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朝鲜族医药学选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浅论第一讲绪论PPT优选版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浅论第一讲绪论PPT优选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acc409524de518974b7d67.png)
藏医、蒙医、维医、傣医 苗医、壮医、彝医、瑶医 侗医、土家医、朝医……
辑以文字之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为30余 —— 层次各异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当代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在这些民族药成药中,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
“畲国医家 药发、展水医医疗药卫等生…的事…业疾,病发展防现治代医经药验和我和国药传统物医资药。源,逐渐发展形成了藏医学、蒙医学。 中 系国统少阐数 述民 各族 少传 数统 民医 族傣学 医学医的基特学本点理则论具、特有色南诊疗传方上法和座基部本用小药乘概况佛的教学科文。化的背景。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 绪论
课程介绍
指导思想: 弘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的丰富内涵, 介绍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概况 按民族特点系统展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原貌 民族医学学科的理论基础
内容:
介绍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的起源与发展、医学基础理论、传统 诊疗技法、各民族常用药物等知识的学科。
比如针刺疗法、手法治疗及精神治疗。 按民族特点系统展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原貌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 的特点
第三节 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发展前景 它是以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当地的自然药物为资源,采用适合本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行医方式,以本民族为服务对象而
发展起来的。 第3类是时方药,把民族药按药效学、药理学组合而成,取名。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为我国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大贡献, 包含民族性的两层含义: ◆ 如藏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隆、赤巴、培根三因素学说为核心,以五源学说为指导思想,以七物质、三秽物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 为基础,以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为特点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上没有通行文字因而缺乏文献的民族医药,进行了发掘整理工作: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
辑以文字之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为30余 —— 层次各异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当代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在这些民族药成药中,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
“畲国医家 药发、展水医医疗药卫等生…的事…业疾,病发展防现治代医经药验和我和国药传统物医资药。源,逐渐发展形成了藏医学、蒙医学。 中 系国统少阐数 述民 各族 少传 数统 民医 族傣学 医学医的基特学本点理则论具、特有色南诊疗传方上法和座基部本用小药乘概况佛的教学科文。化的背景。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 绪论
课程介绍
指导思想: 弘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的丰富内涵, 介绍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概况 按民族特点系统展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原貌 民族医学学科的理论基础
内容:
介绍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的起源与发展、医学基础理论、传统 诊疗技法、各民族常用药物等知识的学科。
比如针刺疗法、手法治疗及精神治疗。 按民族特点系统展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原貌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 的特点
第三节 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发展前景 它是以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当地的自然药物为资源,采用适合本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行医方式,以本民族为服务对象而
发展起来的。 第3类是时方药,把民族药按药效学、药理学组合而成,取名。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为我国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大贡献, 包含民族性的两层含义: ◆ 如藏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隆、赤巴、培根三因素学说为核心,以五源学说为指导思想,以七物质、三秽物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 为基础,以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为特点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上没有通行文字因而缺乏文献的民族医药,进行了发掘整理工作: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傣族医药学选论 ppt课件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傣族医药学选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9397d827d3240c8547efa1.png)
