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人生是一场修行,红尘即是道场
![人生是一场修行,红尘即是道场](https://img.taocdn.com/s3/m/73966ef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4.png)
人生是一场修行,红尘即是道场人生就是一场盛大的修行,生命中凡所遇见,林林总总的感触,哭的笑的好的坏的,都是修行。
有人为了修行遁入空门,真正的修行不在形式,红尘即是道场,在红尘中历练,磨砺,心如止水,淡若清风。
佛经曰: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所有的世相,有人会因此身心疲惫,痛苦不堪,了悟心性的人,从来都不会被那些镜花水月的假相所蒙蔽。
因此也能活得云淡风轻,安然无恙。
人生来路,万物归途,水是万物的源头,也是奔流不息的象征。
了悟心性的人,性情就跟水一样柔软。
山谷里的小溪都是顺势而流,智者的修行何尝不是如此,柔软的心性能化解岁月的薄凉,任何时候顺势而为,不牵强不起纷争,所谓君子和而不同。
人生际会,一生遇人无数,无论你遇见谁,都是生命中注定的缘分。
让你幸福的人是来感恩的;让你烦恼的人是来帮你的;让你痛苦的人是来渡你的;百般辱骂你的人是来助你修行的;怨恨你的人是你生命中的贵人,讨厌你的人是来让你成长的。
无论谁的出现,都是生命中最好的安排,所有隐忍不是劫难,皆为成长!感恩那些生命中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快乐的善缘,对于那些恶意中伤,以平常心看待就好。
永远要明白,世上没有无缘无故发生的事,一切皆有因果法缘,若无相欠,怎会遇见?对于辱骂和伤害,全当是修行,别人如何待我是我的因果,我待别人如何是我的修行。
因为逆境和伤害可以磨砺心智,使我们的心变得更加坚韧包容,这是人生大智慧,也是红尘道场的修行。
禅佛语录有记载:“世间人,任他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你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历经一千多年,这个绝妙的问答蕴含了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
“心体澄澈,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平和,常在丽日风光之下,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
”若以明澈坦然之心看待万物,那么世上就没有不满的事情,若以平和之心待人,世上就没有可憎的人了。
生气是不够大度,郁闷是不够豁达,焦虑是不够从容,悲伤是不够坚强,惆怅是不够阳光,忌妒是不够优秀,人生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红尘练心才是真的修行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红尘练心才是真的修行](https://img.taocdn.com/s3/m/e550b03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9.png)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红尘练心才是真的修行这些年,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难道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成功吗?我见到过很多成功人士,他们生活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
无论一个人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总有我们看不到的辛苦。
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成功了,就能挣脱整个巨大的枷锁,而实际上,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换一种修行的方式,尝试另一种苦难:成功之前,你遭受的是琐碎生活的折磨,成功之后你遭受的孤独的折磨。
也可以说:所谓的成功,无非是换一种方法受苦。
没有谁的人生是不苦的,无论有钱的还是没钱的,有权的还是没权的,在你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说不出的苦,只是每个人的阶段不同,方式不同。
人生是一个天平,一个托盘叫“人前富贵”,另一个天平叫“人后受罪”,这两者永远都是平衡的。
直到最近我们终于悟到了答案: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人生在世,唯一能解脱的方法,就是把生活当成一种修行,要明白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好事或坏事),遇到的每一个人(好人或坏人),都是来度我们的,我们经历的每一份惊喜,遭受的每一份痛苦,都是让我们觉悟的。
或好或坏,或痛苦或开心,都是只是我们修行的参照。
看透成功的代价,是留住成功的妙招;发现苦难的意义,是面对苦难的唯一办法。
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一生都活在假象里,只有在临终的那一刻才能觉醒,发现自己一辈子都活在对他人的羡慕中,一辈子都在期待别人对自己的恭维,却从来活不出真正的自己。
他们只有当生命临终的那一刻,发现人生的真正意义就是活好每一刻,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然而此时他们的人生也已经结束。
那么,人生该怎么修行?我们经常看到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逃离所处的环境,就宣称要离开世俗,然后去某个清净的地方去修行。
但是这种人往往都修不出个什么结果。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还没有看透:人生真正的修行道场,就是红尘俗世。
《金刚经》里说:“以色拜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关于南怀瑾语录句子
![关于南怀瑾语录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05113f2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2.png)
关于南怀瑾语录句子南怀瑾,中国当代国学大师之一,于儒、释、道三类国学当中拥有广泛著作,其成就造诣凸显于《周易》易理的详解上,因博学广闻而被众多学子尊称为“南师”,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南怀瑾语录句子,希望你喜欢。
南怀瑾语录精选1) 所有其它的佛经典,对这个世界都是厌恶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
