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核医学化学师上岗证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核医学大纲

核医学大纲

核医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核物理基础与核医学仪器1.掌握: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核素及其分类,核医学仪器的组成及其显像原理,闪烁探测器的组成及其探测原理,伽玛照相机、SPECT/CT和PET/CT的组成以及显像原理。

2.熟悉:衰变模式及类型,其他探测器的基本原理。

3.了解:带电粒子、高能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四、重点英文问词汇:Isotope, Radionuclide scan, Tomography, Decay, Electrum capture Background, Radiation decay, 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Sagittal, Coronal, Reconstruction, Generator, SPECT, SPECT/CT, PET/CT.六、思考题:1.射线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 α、β、γ射线中,哪种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哪种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3.物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和有效半衰期有哪些区别?4.为什么射线能够被γ闪烁器探测器探测?5.PET和SPECT仪器的工作原理有何区别?第二章放射性药物与辐射防护1.掌握:(1)常用放射性药物的浓聚机理(2)临床核医学中常用放射性药物的物理特性(例如99m TcO4-, 99m Tc-MDP,99m Tc-MIBI,99m Tc-MAA, 99m Tc-DTPA, 99m Tc-EHIDA,131I, 18F-FDG etc ).2.熟悉:常用放射性药物,放射核素纯,放射化学纯,放射性活度,辐射安全。

3.了解:(1)钼锝发生器系统。

(2)有关锝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的制备。

(3)锝标记的放射性药物的质量保证。

(4)放射防护的基本原理和措施。

四、重点英文问词汇:Radiophamaceutical,radionuclidic purity,radiochemical purity,radioactivity,Radiation safety,Molybdenum-99/Technetium-99m generator systems,Quality assurance,labeled radiopharmaceuticals,exposure, absorbed dose, equivalent dose.六、思考题:1.放射化学纯度和放射性核素纯度有何区别?2.为什么要对放射性药物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3.外照射的防护措施有哪些?4.如何处理放射性废物?第三章体外分析与显像术1.掌握:(1)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学。

核医学大型设备上岗证技师培训课件

核医学大型设备上岗证技师培训课件

安全可靠。
故障处理
02
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进行维
修或更换。
安全评估
03
对核医学大型设备进行安全评估,确保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规
定,保障人员和环境安全。
05 核医学大型设备技师的职 责与素养
核医学大型设备技师的职责
负责操作和维护核医学大型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 准确诊断。
03 核医学大型设备操作技能
操作核医学大型设备的注意事项
遵守操作规程
在操作核医学大型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 确保设备安全和人员安全。
了解设备性能
在使用核医学大型设备前,技师应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工作原理 和操作方法,避免因误操作导致设备故障或人员伤害。
定期维护保养
核医学大型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 用效果。技师应按照维护保养规定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
参与设备研发和技术革新,推 动核医学大型设备的更新换代
和技术进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操作前准备
检查设备状态、核对患者信息、准备药物和试剂等。
操作过程
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设备操作,确保患者安全和图像 质量。
操作后处理
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和分析,为医生提供准确 的诊断依据。
核医学大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日常维护
定期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等。
专业保养
定期进行设备性能检测、软件更新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准确诊断。
核医学大型设备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 2 3
设备启动故障
设备无法正常启动时,可能是电源或电路故障, 需要检查电源和电路连接,确保正常供电。

核医学医师上岗证考试大纲

核医学医师上岗证考试大纲
第十二章 泌尿生殖系统 1.肾脏的解剖和生理 (1)肾实质的细微结构 (2)肾脏的血液循环 (3)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4)肾清除率的概念 (5)尿生成三个步骤 (6)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 2.肾动态显像和非显像检查法 (1)肾动态显像和肾图检查的原理 (2)肾动脉灌注和肾动态显像及肾图检查的方法
(2)胃食道返流显像 (3)胃排空试验 (4)十二指肠-胃返流显像 3.消化道出血显像 (1)99mTc 标记硫胶体消化道出血显像 (2)99mTc 标记红细胞消化道出血显像 (3)99mTc-RBC 和 99mTc 胶体作消化道出血显像的比较 4.异位胃黏膜显像 (1)美克尔憩室显像 (2)Barrett’s 食管显像 5.肝胆系显像 (1)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 (2)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 (3)肝脾胶体显像 (4)肝动脉灌注显像 6.消化系统核医学中的非影像学方法 (1)尿素呼吸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4)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的相互作用 (5)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4.99mTc 化学与 99mTc 的放射性药物 (1)Tc 的主要化学性质 (2)99mTc 的标记 (3)99mTc 发生器 (4)临床常用的 99mTc 的放射性药物 5.放射性碘、镓、铟、铊药物 (1)123I、131I、67Ga、111In、与 201Tl 的来源 (2)放射性碘标记 (3)放射性铟标记 (4)临床常用碘、镓、铟、铊的放射性药物 6.放射性治疗药物 (1)核素的选择 (2)临床核医学常用的放射性治疗药物 7.放射性药物新进展 (1)受体显像剂 (2)代谢显像剂 (3)乏氧显像剂 (4)肿瘤导向诊断与导向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5)基因显像与基因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6)反义显像和反义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3.门电路心血池显像(平面及断层)与心功能参数 (1)门电路心血池平面显像 ①原理 ②适应证 ③显像剂 ④显像方法 ⑤正常图像及相关功能参数 ⑥异常图像及相关功能参数 ⑦临床应用 (2)门电路心血池断层显像 4.心肌灌注显像(平面及断层) (1)原理 (2)适应证 (3)显像剂 (4)显像方法 (5)正常图像 (6)异常图像 (7)临床应用 5.心肌受体显像 (1)原理 (2)显像剂 (3)显像方法 (4)影像分析 (5)临床应用 6.介入试验 (1)运动负荷试验 ①原理 ②适应证及禁忌证 ③运动试验的方法

核医学复习大纲

核医学复习大纲

核医学复习大纲核医学总论核素:具有特定原子序数、质量数和核能态,且其平均寿命长得足以被观测的一类原子。

现已知的核素分为稳定核素和放射性核素两类核医学定义核医学是采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放射性核素显像基本原理与特点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一种以脏器和病变聚集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的量为基础的脏器和病变显像方法基本原理: 基本条件:放射性显像剂、核医学显像仪器。

代谢和功能显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PET阳性显像是以病灶对显像剂摄取增高为异常的显像方法。

由于病灶放射性高于正常脏器、组织,故又称“热区”显像(hot spot imaging)(图1-28B),如放射免疫显像、急性心肌梗死灶显像、肝血管瘤血池显像等。

阴性显像是以病灶对显像剂摄取减低为异常的显像方法。

正常的脏器、组织因摄取显像剂而显影,其中的病变组织因失去正常功能不能摄取显像剂或摄取减少而呈现放射性缺损或减低,故又称“冷区”显像核素显像的特点优点◆功能依赖性显像,提供脏器血流、功能、生化代谢、受体和基因方面的信息,有利于多数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反映病理生理变化)。

◆选用特定显像剂可显示特定的脏器或病变,特异性较高。

◆影像多能提供数字化信息,便于定量测定各种变化参数。

◆脏器和病变多为全影显示,有利于直观形态和客观测定功能。

缺点◆受核医学显像仪器空间分辨率和成像的信息量的限制,ECT所得脏器和病变影像的清晰度不及CT、MRI,影响对细微结构的精确显示。

◆不能同时显示多个脏器或组织的影像,影响对病变的定位及观察它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在这些方面远不及CT、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显像原理•18F-FDG是葡萄糖的模拟物,可以被各种组织细胞摄取、吸收,在细胞内己糖激酶的作用下变成6-磷酸-FDG后,不再参与进一步的代谢过程。

•18F-FDG在细胞内的浓聚程度与细胞内葡萄糖的代谢水平高低呈正相关。

核医学(NMI)技师上岗证

核医学(NMI)技师上岗证

核医学(NMI)技师上岗证核医学(NMI)技师上岗证1、γ照相机最适宜的γ射线能量为()。

A.364keVB.40~80keVC.300~400keVD.100~250keVE.511keV2、核医学诊断技术的缺点包括()。

A.为创伤性检查B.不能获得脏器的功能C.分辨率不够高D.不能进行代谢研究E.不能定量分析3、放射性核素稀释法的原理是()。

A.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系数不同B.放射性浓度相等C.稀释的体积相等D.稀释后总活度不同E.稀释前后质量相等的原理4、放射性核素脏器显像时,其脏器影像的清晰度主要取决于()。

