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
村改城市社区工作情况汇报
村改城市社区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您好!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我代表村改城市社区工作团队向您汇报我们的工作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团队积极投入村改城市社区的建设工作,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以下是我们工作情况的详细汇报:一、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团队着重关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包括道路修建、供水供电等工程项目。
我们成功推动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启动,有效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也着手规划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确保社区的发展能够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居民生活保障我们团队始终将居民的生活保障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积极筹措资金,为社区的贫困家庭提供了帮助。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扶贫工作,通过资金援助、就业培训等手段,帮助贫困家庭改善了生活条件。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工作,组织了各类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三、社区文化建设为了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我们团队致力于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工作。
我们组织了各类文艺活动、文化课堂等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组织了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提升了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四、社区环境卫生整治为了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我们团队着力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对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打扫街道等,有效提升了社区的环境卫生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也倡导居民自觉遵守环境卫生规定,推动了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社区安全稳定我们团队高度重视社区安全稳定工作,积极开展了社区治安整治工作。
我们与公安机关合作,开展了各类社区安全培训活动,提升了居民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我们也积极开展社区和谐建设工作,通过各类活动,增进了居民之间的友谊和互助。
六、社区民主管理我们团队倡导并实践了社区民主管理的模式,积极开展了居民自治工作。
我们加强了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
关于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及思考
关于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及思考摘要: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首要目标,文章着重介绍了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思考;途径;随着城市扩张和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的社区结构产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从农村经过村改居改革转变而来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相继建立,使社区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出现了深层的嬗变和扩展。
在这种情况下,要顺利达成社区全新的文明认同,我们必须在社区管理中更加重视对社区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把社区文化建设当作社区建设的首要目标。
1、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1) 要加强对社区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激励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社区成员之间的文明交往方式,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满足社区成员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素质,形成浓厚社区文化氛围。
(2) 要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参与意识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因此社区文化活动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在形式上要提倡多样化,防止单一化,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为载体,以提高和升华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境界为目标,使社区文化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
(3) 要充分利用和进一步整合社区文化资源一是要改变单纯由政府单方投资、包办社区文化的旧模式,要充分利用社会的文化资源,将社区内的公共文化设施对居民群众开放,从而既补充政府投入的不足,又避免文化活动场所的重复建设及资源的浪费。
二是要根据各个社区的具体人文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社区特色文化。
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文化活动设施和人才,因地制宜开展文化活动。
既要发展有组织的社区文化活动,又要鼓励群众自发的有益的社区文化形式等。
