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读书笔记-2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医学免疫学⼀免疫的概念:机体对⾃⼰”或⾮⼰”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的⽣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种⽣理性功能。
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功能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1.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称天然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出⽣时就具备,可以遗传。
固有免疫的特点:①⾮特异性:作⽤范围⼴,并⾮针对某⼀种特定抗原;②效应迅速性:针对病原体及异物侵袭可迅速发挥作⽤;③⽆记忆性: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随接触病原体的次数⽽改变。
2. 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受抗原刺激后获得的⼀类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①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原发挥免疫效应;②获得性:其免疫效应只有通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建⽴;③记忆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初次快速、强烈的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功能:免疫细胞发⽣、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
包括⾻髓和胸腺⾻髓的功能1. 各类⾎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的场所2.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胸腺的功能1. 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 免疫调节功能⼆外周免疫器官功能:是成熟T 、B 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的功能 :1.T 细胞及 B 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发⽣的场所1)浅⽪质区:细 B 胞定居的场所 2)深⽪质区: T 细胞1)髓索: B 细胞和浆细胞较多 2)髓窦:巨噬细胞较多3.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脏的功能1. 是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3.合成⽣物活性物质抗原的概念及其特性抗原概念:指能与 T 细胞、 B 细胞的 TCR/BCR 特异性接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医学免疫学抗体笔记
医学免疫学抗体笔记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医学免疫学概述
2.抗体的结构和分类
3.抗体的功能和应用
4.医学免疫学检测方法
5.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和辅导资料
正文
一、医学免疫学概述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如何识别和排除外来侵害,如病毒、细菌等。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是指人体天生具有的防御机制,适应性免疫是指人体通过接触外来物质后产生的特异性防御机制。
二、抗体的结构和分类
抗体是一种由 B 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主要负责体液免疫。
抗体的结构呈 Y 形,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
根据抗体重链 C 区的抗原性不同,抗体可分为五类:IgG、IgA、IgM、IgD 和 IgE。
其中,IgG 和 IgA 为主要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
三、抗体的功能和应用
抗体的主要功能是结合抗原,从而激活补体、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发挥免疫效应。
此外,抗体还可以穿过胎盘和黏膜,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抗体被用于制备疫苗、诊断试剂和治疗疾病等。
四、医学免疫学检测方法
医学免疫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这些方法可用于检测未知抗体、评估免疫反应和诊断疾病等。
五、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和辅导资料
学习医学免疫学时,需要关注抗体的结构、分类、功能和应用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可以参考一些精品笔记、重点知识和题库及答案。
其中,《医学免疫学概览》是一本值得推荐的辅导资料,可以从宏观上了解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读书笔记-2
医学免疫学读书笔记-21、抗体的结构:Ig单体是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之间是二硫键连接,类似于Y。
根据重链分子量不同,可以分为IgM、IgD、IgG、IgA和IgE。
Ig的重链、轻链具有特征折叠的可变区和恒定区结构域组成,氨基酸序列变化交的区域成为可变区,比较保守的区域成为恒定区。
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各有3个高变区。
IgD、IgG、IgA有铰链区,富含脯氨酸而易伸展弯曲,能改变两个Y形臂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表位。
木瓜蛋白酶可以在铰链区的二硫键氨基侧将IgG裂解成大小基本相等的三个片段,其中两个结构完全一样,含有抗原结合活性的片段称为Fab,另一个不含抗原结合活性,很容易形成晶体,称为Fc段。
J链是一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浆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将单体Ig分子连接为多聚体。
二聚体IgA和五聚体IgM均含有J链。
Ig的分泌:分泌片是分泌型Ig的组成成分,介导分泌型Ig分泌至外分泌液中。
分泌片是为一含糖肽链,是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胞外段,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
Ig具有同为抗体和抗原的两重特性。
一方面作为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与结合抗原;另一方面其本身也是抗原,可刺激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的B细胞分泌抗Ig的抗体。
2、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Ig可变区中的高变区是抗原结合部位;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方式是表面互补,抗原与抗体结合时,抗原一般都是镶嵌在轻、重链CDR形成的凹槽中的。
多克隆抗体:每个大分子的抗原应该能够提供多个不同的表位与相应的不同抗体结合,将针对同一抗原的多个不同表位抗体的混合物成为多克隆抗体。
