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工艺化学基础讲解
cip半导体工艺

cip半导体工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半导体工艺对于现代电子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IP(Command Initiation Protocol)半导体工艺作为一种先进的工艺技术,已经在半导体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介绍CIP半导体工艺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
一、CIP半导体工艺的原理CIP半导体工艺是一种基于气体化学反应的工艺,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实现对半导体器件进行制备和改性的过程。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体化学反应:CIP工艺是通过将特定气体引入反应器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使气体分子与材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
这些化学反应可以改变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从而实现对半导体器件特性的调控。
2. 控制气体浓度:CIP工艺中,准确控制反应器内气体的浓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调节气体流量和供气系统,可以控制材料表面的反应情况。
同时,对不同材料和器件,需要制定不同的气体浓度和反应条件,以达到最佳的工艺效果。
3. 温度和压力控制:CIP工艺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
温度的控制可以通过加热或冷却反应器来实现,而压力的控制则需要调节适当的气体进出口和泵速。
通过合理的温度和压力控制,可以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二、CIP半导体工艺的特点CIP半导体工艺相比传统的工艺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效性:CIP工艺是一种高效的加工方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材料的处理。
相比传统的湿法腐蚀或干法刻蚀等工艺,CIP工艺具有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高的加工效率。
2. 环保性:CIP工艺不需要使用大量的溶剂或化学品,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在CIP工艺中,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减少或避免一些有害气体的生成,降低对工作环境的危害。
3. 精确性:CIP工艺可以精确控制材料表面的化学反应和特性调控,能够实现对器件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精确控制。
这对于半导体器件的制备和工艺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半导体工艺基础知识

三、IC构装制程
• IC構裝製程(Packaging):利用塑膠 或陶瓷包裝晶粒與配線以成積體電路
• 目的:是為了製造出所生產的電路的保 護層,避免電路受到機械性刮傷或是高 溫破壞。
半导体制造工艺分类
MOS型
双极型
PMOS型 NMOS型 CMOS型 饱和型
非饱和型
BiMOS TTL I2L ECL/CML
• A 铝栅工艺 • B 硅 栅工艺 • 其他分类 1 、(根据沟道) PMOS、NMOS、CMOS 2 、(根据负载元件)E/R、E/E、E/D
半导体制造工艺分类
• 三 Bi-CMOS工艺: A 以CMOS工艺为基础 P阱 N阱
B 以双极型工艺为基础
双极型集成电路和MOS集成电 路优缺点
双极型集成电路 中等速度、驱动能力强、模拟精度高、功耗比 较大 CMOS集成电路
矽晶圓材料(Wafer)
圓晶是制作矽半導體IC所用之矽晶片,狀似圓 形,故稱晶圓。材料是「矽」, IC (Integrated Circuit)厂用的矽晶片即 為矽晶體,因為整片的矽晶片是單一完整的晶 體,故又稱為單晶體。但在整體固態晶體內, 眾多小晶體的方向不相,則為复晶體(或多晶 體)。生成單晶體或多晶體与晶體生長時的溫 度,速率与雜質都有關系。
SiO2
P+ N-epi P+ N-epi P+
N+-BL
N+-BL
P-SUB
涂胶—烘烤---掩膜(曝光)---显影---坚膜—蚀刻—清洗 —去膜--清洗—P+扩散(B)
第三次光刻—P型基区扩散孔
决定NPN管的基区扩散位置范围 SiO2
P
P
P+
P+ N-epi P+
半导体化学3、化学基础知识

X射线衍射分析
X射线衍射原理
利用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通过分析衍射图谱获得晶体结 构信息。
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
用于确定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结构、晶格常数、晶体取向等。
实验方法与技巧
样品制备、实验参数设置、数据收集与处理等。
电子显微分析
1 2
电子显微技术
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利用电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信 号进行成像分析。
气相沉积法
化学气相沉积(CVD)
在高温下,通过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在基片上沉积出固态薄膜。
物理气相沉积(PVD)
通过蒸发、升华或溅射等物理过程,使源材料从靶材上转移到基片上形成薄膜。
分子束外延(MBE)
在高真空或超高真空条件下,由装有各种所需组分的炉子加热而产生的蒸气,经小孔准直 后形成的分子束或原子束,直接喷射到适当温度的单晶基片上,同时控制分子束对衬底扫 描,就可使分子或原子按晶体排列一层层地“长”在基片上形成薄膜。
半导体化学3化学基础知识
目录
• 半导体化学概述 • 半导体材料基础知识 • 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 • 半导体材料表征技术 • 半导体器件加工工艺简介 • 半导体化学应用前景展望
01 半导体化学概述
半导体定义与分类
半导体定义
半导体是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半导体分类
根据化学成分不同,半导体可分 为元素半导体(如硅、锗等)和 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镓、磷化 铟等)。
03
工程技术
与工程师合作,将半导体化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推动半导
体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提高半导体器
件的性能和降低成本,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半导体制造工艺第章氧化