(4) 要实施社区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促进各文化要素的有机融合社区文化建设涉及到民主法制建设、道德建设、文化艺术发展等多个层面,与文化教育、文化产品生产、文化消费、文化管理等多类文化活动密切相关,必须实施系统工程。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路径探索——基于仙桃市小南社区的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路径探索——基于仙桃市小南社区的实证研究作者:刘梦男董志汉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5年第2期刘梦男董志汉(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摘要:文章基于仙桃市小南社区的实地调查,分别从社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对小南社区“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搭建社区文化平台,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等措施,以期探索“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关键词: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小南社区中图分类号:G249.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31 收稿日期:2014-11-25随着城市化高速发展,各个城市不断地进行古城区改造,并在城市近郊的村庄以“撤村改制”、“撤村建居”、“撤村并镇”和“村落合并”等方式扩大城市范围,行政自然村逐渐消失合并成社区,农居民逐渐变成居民。
如何让村改居后的农民更快地适应新的生产、生活环境,重建自我价值与生活意义,在新社区中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建构新的社区秩序和治理结构,成为社区理论研究的热点和新社区治理的现实课题。
为进一步了解“村转居”转型社区文化现状,反映转型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和民众的诉求,探究飞速城市化下“村转居”社区文化建设路径。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仙桃市小南社区展开转型社区文化调研。
小南社区是湖北省首批“村改居”示范点之一,该社区辖区面积2.18km2,10个居民小组,1个居民小区,共有居民12800人,其中常住人口12600人,流动人口200人。
1小南社区文化建设现状本次调查采用入户问卷和访谈方式,调查对象为小南社区18岁以上全体居民,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区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四个方面。
共调查居民400户,收回问卷36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00份,有效率为83.3%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如何做好村改居的后半篇文章申论
如何做好村改居的后半篇文章申论
本文旨在探讨村改居后如何做好社区治理和发展的问题,包括加强社区建设
和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
村改居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涉及到大量的农村人口变成城市居民,对他们的生活和社区治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做好村改居的后半篇文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社区建设。
村改居后,原来的农村社区变成了城市社区,需要建立相应的社区组织和管理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第二,改善居民生活。
村改居后,居民的生活条件需要得到改善,包括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
政府应该加大对村改居社区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城市生活。
第三,推进社区自治。
村改居后,居民应该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通过民主选举和协商,实现社区自治。
这样可以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加强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村改居后,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需要转变,需要加强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教育,增强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
综上所述,村改居后做好社区治理和发展需要政府、居民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社区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推进社区自治和
加强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关键。
村改居社区特点及其治理研究
村改居社区特点及其治理研究村改居社区是指在农村地区进行的村庄改革,将散落在农村中的居民聚集到集中居住的社区中,以实现资源整合、服务提升和生活品质改善的目标。
村改居社区的特点及其治理研究如下:1.村改居社区的特点:(1)家庭居住聚集:村改居社区是通过建设集中的住宅区域来实现居民聚集的目的,家庭居住相对密集,形成相对稳定的社区人口结构。
(2)基础设施完善:村改居社区建设重点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3)公共服务配套:村改居社区通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商业设施等,方便居民获得各种需求的满足。
(4)乡土文化传承:村改居社区注重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通过建设传统村落、文化展览馆等,加强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5)社会组织活跃:村改居社区的居民由原来散落在农村中的个体户转变为社区的成员,社会组织活动相对活跃,社区凝聚力增强。
2.村改居社区的治理研究:(1)政府引导:政府在村改居社区的治理中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和提供经济援助等方式,推动社区建设和运营的顺利进行。
(2)居民自治:村改居社区注重居民自治,通过选举社区居委会或居民代表等方式,让居民参与社区的管理和决策,提高社区的治理效能。
(3)公共参与:村改居社区的治理需要广泛的公共参与,通过举办居民大会、听证会、社情民意调查等方式,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元化的治理模式。