《华严经》则不然,主张这个宇宙一切的一切都至善、至美。
如何做到呢?只有一念明心见性就做到了,你就看到真实的一面。
换言之,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死无我,是一个影子。
你没有看到这些现象的后净。
2) 什么叫作魔境界?就是求快感。
3) 万古千秋事有愁,穷源一念没来由,此心归到真如海,不向江河作细流。
4) 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
5) 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善人固然要使,恶人更要度了。
好人要爱护,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6) “理”是哲学的,完全哲学的,这一部分很重要,《易经》讲宇宙天人之间的原理,是哲学的科学。
第二个是“象”,一切的现象,宇宙万物的现象。
“数”,这个里头包含最高的数理学,还不是一般的数学。
譬如医学,现在研究的是医理学;所谓数理学是数学哲学的科学。
7)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
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
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
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
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8) 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
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
真正学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并不是叫你迷信,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等于现在引磬一敲,下楼就是下楼,金刚经还是归金刚经,你还是你,如此应无所住。
9) 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5823cdc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f.png)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集锦南怀瑾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除此之外,对于医学、卜算、天文、拳术、剑道、诗词等皆有专精,可谓是博学多才。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集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苦难能自立,责任揽自身;怨恨能德报,美丑辩分明;名利甘居后,为理愿驰骋;仁厚纳知己,开明扩胸襟;当机能立断,遇乱能慎行;忍辱能负重,坚忍能守恒;临弱可落泪,对恶敢拼争;功高不自傲,事后常反省;举止终如一,立言必有行。
2、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3、道为古,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4、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5、所有其它的佛经典,对这个世界都是厌恶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
《华严经》则不然,主张这个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
如何做到呢?只有一念明心见性就做到了,你就看到真实的一面。
换言之,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生、老、病、死,无常、苦、空、无我,是一个影子。
你没有看到这些现象的后面是常、乐、我、净。
6、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可以算学佛。
7、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
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8、有人指出你的烦恼,指出你的业障和染污的心理,自己还不服气,还不肯改,然后还抱住那习气业力的心理,把它当宝贝。
唉!就让你去缠绵吧,反正六道轮回也蛮好玩的,多滚几回,我在那边等你就是。
9、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
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在红尘中修行经典语录
![在红尘中修行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a40bd17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3.png)
在红尘中修行经典语录在红尘中修行经典语录:1、却不知,身在红尘中,便是红尘中人。
在红尘中修行,恰好能让我们时时觉察到自己的心灵、情绪和身体。
珍视生命,珍视美好,不负此生,亦是一种高境界的修行。
2、在红尘中修行,纵然世间变化万千,我亦心无所系修行二字,自古英雄多避讳;红尘两字,多少豪杰痴心泪。
3、丛中百花过,不沾片叶身,淤泥不染莲,红尘需练心!易简4、红尘修心,比佛前修身其苦何止万倍?俗世鲜丽,十丈软红,惑人惑己,明缘啊,红尘中渡己,太难太难。
世间年少皆痴儿,多少人也是这般去了,多少回来的一身苍凉,多少不曾回来的,如今流落何方?5、莫笑红尘是非多,身在红尘亦为尘,乾坤共济安太平,阴阳合道化归元6、随缘来到红尘中,道路千条选意中。
险滩曲径如风过,磨难诱惑转头空。
情来客往花开落,冬去春来因缘中。
人路走完身为土,功德常留红尘中。
7、众生皆是吾之苦难,逃不开也躲不了,这一世的修行路漫漫长,找一方土地先修心,这个地方便是红尘。
8、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9、佛度有缘人,不是所有的人,手捧经卷,耳听梵音,就食髓知味,性空了悟。
10、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11、世界上本来就没有路,是因为人们走的多了就践踏出一条路来。
要想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就要不屈不挠坚持攀登,勤奋学习刻苦锻炼,就一定能够实现。
12、红尘看破此生,愿常伴青灯古佛。
13、看破红尘非寂灭,染指流年方为妖。
14、“无疆,你是佛门弟子,你入了红尘,就回不去了,你不知道红尘里的肮脏邪恶,你这么干净,我不想看到你被玷污。
”“红尘里有你。
”15、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红尘炼心