半导体制造工艺第章:氧化半导体制造中的氧化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艺,因为氧化是制造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必要步骤。
在MOSFET中,氧化层可以分隔出源极和漏极,形成了场效应结构所需的电场。
此外,氧化还可以用于保护半导体材料免受污染和损伤,并增强其性能。
常见的氧化方法干氧化干氧化是指在没有水蒸汽的条件下进行的氧化过程。
干氧化的温度通常在800°C至1200°C之间,并且需要长时间热处理,因此干氧化通常被用于制备厚氧化层。
在干氧化过程中,半导体表面的氧分子可以通过扩散进入半导体材料中,形成氧化层。
干氧化产生的氧化层具有较高的质量和良好的厚度控制能力。
湿氧化湿氧化是指在氧气和水蒸汽的存在下进行的氧化过程。
湿氧化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得到较薄的氧化层。
湿氧化优于干氧化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对半导体表面进行清洗,并防止表面污染。
湿氧化产生的氧化层通常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氧缺陷含量。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湿氧化可能不适用于需要高质量氧化层的应用。
氧化物淀积氧化物淀积是一种将氧化物淀积在半导体表面上的工艺,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集成电路制造。
它可以产生较小和均匀的氧化层,并适用于制备薄膜的情况。
典型的氧化物淀积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原子层沉积(ALD)。
氧化的应用硅表面保护氧化可以用于保护半导体材料表面免受污染和损伤。
如在制造过程中将硅片表面氧化,就可以将外界的灰尘、水分等有害物质预先隔离在硅表面之外,从而保证下一步的工艺可以正常进行。
构建MOSFET在MOSFET结构中,氧化层可以被用于分离源极和漏极,并形成由氧化层和硅表面形成的电容。
通过对氧化层和硅表面之间施加的电压,可以在氧化层下方形成电场区域,从而控制电流。
这样的结构因其高度可控的电流和电容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的制造中。
提高光电特性氧化还可以用于改善半导体的光电特性。
例如,通过对半导体表面进行氧化,可以增加硅片的抗反射能力,并提高其光吸收率。
半导体工艺知识点总结

半导体工艺知识点总结半导体工艺这事儿啊,就像一场超级精细的魔术表演。
咱先说说半导体材料这一块吧。
硅,那可是半导体世界里的大明星,就像一场演唱会里的主唱一样重要。
它的特性特别适合用来做半导体器件。
不过你可别以为硅就是唯一的主角啦,还有像锗啊之类的材料也在这个大舞台上有自己的戏份呢。
这半导体材料啊,就像是盖房子的砖头,没有好砖头,房子肯定盖不结实,同理,没有合适的半导体材料,后面那些神奇的半导体器件就无从谈起啦。
光刻技术呢,这可是半导体工艺里的一把神奇画笔。
光刻就像是在微观世界里搞艺术创作。
光刻机能把设计好的电路图案精确地印到硅片上,这个精度啊,那是超级高的。
你要是把硅片想象成一块超级小的画布,光刻技术就是那个能在上面画出超级精细图案的神来之笔。
这就好比刺绣,普通的刺绣可能针法粗糙一点没关系,可这半导体光刻啊,就像是苏绣里最精细的那种,一针一线都不能差,稍微有点偏差,整个电路可能就废了。
蚀刻工艺也很关键呢。
蚀刻就像是一个超级精准的雕刻师,把不需要的部分一点一点地去除掉,只留下我们想要的电路结构。
这就像做木雕一样,木雕师傅拿着刻刀,一点点地把多余的木头削掉,最后呈现出精美的木雕作品。
半导体蚀刻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它是在微观层面上进行的,那难度可比木雕大多了。
再说说掺杂工艺吧。
掺杂就像是给半导体材料注入灵魂。
往纯净的半导体材料里加入一些杂质原子,就好像给一杯白开水加点糖或者盐一样,一下子就改变了它的性质。
这一改变可不得了,能让半导体具备我们想要的电学特性,像是导电性之类的。
这就好比一个人原本很内向,突然给他注入了一些开朗的元素,整个人的性格就变得不一样了,在半导体这里,就是电学性能发生了变化。
封装工艺呢,这就是给做好的半导体芯片穿上保护的外衣。
芯片就像一个娇弱的小宝宝,需要好好保护起来。
封装就像是给小宝宝做一个坚固又舒适的小房子。
这个小房子不仅要保护芯片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像温度、湿度之类的,还要能方便芯片和外界进行连接,就像房子要有门和窗户一样,芯片封装也要有引脚之类的东西来实现电气连接。
半导体制造工艺之硅的氧化概述