互关系等。
▲ 书中记述说: 千百万年前,原始傣族先民通过吃草根树皮和野生植物的叶、花、果、籽作为充
饥时粮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识到各种植物种类的不同,果实味道的差异,食 用后给身体带来的不同作用(产生各种生理现象上的变化),从而获得了药物学的 知识,为后世医家深入探索傣医学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史学价值。
抢救对象,为跟师带徒指导教师。
13
14
15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傣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傣医学理论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傣药选介
16
傣医学理论
1
四塔(“塔都档细”)
2
五蕴(夯塔档哈)
3
暖与脏腑
4
雅解理论
5
三盘学说、风病论、疾病的分类
17
四塔 五蕴 学说
“四塔”和“五蕴”理论是傣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与核心
12
傣医药现代发展
20世纪50年代,傣族医药进行大量的挖掘、整理。 1982年,召开傣医经验交流会,收集标本80余种。民族药物研究所(州傣医院)
开设傣医门诊。 1983年,景洪县政府民族医药推广站更名为傣医药研究所。 1983年5月,国家民委、卫生部把傣医药列为继藏医、蒙医、维医之后的第四大
医药学的发展 1、傣医药文献 2、现代发展
6
傣医药文献
傣医药常识在“佛经”、“实用经”、“科幻经”中都有记述, 傣族文明
★ 第一类为南传“三藏经”,即“经藏”,“律藏”,“论藏”(统称佛经)。 ★ 第二类为“实用经”,这一部分不属佛教经典范畴,多为民间学者所著,
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天文、历算、地理、文学、艺术、诗歌、谚语、 民间故事、宗教故事、社会事物、伦理道德、医药常识等等。 ★ 第三类为“科幻经”,主要记述医学理论、农田水利、其他科技语文等。
▲ 书中记述说: 千百万年前,原始傣族先民通过吃草根树皮和野生植物的叶、花、果、籽作为充
饥时粮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识到各种植物种类的不同,果实味道的差异,食 用后给身体带来的不同作用(产生各种生理现象上的变化),从而获得了药物学的 知识,为后世医家深入探索傣医学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史学价值。
抢救对象,为跟师带徒指导教师。
13
14
15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傣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傣医学理论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傣药选介
16
傣医学理论
1
四塔(“塔都档细”)
2
五蕴(夯塔档哈)
3
暖与脏腑
4
雅解理论
5
三盘学说、风病论、疾病的分类
17
四塔 五蕴 学说
“四塔”和“五蕴”理论是傣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与核心
12
傣医药现代发展
20世纪50年代,傣族医药进行大量的挖掘、整理。 1982年,召开傣医经验交流会,收集标本80余种。民族药物研究所(州傣医院)
开设傣医门诊。 1983年,景洪县政府民族医药推广站更名为傣医药研究所。 1983年5月,国家民委、卫生部把傣医药列为继藏医、蒙医、维医之后的第四大
医药学的发展 1、傣医药文献 2、现代发展
6
傣医药文献
傣医药常识在“佛经”、“实用经”、“科幻经”中都有记述, 傣族文明
★ 第一类为南传“三藏经”,即“经藏”,“律藏”,“论藏”(统称佛经)。 ★ 第二类为“实用经”,这一部分不属佛教经典范畴,多为民间学者所著,
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天文、历算、地理、文学、艺术、诗歌、谚语、 民间故事、宗教故事、社会事物、伦理道德、医药常识等等。 ★ 第三类为“科幻经”,主要记述医学理论、农田水利、其他科技语文等。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第七章壮族医药学选论--ppt课件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第七章壮族医药学选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8b137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8.png)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第七章 壮族医药学选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壮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壮医学理论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壮药选介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第一节 壮医药学的发展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壮医药学的形成 壮医药学的发展
是人体的窗口,是天地人三 精华所在,人体脏腑及三道 之精气上注于目,目得天地 气之养而能视,所以眼睛能 一切、洞察一切,在病理状 ,目也能反映百病。 个部位、器官和组织,在眼睛上都有 反应区域,当其发生病理改变时,大 反映到眼睛相应部位的巩膜上而出现 号;同一器官、组织的不同疾病,在 相应反映区可有不同的异变讯号。
三气同步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物之灵。 期,受天地之气制约,人气与天地气息息相通。 生存和健康的一定“常度”,但天地之气又在不断变化。 功能应一致,大体上天气主降,地气主升,人气主和。升降适宜, 腑自安,并能适应大宇宙的变化。 之气与后天之气,共同形成了人体的适应与防卫能力,从而达到天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壮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壮医学理论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壮药选介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传统诊断方法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壮医在汉魏以后诊断方法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且许多方法独具 特色。