抗体与抗原之间是以非共价键的形式相结合,主要包括静电吸引、范德力、疏水键、氢键等。
抗原抗体之间作用力大小可以用抗体的亲和力常数来量化,抗体的亲和力是指抗体的一个抗原结合部位与抗原决定基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的强度。
亲和常数是反应平衡时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浓度与游离抗原和游离抗体浓度的比值,亲和常数的倒数即为解离常数。
01、《医学免疫学笔记》第1~4章
笫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术语免疫(immunil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夭然免疫耐受, 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系统的组成❽•免疫的主要功能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穩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固有免疫〈先夭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分类、适应性免疫(萩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顷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l细胞、δyT细胞固有免疫效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醉、抗閒肽、乙型溶素作用辖点:♦二先夭性(无需抗原激发)♦二作用在先(0-96小时)♦二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二无记忆性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 自身活化、熔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作用特点:♦二获得性(需抗原激发)♦二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二特异性(TCR/BCR)♦二记忆性♦二耐受性第一章免茨器官和组织免疫术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mucosal associated IymPhOid tissue):茨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骨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医学免疫学笔记
定义:指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1抗原的基本特性①免疫原性:能与B细胞和T细胞结合,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a、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亲缘关系越远,其抗原组成成分与人类之间同源性越低,免疫原性越强2)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3)抗原的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
多数大分子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酪氨酸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更强。
4)抗原表位的化学基团构成及空间构型②抗原性:能与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同时具有免疫原性与抗原性的抗原称为免疫原(immunogen)或完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和蛋白质;具有抗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称为半抗原(hapten )或不完全抗原,如小分子化学物质及药物。
2、抗原的种类①根据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为: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朿9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辅助,主要为蛋白质性抗原,由BCF识别后B细胞内吞并将抗原降解为短肽,通过与MHQI类分子结合,提呈给Th 细胞识别,为B细胞活化提供刺激信号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主要为多糖类抗原。
刺激B细胞仅产生IgM类抗体,无免疫记忆,不刺激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TD-Ag TI-Ag 化学组成蛋白质及其化合物多糖化学结构复杂,多种不同表位简单,重复表位Th细胞辅助不需要MHC艮制性有无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体类型IgA、IgM、IgG 等IgM免疫记忆有无②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为:1)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 ):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如溶血性链球菌表面成分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组织具有的共同抗原2)异种抗原(xenogenicantigen ):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例如临床治疗所用的动物免疫血清既含抗毒素抗体,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异种抗原3)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不同抗原,例如不同个体器官移植时诱导产生排斥反应的抗原4)自身抗原(autoantigen ):自身组织表达的抗原,如脑组织、精子等正常情况下与免疫系统相对隔绝,当进入血液中时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5)独特型抗原(idiotype antigen ): 一种特殊的自身抗原,存在于抗体分子的超变区③根据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可分为:1)内源性抗原(en doge nous an tigen ):指在APC内合成,存在于胞浆内的蛋白质抗原,由MHC I类分子提呈给CD8+ffl胞识别2)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 ):指由APC从细胞外部摄取,存在于细胞囊膜系统内的蛋白质抗原,由MHC II类分子提呈给CD4+ffl胞识别3、抗原表位(epitope )①定义:被抗原受体TCR与BCR特异性识别的抗原部分,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也称抗原决定基②特性:1)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也可由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2 )某一特定抗原表位能特异性刺激机体产生相应产物3 )抗原结合价:1个蛋白质分子中能与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数。
医学免疫学笔记
医学免疫学笔记第一章、第二章一、重点与难点提示:本章重点掌握免疫的含义、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的功能。
二、基本概念及要点:掌握以下基本概念: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是有害的。