![红尘炼心](https://img.taocdn.com/s3/m/e3eddac028ea81c758f5787b.png)
最近天气比较好,没有那烦人的雾霾,心里的阴影也驱散了一些,趁着一丝清醒,写点东西。
没有雾霾的天气,些许微冷,是因为夜间的风吹散了雾霾,受了冷冽的摧残,回归了本来的晴朗,是不是像人的本心一样。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些向往,有的时候,向往的美好,往往会引来别人嘲笑,觉得自己幼稚,又或许是现实中这个复杂的社会让你备受挫折,渐渐的,心中本来的一缕单纯也就消散了。
其实不应该是这样的,红尘炼心,炼的就是一颗不忘自我的本心,心中的道不因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也许你的执着换来的是一次次的冷漠,但是请你不要改变执着的态度,总会有一个人去接受你的执着。
也许你的付出换来的是长久的沉默,但请你不要失望,付出是心甘情愿的,当你不求回报的时候,总会收获别人的感动。
你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的也许,但请你记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你不需要有多完美,只需知道,红尘炼心,炼的返璞归真的本心。
拿得起,放的下。
自己当初选择了,就不要后悔,抱怨,最主要的是懂得放下,不要沉沦。
万事顺其自然,平心而论,最后就会得到你该有的,遇见你该遇见的,去到你该去到的。
真正的修行,是在红尘中炼心
![真正的修行,是在红尘中炼心](https://img.taocdn.com/s3/m/8f835e2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d.png)
真正的修行,是在红尘中炼心真正的修行,是在红尘中炼心《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讲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意思是说,一切你所能看见的事物外表,都是虚假,不真实的。
如果能守住本心,看见外界的一切,不被这些表象所迷惑,就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初秋的空气湿热,阴郁的天空,云层并不厚重。
日子平淡无奇,心情却忽然跌入谷底。
于是骑上单车,去看末日的荷。
林荫路上,两侧的槐树枝干交错,遮蔽了天日,整条街宽敞、宁静,带着阴郁的气息。
进入园中已是黄昏,于是径直奔向荷塘。
池中的荷花仅有零星的几朵,荷叶显得格外茂盛,叶片高高举过了头顶。
沿着木栈道走到湖中的长廊,坐在阳亭下看衰败的荷。
干枯的莲蓬带着黯淡的褐色,几朵粉红的莲花,依旧亭亭玉立。
荷叶有的弯折枯败,有的带着暗黄的斑点,多数还是挺拔的姿势,绿得忘乎所以。
傍晚,乌云久久不肯散去,远处的杨柳,落下一层枯黄的叶子。
抬头看燕雀归巢,心中愈发感到一种悲凉。
白落梅写过:窗外的莲褪去洁白的荷衣,葬于疏淡的冷月下。
仿佛早告诉我,每一场盛宴散去,都是红尘梦醒。
记忆中的秋天,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门前的紫花泡桐,枝干都是中空,风过之处飘落很大的枯叶,那种萧瑟有杜甫草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气势。
远山从深绿到浅黄,还有片片浓重的红,斑斓的色彩令人着迷。
于是,一群孩子跑到水边去摘蒲棒,酸枣红透了,黑枣树上结满果子,芦苇丛的野鸭被吓跑了,麻雀惊起一群。
直到太阳快落山了,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家。
不经意间,年少早已成久远的事。
八月的秋风,不记得往日的温柔。
梧桐依旧开始落叶,蔷薇花渐渐枯萎,偶有暗香浮动。
再过一场雨,残荷凋落,夏天离场,连心事都无处安放。
杨绛先生说:活得通透的人,没有特别想维持的关系,也没有特别想要的东西,走近的人不抗拒,离开的人不强留,就连吃亏也懒得计较。
一念烦恼生,一念意难平,其实人生没有十全十美,是非成败转眼成空。
有时候觉得活得窝囊,不够坏,不够狠。
转念又觉得,成为那样的人真的好吗?还不如心安理得来的自在。
红尘炼心
![红尘炼心](https://img.taocdn.com/s3/m/396dd3e2b8f67c1cfad6b894.png)
努力把心保持在波澜不惊的状态不是真修。
春夏秋冬旱季雨季更迭,天心即民心,民心即天心,正常人的心情是与天地相交感的,有欢笑有喜悲。
勉强把心态维持在宠辱不惊的状态,健康和精神迟早会出问题。
圣人无情,说的是无俗情,而非是说没有人类感情,能心如止水心如死灰的,是死水和枯木。
人要直面自己的情绪,要承认自己的情绪,然后适度引导自己的情绪,引导指的是用智慧来思索产生这种情绪的源头。
比如有些年轻的男孩玩的很疯,其实是源于内心的自卑加之对未来丧失了美好的预期,最后不敢也不想面对,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本质上还是自己内心胆小懦弱。
一部分女孩希望找有车有房物质条件优渥的,是因为自己不自信没有安全感。
了解自己的情绪后,不逃避。
用情绪去压制情绪只能起到暂时的效果。
心如止水是水到渠成的事,从秘籍上找不到达到此境界的具体方法,用心如止水的意念强加干涉自己的本心,去调息调心,这是邪路。
调心要从实际为人处世着手,不是从打坐调心调息着手,这是人间世的学问,红尘炼心,俗事修心,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对于一些事自然就会看的开,就会想的通,一些问题自然就会有答案,心不炼而炼,不修而修,万物随之自化。
不修而修,才是真修。
在红尘中才能炼心的句子
![在红尘中才能炼心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fb3821a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d.png)
在红尘中才能炼心的句子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往往容易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从而迷失自己的方向,迷失真正的自己。
然而,唯有在红尘中才能炼心。
这句话传递出的是,在繁杂的人生路途中,我们才能真正地锤炼我们的心灵,找到自我,并最终达到自我超越。
为什么说在红尘中才能炼心呢?红尘是指尘世间的喧嚣浮华,生活中的琐事烦恼,一系列与尘世界有关的种种难题。
而只有在这些看似波折与烦恼的过程中,我们才能逐渐摆脱浮躁,体会静心与沉淀,找到真正的自我。
就像黄桥老夫子所说的:“烟火气浓,方知人间值得。
”只有在尘世间经历了一些事情,才能感悟到生命的宝贵,发现内心的宝藏。
在红尘中炼心,是指我们要在生活的各种困难与挑战中,不断地擦拭我们的心灵,保持一颗平静、宽容、有所追求的心态。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比如失业、考试不理想、亲人离我们而去等等,但是这些事情实际上都会让我们更加地深刻地认识自己,升华自己。
正如一首流传甚广的歌曲《平凡之路》唱道,“一路上有你,若比亲人更亲。
一路上有我,够坚强还是孤独。
