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和氏献璧翻译赏析
和氏之璧文言文
和氏之璧文言文1. 文言文《和氏之璧》的句子和字的翻译选自《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1,奉而献之厉王2。
厉王使玉人相3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4。
及厉王薨5,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6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7?”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8,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9其璞而得宝焉。
遂命10曰:“和氏之璧”。
【注释】:1 和氏:一作卞和。
玉璞:玉含在石中未经剖开理治的称为“璞”。
楚山:即荆山,在今湖北省漳县西。
2 厉王: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并无厉王其人,此处有误。
3 玉人:治玉的工匠。
相:省视、察看,此处指鉴定。
4 诳(kuang):欺骗。
刖(yue):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
先秦法初犯砍左脚,因左脚不为主要用力者。
再犯,砍右脚。
刑后做阍人,看大门。
5 薨(hong):诸侯死称为“薨”。
6 泣:一作“泪”。
7 子:你。
奚:何,为什么。
8 题:名。
贞士:精诚的人。
9 理:治玉。
10 命:名。
【翻译】:楚国有一个人叫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
卞和捧着璞玉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
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接着又哭出了血。
文王得知后派人前去询问,问道:“普天之下被砍去双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泣的如此悲痛?”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
这就是我所悲痛的原因。
”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为和氏璧。
《韩非子·和氏之璧》全文、注释和鉴赏
《韩非子·和氏之璧》全文、注释和鉴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遂命曰:“和氏之璧。
”(《和氏》)【鉴赏】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在荆山发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他满心欢喜地拿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叫玉石工匠来鉴别,工匠说:“这不过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罢了。
”于是厉王大发雷霆,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了他的左脚。
多年以后,厉王去世了,他的儿子武王即位,卞和又跑去献那块玉石。
武王找工匠来鉴别,匠人说道:“这还是一块石头啊。
”这次卞和被砍去了右脚。
后来,武王也去世了,他的儿子文王登上了王位,卞和还是想要去献那块玉石,但是害怕遭到和之前同样的下场,于是他抱着那块玉石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连血也哭了出来。
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情,便派人去问他:“天底下受刑被砍掉脚的人多了,为什么你悲戚成这样啊?”卞和说:“我不是为了我失去的双脚而感到难过,而是痛心于这宝玉被当成石头,我的忠心被当成欺诈啊!”武王立即叫人把卞和献的那块玉石找来,命令玉石工匠来雕琢,果然得到一块美轮美奂的玉。
这就是传说中的和氏璧。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一件事物的是非好坏,不会因为人们暂时的认识而改变。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因此,我们在选择事物、判断事物的时候必须保持谨慎、细致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披沙拣金,发现真正的“美玉”。
初中语文文言文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与鉴赏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与鉴赏一、《韩非子·和氏》(节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二、相关评论两人为一传,中复附赵奢,已而复缀李牧,合为四人传,须详太史公次四人线索,才知赵之兴亡矣。
(〔明〕茅坤《史记钞》卷四九)相如渑池之会,如请秦王击缶,如召赵御史书,如请咸阳为寿,──与之相匹,无纤毫挫于秦,一时勇敢之气,真足以褫秦人之魄者,太史公每于此等处,更著精神。
(〔明〕凌稚隆《史记评林》卷八一)以廉颇、蔺相如主名,中间赵奢、李牧周旋穿插,断续无痕,而赵之兴亡,节目全在于此。
数人共一传,只如一人。
贤才关系国家,从文字章法中错综写出,此史之识也。
(〔明〕钟惺《葛氏〈史记〉卷八一引》)《廉蔺传》或分或合,或详或略,真得奇正错综之法,而四人优劣自显。
(〔清〕陈仁锡《陈评史记》卷八)人徒以完璧归赵、渑池抗秦二事,艳称相如,不知此一才辩之士所能耳,未足以尽相如;惟观其引避廉颇一段议论,只知有国,不知有己,深得古人公尔国尔之意,非大学问人,见不到,亦道不出,宜廉将军闻而降心请罪也。
人只知廉颇善用兵,能战胜攻取耳,亦未足以尽廉颇;观其与赵王诀,如期不还,请立太子以绝秦望之语,深得古人社稷为重之旨,非大胆识,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
钟伯敬谓,二人皆古人臣风,斯足以知廉蔺者也。
篇中写相如智勇,纯是道理烂熟胸中,其揣量秦王情事,无不切中者,理也。
措辞以当秦王,令其无可置喙者,亦理也。
卒礼而归之,非前倨而后恭,实理顺当人服耳。
《韩非-和氏之璧》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韩非-和氏之璧》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韩非-和氏之璧》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先秦韩非和氏之璧亦题《和氏璧》、《和氏献璧》。
三年级《和氏献璧》一等奖说课稿
三年级《和氏献璧》一等奖说课稿1、三年级《和氏献璧》一等奖说课稿《和氏献璧》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主题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在教学中,要注意从课本内容到生活实际,从课内知识到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和氏献璧》这篇主体课文是一贯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故事。
我所教学的是《和氏献璧》这篇课文的第1课时。
它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和氏献璧》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在教学前,与学生一起收集关于“和氏璧”的资料,初感知。
《和氏献璧》在教学时,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献”、“璧”的意思,导入新课,并质疑。
然后,在新课的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我设计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指名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2、指名说说:和氏献了几次璧玉?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步,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卞和第一次、第二次献璧。
学生自愿起立朗读,知道卞和前两次献璧的结果。
2、学习卞和第三次献璧。
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卞和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思考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这时,并引导学生读上下文,从而理解“捧”在这里的含义及如此悲伤的原因,再读卞和说的话,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是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最后把领悟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让学生审题:“和氏献璧”他献出的是什么?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