A.脏器位置B.脏器或组织的解剖学形态C.脏器或组织的功能状态D.脏器或组织的大小E.脏器的解剖学密度5、SPECT最适宜的γ射线能量为()。

A.300~400keVB.100~250MeVC.40~80keVD.100~250keVE.0.3~0.4MeV6、反映脏器或组织生理与生化水平变化的影像可叫做()。

A.分子影像B.功能影像C.解剖影像D.脏器影像E.细胞影像7、放射性显像剂使用剂量的选择原则是()。

A.根据受检者的身高决定剂量B.为保证显像质量,尽可能加大使用剂量C.每个患者需尽量使用相同的剂量D.为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尽可能减少用量E.在满足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使用剂量8、18F-FDG心肌代谢显像时显像剂聚集机制为()。

A.微血管栓塞B.细胞特殊需要而选择性摄取C.特异性结合D.因特殊价态而被细胞选择性摄取E.化学吸附作用9、阳性显像的特点包括()。

A.病变区为“冷区”B.病变组织不显影C.病变组织放射性的分布浓于正常脏器组织D.正常组织放射性分布浓于病变组织E.正常组织放射性等于病变组织10、盖格计数器探测射线的依据是()。

A.康普顿散射B.电离作用C.感光效应D.荧光现象E.光电效应11、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出院时允许的最大活度为()。

A.400MBqB.100MBqC.300MBqD.200MBqE.500MBq12、反映发射γ光子的核素特征是()。

核医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

核医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

上一篇下一篇专业知识单元细目要点要求一、神经系统1 .脑灌注显像(1) 原理掌樨(2) 显像剂熟练掌(3) 显像方法掌樨(4) 正常影像和读影技术熟练掌(5) 半定量分析技术熟悉(6) 局部脑血流量的定量分析了解(7) 异常影像(8) 临床应用熟练掌握2 .放射性核素脑灌注显像介入试验(1) 脑显像介入试验的基础熟悉(2) 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了解(3) 脑显像介入试验的必备条件了解(4) 脑灌注显像介入试验的具体方法熟悉(5) 脑潞汴品便介入试验的临床竞义掌握3 . PET 脑代谢显像(1) 脑组织葡萄糖和氧的供应掌握(2) 葡萄糖代谢显像熟练掌(3) 脑氧代谢显像熟悉(4) 瞄蛋白质代谢品便了解4 .脑受体显像(1) 原理熟悉(2) 显像剂熟悉(3) 脑受体显像的临床应用掌握5 .血脑屏障功能显像(1)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动态显像熟悉(2) 脑静态显像了解6 .脑脊液间隙显像(1) 脑池显像(2) 脑室显像(3) 脊髓蛛网瞄下脖晁便了解7 .脑肿瘤显像(1) 脑肿瘤显像的方法学(2) 脑肿瘤兄便的临床应用掌握二、循环系统1 .门电路心血池显像 ( 平面及断层 ) 与心功能参数(1) 门电路心血池平面显像①原理掌握②适应证熟练掌⑧显像剂④显像方法掌握⑤正常图像及相关功能参数⑥异常图像及相关功能参数⑦临床应用熟练掌握(2)门电路心血池断层显像了解2 .心肌灌注显像 ( 平面及断层 )(1) 原理掌握(2) 适应证熟练掌(3) 显像剂掌握(4) 显像方法熟悉(5) 正常图像(6) 异常图像(7) 临床应用熟练掌握3 .心肌受体显像(1) 原理(2) 显像剂(3) 显像方法(4) 影像分析(5) 临床应用了解4 .介入试验(1) 运动负荷试验①原理掌握②适应证及禁忌证③运动试验的方法熟练掌握④运动试验注意事项掌握(2) 药物负荷试验①潘生丁试验掌握②腺苷试验了解③多巴酚丁胺试验了解④其他药物介入试验了解5 . PET 心肌显像(1) 概述了解(2)PET 心肌灌注显像熟悉(3)PET 心肌代谢显像掌握(4) 其他类型 PET 显像了解(5)PET 心肌显像临床应用掌握6 .放射性核素静脉显像①原理②适应证③显像剂熟练掌握④显像方法掌握⑤正常图像⑥异常图像⑦临床应用熟练掌握三、消化系统1 .消化道出血显像(1)99mTc 标记硫胶体消化道出血显像(2)99mTc 标记红细胞消化道出血显像(3)99mTc-RBC 和 99mTc 胶体作消化道出血昆像的比较掌握2 .异位胃黏膜显像(1) 美克尔憩室显像熟悉(2)Barrett ' s 食管显像了解3 .肝胆系显像(1) 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熟练掌(2) 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掌握(3) 肝脾胶体显像(4) 肝动脉灌注品俊熟悉4 .肝脏肿瘤的核医学影像诊断(1) “亲”肿瘤核素显像(2) 标记药物肝肿瘤阳性显像掌握(3) 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剂延迟显像诊断原发性肝癌熟悉(4) 肝肿瘤放射免疫显像熟悉(5)PET 显像掌樨四、呼吸系统1 .肺灌注显像(1) 原理(2) 适应证(3) 显侮剂(4) 显像方法(5) 影侮分析(6) 临床应用与评价熟练掌握2 .肺通气显侮(1) 原理(2) 适应证(3) 显像剂熟练掌握(4) 显像方法(5) 影像分析(6) 临床应用与评价3 .气溶胶吸入显像(1) 原理(2) 适应证(3) 显侮剂(4) 显侮方法(5) 影像分析(6) 临床应用与评价了解4 .肺癌的 18F -FDG 显像(1) 原理(2) 适应证(3) 显像方法(4) 影侮分析熟练掌握(5) 临床应用与评价五.泌尿生殖系统1 .肾动态显像和非显像检查法(1) 肾动态显像和肾图检查的原理(2) 肾动脉灌注和肾动态显像及肾图检查的方法(3) 肾动态灌注及肾动态显像的正常所(4) 肾图 a , b , c 三段含义和定量指标( 以 131I-OIH为例 )熟练掌握(5)GFR 的测定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6)ERPF 测定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7) 利尿试验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掌握(8)Captopril 试验的方法和临床意义熟悉(9) 上尿路梗阻病人肾动态显像和肾图曲线的特征熟练掌握(10) 肾盂积水其他的影像学表现掌握(11) 肾积水的核素检查,影像所见及患肾残留功能的判断熟练掌握(12) 急性肾炎少尿期病人肾动态显像和肾图曲线的表现掌握(13) 可官 SSI 起肾图 c 段下熟练掌降缓慢的原因(14) 肾动态显像和肾图对单侧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筛选握(15) 核医学检查法判断肾功能的各种方法及指标掌握(16) 移植肾并发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熟悉2 .肾静态显像(1) 显像的方法和原理熟练掌握(2) 正常所见和临床应用(3) 瘢痕柿的影像特点及临庆竞义3.PET显像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1) 卵巢癌(2) 子宫内膜癌(3) 宫颈癌熟悉(4) 肾痛(5) 泌尿道肿瘤(6) 皋丸恶性肿瘤(7) 乳胺癌六、内分泌系统1 .甲状腺核医学检查(1) 甲状腺显像①原理熟练掌②甲状腺静态显像握③甲状胺血流显像掌握④甲状胺激素抑制显像⑤促甲状胺激素兴奋品俊熟悉⑥甲状腺阳性显像熟练掌握⑦寻找甲状腺痛转移灶(2) 甲状腺碘代谢试验①甲状胺摄 131I 功能试验熟悉掌握⑨碘 - 过氯酸钾释放试验掌握(3) 下丘脑 - 垂体 - 甲状腺轴反馈调节机制试验①甲状胺激素抑制试验熟练掌② TRH 兴奋试验掌握(4) 常见甲状腺病的综合诊断要点①甲亢②甲低③甲状腺炎熟练掌握④甲状腺激素不应症掌握⑤单纯性甲状胺肿熟练掌⑥甲状胺肿瘤握⑦非甲状腺病熟悉(5) 甲状腺疾病的核素治疗熟练掌2 .甲状旁腺显像(1) 基本原理(2) 病人准备(3) 检查方法(4) 适应证掌握(5) 结果判断(6) 临床意义(7) 注意事项3 .肾上腺显像(1) 肾上腺皮质显像(2) 肾上腺髓质显像单惺4 . 