• 20余种壮医诊疗方法:目诊、问诊、望诊、脉诊、腹诊、甲诊、指诊、 耳诊、舌诊、按诊、闻诊等。
“微针”是迄今为止在我国范围内唯一见诸报道的、年
时期壮医除了针刺疗疾,舞蹈导引、按矫治病外,对药 认识,如:紫苏解毒去鱼腥味、佩戴草药可防病
第七章 壮族医药学选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壮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壮医学理论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壮药选介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第一节 壮医药学的发展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壮医药学的形成 壮医药学的发展
是人体的窗口,是天地人三 精华所在,人体脏腑及三道 之精气上注于目,目得天地 气之养而能视,所以眼睛能 一切、洞察一切,在病理状 ,目也能反映百病。 个部位、器官和组织,在眼睛上都有 反应区域,当其发生病理改变时,大 反映到眼睛相应部位的巩膜上而出现 号;同一器官、组织的不同疾病,在 相应反映区可有不同的异变讯号。
三气同步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物之灵。 期,受天地之气制约,人气与天地气息息相通。 生存和健康的一定“常度”,但天地之气又在不断变化。 功能应一致,大体上天气主降,地气主升,人气主和。升降适宜, 腑自安,并能适应大宇宙的变化。 之气与后天之气,共同形成了人体的适应与防卫能力,从而达到天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壮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壮医学理论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壮药选介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传统诊断方法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壮医在汉魏以后诊断方法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且许多方法独具 特色。
• 20余种壮医诊疗方法:目诊、问诊、望诊、脉诊、腹诊、甲诊、指诊、 耳诊、舌诊、按诊、闻诊等。
“微针”是迄今为止在我国范围内唯一见诸报道的、年
时期壮医除了针刺疗疾,舞蹈导引、按矫治病外,对药 认识,如:紫苏解毒去鱼腥味、佩戴草药可防病
中华民族传统医药PPT
![中华民族传统医药PPT](https://img.taocdn.com/s3/m/84bba62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6.png)
苗药特色
苗药注重气血平衡,强调预防为主,善于运用复 方治疗。
苗医诊断
通过观察患者气色、形态等判断疾病性质。
维吾尔医药
维药种类
维药以新疆地区丰富的植物、动物资源为基础,如天山雪莲、骆 驼刺等。
维药特色
维药注重调理脏腑功能,强调药物的温热寒凉属性,以味、色、性 为用药原则。
维医诊断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结合患者体征和症状进行诊断。
外科疾病
中药对于痈疽、疔疮 、跌打损伤等外科疾 病有较好的疗效。
妇产科疾病
中药对于月经不调、 痛经、产后调理等妇 产科疾病有较好的疗 效。
儿科疾病
中药对于小儿感冒、 咳嗽、消化不良等儿 科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
疑难杂症
中药对于一些现代医 学难以治愈的疑难杂 症,如癌症、糖尿病 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治 疗作用。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 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中 医养生的运动方式包括太极 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 健身法,以及散步、慢跑等 现代运动方式。
中医认为情绪的稳定对于健 康至关重要,因此中医养生 的情志方面包括调节情绪、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焦 虑和抑郁等。中医的情志养 生方法包括音乐疗法、冥想 、书法等。
技法
包括点按、揉捏、推摩等 多种技法,可根据不同的 部位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手 法。
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 作,避免自行操作或在不 正规的场所接受治疗。
针灸推拿的应用与效果
应用范围
针灸推拿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效果
科学依据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推拿能够调 节人体免疫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改 善身体内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 效果。
03
苗药注重气血平衡,强调预防为主,善于运用复 方治疗。
苗医诊断
通过观察患者气色、形态等判断疾病性质。
维吾尔医药
维药种类
维药以新疆地区丰富的植物、动物资源为基础,如天山雪莲、骆 驼刺等。
维药特色
维药注重调理脏腑功能,强调药物的温热寒凉属性,以味、色、性 为用药原则。
维医诊断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结合患者体征和症状进行诊断。
外科疾病
中药对于痈疽、疔疮 、跌打损伤等外科疾 病有较好的疗效。
妇产科疾病
中药对于月经不调、 痛经、产后调理等妇 产科疾病有较好的疗 效。
儿科疾病
中药对于小儿感冒、 咳嗽、消化不良等儿 科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
疑难杂症
中药对于一些现代医 学难以治愈的疑难杂 症,如癌症、糖尿病 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治 疗作用。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 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中 医养生的运动方式包括太极 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 健身法,以及散步、慢跑等 现代运动方式。
