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合集下载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FJ[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FJ[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正确答案】D2.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有()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B.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C.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D.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正确答案】ABCD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BC)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4."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已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AC)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6.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A.主权在民B.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C.分权制衡D.自由.平等.博爱二、单选题7.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正确答案:D,8.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B.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C.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D.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正确答案:B,9.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正确答案:B,10.哲学是A.革命化和科学化相统一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唯物辩证的世界观正确答案:B,11.“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C,12.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最直接反映和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是A.道德B.哲学C.政治法律思想D.宗教正确答案:C,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主体与客体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

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实活动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作为主体的人是有生命力和自然力的物质实体。

但是,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它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人的主体地位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是在社会中形成的,这种能力的发挥也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

意识性是人之所以具有能动性的重要根据。

主体的意识包括关于对象的意识和主体的自我意识。

人不仅能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能动地反映世界,而且通过实践活动积极地改造世界,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主体的形式可以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

客体是客观的现实存在物。

客体是同主体活动有功能联系和被具体指向的东西。

因此,客体是被历史地规定着的,没有进入主体对象性活动领域的客观存在事物,是不具备客体的规定性的。

客体可以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以物质形式、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精神客体,如录音磁带、电影拷贝、文化书籍、电子计算机存贮系统等。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

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客体不会自动满足主体的内在需求。

主体和客体又是统一的。

离开客体,无所谓主体,离开主体,也无所谓客体。

主体的知识水平、技术手段制约着对客体认识和改造的深度和广度。

而客体也会促进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提高。

主体的活动不能摆脱客体的规律及其条件的制约。

主体的能动性在于认识客体,并把它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主体和客体不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要有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三个基本层次。

实践关系是主体改造客体以及客体被改造的关系。

这是主客体关系的最基本方面。

在实践关系中,主体基于对客体的一定认识和自身的需要,提出实践目的,运用工具和手段实现对客体的改造,取得一定的物质成果,把自己的目的、能力和力量对象化。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资料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

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C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解析: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明确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 )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解析: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就是一元论,根据统一于物质还是意识,又区分为唯物论和唯心论。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 D )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解析: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D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解析: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C )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第 1 页解析:唯物辩证法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B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D.对立统一的原理解析: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

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认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认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主体是改造者,客体是被改造者。

这是二者之间的最基本关系。

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对客体的改造,也就是实践。

通过这种改造,主体获得自身需要的满足。

实践关系是一切其他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首要的基本关系,没有实践关系,其他任何关系都无从谈起。

扩展资料: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对立是指二者各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规定性,彼此是相互区别的,然而二者又是同一的,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这是指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主客体在实践关系中,同时发生着认识关系。

就是说,在改造客体的过程中,主体就在观念上、理论上去理解并把握客体,也就是达到对客体的认识。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无论是实践关系还是认识关系,都不是主体或客体各自独立进行的,而是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对客体具有改造和认识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然而这种能动性受到客体的制约,表现为主体必须认识和遵循客体的规律,改造活动才能获得成功。

全国2011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1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评分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A.理论品质B.理论基础C.理论核心D.理论内涵正确答案:A(1分)注解: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B(1分)注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感觉的集合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正确答案:D(1分)注解: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那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片精神(“理念气“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邻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4.“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A(1分)注解:恩格斯: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过程: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历史的观点看问题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梁等之间的关系属于【】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正确答案:C(1分)注解:粮食同稻谷、小炭、大豆、高粱之间的关系如同水果和苹果、梨、桃等的关系,是一种普遍与特殊性的关系。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简答题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

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靠科学性来保证(2)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2.简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正确认识了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实现预期目的。

如果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必须受到规律的惩罚。

(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必然规律揭示出来,才能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3.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涵义及二者间的关系答:(1)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实现的、具体的人。

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第一,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是二者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第二,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第三,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主体能动地改造和认识客体,客体对主体又有制约作用。

4.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答(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也是抽象劳动。

(2)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5.简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方法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调控货币量方面,主要运用所谓三大手段或三个法宝(1)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从而增加或减少市场的货币供给量。

(2)最低准备金率改策。

提高最低准备金率会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降低最低准备金率则会增加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

江苏自考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课后练习

江苏自考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课后练习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1.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解析: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2.那种主张“天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A)2-99A.唯心主义先验论 B.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C.唯物主义反映论 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解析:A,那种主张“天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先验论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解析: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A、普遍性B、特殊性C、不确定性D、绝对性解析:C,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5.在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属于()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解析:D,在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属于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2.1.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1.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解析:B,旧唯物主义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认识的本质问题,而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所以B项正确。

2.从本质上看,认识是()A、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解析:B,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021年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2

2021年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2

2021年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2一、单选题(共30题)1.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后,我国在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合作社经济D:国营经济【答案】:D【解析】:2.商品的二因素指的是()A: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B: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C:价值和使用价值D:价值和交换价值【答案】:C【解析】:3.下列各项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D: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答案】:C【解析】: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寄希望于()。

A:香国际社会B:两岸交流C:台湾当局D:台湾人民【答案】:D【解析】:5.邓演达在1930年8月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A:中华职业教育社B:中国国家社会党C:中国青年党D: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答案】:D【解析】:6.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答案】:B【解析】:7.《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陈望道D:毛泽东【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后不久,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