18F -FDG 正电子断层肿瘤显像在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1) 昆俊原理(2) 显像方法(3) 图像评价(4) 临床应用(5) 注意事项七、血液淋巴系统1 .骨髓显像(1) 骨髓显像原理及显像剂熟练掌握(2) 显像方法掌握(3) 图像评价(4) 骨髓显俊的临床应用熟练掌握2 .脾脏显像(1) 脾显像原理(2) 脾脏显像剂(3) 显像方法(4) 正常与异常图像(5) 脾显像适应证及显像方法的选择(6)99mTc- 热夺性红细朐牌员掌握俊的异常3 .淋巴显像(1) 显像原理(2) 适应证掌握(3) 显像剂与显像方法熟练掌(4) 正常图像(5) 异常图像及临床应用(6) 注意事项掌握4 . 18F -FDG 正电子断层肿瘤显像在淋巴瘤中的应用(1) 显像原理(2) 显像方法(3) 图像评价(4) 临床应用(5) 注意事项八、骨骼系统1 .骨显像概述(1) 特点熟练掌(2) 原理掌握(3) 显像剂(4) 适应证(5) 检查方法(6) 正常图像熟练掌握(7) 正常变异掌握(8) 异常图像熟练掌(9) 常见伪影(10) 影响骨显像质量的因素掌握(11) 骨显像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关熟练掌2 .骨转移瘤(1) 概述(2) 骨显像表现(3) 诊断与鉴别诊断(4) 肺癌骨显像的特点(5) 乳腺癌骨显像特点(6) 前列腺癌骨显像特点熟练掌握3 .原发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掌握4 .代谢性骨病(1) 概述掌握(2) 骨显像表现熟练掌(3) 骨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应用(4) 骨显像在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应用掌握(5) 骨显像在骨软化症的应用了解(6) 骨显像在 Paget 氏病的应用(7) 骨显像在骨质疏松症的应用掌握5 .骨创伤骨创伤掌握6 .假体松动和感染假体松动和感染熟悉7 .骨髓炎骨髓炎8 .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骨坏死熟练掌9 .骨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握九、肿瘤 1 .放射免疫显像(1) 原理熟练掌(2) 适应证与禁忌证掌握(3) 显像剂与显像方法熟悉(4) 正常和异常影像(5) 临廉价倌掌握2 . 99mTc-MI BI 和 201Tl肿瘤显像(1) 原理掌握(2) 适应证熟练掌(3) 显像剂与显像方法熟悉(4) 正常影像与异常影像(5) 临床价值掌握(6) 注意事项熟悉3 . 99mTc(V) -DMSA肿瘤显像(1) 原理了解(2) 适应证熟练掌(3) 显像剂与显像方法熟悉(4) 正常与异常影像(5) 临床价值掌握(6) 注童事项熟悉4 . 67Ga 肿瘤显像(1) 原理掌握(2) 适应证熟练掌(3) 显像剂与显像方法熟悉(4) 正常影像,定量/半定量测定(5) 异常影像掌握(6) 临床价值(7) 注童事项熟悉5 . 18F -FDG 正电子断层肿瘤显像(1) 原理(2) 适应证熟练掌握(3) 显像剂与显像方法(4) 正常影像(5) 异常影像及临床价值掌握(6) 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熟练掌(7) 在骨与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8) 注意事项掌握6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1) 原理(2) 显像方法(3) 正常影像(4) 适应证及临床价值(5) 注意事项掌握十、炎症 1 . 67Ga 炎症显像(1) 原理(2) 适应证掌握(3) 显像剂(4) 显像方法熟悉(5) 正常影像掌樨(6) 异常影像和临床价值熟练掌(7) 注意事项掌握2 .标记白细胞显像(1) 原理(2) 适应证掌握(3) 显像剂(4) 显像方法了解(5) 正常影像掌握(6) 异常影像和临床价值熟练掌握(7) 注意事项了解3 .标记人非特异性 IgG 显像(1) 原理了解(2) 适应证掌握(3) 显像剂了解(4) 显像方法熟悉(5) 正常影像掌握(6) 异常影像和临床价值(7) 注意事项了解4 .抗人粒细胞单克隆抗体显像 (ACAB) (1) 原理(2) 适应证掌握(3) 显像剂了解(4) 显像方法(5) 正常影像熟悉(6) 异常影像和临床价值掌握(7) 注意事项了解5 . 18F -FDG 炎症显像(1) 原理(2) 适应证掌握(3) 显像剂(4) 显像方法了解(5) 正常影像(6) 异常影像和临床价值掌握(7) 注意事项熟悉十一、体外放射分析1 .基本类型(1) 竞争性分析(2) 非竞争性分析熟练掌握2 .基本原理及特点(1) 放射免疫分析(2) 免疫放射分析熟练掌握(3) 放射受体分析了解(4) 受体放射分析熟悉3 .体外放射分析的基本技术要求(1) 配体(2) 特异性结合剂(3) 分离技术(4) 生物素和亲和素的应用(5) 生物样品的制备(6) 标准曲线的拟合方式掌握(7) 质量控制熟练掌4 .体外放射分析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1) 内分泌系统掌樨(2) 性腺、生殖及其他垂体激素测定(3) 心血管系统(4) 肿瘤标志物熟悉5 .体外放射分析与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体外放射分析与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分析的比较掌握分析的比较十二、放射性核素治疗1 .放射性核素治疗原理(1)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熟悉(2) 影响放射性药物浓聚的组织因素了解(3) 常用的治疗用放射性核素掌握2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管理(1) 确定门诊治疗的原则(2) 确定住院核素治疗的原则(3) 核素治疗病室的管理和卫生防护要(4) 住院核素治疗病人应注意事项掌握3 .甲状腺疾病的131I治疗(1)131I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①原理②适应证③相对适应证④禁忌证⑤治疗方法⑥治疗反应及处理⑦ 131I 治疗后的随访观察⑧疗效评价(2)131I 治疗自主功官皂性甲状腺结节(AFTN)① 131I 治疗 AFTN 的原理②适应证③治疗方法(3)131I 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① 131I 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意义②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适应证和禁忌③治疗方法(4)131I 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①适应证②治疗方法③治疗效果判定、随访和重复治疗④ Tg 和 TgA 的临床价值熟练掌握⑤ 131I 全身显像⑥增卸 TC 转移灶摄取 131I的措施掌握⑦ 131I 全身显像假阳性的原因掌握⑨其它显像方法诊断 DTC 转移的应用熟悉4 .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1) 骨转移癌的放射性核素治疗①原理②主要的放射性药物③适应证④禁忌证⑤ 153Sm-EDTMP 治疗骨肿瘤剂量的确定熟练掌捏⑥影响疗效的因素掌握⑦ 89Sr 治疗骨肿瘤的剂量熟练掌握⑧骨显像评价疗效的价值掌握⑨“闪烁”骨痛掌握(2) 肾上腺素能肿瘤的131I-MIBG 治疗①肾上腺素能肿瘤② 131I-MIBG 及其治疗原理③适应证④治疗方法掌握(3) 肿瘤的放射免疫治疗①原理掌握②放射免疫治疗的适应证掌握③预定位技术了解(4) 肿瘤的放射性胶体腔内治疗①原理熟练掌②放射性药物掌握③适应证④禁忌证熟练掌握⑤治疗方法掌握(5) 肿瘤的放射性核素动脉介入治疗①原理②适应证③禁忌证熟练掌握④治疗方法掌握5 .皮肤病的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核素敷贴治疗(1) 原理熟练掌(2) 毛细血管瘤的敷贴治疗①方法掌握②疗效和反应熟练掌握(2) 毛细血管瘤的敷贴治疗①方法掌握②疗效和反应熟练掌握。