(4)资本投入:村改居社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政府和居民共同承担责任,在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上加强约束,确保资金使用效果最大化。
(5)社区服务管理:村改居社区要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包括社区事务管理、居民服务中心建设、社区警务和环境管理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村改居社区具有家庭居住聚集、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乡土文化传承和社会组织活跃等特点。
村改居社区的治理研究需要政府引导、居民自治、公共参与、资本投入和社区服务管理等多重力量的综合作用,以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提升。
简论城中村改造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简论城中村改造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城中村改造是指对城市中存在的旧城区、城中村进行改造和重建,旨在提升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城中村改造不仅仅涉及到物质方面的改变,也涉及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问题。
城中村改造需要重视文化传承。
城中村作为传统城市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改造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保护城中村的历史建筑、文物和文化遗产,防止一味拆除和冲击。
应该加强对城中村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记录和保存城中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资源,让城中村的居民和后人能够了解和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根源。
城中村改造需要注重文化创新。
城中村改造不仅是对旧有建筑和环境的改造,也是对文化和社会体系的改造。
在改造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城中村的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引进艺术家和设计师驻村创作等方式,激活城中村文化氛围,培育城中村的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氛围,提高城中村的文化软实力。
城中村改造还需要关注居民的文化需求。
城中村居民的文化需求是城中村改造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改造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文化习惯、娱乐需求和社交活动,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
可以建设社区文化中心、多功能活动场所、艺术展览空间等,提供各类文艺演出、展览和体育活动,满足居民的多样化文化需求,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城中村改造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通过重视文化传承、注重文化创新和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可以使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既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又培育和创造新的文化形式和产业,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目标是建设一个既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城市。
村改居社区特点及其治理研究
村改居社区特点及其治理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涌向城市,而许多原本的农村地区也开始逐渐转型为城市化的居住区。
在这一过程中,村改居社区成为新兴的社区形态,它既融合了传统村落的文化特色,又具有现代化的城市社区设施和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村改居社区的特点和治理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如何有效管理和提升村改居社区的居住环境和社区功能。
一、村改居社区的特点1. 文化传承与现代设施的融合村改居社区作为农村向城市转型的产物,它承载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规划理念和城市化的便利设施。
在村改居社区中,可以看到古老的民居建筑与现代化的市政设施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社区的文化内涵,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
2. 自然生态与城市繁华的兼容许多村改居社区都位于城市的郊区或者是原本的农村地区,它们通常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求保留和保护社区周边的自然生态,同时又要满足居民的城市化生活需求。
这就要求村改居社区在建设和管理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与城市化的兼容性,尊重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营造出现代化的生活空间。
3. 社会交往与社区共建的理念考虑到很多村改居社区原本都是由原住村民自发组织改造而成,这种社区往往具有更浓厚的社会交往氛围和社区共建的理念。
居民们会积极参与社区的管理和公共事务,组织各种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这种社会交往的氛围不仅增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社区治理的基础。
1. 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村改居社区的规划设计应该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社区周边的自然生态资源,注重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打造出宜居的自然生态社区。
在规划设计中,应该设置绿地、休闲娱乐区、自行车道等公共设施,增强社区的绿化覆盖率和生态保护意识。
要合理规划社区的用地结构,划定住宅区、商业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区域,促进社区功能的均衡发展。
“村改居”社区文化转型评价体系研究
