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P3经济就是“一个决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合适、何地、为谁生产的机制”这些决定由三类经济参与者——消费者、公司和政府来制定,并由所谓的“市场”来调节。
每个消费者都被看做是拥有无限需求和有限资源的个体,被假定为追求总效用和满足最大化。
“边际”效用代表着由更多或更少消费某一特定产品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变化。
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意味着,一个消费者消费某一特定产品越多,他或他主次从每个单元的产品中获得的满足感就越少。
P4在经济学中,生产被定义为一种资源的转化,即把劳动力、土地和资金转化为商品和服务。
有些生意人对慈善事业的投入是希望通过对某些相关行业的控制而获得特殊的利益,特别是对传媒公司来说,就是公共和政治影响力的追求。
当一个组织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时,他的经理人可能会追求利润和股东回报最大化以外的目标。
“主要代理人”问题:被指派管理传媒公司的经理人由他们自己要贯彻执行的日程表,而并不总是按照股东所期望的方式行事。
当代理人的目标占优时,追求利润可能被例如销售收入最大化或公司发展等目标所取代。
P5一个公司的利润是他的收入和成本的差额。
成本指所有“机会成本”,即“以特殊用途使用某物的成本就是不以最佳用途使用该物所被忽略的利益或机会成本”。
我们的资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生产出不同的产品,但从本质上来看,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
我们所使用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能够在某些活动中发挥比其他让活动中相对来说更为有效的用途。
所谓的“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劳动力、资本设备等相关要素的价格变化,将导致较便宜的要素替代已经变得相对昂贵的要素。
“边际产量”是在其他条件要素投入不变时,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总产量)产生的变化。
皮卡德:导演要决定制作播出一条新闻所需要的工作人员的数量,随着人员的增加,边际产量先递增,继而收益按比例增加,但随之开始递减。
开始递减是因为随着工作人员的增加,一定数量的制作设备就要被更多的人共同使用,这样一来,每个工作人员和生产力就开始降低。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受众——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第二章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分析框架在传媒经济研究中的作用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相对规范的审视问题的视角、参照系、分析工具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参照系或基准点、分析工具。
(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的看问题的角度或曰“视角”。
这些视角可以指导人们避开细枝末节,把注意力引向关键的、核心的问题。
(2)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多个“参照系”或“基准点”。
这些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
(3)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型。
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人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2.在面对传媒产业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时,不能忽略传媒行业的特殊性(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处在由媒介产品不断重塑的过程之中,由此带来媒介产品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上的特殊性。
①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归纳为:给定假设,简化关系;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②媒介传播本身就蕴涵了社会偏好结构形成和改变的机制a.从物质技术层面而言,由于不同媒介载体有着不同的可获得性、参与条件和内容偏向,形成一种过滤机制,最终对一个时代的社会集体偏好产生影响。
b.不同媒体组织基于不同的媒体文化理念,通过其对于资讯的选择、处理、解读及整合分析等等在传播资讯时所打上的各自的社会能动性的烙印,并由此对人们的认知、社会判断和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③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对媒介产品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的影响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的不断嬗变,使媒介产品的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呈现出属于自己的鲜明特征。
a.从个体层面而言,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轴线上,消费某类媒介产品越多,对它的偏好和依赖就越强,单位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可能就越大。
b.从社会层面而言,一个媒介产品的价值并非内在于自身,其在空间维度上传播范围越广,引发的社会共鸣越强,其价值就越大;同时,其在时间维度上不断融入新的形式元素并循环出现,由于传播心理效应的累积性,其价值也会实现动态成长;另外,消费者经由媒介消费所形成或更新的社会心理偏好转换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消费行为时,媒介的价值进一步得到复合延伸。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理解传媒经济学/[英]道尔(Doyle, G. )著;李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书名原文: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第1章传媒经济学介绍什么是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它所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这些因素时刻指导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策人进行抉择。
经济理论中的公司传媒公司所具有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以某种方式参与制作、包装和发行传媒内容。
所谓的“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是在其他条件要素投人不变时,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或总产量)产生的变化。
