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_吸附
第六章 层析技术
常用术语
固定相:是由层析基质组成的,其基质包括固体
物质(如吸附剂、离子交换剂)和液体物质(如固 定在纤维素或硅胶上的溶液),这些物质能与相关 的化合物进行可逆的吸附、溶解和交换作用。
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的物质向 一定方向移动的液体或气体称为流动相。在柱层 析时,流动相又称洗脱液或洗涤剂。在薄层层析 时流动相又称展层剂。
几个概念
吸附剂 吸附剂的选择主要依据吸附剂本身和被吸附物
质的极性,为活性多孔固体,表面积大、颗粒均 匀、吸附选择性好、稳定性强和成本低廉等性能。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石、氧化铝、羟基 磷灰石等。
• 羟基磷灰石(HA)[Ca10(PO4)6.(OH)2]
表面有Ca2+和PO43-两种带电基团。酸性和中性蛋 白质可与Ca2+结合,碱性蛋白质可与PO43-结合。
*气体作为流动相
*吸附在固体上的液体为固定相
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分为: 液相色谱 液-固层析 液-液层析 气相色谱 气-固层析 气-液层析
(2)按层析原理分类
吸附层析 分配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凝胶排阻层析
(3)按操作形式不同分类:
柱层析
纸层析
薄层层析
Liquid Chromatography
突出贡献: 预测气相色谱(1952年应用);提出用细小颗粒 作填料,而两端可以加压(HPLC).
1952年:马丁,辛格对分配层析的研究和发现, 诺贝尔化学奖
1952年,马丁同詹姆斯(James)一起,把分配层析应 用在分离气体上。各种气体或蒸汽的混合物可以利用氮 或氦一类情性载气的气流通过吸收性固体的表面。混合 的气体通过后,在另一端实现分离。
洗脱体积(Ve):
是指某一成分从柱顶部到底部的洗脱液中出现浓度 达到最大值时的流动相体积。
第6章环境中的微界面过程PPT课件
RC NHO 3+ OHK1
RC NO HO 3+-
K2
COOR
NH2
低pH值
中等pH值
高pH值
精选PPT课件
16
6.2 矿物微粒的界面过程
6.2.1 表面配位模型
1、金属氧化物微粒表面的配位作用 1)羟基化表面的物理化学过程 金属氧化物表面都含有≡MeOH基团,这是由于其表面离 子的配位不饱和,在水溶液中与水配位,水发生离解吸附而生 成羟基化表面。具体归纳如图2.1所示。
● 如果在四面体片层发生Si4+被Al3+同晶替代,过剩的负电荷 分布在一个四面体的三个表面氧原子上,这种电子是定域的, 因而使表面空穴具有较强的Lewis碱性,能与阳离子和偶极分子 发生较强的配位作用。K-云母和K-蛭石矿是这一配合作用的例 子。
精选PPT课件
26
2、表面配位模型的基本要点
1)矿物微粒表面与溶质反应形成表面配合物,反应的方式类似 于均匀溶液中的配位反应;
有下列平衡:
≡MeOH + MZ+ MeOM(Z-1) + H+
*
K
s 1
2≡MeOH + MZ+ (MeO)2M(Z-2) + 2H+
*βs 2
例如:铁氧化物具有表面羟基,能够与金属离子相互作
用形成表面配位化合物
≡Fe–OH + Me2+ ≡Fe–OMe++ H+
精选PPT课件
22
因此表面配位化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分别为:
享顶角氧原子而形成表面空穴(图1.3)。
图1.3 硅氧四面体片层的表面空穴示意图
3)具有表面羟基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6章吸附分离法08-3-20
(三)环境的影响 1、溶剂:单溶剂易吸附,混合溶剂易解吸 2、pH值:PI 3、温度 4、盐的浓度:可能阻止、可能促进
9
(四)吸附物浓度和吸附剂用量
对蛋白质或酶进行分离时要求浓度 1%以下。
吸附剂用量。
10
第二节 几种常用的吸附剂
无机:白陶土、氧化铝、硅胶、硅藻土 有机:活性炭、纤维素、大孔吸附树脂等 一、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 )
的 浓 缩 液 A l2 O 3吸 附 ,2 0 ℃ 以 下
丙 酮 ,水 (8 0 % )
丙 酮 5 ~ 6倍
(4 0 0 0 u /m l)
25
活性炭为吸附剂
洗脱剂从极性高的开始逐渐降低极性。
次序:水、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丙酮、氯仿。
[提取制霉菌素]
菌丝——————→
制霉菌素 [板框过滤] ↗
常用洗脱剂排序(极性增大): 石油醚<甲苯< 乙醚<氯仿< 乙酸乙酯< 丙酮< 乙醇< 甲醇 <水 <乙酸
24
氧化铝或硅胶为吸附剂
洗脱剂从极性低的开始逐渐增加极性。
次序:石油醚、甲苯、氯仿、乙酸乙酯、 丙 酮、乙醇、甲醇、水 、乙酸。
[层 析 ]
[洗 脱 ]
[ 冷 冻 结 晶 ]
维 生 素 B 1 2— — — — — — → 吸 附 柱 层 析 — — — — → 洗 脱 液 — — — — — → 维 生 素 B 1 2结 晶
41
头孢菌素C
42
思考题
1、盐析法与有机溶剂沉淀法比较,其优点是
()
A.分辨率高 B.变性作用小 C.杂质易除 D.沉淀易分离
第6章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
ATRP反应体系以烷基卤化物(RX)为引发剂,低价 态过渡金属卤化物 (常用CuBr)结合配体(常用 2,2’-联二吡啶)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活性 种和休眠种之间建立了可逆的原子转移平衡,从 而确保自由基浓度足够低以抑制自由基之间结合 而发生终止,因而实现了活性聚合。
2. 辐射接枝
根据辐射与接枝程序的差异,可将辐射接枝主要分为共辐 射接枝法和预辐射接枝法两类。
