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五首】

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五首】

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五首】.【篇一】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次北固山下朝代:唐朝|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鉴赏这首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

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

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

全诗和谐而优美。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

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王湾是洛阳人,生中,“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

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王维的五律诗词《汉江临泛》赏析

王维的五律诗词《汉江临泛》赏析

王维的五律诗词《汉江临泛》赏析《汉江临泛》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赏析】“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描写的是作者在汉江临泛时所见。

首联从大处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这一联便选取了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作者眺望汉江,只见江水滔滔,奔腾而去,流向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

前句写出江水的邈远,视线开阔。

后句则写苍茫的山色,以此来烘托江水的浩淼。

诗人向江水的两岸望去,只见青山隐隐,若有若无,好像轻描出的一幅素淡水墨画。

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确为中肯之语。

诗人着墨极淡,以“天地外”、“有无中”等字词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邈远之致,使得画面气韵生动,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

如此优美的自然风光,使诗人深深地沉醉其中,最后发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感慨,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志趣。

扩展阅读:王维诗词的影响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

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充满着牧歌情调,表现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

如《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

更多的作品着重写农村漂亮如画的风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山居秋暝》写暮雨方霁,山村呈现的美景。

王诗中那些描绘大自然幽静恬美的山水诗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如《青溪》:言入黄花川,第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没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通篇以心照水,用水衬心,物我融成一片,反映一种内在的对美的追求。

但有些山水田园诗着力渲染空寂意境与落寞情怀。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

《汉江临泛》是唐代诗⼈王维创作的五律。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表达了诗⼈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政长官的功绩之意,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有⽆中。

郡⾢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留醉与⼭翁。

【译⽂】 汉江流经楚塞⼜折⼊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缥缈若有若⽆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浮动,⽔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翁。

【注释】 汉江:即汉⽔,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流⼊长江。

诗题在元代⽅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远望。

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分为⼆(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的⽆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个个都像在眼前的⽔道两旁漂浮。

临泛江上,随着⼩⾈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

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指汉⽔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荆门:⼭名,荆门⼭,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九条⽀流,长江⾄浔阳分为九⽀。

这⾥指江西九江。

郡⾢:指汉⽔两岸的城镇。

浦:⽔边。

好风⽇:⼀作“风⽇好”,风景天⽓好。

⼭翁:⼀作“⼭公”,指⼭简,晋代⽵林七贤之⼀⼭涛的幼⼦,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这⾥借指襄阳地⽅官。

【鉴赏】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诗的⼒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形肖,⼀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作为画幅的背景。

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五首】

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五首】

【导语】五⾔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篇共⼋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下⾯是分享的经典古诗五⾔律诗赏析【五⾸】。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古诗五⾔律诗赏析:次北固⼭下 朝代:唐朝|作者:王湾 客路青⼭外,⾏⾈绿⽔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鉴赏 这⾸写冬末春初,旅⾏江中,即景⽣情,⽽起乡愁。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船,情景恢弘阔⼤。

三联写拂晓⾏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积极向上的艺术魅⼒。

尾联见雁思亲,与⾸联呼应。

全诗笼罩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残夜,江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从海⽇东升,春意萌动,放⾈于绿⽔之上,联想起“雁⾜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

全诗和谐⽽优美。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百⼀⼗五。

下⾯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对此诗的赏析。

这⾸《次北固⼭下》唐⼈殷璠选⼊《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南国多新意,东⾏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从来观⽓象,惟向此中偏。

” 王湾是洛阳⼈,⽣中,“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临江。

上引《江南意》中⾸⼆句为“南国多新意,东⾏伺早天。

”其“东⾏”,当是经镇江到江南⼀带去。

诗⼈⼀路⾏来,当⾈次北固⼭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中的情思,吟成了这⼀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丽,⼜跳脱。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点题中“北固⼭”。

作者乘⾈,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前进,驶向“青⼭”,驶向“青⼭”之外遥远的“客路”。

【古诗词】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翻译及赏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描写诗人登岳阳楼极目远眺天岳山之南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洞庭湖水,广阔无垠,依稀看见与长江相接。

南飞的大雁带走我忧戚烦闷的心情,远处的山峰衔来一轮美好的明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推杯换盏,畅饮美酒。