‘‘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上增加一个可变要素(如,自由技术人员)的使用数量,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将最终降低。
但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相反的是,许多传媒公司产量(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于产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往往是享受递增而不是递减的边际收益。
竞争市场结构理论上,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即,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以及垄断。
这些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市场中有多少个互相竞争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如果一个市场内只有少数几个供给者,而它们的产品无论是同质的还是异质出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的话,那么这种市场结构就是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是传媒公司所处市场的最普遍的市场结构类型。
规模经济在传媒中很普遍,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高初始生产成本,低边际再生产和分销成本。
范围经济一一通过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实现的经济——也是传媒企业的普遍特征。
传媒的主要经济学特征传媒具有的一个整体特征就是传媒公司常常同时分别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销售它们的商品。
传媒业与众不同,因为其各行业}是在友卡德所指的“双重产品”市场运营。
传媒公司创造了两种商品,第一种是内容(电视节目、报纸、杂志文章等),第二种是受众。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产与成本【圣才出品】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生产可能性边界1.生产可能性边界(1)在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企业能生产的产量可以有多种组合,所有这些组合用图形表示出来,则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2)随着生产技术的变化,生产可能性边界会移动。
每一次技术进步几乎都导致传媒产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促使传媒产业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传媒产品或服务。
2.短期与长期短期和长期时根据投入的变动情况相对区分的一对概念。
(1)短期是指厂房、设备等产能要求固定不变,只有劳动及原料等投入能够变动的一个时间区间。
(2)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包括厂房和设备)都发生变动,但生产的基本技术不变的一个时间区间。
二、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1.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
生产函数受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制约,即增加一单位某生产要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随着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2.成本媒介的总成本分为两大类: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不能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1)总可变成本,是指生产某一数量产品或服务的可变成本之和。
在短期生产中,总成本是指总可变成本与总固定成本之和。
(2)短期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对应的总可变成本的变动。
其表达公式如下:短期边际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动量/产量的变动量(3)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短期来看,平均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分摊到更多产品中,因而逐渐下降,平均可变成本则随着产量增加先降后升。
三、长期生产与长期成本1.生产者均衡在总成本给定的情况下,企业决定投入组合的一个基本判断依据是生产者花在每一生产要素上的最后一元钱得到相等的总产出的增量。
其表达公式如下:该公式中,MP L是要素L(L可以代表劳动)的边际产量,MP K是要素K(K可以代表资本)的边际产量,P L是要素L的价格,P K是要素K的价格。
2.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1)相关概念①有效规模,是指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初识传媒经济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 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传媒经济学的三种研究视角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传媒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传媒产品——信息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传媒产品的性质 传媒产品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传媒产品性质动态模型 “二元产品市场”概念的提出 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征“二元产品市场”在传媒产业中的表现广告支撑型 传媒产业两大商业模式 内容支撑型传媒商业模式的动态性传媒的影响力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影响力经济 传媒产业价值链 传媒生命周期与影响力【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明白得传媒经济学笔记
明白得传媒经济学
第一章传媒经济学介绍
一、什么是传媒经济学
一、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转变的经济因素。
传媒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制作内容……知足各类各样的欲望和需求。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一样为一年,该国国境内所制造的所有产品和效劳价值的总和。
二、商业周期:经济并非是以稳固或是始终如一的速度增加,而是以一系列上下波动的商业周期运行,可分为四时期:低潮期、恢复期、高潮期、衰退期。
3、边际效用:指消费更多或更少某一特定产品所带来的知足感的转变。
(03名解)