核医学影像化学师考试大纲

核医学影像化学师考试大纲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核医学影像化学师专业考试大纲国家卫生计生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说明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文)精神,中华医学会和卫计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自2004年开始分别组织对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术知识统一考试。

为使应试者了解考试范围,卫计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考试大纲》,作为应试者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中用黑线标出的为重点内容,命题以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为主。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核医学影像化学师专业考试大纲第一章核医学放射性药物总论1. 核医学定义与内容(1) 定义(2) 内容(3) 发展简史2.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1)示踪剂的概念(2)示踪技术的原理(3)示踪技术的优点(4)示踪技术的缺点与局限性(5)示踪实验的设计(6)示踪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应用3. 放射性药物的定义、分类(1) 定义(2) 分类4. 放药的理想性质与特点(1) 理想性质(2) 特点5. 放射性药物体内定位机制(1) 特异性摄取(2)特异性结合(3) 代谢性滞留(4) 通道、灌注和生物分布区(5) 物理或化学吸附(6)微血管栓塞(7) 细胞吞噬和胞饮作用(8) 排泄清除(9)简单扩散6. 放药使用原则(1) 正确使用总原则(2)小儿应用原则(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用原则7. 放药应用的基本考虑(1) 正确选择放射性药物(2) 内照射剂量(3)施用放射性药物的防护最优化(4)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相互作用(5)放射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8.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1)显像原理(2)脏器或组织摄取显像剂的机理(3)显像条件及其选择(4)显像类型(5)图像分析方法及要点(6)图像质量的评价(7)核医学影像及其他影像的比较第二章药物在体内运动规律1. 药物的作用过程(1) 药剂相(2) 药代动力相(3) 药效相2. 药代动力学模型及参数(1) 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2) 药代动力学参数(3) 房室模型3. 药物的吸收(1) 细胞膜(2) 药物的跨膜转运(3) 药物跨膜转运动力学(4) 药物的化学结构对吸收的影响4. 药物的体内分布(1)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2)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3) 药物在组织的分布(4) 药物的化学结构对分布的影响5. 药物的生物转化(1) 药物生物转化的化学途径(2) 药物代谢的过程和结果(3)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转化6. 药物的消除(1) 药物的消除过程(2) 药物的化学结构对消除的影响第三章核物理基础1. 原子核(1) 原子结构(2) 原子核结构(3) 结合能(4)放射性与放射性核素2. 核的放射性衰变(1) α衰变(2) β衰变(3) β+衰变(4) 电子俘获(5) γ衰变(6) 内转换3. 放射性活度和单位(1) 放射性活度定义(2) 活度单位(3)放射性浓度4.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1) 衰变规律(2) 衰变常数(3) 半衰期(4) 递次衰变5. 核反应(1) 核反应概念(2)核反应分类(3)核反应遵从的守恒定律(4)反应能(5)反应道(6)核反应截面(7)核反应产额(8)回旋加速器实现的核反应(9)反应堆实现的核反应6.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 电离和激发(2) α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 β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7. 电离辐射量及其单位(1) 照射量(2) 吸收剂量(3) 当量剂量(4) 有效剂量第四章核医学仪器设备1.核医学设备分类(1)按用途分类(2)按探测原理分类2. 活度计(1)活度计组成与工作原理(2) 活度计性能(3) 活度计的质量控制3. 放射防护仪器(1)个人剂量仪(2)表面沾污检测仪(3) 环境检测仪4.SPECT与γ相机(1) SPECT与γ相机结构(2) SPECT与γ相机原理概述5. PET(1) PET工作原理(2) PET设备结构6. 兼容型ECT-SPECT/PET(1)基本构成和成像原理(2)ECT符合成像与专用型PET成像的差异7. PET/CT(1)PET/CT的结构(2)PET/CT图像与PET图像的区别8. Micro PET(1)Micro PET的基本结构(2)Micro PET的性能9.回旋加速器(1)回旋加速器的理论基础(2)回旋加速器的原理(3)加速器的主要参数(4)回旋加速器的基本组成及主要功能(5)核素的生产第五章核医学放射防护1.辐射的生物效应(1) 随机效应(2) 确定性效应2.放射防护的标准与原则(1)放射性防护的标准(2)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3)个人剂量限值3.核医学工作场所(1)选址(2)三个功能分区4.核医学工作中的防护(1)核医学中的辐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2)核医学工作中的放射防护要求(3)核医学中患者的防护原则及措施(4)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5)剂量监测5.放射性废物处理(1)固体废物的处理(2)液体废物的处理(3)气体废物的处理第六章放射性测量的统计学问题1.测量与误差(1)测量(2)误差(3)平均值(4)误差的表示(5)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2.误差的传递与计算(1)平均误差的传递(2)标准误差的传递3.有效数字与运算(1)有效数字的概念(2)数字取舍规则(3)有效数字运算规则4.放射性计数的统计误差(1)放射性计数的统计涨落(2)放射性计数的统计误差5.统计误差的控制(1)样品净计数率的标准误差(2)计数率误差的控制(3)按测量精度确定测量时间第七章核医学放射性核素的制备1. 概述(1) 核医学放射性核素的选择(2) 基本来源(3) 次级来源2. 反应堆生产(1) (n, r)过程(2) (n, f)过程3. 带电粒子加速器生产4.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生产(1) 单光子核素发生器(2) 正电子核素发生器(3) 治疗用核素发生器第八章放射性标记化合物1. 概述(1) 标记化合物的命名、分类(2) 标记化合物的若干基本概念(3) 放射性核素的选择(4) 医用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特点2. 标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1) 化学合成法(2) 生物合成法(3) 同位素交换法(4) 金属络合法3.碳-14(14C)及氚(3H)标记化合物(1)14C 和3H标记方法(2)14C 和3H标记化合物的应用4.放射性性标记化合物的辐射自分解增加一章:第九章单克隆抗体放射性药物1.抗体放射性标记简介2.99m Tc进行抗体的标记3.放射性碘的抗体标记4.其它放射性金属核素的抗体标记(1) 111In的放射性标记(2) 90Y的放射性标记(3) 64Cu的抗体标记(4) 89Zr的抗体标记(5) 177Lu的放射性标记(6) 188Re的放射性标记第十章放药的监管与质控1.医疗机构制备和使用放药的监管(1)监管医疗机构制备和使用放药的法律和法规(2)医疗机构制备和使用放药有关监管机构及职责(3)医疗机构制备和使用放射性药品的许可(4)医疗机构研制正电子放射性药品的备案(5)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放药的制备和质控管理2.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药的质量管理(1)质量保证(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3)质量控制(4)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放射性药品质量管理要点3.放射性药品质量检验(1)概述(2)物理检验(3)化学(放射化学)检验(4)生物检验4.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实施方案(1)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放药质控实施方案(2)医疗机构制备锝[99m Tc]放药质控实施方案第十一章99m Tc放射性药物(贾红梅教授负责完善编写)1.锝的制备和核性质2.锝的配位化学和标记方法(1) 锝的一般化学性质(2) 锝的氧化还原电势(3) 锝的还原剂(4) 锝的价态(5) 锝的配位化学(6) 99m Tc的标记方法和影响99m Tc标记率的因素2. 99m Tc标记的放射性药物(1) 99m Tc -高锝酸钠(2) 骨显像剂(3) 肾显像剂(4) 肝胆和肝显像剂(5) 心肌显像剂(6) 脑显像剂(7) 淋巴显像剂(8) 肿瘤显像剂第十二章放射性碘、磷、镓、铟、铊药物及骨痛治疗药物1.放射性碘药物(1)放射性碘的物理化学性质(2)放射性碘标记(3)131I-碘化钠(4)间-碘苄胍(5)碘标记的单克隆抗体(6)碘标记的受体显像剂2.减轻骨疼痛用放射性药物(1)89Sr-氯化锶(89SrCl2)(2)铼[186Re或188Re]羟乙基二膦酸盐(3)钐[153Sm ]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3.P-32放射性药物(1)血液病治疗药物(2)放射性胶体治疗剂4.放射性镓、铟、铊的放射性药物(1)镓、铟、铊的化学通性(2)67Ga-citrate(3)放射性铟标记及其化合物(4)201TlCl注射液第十三章正电子放射性药物1.氟-18标记的放射性药物(1)18F-FDG(2)18F-FLT(3)18F-FMISO(4)18F-FET(5)18F-AV45(5)F-18化钠2.碳-11标记的放射性药物(1)11C-胆碱(2)L-11C-蛋氨酸(3)11C-乙酸钠(4)11C-氟马西尼(11C-FMZ)(5)11C-雷氯必利(11C-Raclopride)(6)11C-CFT(7)11C-PIB3.其它正电子药物(1) [13N] 氮-氨(13N-NH3)(2) 氧-15水(3) 固体靶正电子药物(新增加)64Cu,124I(4) 发生器正电子药物68Ga第十四章放射性药物研究进展1.临床使用的放射性药物(或批准用于临床的放射性药品)2.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放射性药物(介绍层次:(1)用途:诊断或治疗;(2)脏器或疾病种类;(3)不同核素标记的放射性药物)3.放射性药物的发展趋势。

核医学考试重点

核医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核物理基础知识元素:凡是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称为一组元素。

同位素(isotope):凡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如:1H、2H、3H。

同质异能素:凡是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而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的元素叫同质异能素。

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能量状态均相同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

例如:1H、2H、3H、12C、14C198Au、99m Tc、99Tc1.稳定性核素(stablenuclide)稳定性核素是指:原子核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变化的核素,它们的质子和中子处于平衡状态,目前稳定性核素仅有274种,2.放射性核素(radioactive?nuclide)放射性核素是一类不稳定的核素,原子核能自发地不受外界影响(如温度、压力、电磁场),也不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

而转变为其它原子核的核素。

核衰变的类型1.α衰变(αdecay):2.?-衰变(?-decay):3.?+衰变:4.γ衰变:核衰变规律1.物理半衰期(physicalhalflife,T1/2):放射性核素衰变速率常以物理半衰期T1/2表示,指放射性核素数从No衰变到No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物理半衰期是每一种放射性核素所特有的。