醉后朦胧里一阵阵凉风起,吹得我翩翩起舞袖带旋回。

此诗描写诗人登岳阳楼极目远眺天岳山之南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全诗没有正面描写楼高,而是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从俯视、遥望、纵观、感觉等不同角度形容楼之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风格飘逸潇洒。

此诗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这首五律诗,其风格意气豪放,境界阔大,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

李白一生的律诗并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大多不是律诗。

五七律之中,以五律为主。

《唐诗品汇》说:“盛唐五言律句之妙,李翰林气象雄逸。

”《李诗纬》也说:“若太白五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

”此诗代表了李白的五言律诗的风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五律游黄山诗词点评

五律游黄山诗词点评

五律游黄山诗词点评摘要:一、前言二、五律游黄山的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三、五律游黄山的诗词内容分析1.开篇描绘黄山美景2.表达对黄山奇松怪石的赞美3.描述黄山云海翻腾的壮观景象4.表达作者游玩黄山的愉悦心情5.以黄山为背景抒发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五律游黄山的艺术特点1.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黄山美景2.结构紧凑,押韵和谐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五、总结正文:【前言】五律游黄山是我国古代一首描绘黄山美景的脍炙人口的诗篇,通过对该诗的点评,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其艺术魅力和黄山美景。

【五律游黄山的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五律游黄山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擅长描绘山水风光,这首诗作于他游历黄山之后,以表达对黄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五律游黄山的诗词内容分析】诗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黄山的美丽景色。

开篇,袁枚写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形象地描绘了黄山的壮丽景色。

接下来的两句“丹崖夹石柱,碧嶂插青穹。

”则赞美了黄山奇松怪石的景观。

在第三联“云海”一词的出现,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黄山云海翻腾的壮观景象之中。

诗的结尾,“自兹挥别去,梦寐不能忘。

”表达了作者游玩黄山的愉悦心情。

最后一句“何时更重游?”则以黄山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律游黄山的艺术特点】在艺术上,五律游黄山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黄山美景,如“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等;其次,诗的结构紧凑,押韵和谐,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最后,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自己对黄山的赞美之情。

【总结】总之,五律游黄山是一首描绘黄山美景的优美诗篇,通过袁枚的生动描绘,我们仿佛置身于黄山的美景之中。

《五律送友人》诗词赏析

《五律送友人》诗词赏析

《五律送友人》诗词赏析作品原文:江间波浪涌,两岸落春红。

白鹭鸣山谷,渔家摆钓篷。

今朝别故友,来日盼归鸿。

浊酒一瓢饮,舟行风雨中。

译文:漫江的江水在阵阵春风下滚滚东流,两岸淅淅沥沥飘落着许许暮春的桃红。

白鹭在山谷间悠长地鸣唱,渔家在江间摆渡着归还的篷船。

今朝在此地送别友人远去了异地他乡,日后特别希望友人能常常寄予平安的信息。

再一次邀请友人饮下这一杯浊酒罢;最后我只能久久地站在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在清晨的烟雨里远远隐去。

赏析:首联:作者在起笔就通过江水的饱满,桃花的飘零,来指明了送别友人的时间大概是在暮春时节;且通过“两岸落春红”这一幕暮春的场景来勾起了读者与作者的共鸣;并借鉴这一幕历来诗人有伤春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对友人的离别留恋之情,可谓起到一语双关的效果。

颔联:在此联作者进一步借与友人离别之地的场景来烘托对友人的留恋,这不仅在诗句上别开生面,前后相得益彰,而且赋予了诗歌的美感与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再看这不远处山谷间白鹭的鸣叫,与江中渔家钓船的摆渡。

其实这些都是作者对友人的挽留之意,不愿友情分离之情。

颈联:在此作者从送别之地的场景描绘转承到了对送离友人的直接叙怀,及今后的一些愿望。

——这从今朝的送别到盼“归鸿”的消息,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感。

(在此唯不足之处就“今朝别故友”——“别”在古韵中属十八部为入声,构成了三仄尾。

可换“辞”字,其意向相通,也弥补了三仄尾之不足。

)结联:全诗至此可谓达到了一种登高一呼景象。

也使整个过程的发展达到了高潮。

在此通过“浊酒一瓢饮”的豪迈之情,也使读者从中感染到了作者与友人间的豁达与豪放胸襟。

最后作者通过于江边立立伫望这一依依不舍的场景描述结出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及诗歌的描写。

