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病理现象

合集下载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1.引言1.1 概述概述心理病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学科,它关注于心理过程和行为异常的起因、发展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心理问题,有些甚至可能演变为心理疾病。

因此,对于心理病理学的了解和认识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心理病理学的概述和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强迫症等,并提供一些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处理,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首先介绍心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随后,我们将重点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病理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最后,本文将总结上述分析结果,并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心理病理学的知识和启示。

希望读者在阅读完本文后,能够对心理病理学有一个更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对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的介绍。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参考答案: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这一主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呈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概述整篇文章的内容,引出对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的探讨。

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目的,以及本文的组织结构。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心理病理学概述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要点。

在心理病理学概述中,我们将介绍心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等内容,以便读者对心理病理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要点部分,我们将着重探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心理病理学问题。

我们将讨论压力、焦虑、抑郁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日常生活中心理病理学的启示。

病理心理学

病理心理学
8
对于涉及道德和法律层面的现 象解释需要特别注意
9
生物医学模式
4.病 理心 理学 的几 种模 式
心理动力学模式
行为主义模式 社会学模式
10
三、矫治
心理治疗
催眠疗法 行为疗法 暗示疗法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心理生理治疗 外科治疗
11
躯体治疗
四、积极预防
一个案例:经常想自杀的大学生
12
五、病理心理产出的原因
19
满足部分或全 部本能欲望
八、退行
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 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 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 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满足自己的某 些欲望。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20
九、学以致用
1.如何运用精神分析理论陪伴孩子 2.如何运用病理心理学理论去分析 心理障碍者的治病原因并解决 3,如何正确看待弗洛伊德理论
4
当然,病理心理学还 探索精神异常的原因, 介绍各种有关学说, 论述精神病理过程的 发展,评定和测量精 神异常的方法以及心 理治疗和其他治疗技 术。病理心理学所涉 及的范围与临床精神 病学所论述的大体相 同,但其理论体系属 心理学。
5
二、研究病理心理学的意义
1.病理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 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 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 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 的依赖关系。
14
精神疾病是儿童期由于被一个大孩 子或者成人的性诱惑导致的
很多是幻想的
儿童性欲理论
15
六、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自我和超我
16
案例2: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故事
案例3:一个想恋爱的女孩 案例4:一头上长蛆虫的男孩

变态心理学作业-飞越疯人院-心理病理现象

变态心理学作业-飞越疯人院-心理病理现象

变态心理学作业化学学院田晶晶201011041056主要人物的心理病理现象《飞越疯人院》中的主要人物,其心理病理现象主要集中在思维障碍、注意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灯几个方面。

麦克墨菲:一个不经意闯入疯人院的“正常人”,对于自己的行为有清醒的认识,但却不能符合社会的行为规范,是一个生活在“本我”世界中的人,心理正常。

护士长拉齐德:代表疯人院的权威,呆板、固执,喜欢操控一切,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没有一点个人的想法,是一个“超我”层次的人,心理没有问题。

切斯维克:本剧中最配合治疗的病人,但又是一个敏感易怒的人。

情感高涨。

比利:口吃,懦弱。

它是恋母情结的牺牲者,自我被超我严重压制直至彻底毁灭,意志力薄弱。

印第安酋长:沉默不语,目光呆滞,是自由思想的体现者,渴望自由却又没有足够的勇气挣脱束缚面对现实。

思维迟缓或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和意向缺乏。

他是一个弱小的自我,虽被强大的超我压制,但还未消失。

观后感看完影片我触动很深,也想到很多,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句“至少我试过了”。

当麦克莫菲和同伴们打赌能搬动饮水机砸开窗子逃走,大家都说麦克搬不动,结果,麦克真的就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没有搬动,但是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至少我试过了”。

是的这句话很简单,但却告诉我们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不要在乎结果,努力尝试的过程很重要,至少它可以让我们问心无愧,让我们无怨无悔。

“至少我试过了”我认为是麦克最经典的台词,也是我从影片中最受启发的一句话。

我由此感想到我们这批在温室中长大的九零后,这些所谓的新生代大学生、天之骄子在一点点的困难之前却大多都是退缩或还是依赖父母,那时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这句话“我试过了”,“至少我试过了”呢?影片中麦克可能是因为违反了那个时代所谓保障人权的法律被送进疯人院,尽管在疯人院里受尽各种非常人的待遇,但麦克始终未曾放弃自己的目标:逃离疯人院,追求自由,这也正是影片主线所在。

