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合成.
氮掺杂碳量子点
氮掺杂碳量子点
氮掺杂碳量子点(Nitrogen-doped carbon quantum dots)是一种纳米级的碳材料,具有荧光性质和低毒性。
氮掺杂可以改变碳量子点的电子结构,增强其荧光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氮掺杂碳量子点可以通过简单的合成方法制备,常见的方法包括热处理、微波辅助合成、溶剂热法等。
氮掺杂碳量子点在生物成像、生物传感、能源储存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由于其荧光性质优良且对生物体无毒性,可以作为生物标记物,用于细胞成像和药物释放监测等。
此外,氮掺杂碳量子点在光电器件、催化剂、传感器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制备氮掺杂碳量子点时,通常会选择含氮原料和碳源进行反应。
氮原料可以是氨、尿素等,而碳源可以是葡萄糖、柠檬酸等有机物。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材料比例,可以调控氮掺杂量和碳量子点的形貌、尺寸等特性。
总而言之,氮掺杂碳量子点是一种多功能的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调控其合成方法和材料组成,可以进一步优化其性能,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氮掺杂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氮掺杂碳材料氮掺杂碳材料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能的碳材料,通过将氮元素掺入碳材料中,可以改变碳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从而使其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1. 氮气气氛下炭化法:这种方法是将碳源(如石墨烯、活性炭等)在氮气气氛下进行高温炭化。
通过控制炭化温度、氮气流量和炭化时间等参数,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氮掺杂程度的碳材料。
2. 化学气相沉积(CVD)法:这种方法通过在气相中引入含氮化合物(如尿素、脲等)并与碳源(如石墨烯)发生反应,从而实现氮掺杂。
CVD 法制备的氮掺杂碳材料具有较高的氮含量和较好的分散性。
3. 氮原子掺杂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化学键合将氮原子引入碳材料中。
例如,在合成过程中加入含氮有机化合物(如尿素、脲等)或氮气,使氮原子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
4. 生物质制备法:这种方法利用生物质资源(如玉米秸秆、木质素等)作为碳源,通过高温炭化、活化等步骤制备氮掺杂碳材料。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
5. 氮、硫、铜共掺杂法:这种方法是将氮、硫、铜等多种元素共同掺入碳材料中,以提高碳材料的性能。
制备过程主要包括预处理、混合、热解和氮化等步骤。
6. 双金属修饰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将两种金属(如镍、铁等)修饰在氮掺杂碳纳米片上,从而提高碳材料的催化性能。
制备过程包括氮掺杂碳纳米片的制备、金属盐的溶解、混合、热解等步骤。
以上便是几种常用的氮掺杂碳材料制备方法。
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领域,可以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进行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
氮掺杂碳材料在能源、环境、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对其制备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近年来,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在催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氮掺杂碳材料通常是一种由金属氮化物与碳形成的复合材料,它具有较高的表面积、较大的孔径分布、理想的电子性能、优异的耐磨性、耐高温性和良好的氧化稳定性。
这些优势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各类反应中,以辅助有利反应及减少不需要的副反应。
首先,氮掺杂碳材料在CO2还原反应中显示出显著优势。
例如,当CO2与H2进行单相去活化反应时,通过使用氮掺杂CNTs作为催化剂,可以将CO2还原成CH4、C2H6、C2H4、C2H2和C3H8等有价物质。
此外,它也能够有效地促进Al/N/C作为催化剂开展Olefin hydrogenation 反应, 迅速将Olefin 类有机物变成对应醇(alcohol) 类有机物。
此外,氮掺杂碳材料也能够促进一些难以扩散反应如Knoevenagel condensation 及Michael addition 反应。
Vinylic C-C 键形成是一步 Knoevenagel condensation 反应中重要的步骤, 氮掺杂三聚体NCN 作为TEMPO 的协同加成剂, 通过协同作用加快 Knoevenagel condensation 及Michael addition 反应, 从而实现快速生成无毒无害手性农药 N-Methyl-N-nitrosoaniline 。
因此,氮掺杂碳材料具有众多优势,能够促进各类不对称催化反应并生产几乎不受制于化学工艺方法障��。
因此,氮掺杂碳是一个优异的催化剂并拓宽了人们对无本体合成方法方式上诸多非常重要但很难实现目标地方法。
氮掺杂碳材料