2.固有性免疫应答: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
又称为天然免疫、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3.适应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是指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过程,故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掌握以下要点:1.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其表现:(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正常的免疫应答可阻止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其毒素等,即具有抗感染免疫的作用。
(2)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机体对自身成份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免疫系统可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表1-1 免疫的功能与表现:免疫功能生理性(有益)病理性(有害)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性异物超敏反应(过度).免疫缺陷病(不足)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2.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是固有性免疫应答,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二是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为特异性免疫。
●固有性免疫应答的特征是:(1)无特异性,作用广泛;(2)先天具备;(3)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记忆性;(4)可稳定遗传;(5)同一物种的正常个体间差异不大。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①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 ):能力过弱可发生免疫缺陷;过强可导致超敏反应 ②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 ):监视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③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 ):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实现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
适应性免疫具有三大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免疫学发展时期可分为:经验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2.1 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bone marrow ){ 血窦造血组织{ 造血细胞 基质细胞:提供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由基质细胞产生的造血生长因子(GM-CSF, SCF, IL-3、4、6、7)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
HSC {髓样SC →RBC 、PLT 、粒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样SC →B 细胞、T 细胞、NK 细胞人HSC 表面标志:CD34、CD117【骨髓的功能:】①产生各类免疫细胞和血细胞②B 细胞、NK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二、胸腺(thymus ){ 胸腺细胞: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T 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 ):TEC 、DC 、M∅皮质内多为胸腺细胞(85~90%);髓质内多为上皮细胞,常见胸腺小体。
胸腺微环境——决定T 细胞增殖、分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胸腺的功能:】①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②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③免疫调节作用(胸腺基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等可调节外周免疫器官)2.2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一、淋巴结(lymph node ){ 浅皮质区(B 细胞区)副皮质区(T 细胞区)髓质:髓索+髓窦:有DC 、HEV淋巴结的功能:①T 、B 细胞的定居场所(T :75% B :25%)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接受抗原刺激、发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部位之一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④过滤作用(滤淋巴液)二、脾(spleen ){ 白髓:中央动脉+(PALS 、脾小结、边缘区)红髓:脾索+脾血窦脾的功能:①T 、B 细胞的定居场所(T :40% B :60%)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应答③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成分和细胞因子等)④过滤作用(滤血)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主要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的主要部位。
医学免疫学笔记材料改地
医学免疫学笔记第一章 、第二章一、重点与难点提示:本章重点掌握免疫的含义、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的功能。
二、基本概念及要点: 掌握以下基本概念: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是有害的。
2.固有性免疫应答: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 ),是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
又称为天然免疫、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
3.适应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是指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过程,故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
掌握以下要点:1. 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其表现:(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 ) 正常的免疫应答可阻止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其毒素等,即具有抗感染免疫的作用。