这也恰恰吻合麦克的人物性格,一句“至少我试过了”与影片主线紧紧相扣,这也应该是该是米洛斯·福尔曼导演的点睛之笔。

心理病理学知识点

心理病理学知识点

心理病理学知识点心理病理学是研究心理异常和心理障碍的学科,涉及到心理学、医学和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心理病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心理障碍分类、常见心理疾病以及心理治疗方法等。

一、心理障碍分类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出现异常,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心理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类:1.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症和其他类型的精神病。

2. 情感障碍:包括抑郁障碍、躁狂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等。

3.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和强迫症等。

4. 人格障碍: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避免型人格障碍和依赖型人格障碍等。

5. 心身症障碍:包括躯体形式障碍和躯体化障碍等。

6. 思维障碍:包括妄想、幻觉和思维内容异常等。

二、常见心理疾病1. 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会出现持续的低落情绪、对事物丧失兴趣以及自我价值观的消失等症状。

常见的抑郁障碍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

2. 焦虑障碍:焦虑障碍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恐惧感和身体不适等。

常见的焦虑障碍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放松技巧。

3. 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有情感不稳定、自我认同问题、恐怖的空虚感以及自我伤害行为等。

心理治疗和支持性治疗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

4.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混乱和情感减退等。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教育和社会支持。

5. 强迫症:强迫症患者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带来明显的焦虑和困扰。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三、心理治疗方法1.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障碍治疗的方法,通过对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改变消极思维、改善心理症状。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等。

心理病理观

心理病理观

心理病理观
心理病理是探究心理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的研究领域,它是行为科学和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

心理病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学家就开始将心理和行为因素与组织损伤和生理因素联系起来,他们试图探究心理和行为现象在病理学上的表现。

19世纪的弗里德曼认为,心理健康的状态由心理和行为因素共同决定,他提出心理病理观,即心理健康的状态不仅受到人的行为和感觉的影响,而且受到他的体质和结构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综合性心理病理学开始定义,它将认知、行为、生物学和发展因素联系起来,探讨心理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并尝试探究个体之间的变异可能性。

根据心理病理观,心理疾病不仅由心理机制决定,而且受到社会背景和文化风俗的影响。

例如,一些文化会给出不容易改变的规范和标准,如果个体没有达到或不能达到这些标准,就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恶化。

现在的心理病理学不仅受到行为科学和医学的影响,而且受到其它学科的影响,如认知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

此外,心理病理学也提出了一系列治疗心理疾病的办法,包括药物疗法、心理治疗方法和行为疗法等。

心理治疗方法是通过建立一种互动的、有效的沟通环境,来帮助病人重新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消除和缓解他们的心理病理状况,帮助他们实现心理健康。

- 1 -。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这些压力和挑战可能
来自工作、家庭、人际关系或者个人内心的矛盾。

这些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释放,就会逐渐演变成心理病理学问题。

心理病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预防和缓解心理病理学问题。

首先,要学会有效地处理压力。

工作中的压力、家庭中的矛盾、人际关系中的
冲突等都会给我们带来压力。

学会有效地处理压力,可以通过运动、放松技巧、沟通等方式来释放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其次,要学会积极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和困难。

无论是工作中的挫折、家庭中的矛盾还是个人内心的矛盾,都需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另外,要学会寻求帮助。

当我们面对心理压力和挑战时,不要独自承受,要学
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可以通过与朋友、家人或者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寻求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心理问题。

总之,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
的方法来预防和缓解这些问题。

学会有效地处理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寻求帮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迎接生活的挑战。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最新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

最新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的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2)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社会功能受损在界定心理障碍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3)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通常,有些事情会因为不经常出现或者偏离了正常范围而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4、对变态心理的认识(1)早期的认识。

早期人们对变态从3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

(2)生物学的解释。

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们相信心理障碍可能是由大脑病变或头部受伤引起的,并且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希波克拉底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有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后来,盖仑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部分振奋人心的发现来自于通过催眠研究得出的心理学观点。

首先是奥地利人梅斯梅尔指出物理磁流体的不均等分布造成了人体疾病。

“通磁术”就是后来所说的催眠,通过对病人的暗示起到了治疗效果。

对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法国医生沙考。

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

它构成了现代精神疗法的基础,并成为通过心理学途径研究精神障碍的里程碑。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变态心理和行为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梅耶。