氮掺杂碳材料氮掺杂碳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其在催化剂、电化学能源存储、传感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氮掺杂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因此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对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首先,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热聚合法、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其中,热聚合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通过在高温条件下将含氮碳源与碳源进行热处理,使氮原子掺杂到碳材料中,从而调控其电子结构和表面性质。
溶胶凝胶法则是通过将含氮化合物与碳前体混合后,经过溶胶凝胶化学反应制备氮掺杂碳材料。
而化学气相沉积法则是通过在氮气氛中控制碳源的热分解来制备氮掺杂碳材料。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其次,氮掺杂碳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特点。
首先,氮掺杂可以调控碳材料的电子结构,提高其导电性能,从而使其在电化学能源存储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其次,氮掺杂可以增加碳材料的表面活性位点,提高其在催化剂领域的催化活性。
此外,氮掺杂还可以增强碳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氮掺杂碳材料在催化剂、电化学能源存储、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最后,氮掺杂碳材料在催化剂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氮掺杂碳材料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用于贵金属的负载,如Pt、Pd等,从而提高贵金属的利用率。
同时,氮掺杂碳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可以用于氧还原反应、氢析出反应等。
此外,氮掺杂碳材料还可以用于电化学能源存储领域,如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等。
在传感器领域,氮掺杂碳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氮掺杂碳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其制备方法多样,具有优异的性能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希望本文的综述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推动氮掺杂碳材料在催化剂、电化学能源存储、传感器等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荧光氮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在Hg~(2+)检测中的应用》
《荧光氮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在Hg~(2+)检测中的应用》篇一荧光氮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在Hg~(2+)检测中的应用一、引言近年来,荧光碳点因其优良的光学性质、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分析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特别是氮掺杂的碳点(N-doped Carbon Dots,CDs)由于其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以及多样化的制备方法而受到关注。
本篇论文主要讨论荧光氮掺杂碳点的制备方法,并探讨其在Hg~(2+)检测中的应用。
二、荧光氮掺杂碳点的制备1. 材料与试剂制备荧光氮掺杂碳点所需的材料包括:碳源(如葡萄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氮源(如氨水、尿素等)以及其他辅助试剂。
所有试剂均需为分析纯,且在实验前需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2. 制备方法荧光氮掺杂碳点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碳源和氮源在适当条件下进行混合和热解;然后,通过酸洗、透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纯化;最后,获得纯净的荧光氮掺杂碳点。
三、Hg~(2+)检测原理及实验方法1. 检测原理Hg~(2+)与荧光氮掺杂碳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碳点的荧光强度发生变化。
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实现Hg~(2+)的定量检测。
2. 实验方法(1)标准曲线的制备:将不同浓度的Hg~(2+)溶液与荧光氮掺杂碳点混合,测定其荧光强度,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检测:将待测样品与荧光氮掺杂碳点混合,测定其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Hg~(2+)的浓度。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荧光氮掺杂碳点,并发现Hg~(2+)与其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