”炼心,意味着让自己的心灵沉淀下来,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句话说得好:“神舟一号是在太空中完成的启动过程,因为只有远离尘世,才能真正启动。
”在这个喧闹纷扰的尘世间,我们容易被情绪所左右。
当我们陷入喜怒哀乐中,往往会因情绪波动而做出许多错误的决策。
然而,如果我们学会了珍惜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我们就能摆脱过度情绪化的陷阱,从而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
再来看看另一个方面,炼心还意味着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充盈和包容。
只有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无私的爱与包容,我们才能真正地爱自己,爱亲人,更爱生活,更爱全世界的万物。
有人形容这种充盈的心情:“像一棵充满活力的树,它的枝干已经能够扎根土地,支撑自己成长,而又裸露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出整个生命力。
”最后,炼心打造内心坚强与奋斗。
当我们逐步走出黑暗,向着未来迈进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也变得坚强起来。
南怀瑾论语语录
![南怀瑾论语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2e2101e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78.png)
南怀瑾论语语录曲阳街道图书馆新到大量南怀瑾著作,一律黄封面,印得也很考研,不知大家对此有何评论。
我读过其中一本叫《论语》什么,很厚的一本,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南怀瑾论语语录,希望你喜欢。
南怀瑾论语语录1) 佛说法四十九年,但在金刚经上却说没有说一个字。
这个法不可说,说的都不是,因为说的都会住于法相,开口就不对。
所以佛说的,他那个真正的佛法,他说他没有说,不可说,说的就不是,一开口就不是它了。
2) 生命,只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
不争,是人生至境。
3) 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
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4) 我常说,中国宋明以后的理学家讲规规矩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庄道家是佛教的禅宗,讲解脱的。
举这些例子,你说菩萨在哪里?不一定在庙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会上很多人行的就是菩萨道。
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常常听闻佛法的人,却做不到。
社会上很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肃然起敬,他们真是菩萨。
5) 我们都常听说“得意忘形”,但是,据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还要再加上一句话“失意忘形”。
有人本来蛮好的,当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
6) 真要学佛就要放下一切,至少有个短时期要放下。
有的人不肯放下,还以功利心来求佛法,希望对他的事业有帮助。
这我就不懂了,我学佛一辈子了,对我的事业没有帮助,我也不求帮助,要这样的心情才可以学佛。
没有这个认识,不但学佛,学任何宗教我都反对。
7) 科学是没有真伪的;换一句话说,科学开始都是从幻想来发展的,它本身就是假的。
8) 如果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9) 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
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生民。
10) 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放下心中的小算盘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放下心中的小算盘](https://img.taocdn.com/s3/m/d7c7acc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9.png)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放下心中的小算盘文泉/著放下心中的小算盘在这个世界上谁是最患得患失的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是也很好回答。
为什么这样说呢?说它难回答是因为,世界上的人从古到今实在是太多了,没有人能一一清点,说清楚谁是最患得患失的人。
说它好回答是因为,谁最过分在乎目标,谁就最患得患失,而患得患失的人往往是完美主义者。
南怀瑾先生说过,为人处世应似“风过竹林,雁过长空”,“事来则应,过去不留”,关于这个我相当赞同。
为人处世就当有这份洒脱,而不是唯唯诺诺、患得患失。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一般都是宠辱不惊当机立断的人,可以说患得患失的人终干不成什么大事。
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
他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好本领,立射跪射、骑射样样精通,而且箭箭都能射中靶心,几乎从来没有失过手。
人们争相传颂他高超的射技,对他非常敬佩。
夏王也从左右的嘴里听说了这位神射手的本领也目睹过后羿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功夫。
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宫中来,单独给他一个人演习一番,好尽情领略他那炉火纯青的射技。
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来,带他到御花园里找了个开阔地带,叫人拿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着说:“今天请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精湛的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
为了使这次表演不至。