梅耶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

他强调变态心理和行为由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

5、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心理动力学、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行为主义模型、认知学派、多维综合模型6、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

这些内部力量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

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维也纳医生费洛伊德。

他用精神分析的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等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病理心理学》课件

《病理心理学》课件
采用实验、调查、观察、 临床诊断等方法进行研究。
病理心理学发展历程
1
18世纪
心理学逐渐独立于自然哲学,研究人类心理本质与机制。
2
19世纪
医学与心理学开始结合,出现“精神病理学”。
3
20世纪
病理心理学逐渐扩大领域,形成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分支。
常见病理心理疾病
抑郁症
低落、消极、自责、自卑、失 眠等主要表现
焦虑症
不安、惊恐、疑虑、心慌、出 汗等主要表现
强迫症
多种强迫性行为或思维,如频 繁洗手、反复检查等
病理心理学诊断与治疗
诊断
通过面试、测试、筛查等方 式明确疾病类型、程度和影 响程度。
治疗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 治疗等综合治疗。
效果评估
定期评估疗效和治疗进展, 调整治疗计划。
案例分析
小明的抑郁症
结语
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人们探索心灵奥秘、促进身心健康的有 力工具。
小红的焦虑症
小明因感情问题和工作压力而出 现睡眠障碍、自责、自卑等症状。 循序渐进的医疗方案和家庭支持 帮助他恢复了健康。
小红因学习压力和社交恐惧而出 现不安和手足发凉等症状。药物 和心理治疗使她逐渐恢复了自信 和舒适感。
小张的强迫症
小张因工作要求开车而出现对车 辆的过度担心和强烈的“必须做 某事”的想法,造成了他的生活 和工作流程中的障碍。药物和心 理治疗使他逐渐克服困境。
《病理心理学》PPT课件
病理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认知、情感、行为的病理机制,对于探索心理问题 与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什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理心理学?
1 内涵
病理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 障碍与疾病的病理机理、 发病因素、症状表现等。

心理学与病理心理揭示心理异常的原因与症状

心理学与病理心理揭示心理异常的原因与症状

心理学与病理心理揭示心理异常的原因与症状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病理心理学则是研究心理异常、心理疾病以及其原因和症状的分支学科。

通过心理学和病理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心理异常的原因和表现,以便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一、心理异常的原因心理异常的原因复杂多样,可以涉及个体的遗传因素、环境压力、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1. 遗传因素:许多心理异常可能与个体的遗传基因有关。

例如,某些精神疾病在家族中的发病率较高,这表明遗传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2. 环境压力:环境对于人的心理状态产生重要影响。

个体所处的环境可能存在消极的压力因素,如家庭暴力、工作压力等,这些压力可能是导致心理异常的重要因素。

3. 人际关系: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可能对心理状态产生深远影响。

亲密关系的破裂、社交网络的缺失等都可能导致心理异常的发生。

二、心理异常的症状心理异常的症状各具特点,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个体表现会有所不同。

1. 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反应是个体对于压力和危机的心理反应,表现出躯体、情绪和认知上的多种症状。

例如,焦虑症患者可能表现出焦虑、疑虑、不安等症状。

2. 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包括抑郁症和躁狂症等,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失去对生活的兴趣、极端疲倦等症状。

3. 强迫症和恐惧症:强迫症患者常常表现出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整理东西等,而恐惧症患者则经常出现过度的恐惧和回避特定事物或场景的行为。

4.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功能和日常生活。

总结起来,心理异常的症状各异,但都会对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

三、干预与治疗针对心理异常,提供合适的干预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学和病理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方法。

1.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患者了解自身问题、调整不良情绪和解决困扰的方法。

抑郁症的心理病理机制和病因探讨

抑郁症的心理病理机制和病因探讨

抑郁症的心理病理机制和病因探讨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了解抑郁症的心理病理机制和病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一疾病。

本文将讨论抑郁症的心理病理机制和病因,以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认识。

一、心理病理机制1. 神经递质不平衡理论抑郁症与神经递质不平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脑内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明显下降,而谷氨酸水平则增加。

这种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导致了患者情绪低落、无法体验快乐等症状。

2. 兴奋性调控理论抑郁症患者的兴奋性调控功能通常受损。

在正常情况下,个体会通过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来维持情绪的平衡,而抑郁症患者则往往对外界刺激产生过度或不足的反应,从而导致情绪的不稳定和抑郁的出现。