4、边际效用递减:一个消费者消费某一特定产品越多,他或她逐次从每一个单位的产品中取得的知足感就越少。
三、经济理论中的公司
一、生产:是一种资源的转化,即把劳动力、土地和资金转化为商品和效劳。
二、传统公司理论的核心:所有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
《传媒经济理论研究》读后感1000字
《传媒经济理论研究》读后感1000字《传媒经济理论研究》读后感1000字
在理解传媒经济理论讲的是什么之际,我们首先需要对什么是传媒经济进行理解。
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人可能把传媒经济学理解为经济学与传播学的综合,从表面来看,的确是这样的,但从深层次来说,经济与市场竞争密切相关,而传播则与社会意识形态相关,所以二者的综合必然把传媒经济学的内涵弄得很复杂。
其实,简而言之,传媒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在传播中的运用,或者说是在传播中研究经济的特殊性。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传媒经济学的含义:媒介通过生产和发布信息的活动,满足受众的需求,达到满足受众欲望的目的,进而媒介通过出卖受众的行为,获得自己经济利益的系列过程。
而媒介要想获得经济利益,最终归结于受众,而受众心甘情愿付费,最终体现在传媒产品上。
《传媒经济理论研究》探讨了传媒产
品的政治属性与商品属性及其在需求、生产、市场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揭示了具有双重属性的传媒产品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所特有的内在规律性,论述了传媒生产力和传媒生产关系的特征,提出了传媒生产力和谐与传媒生产关系和谐的概念及其构建条件。
在书的第一章,作者先对传媒产品的属性进行了解读。
传媒产品既具有政治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
传媒产品作为舆论宣传工具,起着正确的的导向作用;传媒产品作为商品,依据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进行生产和经营。
但如果要把传媒产品的政治属性,作为研究对象的话,效果不是很大,所以在书中,作者就传媒产品的经济属性进行研究。
1。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二章传 媒投融资
04
第十三章传 媒并购
06
第十五章中 国传媒业三 十年:发展 逻辑与现实 走势
05
第十四章传 媒无形资本 运营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及详解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及详解
中国传媒大学2013 年传媒经济管理综合
试题
中国传媒大学2013 年传媒经济管理综合
试题及详解
中国传媒大学2010 年传媒经济管理综合 试题
中国传媒大学2010 年传媒经济管理综合 试题及详解
作者介绍
这是《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 介绍。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 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详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程
教材
中国传媒
知识
经济
名校
详解
笔记
经济学
传媒 习题
产业
经济学
笔记
经济学
复习
大学年
传媒
名校
内容摘要
目录分析
第二章影响力经 济——关于传媒产 业本质的经济学解
读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 济学
第三章受众——消 费者选择
01
第四章生产 与成本
02
第五章需求 与供给
03
第六章广告
清华大学《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33页
理解传媒经济学第一章传媒经济学介绍一、什么是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
传媒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制作内容……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和需求。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国境内所创造的所有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商业周期:经济并不是以稳定或是始终如一的速度增长,而是以一系列上下波动的商业周期运行,可分为四阶段:低潮期、恢复期、高潮期、衰退期。
3、边际效用:指消费更多或更少某一特定产品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变化。
(03名解)4、边际效用递减:一个消费者消费某一特定产品越多,他或她逐次从每个单位的产品中获得的满足感就越少。
三、经济理论中的公司1、生产:是一种资源的转化,即把劳动力、土地和资金转化为商品和服务。
2、传统公司理论的核心:所有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
3、对传统公司理论的有关传媒的两种批判:一是商业活动纯粹受利润驱动的假设过于粗糙和简单,传媒常常还追求政治利益等。
二是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公司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由公司所有人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由经理人经营: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公司发展目标;4、机会成本:以特殊用途使用某物的成本就是不以最佳用途使用该物所被忽略的利益。
比如把资源从电脑游戏部调配到光盘生产部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可以被计算成为生产更多的光盘而必须放弃的电脑游戏的产量。
5、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6、边际产量:在其他条件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要素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总产量)产生的变化。
7、收益递减规律: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可变要素(如技术人员)的增加,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随之降低。
(在传媒公司中,常常是递增,因为复制成本基本为0或很少)四、竞争市场结构1、竞争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
喻国民传媒经济学笔记
喻国民传媒经济学笔记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即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啊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2.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新中国成立之前,徐宝璜的《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等著作中,对报纸的印刷、销售、发行、广告等已有了一些扼要性的论述。