于因为没有彩头而沉闷乏味,我来给你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中了的话,我就贫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
现在请先生开始吧?后羿听了夏王的话,一言不发,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他慢慢走到离箭一百步的地方,脚步显得相当沉重。
然后,后异取出一支箭搭上弦,摆好姿势拉开弓,开始瞄准。
想到自己这一箭出去可能发生的结果,一向镇定的后羿变得呼吸急促起来拉弓的手也微微发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
后终于下定决心松开了弦,箭应声而出,“啪”的一声钉在离靶心足有几寸远的地方。
后的脸色下子白了,他再次拈弓搭箭,精神却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禹语。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https://img.taocdn.com/s3/m/75d617c3360cba1aa811dabb.png)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你的工作环境也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对人炼心。
要尽你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心尽力地做好你所承担的一切,要制心一处,用心去做每一项工作。
把你的服务对象看成为父母众生,一切为他们的利益着想,以真诚心对待每一个众生,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做众生的公仆,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
当你不求任何回报地去给予奉献的时候,这就是你的修行,你会得到无比的快乐。
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会顺利。
不要怕遇到违缘障碍,他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
你的家庭就是净土,就是你的寂静处。
要把你的净土打扫的干干净净,布置的清净庄严,要任劳任怨的尽你的责任和义务,擦掉灰尘就是擦掉你的业障,扫除垃圾就是扫除你的烦恼。
你的家人都是你的亲人,都是你的父母众生、儿女众生,都是你的金刚道友,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尊重他们,不要伤害他们,怨恨他们。
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你执着谁,谁就会让你伤心,一切都要看成如梦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弃,该做的还要去做,还要做好。
人生就如同一场戏,戏已经开场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戏,哪里有真的夫妻?哪里有真的儿女?既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戏当真,其实人间并不是我们的老家,众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有什么可执着的,有什么可计较的,少说一句又能怎样?退一步又能怎样?凡事不要只考虑自己,要多为对方考虑。
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爱,你才能够自在。
当你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你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诚意地去做,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
最好的修行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最好的修行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4495423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8.png)
最好的修行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导读:
南怀瑾说: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远离现实。
因此,最好的修行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来源:儒风大家
生活,是修行最好的道场
修行不是隐居山林,也不止是闲敲木鱼。
真正的修行要落在日常行为中,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
有位禅师在回答“修行是什么”时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有的人听不明白便问:“还能有谁不会吃饭、不会睡觉呢?”
禅师答道:“总有人吃饭的时候挑肥拣瘦,睡觉时却又东想西想。
”
是啊,哪怕是吃饭、睡觉、扫地、刷碗,只要能专注于当下,便是修行。
修行并不是空谈,不论亲情友情,不论金钱工作,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修行处。
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修,直到修通这个问题,才不会陷入茫然与困顿。
倘若在没有问题、一切安好的山清水秀处,修行又从何而来呢?
离开了现实生活谈修行,就像鱼离开水,飞鸟离开天空。
来源:期乐会(ID:qlhclub)综合整理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欢迎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注明作者信息。
真正的修行,红尘炼心
![真正的修行,红尘炼心](https://img.taocdn.com/s3/m/fedc783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d.png)
真正的修行,红尘炼心每晚八点明心见性读书会2019-08-25宋朝时,有位读书人叫苏轼,他跟佛印禅师很有交流。
有一次,他自己坐在蒲团上,觉得身心轻安,很有境界,就写了一首诗,诗上写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六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他觉得自己已经有相当的境界,也很欢喜,就把这首诗送给佛印禅师。
禅师看完,就给他写了一个字:“屁”,派人送还给他。
他一看,很生气,马上就坐船去找佛印。
一到寺院门口,看到佛印禅师的房门没有开,在门上贴了两行字,写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所以,真正的功夫要在境界上练,要能历事炼心。