数学公式T1/2=0.693/λ2.生物半衰期(Tb):由于生物代谢从体内排出原来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之。

3.有效半衰期(Te):由于物理衰变与生物的代谢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之。

Te、Tb、T1/2三者的关系为:Te=T1/2·Tb/(T1/2+Tb)。

4.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A):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放射性活度的单位是每秒衰变次数。

其国际制单位的专用名称为贝可勒尔(Becquerel),简称贝可,符号为Bq。

数十年来,活度沿用单位为居里(Ci)1Ci=3.7×1010/每秒。

核医学上岗证考试真题

核医学上岗证考试真题

1、可作为甲状旁腺显像剂的是..A.99T m c–ECDB.99T m c–HMPADC.99T m c–MIBID.99T m c–MDPE.99T m c-PYP2、99T m cO4-甲状腺断层显像应在注射后多久进行..20--30minA.5minB.10minC.20minD.30minE.60min3、以下方法中;可用于脑血管储备量的是..CA.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B.SPECT闹葡萄糖代谢显像C.SPECT脑血流显像结合介入试验D.SPECT脑脊液显像E.PET神经受体显像4、食管通过时间测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EA.了解食管运动功能的一种简便易行方法;可进行定量分析B.显像剂为99T m c硫胶体C.一次弹丸式吞咽的同时启动连续动态显像D.的通过时间和通过率作为评E.作为食管狭窄和食管癌的首选检查5、不适合用18F-FDGPET脑显像的是..BA.痴呆的诊断包括早期诊断和痴呆严重程度评价及鉴别诊断B.脑脊液漏的检测与定位C.脑肿瘤恶性程度分级判断术前脑功能及及预后评价D.脑感染性病变AIDS、弓形体病等药物成瘾及滥用、酗酒等有关脑功能的评价E.椎体外系统疾病如Parkinson病、Huntington病等诊断与病情评价6、在组织间隙内注入放射性标记的大分子或胶体物质能够进行淋巴显像;应满足的条件是..AA.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基底膜而主要经毛细淋巴管吸收B.不能透过淋巴管主要经毛细血管吸收C.离心性引流过程中部分为引流淋巴结窦内皮细胞所摄取D.主要经静脉回流E.颈动脉回流7、经α衰变后;原子核发生的变化是..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8、关于甲状腺亲肿瘤显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EA.201Tl99Tc–MIBI在肿瘤内的集聚与清除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B.99T m c–DMSA可被肿瘤细胞摄取;但确切机制有待阐明C.99T m c–DMSA特别在甲状腺髓样癌和一些软组织肿瘤有较高浓聚D.受检者无需特殊准备E.根据目测放射性分布判断;病灶区浓聚放射性等于对应正常组织为阳性..9、描记法测定肾图时;最常用的显像药物是..131I-OIH..10、看图题..肺性肥大性骨髂关节病..11、灌注/通气显像呈“不匹配”性异常表现属于下列哪种疾病A.肺结核B.支气管扩张C.肺动脉炎肺动脉型D.胸腔积液E.肺纤维化12、光子与物质发生康普顿效应时..光子能量减低;同时发射出一个电子13、对心肌灌注显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一次显像;同时获得左室心肌灌注与功能信息B、能提高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率C、可对衰减伪影作出鉴别D、同时观察左室室壁运动E 可准确获得右室EF值..14、对ERPF值有明显影响的疾病是A、ATNB、急性神域肾炎C、肾囊肿D、肾动脉狭窄E、尿路梗阻15、运动负荷心结显像可提高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常采用的Bruse的方案是..踏车从30W开始;每3分钟增加20-30W;一直达到预计最大心率的85%16、关于放射性示踪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示踪剂是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B.探测射线来检测示踪剂的行踪C.由于加入量较大;应当关注其对生物体系产生的影响D.示踪技术是观察探测示踪剂在生物体特定物质的行踪E.示踪剂与被失踪物质应完全相同或差别极小17、关于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显像剂注入体内2小时以内进行的显像为早期显像B.延迟显像在常规显像时间之后延迟数小时至数十小时进行的再次显像..C.显像剂注入体内15分钟以内进行的显像为早期显像..D.延迟显像的妈的是为了改善图像质量;提高阳性检出率..E.对靶组织摄取显像剂较慢;非靶组织清楚也较慢的显像易于行延迟显像..18、关于活度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活度计是测量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产生的电离电流B.探头为封闭式井型电离室C.可探测病变部位的放射性D.由探测器、放大处理电路、控制系统等组成E.是测量放射性药物的专用放射性计量仪器19、关于辐射防护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有害的随机效应..B.产生电离辐射的任何实践活动都要进行论证..C.电离辐射的危害要同社会及个人从事获得的利益相比较..D.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E.要遵守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20、诊断嗜铬细胞瘤;行131I-间位碘代苄显像;应当注意的是A.检查前无特殊准备B.嗜铬细胞瘤均位于肾上腺内..C.只有嗜铬细胞瘤才会显影D.正常情况下肾上腺髓质不显影..E.注射显影剂后4小时显影21、不属于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应用是A.细胞动力学研究B药物的定位分布研究C受体及抗原的定位研究D 脏器功能测定研究E药物代谢研究22、在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中;关于放射性碘蒸气、放射性气溶胶处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先用沉淀凝聚、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有效减容、固化;之后按固体放射性废物收集处置BCDE23、碘-过氯酸钾释放试验时;释放率大于10%提示A、Graves病甲亢..B、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结节性甲状腺肿D、甲状腺癌E、异位甲状腺24、属于核纯度测定方法的是A.纸层析法B.柱层析法C.配体交换法D.能谱法E.薄层色谱法25、可使用99m Tc-MDP骨显像时骨吸收减少、肾内放射性增多、血本底增高的药物是A.洋地黄B.地高辛C.阿霉素D.制剂E.甲氨蝶呤26、脑脊液漏可通过27、放射工作人员的年辐射剂量不超过28、肝细胞肝癌患者注射肝胆动态显像剂后进行延迟显像时;出现局部放射性滞留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肝癌细胞也可摄取肝胆动态显像剂B.肝细胞癌病灶缺乏有效的胆道系统C.肝胆显像剂与肝癌细胞内的某些特殊成分发生特异性结合D.病灶周围正常肝组织放射性迅速降低;衬托出病灶部位的放射性浓聚E.一般在延迟显像时才更容易观察到放射性滞留现象29、关于振幅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以灰阶和色彩显示;灰度越高表示振幅越大..B可反映心室收缩幅度大小C左右心室一般无差异D心房、心室差别明显E室壁瘤部位灰度降低30、LAO70度-90度平面心肌灌注显像;显示的左室心肌节段是A侧壁、下壁、心尖和间壁B侧壁、心尖和间壁C前壁、心尖和下壁D下壁、心尖和间壁E前壁、侧壁和下壁31、伴有支气管哮喘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该选用的负荷试验是A多巴酚丁胺试验B潘生丁试验C运动负荷试验D硝酸酯类介入试验E腺苷试验32、肺通气显像米慢性异常区域大于1/2全肺时;难以判断与肺灌注显像是否匹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肺栓塞可以排除B肺栓塞的可能性很小C肺栓塞只有中等可能性或难以判定20%-40%D肺栓塞可能性较大75%E肺栓塞可能性很高90% 33、核素显像的机制不包括A、合成代谢B、细胞吞噬C、循环通路D、动态显像E、通透弥散34、关于放射性活度的定义及换算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放射性活度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次数B、放射性活度A 与放射性核数目N之间的关系为:N=λAC、1居里表示每秒3...7×1010次核衰变D、1毫居里等于37兆贝克E、1贝克表示每秒1次核衰变35、关于PET图像重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ET图像重建常用滤波反投影法和有序子集期望法B、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的优点是图像重建快;SUV计算准确分辨率高抗噪能力好C、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的优点是分辨率高抗噪能力好D、滤波反投影法的缺点之一是放射性分布急剧变化的相邻部位易出现明显伪影E、滤波反投影法不适宜脑部外周图像重建36、下列正电子药物和其半衰期的搭配正确的是A、氟1890分钟B、氮1310分钟C、碳1110分钟D、氧155分钟E、65镓120分钟37、关于心肌受体显像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心脏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B、交感神经作用于心肌细胞的β1-肾上腺素能受益C、交感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D、只有131I标记的间位碘代苄胍才能做心肌受体显像E、心肌受体显像只能反映心脏神经功能的完整性..38、肺通气灌注显像与CTPA比较;在诊断肺栓塞那些方面更具有特点A、肺动脉附壁血栓B、大面积肺栓塞C、非大面积肺栓塞D、合并肺肿瘤E、胸腔积液39、关于阴囊显像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检查复杂;不适合急诊应用B、附睾睾丸炎显像时不会出现放射性减低区C、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D、因影像具有特别征象;无需结合临床考虑E、常规采集血流相和血池相40、关于甲状旁腺的解剖、生理及病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后方;不具有生理功能BCDE51、关于肾上腺髓质显像价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B、交感神经节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C、探寻皮质醇增多症术后复发早D、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的诊断E、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类癌、绒癌的诊断52、不属于肾图定量分析指标的是A、高峰时间B、GFRC、半排时间D、肾脏指数E、峰时差和峰值差53、下列检查会影响67Ga枸橼酸肿瘤显像结果的是A、骨显像B、淋巴造影C、肾血流灌注显像D、腹部CT平扫E、腹部超声54、正常的99T