半导体制造工艺之硅的氧化概述硅的氧化是半导体制造工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氧化是将硅表面形成一层绝缘的氧化物薄膜,用于隔离电流、改变表面特性等目的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对硅的氧化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概述。
硅的氧化可以分为两类:热氧化和化学氧化。
热氧化是一种在高温下将硅表面与氧气直接反应的方法。
最常用的热氧化方法是湿氧法(Wet Oxidation)和干氧法(Dry Oxidation)。
湿氧法是将硅片放入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硅。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厚的氧化硅层,常用于制作较厚的绝缘层和掩膜。
湿氧法的一个缺点是会在硅表面形成较大的水分子,对于一些应用来说,这可能会导致问题。
干氧法是将硅片放入高温的干燥氧气环境中,与氧气直接反应形成氧化硅。
这种方法可以形成较薄但较均匀的氧化硅层,常用于制作薄膜和通道介质等。
干氧法的一个优点是可以避免湿氧法中的水分子问题。
化学氧化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在低温下与硅表面反应生成氧化硅的方法。
最常用的化学氧化方法是电化学氧化法(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和常规氧化法(Conventional Oxidation)。
电化学氧化法是通过在电解液中施加电场,使得硅表面与电解液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硅。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有较好的控制性和均匀性。
电化学氧化法适用于制作细小的电极和高精度要求的器件。
常规氧化法是在含有氧分子的环境中将硅片加热,使得硅表面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硅。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作一般要求的绝缘层和介质。
除了上述的热氧化和化学氧化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氧化方法,如低温氧化、扩散氧化、快速热氧化等。
这些特殊的氧化方法适用于特定的应用和器件要求。
总结起来,硅的氧化是半导体制造工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通过热氧化和化学氧化等方法,可以在硅表面形成不同厚度的氧化硅层,用于隔离电流、改变表面特性等目的。
半导体工艺基本知识

半导体工艺基本知识半导体工艺啊,就像是一场微观世界里的奇妙魔术。
咱们先从硅片说起吧。
硅片就好比是盖房子的地基,整个半导体世界都建立在它之上。
硅呢,是一种很神奇的材料,在沙子里就能找到它的身影。
你说神不神?把沙子变成能做半导体的硅片,这得经过多少道工序啊。
就像把一块普通的石头打磨成一颗璀璨的宝石一样不容易。
这硅片得做得平平整整、干干净净的,哪怕一点点小杂质或者小凸起,那对后面的工艺来说,就像在一碗好汤里掉进了一粒老鼠屎一样,坏了整锅汤。
掺杂工艺也很有趣。
这就像是给硅片这个大集体里安排不同职责的成员。
往硅片里掺入一些特殊的元素,就像在一群人中安排几个特别的角色一样。
这些被掺进去的元素会改变硅片的电学性质,让它能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
比如说,本来硅片可能比较老实,不太导电,但是一掺杂之后,就像给它注入了活力,变得能很好地导电了。
这感觉就像是给一个内向的人注入了自信,突然就变得活跃起来了。
蚀刻工艺又是什么样的呢?它有点像雕刻家拿着刻刀在作品上精雕细琢。
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留下我们想要的电路结构。
这个过程得小心翼翼的,要是不小心多刻掉了一点,那就像厨师做菜的时候盐放多了一样,整个味道就不对了。
芯片的性能也就受到影响了。
薄膜沉积工艺呢,就像是给硅片穿上一层一层的衣服。
这些衣服可有讲究了,不同的薄膜有着不同的功能。
有的是为了绝缘,就像冬天穿的棉衣,把寒冷隔开;有的是为了传导电流,就像电线外面的那层皮,起着保护和传导的作用。
每一层薄膜都得均匀地覆盖在硅片上,如果有薄有厚,那就像衣服穿得歪歪扭扭的,既不美观也不实用。
在半导体工艺的世界里,清洁度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好比咱们住的房子,如果到处都是灰尘垃圾,肯定住着不舒服。
在半导体制造车间里,一点点灰尘都可能毁掉一个芯片。
所以那里的环境得保持得超级干净,工作人员都得穿着特殊的工作服,就像一群白色的小精灵在微观世界里忙碌着。
半导体工艺涉及到的设备也很复杂昂贵。
那些设备就像是一个个巨大的怪兽,静静地蹲在那里,等着人们去操作它们。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精讲 书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精讲书一、引言半导体制造工艺是指将半导体材料加工成电子器件的过程。
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如计算机、手机、电视等,并且在科技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进行精讲,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基础概念和流程。
二、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是指在温度较高时具有较好导电性,而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较好绝缘性的材料。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Si)和砷化镓(GaAs)等。
硅是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因其丰富的资源和成熟的制造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半导体器件中。
三、半导体工艺流程半导体制造工艺包括多个步骤,以下为典型的半导体工艺流程:1. 晶圆制备:晶圆是指平整且纯净的半导体片,常用硅晶圆。
制备晶圆的过程包括多个步骤,如去除杂质、生长单晶、切割晶圆等。
2. 清洗和清理:将晶圆进行清洗和清理,以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和氧化层。
3. 沉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在晶圆表面沉积一层薄膜,用于制造电子器件的结构或保护层。
常见的沉积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等。
4. 光刻:利用光刻胶和光刻机,将图形投影到晶圆上,形成所需的器件结构。
光刻是制造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决定了器件的尺寸和形状。
5. 蚀刻:使用化学物质将晶圆上未被光刻胶保护的部分溶解掉,形成所需的器件结构。
6. 掺杂:通过掺入其他物质改变材料的导电性能。
常见的掺杂方法有离子注入和扩散等。
7. 导电层制备:制备导电层,如金属线或导电膜,用于连接器件的不同部分。
8. 封装测试:将芯片封装成最终的半导体器件,并进行测试和质量检验。
四、半导体制造工艺控制半导体制造工艺的控制对于保证器件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艺控制方法:1. 温度控制: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以确保材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气氛控制:在某些工艺步骤中,需要控制反应环境中的气氛成分和浓度,以保证反应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时间控制:不同的工艺步骤需要控制不同的时间参数,以确保工艺的完成度和一致性。
半导体工艺(第4章)氧化