人不能活在让别人控制你感情的那种生活当中。
我今天要你笑,我讲你一句好话你就笑了;我今天要你跳,我讲你一句坏话你就跳起来了,你不就像骆驼一样被人家牵着走吗?能醒悟就拥有智慧我们错误地认为自己眼睛看见的,耳朵听见的,意念当中认为这是有的、或者没有的,这些都认为是真实存在的,这就叫迷。
其实我们身体里有一个真实不虚,实实在在的“我”。
这个“我”,你认为自己这个“我”都是对的,那就叫“我执”。
那么你今天对身体、和对周围的环境、一切,你认为是真实的,那你叫“法执”。
开悟就是破除我执、法执,人间的宇宙一切的现象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像幻像一样,要懂得像水泡一样,没有一个实体的......《金刚经》当中讲,“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实菩萨”。
就是你要了解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我,也没有法的道理,那你就懂得了一切如梦幻泡影。
“八风吹不动”。
哪“八风”呢?实际上就是利,就是利益;衰,就是衰亡,慢慢的什么东西都会衰亡的,人也会衰亡;毁,就是你看房子造好了,到最后住了一段时间了,又毁掉了,没了;誉,就是为了名誉;称,就是被人家称赞;讥,就是被人家讥讽、讽刺;苦,就是你在人间受的苦;乐,就是快乐。
就是在人间啊,你面临这八种情况,你心里要如如不动。
“八风吹不动”,实际上什么叫“八风”?就是师父刚才跟大家讲的这八个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人生活着就是修行
![人生活着就是修行](https://img.taocdn.com/s3/m/e8f2661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6b.png)
人生活着就是修行
“修行”二字其实很多人不明白真正的含意,修行很多人认为是在山里或是出家,才是修行。
其实真正的修行,修的是一个人的心,只有把行动放在人事人世红尘中投影自己内心,把自己内心的心境修正了,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修行,唯一只有经历了人事红尘才算是真正可以练就一颗真境的心,有了这颗心你才算是已经明白了如何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拥有更高的智慧去修为天地大道。
活着便是修行,所说的是修行无处不在,不是说进入佛教,或者
进入道教,才算是修行,如果讲要进入佛道两教的教门,才算是修行,那么这只是夹义的修行,真正的大修行,无处不在。
因为生活中的任何形态都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有生命就有修行,只是每个生命所修行的切入点不一样。
然而进入道与佛之间的修行,只是所修的层次会更高,更有机会与生命的本相所接近。
所以任何人都需要把修行二字搞明白,因此说谁不在修行之中呢?
懂师说:没有因果,一切又如果现化,没有因果,一切又如果往复,没有因果,怎感知世间真情,没有因果,日月又如何交替,没有因果,怎会有你我他,没有因果,一切缘有何用,没有因果,生命如何存活。
因果是天地常道罢了,一切由因而生,一切因果而灭,生灭病苦乃渡人之良药也,没有这些生命如何知道修行?
心魔为什么时刻都在你身边呆着,因为心魔喜欢执念,妄我,自我,生怨,生气,发怒,自私,贪求,自责,消极,冷莫,麻木,断义,叛逆,眼红,发性,懒堕,压抑,忧伤,折腾,纠结,歪理,记恨,怀恨等等,生活中时常可观,别人也许就是你的另一面。
为什么心魔喜欢这些,因为这是魔的养份,魔没理由不喜欢。
如果修行中的你,要超越自己的心魔,除非是先把魔的养份给去掉,要不然修行最终容易堕落魔境。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红尘就是最好的道场!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红尘就是最好的道场!](https://img.taocdn.com/s3/m/9aa5e62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8.png)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红尘就是最好的道场!1这些年,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难道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成功吗?我见到过很多成功人士,他们生活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
无论一个人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总有我们看不到的辛苦。
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成功了,就能挣脱整个巨大的枷锁,而实际上,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换一种修行的方式,尝试另一种苦难:成功之前,你遭受的是琐碎生活的折磨,成功之后你遭受的孤独的折磨。
也可以说:所谓的成功,无非是换一种方法受苦。
没有谁的人生是不苦的,无论有钱的还是没钱的,有权的还是没权的,在你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说不出的苦,只是每个人的阶段不同,方式不同。
人生是一个天平,一个托盘叫“人前富贵”,另一个天平叫“人后受罪”,这两者永远都是平衡的。
直到最近我们终于悟到了答案: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人生在世,唯一能解脱的方法,就是把生活当成一种修行,要明白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好事或坏事),遇到的每一个人(好人或坏人),都是来度我们的,我们经历的每一份惊喜,遭受的每一份痛苦,都是让我们觉悟的。
或好或坏,或痛苦或开心,都是只是我们修行的参照。
看透成功的代价,是留住成功的妙招;发现苦难的意义,是面对苦难的唯一办法。
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一生都活在假象里,只有在临终的那一刻才能觉醒,发现自己一辈子都活在对他人的羡慕中,一辈子都在期待别人对自己的恭维,却从来活不出真正的自己。
他们只有当生命临终的那一刻,发现人生的真正意义就是活好每一刻,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然而此时他们的人生也已经结束。
2那么,人生该怎么修行?我们经常看到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逃离所处的环境,就宣称要离开世俗,然后去某个清净的地方去修行。
但是这种人往往都修不出个什么结果。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还没有看透:人生真正的修行道场,就是红尘俗世。