m c-PYP亲心肌梗死早显像表现为A、心肌放射性缺损B、心肌无放射性摄取C、心肌显影但低于肋骨浓度D、心肌摄取与肋骨的浓度相同E、心肌摄取大于肋骨浓度55、γ探头中;光电倍增管的作用是A、γ光子转换成可见闪烁光B、正电子转换成511kev的双光子C、将γ光子转换成电信号并放大D、将可见闪烁光转化成电信号并放大E、接收正电子56、利尿剂介入试验时;最常用的注射速尿时间是A、注射显像剂后15~20minB、与显像剂同时注射C、显像前15min注射D、显像前5min注射E、注射显像剂后30min57、以下哪种结构持续显影为核素脑池显像诊断交通性脑积水的典型征象A、小脑延髓池B、胼胝体池C、外侧裂池D、上矢状窦E、侧脑室58、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时;腺苷的注射剂量为A、0.07mg/Kg/minB、0.14mg/Kg/minC、0.28mg/Kg/minD、0.56mg/Kg/minE、0.70mg/Kg/min59、在正常静息情况下;心室EF值得情况是A、左心室总EF值>65%B、左心室局部EF值>50%C、右心室EF值>50%D、右心室EF值<50%E、左心室EF值<65%60、在为核医学仪器选择工作条件是;若要进行积分测量;可作为能量选择装置的是A、脉冲幅度鉴别器B、放大器C、射线探测器D、核素活度计E、准直器61、下列何种疾病病灶处放射性浓聚呈效应A、畸形性骨炎B、骨折C、骨髓炎D、骨肿瘤E、佝偻病62、不属于化学微栓型脑血流灌注显像66、放射性核素腔静脉显像中不可能出现的影像学表现是A、侧支血管显影呈网状或树枝样血管影B、下腔静脉阻塞时侧枝循环通过腰升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C、下腔静脉阻塞时侧枝循环通过腹壁浅静脉-侧胸静脉-锁骨下静脉D、上腔静脉阻塞时右心显影时间不延迟E、上腔静脉阻塞时相应血管变细或中断67、关于多种呼气试验评价消化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疾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4C可测定幽门螺旋杆菌B、呼气试验可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C、14C氨基比林呼气试验可判断治疗效果D、14C半乳糖呼气试验无禁忌症E、试验时人体状态可影响结果68、关于核素显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核素显像的基本原理B、不同的显像剂在体内有特殊分布和代谢规律C、放射性测量仪器通过探测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浓度差;以显示病变部位的变化D、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对病变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E、特异性的显像剂只分布于病变组织..69、关于心肌受体显像临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摄取131I-MIBGB、心肌受体可以反映心脏神经功能的完整性C、特发性心肌病;心肌摄取131I-MIBG降低D、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摄取131I-MIBG升高E、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摄取131I-MIBG异常区域大于血流灌注缺损区..70、关于衰变常数的叙述;错误的是A、衰变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核的数目占当时的放射性核数目的比率B、用λ表示;不同的核素有各自的衰变常数C、如果某种核素有一种以上的衰变常数则其总的衰变常数λ=λ1×λ2D、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及放射性活度的变化服从指数衰变规律E、用A表示某一时刻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则指数规律可表示为N=N71、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的主要不足是A、价格昂贵B、显像剂制备繁琐C、特异性低D、敏感度低E、无法用99T m c标记72、肿瘤受体显像的优点不包括A、血液清楚速度快B、亲和力与特异性较高C、穿透能力强D、不受任何治疗的影响E、几乎无人体免疫反应发生73、当SPECT的平行孔准直器与被显像体的间距增加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灵敏度增加B、灵敏度降低C、空间分辨率提升D、空间分辨率下降E、图像均匀性改善74、肺灌注显像的缺损区明显小于X线胸片所见到的范围A、肺栓塞可以排除B、肺栓塞的可能性很小<10%C、肺栓塞只有中等可能性或难以判定20%-40%D、肺栓塞可能性较大75%E、肺栓塞可能性很高>90%75、骨转移瘤骨显像未见异常;可见于A、溶骨性病变;缺乏修复反应B、以成骨病变为主C、混合性病变D、骨转移瘤的早期E、病变性质活跃76、如按年龄组估算核医学检查放射性药物的用量;1-3岁的儿童用量应为成人用量的A、10%-20%B、20%-30%C、30%-50%D、40%-70%E、60%-80%77、早老性痴呆rBCF显像的典型影像表现是A、以基底节为主的放射性分布减低B、额叶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C、大脑皮质散在多发分布的放射性增加D、双层顶叶和颞叶对称性的放射性减低;呈分水岭征E、基底节前部和皮层内放射性摄取下降78、骨显像时;病变发生的前几个小时放射性缺损改变;随后几周或数月呈放射性增高改变..下述疾病中;符合此表现的是A、Paget病B、放射性骨炎C、骨髓瘤D、骨折E、股梗死79、肾移植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肾动态显像的典型表现为A、肾动脉灌注影浓于肾实质影像B、肾实质影像浓于肾动脉灌注影C、肾动脉灌注机肾实质均不显影D、肾动脉灌注机肾实质均显影很淡E、肾动脉灌注机肾实质均显影很浓80、心肌细胞从血液中摄取99T m c-MIBI主要通过A、心肌细胞膜内外点位差的单纯扩散B、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的主动转运C、作为心肌细胞的代谢底物D、与心肌细胞上的神经受体结合E、与心肌细胞膜上的蛋白结合81、关于SPECT图像重建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像重建就是将图像罗列在一起B、断层图像的重建是将平面的图像叠加在一起产生的C、只有滤波反投影的方法进行图像重建D、理想的滤波函数应当在低频段降低其中频率相对高的成分E、常用的滤波有Ramp滤波Hann滤波Hanning滤波Butterworth滤波82、关于门控心血池显像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体位包括前后位、45度左前斜位和右前斜位B、采集矩阵64×64C、放大1.6-2.0倍D、常用显像剂剂量为20-25mciE、注射后5min开始显像83、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哪种病理类型的结直肠癌18F-FDG显像检出率最低A、管状腺癌B、腺鳞癌C、粘液腺癌D、未分化癌E、鳞癌84、工作在饱和区的气体探测器称为A、气体饱和度探测器B、散射度探测器C、电流电离室D、G-M计数管E、饱和滤波器85、关于α射线、β射线俄歇电子在生物组织中的射程比较;正确的是A、α射线>β射线>俄歇电子B、α射线>俄歇电子>β射线C、俄歇电子>α射线>β射线D、俄歇电子>β射线>α射线E、β射线>α射线>俄歇电子86、多巴胺受体与下列哪种疾病有关A、Alzheimer病B、痴呆C、精神分裂症D、重症肌无力E、睡眠紊乱87、患者女;69岁..糖尿病10年;近期运动后出现心前区疼痛;含服硝酸甘油后55分钟内缓解;为明确诊断;下列检查中应首选A、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B、99T m c–PYP急性心肌梗死显像C、首次通过法心血池显像D、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E、18F-FDG心肌代谢显像88、脾脏显像剂不包括A、99Tc–硫胶体B、99Tc–植酸钠C、99Tc–EHIDAD、99Tc–热变性红细胞E、111In-红细胞89、TIA亚急性或慢性脑梗死病灶周围出现放射性浓聚的现象被称为A、过度灌注B、衰减校正不当C、大小脑失联络D、部分溶剂效应E、探头旋转中心偏移90、患者男;59岁..3天前突发心前区疼痛伴大汉淋漓..201TL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显示前壁局部放射性缺损;最可能的诊断为A、慢性心肌缺血B、急性心肌梗死C、陈旧性心肌梗死D、肥厚型心肌病E、心肌炎二、91、原子核的组成部分为A、γ光子B、α粒子C、β粒子D、质子E、中子92、在判读肺通气显像的图像时;那些征象是正常影像A、胃区可见放射性浓聚B、肺内可见放射性缺损区C、与正常肺灌注显像一致;无不匹配显像征D、喉头大气道显影E、放射性浓聚的“热点”93、上尿路梗阻病人A、肾动态显像示肾盏和或肾盂显影明显、扩张;显影剂浓聚B、显影消退延缓C、肾图示C1/2小于8minD、肾图C1/2大于8minE、肾图a 段明显降低94、脑受体显像所用放射性核素需符合哪些条件A、较高的比活度B、适中的半衰期C、合适的能量D、参与体内代谢E、易于标记且生物学活性不变95、关于先天性异位甲状腺显像诊断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发生在舌部、纵隔、胸骨后B、除舌部异位甲状腺外;一般不具备甲状腺功能C、先天性异位甲状腺均具备甲状腺功能D、正常甲状腺部位无甲状腺组织E、正常甲状腺部位有甲状腺组织96、关于肝脏肿瘤诊断的叙述;正确的是A、肝胆显像可以诊断原发性肝癌B、肝血池显像当肝脏病变处呈过度填充式;提示肝血管瘤C、在肝胶体显像时;肝癌为放射性浓聚区;肝脓肿及血管瘤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D、肝血池显像时;肝脓肿和囊肿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E、肝血池显像时;肝癌无填充现象97、正常情况下哪些显像剂可使胆囊显影A、99Tc–MAAB、99Tc-EHIDAC、99Tc-MIBID、99Tc-PMTE、99Tc-SC98、根据放射性药物作用的靶细胞不同;骨髓现象可以分为A、红细胞生成细胞骨髓显像B、血小板生成细胞骨髓显像C、淋巴细胞生成细胞骨髓显像D、粒细胞生成细胞骨髓显像E、网状内皮系统骨髓显像99、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可用于诊断A、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B、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C、精神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观察D、伴有痴呆症状的帕金森病与Alzheimer病的鉴别E、脑肿瘤的复发和疗效观察100、肿瘤骨转移的结果导致全身性或代谢性影响;异位骨化可见于A、转移性骨肿瘤或无转移的肿瘤患者B、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者C、甲状旁腺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D、改好部位可在血管、关节周围软组织、肺、胃、肾和心肌E、膀胱癌和子宫内膜癌较多见..。