使读者再次对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而深深被感动。

(不过这结句“舟行风雨中”一句“风”叠韵。

就全诗来看这友人也并非因为急事匆匆离别,因而这“风雨”的情景也为免过猛烈了些,不益于对款款送别之意的真实情景描述。

毛泽东诗词《五律·看山》原文赏析

毛泽东诗词《五律·看山》原文赏析

毛泽东诗词《五律·看山》原文赏析写作背景1955年夏秋之际毛泽东来到杭州休息。

休息期间,他心情很好,游兴也很高,接连攀登了南高峰、北高峰、玉皇顶、莫干山、五云山等。

攀山途中,他时常被名胜古迹和南方山峦秀丽幽美的风景吸引得流连忘返,诗意盎然。

在这期间他一连写了三首诗,此为其中一首。

五律·看山一九五五年三上北高峰①,杭州一望空②。

飞凤亭边树③,桃花岭上风④。

热来寻扇子⑤,冷去对佳人⑥。

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⑦。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党的文献》一九九三年第六期。

注释①北高峰,在杭州西湖的西面,灵隐寺后。

西湖群山,环湖分为南、北两支,北支的主峰即是北高峰,与南支的主峰南高峰遥遥相对。

海拔314米。

林木葱茏,绵延二十余里。

自北麓至峰顶,石磴千级,修篁夹道,曲折三十六弯。

登峰远眺,杭州风景可尽收眼底。

②一望空,一览无余。

飞凤亭,指北高峰东面、西湖北岸宝石山上的来凤亭。

清雍正九年(1731)浙江总督李卫建。

宝石山远望去像一只凤凰,山顶的保俶塔则像凤凰头上的冠毛,亭之命名,取义于此。

“宝石凤亭”曾被列为“西湖十八景”之一。

④桃花岭,当指北高峰东面、西湖西北角岳飞墓后的栖霞岭。

古时岭上多桃树,春暖花开时节,如红霞栖止于此,故名。

现在山中桃树已不多,然林木森森,甘泉清冽,岭前后左右有黄龙洞、紫云洞、栖霞洞等奇洞胜景。

⑤扇子,指扇子岭,在北高峰附近。

⑥佳人,指北高峰南面的美人峰。

“冷去对美人”不合律,犯孤平,为救拗,故改“美”为平声字“佳”。

⑦飘飖,同飘摇,飘荡、飞扬貌。

三国魏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

”晚鹰,指“灵鹫峰”,又称“飞来峰”,在杭州灵隐寺前。

为石灰岩侵蚀残留的孤峰。

赏析杭州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即今名杭州湾王盘洋的一部分。

海潮东来,为今名北高峰、南高峰呈扇形的西部峰山所阻,回潮挟带泥沙,久淤成陆,海湾深处,积水为湖,这便是后来的西湖。

自唐以后,湖水改造成淡水,西湖便渐成生机勃发、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今天更为世界游人所瞩目。

李白诗词《渡荆门送别》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渡荆门送别》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渡荆门送别》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年代】:唐【作者】:李白【内容】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

五律游黄山诗词点评

五律游黄山诗词点评

五律游黄山诗词点评【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五律游黄山诗词概述三、五律游黄山诗词的韵律与意境四、五律游黄山诗词中的意象表达五、五律游黄山诗词的艺术价值六、总结正文【一、引言】五律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源于唐代,鼎盛于宋代。

五律以其严谨的格律、优美的韵律、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

本文将对五律游黄山诗词进行点评,以揭示其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二、五律游黄山诗词概述】五律游黄山诗词是指以五言律诗的形式描绘黄山风光的诗词作品。

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山水名胜区之一。

五律游黄山诗词通过对黄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黄山的神奇和美丽。

这些诗词作品既有对黄山风光的赞美,也有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三、五律游黄山诗词的韵律与意境】五律游黄山诗词在韵律上严格遵循五言律诗的格律,每句五个字,每篇四句或八句,字数固定。