《金刚经》里说:“凡以色拜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保持纯正之心,让心顺遂万物,方是红尘中修行的道理
![保持纯正之心,让心顺遂万物,方是红尘中修行的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b9c9745f0e7cd18525360e.png)
保持纯正之心,让心顺遂万物,方是红尘中修行的道理庄子:保持纯正之心,让心顺遂万物,方是红尘中修行的道理。
内心道德的修行,是一切能够顺应自然,不刻意而为之,而非外界所谓秉持仁义的做作。
生活中,似乎有许多人都陷入这样一种思维中,觉得人生最好的品行就是拿仁义道德去标榜自己,把自己伪装的像正人君子一般。
觉得就是人生最高的一种境界,也觉得这是人生一个好的追求。
善良的言行永远是我们推倡的一个重点,但是,以仁义去标榜自己,则会背离了本质。
真正的善良是内心的一种豁达,内心的一种包容。
当你带有目的性的去为了仁义而刻意的伪装自己,刻意的以仁义标榜自己的时候,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名利,都是有了私心才去做的事情。
而人生最好的“仁德之心”,是能够顺其自然,没有私心。
庄子:保持纯正之心,让心顺遂万物,方是红尘中修行的道理所以在道家思想中,就提倡无为而治的一个智慧和理念。
所谓的“无为而治”就是顺其自然,没有刻意而为之。
在《庄子》思想中,有一篇文章,就是阐述了“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轻而容物”的真实意境。
《庄子》之中就有这样一篇文章田子方坐在魏文侯旁边,称赞谿工这个人。
魏文侯说:“谿工是你的老师吗?”田子方说:“不是的,是我的同乡,他讲述大道合于道理,所以我称赞他。
”魏文候问他:“你有老师吗?”田子方说:“他的老师是东郭顺子。
”庄子:保持纯正之心,让心顺遂万物,方是红尘中修行的道理魏文候:“那为什么没有听你称赞过他?”田子方说:“他为人纯正,外貌虽如常人,但是内心自然,一切顺其自然保持真性,心静清静而包容万物。
世人无道,他便首先能端正自己,让别人开悟,让别人的邪念自然消除,我用可以用什么言辞来称赞他呢?田子方走了之后,魏文侯恍然大悟,整天也不说话。
把大臣叫到身边就说:“深远啊,德行完备的君子,我以为是用圣人的言论和仁义的行为是最高尚的,但是我听了田子方的老师,形体好像被遗忘一样,我学过的都是土人罢了,魏国是我的拖累。
在《庄子》的这一篇文章中,他讲述的一个道理,是能够摆脱外在形式的拖累,让内心达到一个真正自然的状态,才是一种高尚的品格。
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点亮自己的灯火,做自己的一盏灯!
![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点亮自己的灯火,做自己的一盏灯!](https://img.taocdn.com/s3/m/130466d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8.png)
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点亮自己的灯火,做自己的一盏灯!什么是修行呢?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修行不只是在山上、庙里,更是要在社会中。
要把修行用在生活中,在生活中修行。
有的人以为,修行就是打坐、拨念珠、磕头、念经……就这样修了好多年,但是习气、烦恼还是那么多,对待事物的心态还是没有一点变化,这是修行吗?不,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是要把修行融入到你的生活中去。
家庭是你的道场,工作环境是你的道场。
在家里,家里就是你的道场。
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扫垃圾、打扫灰尘,就是在清扫你的业障、烦恼。
对待家人,尽好你的责任和义务,关心、照顾他们,尊重、保护他们,他们都是你的金刚道友。
让家人和睦相处,让家庭和谐快乐,家里就是净土,这就是修行。
在工作,工作环境就是你的道场。
把修行用在工作中,做事的时候很自然地,不让人家产生压力。
真诚对待每一个人,帮助他们,理解他们,自然散发你慈悲的能量,这就是你的修行,你也会得到无比的快乐。
不要害怕遇到违缘,它是你修行的历练,可以增长你的智慧。
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每个人的福报不同,人与人的相遇都是因缘和合,不要执取。
你执着于谁,谁就会让你伤心;你执着于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
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弃,该做的还是要去做,还要做好。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人不要只为自己考虑,要多为对方想想。
当你真正有了慈悲心,如理如法地去修,真心诚意地去做,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
其实,修行和生活并不冲突,恰恰修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是生活的艺术。
人人皆有佛性,但因为人人都求这求那,心无处安放,沉迷于世间的苦乐,迷失了自我。
其实佛就在你的心中,就是你那颗清清净净的心。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点亮自己的灯火,做自己的一盏灯。
行持正法,专注你的内心,向自己皈依,勿依赖他人。
一切皆无常,将自己安住其中,精进不懈,永不认输。
【作文资料】考场作文必备主题:修行
![【作文资料】考场作文必备主题:修行](https://img.taocdn.com/s3/m/db5684894693daef5ff73d73.png)
考场作文必备主题:修行一、修行的名言1.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南怀瑾)2.浮云吹作雪,世味煮成茶。
(白落梅)3.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俗语)4.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龙应台)5.红尘如海,浩渺烟尘,心不定,路不清,你我仍需修行。
6.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
(《孔子家语》)7.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各自修行,各自向前。
(《半生素衣》)8.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南怀瑾)9.庙宇未必有真佛,闹市但许有高僧。
何处不红尘?何处无佛陀?何时、何事、何处不修行?(佛经)10.活着是一场修行,当我们懂得了爱,懂得了慈悲,那么,我们就可以怀着安暖心情,在流年袅袅的风尘中,食红尘烟火,赏人间百态,享岁月静好。
