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系统化教学设计方案案例

系统化教学设计方案案例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系统化教学设计方案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初中数学课程为例,设计一套系统化教学方案。

二、教学设计方案目标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教学设计方案内容1. 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基础,根据教学进度,选取以下内容:(1)有理数(2)代数式(3)方程与不等式(4)函数(5)几何初步知识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3.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编写教学案。

2)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

(2)课堂实施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3)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3)课后作业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提交作业。

3)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师评价:通过教师观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评价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系统化教学设计范文

系统化教学设计范文

系统化教学设计范文引言: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规划、组织和实施的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

系统化教学设计是一种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的教学设计模式,强调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在系统化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等,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系统化教学设计中,明确教学目标是设计的基础和核心。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帮助学生具备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认知层次、技能层次和情感层次。

认知层次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和理解相关概念;技能层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情感层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选择教学内容:在系统化教学设计中,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学科需求。

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筛选和编排,选取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

同时,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融入社会实践和实际问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设计教学策略:在系统化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等。

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如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手段可以包括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作品展示等。

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课堂演讲、参观考察等方式进行。

四、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在系统化教学设计中,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评价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的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的评价,通过试卷考试、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设计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系统化教学设计,以下是一个教学设计的实例。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引言:系统化教学设计是一种以整体性、系统性为特征的教学设计方法。

它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本文将介绍系统化教学设计的定义、原则和步骤,并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定义:系统化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设计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有序、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

它包括了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

系统化教学设计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教学活动之间的关联和衔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原则:1. 教学目标明确:系统化教学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能够指导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2. 相关性和衔接性:教学活动之间应具有相关性和衔接性。

教学活动应在逻辑上有序地连接起来,前后呼应,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应用。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设计鼓励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4. 学生参与和合作:系统化教学设计提倡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教师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步骤:1. 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以便引导后续的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2. 设计教学活动: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应具有相互关联和衔接的特点,以帮助学生有序地获取知识。

3. 教学实施:在教学设计的第三步,教师应按照设计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评估学习成果: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测试、作品展示等形式,以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软件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软件课程教学设计

1以开发一个 简单的 留言板为栽体 , 取并分析所需的知识点 , . 抽 包括基本语法 、 流程 控制、相 关函数和类以厦 M sl y 数据库知识 点,结合 以前所 学的 网页剥作及建站知 q 识. 做好程序开发的的基础 准备工作; 2 . 分析需求, 按软件开发标准流程进行分析及 用例设计; 3 . 关注所需知识点 , 按照所需知识点进行相关讲解和学习; 4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开发过程 中的各类问题 。 . 必要时将学 习的知识 点、 解决 办法进行
总结:
1 岗前培训 . 学习情境 : 留言板 工作过程 : 分析设计 实现测试评价 教 学设计 : 准备阶段
设 计 策略 : 程 思 想 螭 能 力 迁移 : 墒码 能 力 2 试 用 阶段 : .
学习情境 l网上投票 系统 :
工作过程 : 理解需求文档 。 制定计 划 , 用例 分析 , 实现 . 用例测 试, 集成, 评审 教 学设计 : 积累阶段 设计策略 : 墒程思想 能力迁移 : 程序设计能力 学习情境 2: 新闻发布系统 工作过程 : 阅读需求文档 。 制定开发计划, 实现 , 测试 . 布置与 发布。 评审 教 学设计 : 积累阶段 设计策略 : 软件设计思想 能力迁移 : 程序设计能力一 初级 系统分析能 力 > 3 程序员: . 学习情境 :B B S系统 工作过程 : 青讯 、 决策、 设计 、 实施 、 评审 教 学设计 : 提升阶段 设计策略 : 项目开发经验 能力迁移 : 初级 系统分析 能力
关键词 : 工作 过 程 ; 系统 化 ; 件 课 程 ; 软
学习领域转换 : 根据教学实施 、
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 需要的职业行动能力, 导出行动领域。 领域转换为课程。 以软件 项 目策划 阶段 工作 为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系统化教学设计》——读书笔记《系统化教学设计》(theytematicdeignofintruction)(第六版)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我所读的版本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皮连生等人翻译的中文版本。

