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化教学设计》

——读书笔记

《系统化教学设计》(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第六版)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我所读的版本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皮连生等人翻译的中文版本。本书以系统观为线索,贯穿于教学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将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及管理者等用基于系统观的设计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下面首先对本书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作一些分析和反思。

一、主要内容回顾

(一)关于迪克-凯瑞模型

1.系统的含义:从技术层面上,系统是若干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的集合,所有的这些部分协同工作,服务于一个共同的有限目标。为了输入和输出,系统的构成部分相互依赖,整个系统采用反馈机制以确定它既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没有完成目标,系统被调整,直到完成既定的目标。

2.系统方法模型的构成成分

(1)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学生完成教学者设计的教学后,希望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2)进行教学分析

确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在做什么,以及确定学习者的起点行为应该怎么样,说明各种技能之间的关系。

(3)分析学习者及情境

确定学习者当前已具备的技能、所持偏好与态度。

(4)书写行为表现目标

对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够做什么,写出具体性的描述。

(5)开发评估工具

开发评估工具,以便测量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所描述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6)开发教学策略

确定运用什么教学策略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7)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

用开发的教学策略产生教学,这一过程主要包括编制学习手册、选取教学材料和编制评估工具。

(8)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初稿完成之后,开展一系列的评价活动,以收集数据,确定如何改进教学。形成性评价一般有三种类型: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和现场试验评价。

(9)修改教学

整理和分析形成性评价所收集的数据,确定学习者在完成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依据这些困难找出教学方面的不足。然后作出修改。

(二)进行起点-终点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1.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学科专家法、内容纲要法、行政命令法和绩效技术法。

2.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1)绩效分析

分析组织、群体中存在什么影响绩效的问题。

(2)需求评估

学习者当前的状态水平与预期的理想状态之间存在什么差距。

(3)工作分析

对工作中所作的事情的进行汇集、分析和综合描述的过程。

(4)澄清教学目标

将含糊不清的教学目标清楚的进行表述,即学习者展示出何种行为被认为是达到了教学预定的目标。

(5)学习者、情境和工具

目标中应该考虑:是哪些学习者在什么情境下使用什么工具达到目标。

3.设置教学目标的标准

(1)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引发教学需求的问题;

(2)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所接受;

(3)是否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基于该目标的教学开发。

(三)分析教学目标

1.学习领域分类

(1)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目标要求学习者对相对具体的问题,给出具体的回答。

(2)智力技能

三种最常见的智力技能是概念形成、规则运用以及问题解决。

(3)心因动作技能

其特征是学习者必须通过肌肉动作(借用工具或不用工具)来达到特定效果。

(4)态度

态度通常被描述为是作出特定选择和抉择的倾向。

(5)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人们用来调控思维方式、确定自己学习进行的元认知过程。可以归为智力技能。

2.目标分析程序

横向的步骤1到步骤2再到步骤3……

纵向上,每个步骤又可能包括若干子步骤。

(四)识别下位技能和起点行为

1.分析的方法:层级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程序分析。

2.起点行为:开始教学之前,学习者已经知道什么,或者能够做什么。

(五)分析学习者与情境

1.学习者分析

(1)起点行为;

(2)主题领域的已有知识;

(3)对教学内容和潜在传输系统的态度;

(4)学习动机(ARCS);

(5)受教育和能力水平;

(6)一般性的学习偏好;

(7)对培训组织的态度;

(8)群体特征;

2.绩效情境分析

(1)管理/监督支持;

(2)工作场所的物理特征;

(3)技能与工作场所的关联;

3.学习情境分析

(1)教学场所时候教学要求的程度;

(2)教学场所适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程度;

(3)传输方式的适合性;

(4)影响教学设计和传输的学习场所的限制条件。

(六)书写行为表现目标

1.宏观教学目标:是关于在应用(绩效)情境中学生能够做什么的陈述。

2.终点目标:当教学目标转化成行为表现目标时,它所指的就是终点目标。

3.下位目标:指在达成终点目标的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4.具体目标的构成成分

(1)行为;(2)条件;(3)标准。

5.书写具体目标的步骤

(1)改写宏观教学目标,使之能反映最终的行为表现情境。

(2)书写终点目标,以反映学习环境的情境特征。

(3)为那些在目标分析中没有子步骤的大步骤书写具体目标。

(4)为目标分析中主要步骤下的成组子步骤书写具体目标,或为每一个子步骤书写具体目标。

(5)为所有下位技能书写具体目标。

(6)如果某些学生没有掌握起点行为,为起点行为书写具体目标。

(七)开发评估工具

1.四类标准参照测验

(1)起点行为测验:在学习者接受教学之前测验,评估学习者对先决技能的掌握水平,或者他们对教学开始前必须掌握的那些技能的掌握水平。

(2)前测:通过与后测比较,显示教学后的学习效果;根据教学分析来描述学习者的概况。

(3)练习性测验:目的是在教学中使学习者积极参与活动。

(4)后测:教学完成后进行,用于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