在音韵上,五律的平仄搭配和谐,节奏鲜明,给人以优美的听觉享受。

在意境上,五律游黄山诗词通过对黄山风光的描绘,营造出宁静、恬淡、超脱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黄山之中。

【四、五律游黄山诗词中的意象表达】五律游黄山诗词中的意象表达丰富多样,有的描绘黄山的奇松怪石,如“黄山云雾里,奇松怪石争奇斗艳”;有的描绘黄山的飞瀑流泉,如“飞瀑流泉几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的描绘黄山的日出日落,如“日出东方夜未央,黄山云海披霞光”。

这些意象的运用,使五律游黄山诗词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五、五律游黄山诗词的艺术价值】五律游黄山诗词以其严谨的格律、优美的韵律、独特的意象表达和深刻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诗词作品不仅展现了黄山的美丽风光,还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

同时,五律游黄山诗词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六、总结】五律游黄山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它以优美的韵律、独特的意象表达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黄山的美丽风光和诗人的审美情趣。

杜甫的五言律诗鉴赏

杜甫的五言律诗鉴赏

杜甫的五言律诗鉴赏【《春宿左省》】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韵译】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赏析】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

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

所谓“封事”,就是密封的奏疏。

这首作于乾元元年(758)的五律,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忠勤为国的思想。

诗词题中的.“宿”,指值夜。

“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起首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

看来好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

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

其次它还衬了诗词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掖垣”本意是“左掖”(即“左省”)的矮墙,这里指门下省,交待值夜的所在地,扣“左省”。

两句可谓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作者的匠心。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此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

前句说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

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词句注释: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2]白话译文: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作品鉴赏: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词句注释: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2]白话译文: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作品鉴赏: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诗词《对雪》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对雪》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对雪》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对雪》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杜甫为叛军所羁押,而又听闻唐军新败,愁望着漫天飞舞的飘雪,感受着冷冽刺骨的寒意,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油然而发。

《对雪》【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创作背景:此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冬陷居长安时所作。

杜甫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安禄山叛军展开大战,大败,死伤几万人。

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

诗人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

作品赏析: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

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

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

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

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诗的开头──“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

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

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

三、四两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写出题目。

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

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

接着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

“瓢弃樽无绿”,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

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

句中以酒的绿色代替酒字。

王维诗词《汉江临泛》的诗意赏析

王维诗词《汉江临泛》的诗意赏析

王维诗词《汉江临泛》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汉江临泛》【年代】:唐【作者】:王维【内容】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赏析】:这首《汉江临泛》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五律、看山毛泽东诗词讲解

五律、看山毛泽东诗词讲解

五律、看山毛泽东诗词讲解1955年,毛泽东主席在杭州写了一首诗-《五律·看山》。

这首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公开发表后,人们都把这首诗理解为毛主席对杭州湖光山色的赞美。

但是,当年负责毛主席警卫工作的同志却不这么看。

他们认为,毛主席这首诗看似在赞美杭州的山水美景,实际上却表达了他心里的不满和无奈。

让我们先来拜读一下毛主席的这首诗。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鹞下,欢迎有晚鹰。

毛主席诗里的北高峰是杭州近郊最高的山峰,站在北高峰放眼远眺,可见湖光潋滟、烟波浩渺,整个杭州城市尽在眼底。

粗略地看毛主席这首诗,毛主席似乎从头到尾都在赞美眼前的美丽风景。

可是,毛主席的警卫人员却说:“毛主席这首诗是在批评我们。

”这是怎么回事?这要从毛主席“三上北高峰”说起。

全国解放之后,毛主席经常离开北京外出视察,杭州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

第一次来杭州,毛主席就三次登上了北高峰。

毛主席不喜欢走“回头路”,每次上山,都选择了不同的线路。

前后三次上山,毛主席分别从北高峰的正面、东面和西面登上山,然后再从不同方向下山。

有传闻称,第一次登北高峰时路过“天竺庙”时,毛主席在庙里歇脚,并在那里抽过一支“签”。

庙里一位老僧解签道:“此为'上上签',先生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不是凡人。

”老僧还说“先生有帝王之相”。

对这个传闻,那天一直陪伴在毛主席左右的王芳有绝对的发言权。

许多朋友也许不知道王芳为何人。

王芳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除了从北京来杭州的警卫人员外,浙江方面由王芳负责毛主席在杭州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