本书以系统观为线索,贯穿于教学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将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及管理者等用基于系统观的设计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

下面首先对本书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作一些分析和反思。

教学过程的产生过程教学过程,或者说教的过程,传统上认为包括教师、学习者和教材。

要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向学习者“教”这些内容。

教学可以解释为从书中提取出内容,灌输到学习者的脑子里,灌输的方式是使学习者为了考试能够从脑袋中检索出这些信息。

在这个模型下,改进教学就是改进教师(如要求教师学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将知识转换给学习者的方法)。

较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分(如教师、学习者、教材和学习环境)对于成功的学习都很关键。

这种认识通常叫做系统观,即提倡采用系统化方法设计教学。

什么是系统什么是教学系统这与教学有什么关系?首先,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

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

例如,老师在安静的课堂上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指导学生,为了判断学习是否发生,就要进行考试,考试是教学系统的自动调温器,如果学习者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就必须修改系统使之更加有效,以便产生出期望的教学结果。

什么是教学系统化思想运用教学系统化思想,就是要认识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组成成分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就象空调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一样,为了达到期望的输出,必须有效地合作。

显然教学系统不仅要有机制评价系统产生学习的有效性,还要有机制在学习失败时进行修改。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教学过程的讨论还只是局限于这个过程的交互环节,即老师和学习者在一起的时间,希望会产生学习。

系统的教学设计包括哪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1)看课

系统的教学设计包括哪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1)看课

系统的教学设计包括哪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1)看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2)分析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3)确定具体课时的教学内容(4)分析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5)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6)设计具体教学过程(包括教具、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教学环节等的设计)(7)设计教学评价(包括课堂检测、课后检测、单元检测等的设计)如《元素》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元素”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的教学内容。

教材将“元素”安排于此,是为了让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原子的构成”起到复习和扩展的作用,并对后面学习的“化学式与化合价”作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3.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4、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元素的概念难点元素与分子、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方法对比探究、合作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新课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构成原子内部的奥秘,现有三种氢原子(投影图片),你能说出这三种氢原子的异同吗?(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等于1,中子数分别有0、1、2)很好!这三种质子数都等于1的氢原子给它们取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好呢?(板书课题课题2 元素)什么叫元素?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元素与分子、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又是什么?地壳中和生物细胞中的元素谁多谁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上述问题。

[教学环节2] 了解元素的概念及元素间的本质区别刚才说的三种质子数都等于1的氢原子给它们取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板书一.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元素)现在请大家对照屏幕齐声朗读元素的概念。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读书笔记《系统化教学设计》(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第六版)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我所读的版本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皮连生等人翻译的中文版本。

本书以系统观为线索,贯穿于教学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将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及管理者等用基于系统观的设计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

下面首先对本书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作一些分析和反思。

教学过程的产生过程教学过程,或者说教的过程,传统上认为包括教师、学习者和教材。

要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向学习者“教”这些内容。

教学可以解释为从书中提取出内容,灌输到学习者的脑子里,灌输的方式是使学习者为了考试能够从脑袋中检索出这些信息。

在这个模型下,改进教学就是改进教师(如要求教师学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将知识转换给学习者的方法)。

较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分(如教师、学习者、教材和学习环境)对于成功的学习都很关键。

这种认识通常叫做系统观,即提倡采用系统化方法设计教学。

什么是系统下面我们先考虑什么是系统,然后考虑什么是系统化设计方法。

系统这个词现在用得越来越多,说的是我们的所作与他人所为是相关的。

一个系统从技术上来说是相关部分的集合,大家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某个既定目标。

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决定是否达到了目标。

如果没有,就要修改系统直至目标达到。

最容易理解的系统是人工系统而非自然系统。

例如,家里有一个冷暖空调系统,不同的组件一起工作,或制冷或加热,自动调温器就是反馈机制,温度计持续地检查温度,通知系统现在是冷还是热,当达到了既定的温度,系统就会自动关闭。

什么是教学系统这与教学有什么关系?首先,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

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

《系统化教学设计》评介实用一份

《系统化教学设计》评介实用一份

《系统化教学设计》评介实用一份《系统化教学设计》评介 1读者可能发现,每章的结构类似(第一章除外,它介绍了整个教学设计模型),这个结构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概念,掌握教学设计过程。