3. 自我认知扭曲理论自我认知扭曲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

他们往往对自己、世界和未来持有消极的看法,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产生怀疑,并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过度关注。

这种认知扭曲在形成和维持抑郁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病因探讨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亲属之间患抑郁症的风险要远高于普通人群。

遗传因素可能通过调控个体的神经递质系统、兴奋性调控系统和应激反应系统等来影响抑郁症的发生。

2. 生物学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外,抑郁症的发病还与生物学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慢性疾病、荷尔蒙变化、免疫系统异常和脑内炎症等都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此外,抑郁症患者的脑结构和功能也与正常人群存在差异,这表明生物学的异常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3.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病具有重要影响。

早期生活事件的负性经历、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和婚姻关系的问题等都可能导致个体的心理压力增加,进而引发或加重抑郁症。

此外,社会支持的缺失和应对策略的不当也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总结起来,抑郁症是一种与神经递质不平衡、兴奋性调控和自我认知扭曲等心理病理机制密切相关的心理疾病。

普通心理病理学

普通心理病理学

普通心理病理学
普通心理病理学是研究心理疾病的起因、发展和治疗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分析和解释心理疾病的原因和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

心理疾病是指个体心理状态的异常或失调,可能导致行为、情感和认知方面的障碍。

普通心理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个体的遗传、环境、社会因素等密切相关。

在普通心理病理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心理测量工具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病理症状。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对个体心理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普通心理病理学的研究还涉及到心理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机制。

我们通过观察和研究个体的心理发展轨迹,了解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同时,我们还研究心理疾病的神经生理基础和心理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在临床实践中,普通心理病理学为治疗心理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心理疾病的病因和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制定出针对个体的治疗方案。

这些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旨在帮助个体恢复心理健康。

普通心理病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疾病的学科,关注个体心理健康问题的起因、发展和治疗。

通过对心理疾病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心理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为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01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病理现象

01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病理现象

变态心理学——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病理现象一、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又称异常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变态心理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判别变态的基本元素痛苦的个体体验适应不良行为无合理理由不可预期性及失去控制少见的和非传统的观察者不适违背社会标准的三种主要的诊断标准美国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我国的心理障碍诊断标准(CCMD) 国际疾病分类(ICD)二、症状学学习异常心理症状的目的是: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主要包括:①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基本消失以后;②主要以社会功能的康复为主;③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判断正常和异常要考虑的方面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精神症状的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精神症状表现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以及人格特征均可造成某一症状的表现不典型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都可能影响患者的症状表现。

以上两点称为症状的病理塑形因素(pathoplastic factors)。

这些因素往往会对患者症状的发生、发展及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认知障碍一、感知觉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

(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患者。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一、简述感知觉障碍的种类及其特点。

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如声光的刺激以及躯体上的某些轻微不适感的感受性增高。

多见于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感染后的虚弱状态等。

(2)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减低,如强烈的疼痛,或者难以忍受的气味,都只有轻微的感觉。

严重时,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感觉消失)。

感觉减退较多见于入睡前的瞌睡状态、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或在某些意识障碍时以及癔病和催眠状态。

感觉障碍多见于癔病。

(3)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可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的或相反的异常感觉。

多见于癔病。

(4)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都是异常的感觉,且往往难以表达。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及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

知觉障碍(1)错觉:是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歪曲地感觉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合的事物。

(2)幻觉: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病人却感知有它的存在。

如无人在现场时,病人听到有责骂他的声音,或看到某人在窗外。

听幻觉:临床上最常见,幻听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听到各种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的声音。

视幻觉:较常见,内容也较丰富多样,形象可清晰、鲜明和具体,但有时比较模糊。

嗅幻觉:多见的是一些使病人不愉快的难闻的气味,如腐烂的食品、尸体、烧焦物品、粪便或化学药品的气味。

味幻觉:较少见,病人尝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的或奇怪的味道,因而拒绝进食。

触幻觉:常见的是麻木感、刀刺感、通电感、虫爬感等。

内脏性幻觉:可产生于某一固定的器官或躯体内部。

运动性幻觉:本体感受器如肌肉、肌腱、关节等运动和位置的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它是另一类较常见的感知觉障碍。