在Hg~(2+)浓度较低时,随着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当Hg~(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并保持稳定。
此外,我们还发现制备的荧光氮掺杂碳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2. 讨论(1)荧光氮掺杂碳点的制备过程中,氮源的种类和比例对产物的荧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可以提高产物的荧光量子产率。
简析N掺杂功能炭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简析N掺杂功能炭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N掺杂功能炭材料合成机理关于N掺杂功能炭材料的合成机理,目前学界普遍认为:低温条件下(<600℃),N在炭材料表面形成含氮官能团,即化学氮,如氰基(a)、氨基(b)和硝基等;化学氮不参与C骨架的形成,以官能团的形式存在。
在NH3气氛中由粒状沥青制得的N掺杂活性炭表面基团的变化。
结果表明,炭材料的表面含氧基团,如羧基、羟基等与NH3反应生成氰基(a)、氨基(b)等含氮基团。
中温条件下(600~800℃),N参与碳骨架中的形成,以吡咯氮(a)、吡啶氮(e)、石墨氮(h)等结构氮形式存在。
羟基吡啶(b)、吡啶盐(c)和吡啶氮氧化物(d)首先被转化成吡啶氮(e),继而生成中间物(f),而吡咯氮(a)可直接转化中间物(f)。
中间物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最终产物中N或取代碳原子形成位于石墨烯层的表面的吡啶氮(g),或形成位于石墨烯层内部的石墨氮(h),或形成吡啶氮的氧化物(i)。
煤热解过程中N进入C骨架。
在NH3的处理下,环氧基团也可发生取代反应,进而生成吡啶(j)或吖啶类(k)结构。
高温下的转化机理,Zhang等认为900℃时吡咯氮(a)完全转化为吡啶氮(b)和石墨氮(c),石墨氮占含氮官能团总量57%。
继续升温至1200℃,石墨氮部分转化为吡啶氮(b)和羟基吡啶(d),石墨层结构被破坏,此时吡啶氮(b)占主导地位,其含量为59%。
在整个转化过程中,氧化含氮官能团含量基本维持恒定。
N掺杂进入炭材料,即可形成化学氮或结构氮,且化学氮可以转化为结构氮。
Su课题组认为在较高温时,NH3和表面的羧酸反应先生成酰胺类中间体,随后酰胺类中间体生成含氮氧化物(c,e)。
温度越高,进入炭骨架的氮原子(结构氮)个数越多。
经过中温处理后,(c,e)分别发生脱羰基或脱水反应,形成更稳定化学氮不仅能转化为结构氮,而且两者可能同时存在,如同时存在于石墨烯中。
《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对Fe3+、CN-的检测研究》范文
《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对Fe3+、CN-的检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检测成为了日益重要的研究领域。
而其中,利用高效、灵敏的检测方法对金属离子和含氮化合物的检测尤为重要。
氮掺杂碳量子点(N-doped Carbon Quantum Dots,N-CQDs)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成像、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对Fe3+、CN-的检测性能。
二、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1. 材料准备制备氮掺杂碳量子点所需材料包括:尿素、柠檬酸、乙醇等。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可直接使用。
2. 制备方法将尿素与柠檬酸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乙醇作为溶剂,在高温下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得到稳定的氮掺杂碳量子点溶液。
将得到的溶液进行离心、洗涤等处理,去除杂质,最终得到纯净的氮掺杂碳量子点。
三、氮掺杂碳量子点的表征及性质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制备得到的氮掺杂碳量子点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氮掺杂碳量子点具有较小的尺寸(约3-5nm)、良好的分散性和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
此外,氮掺杂碳量子点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为后续的检测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Fe3+的检测研究1. 检测原理利用Fe3+与氮掺杂碳量子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荧光强度的变化,从而实现Fe3+的检测。
当Fe3+与氮掺杂碳量子点结合时,会改变其电子结构,导致荧光强度降低。
通过测定荧光强度的变化,可以实现对Fe3+的定量检测。
2. 实验方法将不同浓度的Fe3+溶液与氮掺杂碳量子点溶液混合,观察荧光强度的变化。
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可以确定Fe3+的浓度与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氮掺杂碳量子点对Fe3+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限。
