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PT教学课件
4、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建国后的17年(1949~1966年),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 国民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 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 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新中国成立 了解新中国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
以来的科技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及袁隆平的杂交
发展
水稻等科技成就
1.1、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 成就
(1)原子弹: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 国防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环境。 ②90年代初相继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重视和平 利用核能。 ③“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2)导弹: ①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3)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①过BC的截面截去长方体的一角, 截去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余下的几 何体是不是棱柱?
答:都是棱柱.
②观察长方体,共有多少对平行平 面?能作为棱柱的底面的有几对?
答:三对平行平面;这三对都可 以作为棱柱的底面.
理解棱柱的定义
③观察右边的棱柱,共有多少对 平行平面?能作为棱柱的底面的有几 对?
答:四对平行平面;只有一对可以作为棱柱的底 面.
多面体
旋 转 体
柱体
锥体
台体
球
棱柱的结构特征
必修3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试说明】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教育事业的发展。
◇【知识整合】☆中国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2)为了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二、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历程与成就:1、新中国教育方针的确立:(1)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成就: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初具规,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2、文革对教育破坏:①、学校停课;②、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③、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影响:“人才断层”,“文化断层”,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3、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①、1977年恢复高考;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启动“希望工程”。
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2)、当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决定这一点。
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
而劳动力的素质,提高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
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框架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链时间轴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限时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标志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是(B)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神舟5号”载人飞天大成功D.“神舟6号”飞船双人试飞成功2.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3、意义:
1)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 3)借鉴了国外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 4)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4、成就:
文学:
《红岩》、《红日》、《红旗谱》等
电影和戏剧:
《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
必修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湖州中学 孙 琦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专题的认识 1、专题内容 该学习专题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 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 有关的经验教训。
将本专题的学习放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时代背景中去考察。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 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 教育体系。 2、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 战略的伟大意义,正确理解科技教育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融合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指导意见
知道‚双百‛方针的内涵;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摧 学习 残的史实;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讨论 要求 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感受‚双百‛方针对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意义。 “‘双百’方针的提出‛一目中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化体 说 明 育事业的繁荣‛一目中的‚体育事业成就‛为学生课外阅读内 容 。
三、内容的处理 专题式内容设置能更突出地体现历 内容 建国初 文革期间 改革开放以来 史发展过程中规律性和线索性。 1、重点与难点(教学指导意见) 成就 特征 成就 特征 成就 特征 2、整合与拓展 专题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一定 文化事业 的矛盾。 知识内容 分阶段去整合内容,按时间顺序 教育事业 理顺专题内容的阶段特征。 整
专题16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题
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生机勃勃 百花凋零
1949 1956 1966
欣欣向荣
1976 1978
年份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新时期
知识整理
考点一
“ 双 百 ” 方 针 的 提 出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①新中国的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文艺 工作者以澎湃的激情,讴歌人民共和国和祖国 背景 的革命和建设)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③目的: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 议上提出 含义:艺术实行百花齐放,学术实行百家争鸣 成就:
知识整理
考点一
背景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 提出: 双 含义: 百 成就: ” 实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 方 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性格局 ①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 针 的 意义 本保证 ②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繁荣、百花争艳的盛况 提 出
知识整理
考点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成就
类别 文学 创作
电影
作品名称
《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 安》《谁是最可爱的人》《林海雪原》《雷锋之歌》
《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 歌》《早春二月》《李双双》《五朵金花》
《龙须沟》《茶馆》 《蔡文姬》《关汉卿》 戏剧 《文成公主》 艺术 精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红》;音乐舞蹈史诗;《洪湖赤卫队》歌 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科研的起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走 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动力 向 原因 ③“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 世 的实施 界 的 表现 中 国 科 技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并且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支柱和强大的软实力。
下面将从以下角度介绍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知识点。
一、科学技术1.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中国,信息技术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交流,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现代科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中国,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包括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智能医疗等等。
同时,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3. 航空航天技术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不仅完成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还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
此外,中国还成功研制了大型客机C919和ARJ21,展示了中国在飞机制造方面的实力。
4. 生命科学技术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疑难杂症已经得到有效的治疗,人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在中国,生命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技术等等。