30年代,在民营报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有人集中开展了报业经营管理研究,如刘觉民的《报业管理概论》等。
新中国成立之后,传媒的经营时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出现过关于“报纸具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的观点,以及办报需要根据读者需要的“读者需要论”,但是并为成为主流观点。
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新网事业和传媒产业发展的新的一幕。
从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渐渐摆脱了传播学研究的惯性思维,实现了四次比较大的突破。
(1)第一次突破,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入新网领域的研究,并且引发了人们对商品性的思考。
(2)第二次突破,是将产业的概念系统应用到传媒领域,传媒产业化的提法日益成为共识。
(3)第三次突破,是对传媒经济本质和特殊规律的认识的深化。
(4)第四次突破,是尝试将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完整地引入传媒产业领域。
3.稀缺,指的是人类的需要总是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
任何个人和社会面临的核心经济问题是稀缺问题。
在传媒经济运行过程中,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不难获得,真正稀缺的是当代人的注意力资源。
因此,传媒经济领域的研究中的,除了作为稀缺资源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外,更重要的是稀缺注意力资源的配置问题。
4.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指的是稍微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
5.机会成本,即一种商品的生产或消费中的其他方面的牺牲。
通常指其他各种牺牲中最大的牺牲。
6.公共产品,即同时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
7.传媒影响力,“就是它作为咨询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术语自己的那种渠道的‘烙印’”。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篇一: 《了解传媒经济学》学习笔记】《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了解媒介经济学》(以下简称《了解》)这本书在图书馆是被放在新闻传输学书架上, 英文原题是《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
本书介绍了现代传媒因为其零边际成本和特殊市场失灵, 而含有与众不一样经济现象和对应经济规律, 以及传媒各产业基础情况, 是一本普及型教材类读物。
因为自己本科学习经济学, 感觉《了解》深入浅出, 比起大部头经济学著作要浅显, 又充足表现着经济学逻辑与理性。
即使只有百来页,不过《了解》用相当清楚思绪从报业、广电和网络四大媒介上做了深入探讨,该书前段关键结合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媒体和经济学相关“两种商品”、成本、价值实现和外部性等特征进行分析, 并实化至产业链分析等? 后半部分关键内容集中在: 电影业, 着重分析美国在全球电影市场主导地位和欧洲堡垒制度; 新媒体, 包含新媒体经济学价值、对传统媒体冲击和所存在迷惑(如p2p问题等); 各国对于传媒资源集中化应对方法(促进资源整合or维持公平)。
该书知识系统, 叙述条理, 几乎每一个章节都需要另外参考很多资料以达成触类旁通效果, 比较于中国号称唯一一本媒介经济学专著, 《了解》更为切实, 更让人轻易了解。
《了解》清楚而具体地介绍了与传媒相关关键经济学概念, 并以非经济专业人士需求为基点, 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与传媒经济学研究相关基础概念; 探讨了当今传媒产业所面临关键问题; 联络经济理论与商业实践, 叙述了多种传媒行业——广告、电视、电影、印刷媒体和新媒体; 审阅了经济学对公共政策影响。
第一章中对传媒经济学基础内容进行了分析。
对传媒内容分析能够作为了解我们身处社会以及我们价值体系一个手段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研究与传媒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一门学问, 它所研究是在传媒业中不停改变经济原因, 这些原因是可知道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议人进行抉择。
北师大传媒经济学1—5章笔记
北师大传媒经济学1—5章笔记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每一个行为的动机,主要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
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
而且利己性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这是人性的一面,是一种自然现象。
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福利。
2、劳动率增长的关键在于分工协作。
以制针业为例子,来说明分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巨大改进。
分工以及劳动的划分促进了专业化作业。
而对专业化作业的追求,导致了工厂制度的诞生。
3、劳动价值论。
论述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值(应该就对应于马克思经济学观的价值和价格)时,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
开篇就说道,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
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须仰给于他人劳动。
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
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
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斯密同时否定了旧重农主义所谓土地是价值的重要来源的论点。
4、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讨论了两种经济制度(重商制度和重农制度)的原理和弊端。
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自由放任。
极力论述了无论根据重商主义还是其他原则,对几乎所有商品的进口实施限制都是不合理的,他认为,“为阻止进口或减少进口而设立的关税,则显然是既破坏贸易自由也有损于关税收入的。
”他极力倡导自由贸易。
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要像个人与个人之间那样实行分工。
他认为国家不应对商业(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加以任何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充分发展和繁荣。
5、政治经济学的目的。