• 预辐射接枝法:单体不直接接受辐射能,从而减少了均聚 反应,并且辐射与接枝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 共辐射接枝:将辐射与接枝过程一步完成,但此方法的最 大缺点是单体均聚反应严重,降低了接枝率。
辐射接枝共聚反应中的辐射剂量、单体浓度和温度等都将 影响到接枝率,进而影响改性效果。
关节软骨表面近视图(SCIENCE, 2009, 323 (2): 47-48 )
➢ 自然关节摩擦表面软骨,刷状结构, 吸附滑液形成挤压液膜润滑 ➢ 自然关节具有超润滑功能(摩擦系数在0.001到0.01之间) ➢ 模仿自然关节的软骨结构,在聚乙烯表面接枝类似于自然关节表面
的聚合物刷
2. 聚乙烯表面接枝丙烯酸
上述方法现已发展为可控自由基聚合(CRP),又 称为活性自由基聚合。
优点:弥补了传统自由基聚合技术的缺陷,容易 控制聚合链上的分子排列顺序,能较好地分析聚 合层的微观结构(聚合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布 等),以及合成新颖的层状共聚物刷子。
5. 臭氧处理
刘淑芝等人在室温下,用臭氧气体处理膜 材料时在膜表面生成过氧化物POOH,处理 之后立即将膜放入单体溶液中,在一定温 度下使过氧化物POOH 分解为聚合物自由 基PO·和自由基·OH,PO·引发单体接枝 于膜表面,而·OH 会引发单体均聚。为 了避免·OH 引发的单体均聚,可在单体 溶 液 中 加 入 适 量 的 还 原 剂 ( 如 Fe2+) 清 除·OH,以阻止单体的均聚。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 第五章 沉淀法
第六章吸附分离法(习题)一、填空1、吸附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吸附剂,如、、等;另一类是无机吸附剂,如、、、等。
2、常用的吸附剂有、和等。
3、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是在树脂聚合时加入致孔剂,待网格骨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蒸馏水洗将致孔剂去掉,形成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其孔径远大于2~4nm,可达,故称“大孔”。
4、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按骨架的极性强弱,可分为、、和吸附剂四类。
二、选择题1、用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吸附的弱酸性物质,一般用下列哪种溶液洗脱()A.水B.高盐C.低pHD. 高pH2、“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何种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A.极性溶剂B.非极性溶剂C.水D.溶剂3、“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 一般非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下列何种溶剂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A.极性溶剂B.非极性溶剂C.三氯甲烷D.溶剂4、下列属于无机吸附剂的是:()A.白陶土B.活性炭C.淀粉D.纤维素5、活性炭在下列哪种溶剂中吸附能力最强?()A.水B.甲醇C.乙醇D.三氯甲烷6、关于大孔树脂洗脱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 .最常用的是以高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B.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C. 对弱碱性物质可用酸来解吸。
D.如吸附系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进行时,则常常仅用水洗就能解吸下来。
三、名词解释1、吸附法(adsorption method):2、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macroreticular adsorbent):四、问答题1、简述吸附法的定义和特点。
2、影响吸附的因素有哪些?第五章沉淀法(答案)一.填空1.固相析出法主要包括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结晶法及其它多种沉淀方法等。
2.按照一般的习惯,析出物为晶体时称为结晶法,析出物为无定形固体则称为沉淀法。
3.影响盐析的因素有:无机盐的种类、溶质(蛋白质等)种类的影响、蛋白质浓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pH的影响4. 结晶包括三个过程:(1) 形成过饱和溶液;(2) 晶核形成;(3) 晶体生长。
第6章 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
恒T、P、恒组成、可逆过程,生成dAs新表面 需环境作功:dGT,p=δWr’=σdAs
积分:
dG GT ,P,ni
As
0
T ,P,ni
0
dAs Wr '
得:Wr ' GT , p,ni As Gs
则:σ= Gs/As= Wr’/As
σ:(比)表面Gibbs自由能,表面自由能。 也表示恒T,p,ni下,增加单位面积所必须 对体系作的非体积功,又称比表面功。 单位量纲:J·m-2 J·m-2 = N·m·m-2 = N·m-1
V 4 r3
3
As 4r 2
p p0 ps
p
p dp dAs 8rdr dV 4r2dr
δW ' psdV δW ' dAs
ps
2
r
球面
ps
1 ( r1
1 r2
)
任意曲面
Young-Laplace公式
r
ps
p0
适用范围:
1)适用毛细管直径<0.5mm情形
2)适用于r为定值的小液滴或液体中小气泡。
(升华,融化,溶解)。形成亚稳(介安)体系