(2)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 ) 指机体对自身成份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 ) 免疫系统可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表1-1 免疫的功能与表现:2.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是固有性免疫应答,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二是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为特异性免疫。
●固有性免疫应答的特征是:(1)无特异性,作用广泛;(2)先天具备;(3)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记忆性;(4)可稳定遗传;(5)同一物种的正常个体间差异不大。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免疫学笔记
第一节绪论1、免疫识别“自我”和“非己”抗原,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生理或病理性反应。
2、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法氏囊(禽类);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3、固有免疫:固有性、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需要抗原激发。
4、免疫的三大生理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二节抗原1、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抗原具有两个特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抗原性)3、抗原特异性由取决于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即由抗原表位的种类、数量、性质和空间构型决定。
4、共同抗原: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亦称交叉反应性抗原。
5、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半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
6、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直接刺激B细胞,无需T细胞辅助,能产生IgM类抗体,无免疫记忆。
7、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性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P335)第三节免疫器官1、胸腺既是淋巴器官,又有免疫功能,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故当胸腺发育不全或缺失,可导致T细胞缺乏和细胞免疫功能失陷。
新生期拆除胸腺的动物细胞免疫消失,体液免疫受损。
2、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第四节免疫细胞一、T淋巴细胞1、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有T细胞分化抗原:CD3、CD4、CD8、CD28(3、4、8、28)2、CD3是重要的抗原信号传导分子,也是所有T细胞的表面标志。
3、TCR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表位,只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提呈细胞或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pMHC)4、T细胞分为CD4+和CD8+两类,CD8+T细胞是介导细胞免疫的效应T细胞,经抗原致敏后可特异性杀伤携带致敏抗原的靶细胞。
5、CD4+T细胞分化的Th1细胞、Th2细胞;Th1细胞分泌IL-2和IFN-γ,Th2细胞分泌IL-4、5、6、10。
医学免疫学读书笔记
一、主要知识点1、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特征(P270-272):黏膜免疫系统主要由分布在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黏膜组织中的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包括位于肠道的肠相关淋巴组织、鼻咽部的鼻咽相关淋巴组织、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泌尿生殖道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外分泌腺。
其分布特点为器官化及散在的淋巴组织和细胞并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黏膜免疫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机体近 50%淋巴组织存在于黏膜系统,是机体最大的免疫组织。
肠相关淋巴组织是肠黏膜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和活化的部位: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滤泡相关上皮、独立淋巴滤泡、阑尾、肠系膜淋巴结、弥散免疫细胞鼻咽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主要是抵御经空气和食物传播的病原微生物感染黏膜免疫系统具有不同于其他免疫组织的特征:解剖学特征:主要组成为器官化的及散在的淋巴组织和细胞,具有独特的抗原摄取机制,通过黏膜上皮及淋巴组织间密切的相互作用发挥效应。
效应机制特征:构成强大的屏障作用,保护机体的内表面。
对抗原具有选择性的应答。
特定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存在抑制性巨噬细胞及诱导耐受的DC ,同时存在大量的抑制性 T 细胞和抑制性的分子,使黏膜免疫处于免疫抑制微环境,对食物、共生菌等无害物质低应答或无应答。
2、黏膜免疫系统的固有免疫特性(P272-275 ):病原微生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入侵黏膜组织:黏附并进入M 细胞,杀死M 细胞,感染肠道上皮细胞并进入固有层;直接感染肠道上皮细胞进入固有层;吞噬细胞伸出伪足穿越上皮细胞间隙捕获抗原时被肠腔内的细菌感染。
黏膜免疫屏障是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黏膜组织是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的主要部位。
完整的黏膜组织构成了机体的第一道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屏障,其中黏膜组织中的固有免疫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
黏膜固有免疫应答引起局部炎症反应:黏膜固有层含有多种固有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 DC 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医学免疫学_笔记
医学免疫学_笔记医学免疫学笔记第一章免疫学概论(Immunology)第一节免疫概念的演变一、免疫(Immune)免疫是immunis衍生而来的,在微生物学和病毒学上是指免除瘟疫。
在医学上,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的现代定义是:机体针对外源物质的一种反应,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此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
二、免疫学(Immunology)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异物,进入机体后发生的细胞和分子的反应,以及各种免疫现象、理论规律及其相关技术的一门生物科学。