造中的各种窗口;
2. 二氧化硅膜的掩蔽性质
➢ B、P、As等杂质在SiO2的扩散系数远 小于在Si中的扩散系数。Dsi > DSiO2 ➢ SiO2 膜要有足够的厚度。一定的杂质 扩散时间、扩散温度下,有一最小厚度 Zmin。
3. 二氧化硅膜的绝缘性质
➢ 用不同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硅膜层电阻率相 差较大;用热生长法其电阻率为 1015~1016Ω.cm,这表明二氧化硅是一种良 好的绝缘材料;用热分解淀积方法其电阻 率为107~108Ω.cm,这表明二氧化硅中含有 较多的杂质。
介电强度:
衡量该材料耐压能力大小
单位:V/cm 意义:表示单位厚度的二氧化硅层所能承受
其速度和质量介于干氧和水汽氧化之间。
(四)掺氯氧化
➢ 掺氯氧化是在上述三种氧化反应之后出现 的一种热氧化方式。
原理:在干氧中添加少量氯元素(氯化氢、 三氯乙烯、氯气等)。在氧化同时,氯元 素结合到氧化层中。
作用:
(1)可吸收、提取硅中有害杂质。如钠离子 (生成挥发性的氯化钠)
(2)不仅减少钠离子玷污,还会使移动到 SiO2-Si界面的钠离子的正电荷效应减弱并 被陷住不动,使其失去电活性和不稳定性。
(1)干氧氧化
原理:在高温下,氧气与硅片接触,氧分子 与其表面的硅原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硅起始 层。
Si+O2
SiO2
特点:氧化速度慢,氧化层结构致密;
表面是非极性的硅氧烷(Si-O-Si)结构, 与光刻胶粘附良好,不易产生浮胶。
(2)水汽氧化
机理:高温下,水汽与硅片表面硅原子作用, 生成二氧化硅起始膜。
的最大击穿电压。
影响因素:密度、均匀性、杂质含量、制备 方法等。一般为107~108V/cm。
精选半导体工艺基础之氧化

Rapid Thermal Oxidation
For gate oxidation of deep sub-micron deviceVery thin oxide film, < 30 ÅNeed very good control of temperature uniformityRTO will be used to achieve the device requirement.
Cleaned Silicon Surface
表面未清洗硅片的热氧化层
热氧化生长的SiO2层是无定形的SiO2分子间趋于交联形成晶体未清洗硅片表面的缺陷和微粒会成为SiO2的成核点这种SiO2层的阻挡作用很差氧化前需要清洗硅片表面
氧化前圆片清洗
颗粒有机粘污无机粘污本征氧化层
RCA清洗
Developed by Kern and Puotinen in 1960 at RCAMost commonly used clean processes in IC fabs(1号液)-NH4OH:H2O2:H2O with 1:1:5 to 1:2:8 ratio at 70 to 80℃ to remove organic .(2号液)-- HCl:H2O2:H2O with 1:1:6 to 1:2:8 ratio at 70 to 80 ℃ to remove inorganic contaminates ,DI water rinseHF dip or HF vapor etch to remove native oxide.
氧化层应用
栅氧化层
Gate oxide: thinnest and most critical layerCapacitor dielectric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