过饱和蒸气 过冷液体 过热液体 过饱和溶液
介安状态(热力学不稳定状态)
p
◆ 过饱和蒸气 降温过程:
pB l
A:不能凝出微小液滴 pA
B:凝出微小液滴
AB:过饱和蒸气 pB> pA 消除:如人工降雨,加AgI颗粒
微大小块 B
A
g
TA T
◆ 过冷液体 原因:凝固点下降。如纯净水可到-40℃不结冰。
2.吸附热的确定 ☆ 量热方法:用热量计 ☆ 由克-克公式计算(等量吸附热)
第6章 吸附
(6-1) )
式中:V—废水容积;W—活性炭投量,g C0—废水吸附质浓度(g/L) C—吸附平衡浓度,吸附平衡时水中剩余的吸附质 浓度mg/L qe=f(C、T),当T不变时,即T恒定,则qe=f(C),叫 吸附等温线。
3.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温线 在一定T 在一定T下,q随平衡浓度C变化的曲线 随平衡浓度C (q=f(C))叫吸附等温线。用数学公式描述 q=f(C))叫吸附等温线。 则叫吸附等温式。 则叫吸附等温式。 4.吸附等温式(三种) 4.吸附等温式(三种) 吸附等温式 朗格谬公式 表示I 表示I型吸附等温线的有弗里德利希公式 表示II型吸附等温线的有BET公式 表示II型吸附等温线的有BET公式 II型吸附等温线的有BET
2、化学性质 、 由于活性炭表面形成了复杂的含氧官能团以及 碳氢化合物。官能团相对数量决定其极性强弱 和吸附性能。 一般把活性炭表面氧化物分为 酸性官能团 碱性官能团 两种官能团的形成条件 300-500℃以下用湿空气制造的活性炭以酸性 官能团为主 800-900 ℃以下用空气、蒸汽或二氧化碳为活 化炭活化氧化剂制造的活性炭碱性占主 500-800 ℃之间制造活性炭两性
1n / e
C——吸附质平衡浓度(g/L) q——吸附容量
1 取对数: g e g g e 取对数: l q =l K+ l C n
对确定的K和 时 吸附力函数)越小 对确定的 和 Ce时 , 1/n(吸附力函数 越小 , 吸附 吸附力函数 越小, 性能越好, 性能越好,1/n=0.1~0.5,容易吸附; ,容易吸附; 1/n>2,则难吸附。1/n较大则采用连续吸附,反之 ,则难吸附。 较大则采用连续吸附 较大则采用连续吸附, 采用间歇吸附。 采用间歇吸附。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6章 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下降。真实吸附 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各 化学中心的能量不相等; 吸附热随θ的增加而线性
下降。真实吸附
物理吸附。同朗格谬尔, 多层吸附
方程式型式
A
V Vm
KpA 1 KpA
A Bp1A/ n
A
1 f
ln(KpA )
p (c 1)p V (p0 p) Vmcp0
5
6
区,即吸附区、再生区、冷却
区。吸附、再生和冷却过程都
是连续进行的。
回转床吸附器
1-废气 2-净化气 3-解吸废气 4-再生热空气 5-冷却气6- 冷却废气
一、吸附装置
流动床吸附器
1-净化气 2-废气 3-过热蒸气 4-预热段 5-解吸蒸气 6-输送用空气 7-回收的有机物质 8-冷凝水
3.流动床吸附器 流动床吸附器的特点是
适用范围 物理吸附 与化学吸
附
同上
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
二、吸附速率
吸附过程: ➢ 外扩散(气体主体 外表面) ➢ 内扩散(外表面 内表面) ➢ 吸附
➢ 脱附 ➢ 内扩散(内表面 外表面) ➢ 外扩散(外表面 气体主体)
控制步骤:扩散阻力
吸附过程示意图
二、吸附速率
外扩散传质速率:
dqA
d
kYap (YA
[(z-za)ρsXT+zaρs(1-ƒ)XT ]
二、固定床吸附器计算
全床层饱和度:
S
达到破点时床层吸附的 吸附质的量 达到吸附平衡时床层吸 附的吸附质的总量
(z za )sXT za s (1 f )XT zsXT
z fza z
第6章-吸附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6章 吸附一.填空题1.按照吸附的作用机理,吸附作用被分成两大类,即 和 。
2.影响吸附剂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包括 和 。
3.在水和废水处理中,活性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饮用水处理中,活性炭的功能可以表现为 、 、 、 、 等方面。
4.水处理中常用的吸附剂除了活性炭之外,还有 、 、 、 等等。
5.活性炭的两种类型是 和 。
二.名词解释1.吸附2.吸附质3.吸附剂4.物理吸附5.化学吸附6.解吸三.简答题1.什么是吸附穿透现象,穿透曲线,并画出穿透曲线的示意图。
2.什么是吸附等温线,有什么应用意义。
3.分别解释EBCT ,C cri ,L cri 的定义,并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4.什么是活性炭的再生,活性炭的再生方法有哪些?5.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因素有哪些?6.在水处理中,粉末炭的投加点有哪些,选择合适的投加点要考虑哪些因素?7.说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8. 污水中乳化油粗粒化附聚原理?(哈工大)9. 是否任何物质都能粘附在空气泡上,取决于哪些因素?(哈工大)10. 绘图说明有明显吸附带的穿透曲线?如何充分利用吸附容量?(哈工大)11. 水质资料如下:Ca 2+:1.8mmol/L ;Mg 2+:0.6mmol/L ;Na ++K +:0.2mmol/L ;HCO 3-:2.6mmol/L ;SO 42-:0.4mmol/L ;Cl -:1.6mmol/L ; 采用离子交换法软化并除碱,处理水量为100m 3/d ,要求剩余碱度为0.2mmol/L 。
1)请选择合适的软化除碱工艺,并画出工艺流程示意图;2)计算经过每个离子交换器的处理水量;3)计算经RH 离子交换器处理出水的强酸根浓度。
吸附及吸附过程..