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在于协调社会中人与人的利益,并避免牺牲其中任何一方的利益。
“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是使人民和君主都富裕起来”。
6、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八章 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 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1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市场的兴起和发展1.传媒市场及其特点(1)市场和传媒市场①市场市场是一种物品的买主和卖主的互相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
它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a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b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市场的概念在“买主和卖主的互相作用”下不断变化:由于物品或资源相对于买主欲望的稀缺,市场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市场结构中的各要素也相应发生变化。
②传媒市场 传媒市场及其特点传媒市场的兴起和发展 传媒市场兴起和发展的条件 传媒产品(或服务)市场 传媒市场结构 传媒生产者市场 传媒消费者市场 传媒市场调查 传媒市场预测与决策 传媒市场预测 传媒市场决策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a.含义传媒市场是指传媒产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传媒产品的商品性逐步被人们认知的产物。
b.改革第一,传媒市场结构中的各要素将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重新定位,作为市场主体的传媒将逐渐理顺各种关系,产权明晰,责权分明,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政府也将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开放传媒市场,建立更有效的市场机制,提供更宽松的经营环境,保障传媒市场的有序发展。
(2)传媒市场的特点①传媒市场具有独特的二元结构与其他市场相比较,传媒市场具有独特的二元结构,即传媒只创造一种商品,却可以存两个市场进行销售(见图l8-1)。
a.内容产品市场生产的产品经过包装后,成为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市场上流通的产品。
这些内容产品以有偿或者无偿的形式销售给消费者,引起他们的关注,并以此换取他们的时间资源、注意力资源。
b.传媒市场的另一个市场是广告市场。
广告商通过购买传媒的空间资源或者时间资源,得到消费者的注意力,如果广告对受众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就会形成影响力经济。
传媒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传媒经济学概论第一节概念、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一、概念1、含义:传媒经济指的是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2、研究对象: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3、学科: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产业的研究有机结合的一门学问,从理论意义上讲,传媒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领域。
用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1)研究传媒的视野,如,传播学、新闻学的,社会学的,符号学的,经济学的(2)从经济的角度去切入,有四种研究视角1.微观经济学视角2.产业经济学3.管理经济学视角4.政治经济学视角(3)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
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在面对传媒产业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时,我们不能忽略传媒行业的特殊性: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2.传媒经济领域“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重点。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4)综合皮卡德、洪浚浩和杭敏的研究,我们将媒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分为三种:市场范式、企业范式、社会范式,分别对应着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三种研究视角,并有着不(5)我们认为,当前传媒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在:企业行为、企业间关系和产业间、各经济部门间的关系问题,所以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入手最为恰切。
同的分析重点、核心概念和主要议题。
(6)按照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框架,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7)传媒业(事业+产业)隶属从三次产业分类法角度,属第三产业;从提供产品角度,属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按生产要素的集约程度,属知识集约型、技术集约型产业;从经济总量角度,属支柱产业(在产业系统总产出中占较大份额)从发展趋势看,是主导产业(很大程度上决定所属产业系统发展方向;三个特征:能引入创新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持续的高增长率;对其它产业增长具有直接和间接的诱发作用)。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传媒无形资本运营【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传媒无形资本运营1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无形资本与无形资本运营的含义1.传媒无形资本(1)无形资产的定义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和影响力的资源。
其中主要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和商誉。
(2)大众传媒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大众传媒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以下门类:①特许经营权。
在我国,政府对大众传媒业准入实行审批特许制度,未经许可,不得开展相关业务。
很多传媒机构以特许经营权吸收了巨额社会投资,壮大了传媒机构实力,进而在市场经营中提升了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
