 走过人生路。会笑对人生, 培养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 。 振奋精神, 把眼 光投向未来, 不死死盯住眼前的爱情挫折上。 大学生不应该活在昨天, 明天有事崭新的一天, 要含着眼泪, 捂着伤口, 拼命地奔跑去追逐明天 属于自己的幸福。失恋是人生中的一门必修课, 失恋会让人成长, 让人 更加的成熟, 更加认真的对待爱情。 失恋过后当然也要注意恋爱的选 择,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有时候不能很好的分离友谊和爱情两种性质 不同的感情体验, 给对方平添了许多烦恼; 也不能只重过程不重结果, 把爱情当成一场游戏, 那么只会伤害自己, 也会伤害对方。
三、 工作于学习孰轻孰重
没能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习关系的学生, 相当一部分就是把爱情放 在首位, 因此精力分散, 甚至荒废学业, 影响与其他同学的团结, 这在一 定程度上使爱情失去真正的价值。( 下转 242 页)
高校管理
一、恋爱观的现状
1. 思想因素影响。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 、 “性解放 ” 、 “性 渗透以及 开放” 思潮的涌入, 不少大学生在爱情观上出现了心理的错位 。 ( 钟家 华 2008 ) 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 20 岁左右, 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 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处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趋于成熟的时 年人, 期。他们渴望爱情, 而且中国高校的条例、 条规不反对在校大学生 结 婚。因此, 大学生谈恋爱的合法性是无庸质疑的 。 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 “性自由 ” 、 “性开放 ” 来, 由于受到国外的 的影响, 更主要的是社会的日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熟的阶 趋开放和多元化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段逐渐提前, 但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 使得许多不健康、 不成熟的恋 爱观念产生。这种不健康、 不成熟的恋爱观念将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心 生理的成长; 而且将影响国家对新世纪青少年人才的培养 。 高等学 理、 校如同一个小型社会, 血气方刚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网 社会的不良风气, 容易使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误区, 络的不健康信息 、 当代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也油然而生 。 2. 学习压力减轻。大学与紧张的高中生活截然不同的是宽松的学习 环境。刚进校的大学生放松了自己, 看到别的同学成双成对的出入, 自己 : “恋爱 消磨时间, 再加上有的同学会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 也想谈谈恋爱, , 是大学的必修课” 于是不管有没有感情的基础, 先尝试一下恋爱再说, 将 消磨时光, 寻求快乐( 孙丽 2009 ) 。 心理的空虚转化到谈情说爱上, 高中的时候学习任务繁重, 每天基本上都是埋头于书桌, 奔走于教 寝室和食堂三点一线之间, 即使对某个男生或女生有爱慕之心, 也 室、 很难有时机对他或她表达 。高中时候的男女关系基本上都是同学之间 的关系, 而真正涉及到男女感情关系的非常少 。 主要原因包括: 每个人 都要过高考这道独木桥, 所以必须尽力的搞好学习, 以冲出高考的重 读一个好的大学, 这不仅是其自身的心愿, 也是家长的心愿; 高中时 围, 候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为的约束, 如抽 打牌、 酗酒和恋爱。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太多的空闲 烟、 时间, 在学习压力也比较的轻的情况下, 如何利用这些空闲的时间呢? 打游戏也许是很多男生的活动, 而女生可能就是韩剧、 逛街, 还有就是 恋爱可以打发空闲的时间 。 3. 人际交往产生的特殊关系。 进入大学以后需要交很多的朋友, 难免有时候就遇到一个与自己志趣相投 、 性格相近的异性, 可能就会因 此而爱慕对方, 向对方倾述自己的情感, 聊两人之间的共同话题, 这时 可能就会发展为特殊的关系, 可以让对方分担自己的痛苦和快乐, 在郁 老师 闷的时候可以有一个人陪在身边 。 当然这也有亲戚朋友的鼓励, : “都是大学生了, 的默许,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给予他们这种暗示 怎 么还没有找女朋友呢? ” 这些也给予了大学生精神上的动力, 至少让不 用担心恋爱会让他们受到家庭的责备 。 4. 恋爱从众。从众心理。看到别的同学谈恋爱, 自己就心里痒痒, 尤其是一个寝室的, 大家都在谈恋爱, 如果自己不谈, 就很没有面子, 会 觉得很自卑。于是不管有没有感情的基础, 通过多种渠道给自己创造 机会谈恋爱( 孙丽 2009 ) 。 大学生在思想、 环境上的相似性, 使得他们 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倾向( 王颖 2007 ) 。 当看到别人有女朋友陪伴的时候, 而自己还是孤身一人, 心理难免 有一点失落, 所以希望找一个男或女朋友摆脱自己单身的状况, 使自己 发觉寝室每次 归入到恋爱这个大环境中来 。 当自己回到寝室的时候, 都只有一个人, 而其他人都在陪自己的女朋友, 自己难免有点失落和沮 丧, 每次聚餐时朋友都带着男或女朋友, 而自己只是孤身一人, 这些观 念无时无刻不再怂恿着大学生谈恋爱 。 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理想信念基础上的, 它是理想、 道德、 义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