碳量子点的合成与表征
碳量子点的合成与表征作者:张敬然宫子璇张晓凡刘广涵来源:《现代盐化工》2018年第01期摘要:碳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应用范围较广。
文章对碳量子点的几种制备方法、表征手段进行了介绍。
发现修饰方法、选材等方面的不同会影响制备的碳量子点的性质。
碳量子点作为新型材料制备方法丰富,但得到的碳量子点还不够理想。
为得到产率更高、性能较好且合成步骤简便、原料选材广泛的碳量子点,仍然需要对合成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探索。
关键词:碳量子点;合成;性质;表征碳量子点(CQDs)是一种新型荧光纳米粒子,为尺寸在IO nm以下的准球型粒子,在水中分散性较高。
碳量子点具有发光稳定、荧光强度高、生物相容性良好、抗光漂白、低毒性等特点。
最突出的是,与传统碳量子点相比,碳量子点选择的原料范围广泛、制备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各项研究的不断进展,一定会获得光学性能更优异的碳量子点,使其在更多的应用上发挥作用。
1 碳量子点的合成与修饰众多的制备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上而下合成法和自下而上合成法[1]。
自上而下合成法通常是将大块的含碳材料通过分割获得小粒径碳量子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激光消蚀、电弧放电、电化学方法。
自下而上合成法是利用小分子的含碳材料为前驱体,通过不同的手段合成粒径很小的碳量子点,常见的方法包括水热合成法、微波/超声分散法等。
随着不断研究,合成的方法会影响碳量子点的产率及性质,且发现往往通过修饰后的碳量子点性能较好[2]。
同时,近期还发现一些使用不含碳的材料或者用材料直接制备碳量子点的新方法。
1.1以含碳的材料传统制备碳量子点1.1.1电弧放电法2004年,Xu等在利用弧光放电法从碳灰中用碱水萃取、提纯得到碳纳米管粗产物的实验中首次发现了荧光碳纳米颗粒,但还没有对其进行命名,后来被命名为碳量子点。
Xu等通过对石墨棒进行电弧放电法制备出了碳量子点,这种方法制备的碳量子点具有还原性,荧光性能较好,但是荧光量子产率比较低、得到的产物杂质较多且步骤较为繁琐。
氮掺杂碳纳米点的研究进展
晶与无定型碳簇组成的准球形结构,表面具有官 能团,直径一般小于 10 nm。其吸收峰位于紫外 区(约 260~350 nm)且延展到可见光区,发光一般 来源于与尺寸相关的本征态发光、表面/缺陷态发 光和分子态发光。碳纳米点一般通过自下而上法 制备,原料体系丰富,制备过程较为简单,光学特 性易于调控。受到原料,合成方法和后处理手段 的影响,碳纳米点材料体系多种多样,了解影响其 光物理性质的因素是制备高效率发光碳纳米点的 前提。杂原子掺杂通过改变化学和电子结构来改 变碳纳米点的性能。由于氮原子与碳原子大小相 匹配且来源广泛,氮掺杂碳纳米点受到越来越多 的关注。在自下向上合成法中,尿素、乙二胺和 苯二胺等含氮前驱体常用作制备氮掺杂碳纳米 点,所制备的碳纳米点中常见的氮掺杂种类包括 吡啶氮、吡咯氮、石墨氮和氨基氮。一般认为,氮 掺杂可以调控碳纳米点的发光带隙,增强其光致 发光性能,并改变碳纳米点的反应活性[22]。围绕 氮掺杂的碳纳米点,本课题组近年来以柠檬酸和 尿素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系列发光覆盖蓝光-近 红外区的碳纳米点,系统地探究了碳纳米点能带 调控方法及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并开发了碳纳 米点在光电器件、生物成像、肿瘤治疗、防伪、能 源等领域的应用。本文将对近年来本课题组开发 的氮掺杂碳纳米点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根据碳点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石墨烯 量子点和碳纳米点[21]。石墨烯量子点的碳核由单 层或少量石墨烯片层组成,碳核边缘或层间缺陷 内具有明显的石墨烯晶格和化学基团。石墨烯量 子点具有各向异性,呈盘状,横向尺寸(约 2~20 nm) 大于高度。它的主吸收峰位于~230 nm(π→π*), 肩峰位于~300 nm(σ→π),具有尺寸相关的本征态 发光和表面/缺陷态发光。碳纳米点的碳核为结
氮掺杂碳纳米点的研究进展 李迪 孟李 曲松楠 Research progress on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dots LI Di, MENG Li, QU Song-nan
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作为荧光
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作为荧光在材料科学和光电领域,氮掺杂碳量子点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
氮掺杂是通过将氮原子引入碳量子点的晶格结构中来实现的。
本文将介绍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荧光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制备氮掺杂碳量子点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最常用的方法是热分解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一般会选择含有碳源和氮源的前体材料,通过加热使其发生热分解反应。
常见的碳源包括葡萄糖、硝基苯胺等,而氨气或尿素常被用作氮源。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等,可以调节氮掺杂量子点的粒径和形貌。