免疫学的基础方面的研究免疫学在应用方面的研究三、免疫的功能机体的免疫功能体现在对抗原特异性的识别和消除,保持机体相对的自身稳定(homeostasis)(生物体对自己和非已的识别)。
第二节免疫学的发展史一、免疫学的经验时期二、经典免疫学时期 1.牛痘苗的发明1798年,英国E Jenner确立接种牛痘疫苗后可以预防天花 2.减毒疫苗的发明1880年,L Pasteur发现鸡霍乱杆菌的接种方法 1881年,L Pasteur制备了炭疽杆菌减毒疫苗 1885年,L Pasteur制备了狂犬病疫苗 3.抗毒素1890年,德国E von Behring 日本的北里(S Kitasato)应用免疫血清治疗白喉患者的被动免疫治疗获得成功。
190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4.补体的发现1894年,R Pfeiffer观察到溶菌现象1895年,J Bordet 发现溶菌现象中补体和抗体的作用 5.血清学方法的建立1900年,P Ehrlich 抗体形成概念, 1897年,P Kraus 沉淀反应1896年,M von Gruber,HE Durham 凝集反应 1906年,AP von Wassermann 补体结合反应 6.免疫化学的研究1917年,K Landsteiner 应用人工抗原研究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1929年,M Heidelberger 抗原抗体反应的定量研究 1934年,JR Marrack 抗原抗体反应格子学说1938年,AW Tiselius, EA Kabat 血清蛋白电泳技术丙种球蛋白 1942年,JT Freund 佐剂1941年,AH Coons 免疫荧光技术1955年,P Grabar 免疫电泳抗体分子不均一性 7.抗体生成理论1897年,P Ehrlich抗体生成学说抗毒素分子存在于细胞表面上,当外毒素进入体内后与之特异结合,并刺激细胞产生更多的抗毒素分子,自细胞表面脱落入血流,既是抗毒素。
医学免疫学笔记
一、抗原(antigen, Ag)定义:指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1、抗原的基本特性①免疫原性:能与B细胞和T细胞结合,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a、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亲缘关系越远,其抗原组成成分与人类之间同源性越低,免疫原性越强2)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3)抗原的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
多数大分子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酪氨酸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更强。
4)抗原表位的化学基团构成及空间构型②抗原性:能与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同时具有免疫原性与抗原性的抗原称为免疫原(immunogen)或完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和蛋白质;具有抗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称为半抗原(hapten)或不完全抗原,如小分子化学物质及药物。
2、抗原的种类①根据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为: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辅助,主要为蛋白质性抗原,由BCR识别后B细胞内吞并将抗原降解为短肽,通过与MHC II类分子结合,提呈给Th细胞识别,为B细胞活化提供刺激信号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主要为多糖类抗原。
刺激B细胞仅产生IgM类抗体,无免疫记忆,不刺激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TD-Ag TI-Ag 化学组成蛋白质及其化合物多糖化学结构复杂,多种不同表位简单,重复表位Th细胞辅助需要不需要MHC限制性有无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体类型IgA、IgM、IgG等IgM免疫记忆有无②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为:1)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如溶血性链球菌表面成分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组织具有的共同抗原2)异种抗原(xenogenic antigen):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例如临床治疗所用的动物免疫血清既含抗毒素抗体,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异种抗原3)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不同抗原,例如不同个体器官移植时诱导产生排斥反应的抗原4)自身抗原(autoantigen):自身组织表达的抗原,如脑组织、精子等正常情况下与免疫系统相对隔绝,当进入血液中时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5)独特型抗原(idiotype antigen):一种特殊的自身抗原,存在于抗体分子的超变区③根据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可分为:1)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指在APC内合成,存在于胞浆内的蛋白质抗原,由MHC I类分子提呈给CD8+细胞识别2)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指由APC从细胞外部摄取,存在于细胞囊膜系统内的蛋白质抗原,由MHC II类分子提呈给CD4+细胞识别3、抗原表位(epitope)①定义:被抗原受体TCR与BCR特异性识别的抗原部分,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也称抗原决定基②特性:1)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也可由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2)某一特定抗原表位能特异性刺激机体产生相应产物3)抗原结合价:1个蛋白质分子中能与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数。
医学免疫学笔记
第一节绪论1、免疫识别“自我”和“非己”抗原,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生理或病理性反应。
2、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法氏囊(禽类);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3、固有免疫:固有性、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需要抗原激发。
4、免疫的三大生理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二节抗原1、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抗原具有两个特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抗原性)3、抗原特异性由取决于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即由抗原表位的种类、数量、性质和空间构型决定。
4、共同抗原: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亦称交叉反应性抗原。