二、文化知识点1. 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为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了独特的艺术、文化和哲学思想,如中国画、雕塑、书法、诗词等。
2. 新兴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文化也不断更新和发展。
新兴文化包括电影、音乐、舞蹈、美术等,成为年轻人流行的文化艺术,同时这些文化艺术也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
3. 语言文化中文是中国的传统语言,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中文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学习和使用。
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广中文国际化,许多国家也开始将中文列为第二外语。
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语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科学技术和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两个重要支柱,不断推动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14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
第14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背景(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含义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特点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5.意义(1)“双百”方针正式成为中国发展科学文化的重要方针。
(2)“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带来了中国文学艺术的春天。
6.成就(1)主要内容:反映革命历史题材和火热的现实生活。
(2)代表作品:《红旗谱》《红日》《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
1.原因(1)“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思潮的破坏。
(2)一些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
2.表现(1)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被点名批判。
如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林家铺子》《怒潮》《红日》等。
(2)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被批斗、迫害。
(3)许多优秀的传统剧种、剧目被停演,文艺上形成了“八亿人民八个戏”的局面。
3.影响严重影响了文艺的发展、繁荣和学术的进步。
知识点三欣欣向荣的新时期文艺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文艺领域经过拨乱反正后,“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
2.表现(1)短篇小说:代表作是率先揭示了极左思潮对青少年心灵毒害的《班主任》。
(2)长篇小说:一大批文学精品问世。
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战争与人》《长城万里图》《白鹿原》等。
(3)报告文学:受到欢迎。
代表作:《哥德巴赫猜想》。
(4)艺术领域:杰作频出,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双百”方针的实质及意义史料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解读]抓住史料出处标注的时间“1956年”可分析“双百”方针的历史背景;史料中的第二句阐述了“双百”方针的内涵。
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 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 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 《奇袭白虎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音乐” 《沙家浜》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 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东方红》 艺术精品 《洪湖赤卫队》 《红色娘子军》
建国初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1、“双百方针”的提 出 2、社会环境的变化:
(1)新中国的成立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
3、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创新;
二、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凋零:
1、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1)、导火线::1965年《文汇报》《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出笼,政治色彩变浓,批判范围扩大。 (2)、1966年2月的上海“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江青鼓噪破除“文艺黑线专政” 。 ——文学艺术开始惨遭摧残。
(2)国内因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 义制度初步确立,但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中国需要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 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成为国家面临的迫切 任务(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义)。
百花齐放,百家争 “ 百花齐放”是指 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 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 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 式和风格,可以自由 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 发展; 百家争鸣。
A
B
7.下列哪一措施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二为“”方向的 提出、 C.“二月提纲”的起草 D.破除“四旧” 8.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是在 A.建国后 B.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D.文革结束后 9.“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有 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②有 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③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 告》,宣布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 阶级的一部分" ④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及答案
专题五第1课1.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分别是()A.20世纪5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B.“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后C.20世纪50年代和“文化大革命”时期D.全面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 A【解析】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因为“双百”方针提出,改革开放后因为“二为”方针提出,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
2.毛泽东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
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
这一发言应该是在()A.《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C.发出“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中提到的D.是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时提到的【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下列对“双百”方针中“百家争鸣”的正确理解是()A.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C.政治上不同派别进行争论,自由发展D.类似于战国时期的众多学说的自由讨论【答案】 B【解析】理解“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含义分别是:“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和“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其目的是()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B.繁荣文学C.继承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D.繁荣艺术【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双百”方针目的的掌握情况。
繁荣文学艺术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5.下列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戏剧作品出现于“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 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 百家争鸣。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课堂演练
1、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后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2、1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 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 但无处发表。为些,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 “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 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 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
C
3、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学工作者排除“文革” 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 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成功发射 “神舟5号”宇宙飞船 D.籼型水稻培育成功
归纳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党和政府的重视;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3、中国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5、改革开放,经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积极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 7、…… 科技进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什么是863计划?