中医认为情绪的稳定对于健 康至关重要,因此中医养生 的情志方面包括调节情绪、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焦 虑和抑郁等。中医的情志养 生方法包括音乐疗法、冥想 、书法等。
技法
包括点按、揉捏、推摩等 多种技法,可根据不同的 部位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手 法。
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 作,避免自行操作或在不 正规的场所接受治疗。
针灸推拿的应用与效果
应用范围
针灸推拿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效果
科学依据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推拿能够调 节人体免疫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改 善身体内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 效果。
03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第二章藏族医药学选论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第二章藏族医药学选论](https://img.taocdn.com/s3/m/ebe28159f705cc17552709dc.png)
形成了藏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藏医学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独立科学。 ★ 《度母草本》、《秒本本草》为现存最早的藏本草学专著,标志着7世纪时期, 藏药学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四部医典》 藏名《据悉》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据悉》(也称《居希》)分为4个部分:
奠基时期 (公元6世纪 ~ 9世纪中叶)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社会与时代背景 • 医药学成就
★ 《医学大全》(已散佚) ★ 《无畏的武器》(七卷, 藏、汉、印、大食) (已散佚) ★ 《月王药诊》现存最早的藏医经典著作 ★ 医著几十部,九太医 ★ 宇妥·元丹贡布 编著藏医学巨著《四部医典》,藏医简称《居希》(韵体文)
“本续”(杂居)纲领性地论述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方法
“释续”(协居)详细论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法
则、治者医师、药物等,其中药物主要从珍宝药、土药、石药、 树木药、精华药、湿生草类药、旱生草类药、动物类药8个方 面详细讲述了药物的性味、功效、配方
“诀窍续”(门阿居)主要讲述了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藏医药学的发展
藏医药学的起源 藏医药学的发展
医药学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萌芽时期 (远古 ~ 公元6世纪) 2、奠基时期(公元6世纪 ~ 9世纪中叶) 3、发展时期(公元9世纪中叶 ~ 14世纪中叶) 4、争鸣时期(14世纪中叶 ~ 17世纪中叶) 5、繁荣时期(17世纪中叶 ~ 20世纪中叶) 6、振兴时期
藏医药学的起源 藏医药学的发展
藏医药学
藏医药学是在人民生活生产劳动过程,从 不知到知道,从无意到有意,逐渐积累而 来,
是历代藏医药学家在总结雪域高原地区的 民间疗法的基础上,
《四部医典》 藏名《据悉》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据悉》(也称《居希》)分为4个部分:
奠基时期 (公元6世纪 ~ 9世纪中叶)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社会与时代背景 • 医药学成就
★ 《医学大全》(已散佚) ★ 《无畏的武器》(七卷, 藏、汉、印、大食) (已散佚) ★ 《月王药诊》现存最早的藏医经典著作 ★ 医著几十部,九太医 ★ 宇妥·元丹贡布 编著藏医学巨著《四部医典》,藏医简称《居希》(韵体文)
“本续”(杂居)纲领性地论述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方法
“释续”(协居)详细论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法
则、治者医师、药物等,其中药物主要从珍宝药、土药、石药、 树木药、精华药、湿生草类药、旱生草类药、动物类药8个方 面详细讲述了药物的性味、功效、配方
“诀窍续”(门阿居)主要讲述了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藏医药学的发展
藏医药学的起源 藏医药学的发展
医药学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萌芽时期 (远古 ~ 公元6世纪) 2、奠基时期(公元6世纪 ~ 9世纪中叶) 3、发展时期(公元9世纪中叶 ~ 14世纪中叶) 4、争鸣时期(14世纪中叶 ~ 17世纪中叶) 5、繁荣时期(17世纪中叶 ~ 20世纪中叶) 6、振兴时期
藏医药学的起源 藏医药学的发展
藏医药学
藏医药学是在人民生活生产劳动过程,从 不知到知道,从无意到有意,逐渐积累而 来,
是历代藏医药学家在总结雪域高原地区的 民间疗法的基础上,
3民族医药
![3民族医药](https://img.taocdn.com/s3/m/5991ef6aaf1ffc4ffe47acae.png)
文化方面
深 受 汉 文 化 的 影 响
27
中和思想
中和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思想。 中和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思想。 是社会的人际关系所应达到的目标; “和”是社会的人际关系所应达到的目标 “中”是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必须具备的条件。 中 是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必须具备的条件。 所谓“ 说文解字》释为二义: 所谓“中”《 说文解字》释为二义 一曰“内也” 即人之本性情感藏之于内心中 即人之本性情感藏之于内心中, 一曰“内也”,即人之本性情感藏之于内心中 尚未显露,无偏无倚 无偏无倚; 尚未显露 无偏无倚 二曰“正也” 即无过不及之义 即无过不及之义,恰到好处 二曰“正也”,即无过不及之义 恰到好处
30
复习思考题
壮医的生理病理观 朝医的病因说 各民族医药理论的共同特征