②名称、商标、品牌。
传媒机构的名称通常在主管部门登记并获得唯一性保护。
传媒名称、商标、域名具有占有权、排他权、转让权。
③著作权。
即版权,是由于作者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而依法产生的权利。
它是传媒业拥有的权利类(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也是传媒其他无形资产生成、积累、拓展的基础。
④网络。
传媒拥有点线面并行辐射、纵横交错的网络,拥有更加庞大的受众群,拥有更丰富的人际关系资源,形成了一张无形的人际网络、企业网络。
它有效地加快了信息资源的整合配置效率,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⑤影响力。
传媒影响力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为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和社会行为所打上的“渠道烙印”。
传媒影响力包括传媒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公信力。
⑥人力资源。
传媒的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以及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是媒体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媒体重要的无形资产。
2.传媒无形资本运营传媒无形资本运营,是指传媒对自身所拥有的各类无形资产的使用进行运筹和规划,通过融资、对外投资等活动使其合理流动,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的活动。
无形资本运营是传媒整个经营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整合运用传媒拥有的无形资产,将决定传媒产业化的发达程度。
3.传媒无形资产运营的重要性(1)产业融合的客观要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扩散,使一些基于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生产分工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或消融,并在原有的产业边界处融合发展成新的产业业态,这正是学术界所说的“产业融合”。
媒介经济学读后感
《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读后感文化产业管理赵云皮卡特的《媒介经济学》将经济学的普适理论与媒介市场的特殊现象相结合,在对市场中的行为主体的行为决策进行剖析的同时,以媒介为案例,在介绍市场竞争、劳动力需求、生产者决策、媒介产品的市场表现等推动媒介市场的力量后,深度解析了媒介市场的经济现象。
市场经济具有供给与需求和分配等一般规律和原则,媒介市场具有一般性之外还具有特殊性,它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组成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其特殊性表现在二元市场,这是由本书作者、着名媒介经济学家皮卡特提出的。
主要是指媒介产业只创造一种产品,却活跃于两个性质迥异的市场——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即广告市场),这也称“双边市场”或“双重市场”。
二元市场是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征。
媒介活跃的两个市场向买者和卖者分别收取A和B的费用,与此对应的就是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
媒介经济第一市场是产品市场。
首先,所有媒介的内容部分都是信息;其次,传媒产品的内容与物质载体缺一不可。
所以一般把传媒产品看做媒介组织所生产的、受众所接收到的媒介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即载有内容信息的纸张、磁带、光盘、网络服务等最终劳动产品。
媒介运作的第二市场是广告市场。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媒介都需要消费者付费,但消费者却均需支出他们的时间,所以媒介是一种“注意力经济”的产物。
广告市场中,首先媒介将内容传送给消费者,受众是社会人,有信息、娱乐、社会化和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媒介向受众提供可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这引起了广告客户和广告代理公司的注意,受众在消费媒介产品和服务时,不管是否付费,都需要付出自己的注意,使媒介产品和服务所附带的广告信息有机会接近自己。
广告主向媒介支付广告费,以换取广告版面或时段,获得接近消费者的权利,最终从广告市场上获得回报。
广告市场可能是媒介市场区别于非媒介市场的重要特殊性质之一。
在非媒介市场,只要有产品市场就足够了,但在媒介市场只有产品市场没有广告市场,是无法完成交易的。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英]道尔(Doyle, G. )著;李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书名原文: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第1章传媒经济学介绍什么是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它所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这些因素时刻指导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策人进行抉择。
经济理论中的公司传媒公司所具有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以某种方式参与制作、包装和发行传媒内容。
所谓的“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是在其他条件要素投人不变时,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或总产量)产生的变化。
‘‘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上增加一个可变要素(如,自由技术人员)的使用数量,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将最终降低。
但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相反的是,许多传媒公司产量(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于产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往往是享受递增而不是递减的边际收益。
竞争市场结构理论上,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即,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以及垄断。
这些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市场中有多少个互相竞争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如果一个市场内只有少数几个供给者,而它们的产品无论是同质的还是异质出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的话,那么这种市场结构就是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是传媒公司所处市场的最普遍的市场结构类型。