每章对模型成分的描述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目标:每章都会罗列出主要的教学目标,说明学生在学完这章之后,应该要记住什么,会做什么,表述相对概括。

背景:每章的背景知识部分都会简要介绍与该章内容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如关于该模型成分的研究发展情况,是什么促使了与该模型成分相关过程的开发。

概念:这部分既有与每个模型成分有关的重要概念定义,也有关于“如何做"的描述,说明了如何执行与特定成分相关的过程。

在有些章节,概念和过程可能分散在该章的几个地方,而不是只出现在"概念"部分,这使得读者可以更彻底地学习详细的过程。

示例:每章中都有例子解释每个模型成分相关的过程是如何应用的,我们使用了不同种类的例子,是希望引发读者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于他们感兴趣的领域。

总结:这部分内容专为那些在学习这些章节时正在开发教学材料的人而写,总结了每章讨论的概念和过程,按照这种方式呈现材料,也是为了说明模型中不同成分之间的相关性。

练习和答案:我们还提供了一连串的练习,要求读者在各种情况下运用每章所学的内容。

书后有答案,读者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掌握了本章的原理,并可以根据答案改正错误。

书中用来解释过程的例子尽量简单,读者并不需要学习与例子相关的内容就能理解这个过程,这一点很重要。

阅读:每章后面都罗列了与本章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些建议阅读文献,指引读者如何找到这些文献。

这些文献更深入地阐述了每章的某些内容。

2.读后感该书阐述的核心思想是:教学本身是一个由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以及学习环境等成分构成的系统,教学过程本身也可视为一个旨在引发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系统;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坚持系统观,充分重视教学系统中所有成分所起重要作用,充分重视这些成分之间的`有效互动。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建设系统化教学设计——以城轨控制专业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建设系统化教学设计——以城轨控制专业为例
e x a mp l e,c o ns t r uc t i o n i d e a s or f t h e c u r r i c u l um r e f o r m a r e di s c u s s e d b a s e d o n wo r k i n g p r o c e s s— o ie r n t a t i o n:c o u r s e
向的课程体 系开发 流程 : 企业调研 、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 行 动领 域归纳和 学习领域 转换。 以城轨 联锁 系统设备 维护
课 程 为例 , 探 讨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导 向 的课 程 改 革 建 设 思 路 : 课程 定位 与作 用、 课程 设计理 念 , 设 计 学 习情 境 与 任 务 单
元、 教 学方法与手段 、 考核 方式等 内容。
关键词 : 城轨控制专业 ; 工作 任 务 ; 课 程 体 系开 发 ; 课 程 改革 建 设
中图分类号: G 7 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 9 4 0 4 2一f 2 0 1 5 ) 0 2—0 0 5 0—0 5
On S y s t e ma t i c Ed u c a t i o n De s i g n o f Cu r r i c u l u m Re f o r m Ba s e d
2 0 1 5年 第 2期
( 总第 6 l 期)
J o u r n a l o f Xi a n R a i l w a y V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i c a l i n s t i t u t e
西 安 铁 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N o . 2 Βιβλιοθήκη 2 0 1 5 S e r i a l No . 61

教学设计如何理解碎片化、模块化、系统化

教学设计如何理解碎片化、模块化、系统化

教学设计:如何理解碎片化、模块化、系统化我们在听专家讲解在线课程设计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碎片化,系统化,模块化等名称,具体到课程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并进行在线课程的教学设计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三种叫法的定义:碎片化本意为完整的东西被破成诸多零块。

对于我们一门课程而言,被拆分成诸多知识点,这就是将课程进行碎片化设计。

模块化将碎片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相对独立,可以跟别的模块通过接口衔接。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通常将多个知识点的组合称为一个模块,知识点之间通过上下文衔接,也可以通过作业、练习等衔接。