病人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对这一事物(包括个人躯体本身)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形象、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却产生与该事物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感知。

病理心理学

病理心理学
1、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认为:被压抑的情绪和心理活动的矛盾冲 突是心理变态的动力因素。
2、以华生为代表的“心理学行为模式” 认为人的行为异常都是通过学习了不正常 的行为和没有学习正常行为而产生的。
【社会-文化因素】
人的社会文化关系内容十分广泛,包括:阶 级、经济、宗教、民族、伦理、婚姻各种关 系。
假性幻觉 无知觉实体性 存在于主观空间 由“内部感观”感
病人大多数意识到 的是主观东西 表象过程障碍
幻觉的产生: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切使内外感觉分析 器官负担过重,引起分析器官增强定向 活动的条件,均能促使幻觉产生。 主要原因: 1、感觉剥夺(自闭症) 2、弱视和重听
第二节 情绪病理
一、常见的异常情绪:
【思维病理】
一、类偏狂反应(paranoid reaction) 1、推诿作用 2、自我牵连倾向 3、素质 4、心理因素 5、慢性耳聋
【思维病理】
二、妄想: 所谓妄想是思维内容没有或缺乏事实依 据,而病人坚信不移,难以动摇,与病 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不相称的病态 信念。 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妄想
意识障碍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同环境失去接触 2、定向障碍 3、思维失去连贯性 4、回忆困难
【意识障碍】
临床上常见有: 1、混浊(benommenheit)
对外来刺激的阈值普遍增高,构思困 难、迟缓、精神活动贫乏。 2、谵妄(delirium)
同现实环境失去接触,生活在错觉、 幻觉和妄想之中,环境定向有严重障碍。
给于处罚,精神分析治疗、厌恶疗法、 认知疗法等等。
【关于施虐狂和受虐狂】
施虐狂是通过在异性身上造成痛苦与屈 辱,来满足性欲的一种性心理异常。 受虐狂是受到异性施于的痛苦与屈辱而 发泄其情欲并得到满足的一种性心理异 常。 心理治疗为主,主要看来访者求治愿望。

心理学对病理行为的解释

心理学对病理行为的解释

心理学对病理行为的解释人的行为是复杂多样的,有时我们可能会遭遇一些病理行为,即与正常社会行为相违背的行为。

病理行为的出现常常使人困扰,因此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学解释非常重要。

首先,心理学认为,病理行为可能源自个体的心理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压力常常伴随我们的生活。

应对压力的不良方式,例如逃避、嗜睡、暴饮暴食等行为,可能导致心理上的病理反应。

例如,当一个人在面临职业压力时,他可能会选择逃避工作,长时间地沉溺于娱乐活动中,从而忽视社会和家庭责任。

这种逃避行为背后的心理解释可能是个体对现实的无法承受,以及对逃避行为的寻求安慰和放松。

其次,病理行为可能与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

心理健康问题广泛存在于当代社会,例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焦虑症患者往往表现出过度担心、紧张和烦躁的行为,而抑郁症患者则可能表现出情绪低落、消极甚至自杀意念等行为。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体的正常生活和社交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心理学的干预方法进行有效管理和治疗。

另外,病理行为可能与个体的人格特点相关。

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的人格特质在其行为表现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自恋性人格倾向的个体往往表现出自大、自我中心和缺乏同理心的行为;反社会人格倾向的个体则可能表现出冷酷、不负责任和缺乏道德约束的行为。

这些人格特质常常与病理行为相关联,因此通过深入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可以更好地解释其病理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最后,病理行为的出现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心理学中,环境因素指的是个体所处环境对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成长于一个暴力家庭环境中,他可能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而在一个贫困的社区中成长的个体,可能会表现出偷盗和犯罪行为。

这些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心理学的社会学习理论、人类发展理论等来解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病理行为在特定环境中的形成和发展。

综上所述,心理学为我们解释病理行为提供了丰富的角度和理论基础。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病理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从而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俄狄浦斯期的心理病理恐惧焦虑与抑郁的心理起因与应对

俄狄浦斯期的心理病理恐惧焦虑与抑郁的心理起因与应对

俄狄浦斯期的心理病理恐惧焦虑与抑郁的心理起因与应对在俄狄浦斯时期,许多人常常面临心理病理问题,如恐惧、焦虑和抑郁。

这些问题的起因与应对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起因分析1. 基因遗传因素:心理病理问题可能与个体的遗传背景有关。