16
2018/10/9
吸附材料及应用
① 吸附等温线类型
Ⅰ型 — ①I-A型
1.2 吸附热力学
从吸附等温线可以反映出吸附剂的表面性质、孔分布以及吸附剂与吸 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有关信息。
1.2 吸附热力学
q
Ⅱ
0
P/P
0
随着相对压力的增加,开始形成第二层,在相对压相对接近1时,吸附 层数无限大,发生毛细管和孔凝聚现象,吸附量急剧增加,又因为孔径范 围较大,大于5nm ,所以不呈现饱和吸附状态。
非多孔性固体表面发生多分子层吸附属这种类型,如非多孔性金属氧化 物粒子吸附氮气或水蒸气。此外,发生亲液性表面相互作用时也常见这种 类型。
7 2018/10/9 吸附材料及应用
(2)物理吸附
1.1 吸附及吸附平衡
单层或多层分子吸附--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形成单层或多 层分子吸附时,其吸附热比较低。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 表面分子之间的吸附机理,与气体的液化和蒸汽的冷凝 时的机理类似。
物理吸附过程是可逆的,几乎不需要活化能(即使需要也
用吸附等温线(Adsorption isotherm)表示。 吸附剂的表面是不均匀的,被吸附的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分 子之间,被吸附的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各不相等,吸附等温 线的形状也不相同。
14 2018/10/9 吸附材料及应用
1)气体吸附等温线
1.2 吸附热力学
研究吸附等温线可以得到吸附剂、吸附质的性质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作用的信息。 吸附等温线是各类吸附曲线中最重要的,各种吸附理论往往 是以其能否给出定量描述一种或几种类型吸附等温线来评价。
第六章-吸附分离PPT课件
36
• 从离子交换介质上洗脱
• 阶段洗脱法 分段改变洗脱液中的pH或盐浓度,使吸附在
柱上的各组分洗脱下来。
洗 脱 剂 浓 度
操作时间
37
• 梯度洗脱法 连续改变洗脱液中的pH或盐浓度,使吸附在
柱上的各组分被洗脱下来。通常采用一种低浓度 的盐溶液为起始溶液,另一种高浓度的盐溶液做 为最终溶液。两者通过一混合器混合。优于阶段 法。
20
• 离子交换容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离 子交换剂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的量(毫摩 尔数),是表征离子交换能力的主要参数。
21
• 吸附剂的制备
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最为常用,对其 侧链进行改造也可成为离子交换介质。
聚合过程中加入一种惰性成分,不参与反应,但能与 单体互溶,当用悬浮聚合合成时,它还必需不溶于水或微 溶于水。这种惰性组分可以是线性高分子聚合物,也可以 是能溶胀或不能溶胀聚合物的溶剂,其中以不能溶胀聚合 物的溶剂效果最好,用的也较普遍,称为致孔剂。在聚合 过程中,在聚合的液滴内,逐渐形成无数的凝胶微粒,四 周为惰性组分所包围。聚合结束后,利用溶剂萃取或水蒸 气蒸馏的方式将溶剂去除,因而留下了孔隙,形成大网格 结构。一般大网格吸附剂的颗粒直径为0.5mm~数mm左右。
45
• 6.7 移动床和模拟移动床吸附
• 移动床(moving bed) 希望能象气体吸收操作的液相那样,吸附操
作中的固相可以连续输入和排出吸附塔,与料液 形成逆流接触流动,则可实现连续稳态的吸附操 作。
46
47
• 模拟移动床
由于固相吸附剂移动不便且易造成堵塞。可 固定吸附剂,而移动切换液相(包括料液和洗脱 液)的入口和出口位置,如同移动固相一样,产 生与移动床相同的效果。
吸附作用
第二章 吸附作用
提问
1.为什么说催化是“技艺” 2.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差别 3.吸附热的作用及表示方法
第二章 吸附作用
复习
为什么说催化是“技艺”
•类型II,微分吸附热随覆盖度增加呈线性下降。此类吸附 称为焦姆金(Temkin)吸附
•类型III,微分吸附热随覆盖度增加呈对数下降。此类吸附 称为费兰德利希(Frundlich)吸附
–后两类吸附热皆随覆盖度变化,称为真实吸附,多数实 验结果是属于后两类或由后两类派生出来的
第二章 吸附作用
2.2.1 微分吸附热
零时的吸附热即为起始吸附热。
• 起始吸附热表征的是新鲜的催化剂表面与吸附质的相 互作用,这时吸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最小
第二章 吸附作用
2.2.1 微分吸附热
• 微分吸附热是覆盖度的函数,其变化关系比较复杂。有三 种类型。
• 类型I,吸附热与覆盖度无关,即吸附热为常数。这是理想 的吸附情况,实际遇到的较少。此类吸附称为朗格缪尔 (Langmuir)吸附
催化学科的发展
催化科学成熟的标志
吸附热
积分吸附热
物理吸附和 化学吸附的
差别
吸附速率 吸附活化能 发生的温度 选择性
•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变化对吸吸附层 附活化能和脱附
活化能的影响
吸附热(表微面分覆吸盖附度热的函数)
等 量 吸 附 热
绝 热 吸 附 热
起 始 吸 附 热
•吸附的可逆性
第二章 吸附作用
本次课内容