系统化系统相对于模块更为复杂,系统则表示整个课程的设计,这里需要有机地将之前设计的模块拼装在一起。

系统是否完整,需要进行整体测试来验证,这就是课程的考核要求。

如何实现系统化的教学设计相对于在线课程而言,系统化设计需要按照“整体论”的观点进行教学设计。

这部分包括:▪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设计▪对应教学目标的考核要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教学设计系统化这是一个“闭环系统”,课程在设计之初就应该明确教学对象及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明确学习之后的收获。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也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

考核要求更需要与教学目标一致。

基于教学目标的模块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可大可小,在设计高校人才培养时我们通常会定义“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上海交通大学之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知识探究、能够建设、人格养成。

今年更新为: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够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同样,专业培养目标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分为知识、能力、情意。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模式将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在设计中按周划分,每周一个系列,包括若干个知识点(通常3-5个知识点)及相关的教学活动与考核要求。

而这一周的教学内容就更具体,我们可以在设计之初明确每周的教学目标。

什么是系统教学设计

什么是系统教学设计

什么是系统教学设计系统教学设计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原理和教学目标,有组织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进行设计和安排的过程。

它是一种科学的任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系统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有效的教学手段,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系统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

首先,教学目标确定是系统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师通过分析课程要求、学生需求和教学环境等因素,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能够引导学生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的综合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选择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各种资源中选择相关的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前置知识和认知能力,将内容组织成合理的学习单元。

再次,教学方法设计是系统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示范、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适应个体差异的学习机会。

最后,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的监测和反馈。

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和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系统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原则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体验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多元化评价等。

以学生为中心是指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教学设计的中心。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驱动,根据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是针对学生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教学的原则。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特长、认知风格等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体验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提倡学生在实践和探索中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

通过实际操作、情景模拟和研究探索等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

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

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
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模型进行教学
活动的规划、实施和评估。

它包括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等环节,以达到教学目的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教学设计中,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明确了教学
的目的和意义。

在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中,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应该清晰地表达出来。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内
容应该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连贯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再次是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效果。

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教学评价也是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评价既是对学
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学设计模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的来说,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是教学设计的一种科学方法,它强调教学的系
统性、连贯性和实效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设计模型的灵活应用将有助于教学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是一种综合教学设计,它将教学和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系统化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某种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将教学或学习目标转化成系统的抽象概念,再进一步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形成教材与教法结合的整体,用于实现教育目标。

在系统化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清晰明确学生需要学习什么,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6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

有系统化教学设计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以及实施系统化教学设计需要包括哪些内容。

例如,必须要明确的是,学生经过该课的学习能够掌握什么知识,能够做到什么能力,能够达到什么成果。

第二步,确定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确定思维方法体现在系统课中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步骤,如思维导图、问题解决流程、推理和讨论等;学习方法体现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方式,如单元测试、模块学习、问答等。

第三步,确定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

确定教学内容及其实施时顺序,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授课日程,分配课堂控制,以及检查学习成果等,是系统教学设计的第三步。

第四步,确定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

系统教学设计要确定教学资源,如图书、电影、教材等;或者以学生自己为资源,如开展研究调查等;还要考虑教学设备等。

第五步,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可以包括各种复杂的管理技能、组织技巧和激发手段;教学手段可以包含各种形式的设备、媒介和辅助教学资源。

第六步,确定评价方法。

系统教学设计要确定评价方式及标准,以及评价内容,包括考试、小组作品、工作展示等。

总的来说,教师要根据评价数据。

系统化教学设计chapt7

系统化教学设计chapt7

第七章开发评测量表目标z能说明标准参照评测的目的z能说明教学设计师会如何使用入门技能测试、前测和后测z能说出开发标准参照评测的四类质量评判原则,并列出每一类原则下要做的考虑z对于给定的各种教学目标,会写出满足所有四类原则的标准参照客观题z能为产品开发、现场表演和态度评估编写说明,开发评价学习者工作的评分标准z能评估教学目的、从属技能、学习者分析、环境分析、绩效目标和标准参照考试题的一致性背景成绩测验目前在美国正处于学校改革运动的前沿。

一个新概念,以学生为中心的评测(learner-centered assessment),充斥着各种学校改革的文献,贝瑞(1998)将其定义为能促进学习者学习的评测方法。

在这个模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评测任务,就像学习事件一样,鼓励学习者参与自我评价,承担起对自己学习质量的责任。