指1986年3月3日提出,经论证后中央 批准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是 我国高科技发展的第一个全面、规范、长 期的系统计划,有力协调和推动我国高新 技术的发展。
2020版 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4
4.从受挫原因看, “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 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 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 争鸣”; 政治生活不民主, 学术界、 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 “双 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文化就能兴旺发达。
答案
栏目导航
6
(4)措施: ①“两种教育制度”即 全日制的学校、半工半读的学校。 ②“两种劳动制度”即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半工半读。 ③多种形式办学。 (5)成效: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答案
栏目导航
7
3.“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 (1)措施:“上山下乡”运动, “废止高考制度”等。 (2)影响: ①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 ②文盲、半文盲人数剧增。 ③严重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答案
栏目导航
5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与发展 (1)性质:1954 年宪法正式确定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 服务的性质。 (2)提出:1957 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 出教育方针。 (3)方针:使受教育者在 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 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提示】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现代科技和繁荣文学艺术,更好地为 人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栏目导航
20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 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试解:
【提示】 “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 “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析答案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三十五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知识结构两弹一星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成就: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硕果累累 2号”出现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东方魔稻”年,“银河——I ”巨型计算机诞生 年,“银河——III ”巨型计算研制成功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顺利地升入太空 中国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和政府重视扫盲工作义务教育是国家一的项战略决策,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大革命”和“文革”对高等教育的破坏“文革”之后,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双百”方针促进了文学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 “左”倾错误持续发展,“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进行 “文革”使科学文化事业遭受打击“双百”方针恢复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号飞船扫盲教育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 “双百”方针 的提出遭遇曲折文学艺术 的春天 新 中 国 的 科 技 成 就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现 代 中 国 的 科 技 与 文 化研习课标课标1 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梳理1、成就(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美国、苏联对核武器空间技术的垄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战略决策。
3、水稻杂交技术(1)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4、“银河”系列计算机(1)1983年中国第一台计算程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型计算机诞生。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首先,现代中国的文化在中国不断发展,从传统的文化向现代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元素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但是现代文化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现代中国的文化包括了西方文化,通过电影,新闻媒体等形式的传播,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到西方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使之与西方更加紧密接轨。
此外,社会的信息化也使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使得现代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国国内的社会,而且也影响着全世界。
其次,现代中国的科技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传统的手工艺到现代科技,从传统的工具到高科技,科技的发展使得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并在经济发展领域取得巨大成功。
中国的科技走在了全球的前沿,在航空航天、国防系统、生物技术等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此来看,科技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将是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推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而言之,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正在不断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n ① ③ ④
试爆 成功 。② 1 6 97年 第一 颗氢 弹试 爆成 功 。③ 1 6 9 4年 6 月发射第 一枚 中近 程运 载火 箭 。④ 16 9 6年 导弹核 武器试
答案
A
史料研 习 一
◆ ◆史料 文本
材料一 如 果六十年代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 氢弹 , 没
验成 功。
射成功 。④2 0 年 1 0 5 0月 1 2日,神舟” “ 六号 飞船 发射成功 。 ( )第一 , 2 社会主义制度 的确立 , 为科技 的发展 创造 了 必要 的前 提 ; 二 , 和政 府对 发 展科 技 的重视 和 正 确决 第 党
2 0 年 9月 2 日, 08 8 中共 中央 政 治局 常 委 、 务 院 总 理 温 家 宝 国
毕 业 后 分 配 到 统 计 局 工 作 , … 19 … 9 6年 至 1 9 9 7年 在 美 国 斯 坦 福 大 学 亚 太 研 究 中 心 做 高级 访 问 学 者 … … ” 教 授 履 该
历反 映 了 ( )
这 样 的 国 际地 位 。这 些 东 西 反 映 一 个 民 族 的 中国 的文 化与
有发射 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大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
问题 突 破 一
【 应用 l “ 】 ×× ×, 教授 。15 9 0年 1 月生 ,9 8年 中 16 专毕业 ,9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 江上 山下 乡。 16 17 年 3 98 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 ,9 2年 2月大学 18
( )这一系列科 技成 就的取得 , 方 面提 高 了 中国的 2 一 综合 国力 , 固了国防 , 巩 科技成果 的推广应用还创造 了巨大
的 经 济效 益 , 动 了 社 会 的 发 展 进 步 。 推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2)(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新旧社会的交替,“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史料分析、情境再现、比较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社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双百”方针;“二为”方向;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
三、教学过程【本课学习目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整体感知】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中央适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调动几百万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了文化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
但由于“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这一方针未能坚持执行。
“文化大革命”时期,科学文化事业遭受沉重打击。
改革开放以后,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思考: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几个阶段?第一框题“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纪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的邮票1、含义: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2、背景:1)新中国的成立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激情。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3、意义:1)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
3)借鉴了国外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
4)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4、代表作:文学:如《红岩》、《红日》、《红旗谱》等。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知识点名称: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时:1课时考纲要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重、难点分析: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氢弹。
2、改革开放后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靠的是科技,其次才是政策。
巩固练习:1、下列哪项不是改革开放前的成就()A、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B、第一颗氢弹的爆炸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第一次载人航天2、下列不属于“两弹一星”的是()A、原子弹B、氢弹C、导弹D、人造地球卫星3、被人们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袁隆平B、钱学森C、邓稼先D、华罗庚4、中国发射“神舟五号”载入宇宙飞船是在()A、1980年月10月B、1999年10月C、2003年10月D、2005年10月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11月成立了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