有底蚀时无法 分辨掩膜下的 图形和间距
262
前言
选择比
选择比=被刻蚀膜的刻蚀速度/其它膜的刻蚀速度 基底膜及掩膜(光刻胶)的选择比非常重要
选择比大
选择比小
前言
刻蚀方案
◆湿法刻蚀 化学刻蚀、各向同性刻蚀
◆干法刻蚀 □ 广义的干法刻蚀
用气体取代化学品的刻蚀 气体激励方法有 热、光、放电、离子束等 □ 目前半导体产品制造中使用的方法
需要后处理
无法清除含有C-Al的灰化层 需要侧壁保护膜清除工艺
多层布线→TiN的刻蚀速率低
AlSiCu→Cu残留物 用溅射作用除去
LSI工艺用干法刻蚀的应用与挑战
SiO2刻蚀的挑战
高深宽比孔的垂直加工
Si衬底损伤 →高接触电阻 →减少或除去损伤
扩散层浅结 →需要Si的高选择性
295
296
LSI工艺用干法刻蚀的应用与挑战
◆各向异性刻蚀(anisotropic etching)
非各向同性刻蚀的情况 通常是指产生垂直侧壁的刻蚀情况 用干法刻蚀可以实向异性
侧向侵蚀
261
前言
用各向同性刻蚀的微细加工
在一个大图形 中底蚀可以忽 略不计
微细图形中底 蚀不能忽视
用各向同性刻蚀不能加工微细图形!
刻蚀
干法刻蚀的原理和设备
干法刻蚀要求的特性
◆ 刻蚀速率
经济的加工时间(典型情况是约数十秒/片)
◆ 选择比
衬底膜层的选择比、掩膜的选择比
◆ 加工精度
尺寸精度、加工形状
◆ 无损伤 ◆ 均匀性/重复性
晶圆内/晶圆间、与衬底选择性的权衡
LSI工艺用干法刻蚀的应用与挑战
终点检测
◆ 终点检测(End Point Detection)
半导体工艺技术基础知识

半导体工艺技术基础知识半导体工艺技术是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现代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下是关于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基础知识。
半导体材料是一种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包括硅(Si)和砷化镓(GaAs)等。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受温度、掺杂物浓度和外加电场等因素的影响。
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可以通过掺杂来调控,将杂质原子(掺杂剂)添加到半导体材料中,可以使其导电性能得到改善。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步骤完成。
首先,需要通过杂质掺杂的方法,改变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
常见的掺杂方法包括离子注入和溅射。
离子注入是将掺杂剂离子加速到高能量,并注入到半导体材料中,从而改变其电导率。
溅射是将掺杂剂材料蒸发,经过激发后,附着到半导体材料表面,改变其导电性能。
掺杂完成后,需要进行退火处理,使掺杂剂均匀分布在半导体材料中。
之后,需要进行光刻工艺,将器件的图形转移到半导体材料表面,形成光刻胶,再通过光照的方式选择性地去除部分光刻胶。
光刻胶的选择和图形的设计对器件的最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接下来是蚀刻工艺,通过湿法或干法将半导体材料表面的非需要部分去除,形成所需的器件结构。
湿法蚀刻使用化学液体,干法蚀刻使用高能粒子束。
蚀刻结束后,需要进行清洗工艺,去除蚀刻产生的杂质。
最后是沉积工艺,将需要的金属或绝缘体沉积在半导体材料上,形成金属引线或绝缘层等。
沉积工艺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
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基础知识不仅包括以上的材料和工艺步骤,还包括器件设计和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器件设计需要根据需求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方法。
器件测试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测试仪器,评估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之,半导体工艺技术是现代电子产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掌握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半导体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半导体工艺开发需要用到的知识

半导体工艺开发需要用到的知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半导体工艺开发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半导体工艺开发涉及到许多知识,包括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就半导体工艺开发需要用到的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半导体物理学知识半导体物理学是半导体工艺开发的基础。
了解半导体的性质,掌握半导体的能带理论、载流子的输运过程、PN结的原理、场效应晶体管等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理解了半导体的本质,才能够在工艺开发中做出合理的设计和优化。
二、化学知识在半导体工艺开发中,化学知识是不可或缺的。
半导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化学试剂,比如各种溶液、气体等。
同时,清洗、腐蚀、沉积等工艺步骤也都涉及到化学反应。
因此,熟悉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术对于半导体工艺开发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三、材料科学知识半导体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所以对材料科学的了解至关重要。
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熟悉各种材料的制备工艺和表征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半导体工艺开发的方向。
四、微电子学知识半导体工艺开发与微电子学紧密相关。
微电子学涉及到集成电路的设计、制备和测试技术,是半导体工艺开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握微电子学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为工艺的优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五、工艺工程知识工艺工程知识包括清洁工艺、腐蚀工艺、沉积工艺、光刻工艺、离子注入工艺等多个方面。
掌握这些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设计和改进半导体的制备工艺。
六、设备技术知识半导体工艺开发需要用到各种先进的设备,比如离子注入机、化学气相沉积机、光刻机等。
掌握这些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开发半导体工艺至关重要。
以上所述的知识只是半导体工艺开发所涉及到的一部分。
实际上,半导体工艺开发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需要工程师对多个领域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为了跟上技术的发展,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够在半导体工艺开发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半导体工艺要点