最后,拓展延伸学习,让学生将自己收集的关于“和氏璧”的资料,互相交流。
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既说明玉的珍贵,又衬托出卞和的忠诚之心。
古诗和氏璧翻译赏析
古诗和氏璧翻译赏析文言文《和氏璧》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楚人和氏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也,遂命名曰“和氏璧”。
【注释】奉:双手敬捧。
相:鉴别,察看。
刖:即砍掉足。
薨:周代诸侯死称做薨。
泣尽而继之以血:眼泪哭干了而直到流出血来。
继之以血,即以血继之,以血来接着泪。
【翻译】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
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
”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脚。
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
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
”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脚/b/19703。
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
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
”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北师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6 和氏献璧
和氏献璧教材分析:本文讲了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楚国的卞和两次献璧,都被定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两只脚。
在文王登位后,他的痛哭引起了文王的注意,并最终确认所献是块儿宝玉。
教学要求: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2.通过读这个故事,明白做人要忠贞为本,体会卞和的忠贞之心。
3.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生词。
教学目标:1、学习《和氏献璧》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2、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直接导入,揭示课题:《和氏献璧》。
(齐读课题两遍)2、理解“献”、“璧”的意思。
(1)指名说说:“献”、“璧”两个字的意思。
(2)教师小结。
二、新课:(一)质疑: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指名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并指名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2、指名汇报。
3、指名说说:和氏献了几次璧玉?(三次)(三)、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次献璧。
(第1自然段)(1)自愿起立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说说:卞和第一次献璧,结果如何?(3)指名回答。
(欺君之罪,砍去左脚)2、学习第二次献璧。
(第2自然段)(1)自愿起立读第2自然段。
(2)指名说说:卞和第二次献璧,结果如何?(3)指名回答。
(欺君之罪,砍去右脚)3、齐读第1、2自然段。
4、学习第三次献璧。
(3—5自然段)(1)指名接读3—5自然段。
(2)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3)小组讨论: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a互相交流,读一读。
b指名汇报。
c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和氏献璧(精选4篇)
和氏献璧(精选4篇)《和氏献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2、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认本课的词语。
2、初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玉的珍贵和卞和忠诚之心。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和氏献璧》。
理解“献”、“璧”。
引导学生看题质疑。
二、1、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先解决。
2、检测字词。
3、同学们字词掌握的不错,那通过读课文,你们读懂了什么?4、学生回答,了解课文大意。
再读课文,说说:和氏献了几次璧玉,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卞和的忠诚。
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引导学生读读上下文,从而理解“捧”在这里的含义及如此悲伤的原因,最后体会卞和说的话,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识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
谈一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作业:把和氏献璧的故事请给家长听,和家长交流交流你的感受。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本课的词语。
2、细读课文,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玉的珍贵卞和的忠实之心。
3、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氏献璧》。
全班一起课文。
二、学生小组讨论:和氏为什么哭的那么伤心呢?讨论之后,学生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而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石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和氏献璧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和氏献璧小学语文的课文学习非常重要,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科学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成绩。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的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的学习,供大家复习时参考学习!《和氏献璧》原文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在楚山得到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便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命令玉匠鉴别。
玉匠看了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厉王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大怒,就下令砍了卞和的左脚。
待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
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这不过是块石头。
”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故意欺骗,又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后来,武王死去,文王登位了。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派人前去查询。
那人问卞和:“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独有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石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
玉匠仔细研究了石头纹理,确认那是块璞。
经过仔细打磨,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随即命名为“和氏壁”。
《和氏献璧》教学反思1、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些环节也较新颖,如“学了课文,你准备给和氏打几分?”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人物进行正确地继承与批叛,达到扬长避短的教育作用。