的理想 追 求 、价 值 观 念 、道 德 情 操 、生 活 习俗 、审美 方 式、 娱 乐 时 尚等 ” 。《 物 业管 理 辞典 》 中对社 区文 化 的 内容 描述 为 :社 区文化 不可 能离 开一定 的形态 而存在 ,这 种形 态可 以是物 质 的、精神 的 ,也 可 以是 物质 与精神 相结
[ 关键 词 ] “ 村 改居 ” 社 区 ;文 化转 型 ;评 价体 系
[ 中图分类 号 ]F 2 9 9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6 4 3 2( 2 0 1 3 )4 0 — 0 0 5 1 — 0 3 ( 1 9 9 7 ) 认为 , “ 社 区文化 指 的 是特 定 社 会 区域 当 中人们 各方 面 的行 为所 构成 的文化 生态 系统 。它 既包括 这一 区域
具 有非 常重 要 的现实 意义 。
化) 、行 为 文化 、制 度 文 化 和 精 神 文 化 ( 或 称 为 观 念 文 化) 。对于 “ 村改居”社区来说 ,其社区文化不仅强调 变化 的宏 观 因素 ,还要 关注 微观层 面 ,既还要在 心理 学层 面 去关注农 民在 向市 民角色 转变 过程 中所遇 到的 困难及解 决方 法 ,强调对 个体行 为方 式 的转变及 对市 民社会 的文 化 适应 。当前 从微 观层 面展开 探讨 的文章 涉及 生活方 式 、身 份角 色 、思 想意识 、文 化心理 适应 等多个 角度 。文军 从 角 色 意识 、思 想观 念 、行 为模式 等方 面探讨 了农 民角 色群体 向市 民角 色 群 体 的 整 体转 型过 程 。杜 丽 清 认 为 ,传 统
农 民的生 活 习惯 、小农 意识 观念 和生活 方式方 面 的转 变并
村改居社区特点及其治理研究
村改居社区特点及其治理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迁往城市,这也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地方开始实施村改居政策,鼓励农村居民在自己的村庄内进行改造,创造更适宜居住的环境。
村改居社区是通过对农村村庄进行改造,提升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吸引外来人口在农村居住和工作,进而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
那么,村改居社区有哪些特点?其治理又应该如何进行研究呢?一、村改居社区的特点1. 生态环境优美村改居社区通常是位于农村的自然环境中,由于不同于城市的拥挤和嘈杂,村改居社区拥有更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空气清新的特点。
在村改居社区中,人们可以享受到农村的宁静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2. 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村改居社区一般位于农村地区,这些地方通常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村民在生活中还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习俗。
居住在这样的社区中,人们可以深度体验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体验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
3. 社区发展潜力巨大村改居社区通常是处于农村地区的村庄进行改造,这意味着社区还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在农村地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加之政府的扶持政策,这为村改居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来到这样的社区中,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机遇和希望。
1. 发挥农村自治组织作用在村改居社区的治理中,应该充分发挥农村自身的自治组织作用。
村改居社区的治理,应该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建立居民自治的权力机制,从而使居民自主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与决策过程。
通过农村自治组织,可以更好的发挥农村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推动社区的发展。
2. 加强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在村改居社区的治理中,应该加强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
通过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加强对社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从而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应该加大投入,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满足居民的需求。
3. 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保护在村改居社区的治理中,应该注重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保护。
从文化建设到社区认同:村改居社区的治理
性 转换 的路上 , 方面传 统价 值体 系不 断受 到 冲击 一
而走 向 消 退 , 一 方 面 新 的 价 值 元 素 不 断 融 人 但 现 另
改 居后 的新社 区 , 仍 极 具启 发 和指 导 意义 , 引 但 它 发 的思考 在 于实 践 上 究 竟 如何 操 作 ?社 区文 化建 设 由谁来 主导 和 实 施 ?社 区文 化 建设 是 应 对式 还
21 O 1年 9月
Se . pt 2 01l
从 文 化 建 设 到 社 区 认 同 : 改 居 社 区 的 治 理 村
吴 晓 燕
( 华 师 范 大 学 政 治 学 研 究 所 ,四 Jl南 充 6 7 0 ) 西 I 3 0 9
摘要
在 农 业社会 向城 镇社 会 转 变的过程 中, 些村庄被 改 建或拆 建成 社 区 , 民通过 集 中 一 农
向社 区文 化认 同 以致 社 区认 同 的形 成 是 一 种 自然
的过 程 还 是 惊 险 的 跳 跃 ? 这 些 都 需 要 实 践 来 验 证
和解 决 。
建 自我价值 与生 活 意义 , 新社 区中形成 归属 感 和 在
认 同感 , 构 新 的 社 区 秩 序 和 治 理 结 构 , 为 社 区 建 成 理论研 究 的热点 和新社 区治理 的现 实课题 。
是 内 源 式 , 者 转 化 的 机 制 何 在 ? 社 区 文 化 建 设 导 二
代性 尚不 可得 , 为新居 民 的农 民体 验 着身份 变 动 成
带来 的焦 虑和 新 角 色适 应 引 致 的 恐 慌 。如 何 让村
改 居 后 的 农 民更 快 地 适 应 新 的 生 产 、 活 环 境 , 生 重
“村改居”社区文化转型
“村改居”社区文化转型评价体系研究[摘要]“村改居”社区是当前我国城镇化的产物,伴随着社区实体的转型更重要的是推动社区文化的转变与重塑。
居民既是文化转型与服务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动文化转型的直接力量。