以学生为中心评测的定义与传统的标准参照考试的定义是一致的,后者是系统化设计所产生的教学的核心组成。

以学生为中心的评测一定是标准参照的(即与教学目的和由教学目的派生的绩效目标集直接相关),标准参照考试因为不仅能评价学习者的进步,而且还能评价教学的质量,因此非常重要。

标准参照考试的结果准确地告诉了教师每个教学目标学习者能够做到多好,也告诉了设计师教学的哪些部分不错,哪些部分还需要修改。

此外,标准参照考试还能让学习者通过运用已建立的评判标准来评价他们自己的工作而反思自己的表现,这样的反思能促使学习者最终成为能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质量负责任的人。

你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在教学设计过程的这个阶段就要设计考试题,而不是在教学开发完成之后。

主要原因是考试题必须与绩效目标一一对应。

教学目标中所要求的行为必须与考试题中的行为或要求完成的任务中的行为相匹配。

同样地,这些发给学习者的考试题也会对教学策略的开发产生影响。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讨论设计师如何构造不同类型的评测量表。

我们之所以用“评测”一词而不是“考试”,是因为一提“考试”,往往联想到纸笔、多项选择题等等,而“评测”内涵则更广些,包括各种可以让学习者证明他们是否掌握了新技能的活动。

系统优化 教学设计

系统优化 教学设计

系统优化教学设计系统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系统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掌握系统优化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优化。

二、教学内容:1.系统优化的概念和目的;2.系统优化的基本原则和步骤;3.系统优化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三、教学过程:1.引入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电脑运行速度慢的图片,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与思考,然后提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电脑运行速度慢的情况?你们知道如何解决吗?2.知识点讲解:(1)系统优化的概念和目的:向学生解释系统优化是指通过调整系统的各项设置,提高计算机或其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以达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

(2)系统优化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确定优化的目标和需求;- 收集系统的性能数据;- 分析问题和瓶颈;- 提出优化方案和措施;- 实施优化;- 检验优化效果。

(3)系统优化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硬件优化:包括升级硬件、清理硬件等;- 软件优化:包括升级软件、优化程序运行等;- 系统设置优化:包括调整系统参数、合理分配资源等;- 数据库优化:包括索引优化、查询优化等;- 网络优化:包括调整网络设置、提升网络速度等;- 安全优化:包括加强系统安全性、防止病毒入侵等。

3.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和瓶颈,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和措施。

例如:电脑运行速度慢的问题,学生可以提出升级硬盘、清理垃圾文件、优化启动项等解决方案。

4.小组讨论和展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系统或软件进行优化,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优化方案,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方案。

5.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己的电脑进行优化,比如删除不必要的文件、设置开机项、清理注册表等。

6.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掌握的系统优化知识,再次强调系统优化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2.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方案和实践操作结果;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系统优化的实践经验报告。

7分钟了解教学系统化设计

7分钟了解教学系统化设计

7分钟了解教学系统化设计迪克与凯⾥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了系统化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该模型深受加涅和布⾥格斯观点的影响,是侧重⾏为主义并系统化思考的教学设计⼯具,是⼀个从确定⽬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的系统化完整流程,强调从学⽣学习⾓度思考,收集过程信息,从⽽以迭代设计、改进教学。

本帖简要介绍此模型的步骤,期待⽼师们能在花7分钟左右时间阅读后,来了解ISD。

上图中的ISD虽然看似步骤繁琐,但细看之下,其实是从⼤家都⽐较熟悉的模型衍⽣出来的,其阶段步骤原型为ADDIE模型,主要阶段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1]。

因其系统化的特点,所以特别适⽤于基于课程建设的教学设计——例如:(1)课程开发(建设)团队或教师,可⼀边建课,同时⼀边完成教学设计(2)⼀门新课的任课教师(3)MOOC或SOPC的建课教师同时也能⼴泛的适⽤于各种教学设计。