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中,老师抓住三次献璧的不同,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感受,通过比较第三次献璧和前两次献璧的不同、找出描写卞和动作、语言的词语,达到积累语言,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目的。
同时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注重学法的指导,如“献”字的解释。
2、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如“你很棒,提了个重点问题。
”,“你提的问题很有个性。
和氏璧翻译
和氏璧翻译和氏璧翻译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翻译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命令玉匠鉴别。
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
”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
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
”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
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
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
1.和氏: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
2.璞:含玉的石头。
3.厉王:春秋楚国国君,名冒,公元前757—741年在位。
4.相:鉴别,鉴定。
5.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
6.诳:欺骗。
7.刖: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
8.齐: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嫔妃,他所生的王公公主,或封王的贵族。
9.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690年在位。
10.文王:名熊赀,公元前689—677年在位。
《和氏献璧》ppt课件
02
叙述方式
寓言故事的叙述方式因文化背景而异,如中国寓言多采用对话形式,强
调人物形象的塑造;西方寓言则更注重情节的描绘和寓言意义的阐述。
03
表现形式
不同国家的寓言故事在表现形式上各具特色,如中国寓言多以简洁明快
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来表现;西方寓言则更注重细节描写
和幽默讽刺。
当代社会如何传承和弘扬诚信精神
人才需要被发现和认可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 值。
03
领导者需要具备辨别是 非、发现人才的能力, 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04
对于个人而言,要坚守 信仰和追求真理,不畏 艰难和挫折。
03
词汇、语法及句型分析
重点词汇讲解与例句展示
词汇1:和氏璧
词汇5:传世之宝 词汇4:赏识
词汇2:赵国 词汇3:献宝
提问环节,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问题收集
在课前或课中,鼓励学生 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或困惑,教师进 行收集和整理。
问题解答
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进 行详细解答和讲解,帮助 学生消除阅读障碍和理解 难点。
拓展延伸
根据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 解答,适当进行知识点的 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进 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课后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阅读理解题
布置与本课寓言故事相关的阅读 理解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进行解答。
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写一篇 读后感或故事续写,以加深对寓
言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讨论与思考
提出与本课寓言故事相关的问题 或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和深入思考。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寓言故事
分组讨论,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韩非子·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韩非子·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韩非子·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参考译文】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进献给楚厉王。
厉玉让玉匠鉴定。
玉匠说:“是石头。
”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
到厉王死,武王继位。
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
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是石头。
”武王也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右脚。
武王死,文王登基。
卞和就抱着那块玉璞在荆山下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干了,跟着流出的是血。
文王听说后,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问道:“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
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
”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并得到了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壁”。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
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然则有道者①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
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②不敢卖重;官行法则浮萌③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
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④矣。
【注释】①有道者:法、术之士。
②近习:指君主宠爱亲信的人。
③浮萌:游民。
萌,通“氓”。
④论:认可。
【参考译文】珍珠宝玉是君主急需的,即使卞和献的玉璞不够完美,也并不构成对君主的损害,但还是在双脚被砍后宝玉才得以论定,鉴定宝玉就是如此的困难。
2018-献之游园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献之游园阅读答案篇一:和氏献璧阅读答案和氏献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17.给下面句子中的粗体字注音。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2)奉而献之厉王( )(3)王以和为诳( )(4)而刖其左足( )(5)厉王薨( )18.解释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1)武王使玉人相之(2)王又以和为诳(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5)遂命曰19.指出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用法,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1)泣尽而继之以血(2)吾非悲刖也(3)贞士而名之以诳(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20.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21.说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2)此吾所以悲也。