核医学技术上岗证培训消化系统

核医学技术上岗证培训消化系统

肝胆动态显像 肝血流与肝血池显像 肝脏胶体显像 门静脉压力测定
2024/3/15
2
消化系统
纲有书无要考
肝脏肿瘤阳性显像
纲无书有不考?
小肠通过时间测定
2024/3/15
3
基本估计
上岗证属于依法行医的需要 放射学等已经搞了十年以上 目的是规范操作行为 通过标准化操作达到标准化的结果 通过考试就应当能胜任工作 不象考驾照那么简单 应当比中级职称考试容易
没有了解、熟悉、掌握、熟练掌握之分 消化部分没有大出入
2024/3/15
6
怎么学
注意原理、围绕原理:方法、准备、价值 注意数据——联想——算算帐 注意共性的东西 注意对比的东西 注意与众不同的东西 多问为什么 学而不思则罔
2024/3/15
7
怎么学
看书的时候,尝试自己出题 把生理学知识调动到“内存”里来 注意和日常工作不同的差异和细节 找出不同的原因 平时要向“规矩”靠拢 考证以规范工作、提高水平为目的 上岗证不是终身制的
2024/3/15
40
十二指肠-胃反流显像
胆汁从小肠反流入胃 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炎 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 反流性食管炎及某些消化不良疾患
诊断肠-胃反流 简便、无创伤、较为可靠
2024/3/15
41
肝胆显像剂3大应用
十二指肠—胃反流 肝胆动态显像 肿瘤阳性显像
2024/3/15
42
原理及方法
数形式下降,比固体食物排空快 固体成分先慢后快,存在延迟时间,延迟后表
现出一种类似液体排出的单指数下降
2024/3/15
37
胃排空试验方法——重点
全面了解胃排空功能及检出异常敏感性角度考虑 固体-液体混合食物检查优于固体食物(全面)

【首发】核医学(NMI)技师考点总结上岗证

【首发】核医学(NMI)技师考点总结上岗证

1、核医学的定义2、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放射现象3、“临床核医学之父”:Blumgart(布卢姆加特)4、Berson和Yalow创建了放射免疫分析5、放射性示踪技术的定义6、放射示踪原理的两个性质:“同一性”、“可测性”7、示踪技术的优点(自身固有的衰变规律,不受物理和化学等因素影响)8、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2小时为界)9、原子大小的数量级10-10米10、原子是用化学方法不能分割的最小单位11、中子的质量>质子的质量12、α射线的本质,质子数和质量数各为几个13、β+射线发出,中子数和质子数的变化14、放射性活度的定义(1Ci=3.7×1010Bq)15、放射性核素的衰变服从指数衰减规律16、电离的概念17、康普顿效应后,γ光子的变化18、气体电离探测(饱和区:活度计工作原理为电流电离室)19、射线的探测依据(核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电离、荧光、感光20、γ相机探头的组成21、SPECT晶体的作用22、SPECT比γ相机的优点23、探头与患者距离变远,分辨率怎么变化24、光电倍增管的作用25、探头扫描视野:中心视野与有效视野的比值26、经过位置电路和能量电路转换后,像素大小与射线的能量关系27、SPECT/CT:X线管在后方,SPECT探头在前方28、PET正电子衰变(511keV)29、PET使用电子准直(不需要准直器)30、决定PET性能好坏的最关键部件是探头31、PET的晶体要求光输出高、产光额高、时间分辨好、阻止本领高32、目前临床用PET的晶体主要使用锗酸铋(BGO)33、PET OSEM(OSEM: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代数迭代))的优点:较好的分辨率和较低的噪声(较好的分辨率和抗噪声能力)扩展(缺点):计算量大,运算时间长34、PET是一种容积(三维)成像技术(不产生伪影)35、SPECT/PET在临床上的应用仅限于对18F-FDG成像(主要用于肿瘤学)36、PET/CT中CT探头在前,PET探头在后37、PET/CT检查床的移动精度(垂直偏差小于0.5mm)38、PET/CT的采集时间要比常规PET缩短25%~50%39、图像存储的数字模式有两种:字模式和字节模式(字模式容量:216-1,字节模式容量:28-1)40、断层采集时有两种运动形式,即步进式和连续式(小角度选用连续式,大角度选用步进式)41、迭代过程中有两个参数可以影响重建图像的质量,即子集数目与迭代次数(子集越大,重建图像的质量越好;迭代次数增加,重建图像质量改善。

核医学考试复习资料

核医学考试复习资料

核医学考试复习资料元素:凡质子数相同的同一原子称为元素;同位素:凡原子核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称为同位素;同素异能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均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核衰变的原因:当原子核中质子数过多或过少,或者中子数过少或过多时,原子核便不稳定,这时原子核会自发地发射出射线,其结果原子核在周期表中前移两位: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自发地释放放射线和能量,最终转化其他稳定元素的过程;放射性半衰期:表示原子核由于自身衰变从No衰变到NO/2的时间,以1/2T表示,是恒定不变的;α衰变:放出α射线的衰变,其结果原子核在周期表中后移两位;β—衰变:由于电子相对过剩,导致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而放出β射线的衰变。

其结果原子核奖前移一位;β+衰变:由于电子组对不足,导致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而放出β射线的衰变,其结果原子核将后移一位;γ衰变:原子核从激发状态到基态,通过发射ν光子释放能量的过程;α射线:带正电的高速粒子流,本质是氦核;β射线:带负电的高速粒子流,本质是负电子;γ射线:不带电的光子流;电离: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是电子脱离轨道而形成自由电子的过程;激发:原子从稳定状态变成激发状态,这种作用称为激发;轫致辐射:快速电子通过物质时,在原子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速,电子的一部分或全部转化为连续能量的X射线发射出来;散射:Β射线时由于质量小,行进途中易受介质原子核电场力的作用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湮灭辐射: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变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ν光子而自身消失;康普顿效应:能量较高的ν光子和原子中的核外电子作用时,只将部分能量传递给核外电子,使之脱离原子核束缚称为高速运动的自由电子,而ν光子本身能量降低,运行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康普顿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核医学影像化学师专业考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说明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文)精神,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自2004年开始分别组织对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术知识统一考试。

