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困境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期(总第684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对陶瓷产业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调整对陶瓷产业及学校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就业的影响

(一)陶瓷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处于不断的重组、调整和升级的进程中,陶瓷产业(包括艺术陶瓷产业)也不例外,以陶都宜兴为例,变化是明显而巨大的。

1.几组相关的统计数据。20世纪70年代,陶都宜兴有陶瓷企业26家,其中国营陶瓷厂18家,集体所有制陶瓷厂8家,年产值1.7亿元,约占宜兴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从业人员约2万人。截至2006年,宜兴有陶瓷企业814家,年产值约24亿元,约占宜兴国民生产总值的6%,从业人员约5万多人。以上数据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总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陶瓷产业跟不上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即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越来越小。企业规模出现了二级分化,股份制和私营企业发展迅速。

2.几个相关的具体变化。(1)企业的性质: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和集体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模式发展成为现在的由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为主,个人和股份制工作室为辅的模式。(2)企业的规模和产品:由小而全的国营或集体企业,转化成两类:一类是大而专的现代股份制企业;一类是小而专的个人或股份制工作室。(3)从业人员:从企业职工发展成为个人或松散联合型或股份制型工作室的设计、创作和制作人员。从业人员的数量明显增加,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二)学校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就业的变化

1.学生来源。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大众化教育,高考录取率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5%,发展到现在的80%左右,艺术类专业的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学科体系教育模式下的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基于生产过程系统化项目式课程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形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岗位导向、工作导向和行动导向。

3.学生就业。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毕业分配走向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双向选择”、择优录用;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安排工作岗位,锻炼培养,转化成为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必需的岗位并明确职责,对照岗位能力要求选拔人才,上岗就业发挥作用。就目前来看,虽然文化产业和传统工艺特别是宜兴的紫砂壶手工成型艺术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紫砂壶手工成型工艺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却不容乐观,对口就业率很低。

二、陶瓷艺术设计人才遭遇就业困境的成因及对策

(一)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却存在实际困难,就业率特别是对口就业率很低。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1.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没有跟上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步伐。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学科型教育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能力培养和企业需求相脱节,学生就业处于被动状态。

2.对新时期陶瓷艺术设计与创作人才培养的企业需求情况缺乏充分的社会调研。计划经济模式下,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是有计划地进行分配,学校主要负责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修业年限,而毕业生就业则是由相关人事部门来完成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陶瓷艺术设计企业的结构和产品需求等都有所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毕业生实践技能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学校不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是无法真正实现与市场接轨的。

3.教师的技艺水平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教师的技艺水平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目前来看,职业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过企业一线的实践锻炼,教育理论、专业理论知识较强,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这样势必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类似问题在陶瓷艺术设计这样具有很强师徒传承性的传统技艺类专业中尤为突出。

4.招生的地域针对性不强。这也是造成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陶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如宜兴是紫砂、精陶、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困境探究

邵汉强

[摘要]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陶瓷产业结构在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产品形式、从业人员等方面发生的变革,阐述了新形势下陶瓷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生源、教学模式、就业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探究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对口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七项具体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陶瓷产业结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就业

[作者简介]邵汉强(1962-),男,江苏宜兴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江苏宜兴2142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2009年度江苏省职教学会立项课题“特色工艺专业项目课程实施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852)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8-0099-02

学科教育

第8期(总第684期)

均陶(主要是堆花)、青瓷和彩陶;景德镇是瓷器(首推青花);龙泉是青瓷;河南禹县是均瓷。相对的,传统工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也是带有地域性的。而高考招生是以省为单位分配计划,艺术类招生分数线是统一划定的,很多外地的学生是因为服从志愿而被调剂到陶艺专业,就业时也因多种因素影响没有或不愿意在陶瓷产区就业,这就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所学的专业与就业的行业不完全对口。

(二)改革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学校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对传统陶瓷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困境,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1.转变观念。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改革开放30年,陶瓷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从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模式中走出来,转变观念,面对现实,走出一条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的,对传承和弘扬传统陶艺文化起积极作用的职业教育之路。