吸附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水质工程学第6章_吸附
物理吸附可形成单分子吸附层或多分子吸附 层。 由于分子间力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一种吸附 剂可吸附多种吸附质。形成多分子吸附层。
但由于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极性强弱不同,某 一种吸附剂对各种吸附质的吸附量是不同的。 被吸附的分子由于热运动还会离开吸附剂表
面,这种现象称为解吸。吸附━解吸是可逆过程。
2.化学吸附
V EBCT Q
由于Q已固定,EBCT的大小决定于V的大小。 从经济性上看,其值越小越好,从吸附效果上看, 其值越大越好。
4.临界穿透浓度及吸附柱临界深度 临界穿透浓度是指可以接受的污染物最大 出水浓度。 运行一开始就导致出水浓度等于临界穿透 浓度的吸附柱深度。其值与EBCT存在如下关 系:
第六章
6.1 6.2 6.3 6.4 6.5
吸附
吸附概述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吸附的应用 活性炭的再生 水处理中的其它吸附剂
6.1
6.1.1 概念
吸附概述
吸附:在两相界面层中,某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 富集的现象。
在水处理中,主要介绍利用固体物质表面对水 中物质的吸附作用,即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物质,使水中的 一种或多种物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而去除的方法。
吸附速度V决定了废水和吸附剂的接触时 间,V越大,则接触时间越短,所需设备容积 就越小,反之亦然。
吸附速度决定于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过程。吸 附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 ① 颗粒外部扩散阶段 ② 颗粒内部扩散阶段
③ 吸附反应阶段。
活性炭的吸附速度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① 溶液浓度C↑,则V↑;
②
颗粒直径d↓,则V↑; d↓,V↑。所以,粉末 状活性炭比粒状活性炭的吸附速度要快,接触时 间短,设备容积小。
bCe qe qmax 1 bCe
化工分离过程--第6章-吸附与制备色谱
5 1
12
13
抽真空
4 3
2 7
15
16
解决办法:为此开发了采用活性炭为吸附剂的吸附流程,可使气相中
的氯苯浓度从约28 mg/L 减少到约1.5 mg/L,并使生产中溶剂损耗减 少约三分之二。研究表明,活性炭可吸附约相当与其装载质量10%的氯 苯,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可用水蒸气脱附后重复使用。
6.3 色谱分离的基本 原理
n 16( tR )2 Wb
n 6.28(tRhp )2 Ap
(a) (b)
(c)
W1/2
hp hp
2
Wb
式中,hp为峰高,Wb为峰宽,W1/2为半峰高处 的峰宽,Ap为峰面积,见图。
“等板高度”
理论板概念被广泛的应用于衡量色谱柱 性能的好坏。较大的板数意味着较窄的 色谱峰,即性能较好的柱。同时被引入
的还有等板高度(HETP)h的概念
h L n
式中L为柱的有效高度。显然,等板高度h
小意味着性能好的柱。
组分分辨率
在一个复杂样品的色谱分离会出现大量的分离峰,其中任意一
对峰的分辨率Rs定义为两峰之间的距离和两个峰的平均峰宽之比
Rs
2(VR2 VR1 ) Wb2 Wb1
欲使两组分峰得到完全分离,Rs应大于1, Rs小于1说明两
常见的色谱分离方法 ——柱色谱(柱层析)
流动相 加样
流动相 展开
流动相 洗脱
色谱过程示意图
在柱色谱中,将固定相装填在一 根管子(称之为色谱柱)中,流 动相则泵送进入色谱柱。被分离 的样品被加到色谱柱的上游,随 着流动相向下游移动,依固定相 对不同组分分子的吸附能力从弱 到强,样品中的不同组分在色谱 柱中的移动速度由快到慢,在色 谱柱的下游按其流出顺序分别加 以收集,即可实现对样品中不同 组分的分离。
第六章 胶体
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溶液的诸多性质,如表面张力、电 导率、渗透压、去污能力等变化之规律都出现明显转折。
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1.润湿作用 2.起泡与消泡作用
3.洗涤作用
第六章
§6-6
表面现象与胶体分散体系
胶体分散体系
一、几个概念 分散体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分散所 构成的体系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在分散体系 中它是不连续相 分散介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在 分散体系中它是连续相
CH3
Cl-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 水 水
水
CH3 N+ CH3
溶于水
CH3CH2
CH2CH2
水 水
水 水
+ Cl
CH3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M >10000
2. 按分子量分类