半导体⼯艺要点半导体⼯艺要点1、什么是集成电路通过⼀系列特定的加⼯⼯艺,将晶体管、⼆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源器件,按照⼀定的电路互连,“集成”在⼀块半导体单晶⽚(如硅或砷化镓)上,封装在⼀个外壳内,执⾏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2、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主要流程框架设计-掩模板-芯⽚制造-芯⽚功能检测-封装-测试3、集成电路发展的特点特征尺⼨越来越⼩硅圆⽚尺⼨越来越⼤芯⽚集成度越来越⼤时钟速度越来越⾼电源电压/单位功耗越来越低布线层数/I/0引脚越来越多4、摩尔定律集成电路芯⽚的集成度每三年提⾼4倍,⽽加⼯特征尺⼨(多晶硅栅长)摩尔定5、集成电路分类6、半导体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SMIC)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台积电(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宏⼒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TI 美国德州仪器7、直拉法⽣长单晶硅直拉法法是在盛有熔硅或锗的坩埚内,引⼊籽晶作为⾮均匀晶核,然后控制温度场,将籽晶旋转并缓慢向上提拉,晶体便在籽晶下按籽晶的⽅向长⼤。
1.籽晶熔接: 加⼤加热功率,使多晶硅完全熔化,并挥发⼀定时间后,将籽晶下降与液⾯接近,使籽晶预热⼏分钟,俗称“烤晶”,以除去表⾯挥发性杂质同时可减少热冲击2.引晶和缩颈:当温度稳定时,可将籽晶与熔体接触。
此时要控制好温度,当籽晶与熔体液⾯接触,浸润良好时,可开始缓慢提拉,随着籽晶上升硅在籽晶头部结晶,这⼀步骤叫“引晶”,⼜称“下种”。
“缩颈”是指在引晶后略为降低温度,提⾼拉速,拉⼀段直径⽐籽晶细的部分。
其⽬的是排除接触不良引起的多晶和尽量消除籽晶内原有位错的延伸。
颈⼀般要长于20mm3.放肩:缩颈⼯艺完成后,略降低温度,让晶体逐渐长⼤到所需的直径为⽌。
这称为“放肩”。
在放肩时可判别晶体是否是单晶,否则要将其熔掉重新引晶。
单晶体外形上的特征—棱的出现可帮助我们判别,<111>⽅向应有对称三条棱,<100>⽅向有对称的四条棱。
高一化学半导体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化学半导体知识点归纳总结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半导体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还在现代科技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半导体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与原理。
一、半导体的概念和特性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种物质,具有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导电能力。
它的电导率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受温度和杂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半导体材料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硅和锗等。
半导体的导电性主要由其内部碳化物或氮化物等杂质的掺杂来实现。
杂质掺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是五价的,也叫施主杂质;p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是三价的,也叫受主杂质。
当n型和p型半导体相接触时,形成的结叫做p-n 结。
二、半导体的导电性和能带理论半导体的导电性是通过能带理论来解释的。
能带理论认为,原子中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级,这些能级被分为两个区域:价带和导带。
价带中的电子是紧密地束缚在原子中,不能自由移动,而导带中的电子则可以自由运动。
在半导体中,能带之间存在一个称为禁带宽度的区域。
禁带宽度决定了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当禁带宽度比较小时,光子或热能的激发就可以使电子跃迁到导带中,从而使半导体表现出较好的导电性能。
三、pn结和二极管pn结是由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相接触而形成的结构。
在pn结中,由于杂质的掺杂作用,n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向p型半导体中移动,而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会向n型半导体中移动,形成一个电子云和空穴云结合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耗尽层。
当外加正向电压作用于pn结时,电子从n区向p区移动,空穴从p 区向n区移动,导致耗尽层减小,pn结导通,此时形成正向偏置。
当外加反向电压作用于pn结时,电子从p区向n区移动,空穴从n 区向p区移动,导致耗尽层增大,pn结不导通,此时形成反向偏置。
二极管是基于pn结的一种电子器件,它具有只允许电流沿一个方向通过的特性。
半导体工艺化学归纳

SiCl4 的物理化学性质 (1)无色透明液体,有刺鼻味,有毒。 (2)沸点57.6℃,凝固点-70 ℃,易挥发、易气化。 (3)非极性分子,能溶于非极性或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如苯,乙
醚等。 (4)遇水发生剧烈水解。系统需密闭,可用氨水检漏。
1.SiHCl3易提纯,产品质量高 2.沉积速度快,产量高,H2耗量小 3.SiHCl3易着火,爆炸,但比SiH4 安全。
生产多晶 硅材料应 用最广
SiH4热分 SiH4
解法
-112℃
SiH4
800-900℃
Si+H2
1.SiH4易提纯,不用还原剂,杂质 最有发展
沾污少,产品质量高
前途
2.操作简便,反应易控制,对设备 无腐蚀,反应温度低,分解效率高, 成本低
半导体材料
导电性能:电阻率 >109 Ω-cm
绝缘体
10-4—109 Ω-cm 半导体
<10-4 Ω-cm
导体
禁带宽度Eg:金刚石 5.47 ev
Si 1.107 ev
Ge 0.67 ev
施主杂质(n型硅材料):P、As、Sb、Bi 受主杂质(p型硅材料):B、Al、Ga、In
半导体材料的种类
Cu2+ + Si ----- Si4+ + Cu 能溶解在熔融的Al、Au、Ag、Sn、Pb等金属中,形成合
金
硅 半导体制造的工序是:
硅单晶拉制单晶锭单晶衬底经许多加 工制造工序,成为做好集成电路芯片的硅 片测试后切割成单独的芯片组装封装 发送。
高纯多晶硅的制备
粗硅制取法:
元素半导体 Si,Ge,其中Si已被广泛地用来制造器件, 数字和线性集成电路,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基础知识和半导体器件工艺