11.交友以无瞋为自在,做人以无痴为清凉,用心以无相为淨土,修行以无得为涅槃。
(星云大师)12.人生得失看似随机,其实都是自己一手造成。
与其为昨日的因自惩,不如为来日的果修行。
(桐华)1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毕竟,名师也只能领进门,真正的修行,归根结底还是靠个人。
14.人生就像走路,背负的东西越多,走起来就越累,只有学会放下,才会轻松前行,心灵的修行亦是如此,只有少装一些世俗杂念,专心做好自己的份内事,才会拥有一个轻松、宽敞、明朗的空间。
二、修行的典例1.你说我怎么能不好好修行?杜月笙曾对一个朋友说:你原是一条鲤鱼,修行500年跳了龙门变成龙了。
而我原来只是一条泥鳅,先修炼1000年变成了鲤鱼,然后再修炼500年才跳过了龙门。
倘若我俩一起失败,你还是条鲤鱼,而我可就变成了泥鳅。
你说我怎么能不好好修行?2.百年修行易,一朝顿悟难。
有句话说的好,百年修行易,因为只是一个时间累积的过程,讲究的只是日复一日的锲而不舍,一朝顿悟难,这个却是讲究的心境和机缘,有机缘让你的心境到,而一悟则敌过许多年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你执着谁,谁就会让你伤心,一切都要看成如梦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弃,该做的还要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还要做好。人生就如同一场戏,戏已经开场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戏,哪里有真的夫妻?哪里有真的儿女?既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戏当真,其实人间并不是我们的老家,众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有什么可执着的,有什么可计较的,少说一句又能怎样?退一步又能怎样?
凡事不要只考虑自己,要多为对方考虑。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爱,你才能够自在。当你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你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诚意地去做,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不要总是挑别人的毛病,看别人不顺眼,不要总想去改变别人,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会随心转。
当你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一切,包容一切的时候,你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你如果能经常查找自己的缺点,能不断地去掉我执,这就是修行,否则修什么呢?
其实,修行和生活,工作并不矛盾,佛性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然而人们陷入了繁忙的事务,到处奔走寻求,忘记、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宝贵的东西应该从自心中寻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认真学,坚持修,好好学,好好修,今生一定能够解脱,今生一定能够成佛。
第四、发掘内心的财富。外在的财富,随时可能因为水、火、盗贼、贪官及不肖子孙等而消失。然而我们心内的财富,是偷不去,也失不了的。如:信仰、般若、慈悲、道德、精进、喜舍、惭愧等等,都是心中的财富,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想拥有多少财富,就得看自我发掘多少了。
生活在世间,有人专找门路,有人爱找碴儿,找来找去,只有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唯有找到自家宝藏,心里才会开朗,才会踏实,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得自在。
生病的人,要找回健康;失业的人,要找份工作;伤心的人,要找到快乐;失望的人,要找到希望。我们一生几乎都在为找事业、找朋友、找财富、找功名而忙碌,甚至一生一世都在找寻,仍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其实找来找去,找自己的心最重要。怎样找到自己的心?
第一、成就内心的真佛。有句偈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本来佛、自性佛,却在耳娱声色里追逐迷失,找遍外在一切,忽略自家珍宝,空在世上几十年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很是可惜。因此,我们要作一个有智能的人,向心内觅佛,成就内心的真佛。
把你的服务对象看成为父母众生,一切为他们的利益着想,以真诚心对待每一个众生,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做众生的公仆,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当你不求任何回报地去给予奉献的时候,这就是你的修行,你会得到无比的快乐。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会顺利。不要怕遇到违缘障碍,他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你的工作环境也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对人炼心。要尽你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心尽力地做好你所承担的一切,要制心一处,用心去做每一项工作。
第二、点亮内心的灯光。现代人强调净化环保、净化社会,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先从净化自己、净化心灵做起。因为我们的心,经常被愚痴、黑暗、无明、烦恼所遮蔽。我们每个人的自性里,都有一盏心灯,点亮这盏智能的灯、般若的灯,就能赶走无明、烦恼。有谓美容、美颜、美姿,不如美心,点亮内心的灯光就是美心。
第三、治疗内心的病患。身体生病了要看医生,心理生病了该怎么办?有人求神问卜,有人看心理医生,不过最究竟的,还是自己要做自己的医生,因为自己内心的病,自己最了解。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陀说法,就是要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病。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用戒来治贪,用定来治瞋,用慧来治痴,身心才会解脱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