其次,氮掺杂碳量子点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在荧光标记和生物成像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由于氮原子的引入,氮掺杂碳量子点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和较好的荧光稳定性。
此外,氮掺杂碳量子点还具有较窄的发射光谱和较长的寿命,使其在多色荧光标记和超分辨成像中具有优势。
在荧光标记方面,氮掺杂碳量子点能够与生物分子特异性结合,例如蛋白质、核酸等,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和定量分析。
此外,通过调节氮掺杂量子点的表面性质,如改变表面修饰基团的种类和密度,可以实现对其荧光性质的调控,进一步拓展其在荧光标记中的应用范围。
在生物成像方面,氮掺杂碳量子点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
其在生物体内的荧光成像能够提供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并且对于生物体产生的背景信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
此外,氮掺杂碳量子点还可以通过表面功能化实现对其生物分布和代谢行为的追踪,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总之,氮掺杂碳量子点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光学性质优异、应用前景广泛等特点。
随着对其制备技术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氮掺杂碳量子点在光电领域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多突破和发展,为解决生命科学和能源领域的问题做出更大贡献。
一种氮掺杂碳量子点修饰富氮石墨型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氮掺杂碳量子点修饰富氮石墨型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
法与流程
制备方法:
1. 环境友好合成富氮石墨型氮化碳:将尿素和氯化铝溶液混合,通过水热法在高温下反应,得到富氮石墨型氮化碳。
2. 合成氮掺杂碳量子点:将葡萄糖或某种有机物溶解在水中,加入氨水和硝酸等氮源,并进行高温煅烧,得到氮掺杂碳量子点。
3. 修饰氮化碳光催化剂:将合成的氮掺杂碳量子点加入富氮石墨型氮化碳中,并进行超声处理,使其充分均匀分散在氮化碳表面,得到氮掺杂碳量子点修饰的富氮石墨型氮化碳光催化剂。
流程:
1. 将尿素和氯化铝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并置于高温水热釜中进行水热反应,保持一定时间,使其形成富氮石墨型氮化碳。
2. 将葡萄糖或某种有机物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加入适量的氨水和硝酸等氮源,并进行高温煅烧,得到氮掺杂碳量子点。
3. 将合成的氮掺杂碳量子点加入富氮石墨型氮化碳中,并进行超声处理,使其充分均匀分散在氮化碳表面,得到氮掺杂碳量子点修饰的富氮石墨型氮化碳光催化剂。
4. 对修饰后的光催化剂进行表征,如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其形貌结构和化学组成。
5. 在光催化反应装置中,将修饰后的光催化剂作为光催化剂,进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实验,考察其光催化性能。
6.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估氮掺杂碳量子点修饰
富氮石墨型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
7. 优化修饰工艺和材料配比,进一步提高光催化剂的性能。
8. 最终得到制备方法和流程优化的氮掺杂碳量子点修饰富氮石墨型氮化碳光催化剂。
氮掺杂柠檬酸碳量子点的制备与表征
氮掺杂柠檬酸碳量子点的制备与表征
李世红;王军鹏;金玉顺
【期刊名称】《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2)1
【摘要】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为氮源、N,N-二甲基甲酰胺为反应溶剂,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N掺杂荧光碳量子点(CDs),并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荧光显微镜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探究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荧光碳量子点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40℃下反应10 h可以得到分布均匀、尺寸均一、粒径大约7 nm左右的球形CDs颗粒,CDs表面含有羧基、氨基、羟基等基团。
所得CDs荧光强度较强,有浓度淬灭效应。
在紫外光、蓝光、绿光照射下分别发出蓝色荧光、蓝绿色荧光、红色荧光。
【总页数】6页(P1-5)
【作者】李世红;王军鹏;金玉顺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新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3;TB383.1
【相关文献】
1.具有酸度敏感性的氮掺杂碳量子点的水热法制备及表征
2.氮掺杂枸杞碳量子点的光谱性质及磁性量子点制备初探
3.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早产儿消化道出血
的有效性及安全性4.基于柠檬酸的氮掺杂碳量子点对Fe^(3+)的检测5.高荧光量子产率掺氮碳量子点的制备及表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