某些人天生就易于产生恐惧、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在他们的基因中有一定的表达。

2. 环境刺激:俄狄浦斯时期的环境极度恶劣,人们经历了战争、疾病和饥荒等苦难。

这些外部的压力和刺激往往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包括恐惧、焦虑和抑郁。

3. 家庭教养: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家庭教养方式也可能对心理病理问题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严厉的批评、忽视,或者过度保护等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导致其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二、应对方法1. 寻求社会支持:俄狄浦斯时期的人们可以积极寻求身边亲友的支持和安慰。

通过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扰和担忧,可以减轻心理的负担和压力,获得更多的建议和帮助。

2. 进行心理咨询:在当时的社会中,也有一些智者和哲人可以提供心理咨询的服务。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被困扰的人们可以得到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学会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 增强自我认知:心理问题的应对也离不开个体的自身努力。

通过增强对自己的认知,包括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和价值观等,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困扰。

个体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冥想等方式来加强自我认知。

4. 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心理状况。

此外,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和放松身心,也是应对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结起来,俄狄浦斯期的心理病理问题的起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和家庭教养等。

对于这些问题的应对方法,个体可以通过寻求社会支持、进行心理咨询、增强自我认知以及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等途径来缓解和应对。

通过这些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恐惧、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强迫症的心理病理学理论解释

强迫症的心理病理学理论解释

强迫症的心理病理学理论解释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往往表现出反复出现的强烈的焦虑和强迫性思维,以及对特定行为或思维的强迫性需求。

在心理学领域,许多理论试图解释强迫症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本文将探讨三个主要的心理病理学理论,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认知行为学派的理论以及神经生物学派的理论,从而深入理解强迫症的心理机制。

1.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许多关于强迫症的理论。

他认为,强迫症的根源在于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压抑。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迫症的症状是由于个体在童年时期发生过的冲突无法完全被解决所导致的,这些未解决的冲突被压抑在潜意识中,进而通过强迫性行为和思维得到表达。

比如,一个童年时期曾经遭受严重惩罚的个体可能会表现出洁癖强迫症,因为他们不断清洗身体或环境来减轻内心的压力和恐惧感。

2. 认知行为学派的理论认知行为学派的理论将强迫症视为一种学习和认知的障碍。

据此理论,强迫症的症状是受到内部或外部刺激触发的,而强迫性行为和思维则被视为一种应对焦虑的方式。

认知行为学派认为,强迫症患者在面对焦虑时会出现认知失调,他们可能会过度评估风险和危险,并过度强调某些行为与焦虑之间的联系。

从而导致他们进一步产生强迫性思维和行为,以减轻自身的不安情绪。

3. 神经生物学派的理论神经生物学派的理论将强迫症的发展归因于脑神经化学物质的异常。

研究显示,强迫症患者的脑内杂质化学物质,如血清素和谷氨酸,可能存在缺陷。

这些缺陷被认为可能导致神经回路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强迫症的症状。

此外,神经生物学派还提出,遗传因素对于强迫症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强迫症在家族中的聚集性较高。

综上所述,强迫症的心理病理学理论解释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的冲突和压抑理论、认知行为学派的学习和认知障碍理论以及神经生物学派的脑化学物质异常理论。

这些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深入了解强迫症的心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并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全面解释强迫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心理学现象-各种稀奇古怪的综合症

心理学现象-各种稀奇古怪的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 tock‎h olm ‎s yndr‎o me):‎‎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起源:‎‎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J an E‎r ik O‎l sson‎与Clar‎k Olo‎f 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

‎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

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 hris‎t ian竟‎然还爱上劫‎匪Olss‎o 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

‎li‎m a综合症‎:‎lima‎综合症讲的‎是人质犯被‎人质所同化‎,与人质的‎立场趋于一‎致,把攻击‎心态转变的‎现象,‎‎l ima综‎合症的起源‎: 199‎6年一批持‎械匪徒绑架‎日本驻秘鲁‎l ima的‎大使馆绑架‎大量人质,‎在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光‎辉的人格辉‎映下,在几‎天后匪徒就‎主动释放了‎大部分的人‎质‎巴黎综合症‎:‎巴黎综‎合症是日本‎人在法国巴‎黎工作或度‎假时发生的‎一种精神紊‎乱状态。