从居民的视角建立社区文化转型内容维度,并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检验,得出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及身份角色认同六个维度的“村改居”社区文化转型评价体系。
[关键词]“村改居”社区;文化转型;评价体系1 引言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村改居”作为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的新探索正悄然出现在城市周边。
它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新尝试,是社会变革的结果。
它是在土地、户籍、集体经济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下让农民集中搬迁居住,共享城市文明带来的先进成果。
在伴随着社区实体发生变化的同时,社区居民一方面分享着现代文明居住环境与方式,但同时也体验着身份变动、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焦虑与新角色适应的担忧,这些因素促使新社区更加注重文化的建设并关注居民的感受,因此,从居民的角度来评价“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社区文化标志着社区居民的精神价值、文化观念和群体意识,是社区的灵魂。
在社区中,一旦社区形成文化认同,整个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意识、参与意识、满意程度、邻里关系等诸多方面就会得到内化。
美国社会学家桑德斯认为,社区文化“包括在他的语言、文字、公共象征、知识信仰、价值体系以及有关行为程序中的惯例、规则与特定方式之中。
”[1]吴文藻就认为:“文化的简单的定义,可以说是某一社区内居民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应付环境——物质的、象征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的总成绩。
”[2]社区文化包括社区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前者主要是指人们衣食住行以及工作和娱乐的方式,后者主要是指人们的价值结构、信仰结构和规范结构与风俗、道德、法律等诸方面[3]。
杨梅芳(2005)认为,社区文化是“地域共同体的生活方式之总和,是一定地域内社区居民逐步形成的具有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其中包含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社区意识、社区情感、社区人文环境和社区文化氛围等”[4]。
村改居社区特点及其治理研究
村改居社区特点及其治理研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村改居社区被定义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将农村地区改建为城市居民区的一种形式。
这种形式的社区具有以下特点:1. 基础设施建设:村改居社区一般由政府或开发商进行规划和建设,因此其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
包括道路、照明、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都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2. 功能多样化:村改居社区一般是将农村地区改建为城市居民区,因此社区内的功能也相对多样化。
除了居住功能外,还可以包括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3. 住户结构多样化:村改居社区一般会吸引不同背景和职业的人群前来居住,因此社区内的住户结构也比较多样化。
这种多样化的住户结构有利于社区内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同时也能够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4. 社区文化和自治:村改居社区一般都会有自己的社区文化和自治机制。
社区居民通过自治组织或居民委员会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提升社区自治的能力,增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形成社区共同发展的合力。
针对村改居社区的治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角色:政府在村改居社区的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和支持村改居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政府还需要加强对社区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社区规范运作并且符合居民的利益。
2. 住户参与:村改居社区的治理需要广泛吸纳住户的参与。
可以通过成立居民委员会或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通过住户的参与,可以推动社区的自治和发展,使居民对社区有更强的归属感。
3. 社区服务:村改居社区的治理还需要提供完善的社区服务。
包括教育、医疗、娱乐等方面的配套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还可以通过社区活动、文化节庆等形式,增加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强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村改居社区具有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多样化、住户结构多样化和社区文化自治等特点。
在治理方面,需要政府发挥重要作用、广泛吸纳居民参与、提供完善的社区服务以及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高效的管理。
村改居社区特点及其治理研究
村改居社区特点及其治理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涌入,原本以农业为主的村庄逐渐演变成了村改居社区。
村改居社区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原本的农村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化社区,吸引了大量城市人口迁入。
村改居社区具有一些特点,如文化传承、自然环境、社会关系等,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治理难题。
本文将对村改居社区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治理研究。
一、村改居社区的特点1.文化传承村改居社区作为原本的农村地区,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