其步骤与要点如下:评价需求,确定⽬的学⽣学习结束后能做什么?(1)态度有什么转变或正向态度有什么样的增强(2)知识有什么积累(3)产⽣了什么新的技能进⾏教学分析(1)学⽣学习开始前应具备什么⼊门技能(包括态度、技能和知识)(2)要实现预设⽬的,学⽣需要⼀步⼀步做什么(3)⼊门技能和教学技能之间的差距以及关系是什么分析学⽣和环境(1)学⽣现有技能、偏好与态度是什么样的:包括⼊门技能、对该领域已有的知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式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业能⼒⽔平、学习爱好、对所在学校的态度、以及群体特征(2)教学环境及应⽤技能环境的特点,包括场地、设施设备、学习条件、实践条件等,要考虑学⽣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学习会更好编写绩效⽬标(1)基于教学分析和⼊门技能编写绩效⽬标(2)清晰地描述学⽣要学习的技能、在什么情况下实施技能和相应的成功标准(3)绩效⽬标应对应并详细描述学习结束能够产出的结果物是什么开发评价⽅案(1)基于所编写的绩效⽬标来开发评价⽅案(2)测量学⽣对⽬标中所描述的⾏为和成功标准的达成情况(3)评价要与⽬标中所描述⾏为的种类⼀⼀对应,并可根据⽬标制订对应的Rubric(评分量规)(4)为实现每⼀个⽬标,应重视形成性评价的应⽤。

教学设计系统化方法与技巧

教学设计系统化方法与技巧

教学设计系统化方法与技巧在教育领域中,教学设计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艺术。

它涉及到规划、组织和评估教学过程,以达到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而,要设计一堂优质的课程并不容易,需要教师熟悉一些系统化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他们的教学活动。

首先,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应该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基础。

学习目标是指教师期望学生在本节课程中达到的具体的知识、技能或态度。

教师应该清楚地定义这些目标,并确保它们与课程大纲和学生的需求相匹配。

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的学习。

第二,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总体方法或方案,而教学方法则是指具体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

例如,对于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教师需要合理组织课堂活动和教学材料。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实践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教科书、课件和实验器材等。

这些材料应该与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相一致,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第四,教师需要注意教学评估和反馈。

教学评估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而反馈则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指导和建议。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评估,如作业、考试和课堂表现等。

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迭代和改进的过程。

教师应该定期回顾自己的教学活动,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以及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通过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系统化方法和技巧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化教学设计》——读书笔记《系统化教学设计》(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第六版)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我所读的版本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皮连生等人翻译的中文版本。

本书以系统观为线索,贯穿于教学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将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及管理者等用基于系统观的设计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

下面首先对本书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作一些分析和反思。

一、主要内容回顾(一)关于迪克-凯瑞模型1.系统的含义:从技术层面上,系统是若干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的集合,所有的这些部分协同工作,服务于一个共同的有限目标。

为了输入和输出,系统的构成部分相互依赖,整个系统采用反馈机制以确定它既定的目标是否达成。

如果没有完成目标,系统被调整,直到完成既定的目标。

2.系统方法模型的构成成分(1)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完成教学者设计的教学后,希望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2)进行教学分析确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在做什么,以及确定学习者的起点行为应该怎么样,说明各种技能之间的关系。

(3)分析学习者及情境确定学习者当前已具备的技能、所持偏好与态度。

(4)书写行为表现目标对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够做什么,写出具体性的描述。

(5)开发评估工具开发评估工具,以便测量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所描述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6)开发教学策略确定运用什么教学策略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7)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用开发的教学策略产生教学,这一过程主要包括编制学习手册、选取教学材料和编制评估工具。

(8)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教学初稿完成之后,开展一系列的评价活动,以收集数据,确定如何改进教学。

形成性评价一般有三种类型: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和现场试验评价。

(9)修改教学整理和分析形成性评价所收集的数据,确定学习者在完成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依据这些困难找出教学方面的不足。

然后作出修改。

(二)进行起点-终点分析,确定教学目标1.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学科专家法、内容纲要法、行政命令法和绩效技术法。