逐步建立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知识分子大会,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摘自《中国科学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1)分别指出材料二列举的各项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简林评价新中国的科学技术1D、2B、3A、4C、5、(1)①我国由此成为拥有原子弹核技术的国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生命科学的重大发展。
③我国具有了发射人造卫星的高科技。
④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为改善人类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
⑤为我国实现载人宇宙飞船奠定了基础。
(2)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工作。
成就:在主要科技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有些科技成就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存在问题:我国科学技术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贡献的比重低。
有些科研体制陈旧。
措施:把加强基础科学与世界理论科学的大众化普及与高水平研究相结合,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使科技成果尽快更多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实行科技立国,科技强国。
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
1. 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2. “双百”方针的目的、实质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双百”方针提出的目的是在文艺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
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双百”方针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既是对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继承,又是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新发展。
(3)经验教训:①正确贯彻执行“双百”方针能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脱离“双百”方针就会阻碍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经验教训(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这段时间,中国的教育经过改革,加强了党的领导,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使教育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教育遭到严重破坏,所谓的“教育改革”是依附“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行为。
整整一代人受到了影响,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教育事业走上了正轨,教育体制也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三个面向”方针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4)现代中国教育的经验教训:现代中国教育经过建国初期的发展、“文革”期间的曲折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辉煌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揭示了如下的经验教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深厚科学技术实力的国家,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领域涉及众多知识点。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
2.节能环保技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节能环保技术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以及环境监测、废物处理等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3.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之一。
原材料的替代和技术的提升,已经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点。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现代文化的多元发展1.传统文化:中国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医、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并不断被传承和弘扬。
国家也在不断推广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研究。
2.文艺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艺类业态也在不断变革。
网络文学、电影、短视频等形式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文艺生活。
3.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也被视作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符号。
三、科学技术和文化融合的新意义1.实现文化传承:当科技和文化融合发展,科技能够成为帮助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的有力手段。
比如,通过数字化技术来保存传统的文化史料,让人们更加方便直观地接触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2.促进文化创新: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创新,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工具。
在现代文化的创新过程中,科技的引导和辅佐,可以更好地推动创新的健康成长。
3.创造新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和科技的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还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和坚实的基础。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引言分析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单元引言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引言包括三部分
内容,每一部分内容又都包括三个要点。
第一部分,单元引言正文。
它分三个要点对整章内容做了简要概述:一是说明新中国科技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二是简要介绍我国科技和文化事业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三是总结了我国科技和文化事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前进的历程。
第二部分,学习要点。
点明了本单元课文的三个重点内容: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教育事业的新成果,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第三部分,学习建议。
在讲授本单元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三点:讲清楚各项事业发展的背景,了解各项事业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关注各项事业发展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成就:
1965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文革”时期:科技事业受挫、科研工作瘫痪、科技差距拉大 3、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②科技体制改革、全国科学大会;
(1)措施:①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③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实施科技规划:“863计划”“火炬计划”等
(2)成就: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空间技术领域:
(2)运载火箭领域:
(3)信息技术领域: (4)生物工程领域
(3)意义:增强了综合国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正确认识
科技、文化、教育的兴衰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息息相 关,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与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相辅相成。
新中国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密 不可分。
①确定新型教育制度,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1)措施: ②确定人民的教育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 ③刘少奇倡导实行“两种教育制度”。
1965年,初步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成就:
2、“文革”时期: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①全国大中学校招生停顿; 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基础教育受冲击;1968-1977年
利:知识青年了解农村、农民,劳动锻炼增强了体质; 弊:耽误学习,造成“文化断层”、“人才断层”,影响了全民
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3、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措施:①1977年恢复高考;
②形成尊师重教之风; ③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④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芭蕾舞剧
《虎山》 《海港》
《奇袭白虎团》
《龙江颂》 《平原作战》 《杜鹃山》
3、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文化复苏
(1)措施: 恢复“双百”方针,提出“二为”方向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成就:文化事业逐步复苏。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
科技发展
合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建国初期:文化繁荣 (1)措施: 提出“双百”方针: 1956年4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成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①文学创作繁荣,涌现一批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②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2、“文革”时期:文化凋零 (1)“文革”导火线: (2)文化事业遭到破坏: “破四旧”;文化形式单一。
⑤实行“依法治教”:1986年《义务教育法》等;
(2)成就:实现“双基”;
优化教育结构;
成人教育成绩显著;
高等教育体系形成。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建国初期:科研起步 (1)措施: ①建立科研领导和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②建立一支科技人才队伍;
③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1958年,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1)国防科技领域: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医学和农业科技领域:
必修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内容的处理 专题式内容设置能更突出地体现历 内容 建国初 文革期间 改革开放以来 史发展过程中规律性和线索性。 1、重点与难点(教学指导意见) 措施 成就 措施 成就 措施 成就 专题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一定 2、整合与拓展 文化事业 的矛盾。 知识内容 分阶段去整合内容,按时间顺序 教育事业 理顺专题内容的阶段特征。 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