规模经济在传媒中很普遍,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高初始生产成本,低边际再生产和分销成本。
范围经济一一通过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实现的经济——也是传媒企业的普遍特征。
传媒的主要经济学特征传媒具有的一个整体特征就是传媒公司常常同时分别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销售它们的商品。
传媒业与众不同,因为其各行业}是在友卡德所指的“双重产品”市场运营。
传媒公司创造了两种商品,第一种是内容(电视节目、报纸、杂志文章等),第二种是受众。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初识传媒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3)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是媒介经济的基本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其核心是要研究媒介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总之,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1)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世纪20至30年代传媒活动与传媒产业初步进入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传媒经济学科开始孕育。
这一时期涉足无线电广播、广告、电信等传媒领域的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学者,如杰米、维尔等。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新闻史上“喧嚣的20年代”。
当时的无线电广播业突飞猛进,NBC、CBS等主要的广播公司先后成立,频率频谱的管理相当混乱,广播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作者: ————————————————————————————————日期:ﻩ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篇一:《理解传媒经济学》学习笔记】《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理解媒介经济学》(以下简称《理解》)这本书在图书馆是被放在新闻传播学书架上的,英文原题是《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
本书介绍了现代传媒由于其零边际成本和特殊的市场失灵,而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经济现象和相应的经济规律,以及传媒各产业的基本情况,是一本普及型教材类读物。
因为自己本科学习经济学,感觉《理解》深入浅出,比起大部头经济学的著作要浅显,又充分体现着经济学的逻辑与理性。
虽然只有百来页,但是《理解》用相当清晰的思路从报业、广电和网络四大媒介上做了深入探讨,该书前段主要结合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媒体和经济学相关的“两种商品”、成本、价值实现和外部性等特征进行分析,并实化至产业链的分析等?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电影业,着重分析美国在全球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和欧洲堡垒制度;新媒体,包括新媒体的经济学价值、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所存在的疑惑(如p2p问题等);各国对于传媒资源集中化的应对措施(促进资源整合or维持公平)。
该书知识系统,叙述条理,几乎每一个章节都需要另外参考许多资料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比较于国内号称唯一一本媒介经济学专著,《理解》更为切实,更让人容易理解。
《理解》清晰而详细地介绍了与传媒有关的主要经济学概念,并以非经济专业人士的需求为基点,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与传媒经济学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探讨了当今传媒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联系经济理论与商业实践,论述了各种传媒行业——广告、电视、电影、印刷媒体和新媒体;审视了经济学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第一章中对传媒经济学的基础内容进行了分析。
对传媒内容的分析可以作为了解我们身处的社会以及我们的价值体系的一种手段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它所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这些因素是可知道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策人进行抉择。
商业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低潮期、恢复期、高潮期和衰退期。
经济的总体表现对于包括传媒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公司的业绩和前景有着非常重要的含义。
“全球化”意味着对于开放国家来说,越来越难仅仅考虑国内情况而制定货币和其他经济政策。
经济就是“一个决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何时、何地、为谁生产的机制”。
边际效用递减:一个消费者每个月刊的电影越多,它所获得的满足感就越多,但是每个月每增加一部电影的边际效用就少于前一部,即消费量增加的同时边际效用递减。
传媒公司所具有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以某种方式参与制作、包装和发行传媒内容。
关于所有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定是公司理论的核心。
特别是对传媒公司来说,一个特有的动力就是对公共和政治影响力的追求。
被指派管理传媒公司的经理人有他们自己要贯彻执行的日程表,并不总是按照股东所期望的方式行事。
在经济理论中,成本指所有“机会成本”,即“以特殊用途使用某物的成本就是不以最佳用途使用该物所被忽略的利益或机会或机会成本”。
当每一个工人、每一片土地、每一件资本设备都达到最佳配置时,将实现产出最大化。
“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传媒的价值在于传媒所表达的意思、讯息和内容——传媒的知识产权。
对于传媒公司来说,收益递增性往往歪曲了入成本与产出规模之间的关系。
一个市场的结构不仅取决于所存在的卖方竞争者的数量,而且取决于其它不同的因素,包括他们的产品的差别、现有买家数量和新竞争者的进入壁垒。
大多数产业,包括传媒,销售的是“异质”的产品,公司有一些控制它们产品价格的能力。
衡量一个市场寡头垄断程度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集中率”。
在传媒业中,集中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公司所拥有的(以收视率或者读者人数确定的)观众份额来衡量。