中分子表面活性剂 1000<M<10000
低分子表面活性剂 100<M<1000(常用)
二、吉布斯吸附等温式 用热力学方法导出恒温下溶液表面的吸附公式:
a2 Γ RT
——Gibbs吸附等温式 a 2 T
——表面吸附量或表面过剩,即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
溶质的摩尔数减去本体中具有与表面层相同溶剂量的溶
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molm-2
2——溶质的活度,对于稀溶液,可用浓度c2代替活度
如肥皂 RCOONa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胺盐 C18H37NH3+Cl-
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 如氨基酸型R-NHCH2COOH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
如聚乙二醇类
HOCOH2[CH2OCH2]nCH2OH
环境工程原理6. 吸附机理
BET方程(Brumaucr、Emmett、Teller)
该方程是Brunauer、Emmett和Tdler等人基于多分子层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 BET理论认为吸附过程取决于范德华力。由于这种力的作用,可使吸附质在吸附 剂表面吸附一层以后,再一层一层吸附下去,只不过逐渐减弱而已。 BET吸附模型是在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BET方程是等温多 分子层的吸附模型,其假定条件为: a. 吸附剂表面为多分子层吸附; b. 被吸附组分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吸附的分子可以累叠,而每层的吸附服从朗 格缪尔吸附模型; c. 第一层吸附释放的热量为物理吸附热,第二层以上吸附释放的热量为液化热; d. 总吸附量为各层吸附量的总和。
按吸附剂再生方法分类
吸附过程还可以根据吸附剂的再生方法分为变温吸附 (tempera1ure swing adsorption,TSA)和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在TSA循环中,吸附剂主要靠加热法得到再 生。一般加热是借助预热清洗气体来实现,每个加热一冷却循 环通常需要数小时乃至数十小时。因此,TSA几乎专门用于处 理量较小的物料的分离。 PSA循环过程是通过改变系统的压力来实现的。系统加压 时,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系统降低压力,则吸附剂发生解吸, 再通过惰性气体的清洗,吸附剂得到再生。由于压力的改变可 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所以PSA循环过程通常只需要数分钟乃 至数秒钟。PSA循环过程被广泛用于大通量气体混合物的分离。
设吸附剂表面覆盖率为θ,则θ可以表示为 θ=q/qm 式中:qm——吸附剂表面所有吸附点均被吸附质覆盖时的吸附量,即饱和 吸附量。 气体的脱附速率与汐成正比,可以表示为kdθ,气体的吸附速率与剩余吸附 面积(1—θ) 和气体分压成正比,可以表示为kap(1一θ)。吸附达到平衡时, 吸附速率与脱附速率相等,则 θ/(1-θ)=kap/kd 式中:ka——吸附速率常数; kd——脱附速率常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C −C ) 0 e qe = W
(6-1) )
式中: 溶液容积; 式中:V—溶液容积; 溶液容积 W—活性炭投量,g; 活性炭投量, ; 活性炭投量 C0—溶液中吸附质浓度(g/L) 溶液中吸附质浓度( ) 溶液中吸附质浓度 Ce—吸附平衡时水中剩余的吸附质浓度 吸附平衡时水中剩余的吸附质浓度 (g/L) (平衡浓度)。 平衡浓度) qe=f(Ce、T), 当 T 不 变 时 , 即 T 恒 定 , 则 、 , qe=f(Ce), 叫吸附等温线 。 用数学公式描述则 , 叫吸附等温线。 叫吸附等温式。 叫吸附等温式。
二、吸附类型 1. 物理吸附:靠分子间力产生的吸附,可吸附 物理吸附:靠分子间力产生的吸附,
多种吸附质,可形成多分子吸附层。 多种吸附质,可形成多分子吸附层。吸附热较 在低温下就能进行,吸附速度快, 小,在低温下就能进行,吸附速度快,存在着 吸附━ 吸附━解吸的可逆过程 。
2. 化学吸附:由化学键力引起的吸附,能形成 化学吸附:由化学键力引起的吸附,
三、化学氧化法 湿式氧化法:液相状态下, 湿式氧化法:液相状态下,利用氧在高温高压 下将吸附的有机物氧化。 下将吸附的有机物氧化。一般用于粉状活性炭 的再生。 的再生。 电解氧化法:将饱和炭置于电解质溶液中, 电解氧化法:将饱和炭置于电解质溶液中,碳 作阳极,进行水的电解, 作阳极,进行水的电解,活性炭表面产生的氧 气将吸附质氧化分解。 气将吸附质氧化分解。 O3氧化法:利用臭氧将有机物分解。 氧化法:利用臭氧将有机物分解。 四、生物再生法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被活性炭吸附的有机 物加以氧化分解。 物加以氧化分解。
6.2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吸附
一、活性炭的制备
高温炭化 活化,800~900℃ ℃ 活化
木材、 木材、煤、果壳 蒸汽高温活化
炭渣
活性炭