‎‎‎其主‎要症状有恶‎心、失眠、‎抽搐、难以‎名状的恐惧‎感、自卑感‎、蒙羞感以‎及被迫害妄‎想症,甚至‎是有自杀倾‎向。

‎‎法‎国心理学家‎赫夫&#8‎226;本‎阿默指出:‎“心理脆弱‎的游客可能‎会失去承受‎力,当他们‎了解的关于‎这个国家的‎介绍跟自己‎所发现的事‎实不符时,‎就会引发危‎机。

1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病理现象

1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病理现象

如何进行精神检查
• 首先,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以及存在哪些精神 症状 • 其次,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 其严重程度 • 第三,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 状是原发还是继发的 • 第四,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减少疾病的误诊 • 第五,学会分析和探讨症状发生的可能,原因及 影响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
(一)思维形式障碍
• 2 、思维迟缓: • 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与思维奔逸相反, 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 ,反应迟钝为主要特点。
(一)思维形式障碍
• 3、思维贫乏: • 患者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表现为沉 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但回答 问题的语速并不减慢,只是回答内容极为简单。 这是与思维迟缓本质的区别。
判断正常和异常要考虑的方面
• 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 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 ,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 出了一般限度 • 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 具体分析和判断
精神症状的特点
• • • • 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 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或社会功能 损害
变态心理学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心理病理现象
1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又称异常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 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 律的科学。 • 研究对象: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
变态心理
• 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 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 期待的行为反应。