22.和氏献壁的故事常用来比喻什么?和氏献璧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17.(1)pǔ (2)pěng (3)kuāng (4)yuè (5)hōng18.(1)察看,鉴别 (2)欺骗(3)称 (4)打磨 (5)于是19.(1)动词用作名词,眼泪(2)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悲伤(3)名词用作动词,称(4)兼词,于之,从中20.(1)它,代玉璞的这么 (2)以&&为,认为用21.(1)介词结构后置。
《和氏献璧》课后总结
《和氏献璧》课后总结在这节课上,我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紧紧抓住词句进行有层次的训练,主要方法是学生读书体会和我的点拨引导,理解重点词语意思,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同时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恰当的小结评价:如对内容的及时小结、对下文的恰当过渡、学习方法的点拨总结.反思整堂课,虽然我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的进行评价,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面不够广时,没有机智的调换自己的教学方法.(1)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培根)如果不能以恰当的方式学习,即使是那些经过选择的知识,也将无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谓知识的智力价值是不会自动实现的.国外许多教育家也同样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要启发儿童、青年的自觉性,他劝告教师说:传授儿童各种各样的科学,并不是你的职责;你的职责应该是使他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当他对这些科学产生的趣味较为成熟时,给他以从事学习科学的方法,这确是那完善教育的最基本的原理.杜威推崇卢梭这一教育思想,并在《明日之学校》中提出,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本节课中,古文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因而教师就利用让学生找与古文相对应的那句话来对比着阅读,从而发现理解古文的方法.教师没有直接向学生传授理解古文的方法,而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中去获得的.同时,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是中段学生理解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师的有序的引导下,学生已经开始形成这方面的能力了.(2)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相处和谐自然,气氛浓烈,师生能共同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通过和谐之美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创新的宽松环境,尤其重要,而平等对话则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教师善于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学生始终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主动去参与,去思考,去表达,去获取知识和成长.(3)教师的总结,能帮学生将知识点串成一根项链.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就像一把把的钥匙,每把钥匙都很重要,但是这样的钥匙学生是很容易弄丢的.随着知识的增加,学生更容易忘记,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在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像是用一根绳子帮助学生将这些钥匙串起来,这样学生就不会忘了.(《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自主预习(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5)概括本诗的主旨.乡愁自主预习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拓展延伸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2.语言运用.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3、小结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教学后记:。
向狗砸石头用文言文怎么说
向狗砸石头用文言文怎么说1. 和氏之璧文言文翻译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
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
”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碧献给那位武王。
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
”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
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
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
”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2. 文言文翻译1.打捞铁牛原文: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翻译: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
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牵动铁牛沉没到河底,广泛征集能够打捞出铁牛的人。
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
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衣。
2.杨布打狗原文: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翻译: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遇到了大雨,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了。
他家的狗不知道,迎上去向他汪汪地叫了起来。
杨布十分恼火,要去打狗。
杨朱说:“你不要打狗,你自己也会这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和氏献璧翻译赏析
文言文《和氏献璧》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1璞:含玉的石头或未经雕琢的玉。
2诳:欺骗。
3刖:砍去脚。
古代的一种酷刑。
先秦法初犯砍左脚,因左脚不为主要用力者。
再犯,砍右脚。
刑后做阍人,看大门。
4薨:古时诸侯死叫薨。
5奚:何,为什么。
6理:去掉玉外层的石质。
7和氏:人名。
玉璞:玉含在石中未经剖开理治的称为“璞”。
楚山:即荆山,在今湖北省漳县西。
8厉王: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并无厉王其人,此处有误。
9玉人:治玉的工匠。
相:省视、察看,此处指鉴定。
10 泣:一作“泪”。
11子:你。
12 题:名,叫13贞士:精诚的人。
14遂:于是,就15相:鉴别16使:派遣17及:等到18乃:就19得:得到【翻译】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厉王。
厉王
叫玉匠鉴别。
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
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
武王又叫玉匠鉴定。
玉匠又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又把卞和的右脚砍掉了。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
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几天几夜,眼泪哭干了/b/20080,连血也哭出来了。
文王听到这事,便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呢?”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伤心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
”文王便叫玉匠认真加工琢磨这块璞玉,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