区域内常常有传统的乡村风情和习俗,如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文化传承是村改居社区的特点之一。
2.自然环境村改居社区一般位于郊区或城乡结合部,其自然环境往往优美,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气候宜人等特点成为吸引城市人口迁入的重要因素。
3.社会关系村改居社区的社会关系通常比城市更加亲密。
居民之间相互熟识,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村改居社区的居民往往具有较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社区的凝聚力较强。
二、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1.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村改居社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是整个社区治理的基础。
针对村改居社区中的土地利用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政策,保护耕地和绿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社会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针对村改居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需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投资,促进社区内部产业和经济的蓬勃发展。
应加强对社区的公共服务,提高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3.社区管理与治安维护加强村改居社区的社区管理和治安维护是社区治理中的重要环节。
需要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制度,加强社区治安巡逻和管理力量,保障社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
4.文化传承与社会交流对于村改居社区的文化传承和社会交流问题,应注重挖掘和传承传统乡村文化,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
促进社区内外的社会交流,拓宽社区居民的视野,提高社区的文化品质。
融合与创新:“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路径探讨
须探讨这种过渡型社区从 乡土性 向现代性转换过 程中种种问题的根源与症结 , 寻求其文化转型的现 实路 径 。
“ 村 改居 ” 社 区居 民 的困 扰与社 区发 展面 临 的 困境
一
、
通 过 让 农 民集 中搬 迁 而形 成 的 “ 村改居” 社 区 既不 同 于原来 的村庄 社 区 , 亦 有 别 于现 代 的城市 社
・
8 ・
闰翅鲲 ,许爱青
融合与创新 : “ 村改居”社 区文化建设路径探讨
速 随之 改变 , 因而在 最初 的兴奋 过后 感受 到 更多 的 是不 适 与 困扰 。 首先 , 农 民们 习惯 了每 家每户 独 立 院落 的散 居 形式 , 长 期集 中居 住 养成 的 习惯 包 括 卫生 、 邻 里 交 往、 公共 空 间利用 等都成 了新 环境 下 的尴尬 。 “ 村 改
瓶颈。“ 村 改居 ” 工程 作为 统 筹城 乡发 展 , 实 现城 乡 公 共 服 务 均等 化 、 一 体 化 的关 键 举 措 , 更 多 地 将 工 作 重 点 放在 了 “ 村改居 ” 社 区 的物 质 文化 和制 度 文
化建设方面 , 在城郊农村地区进行 的公共交通和通 信 网络建设 , 社 区环境绿化、 美化 , 水 电汽暖设施改 造以及基本保障制度建立等都取得 了很大成效 。 然 而, 对 于广 大 居 民来 说 , 从 村 民 到社 区居 民 的 巨大 变化令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 , 村落文化的惯性 使 其 在 生 活 习惯 、 心理状态 、 价值 体 系等 方 面 面 临
近年来 , 在社会急速转型过程中 , 城 乡二元分 割的体制格局 已经成为制 约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要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1 6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路径探索——基于青岛市后田社区的实地调查
f m stn p c l r l om o s e c o mu i , ep c n bet ep s i f eie t p r c n a a e e t ytm o s e c r e i u ut a pa r f ei n ec m nt rs e t go jc v oio o s ns ef t g m g m n s f i n e o tg ul f t r d y i i t n r d , ei n s e e r d
v r mp ra tt a me ’al a o n e eo me t a d i r v me t o r p r u tl .B s d o n e t ain o u in Co ey i ot n o fr r l r u d d v lp n n mp o e n fr a s i t a s e a e n i v si t f Ho t mmu i f s — u l i l y g o a nt o y
s se c l r d b h vo u tr .ee T 。p t fsr n t e i g c l r o s u t n o c u t o r sd n e c mmu i a u g se y t m u t e a e a ir c l e t . h u n u ah o t gh n n ut a c n t c i f” o nr t e i e c ” o e ul r o y nt w ss g etd y
中 图分 类 号 : 3 8 F 2
文 献标识 码 : A
“ 改 居 ” 区是 现 阶段 我 国城 市 化 发展 的 产物 , 村 社
Ho t n C mmu i f n d o ui o a nt o g a y Qi
“村改居”社区文化转型的实践探讨
总和 , 它是表 现为行 为 活动方 式 , 总体 上反 映 出社 区 和社 区居 民的精神 面貌 、 道德 风 尚 、 际关 系模式 等 人 文 化特 征 。行 为文化 既 是 物 质 文化 、 度 文化 的生 制 成 结果 , 是 精 神 文 化 的动 态 展 示 , 社 区 公 共 精 也 是 神 、 值 观 的 折 射 。它 蕴 含 着 “ 诚 守 望 、 等 互 价 真 平 助 、 洽和 睦” 基本 内涵 , 融 等 具体 包 括 着 公共 性 文 体 活动、 志愿者 服务 活动 、 扶贫 帮 困活动 等各 种丰 富多
产品, 包括各 种社 区 内的各 种 硬设 施 和 硬环 境 。通
过优 美和谐 的生 活环境 的构建 , 能够 营造一 种和谐 、
建设 、 社会转 型的必然 产物, 中凸显文化转型 问 其 题 。文 化转 型经历 价值 观困惑 与 冲突 一一交 流与融 合 等过 程 , 终价 值 目标 是 构 建 社 区和谐 文 化 。建 最 设“ 村改 居 ” 区和谐 文 化 , 社 实现 文化 转 型 的正 确 目
民的理 性愿 望和要 求 , 成价值 共识 , 而保 证社 区 达 从 转 型过程 的有序性 , 断提升社 区综合 发展 水平 。 不
3 塑造 和谐 的行为 文化 .