半导体基础知识和半导体器件工艺第一章半导体基础知识 通常物质根据其导电性能不同可分成三类。
第一类为导体,它可以很好的传导电流,如:金属类,铜、银、铝、金等;电解液类:NaCl水溶液,血液,普通水等以及其它一些物体。
第二类为绝缘体,电流不能通过,如橡胶、玻璃、陶瓷、木板等。
第三类为半导体,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如四族元素Ge锗、Si硅等,三、五族元素的化合物GaAs砷化镓等,二、六族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
物体的导电能力可以用电阻率来表示。
电阻率定义为长1厘米、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物质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厘米。
电阻率越小说明该物质的导电性能越好。
通常导体的电阻率在10-4欧姆*厘米以下,绝缘体的电阻率在109欧姆*厘米以上。
半导体的性质既不象一般的导体,也不同于普通的绝缘体,同时也不仅仅由于它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是由于半导体具有以下的特殊性质:(1) 温度的变化能显著的改变半导体的导电能力。
当温度升高时,电阻率会降低。
比如Si在200℃时电阻率比室温时的电阻率低几千倍。
可以利用半导体的这个特性制成自动控制用的热敏组件(如热敏电阻等),但是由于半导体的这一特性,容易引起热不稳定性,在制作半导体器件时需要考虑器件自身产生的热量,需要考虑器件使用环境的温度等,考虑如何散热,否则将导致器件失效、报废。
(2) 半导体在受到外界光照的作用是导电能力大大提高。
如硫化镉受到光照后导电能力可提高几十到几百倍,利用这一特点,可制成光敏三极管、光敏电阻等。
(3) 在纯净的半导体中加入微量(千万分之一)的其它元素(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掺杂),可使他的导电能力提高百万倍。
这是半导体的最初的特征。
例如在原子密度为5*1022/cm3的硅中掺进大约5X1015/cm3磷原子,比例为10-7(即千万分之一),硅的导电能力提高了几十万倍。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它运动的电子组成的。
电子很轻、很小,带负电,在一定的轨道上运转;原子核带正电,电荷量与电子的总电荷量相同,两者相互吸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氧化剂在化学清洗中的作用 1)重铬酸钾洗液的氧化作用 重铬酸钾(K2Cr2O7)洗液是由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与过 量的浓硫酸混合配制而成的。 三氧化铬又称铬酐,剧毒,有些有机物,如酒精与其接 触立即着火。含有三氧化铬的洗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腐蚀 性。 在半导体器件生产中常用重铬酸钾洗液清洗玻璃、石英 器皿和金属用具。
性、强腐蚀性和高沸点难挥发性等。硫酸具有强酸性,和盐
酸一样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等作用,生成 硫酸盐。
3)硝酸(HNO3) 纯硝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硝酸见光受热很容易分解。 温度越高或酸的浓度越大,则分解越快。市售浓硝酸质 量百分比为69.2%,比重为1.41。96%~98%的硝酸因含有过量 二氧化氮而呈棕黄色,称为发烟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强酸性和强腐蚀性。
9.2 硅表面抛光化学原理 9.2.1 铬离子化学机械抛光
三氧化二铬(Cr2O3)因颗粒小、硬度大、棱角锋利,故 可用它做机械研磨的微粒。
铬离子抛光既有机械抛光的平整度好,无桔皮状腐蚀坑 等优点,又有化学抛光结构损伤较小的优点,而且速度快, 成本低,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抛光方法。缺点是硅片氧化后易 产生高密度氧化错层,影响器件的成品率。此外,Cr2O3有毒, 使用时注意安全。
2)过氧化氢的氧化作用 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能与水按任何比例混合。 双氧水(H–O–O–H)很不稳定,容易分解。在普通条件下 将慢慢分解成水和氧气。