8.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绝对性的优点C:直接现实性的优点D:相对性的优点【答案】:C【解析】:9.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社会管理活动B:科学实验活动C:社会改革活动D:物质生产活动【答案】:D【解析】:10.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答案】:C【解析】:1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答案】:C【解析】:12.在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因素中,属于渗透性因素的是()。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题库)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题库)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一、单项选择题:1、认识的主体是A.客观对象 B.人的主观世界C.人的大脑 D.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2、认识的客体是A.自然界的存在物 B.观念本身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3、实践是指A.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 B.一切客观物质的活动C.人们的抽象思维活动 D.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4、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 D.经验论的观点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6、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论的认识论是A.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B.先验论C.能动的反映论 D.不可知论7、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A.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和由感性认识到实践B.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C.由实践到相对真理和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D.由对现象的认识到对本质的认识和由对本质的认识再返回到对现象的再认识8、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对现象的A.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B.外部联系的认识C.生动,具体,形象的认识 D.现象的,直观的认识9、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A.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B.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认识的作用C.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10、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11、真理就是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为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认识C.对人有用,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理论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1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真理是人类的客观经验 B.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C.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D.真理的内容及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13、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为转移的 14、真理是A.具体的 B.抽象的C.主观的 D.永恒的15、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是A.绝对确定的 B.不确定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1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A.具体化 B.理论基础C.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D.实践表现17、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到底来源于A.人脑的错误判断 B.人的主观想象C.客观世界 D.落后的思想意识1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19、感觉、知觉、表象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2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2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马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马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1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2··具有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的改造作用,这种能动性又受到客体的制约。

···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要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1二者表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制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2二者数量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3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利润率则掩盖了声音与价值的真实来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即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3国家和私人企业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1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2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3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的改造世界,不顾或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即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无视规律盲目蛮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上】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上】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正确答案是】:C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答案是】:B3、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正确答案是】:D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正确答案是】:A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正确答案是】:B6、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联想、判断【正确答案是】:C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人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正确答案是】:D8、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认识—实践—认识D.概念—判断—推理【正确答案是】:B9、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 )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正确答案是】:A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正确答案是】:C11、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论认识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正确答案是】:D12、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正确答案是】:A13、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C.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正确答案是】:D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参考样卷答案详解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参考样卷答案详解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参考样卷》参考答案详解(2008年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3709)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将其题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解析】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见教材11页。

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B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包括三层含义:①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正如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②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③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见教材95页。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观是( C )A.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B.人们社会历史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D.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解析】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见教材34页。

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一种( D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肯定世界是物质的,而且认为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三章)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三章)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A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 .科学实践 D.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 实践的主体是( B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的客体是( 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体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 实践的中介( 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D.科学实践是科学的目的7.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B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句强调的是(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习题部分1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习题部分1

一、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段话主要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这一论断说明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4.“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A.经验论B.唯物论C.不可知论D.反映论(二)不定项选择题1.主体认识活动包含有选择、建构等成分,这里的选择和建构是指A.以对客体反映为基础B.主体在认识活动中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C.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对客体的选择、重构D.在被反映客体制约下的选择、重构2.牛顿说:“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这表明A.认识来源于巨人B.认识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实践不是认识的惟一来源D.间接经验是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3.“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说明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这个论断揭示了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B.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C.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认识过程的总的规律5.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正确答案:B
实践关系就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最基本关系)
认识关系就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审美关系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
价值关系需要和被需要的或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是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

主体指认识者,即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人。

原则上说,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作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只能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即只有进入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范围,同主体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那部分事物,才是现实的客体和对象。

客体主要包括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

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客体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和对象性。

①二者有本质区别,认识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从事实践活
动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客体是进人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②二者又是统一的:主体和客体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客体制约主体,主体又能动地反映客体.主体和客体统一的基础是实践.主体与客体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还有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认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

马基习题1

马基习题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绪论练习题1.单项选择(1)作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A就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以及其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就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就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体系D就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总和(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实证主义B辩证法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是指()。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6)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7)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最突出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0)首先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是()。

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佩第(11)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2)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实践观点是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观点是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含义)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也使得客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方案,二是实践按照目的和方案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实践手段把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着一定方向进行。

(2)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第一,实践提出了人以观念把握世界的客观要求,提出了人认识世界的必要性,即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首先就要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总是为社会实践的需要而服务的。

同时,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当代,科学发展观正是来源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

第二,实践以工具性活动为条件保证,使主体对客体的观念把握即为人的认识提供可能。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正因为实践的工具性,才能使得认识对象的属性、本质得以暴露,使对象成为人的认识可以把握的内容。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实践不但促进了人脑的发展,而且将活动内化为认识主体的认识结构、认识图式,形成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使得客体成为可以认识的内容;内化成主体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其的认识能力)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改造认识对象,才能使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得以暴露;只有通过实践使感觉器官直接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反映到人脑中,从而形成一定的认识。

第四,实践促进了人的社会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使其成为人特有的社会性的智能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识主体
具备一定认识能力并从事一定的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主体是认识系统中的首要因素,对认识系统的形成及其诸要素的结合方式起着决定作用。

在认识系统中,它最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担负着使实在客体向观念转化的任务。

认识主体具有复杂的社会构成形式,是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2、认识客体
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也就是进入主体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范围的客观事物。

在认识系统中,认识客体是与认识主体相对应的另一基本要素。

认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1)实践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2)认识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3)价值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需要和满足的对应关系。

(4)审美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欣赏和塑造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