基金项 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 目(0 J Z 00 ; 1 Y C H 6 )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 目(0 0 A 0 ) 2 1YB 2 3 作者 简介 : 明( 9 0 , , 蒋福 17 一) 男 湖南衡 阳人 , 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 向: 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 周 晓阳(9 3一) 男 , 15 , 湖南祁东人 , 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化哲学。
浅谈(村)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浅谈(村)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是指在社区中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俗风情,促进村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在当代社会,社区群众文化建设被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够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村民的精神文化境界。
本文将围绕浅谈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展开阐述。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村民的精神生活至关重要。
社区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文艺活动,更是对村民精神生活的一种关怀。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村民在精神上的需求,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增加他们的娱乐休闲方式,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
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可以组织传统民俗表演、文艺演出等活动,提升村民的文化底蕴,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俗风情。
村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传统节日、习俗、民俗等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可以增强村民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可以通过邀请老艺人进行民俗技艺展示、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方式,为村民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组织传统民俗节庆、村民庙会等活动,让村民亲身参与能够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区文化活动是促进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文艺演出、文化展览、读书会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可以让社区居民在活动中增进交流,促进交融,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村民能够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在活动中,村民们能够建立更多的友谊,增进彼此的了解,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一般社区文化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为了 初 步 把 握 城 市“ 村 改 居 ”社 区 文 化 的 现 状 ,分 析 影 响 因 素 ,从 而 探 索 新 时 期“ 村 改 居 ”社 区 文 化 建 设 的 有 效途径和方法。作者在 2010 年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 访 谈 的 方 法 ,对 湖 南 省 衡 阳 市 三 个 城 区(珠 晖 区 、石 鼓区、华新区)的几个“村改居”典型社区进行了抽样 调查。
文化软实力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 —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黄梅芳 蒋福明
中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 转型期,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边沿地区“村改居” 的数量不断增多,这一社会转型过程内在地包括文 化转型,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内在动力和深层机 制。“村改居”社区作为一种新产生的城市特殊社区, 在 人 们 的 思 维 方 式 、价 值 取 向 、心 理 特 征 、生 活 方 式 及行为方式等精神文化方面与传统农村社区文化和
3“.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我国城市 “村改居”社区和谐文化建设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硬件
设施陈旧、落后,社区文化活动开展不经常,社区文化 馆不完善、文化建设水平较低级等,尽管近年来我国 政府对“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不断重视,加大了对城 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 展,逐步完善了社区的基础设施,如建成了许多社区 文化广场、社区文化馆、社区教育培训室等,各种社区 文化活动也逐渐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城市 “村改居”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我们应该看 到社区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这里的不平衡性,一方 面表现在城市社区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表现在社 区文化建设内容上的不平衡。问卷调查中显示,衡阳 市的这几个社区有图书室的占 68.9%,培训室和电脑
2011.10
31
文化软实力
一、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 1.城市“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概况 问卷回收:在选定样本社区一共投放问卷 320 份,最终收回 312 份,经整理有效问卷为 305 份,问卷 的有效回收率为 95.3%。 问卷设计:《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问卷》(课题 研究自编)。问卷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模块:①被调查者 的基本情况。②对社区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 调查范围:主要考虑调查的可行性和现实性,选 择衡阳市三个城区中的有代表的社区,对社区的居民 采取随机抽样。从调查总体结果看,体现了群体性和 层次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总体评价 (1)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总体评价
大专 22.3
本科及以上 5.3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29.2
共青团员 9.8
其他 61
职业
工人 34.8
农民 1.3
公务员 7.5
教师 学生
4.6
2.3
居住年限
自由职业者 13.1
打工者 9.2
其他 27.2
5 年以下 9.8
5- 10 年 33.1
10- 12 年 31.5
20 年以上 25.6
表 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5“.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机制不完善。城市“村 改居”社区文化建设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来评价社 区和谐文化建设状况,这样可以起到以评促建的作 用,但是,目前社区文化建设的机制不完善。其一是社 区文化建设的组织结构不健全,文化管理体制也不完 善。其二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不明确。最后是 社区文化建设的评价体系没有完全建立。
表 5 居民对影响社区文化建设的因素评价
77.4%,而教育培训室和计算机室的拥有率则相对较 低,分别为 42.3%和 36.7%,居民健身设施和文化广场 的占有率为 57.1%和 48.2%,由调查数据可以初步推 断,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一 些城市社区基础设施较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 美中不足的是,一些硬件设施如教育培训室和计算机 室等还不能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经费投入 还有待逐步加大。