H2O22H2O + O2↑ 它既可作为氧化剂也可作为还原剂。 在半导体器件生产中主要是利用过氧化氢在酸性和碱性 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来清除有机和无机杂质。
2)王水的去污作用 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3的体积比混合,即可配成王水。其 反应式如下:
HNO3 + HClH2O + Cl + NOCl 王水中不仅含有硝酸、盐酸等强酸,而且还有初生态 (Cl)和氯化亚硝酰NOCl等强氧化剂。 氯化亚硝酰是一种沸 点较低的液体,受热即分解为一氧化氮和原子氯。 王水不但能溶解较活泼金属和氧化物,而且还能溶解不 活泼的金、铂等几乎所有的金属。
肥皂去污原理
9.1.4 无机杂质的清洗 1.无机酸在化学清洗中的作用 1)盐酸(HCl)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解于水而制得的一种无色透明有刺
激性气味的液体,一般盐酸因含有杂质(主要是Fe3+)而呈 淡黄色。浓度36%~38%,比重1.19的盐酸为浓盐酸,浓盐酸具 有强酸性、强腐蚀性和易挥发性。
2)硫酸(H2SO4) 硫酸是无色无嗅的油状液体。酸性、吸水脱水
(2)酸性过氧化氢洗液(通称Ⅱ号洗液) 它是由纯水、过氧化氢(30%)、浓盐酸(37%)组成 的,它们的体积比是:H2O : H2O2 : HCl = 6 : 1 : 1到8 : 2 : 1。 实践证明使用Ⅰ号、Ⅱ号洗液具有如下的优点: ①操作方便,使用安全。 ②能去除有机物和金、铂等重金属。 ③这两种洗液的组分均易挥发和分解,不会产生与清洗 无关的化学反应。 ④可防止钠离子沾污,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2.3 二氧化硅胶体化学机械抛光 二氧化硅胶体抛光优点: 1)胶体的颗粒直径比磨料的颗粒直径小一个数量级,且
硬度与硅相当,因此它比用磨料的机械抛光表面损伤更小, 抛出的硅片表面具有高度的镜面光洁。
2)不受材料导电类型和电阻率的影响。
9.3 纯水制备 9.3.1 纯水在半导体生产中的应用
天然水中含有很多杂质,可分为五大类。(1)电解质 (2)有机物(3)颗粒物质(4)微生物 (5)溶解气体
3.络合剂在化学清洗中的作用 1)酸性和碱性过氧化氢洗液在清洗中的作用 (1)碱性过氧化氢清洗液(通称Ⅰ号洗液) 它是由纯水、过氧化氢(30%)、浓氨水(27%)按一 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它们的体积比是:H2O : H2O2 : NH3· H2O=5 : 1 : 1到5 : 2 : 1。 Ⅰ号过氧化氢洗液可除去抛光后硅片上残存的蜡、松香 及光刻工艺硅片表面上的光刻胶等有机物,还可除去硅片表 面Au、Ag、Cu、Ni等金属及金属离子
SiO2 + 4HF SiF4↑+ 2H2O SiF4 + 2HF H2[SiF6]
9.1.5 清洗工艺安全操作 清洗用的化学试剂,有的易燃、易爆,有的对人体有毒、
有腐蚀性,因此必须注意安全操作。选用有机溶剂有三点 要求:
1)闪点较高 易燃液体的蒸汽和空气混合后,与火焰接触时发生闪光
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闪点越低,越易燃。 2)爆炸极限范围小 3)毒性小
3)氢氟酸的性质与作用 氢氟酸是氟化氢的水溶液,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 蒸汽有刺激臭味、剧毒,与皮肤接触时会发生严重的难以治 愈的烧伤。浓的氢氟酸含氯化氢48%。含氟化氢35%的氢氟 酸的比重是1.14,沸点是112℃。 在化学清洗和腐蚀工艺中,主要利用氢氟酸能溶解二氧 化硅(SiO2)这一特性来腐蚀玻璃、石英和硅片表面上的二 氧化硅层。反应过程是:
若用自来水清洗硅片等半导体材料时,这些有害杂质将 吸附在硅片表面上,使硅片沾污,使电路钝化,甚至短路, 因此改变装置的电特性及最终产品的性质。
铬离子抛光液的配比为H2O : Cr2O3 : (NH4)2Cr2O7 = 1000 : 35 : 8 (重量比)
9.2.2 铜离子化学机械抛光 铜离子抛光优点:速度快,表面质量好。缺点:工艺条
件难控制;铜离子易在缺陷处沉积,影响器件质量的稳定 性。铜离子抛光液的配制:CuCl2·2H2O : NH4F : H2O = 60(g) : 260(g) : 1000(mL)
第9章 半导体工艺化学基础
9.1 化学清洗 9.1.1 硅片表面污染杂质类型
1.分子型杂质 2.离子型杂质 3.原子型杂质 9.1.2 清洗步骤 清洗硅片的一般步骤为:去分子→ 去离子→ 去原子→ 高纯水清洗。
9.1.3 有机杂质清洗 1.有机溶剂的去污作用 2.碱液和合成洗涤剂的去污作用 1)碱和肥皂的去污作用 2)合成洗涤剂的去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