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就业是反映办学方向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用、市场行情的掌握、培养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就业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陶瓷行业、企业在人才需求的数量、规格、技能等各项指标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在服从安排、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爱岗敬业等素质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通过调研,将所需要了解的情况一一分析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第二,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召开专家论证会。聘请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召开专业教育论证会和咨询会,明确陶瓷艺术设计学生毕业以后面临的就业岗位和胜任这些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从而对照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3.创新办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首先,要确立新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教理念,即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的需求通过项目式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其次,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仔细地探究其操作细节并予以实践,在完成职业技术教育的知识、素质、能力传授的前提下,解构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学科课程体系,建构起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式课程体系,即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的岗位任务有直接联系,学生在了解完整的工作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助大量的实践来实现技能的培养,同时,在实践技能的学习中完成理论知识的积累。

4.加强就业与创业教育。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专业,陶艺专业学生对应的就业岗位有:陶瓷器皿设计制作、陶瓷装饰设计制作、陶瓷雕塑设计制作、陶瓷成型工、陶瓷装饰工(包括陶瓷施釉、彩绘、贴纸、雕刻),等等。除技能型的工种以外,大部分工作是技艺含量很高的带有个人艺术创作性质的工作。它是一个非常适合个人或小规模联合组建工作室进行艺术创作和小批量生产的行业,是一个比较适合于创业的行业。因此,在校期间要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敢于创业,善于创业并做到创业有成:首先,通过加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调整就业心态,认识传统陶瓷的艺术魅力;其次,组织陶

艺专业创业有成的校友,特别是近几年毕业的创业有成的校友作创业成功的经验报告;再次,抓好学生毕业设计、毕业创作环节的安排,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毕业创作中体验创业成功的喜悦,体会创业的艰辛,了解创业的门道;最后,组织专题就业创业讲座,对学生的就业创业作正确的指导。

5.加强师资培养,抓好“双师”团队建设。陶瓷艺术设计与创作,特别是传统的陶艺(如宜兴的紫砂壶手工成型工艺)制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技法。现在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理论功底较深,但实践知识,特别是传统的技艺相对欠缺,因此,提高陶艺教师的设计和动手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一方面,依托行业和企业的工艺大师,聘请他们为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与学校的中青年教师组成“双师”教学团队,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选送中青年教师“拜师学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全结合。

6.加强招生计划分配时的地域针对性和行业针对性。陶瓷艺术是几千年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很多门类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加以保护的,要做好传统工艺的传承、

弘扬与创新工作,仅仅依靠各地的陶瓷艺人师徒相传是远远不够的,以往的实践也能充分证明,艺术院校毕业的专业人员,在传统工艺的传承尤其是创新方面更具活力。招生与就业在地域性上的不协调是导致专业人才就业不完全对口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在招生源头上作一些调整,对于陶瓷艺术设计这样的地域性很强的传统工艺类专业,应该在招生计划安排、招生政策(如陶瓷产区的考生就读该专业可考虑降分录取等)、就业等方面给予一些特殊政策,以保证陶艺专业招生计划的真正落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学以致用,专业对口就业,从而对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促进作用。

7.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研究,积极探索产学合作,校企合作。社会参与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职业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基本渠道,学校主动对接行业企业,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做到成果共享、校企共赢,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建立起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参考文献]

[1]陈景风,赵越清.我国高等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艺工结合设置的探讨[J ].中国陶瓷,2004,40(2).

[2]夏斌,唐城.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实证研究———创业创意中心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 ].职业时空(下半月版),2008,4(4).

[3]吴正辉.关于加强陶瓷艺术设计实践基地教学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08(21).

[4]樊震坤,樊瑞新,李伦.中国陶瓷行业资源消耗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09(2).

[5]许静,饶华军.新时代的陶瓷艺术设计[J ].佛山陶瓷,2008,18(8).[6]陆涛,余小燕.略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职业规划[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23(4).

学科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