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中历史新课改思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高中历史新课改的思索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新时期下的教师,我们既要低下头拉车,更要抬起头看路,做到与时俱进。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思索

轰轰烈烈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令教师们将面临着时代发展的严峻挑战。那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什么样的新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应如何把握课改的方向,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有感触,在此我谈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学科知识有待拓宽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这也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水准将对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了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内容更多也更深。

二、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学科视野宽广,知识要点深遂,这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显著的特点。学科视野宽广铸就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新鲜,饶有趣味,时代感强的长处。知识要点深遂,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解剖典型,获取研究历史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

力。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方式如探究式学习,如何践行这些学习理念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

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

其次,要引导学生合作解疑。开展多彩的讨论是其重要手段,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探究。开展专题性课堂讨论一定要精心选题,周密安排。

再次,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积极鼓励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可以说这些新鲜的教学理念给历史课堂带来空前活跃的气氛,对改变“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旧教学模式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由确定到实现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忽略了这一培养过程,实际上就是否定学生是受教育者的客观事实,把学生变成不需要一个接受真理,积累知识,增长才能过程就能发现真理的“超人”,其结果必然导致教学实践行为的偏差,因此旧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系统性知识构建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完全丢弃。

三、以课程标准作为指挥棒

以往的历史教学是一套教材,而现在是一标多本,那么高考怎么考?当然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国家所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忽视教学目标的惯性思维,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课标这个核心,并且注意拓宽知识面,关注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三位一体”表现在课程目标上,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

首先,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在课程学习的“质”方面,课改专家余文森教授指出“关注营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指的是课程内容质量高低关系乃至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学应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面向生活,历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会焕发它的生命力。在“量”方面,南京师大课改专家刘军教授指出,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定出的知识“保底不封顶”,强调关注目标底线,“顶”的程度要根据学生情况

处理,不能过分拔高。

其次,过程与方法纳入课程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教学过程中师生都不能“套上枷锁去跳舞”。这指的是要有平等和谐、互动开放、体验感悟的基本理念。教师自己要避免“一个头脑两个系统”,两个系统一个对外,应付检查开优质课耍弄教学手段;一个对内,“拎着新鞋走老路”。教师更不能抑制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学习主动性、学习创造性,教师要树立发展本位的教材教育观,要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它拓宽了课程教育目标的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更加强调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课改专家刘军精辟的概括为“言之有理”,即“触景生情(知识与情感)、动之以情(运用的方法)、晓之以理(分析的方法)、有感而发(态度和价值观)”。它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以及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和发展做贡献等人生理想。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自觉主动地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社会是在改革中进步的,教育亦然。改革的道路上会不断遇到新问题,要解决新问题,不能一味指望别人替我们想办法,我们自己要有闯关的勇气,要付出辛勤劳动的汗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