31
中枢
心
“巧坞” 巧坞” 巧坞 即头脑
10
广西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亚热带地区 年平均气温在16℃ 年平均气温在 ℃~ 23℃之间 ℃ 冬短夏长(夏4-5,冬2 冬短夏长( - , 月) 雨热资源丰富且同季 气候多变, 气候多变,灾害性天气出 现频繁
11
毒虚致百病病机
邪毒
阻塞 阻塞
正邪相争 正不胜邪
4
天地人三气同步学说
1 2 3 4 5
气 ,为 , 气 健康 断 变 , 个 单 “ ”, 灵 气
长壮 养 约, 气与 气为 气 个
结构与功 结构与功 , 气与 气,共 适应与 适应与 卫 → 气 健康境界
5
脏腑
没有很明确的“ 没有很明确的“脏”和“腑”的区分观念 壮语称心脏为“咪心头” 壮语称心脏为“咪心头”,是脏腑之首的意思 这些内脏各有自己的功能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 生理状态,没有什么表里之分。 生理状态,没有什么表里之分。 壮医没有五行配五脏的理论, 壮医没有五行配五脏的理论,因此认为脏腑疾 病也没有什么必然的生克传变模式 。
6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第六章朝鲜族医药学选论 共42页
![6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第六章朝鲜族医药学选论 共42页](https://img.taocdn.com/s3/m/d654938e69dc5022aaea00e9.png)
• ♣ 新中国以来 —— 朝医药发展时期 ① 经典学派 ② “活套”派 ③东西医学融汇学派 ④ 四象医学派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朝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朝医学理论体系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朝药选介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朝医辨象施治的主要原则包括: ① 根据四象人脏局大小不同“大者泻之”、“小者补之”。 ② 依据脏器天赋“阴阳盛,泻阴阳;阴阳虚,补阴阳”。 ③ 脏器天赋涩则通利,郁则泻其清。 ④ 四象人治则“太阳人泻肺补肝,补阴泻阳;少阳人清热补肾,补阴泻阳; 太阴人,泻肝,补阳通利;少阴人补脾补阳,补气温补为主”。 ⑤“养其性”,“修其身” ⑥ 依据异病同象者其发病机理基本相同,同病异象者其发病机理不同的观点 ,确立了朝医所特有的辨象施治原则
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朝医“四象医学”理论体系,并
用于临床。 把人的体质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人, 较完整地提示了相应的诊疗方法, 对朝鲜民族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朝鲜族医药学的发展
• ♣ 20世纪20年代之前 朝医药形成时期 人口由1881年的1万多增加到30多万
• ♣ 20年代至解放初期 朝医药普及和提高时期 著书立说,学术争鸣
♣ 如: “太阳人哀性远散而怒情促急,哀性远散则气注肺而肺益
盛,怒情促急则气激肝而肝益削,太阳之脏局所以形成于肺大 肝小也”。肺气“直而伸”,与哀性相呼应,哀性则远散。哀
情之阳气逆动则损伤阴脏之肾。一盛一削,脏局有偏。
辩象施治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朝医学以四象人的脏局、性情及性情对脏局促成的“四偏”、四象 人病理特点等作为辨象诊断的依据,形成了四象人辨象纲要。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朝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朝医学理论体系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朝药选介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朝医辨象施治的主要原则包括: ① 根据四象人脏局大小不同“大者泻之”、“小者补之”。 ② 依据脏器天赋“阴阳盛,泻阴阳;阴阳虚,补阴阳”。 ③ 脏器天赋涩则通利,郁则泻其清。 ④ 四象人治则“太阳人泻肺补肝,补阴泻阳;少阳人清热补肾,补阴泻阳; 太阴人,泻肝,补阳通利;少阴人补脾补阳,补气温补为主”。 ⑤“养其性”,“修其身” ⑥ 依据异病同象者其发病机理基本相同,同病异象者其发病机理不同的观点 ,确立了朝医所特有的辨象施治原则
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朝医“四象医学”理论体系,并
用于临床。 把人的体质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人, 较完整地提示了相应的诊疗方法, 对朝鲜民族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朝鲜族医药学的发展
• ♣ 20世纪20年代之前 朝医药形成时期 人口由1881年的1万多增加到30多万
• ♣ 20年代至解放初期 朝医药普及和提高时期 著书立说,学术争鸣
♣ 如: “太阳人哀性远散而怒情促急,哀性远散则气注肺而肺益
盛,怒情促急则气激肝而肝益削,太阳之脏局所以形成于肺大 肝小也”。肺气“直而伸”,与哀性相呼应,哀性则远散。哀
情之阳气逆动则损伤阴脏之肾。一盛一削,脏局有偏。
辩象施治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朝医学以四象人的脏局、性情及性情对脏局促成的“四偏”、四象 人病理特点等作为辨象诊断的依据,形成了四象人辨象纲要。
9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 第九章 苗族医药学选论PPT课件
![9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 第九章 苗族医药学选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1815aea300a6c30d229f27.png)
3.翠云草 4.问荆
7.一朵云 8.紫萁贯众
11.爬岩姜 12.肾蕨
14.凤尾蕨(凤尾草) 15.猪鬃草
• 苗医方剂简便、效廉的特点
• 用药特色: (1)立方简而不繁
剂量主张少而精
“立方简要,一方一病,对症(病)下药” 以单方验方治病为主。 “三千苗药,八百单方”
常用独味药,也有两、三味药组方
(2)比类取象
不同药物依据其形状、性味确定其主治功能
以味治症、以色治色、以形治形、以脏补脏
• 九架内冷蠲毒煎:治冷毒病症。 • 三隶虚火蠲毒煎:退全身虚火。 • 开脑煎:提神开脑。 • 秒气蠲毒煎:治炎症火毒。 • 三味赶表煎:退毒散郁。 • 抗血癌煎:癌证,肝硬化。 • 退气宁耳煎:治耳鸣。
• 经类: • 凡以发病急骤、病势险恶,并以发热、抽搐、昏迷或疼痛为主症的一
类疾病大都归为“经”类,如36经