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600℃ ℃
活化剂: 活化剂:ZnCl2
粉末活性炭 粒状活性炭(园柱状、球状) 粒径2~4mm 粒状活性炭(园柱状、球状),粒径 棒状活性炭: 棒状活性炭:Φ50mm,L=255mm ,
第6章 章
吸 附
云霞 市政工程系
6.1 吸附概述
一、吸附现象 吸附:在相界面上, 吸附:在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 生累积或富集的现象。 生累积或富集的现象。 液界面上的吸附: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液界面上的吸附 吸附剂: 吸附剂: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性固 体物质。 体物质。 吸附质:被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的物质。 吸附质:被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的物质。
图6-2 投加工艺流程图
二、粒状活性炭的应用 1.使用方式 使用方式 (1)在混凝沉淀之前设单独的炭滤池; )在混凝沉淀之前设单独的炭滤池; (2)砂滤之后设单独的活性炭吸附池; )砂滤之后设单独的活性炭吸附池; (3)颗粒活性炭替换部分砂滤料,成为炭砂双层 )颗粒活性炭替换部分砂滤料, 滤料滤池,或替换全部砂层, 滤料滤池,或替换全部砂层,活性炭吸附兼 过滤; 过滤;
单分子吸附层,并具有选择性,吸附热较高, 单分子吸附层,并具有选择性,吸附热较高, 吸附速度根据化学键的类型不同有较大差异, 吸附速度根据化学键的类型不同有较大差异, 在高温下才能进行,化学键力大时, 在高温下才能进行,化学键力大时,化学吸附 是不可逆的, 是不可逆的,
三、等温吸附模型 等温吸附模型
吸附量q是选择吸附剂和吸附设备的重要参数 是选择吸附剂和吸附设备的重要参数, 决定 ※ 吸附量 是选择吸附剂和吸附设备的重要参数,q决定 附剂再生周期的长短, 越大 再生周期越长, 越大, 附剂再生周期的长短,q越大,再生周期越长,再生剂 用量及其费用越小。 通过吸附试验来确定 通过吸附试验来确定。 用量及其费用越小。q通过吸附试验来确定。
二、活性炭的性质 1. 比表面积大 比表面积大 每g活性炭所具有的表面积。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500~1700m2/g, 活性炭所具有的表面积。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 , 活性炭所具有的表面积 99.9%的表面积,在多孔结构颗粒的内部。 的表面积, 的表面积 在多孔结构颗粒的内部。 2. 孔隙结构发达 微孔:<2nm,占比表面积的95%以上,起吸附作用,吸附量以微 微孔: ,占比表面积的 以上,起吸附作用, 以上 孔吸附为主。 孔吸附为主。 中孔:2~100nm,0.02 0.10mL/g,占比表面积<5%,吸附量不 100nm 0.10mL/g, <5%, 中孔: 100nm,0.02~0.10mL/g 占比表面积<5% 大,起吸附作用和通道作用。 起吸附作用和通道作用。 大孔: 大孔:100~1000nm,0.2~0.5mL/g,占比表面积很小,吸附量小, , ,占比表面积很小,吸附量小, 提供通道。 提供通道。 3.活性炭的表面氧化物 活性炭的表面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三、影响吸附性能的因素
1.活性炭的性质 活性炭的性质 2.吸附质的性质 吸附质的性质 溶解度:越低越容易吸附,具有较大的影响; 溶解度:越低越容易吸附,具有较大的影响; 分子极性:对非极性、 分子极性:对非极性、中性分子的吸附能力大于极性分子 分子大小:易吸附分子直径较大的饱和化合物; 分子大小:易吸附分子直径较大的饱和化合物; 3.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 pH值: 值 共存物质: 共存物质: 温度: 温度: 接触时间: 接触时间:
图6-3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流程图
6.4 活性炭的再生 活性炭的再生
一、加热再生法 低温再生: 低温再生:吸附浓度较高的简单低分子量的碳氢化 合物和芳香族有机物的活性炭的再生。 合物和芳香族有机物的活性炭的再生。 高温再生:适于水处理粒状炭的再生, 高温再生:适于水处理粒状炭的再生,分以下几步 进行: 进行: 干燥:温度在200℃左右,蒸发水分,去除易挥发有机 干燥:温度在 ℃左右,蒸发水分, 物; 炭化: 大部分挥发性有机物去除, 炭化 : 300~700 ℃ , 大部分挥发性有机物去除 , 部分 高沸点有机物转化为低沸点有机物挥发,部分被炭化, 高沸点有机物转化为低沸点有机物挥发 , 部分被炭化, 留在活性炭孔中; 留在活性炭孔中; 活化:用活化气体将炭化留在孔中的残留炭进行活化, 活化 : 用活化气体将炭化留在孔中的残留炭进行活化, 重新造孔,温度在700~1000 ℃; 重新造孔,温度在 冷却:用水急剧冷却,防止氧化。 冷却:用水急剧冷却,防止氧化。
本章参考文献