2.如何确定教学目标(1)绩效分析分析组织、群体中存在什么影响绩效的问题。

(2)需求评估学习者当前的状态水平与预期的理想状态之间存在什么差距。

(3)工作分析对工作中所作的事情的进行汇集、分析和综合描述的过程。

(4)澄清教学目标将含糊不清的教学目标清楚的进行表述,即学习者展示出何种行为被认为是达到了教学预定的目标。

(5)学习者、情境和工具目标中应该考虑:是哪些学习者在什么情境下使用什么工具达到目标。

3.设置教学目标的标准(1)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引发教学需求的问题;(2)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所接受;(3)是否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基于该目标的教学开发。

(三)分析教学目标1.学习领域分类(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目标要求学习者对相对具体的问题,给出具体的回答。

(2)智力技能三种最常见的智力技能是概念形成、规则运用以及问题解决。

(3)心因动作技能其特征是学习者必须通过肌肉动作(借用工具或不用工具)来达到特定效果。

(4)态度态度通常被描述为是作出特定选择和抉择的倾向。

(5)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人们用来调控思维方式、确定自己学习进行的元认知过程。

可以归为智力技能。

2.目标分析程序横向的步骤1到步骤2再到步骤3……纵向上,每个步骤又可能包括若干子步骤。

(四)识别下位技能和起点行为1.分析的方法:层级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程序分析。

2.起点行为:开始教学之前,学习者已经知道什么,或者能够做什么。

(五)分析学习者与情境1.学习者分析(1)起点行为;(2)主题领域的已有知识;(3)对教学内容和潜在传输系统的态度;(4)学习动机(ARCS);(5)受教育和能力水平;(6)一般性的学习偏好;(7)对培训组织的态度;(8)群体特征;2.绩效情境分析(1)管理/监督支持;(2)工作场所的物理特征;(3)技能与工作场所的关联;3.学习情境分析(1)教学场所时候教学要求的程度;(2)教学场所适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程度;(3)传输方式的适合性;(4)影响教学设计和传输的学习场所的限制条件。

(六)书写行为表现目标1.宏观教学目标:是关于在应用(绩效)情境中学生能够做什么的陈述。

2.终点目标:当教学目标转化成行为表现目标时,它所指的就是终点目标。

3.下位目标:指在达成终点目标的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4.具体目标的构成成分(1)行为;(2)条件;(3)标准。

5.书写具体目标的步骤(1)改写宏观教学目标,使之能反映最终的行为表现情境。

(2)书写终点目标,以反映学习环境的情境特征。

(3)为那些在目标分析中没有子步骤的大步骤书写具体目标。

(4)为目标分析中主要步骤下的成组子步骤书写具体目标,或为每一个子步骤书写具体目标。

(5)为所有下位技能书写具体目标。

(6)如果某些学生没有掌握起点行为,为起点行为书写具体目标。

(七)开发评估工具1.四类标准参照测验(1)起点行为测验:在学习者接受教学之前测验,评估学习者对先决技能的掌握水平,或者他们对教学开始前必须掌握的那些技能的掌握水平。

(2)前测:通过与后测比较,显示教学后的学习效果;根据教学分析来描述学习者的概况。

(3)练习性测验:目的是在教学中使学习者积极参与活动。

(4)后测:教学完成后进行,用于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八)开发教学策略开发教学策略大概涵盖的内容有:传输系统的选择、内容的排序和归类、描述教学中的学习成分、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分组。

(九)开发教学材料1.教学包的组成成分:教学材料、评估、课程管理信息。

2.传输系统和媒体选择:现有材料可用性、制作和实施方面的限制、教师的促进作用。

3.现有教学材料的选择标准(1)以目标为中心的教学材料评价标准(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材料的评价标准(3)以情境为中心的教学材料评价标准(十)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1.一对一评价2.小组评价3.现场试验评价(十一)修改教学材料1.分析形成性评价收集的数据2.根据分析结果,对教学方案实施修改(十二)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作出决策,确定是否继续使用目前使用的教学材料,或者是否采用可能满足组织所确定的教学需求的材料。

1.专家评定一致性分析:组织的需求、资源、内容分析、设计分析、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当前用户分析2.现场试验结果分析、计划、准备、实施教学/收集数据、总结和分析数据、报告结果。

二、体会与思考(一)体会本书所阐述的是基于系统观的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系统,各个环节及其要素都是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系统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强调各要素的协调一致,发挥整体作用。