仙麦经(马牙经), 麦坐经(走马经), 替谬经(鱼肚经), 录慕经(录慕经), 渣太经(天吊经), 代替经(肚腹经), 独经(迷沉经), 翻斗经(脚翻经)、 闹青经(心经)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药物资源
• 《苗族药物集》 • 《贵州少数民族药物集》 • 《苗族药物学》 • 《中国民族药物志》
• 茯苓 • 吴茱萸 • 天麻 • 半夏 • 南星
• 杜仲 • 钩藤 • 鱼腥草 • 金银花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蕨类药用植物在苗族医药中的应用
生灵学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生灵 • 生灵能 • 生灵的生成 • 生灵能对人体的作用 • 人体生灵的三大要素 • 人体生灵的三大关系 • 人体生灵的三大结局
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
![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c21571af78a6529647d53ee.png)
• 在藏医看来,脉管有多种。大致说来,可以分成黑白 两种脉。其中白脉十分重要,它起自脑部,在《四部 医典》中曾提到:”从脑部脉的海洋里,像树根一样 向下延伸,司管传导的水脉有19条。”这些白脉从脑 部向下,分布到全身,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神经。
• 关于黑脉,则相当于血管,并且能区别出跳动的脉和 不跳动的脉,大致有韧成脉、普通脉、联合脉和维持 生命脉。
过度嗔怒焦急锐热性活动过度热季过热雨季旱热寒季变热四时气候异常突然摔落跌伤温热施治过量热病传染等可诱发协日热量的积累过程量的积累过程质的变化质的变化恢复阶段恢复阶段蓄积发作平息协日的病变过程协日的病变形式太过太过发热口渴黄染下泻不及不及体温低下身体发冷皮肤发青外因外因甜苦涩味油腻重冷性质饮食过量受冷潮湿长期不活动气候寒冷清凉施治过度量的积累过程量的积累过程质的变化质的变化恢复阶段恢复阶段蓄积发作平息巴达干的病变过程巴达干的病变形式太过太过身体发凉食物不消身体沉重倦怠关节松软唾液鼻涕增多嗜睡呼吸不及不及头晕心悸主要头舌胃肾膀胱肺饮食精微肌肉脂肪精液大小便病变过程也是蓄积发作平息血病的病变形式起病急发展快变化太过太过眼面发红头痛发热口腔牙龈溃烂鼻紐咳血便血尿血和疮疡不及不及身体衰弱头晕耳鸣眼花心悸气急口唇发白月经失调血热增多的各种表现血病变的循径外因
•
三大因素 即隆、赤巴、培根
• 七种基质 饮食精微、血、肉、骨、髓、脂肪、精
• 三种污秽 即汗液、大便、小便
1
过盛 由于物质增长所致
2
偏衰虚损 是物质消耗过多所致
3
机能发生紊乱
三大因素过盛
三因素 隆 过盛 赤巴 过盛 培根 过盛 表现
为人黑而干瘦,身体产生振颤,腹胀,便秘, 爱说话,头晕,不寐,同时还有五官的功能减 退的征象 皮肤发黄,眼白、小便发黄,大便可变黄,也 可发白,易饥俄,身上发热,失眠,大便则多 为稀便或腹泻 身体发凉,体温不足,消化不良,皮肤苍白, 容易疲倦,四肢怠惰,多痰,嗜唾,口中常多 唾液分泌,有时甚至可有呼吸困难
第二章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朝鲜族PPT课件
![第二章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朝鲜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a438ddc77da26925c5b0c3.png)
4.跳板 5.顶翁竞走
24.11.2020
20
摔跤是他们的古老的体育 和娱乐活动。素有“摔跤之 乡”之称的吉林省延边朝鲜 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 历史。每逢端午节或中秋节, 四方摔跤手云集,争夺锦标, 人们常选一肥壮的黄牛作为 奖品给优胜者。比赛时,双 方穿上特制的服装,右腿上 扎一束白色的带子,各自将 左手套进对方的带里,右手 抓住对方的腰带,裁判一声 令下,双方同时立起,高低, 经过多局较量,获胜者牵着 黄牛在锣鼓声中绕场一周。
24.11.2020
12
节日
1、朝鲜族基本 节日与汉族基 本相同。如:春 节、端午节、元 宵节、清明节、 中秋节等。
24.11.2020
2、朝鲜族有洗 头节、老人节、 等民族节日。
3、有三个家庭 节日。即婴 儿周岁、 “回甲节”、 “回婚节”。
13
(一)音乐
24.11.2020
民族歌曲 民族乐器
➢ 1952年成立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58年成立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杂居在各地的朝鲜族也 先后建立了几十个民族乡。
2.人口数量
年份 单位
人
朝鲜族人口数量变化表[1]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1120405 1339569 1766439 1920597 1923842
24.11.2020
15
312 民族乐器
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40多种,流传至今只 有细筚篥、长鼓、短箫、伽倻琴、唢呐、洞 箫、片鼓、横笛等十余种。我们将细筚篥、
长鼓介绍一下。
24.11.2020
唢呐
伽倻琴
16
24.11.2020
细筚篥
细筚篥(Xi Pi Li):朝 鲜族吹奏乐器。流行于朝 鲜族聚居地区。用细竹管 制成,长约25厘米,开有8 个按音孔(前7后1),哨 长4厘米,双簧。用于独奏 和民间歌舞的伴奏。它的 装饰性颤音很具有朝鲜族 音乐的特色。
24.11.2020
20
摔跤是他们的古老的体育 和娱乐活动。素有“摔跤之 乡”之称的吉林省延边朝鲜 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 历史。每逢端午节或中秋节, 四方摔跤手云集,争夺锦标, 人们常选一肥壮的黄牛作为 奖品给优胜者。比赛时,双 方穿上特制的服装,右腿上 扎一束白色的带子,各自将 左手套进对方的带里,右手 抓住对方的腰带,裁判一声 令下,双方同时立起,高低, 经过多局较量,获胜者牵着 黄牛在锣鼓声中绕场一周。
24.11.2020
12
节日
1、朝鲜族基本 节日与汉族基 本相同。如:春 节、端午节、元 宵节、清明节、 中秋节等。
24.11.2020
2、朝鲜族有洗 头节、老人节、 等民族节日。
3、有三个家庭 节日。即婴 儿周岁、 “回甲节”、 “回婚节”。
13
(一)音乐
24.11.2020
民族歌曲 民族乐器
➢ 1952年成立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58年成立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杂居在各地的朝鲜族也 先后建立了几十个民族乡。
2.人口数量
年份 单位
人
朝鲜族人口数量变化表[1]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1120405 1339569 1766439 1920597 1923842
24.11.2020
15
312 民族乐器
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40多种,流传至今只 有细筚篥、长鼓、短箫、伽倻琴、唢呐、洞 箫、片鼓、横笛等十余种。我们将细筚篥、