为使应试者了解考试范围,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大纲》,作为应试者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中用黑线标出的为重点内容,命题以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为主。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核医学影像化学师专业考试大纲第一章核医学放射性药物总论1. 核医学定义与内容(1) 定义(2) 内容(3) 发展简史2.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1)示踪剂的概念(2)示踪技术的原理(3)示踪技术的优点(4)示踪技术的缺点与局限性(5)示踪实验的设计(6)示踪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应用3. 放射性药物的定义、分类(1) 定义(2) 分类4. 放药的理想性质与特点(1) 理想性质(2) 特点5. 放射性药物体内定位机制(1) 特异性摄取(2)特异性结合(3) 代谢性滞留(4) 通道、灌注和生物分布区(5) 物理或化学吸附(6)微血管栓塞(7) 细胞吞噬和胞饮作用(8) 排泄清除(9)简单扩散6. 放药使用原则(1) 正确使用总原则(2)小儿应用原则(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用原则7. 放药应用的基本考虑(1) 正确选择放射性药物(2) 内照射剂量(3)施用放射性药物的防护最优化(4)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相互作用(5)放射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8.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1)显像原理(2)脏器或组织摄取显像剂的机理(3)显像条件及其选择(4)显像类型(5)图像分析方法及要点(6)图像质量的评价(7)核医学影像及其他影像的比较第二章药物在体内运动规律1. 药物的作用过程(1) 药剂相(2) 药代动力相(3) 药效相2. 药代动力学模型及参数(1) 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2) 药代动力学参数(3) 房室模型3. 药物的吸收(1) 细胞膜(2) 药物的跨膜转运(3) 药物跨膜转运动力学(4) 药物的化学结构对吸收的影响4. 药物的体内分布(1)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2)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3) 药物在组织的分布(4) 药物的化学结构对分布的影响5. 药物的生物转化(1) 药物生物转化的化学途径(2) 药物代谢的过程和结果(3)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转化6. 药物的消除(1) 药物的消除过程(2) 药物的化学结构对消除的影响第三章核物理基础1. 原子核(1) 原子结构(2) 原子核结构(3) 结合能(4)放射性与放射性核素2. 核的放射性衰变(1) α衰变(2) β衰变(3) β+衰变(4) 电子俘获(5) γ衰变(6) 内转换3. 放射性活度和单位(1) 放射性活度定义(2) 活度单位(3)放射性浓度4.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1) 衰变规律(2) 衰变常数(3) 半衰期(4) 递次衰变5. 核反应(1) 核反应概念(2)核反应分类(3)核反应遵从的守恒定律(4)反应能(5)反应道(6)核反应截面(7)核反应产额(8)回旋加速器实现的核反应(9)反应堆实现的核反应6.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 电离和激发(2) α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 β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7. 电离辐射量及其单位(1) 照射量(2) 吸收剂量(3) 当量剂量(4) 有效剂量第四章核医学仪器设备1.核医学设备分类(1)按用途分类(2)按探测原理分类2. 活度计(1)活度计组成与工作原理(2) 活度计性能(3) 活度计的质量控制3. 放射防护仪器(1)个人剂量仪(2)表面沾污检测仪(3) 环境检测仪4.SPECT与γ相机(1) SPECT与γ相机结构(2) SPECT与γ相机原理概述5. PET(1) PET工作原理(2) PET设备结构6. 兼容型ECT-SPECT/PET(1)基本构成和成像原理(2)ECT符合成像与专用型PET成像的差异7. PET/CT(1)PET/CT的结构(2)PET/CT图像与PET图像的区别8. Micro PET(1)Micro PET的基本结构(2)Micro PET的性能9.回旋加速器(1)回旋加速器的理论基础(2)回旋加速器的原理(3)加速器的主要参数(4)回旋加速器的基本组成及主要功能(5)核素的生产第五章核医学放射防护1.辐射的生物效应(1) 随机效应(2) 确定性效应2.放射防护的标准与原则(1)放射性防护的标准(2)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3)个人剂量限值3.核医学工作场所(1)选址(2)三个功能分区4.核医学工作中的防护(1)核医学中的辐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2)核医学工作中的放射防护要求(3)核医学中患者的防护原则及措施(4)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5)剂量监测5.放射性废物处理(1)固体废物的处理(2)液体废物的处理(3)气体废物的处理第六章放射性测量的统计学问题1.测量与误差(1)测量(2)误差(3)平均值(4)误差的表示(5)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2.误差的传递与计算(1)平均误差的传递(2)标准误差的传递3.有效数字与运算(1)有效数字的概念(2)数字取舍规则(3)有效数字运算规则4.放射性计数的统计误差(1)放射性计数的统计涨落(2)放射性计数的统计误差5.统计误差的控制(1)样品净计数率的标准误差(2)计数率误差的控制(3)按测量精度确定测量时间第七章核医学放射性核素的制备1. 概述(1) 核医学放射性核素的选择(2) 基本来源(3) 次级来源2. 反应堆生产(1) (n, r)过程(2) (n, f)过程3. 带电粒子加速器生产4.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生产(1) 单光子核素发生器(2) 正电子核素发生器(3) 治疗用核素发生器第八章放射性标记化合物1. 概述(1) 标记化合物的命名、分类(2) 标记化合物的若干基本概念(3) 放射性核素的选择(4) 医用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特点2. 标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1) 化学合成法(2) 生物合成法(3) 同位素交换法(4) 金属络合法3.碳-14(14C)及氚(3H)标记化合物(1)14C 和3H标记方法(2)14C 和3H标记化合物的应用4.放射性性标记化合物的辐射自分解第九章单克隆抗体放射性药物1.抗体放射性标记简介2.99m Tc进行抗体的标记3.放射性碘的抗体标记4.其它放射性金属核素的抗体标记(1) 111In的放射性标记(2) 90Y的放射性标记(3) 64Cu的抗体标记(4) 89Zr的抗体标记(5) 177Lu的放射性标记(6) 188Re的放射性标记第十章放药的监管与质控1.医疗机构制备和使用放药的监管(1)监管医疗机构制备和使用放药的法律和法规(2)医疗机构制备和使用放药有关监管机构及职责(3)医疗机构制备和使用放射性药品的许可(4)医疗机构研制正电子放射性药品的备案(5)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放药的制备和质控管理2.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药的质量管理(1)质量保证(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3)质量控制(4)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放射性药品质量管理要点3.放射性药品质量检验(1)概述(2)物理检验(3)化学(放射化学)检验(4)生物检验4.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实施方案(1)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放药质控实施方案(2)医疗机构制备锝[99m Tc]放药质控实施方案第十一章99m Tc放射性药物1.锝的制备和核性质2.锝的配位化学和标记方法(1) 锝的一般化学性质(2) 锝的氧化还原电势(3) 锝的还原剂(4) 锝的价态(5) 锝的配位化学(6) 99m Tc的标记方法和影响99m Tc标记率的因素2. 99m Tc标记的放射性药物(1) 99m Tc -高锝酸钠(2) 骨显像剂(3) 肾显像剂(4) 肝胆和肝显像剂(5) 心肌显像剂(6) 脑显像剂(7) 淋巴显像剂(8) 肿瘤显像剂第十二章放射性碘、磷、镓、铟、铊药物及骨痛治疗药物1.放射性碘药物(1)放射性碘的物理化学性质(2)放射性碘标记(3)131I-碘化钠(4)间-碘苄胍(5)碘标记的单克隆抗体(6)碘标记的受体显像剂2.减轻骨疼痛用放射性药物(1)89Sr-氯化锶(89SrCl2)(2)铼[186Re或188Re]羟乙基二膦酸盐(3)钐[153Sm ]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3.P-32放射性药物(1)血液病治疗药物(2)放射性胶体治疗剂4.放射性镓、铟、铊的放射性药物(1)镓、铟、铊的化学通性(2)67Ga-citrate(3)放射性铟标记及其化合物(4)201TlCl注射液第十三章正电子放射性药物1.氟-18标记的放射性药物(1)18F-FDG(2)18F-FLT(3)18F-FMISO(4)18F-FET(5)18F-AV45(5)F-18化钠2.碳-11标记的放射性药物(1)11C-胆碱(2)L-11C-蛋氨酸(3)11C-乙酸钠(4)11C-氟马西尼(11C-FMZ)(5)11C-雷氯必利(11C-Raclopride)(6)11C-CFT(7)11C-PIB3.其它正电子药物(1) [13N] 氮-氨(13N-NH3)(2) 氧-15水(3) 固体靶正电子药物(新增加)64Cu,124I(4) 发生器正电子药物68Ga第十四章放射性药物研究进展1.临床使用的放射性药物(或批准用于临床的放射性药品)2.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放射性药物(介绍层次:(1)用途:诊断或治疗;(2)脏器或疾病种类;(3)不同核素标记的放射性药物)3.放射性药物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