与“王芳”这个名字反差极大的是,王芳不是一个柔弱的女子,而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山东汉子。

王芳1938年初就参加了八路军,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八路军部队,王芳历任排长、连长、支队保卫科科长兼军事审判所所长、旅保卫科科长兼敌工科科长、鲁中军区敌工科科长、敌工部副部长。

抗战胜利前后,王芳担任过山东军区独立旅政治部主任、鲁中军区保卫部部长、“三野”八纵组织部部长兼保卫部部长、“三野”第七兵团保卫部部长。

五律游黄山诗词点评

五律游黄山诗词点评

五律游黄山诗词点评摘要:一、黄山简介二、五律游黄山诗词背景与创作缘起三、五律游黄山诗词内容分析1.诗词结构与韵律2.描绘黄山的美丽景色3.表达诗人对黄山的敬仰之情四、五律游黄山诗词艺术特色1.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借景抒怀,彰显个性五、五律游黄山诗词点评1.文学价值2.历史价值3.社会影响六、总结正文:【一、黄山简介】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蜚声中外。

黄山市更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

【二、五律游黄山诗词背景与创作缘起】五律游黄山诗词,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游览黄山时所作。

袁枚为官期间,因公干途径黄山,被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美景所吸引,诗兴大发,创作了这首五律游黄山诗词。

【三、五律游黄山诗词内容分析】【1.诗词结构与韵律】这首五律游黄山诗词,严格按照五言律诗的格律进行创作,共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句式优美,韵律和谐。

【2.描绘黄山的美丽景色】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黄山的美丽景色,如“莲花峰”、“始信峰”、“天都峰”、“光明顶”等,展现了黄山奇峰异石的壮丽景观。

【3.表达诗人对黄山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造化钟神秀”等句,表达了自己对黄山的敬仰之情,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鬼斧。

【四、五律游黄山诗词艺术特色】【1.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如“莲花峰”与“始信峰”的对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比喻等,使诗词更具表现力。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对黄山的描绘之中,使情与景相互交融,如“造化钟神秀”一句,既描绘了黄山的美丽景色,又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借景抒怀,彰显个性】诗人借黄山的美景抒发自己的情感,彰显了自己的个性,如通过对黄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

【五、五律游黄山诗词点评】【1.文学价值】五律游黄山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黄山的美丽景色,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古诗词】次北固山下的简短赏析

【古诗词】次北固山下的简短赏析

【古诗词】次北固山下的简短赏析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此诗是一首五律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
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表达了诗人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时序匆匆交替,
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

是人物一
说理。

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
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
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古诗词】月夜忆舍弟的意思及赏析

【古诗词】月夜忆舍弟的意思及赏析

【古诗词】月夜忆舍弟的意思及赏析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

接下来分享月夜忆舍弟的意思及赏析。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

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律诗词赏析
秋来风景闲,缓步向伯延。

列列高墙紧,丛丛笑语旋。

旗开循古迹,花放映朱颜。

庭院深深处,翩翩玉女还。

明山才子点评:此为我读过的咏武安伯延镇最好之律诗。

首联"
秋来风景闲,缓步向伯延。

"
点明时间(秋),地点(伯延镇)人物(河北诗词大会采风团一行),简单明了,首句起好;颔联"
列列高墙紧,丛丛笑语旋。

"
一列列高大清代古墙古房紧紧相连,一丛丛游客笑声响天。

"列列"对"丛丛",叠词对仗好,此联对仗工,承好;颈联"
旗开循古迹,花放映朱颜。

"
由整体描写转向个人述怀。

此次游览,王今伟大姐一直举着省诗词协会大旗领路前行,英姿威武,风采动人。

所以作者写旗开循古迹。

街道两侧及房徐大院内菊花艳黄,鸡冠正红,再有美人光临,花好人美相映辉。

此联对仗最工,表意丰富,堪称名联。

此联转好;尾联"
庭院深深处,翩翩玉女还。

"由全体聚焦一点,彰显大会一行美女在庭院中的靓影。

此联结好。

总之,此诗由总写到分写,由整体到局部,由团体到个人,韵偕辞工,景情交融,应为作者深思熟虑之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