“每一家公司有足够的市场力量防止自己沦为价格的接收者,但同时他们又受公司间竞争的牵制,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市场的需求情况”。
规模经济在传媒中很普遍,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高初始生产成本,低边际再生产和分销成本。
范围经济——通过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实现的经济——也是传媒企业的普遍特征。
对于在传媒业中运营的公司来说,大规模生产有许多优势。
在任何行业,实质上的规模经济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的准入壁垒,因为新公司通常比早已建立的公司规模小,这只是他们处于成本劣势。
公司所处的市场的结构将会决定公司的行为和经营。
这一命题可形式化为结构——行为——表现(scp)的模式。
一个市场中公司越少,出现串通勾结、反竞争策略和其他抵消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传媒具有一个整体特征就是传媒公司常常同时分别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销售他们的产品。
受重视众多传媒公司的主要通货,因为他们提供了广告收入。
传媒内容一般被归类为一种“文化”产品。
许多文化产品的一个共性就是他们对于消费者的价值在于他们所传达的知识和讯息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不在于信息的有形载体——传媒的内容是不可消耗的。
由于传媒内容不会因消费而被耗尽,所以相同的内容可以被一次又一次的提供给其他更多的消费者。
高初始生产成本和地复制成本是广播和其它传媒的特征。
对于广播公司来说,不管有多少观众看或不看,他们采编和播送一个节目的成本是固定的。
规模经济存在于任何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的产业中,当没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时,就出现了规模经济。
传媒产品具有公共商品的属性。
对于传媒公司来说,边际成本(mc)是指每多向一个消费者提供一个产品获一项服务而产生的成本。
平均成本(ac)是指提供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所有成本除以受众人数——观看、收听或以其他形式消费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总人数。
由于边际成本实际上总是比平均成本低,所以越多的观众收看节目或越多的读者购买同一期杂志,公司生产这一产品的平均成本就会降低。
如果随着公司产品的消费规模扩大而使平均生产成本降低,那么就会实现规模经济和更高的利润。
范围经济——通过多种产品生产而实现的经济——是传媒企业的普遍特性,这也是与传媒的公共商品性质有关。
当通过分摊日常开支或增加其他效能,是共同生产和销售两个或更多相关产品比分别生产和销售这些产品更划算时,就出现了范围经济。
把针对某类观众的产品改变形式,使其成为适合另一类观众的新产品,这就产生了范围经济。
只要存在范围经济,多种经营都将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策略。
这一章的内容不是很陌生,在本科的时候就常接触这些东西,了解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对认识媒介的经营与管理会有很大的帮助。
就我们目前面临的课题——广东电视的发展研究来讲,我认为规模经济部分和范围经济部分的重要性要大一些,对于整体经营会有一定的指导性的价值。
第二章主要从公司战略方面展开分析垂直解构意味着把产业的活动分解成许多不同的职能和环节,以便更严密的研究每一种活动。
传媒的垂直供应链:生产——包装——发行传媒业实质上是向用户提供内容。
目的是制造和包装知识产权,并尽可能多刺得像尽可能广泛的观众群以尽可能高的价格销售知识产权来实现收入最大化。
电视和广播服务一般以电波传输或通过宽带通讯设施传输。
付费电视服务的分销涉及到编码加密和用户管理以及信号传输。
大多数类型的传媒内容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化发行。
如果一家公司控制了上游环节的所有替代品投入或者发行所需要的所有设备,那么竞争将会处于相当大劣势,而且这也很有可能对消费者不利。
想更大的控制市场环境的强烈欲望是公司向其他上游或者下游环节多元化扩张的动机。
垂直一体化是指供应链被上下整合,或者是公司经过垂直整合直接跨越供给阶段两个或更多环节。
许多传媒公司——特别是广播公司——往往在竞争程度深受技术因素(如,频谱稀缺)或国家制度(如,广播执照规定)或两者一起影响的市场中开展业务。
传媒组织传统上趋向于在特定的领域市场开展业务,并把它们作为那些特定市场提供的产品内容和广告服务于那些市场需求特点紧密地联系起来。
这一传统趋势降低了虽然不是全部,但是相当于一部分大众传媒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新的技术和放宽的法规拆除了影响传媒市场的传统准入壁垒。
付费电视的发展给广播电视的垂直供应链增添了几个额外的环节,其中有些环节特别倾向于垄断化。
“门户垄断者”这一名词常用来形容控制供应链关键环节或广播公司与观众之间“门户”的公司。
无国界的经济和更国际化的竞争的出现,自然也影响到了整个全球的传媒市场和公司。
“整合”这个名词有不同的用法,但一般来说,他指把传媒、电讯、和电脑技术汇聚在一起。
数字技术——把信息简化成由零和一组成的二进制数字形式——是技术整合背后的动力。
数字技术的普遍应用是以前被视作各自独立的行业部门开始走向集中或重叠。
由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潜在性,能够通过相同的通讯设备传输给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越多,每一种服务的经济效益就越好。
全球化和整合增加了传媒内容在包装和再利用的可能性和积极性,使传媒内容在技术和商业允许的范围以内(报纸、杂志连载、电视节目、录像等)尽可能多的形式进行在包装和再利用,斌通过尽可能多的销售渠道和窗口在尽可能多地地域市场向尽可能多的付费消费者销售。
扩大了的、多元化的、垂直整合的集团似乎最适合利用传媒和通讯业种技术和市场方面的风云变幻为己服务。
横向合并发生在两个公司处在供应链的同一个环节的时候,或者两个公司从事相同的业务活动的时候。
好处:增长市场份额、合理化配置资源、获得规模经济。
纵向扩张既可以是在供应链中向前一个环节发展,也可以使向后一个环节的发展。
纵向整合的传媒公司所从事的活动可以从传媒产品的制作(这创造了版本)一直延伸到以不同形式发行和零售这一产品。
好处:降低扩大后的公司的交易成本。
斜向或“偏向”扩张发生在公司向新业务领域多元化发展的时候。
好处:分散风险。
大概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广泛应用性,注定了许多传媒公司都会从斜向扩张战略中受益。
“资本主义悖论”——更加激烈的全球竞争从长远会减少竞争。
规模经济经常被引证横向合并和收购的重要动机,它是传媒公司扩张的最为普遍的驱动力。
规模经济在传媒业中的广泛应用一般与产品的地复制成本有关。
随着一个电视制作公司产量的增加,该公司可通过更充分的利用资本设备(摄像机、后期制作设备等)或付薪的员工而从固定的管理费用中获得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的实现有助于在大型传媒公司进行更大规模的总投资和加速采用新技术。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传媒业中的存在意味着传媒也有着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和大规模多产品公司发展的自然趋势。
增加了公司的“临界质量”。
当大型传媒集团所能形式的市场力量达到抑制竞争的程度时,公司所获得的战略优势自然就成了市场效率的阻碍和对消费者的一个不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