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3课《新初期的外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合集下载

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1练习:第23课_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word版含解析

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1练习:第23课_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第23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济宁高一检测)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导学号89910746()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这一原则,毛泽东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概括为三句话,故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A、B、D三项只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答案:C2.(2016·台州六校高一联考)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表明导学号89910747()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解析:新中国建国以后,提出“另起炉灶”等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美国当时还没有与新中国建交,因此柯乐柏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不会得到认可的。

A、B两项表述错误,材料内容与D项无关。

答案:C3.(2016·湖南邵阳高一期末)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觅》,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

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导学号89910748()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解析:“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项符合题意;“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排除C项;“求同存异”方针提出于1955年万隆会议上,排除D项。

2019-2020版历史新导学人教必修一练习题: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版历史新导学人教必修一练习题: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D)A.“和平共处”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解析]“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一致,D项正确。

2.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正确理解是(C)①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②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③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④争取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扩大国际影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选择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奉行“一边倒”的方针,所以④不符合史实,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含义是(D)①否定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②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③取缔帝国主义的所有在华特权④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主张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所以不会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故排除④;“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从字面意思上看,说明屋子里有脏东西,而这里的脏东西就是旧的外交关系里对独立自主不利的东西,据此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项。

4.(2019·威海高一检测)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宣传画,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是(B)A.“不结盟”B.“一边倒”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本题考查“一边倒”外交方针。

解题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并且图片体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含详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含详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一组图片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

这组图片表明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C.中国政府始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2.自1956年11月开始,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等国。

1960年又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6国。

这表明A.“一边倒”外交政策取得实效B.美国调整了对华政策C.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D.外交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建设3.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

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

”这表明新中国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束缚C.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破了美国孤立新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4.1970年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的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其内容不仅涉及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也涉及美国对苏联和中国的基本方针。

“新和平战略”的提出,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A.意图放弃“冷战”政策B.认识到大国间应相互依存C.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D.实力相对下降面临着危机5.表为1949年美国《时代》周刊有关中国的政治类报道的倾向性统计表,这主要反映出A.美国对蒋介石逐渐丧失信心B.解放战争胜利开展C.意识形态影响报道的客观性D.美国放弃扶蒋反共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外交就①从“中苏结盟”到“不结盟”②从“因营周边”到“人舞国际”③从“一边倒”到“求同存异”④从“团结亚非”到“跨洋握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2013年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并先后成功举办两届“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针对不同全球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教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课后练习: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人教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课后练习: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

1.1955年7月,美国通过英国向中国建议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表示同意。

8月1日,两国首次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9月10日双方就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钱学森由此踏上归国之路。

这表明A.中国改变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C.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趋于瓦解D.中美两国外交政策具有务实性【答案】D2.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答案】A3.1950年中印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印度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1962年,中印两国发生边界冲突。

由此可见,影响中印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是A.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异B.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C.历史遗留问题的分歧D.和平共处原则的共识【答案】C4.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

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A.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B.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C.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答案】A5.1949年初解放军进驻北平时,东交民巷各兵营仍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领事馆区是国中之国。

在举行入城式时,特别批准让军队游行穿过东交民巷。

1950年1月6日,中央以北京市军管会的名义征用美、英、法、荷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兵营。

后来与各国建交后,各国设立了大使馆。

这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B.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C.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D.实行了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答案】B6.“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对应学生用书P83[学业达标]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某某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一大片”答案 A解析材料“……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表明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一切屈辱外交关系,属于“另起炉灶”,故A项正确。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取消特权,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一边倒”就是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C项错误;“一大片”就是大力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扩大国际交往空间,故D项错误。

2.《中华人民某某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

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

”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C.坚决维护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答案 B解析“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属于“另起炉灶”政策,故A项错误;“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也就是要取缔列强在华的特权,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维护新某某主义革命胜利成果的决心,并非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属于“一边倒”政策,故D项错误。

3.图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

下图可以用来研究(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苏关系B.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社会C.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关系D.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社会答案 C解析从图片文字可以看出是纪念斯大林寿诞,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的写照,故选C项。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试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试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中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 4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5、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湖南益阳调研)“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基于此,新中国在外交上( )A.放弃“一边倒”政策B.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解析:D “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通过的,基于此可知新中国初期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D项正确。

2.(2017·黑龙江大庆质检)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解析:A “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体现了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中苏结盟、“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等体现了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一边倒”),A项正确。

3.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

”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D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戴高乐认为,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应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4.(2017·北京顺义区期末)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

高中历史 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史材料与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史材料与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新中国必须实行新外交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

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

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解读】1949年11月8日,周恩来与137位工作人员在北京外交部街的一幢3层小楼里召开外交部成立大会,开启了新中国通过外交手段捍卫新生人民政权的艰苦历程。

这是周恩来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节录,其要点是:①旧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②新中国必须制定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外交政策。

③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等原则基础之上。

资料还显示:①由于过去处于半殖民地的地位,旧中国在国际交往中没有独立性,依附于帝国主义。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拥有了独立的国家主权、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因而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制定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间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中苏结盟材料一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双方并宣布,愿以忠诚的合作精神,参加所有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迅速实现充分贡献其力量。

……第三条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1)国际: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2)国内:新中国诞生,国家实现了独立自主。