(优选)变态心理学第章心理病理现象

(优选)变态心理学第章心理病理现象
第二十四页,共49页。
妄想按其起源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可分 为:
原发性妄想是指一种突如其来的、不能以 病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背景解释,具有象 征意义的病态信念。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 上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另 一种妄想等,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第二十五页,共49页。
变态心理学 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异常现象
第二十二页,共49页。
第二十三页,共49页。
【典型病例】
女 26岁 精神分裂症
患者大专毕业后长期休息在家,和母 亲两人相依为命,相处较好。半年来 认为母亲对自己态度生硬,家中的事 也不告诉自己。患者说:“我认为同 性相吸,异性相斥,由于2000年转换 到2001年对地球的磁力发生改变,这种
磁力影响了我妈妈,使妈妈对我的态度发 生改变,妈妈现在疏远我。”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
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患 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 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 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假性幻觉(pseudohallucination):幻
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 空间如脑内、体内。
第九页,共49页。
物的距离发生改变。 (3)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
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 (4)非真实感(derealization):患
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变 得不真实,见于抑郁症、焦虑障碍和人 格障碍
二、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正常人的思维有以下几个特征:具体
性、目的性、实际性、实践性、逻辑 性。
8.语词新作(neologism) 指概念的
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患者 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 并赋予特殊的概念。 9.逻辑倒错性思维(paralogism thinking) 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 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 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可见于精神分裂 症和偏执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幻觉:
是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
3、感知综合障碍
:
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 与实际完全不相符合的事物。
正常人在特殊情境下也可以
产生错觉,但正常人的错觉
是偶然出现的,一般通过验
证,能很快被纠正和消除(后
者也被称为“生理性错
觉’’)。如“风声鹤唳,草
木皆兵”“杯弓蛇影”。
(二)知觉障碍
1、错觉: 2、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 :
⑴幻听:是最常见的幻觉形式,它是指在没有声音刺激 时出现声音的知觉体验。常见的有:命令性幻听、评论 性幻听、争论性幻听 ⑵幻视:是指在没有视觉刺激时出现的视觉形象的体验。
⑶幻嗅:指在没有嗅觉刺激时,出现了嗅觉体验,大多 是一些难闻的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⑷味幻觉:指病人尝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的或奇怪的味 道,因而拒绝进食。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2、感觉减退、缺失 3、内感性不适
指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 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 觉,都是异样的感觉, 且往往难以表达。如感 到体内有牵拉、挤压、 撕扯、转动、游走、溢 出、流动、虫爬等特殊 感觉。其特点是病人不 能明确指出体内不适的 部位。
(二)知觉障碍
1、错觉:
⑷对自身躯体结构方面的感知综合障碍:体形 障碍、窥镜症状
二、思 维 障 碍
1. 思维形式障碍:
⑴思维奔逸
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
⑵思维迟缓
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⑶思维贫乏
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诉述脑
⑷思维松弛或思维散子漫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机
器加了“润滑油”,思维敏捷,
⑸幻触:患者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 虫爬感、风吹拂、麻木感、刀刺感、通电感等。
⑹内脏幻觉:指患者体验到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 器有一些异常的知觉体验。如病人清楚地感到自己的某 一内脏在扭转、穿孔,或有昆虫在胃内游走、肺煽动。
假性幻觉:这类幻觉的特征为:(1)幻觉形象存在于 患者主观空间之内(脑子里);(2)幻觉不通过 患者的感官而获得;患者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就 “看到”头脑里有一个人像,可以不通过耳朵而 “听”到脑子里有人说话的声音。 (3)所感知的 形象不够鲜明生动。
第四章 心理病理现象
一、感觉和知觉障碍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2、感觉减退、缺失 3、内感性不适
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 增强,感觉阈值降低。 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 虚弱状态患者。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2、感觉减退、缺失 3、内感性不适
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 力异常下降 ,多见于抑
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 碍患者。
⑵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 不正确的知觉体验。如患者感到整个世界似乎 已经停滞不前,有度日如年之感。
⑶周围环境改变的感知综合障碍:病人感到周 围的一切似乎都是不活动的,或者相反,感到 周围的一切都在急速地猛烈地变化着。另外, 病人还可觉得周围事物变得似乎是不鲜明的、 模糊不清的,缺乏真实感,这种现象称之为 “非真实感”。
⑸破裂性思维
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不断涌现出
⑹思维不连贯
来。患者感到“舌头跟不上思 想的速度”。说话增多,语速
⑺思维中断
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
⑻思维插入
而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 音韵联想(音联),或字意联
想(意联)。多见于躁狂症。
二、思 维 障 碍
1. 思维形式障碍:
⑴思维奔逸
⑵思维迟缓
⑶思维贫乏
机能性幻觉:幻觉(通常是幻听)和现实刺激同时 出现、共同存在而又共同消失,但二者并不融合在 一起。例如:患者听到单调的声音,如钟声、流水 声、刮风声、雨声、以及脚步声、鸟声、车轮滚动 声等,听到这些声音时所出现的言语性幻听,其内 容一般较单调并较固定。主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⑴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感到周围的人或物 体在大小、方位、距离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分 为:视物变形症、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
⑸破裂性思维
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如
⑹贯。 例如:“鸡在叫,人生,人
⑻思维插入
生,我是周老爷(病人姓 周),宝莲灯,保养身
1. 思维形式障碍:
⑴思维奔逸
⑵思维迟缓
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
⑶思维贫乏
汇贫乏。患者体验到脑子空 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
⑷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
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
⑸破裂性思维
简单,对任何问题都予以类似
⑹思维不连贯
“不知道”、“没什么”、 “还可以”等简单回答。严
⑺思维中断
二、思 维 障 碍
1. 思维形式障碍:
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 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
⑴思维奔逸 ⑵思维迟缓
缺乏内在联系。表现为患者 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 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
⑶思维贫乏
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 内容令人不能理解。严重时,
⑷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
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
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 指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 在某种事物,但病人却 感知到它的存在。
(二)知觉障碍
1、错觉: 2、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 :
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本 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 识,但是对这一事物的 某些个别属性(例如形 象、大小、颜色、位置、 距离等)或某些部分产 生错误的认识。如:视 物显大症和视物显小症
重的患者也可以什么问题都
⑻思维插入
回答不知道。见于精神分裂 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
神发育迟滞。
二、思 维 障 碍
1. 思维形式障碍: ⑴思维奔逸 ⑵思维迟缓 ⑶思维贫乏 ⑷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⑸破裂性思维 ⑹思维不连贯 ⑺思维中断 ⑻思维插入
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 性和逻辑性障碍。患者 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 弛,内容散漫,缺乏主 题,一个问题与另外一 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 说话东拉西扯,以致别 人弄不懂他要阐述的是 什么主题思想。对问话 的回答不切题,以致检 查者感到交谈困难。
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 数量的减少和困难。患者表
⑷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
声甚低,反应迟缓。患者自
⑸破裂性思维
觉脑子变笨,反应慢,思考
⑹思维不连贯 ⑺思维中断
问题困难。患者感到“脑子 不灵了”、“脑子迟钝了”,
“脑子生了锈,舌头像石
⑻思维插入
头”。多见于抑郁症。
二、思 维 障 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