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人物事迹报告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坚守与执着
——记**单位技术专家***
有这样一个人,在他眼里,每天都是工作日,周六周日到单位工作早就习以为常,经常忙碌到夜晚也是家常便饭。他就是**单位的技术专家——***教授。
1982年毕业于包头师专的***,回到了老家巴彦淖尔市,在市中学当了一名老师。4年后,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再次踏上求学之路,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之后他回到了包头,在**单位开始了他20多年的科研之路。***同志一直从事稀土贮氢材料及其高能环保型电池的研发工作,20多年如一日,他始终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课题,主持完成了多项自治区、包头市、**单位和**单位的研究课题。
***的勤勉在**单位是出了名的,用他的徒弟王利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工作狂,科研几乎就是他的全部”。王利清晰地记得,2012年8月份的某一天,他在实验室制作一个合金样品时,遇到了困难,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的失败……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正当他犹豫是不是明天再做时,师傅***走了进来问:“做的怎么样了?还能继续吗?”“能!”年轻人的拼劲试图要证明给师傅看,于是,试验一直持续到半夜,***也跟到了最后。也正是那次经历,让王利对于“科研人员”这个职
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搞科研就得要像师傅那样,勤奋为先、心无旁骛、拼的就是那股执着与韧劲儿。为了解决一个个科研难题,他始终处在科研的最前沿,带领他的团队有计划地进行科研实验,认真分析、汇总每一项数据,及时合理调整实验进度,多少个夜晚***所在的实验室都是灯火通明。
辛勤、执着再加上秉赋,***默默耕耘的同时,也收获着累累硕果。他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科委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三等奖、包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单位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1993年研制成功的AA型镍氢电池产品经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利用这一技术,建立了国内第一家生产贮氢合金负极粉的中山市天骄稀土材料公司,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参加了储氢材料行业第一部国家标准《金属氢化物-镍电池负极用稀土系AB5型贮氢合金粉》的制订工作,并获得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二等奖;与国外多个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为**单位获批成为国家科技部“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起到了主要作用;先后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耐蚀金属材料委员会委员,国际合作、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评审专家,是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是**单位的技术带头人,是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科技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
单位“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人员”,**单位“模范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荣获**高新区“青年科技创新创效奖”、“科研贡献奖”。
面对诸多荣誉,他没有自满,只是以一句极其朴实的话作为回应,他说“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能做一点贡献,得到大家对我的肯定,我很高兴,今后我还是要继续做好我的研究工作。”科学研究永无止境,坚持不懈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他成为贮氢材料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他首次在非晶态镁镍基贮氢合金的机械合金化制备过程中添加硼、硅等非金属元素,将传统的间歇式机械球磨工艺改进为连续球磨工艺,大大缩短了镁基贮氢合金非晶化转变的球磨时间,同时改善了材料的容量稳定性;首次运用缓蚀剂处理成型镁基储氢电极片,并通过研究电极/溶液界面的性质,提出缓蚀剂改善镁基储氢电极性能的机理;为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他带领科研团队自主开发的新型La-Fe-B系储氢合金,其动力学性能和低温放电性能明显优于传统LaNi5型合金。经过300多个组分的不断研制、试验,大电流放电及-40℃放电,容量均提高50%以上,成本降低10~40%,特别适合于研制电动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及低成本镍氢电池;为了让科研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服务,他一直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和已有产品的升级改进,与稀奥科贮氢合金公司、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展了稀土系贮氢材料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促进了产业技术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忙于科研的同时,他还坚持学习深造,并于2007年取
得了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工学博士学位。在女儿眼里,他是一个生活极其简单的老爸,不休假、不逛街,天天都是上班日,七点准时到单位。一年只买一次衣服,妻子选好他试穿。生活中的极度简约,缘于他在科研世界里的极度忙碌与专注。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小台历,在不到巴掌大的页面上,密密麻麻写着5排小字,内容如下:“一,国际合作项目进展报告;二、专利答复;三、博士生要开题,做哪个方向;四、做全年课题计划;五、欧洲有三个项目需要考察。”这只是他某一天工作状态的一个缩影。他的勤勉与坚持,深深地影响着周围的年轻人,磁制冷课题组有个小伙子叫***,自从2004年***的办公室搬到他的对门后,这个80后的小伙子只要提前上班,总会发现,***比他来的更早。这个不服输的小伙子心里暗自琢磨:闫工每天到底几点到单位?于是,***将自己的上班时间一再往前提,从早8点提到早7:30,最后提到了早7点,终于看见了***上班的身影。***每天提前一小时上班,经年累月,就能为科研工作腾出无数个小时。为此,年轻人感慨,“仅勤奋与坚持这两点,***就把我们年轻人落下了一大步。”
他默默地以实际行动感召了周围的人,也默默地将自己的学识和技能进行着传承。他身先士卒,为了做好科研工作,收集和研究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与课题组的成员和学生经常交流;他治学严谨,教育引导徒弟和学生们要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和态度;他宽容失败,鼓励大家独立承担研究课题,要敢于创新,不要害怕失败;他包容大度,对于科研中徒弟和学生提
出的不同意见,他从不责备,而是积极的解答或者鼓励他们通过实验深入理解。
在工作中他是“良师”,在生活中他是“益友”。他的第一批研究生中有个叫“春林”的学生,在毕业3年后,突然给他打去一个求助电话,“老师,单位集资买房,我的首付不够,您能不能……”这句话说了一半,春林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了,正在北京考察项目的***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学生的难处,直接问“春林,你还缺多少?”。正是老师的慷慨解囊,解了春林的燃眉之急。这件事已经过去两年了,但在春林心里却是久久难以释怀,她说,“我的老家在兴安盟,包头举目无亲,但只要有困难,我总会想到我的恩师,他除了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亲人。”
在***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坚守与执着,一名员工的忠诚与奉献,一位仁者的爱心与质朴,这也许还不是他的全部,面对自己热爱一生的事业,闫慧说:“尽管贮氢材料下游应用尚未发展起来,但是氢作为一种新能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最好的贮氢材料,为将来大规模开发做好技术储备,为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