长鼓介绍一下。
24.11.2020
唢呐
伽倻琴
16
24.11.2020
细筚篥
细筚篥(Xi Pi Li):朝 鲜族吹奏乐器。流行于朝 鲜族聚居地区。用细竹管 制成,长约25厘米,开有8 个按音孔(前7后1),哨 长4厘米,双簧。用于独奏 和民间歌舞的伴奏。它的 装饰性颤音很具有朝鲜族 音乐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和社会是人赖以生存的条件,自然和社会的运动变化也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着人体,而出现与之相应的人体的机能性、器质性或心理性反应,人通过对“居处”、 “党与’’、“交遇”和“事务”的整治来创造自己的生存、繁衍条件,这就是《东 医寿世保元》所谓的“事务克修也,交遇克成也,党与克整也,居处克治也”。
第六章 朝鲜族医药学选论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朝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朝医学理论体系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朝药选介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共4卷,625条。
内容包括性命论、四端论、扩充论、脏腑论等基础理 论和医源论等临床病理、诊断和方药, 收载了经验方86个、新定方87个。
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朝医“四象医学”理论体系,并
用于临床。 把人的体质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人, 较完整地提示了相应的诊疗方法, 对朝鲜民族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5
阴阳论
阴阳论是朝医学基础理论的哲学依据。 以“太极生两仪”,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四象生焉”的哲学理论为指导, 解释宇宙一切事物的变化,说明人的生理、病理,指导临床实践。
16
脏腑论
把人体脏腑所在部位划分为四焦,脏分为四脏,腑分为四腑,水谷分 为四气,营卫物分为四海,全身组织器官归类为四党与。
10
我国朝鲜族医药学的发展
♣ 20世纪20年代之前 朝医药形成时期 人口由1881年的1万多增加到30多万
♣ 20年代至解放初期 朝医药普及和提高时期 著书立说,学术争鸣
♣ 新中国以来 —— 朝医药发展时期
1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朝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朝医学理论体系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朝药选介
8
《东医宝鉴》
境外朝鲜医学家许浚所著,1613年刻版刊行。 是朝鲜最负盛名的综合性传统医学医籍。 共25卷,25册,分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针灸篇五大部
分,
该书明末清初传入我国, 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根 据朝鲜重刊本影印发行
9
《东医寿世保元》
境外朝鲜四象医学家李济马著。
1894年完成了《东医寿世保元》草稿,1901遗稿方刊行于世。
全书分类较细,包括各科理论及证治95门,先论后方,都注明出处,按引 用书籍年代顺序排列,收方5万多条,约950万字,并且大多辑录原文。
♣ 保存了中国明朝以前失传医书40余部,为后世辑佚提供了丰富资料, ♣ 在中医药学、临床实用、医史文献、版本收藏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学术文献和临床参考价值, ♣ 对朝鲜民族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6
《医方聚类》
该著于朝鲜世宗二十五年(1443年)下令由金礼蒙、柳诚源等开始编纂, 历时三年完成,自1460年对其加以全面校正,至1477校毕刊印。 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医学类书, 是明代以前中朝医方之集大成者, 内容极为丰富广博, 为“医籍之冠、方术之大观”。
此著原刊本365卷, 现存世262卷,为1861年日本铅印本。
天、人、性、命整体观
意义: (1)揭示了病因学基本理论,即自然界引起的脾胃水谷、风寒暑湿为病;由社会 心理因素引起的“心之爱恶所欲,喜怒哀乐偏着”也可致病。 (2)指导诊疗,即以社会因素所引起的喜怒哀乐的性情变化规律,指导辨象论治 的诊疗过程。 (3)指导预防保健,即“简约得寿,勤干得寿,警戒得寿,闻见得寿”,“懒怠 减寿,娇奢减寿,贪欲减寿”,“好贤乐善,天下之大药也”,指出了自我预防 保健的基本途径。
怎样整治人体生存繁衍的环境条件和社会因素,《东医寿世保元》认为“性以慧觉”, “命以资业”,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指明“有慧觉则生”,“有资业则生”。
只有“慧觉”才能认识极荡之天时,极大之世会,极广之人伦,极邈之地方,达到克
14
修事务,克成交遇、克整党与、克治居处的目的,使人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的变化继续
7
《医方聚类》
卷帙浩繁,“医籍之冠、方术之大观” 明代以前中朝医方之集大成者
此著原刊本365卷,博引中朝古代医籍153种(收辑152部中国唐、宋、元、明 初的著名医书及一部朝鲜医书《御医撮要》,共计153部加以汇编而成)
♣ 涵盖内、外、妇、儿、伤、五官诸科及养生方面知识, ♣ 兼收传记、杂说及道藏佛书等有关医药内容,
四焦:上焦、中上焦、中下焦和下焦 四脏:肺、脾、肝和肾 四党与:肺之党(胃脘、耳、头脑、皮毛)、
脾之党(胃、两乳、目、背膂、筋)、 肝之党(小肠、脐、鼻、腰脊、肉) 肾之党(大肠、前阴、膀胱、骨)
步入近现代。
东医 乡药 《乡药集成方》 《医方聚类》 《东医宝鉴》 《东医寿世保元》
5
《乡药集成方》
朝鲜医学家俞孝通、卢重礼、朴允德合著,出版于1431~1433年, 第一部较完整地反映朝鲜民族医学特色的医著, 集朝鲜族医学研究成果和医疗经验而大成, 对朝医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共85卷,将病分54门959种病症, 叙述了病因、症状和治法以及民间疗法。 载方10706首, 针灸法1476条,乡药630余种, 处方以朝鲜草药为主, 有的附有药物炮炙法, 重要的药材还指出了其产地。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朝医药学的发展
朝鲜族医药学萌芽于古朝鲜三国时代, 历经 ♣ 三国时代(公元前1世纪~公元668年) ♣ 统一新罗时代(公元669~935年) ♣ 高丽王朝(公元918~1392年) ♣ 李氏朝鲜(公元1392~1910年)
12
朝医学理论Biblioteka 1天、人、性、命整体观
2
四象人论
3
阴阳论
4
脏腑论
5
病因学、病理学
朝医药医“天、人、性、命整
6
预防保健说