教学系统中各个环节都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使用系统方法进行设计实施。

基于系统方法设计和开发的教学,充分考虑了教学结构中的各个要素的影响与作用。

这样设计教学,使得教学结构成为一个动态的开放性过程,任何环节、任何时间都可以根据实际的反馈和具体变化作出调整和修改。

按照“迪克—凯瑞”模型设计教学方案,使得整个过程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一个一个步骤展开,每一个步骤都是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之上开展,并作为下一个步骤的基础。

设计者按照这个模型,操作起来标准比较统一,即都按同样的程式操作,设计出来的产品标准也比较统一。

也就是说,这种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具有具体的操作性,完整性和动态性。

但是,在通读本书,并按其模型作了一份教学设计方案后,我觉得系统方法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来说并不一定实用和有效。

首先,来说其实用性,按照“迪克—凯瑞”模型设计一堂课的过程太过复杂,这是我读完本书后的第一感觉。

中小学老师上45分钟的课,要他去花许多时间在教学方案设计上,对于他们来说,显然时间是不允许的。

但是按此模型设计教学,从目标确定、教学分析、学习者及其情景分析以及到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再修改教学方案,这个过程中,要通过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众多数据,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巨大的。

但我们中小学不论从教学时间、教学大纲、内容安排都是按部就班的,具体阶段和时间都有具体的安排,并不那么灵活。

如果按该模型设计教学的话,一位老师可能在作完某节内容的分析而后设计出教学方案时,可能按照教学进度,该节课的内容早就应该结束了。

而且,当前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比较大的,像在形成性评价阶段,哪有学生有时间来配合你做现场试验啊。

还有,在中国,中小学实行的是统一的教育目标、统一的课程大纲、统一的教学内容,只要是上过几年课的老师对这些内容都能烂熟于心,并能逐步掌握学生掌握某一项内容的规律和特点,并相应的摸索出一些策略和方法,在其脑海中形成了一个较为固定教学的有效模式。

他们根本就没有动力,去辛辛苦苦的在教学前,花费大块时间写一份很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

所以说,系统化教学设计的模型直接搬进我们的中小学,绝对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划算的。

其次,来说说基于该型设计的教学的有效性。

其实,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教案作的再好,也不一定能保证就会有好的教学。

其实真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施者——教师才是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如果严格按照方案设计的步骤一步一步来,显然是不现实的,那样将会使得课堂显得呆板,所以势必是要教师根据具体课堂情景,作出适时调整的。

这样的话,把教学方案像该模型要求的那样那样详细的、一个步骤一个步骤,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扣,又有什么意义呢?(二)思考1、系统化教学设计或许用到企业绩效培训中更有效。

从迪克-凯瑞的模型设计来看,按此模型作方案的流程,很适合于在企业培训中操作,在企业培训中,模型中各个环节都成为培训师设计的重点。

而且,在书中是结合实例讲解的,其实列也是基于一个企业培训的方案,甚至于整本书的语言用词也是从企业培训的角度出发的。

2、系统观或许是一种普适的方法论其实,系统观、系统思想从哲学上来说,应该被上升为一种方法论层面的指导思想,是一种上位的思维模式。

这样的话,它应该具有普适的实用性,即成为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宏观指导思想。

那么,这样就不能把它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来操作我们的具体事情。

我的意思是说,系统观、系统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抽象化的理念,而不是一种具体的应用方法。

所以,生搬硬套的强调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似乎不会有太大的实效。

3、教学的成败或许关键在于教学者一直有这么一种感觉,教学设计方案设计的再好,教学者实施的不好,也是白搭,设计的好、准备的好,不一定就做的好。

4、教学实施的效果跟教学者的内容熟悉程度关系似乎很大在上课过程中,我们观摩了一些学生实施了自己设计的教学设计方案,给我一个很明显的感觉,教学实施的好坏跟实施者对教学内容的熟知程度关系似乎很大很大。

5、美国的东西拿到中国会变味,但也要变味这套理论是依据美国的教育教学实践创造出来的,美国的现实跟中国还是有区别的,自然不能直接用来对中国的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作用,所以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深入的在实践中探索那些点可以被我们吸收,即要进行中国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