(5)对社区文明状况的评价。邻里关系和谐的培 育是城市社区和谐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一个重要内容。邻里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社区 的稳定发展。调查的茅坪小区和合江村小区的邻里关 系融洽,邻里纠纷从不发生、邻里纠纷极少发生以及 邻里纠纷很少发生达到了 95%以上。相比较而言,意 兴社区的居民则对社区文明状况评价稍低。因此,邻 里关系不太和谐,互帮互助缺乏等现象需要全体社区 居民齐心协力,高度重视,克服一些消极因素,共同促 进社区文化的建设。
室的拥有率还比较低,在社区和谐文化建设中,对社 区和谐文化的不同方面投入是不同的。目前,社区物 质文化方面投入相对较多,而精神文化方面的投入 相对较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 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的 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我国的城市社区和谐文化 建设相对落后,两者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社区文化 建设还不能够完全满足人们对社区和谐文化的多样 化需求。
表 8 社区教育活动评价 (4)社区文化活动情况及评价。调查表明(表 9),
表 11 社区文明状况评价
表 9 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程度 社区居民经常参与和有时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比例 较高,很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居民低于 30%。但是 在这些经常参与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参与度较高的集 中在一些社区体育活动等。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主要 群体往往集中在教师、离退休人员、企事业职工等,从 年龄层次来看,中青年人参与程度偏低,这与他们的 闲暇时间较少、工作压力较大有关,另外社区文化活 动适合中青年的也不多,不能很好地吸引他们。表 10 显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主体意识有待提 高,往往将自己作为旁观者置身事外。而一些老年人 则表示,希望社区文化活动能更加丰富多彩。
表 3 社区文化变化程度评价 (3)对建设社区文化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的认识
项目 很支持 数量 190 百分比 62.3
支持 88 28.8
基本支持 不支持 无所谓
23
2
2
7.6
0.65 0.65
表 4 居民对建设社区和谐文化的态度
3.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评价 (1)基础设施情况。在衡阳市被调查的部分社区 中,拥有图书资料室的占 68.9%,有建立报刊栏的占
项目 数量 百分比
组织者 30 9.8
表演者 64 20.9
观众 210 69
其他 1 0.3
表 10 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评价
二、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近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 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下,在广大社区文化工作者的不 懈努力下,以及广大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下,城市“村 改居”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 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城市“村改居”社区文化 建设起步较晚,经历的时间不长。在实际工作中,各级 政府过于重视地方经济的发展,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是 GDP 指数,片面理解“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造 成抓经济建设“一手硬”,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 直接导致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从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来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社会建设 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 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四大文 明协调共进。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包括不少社区 居民对城市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 的认识,没有切实有效的进行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 不对称、不协调,造成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没有有效发 挥城市社区和谐文化的良好功能,长此以往,必将影
(2)社区环境状况。据调查数据,对社区环境满意 和非常满意的居民达到 61%(见表 6),但同时,居民 认为各种污染、交通安全、治安环境等问题都不同程 度的存在,从而影响社区环境。影响社区环境的主要 因素见(表 7)
表 2 社区文化建设的总体评价 (2)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状况变化情况的回答
表 6 社区环境评价
2011.10
33
文化软实力
响城市“村改居”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2.对“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淡薄。从
本质上讲,社区居民既是社区和谐文化的创造者和传 播者,又是社区和谐文化的直接受益者。离开了社区 居民积极主动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城市社区和谐文化 建设就只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区文化建设 的效果就要大大打折。当前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 方式存在不足,大多还是“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体 参与”,在这种模式下,不可避免造成一部分居民依赖 思想较重,被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参与意识较淡,缺 乏主人翁意识,不能很好适应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需 要。一些居民认为社区建设完全是政府行为,没有意 识到自己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对社区建设尽责任和义 务的意识不强。二是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年龄层次分 布不平衡。在一些社区,经常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活动 的大多是少数老人,其中老年妇女又占大部分。中青 年居民以及居民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意识不强。 调查显示老年人占的比例高达 65%,其次是青少年占 20%,中年人所占比例最低仅为 15%。其他的社会调 查组在社区文化活动的调查中也发现,“参与的中老 年人占到了 70.3%、少年儿童占 12.9%、而中青年占 12.6% 。”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程度较低, 居民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淡薄,直接影响了社区和 谐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采取切实的措施鼓励社 区成员参与到社区和谐文化的建设中来,这将有利于 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长期开展和健康发展。
居民基本情况 百分比 居民基本情况 百分比 居民基本情况 百分比 居民基本情况 百分比 居民基本情况 百分比
性别
年龄
男女 50.5 49.5
20 以下 2.6
20- 35 28.9
30- 45 38.7
45- 60 19.3
60 以上 10.5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20
高中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