2.概况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关系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1)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经过(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同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将其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会议主题中国所起的作用历史影响日内瓦会议(1954年)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1955年)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被称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下列是一组反映新中国外交的图片,其中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是(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4.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可以体现此理念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A.不结盟B.“一边倒”C.开展多边外交 D.改善中美关系5.观察下列《新中国成立初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 )A.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发展D.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6.1949年2月初,毛泽东说:“……屋内太脏了……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A.过去的外交应彻底否定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7.《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导与练】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

【导与练】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7·湖南益阳调研)“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基于此,新中国在外交上( )A.放弃“一边倒”政策B.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解析:D “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通过的,基于此可知新中国初期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D项正确。

2.(2017·黑龙江大庆质检)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解析:A “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体现了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中苏结盟、“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等体现了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一边倒”),A项正确。

3.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

”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D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戴高乐认为,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应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4.(2017·北京顺义区期末)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

此现象( )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C.有利于调整并缓和中美关系D.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解析:D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又分别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共同倡导该原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习题(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习题(1)

人民版必修一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B.推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D.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D【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D正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是日内瓦会议的影响,排除;推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是亚非会议的影响,不属于“共同影响”,排除AB;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与“20世纪50年代”不符,故C错误。

2.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

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这一政策()A.率先为印度和老挝所接受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C.打破了外交僵局1/ 7D.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所以答案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下图是联合国大厦的一幅大型壁画,图中文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被称为联合国的“黄金法则”。

下列外交方针、政策最契合其精神的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不结盟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

”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解析: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分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

“一边倒”与题干材料无关。

故选C项。

答案:C2.邮票承载着历史。

右图所示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是()①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②有利于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③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④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③,①②④正确。

答案:C3.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

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根据材料“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等可以分析出其指导思想是“一边倒”,即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答案:A4.“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由此可知B项正确。

答案:B5.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含义是( )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B.重点发展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解析:“一边倒”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答案:B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其基本目的是( )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B.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C.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D.断绝与欧美列强的外交关系解析:“另起炉灶”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基本目的。

因此,B项正确。

答案:B3.1953年12月,周恩来提出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 )A.非集团不结盟原则B.求同存异原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公平竞争原则解析: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 C4.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伸,故①③符合题意,而②④是我国60年代以后提出的外交方针。

答案:B5.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

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

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不结盟会议D.联合国大会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会议的召开是为了解决朝鲜问题,与此内容相符的只有A 项。

答案:A6.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当时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严重的边界冲突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解析:当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万隆会议,散布“共产主义威胁论”,将矛头指向中国,导致一些国家对新中国产生误解和疑惧,为此,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DB组(能力题)7.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正确理解是( )①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②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③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④争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扩大国际影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①②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含义,③④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目的,故答案为A项。

答案:A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当今世界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新中国建立初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祖国统一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D.缓和与美国的敌对情绪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是为争取国际局势进一步好转,为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环境,因此要搞好周边关系,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答案:C9.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三个世界理论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D.国家主权理论解析:由“和平谈判解决”可确定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10.xx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和”字的转换,从篆体到宋体,让大家印象深刻。

“君子和而不同”,意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运用该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B.两极格局的形成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冷战”政策的出笼解析: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求异”方针,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B、D 两项都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日内瓦会议没有体现“和而不同”。

答案:C11.(1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图二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缅甸图三周恩来等人步入日内瓦会场图四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根据以上图片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的重点,并分别列举其主要成果。

(10分)解析:首先,根据图片信息可知,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的外交活动主要是开拓外交局面,发展与苏联的关系、发展与邻国的关系和参加重大国际会议。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和列举。

答案:第一,发展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如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第二,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如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第三,参加重大国际会议(或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如参加日内瓦会议,促进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掌握历史学习“三步法”(了解-理解-见解)。

(2)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划批,提高历史阅读能力。

(3)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

(4)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难点:“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和评价; “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影响二、说学情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

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历史学习三步法“了解—理解—见解”;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五、说教学过程1、历史学习第一步:“了解”——了解历史事实、历史线索、阶段特征老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提炼要点,先从宏观上对课文有个大致了解。

指导学生阅读时先浏览子目纲要,再勾划出提示的要点,快速记住几件历史大事。

三个子目:“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1.■概括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方针◆ 采取模拟新闻发布会方式,让“新闻发言人”阐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边回答边投影仪演示)学生回答后播放影视片段:“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读人民政府公告”2、历史学习第二步:“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历史发展规律(投影仪演示)精读细读,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老师给以适当的点拨,主要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其中老师备课时需查阅大量资料,尤其要弄清相关问题的学术背景。

老师如导游。

导游只是引导游客去看,去听,去体验,去享受,关键处才进行精当的讲解。

新课标要求我们老师教学不可以一讲到底,大包大揽。

要引领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去训练,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用扬鞭自奋蹄”。

老师警言妙语的指导,拨云见日的点拨,使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三个研讨的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投影仪演示:1、概括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现在是否过时?3、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问题研究:1、第一个问题:■ 概括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

学生回答后播放“毛泽东访问苏联”影视片段多媒体演示: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2、第二个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这个问题的处理应当不是太难。

让学生首先要搞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概念和内涵,注意阅读78页的叙述,弄清措辞上的变化。

通过精读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明白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过程和作用。

这个问题,学生基本上可以自我解决,老师要适当补充一些史料。

课后的“自我测评”题“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及其内容”,也主要是对概念的准确记忆和理解。

播放影视片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应用3、第3个问题:■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学生回答: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这个问题又是个难点。

让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充分讨论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