[1] 张自杰主编 《排水工程》(第四版).北京,中国 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 第四版) 北京 北京, 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38~552. [2] 金伟、李怀正、范瑾初. 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应用的 金伟、李怀正、范瑾初 关键问题[J]. 给水排水,2001,27(10): 给水排水, ):11~12. 关键问题 , ( ): [3] 王建平、黄长均 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在水厂的应用 王建平、黄长均. [J].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0): 中国给水排水, ):17~20. , ( ): [4] 蔡巧巧等 臭氧 生物活性炭活性纤维处理微污染原水 蔡巧巧等. 臭氧-生物活性炭活性纤维处理微污染原水 工业水处理, ):39~42. 的研究 [J]. 工业水处理,2007,27(8): , ( ):
去 除 率 ( % ) 6-1 投加量对 机 粉末炭投加量( 粉末炭投加量(mg/L) ) 的
(2)接触时间; )接触时间; (4)投加方式及设备 )
(3)投加点 )
例: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石门水厂投加工艺,设计参数: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石门水厂投加工艺,设计参数: 产水量75万 不断投加粉末炭。 产水量 万m3/d,24h不断投加粉末炭。炭桨浓度 , 不断投加粉末炭 炭桨浓度≤5%, , 投加量5~12mg/L。 投加量 。
6.3 活性炭吸附的应用 活性炭吸附的应用
一、粉末炭的应用 1.粉末炭应用的特点 粉末炭应用的特点
设备投资省,价格便宜; 设备投资省,价格便宜; 吸附速度快;对短期及突发性水质污染适应能力强。 吸附速度快;对短期及突发性水质污染适应能力强。
2.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1)投加量: )投加量:
二、药剂再生法 无机药剂再生:无机酸或 无机药剂再生:无机酸或NaOH等作为再生 等作为再生 剂使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污染物脱附。 剂使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污染物脱附。 有机溶剂再生:用有机溶剂(苯、丙酮、甲 丙酮、 有机溶剂再生:用有机溶剂( 醇等)萃取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 醇等)萃取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
2.吸附装置 吸附装置 (1)固定床:活性炭在床中是固定的,水流过 )固定床:活性炭在床中是固定的, 炭层。 炭层。 单床式、多床串联式、多床并联式。 单床式、多床串联式、多床并联式。 按水流方向又可分升流式(上向流) 按水流方向又可分升流式(上向流)与降流 下向流)。 式(下向流)。 (2)移动床:水由下而上流过炭层,接近饱和的 )移动床:水由下而上流过炭层, 性炭从底部间歇排出, 活 性炭从底部间歇排出,每次卸出总填充 量的( 量的(5~20)%,同时从顶部投加等量再生 ) , 炭或新炭(见图6-3)。 炭或新炭(见图 )。 (3)流化床:活性炭处于膨胀状态或流化状态。 )流化床:活性炭处于膨胀状态或流化状态。 操作方式同移动床。 操作方式同移动床。
溢 管 流 进 斗 料 通 阀 气 直 式 流 衬 阀 胶 出 水
滤 α6 ° 头 = 0
活 炭 性
溢 水 流
进 水 α6 ° = 0 截 阀 止 直 式 流 衬 阀 胶 压 水 力 水 器 射
冲 水 洗
图6 3 -
移 床 附 构 示 图 动 吸 塔 造 意
三、活性炭的其他应用 (1)活性炭纤维(Actived Carbon Fiber, )活性炭纤维( , 简称ACF) 简称 ) (2)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 )臭氧 生物活性炭( ) 生物活性炭
当吸附质的吸附速率=解吸速率 解吸速率( 吸附平衡 :当吸附质的吸附速率 解吸速率(即V吸附 =V解吸),即在单位时间内吸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 ),即在单位时间内吸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 即在单位时间内吸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 则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C与在吸附剂表面上的浓度 则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 与在吸附剂表面上的浓度 都不再变化,即达到吸附平衡, 都不再变化,即达到吸附平衡,此时吸附质在溶液的 浓度Ce叫平衡浓度 叫平衡浓度。 浓度 叫平衡浓度。 衡量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大小。 吸附量qe(g/g):衡量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大小。达到吸 附平衡时,单位重量的吸附剂( ) 附平衡时,单位重量的吸附剂(g)所吸附的吸附质的 重量( )。 重量(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