体观”为理论指导,以“四维 之四象”结构为主要形式,以
辩象论治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的
医药学体系。
13
天、人、性、命整体观
《东医寿世保元》中明确阐述了“天、人、性、命”之间的整体观。
“天”是指人生存的自然环境,即“地方”、“天时”;社会条件,即“世会”、 “人伦”。
第六章 朝鲜族医药学选论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朝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朝医学理论体系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朝药选介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共4卷,625条。
内容包括性命论、四端论、扩充论、脏腑论等基础理 论和医源论等临床病理、诊断和方药, 收载了经验方86个、新定方87个。
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朝医“四象医学”理论体系,并
用于临床。 把人的体质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人, 较完整地提示了相应的诊疗方法, 对朝鲜民族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5
阴阳论
阴阳论是朝医学基础理论的哲学依据。 以“太极生两仪”,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四象生焉”的哲学理论为指导, 解释宇宙一切事物的变化,说明人的生理、病理,指导临床实践。
16
脏腑论
把人体脏腑所在部位划分为四焦,脏分为四脏,腑分为四腑,水谷分 为四气,营卫物分为四海,全身组织器官归类为四党与。
10
我国朝鲜族医药学的发展
♣ 20世纪20年代之前 朝医药形成时期 人口由1881年的1万多增加到30多万
♣ 20年代至解放初期 朝医药普及和提高时期 著书立说,学术争鸣
♣ 新中国以来 —— 朝医药发展时期
1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朝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朝医学理论体系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朝药选介
8
《东医宝鉴》
境外朝鲜医学家许浚所著,1613年刻版刊行。 是朝鲜最负盛名的综合性传统医学医籍。 共25卷,25册,分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针灸篇五大部
分,
该书明末清初传入我国, 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根 据朝鲜重刊本影印发行
9
《东医寿世保元》
境外朝鲜四象医学家李济马著。
1894年完成了《东医寿世保元》草稿,1901遗稿方刊行于世。
全书分类较细,包括各科理论及证治95门,先论后方,都注明出处,按引 用书籍年代顺序排列,收方5万多条,约950万字,并且大多辑录原文。
♣ 保存了中国明朝以前失传医书40余部,为后世辑佚提供了丰富资料, ♣ 在中医药学、临床实用、医史文献、版本收藏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学术文献和临床参考价值, ♣ 对朝鲜民族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6
《医方聚类》
该著于朝鲜世宗二十五年(1443年)下令由金礼蒙、柳诚源等开始编纂, 历时三年完成,自1460年对其加以全面校正,至1477校毕刊印。 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医学类书, 是明代以前中朝医方之集大成者, 内容极为丰富广博, 为“医籍之冠、方术之大观”。
此著原刊本365卷, 现存世262卷,为1861年日本铅印本。
天、人、性、命整体观
意义: (1)揭示了病因学基本理论,即自然界引起的脾胃水谷、风寒暑湿为病;由社会 心理因素引起的“心之爱恶所欲,喜怒哀乐偏着”也可致病。 (2)指导诊疗,即以社会因素所引起的喜怒哀乐的性情变化规律,指导辨象论治 的诊疗过程。 (3)指导预防保健,即“简约得寿,勤干得寿,警戒得寿,闻见得寿”,“懒怠 减寿,娇奢减寿,贪欲减寿”,“好贤乐善,天下之大药也”,指出了自我预防 保健的基本途径。
怎样整治人体生存繁衍的环境条件和社会因素,《东医寿世保元》认为“性以慧觉”, “命以资业”,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指明“有慧觉则生”,“有资业则生”。
只有“慧觉”才能认识极荡之天时,极大之世会,极广之人伦,极邈之地方,达到克
14
修事务,克成交遇、克整党与、克治居处的目的,使人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的变化继续
7
《医方聚类》
卷帙浩繁,“医籍之冠、方术之大观” 明代以前中朝医方之集大成者
此著原刊本365卷,博引中朝古代医籍153种(收辑152部中国唐、宋、元、明 初的著名医书及一部朝鲜医书《御医撮要》,共计153部加以汇编而成)
♣ 涵盖内、外、妇、儿、伤、五官诸科及养生方面知识, ♣ 兼收传记、杂说及道藏佛书等有关医药内容,
四焦:上焦、中上焦、中下焦和下焦 四脏:肺、脾、肝和肾 四党与:肺之党(胃脘、耳、头脑、皮毛)、
脾之党(胃、两乳、目、背膂、筋)、 肝之党(小肠、脐、鼻、腰脊、肉) 肾之党(大肠、前阴、膀胱、骨)
步入近现代。
东医 乡药 《乡药集成方》 《医方聚类》 《东医宝鉴》 《东医寿世保元》
5
《乡药集成方》
朝鲜医学家俞孝通、卢重礼、朴允德合著,出版于1431~1433年, 第一部较完整地反映朝鲜民族医学特色的医著, 集朝鲜族医学研究成果和医疗经验而大成, 对朝医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共85卷,将病分54门959种病症, 叙述了病因、症状和治法以及民间疗法。 载方10706首, 针灸法1476条,乡药630余种, 处方以朝鲜草药为主, 有的附有药物炮炙法, 重要的药材还指出了其产地。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朝医药学的发展
朝鲜族医药学萌芽于古朝鲜三国时代, 历经 ♣ 三国时代(公元前1世纪~公元668年) ♣ 统一新罗时代(公元669~935年) ♣ 高丽王朝(公元918~1392年) ♣ 李氏朝鲜(公元1392~1910年)
12
朝医学理论Biblioteka 1天、人、性、命整体观
2
四象人论
3
阴阳论
4
脏腑论
5
病因学、病理学
朝医药医“天、人、性、命整
6
预防保健说
体观”为理论指导,以“四维 之四象”结构为主要形式,以
辩象论治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的
医药学体系。
13
天、人、性、命整体观
《东医寿世保元》中明确阐述了“天、人、性、命”之间的整体观。
“天”是指人生存的自然环境,即“地方”、“天时”;社会条件,即“世会”、 “人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