5、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半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
6、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直接刺激B细胞,无需T细胞辅助,能产生IgM类抗体,无免疫记忆。
7、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性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P335)第三节免疫器官1、胸腺既是淋巴器官,又有免疫功能,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故当胸腺发育不全或缺失,可导致T细胞缺乏和细胞免疫功能失陷。
新生期拆除胸腺的动物细胞免疫消失,体液免疫受损。
2、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第四节免疫细胞一、T淋巴细胞1、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有T细胞分化抗原:CD3、CD4、CD8、CD282、CD3是重要的抗原信号传导分子,也是所有T细胞的表面标志。
3、TCR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表位,只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提呈细胞或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pMHC)4、T细胞分为CD4+和CD8+两类,CD8+T细胞是介导细胞免疫的效应T细胞,经抗原致敏后可特异性杀伤携带致敏抗原的靶细胞。
5、CD4+T细胞分化的Th1细胞、Th2细胞;Th1细胞分泌IL-2和IFN-γ,Th2细胞分泌IL-4、5、6、10。
医学免疫学笔记改的,DOC
医学免疫学笔记第一章、第二章一、重点与难点提示:本章重点掌握免疫的含义、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的功能。
二、基本概念及要点:掌握以下基本概念: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是有害的。
2.固有性免疫应答:固有性免疫(innateimmunity),是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
又称为天然免疫、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immunity)。
3.适应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是指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过程,故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
掌握以下要点:1.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其表现:(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fence)正常的免疫应答可阻止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其毒素等,即具有抗感染免疫的作用。
(2)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机体对自身成份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系统可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表1-1免疫的功能与表现:免疫功能生理性(有益)病理性(有害)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性异物超敏反应(过度).免疫缺陷病(不足)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2.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是固有性免疫应答,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二是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为特异性免疫。
●固有性免疫应答的特征是:(1)无特异性,作用广泛;(2)先天具备;(3)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记忆性;(4)可稳定遗传;(5)同一物种的正常个体间差异不大。
医学免疫学抗体笔记
医学免疫学抗体笔记
(实用版)
目录
1.医学免疫学简介
2.抗体的结构和分类
3.抗体的功能和应用
4.医学免疫学抗体笔记的参考资料
正文
一、医学免疫学简介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如何识别和排除外来物质,如病毒、细菌等。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和摧毁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医学免疫学对于了解疾病的发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抗体的结构和分类
抗体是一种由人体免疫系统分泌的蛋白质,它能够识别并结合到人体内的外来物质,如病毒、细菌等。
抗体的结构由两条肽链组成,每条肽链呈反向平行的折叠,由连接呈 y 形单体。
根据抗体的 c 抗原性不同,可以将抗体分为五类:链、链。
三、抗体的功能和应用
抗体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并结合到外来物质,从而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摧毁这些外来物质。
除此之外,抗体还具有免疫调节、保护作用等。
在实际应用中,抗体被广泛用于制作疫苗、治疗疾病等。
例如,乙肝疫苗就是一种利用抗体制作的疫苗,通过注射乙肝抗体,可以帮助人体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四、医学免疫学抗体笔记的参考资料
在学习医学免疫学抗体时,可以参考以下资料:
1.《医学免疫学》教材
2.《医学免疫学—精品笔记(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3.《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 (精华版)》
4.《推荐一本医学免疫学的辅导资料,笔记总结类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抗体的结构:
Ig单体是由两条重链(50kDa)和两条轻链(25kDa)组成,之间是由二硫键连接,类似于Y。
根据重链分子量不同,可以分为IgM、IgD、IgG、IgA和IgE。
Ig的重链、轻链由具有特征折叠的可变区和恒定区结构域组成,氨基酸序列变化交的区域成为可变区,比较保守的区域成为恒定区。
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各有3个高变区。
IgD、IgG、IgA有铰链区,富含脯氨酸而易伸展弯曲,能改变两个Y形臂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表位。
木瓜蛋白酶可以在铰链区的二硫键氨基侧将IgG裂解成大小基本相等的三个片段,其中两个结构完全一样,含有抗原结合活性的片段称为Fab,另一个不含抗原结合活性,很容易形成晶体,称为Fc段。
J链是一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将单体Ig分子连接为多聚体。
二聚体IgA和五聚体IgM均含有J 链。
Ig的分泌:分泌片是分泌型Ig的组成成分,介导分泌型Ig分泌至外分泌液中。
分泌片是为一含糖肽链,是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胞外段,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
Ig具有同为抗体和抗原的两重特性。
一方面作为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与结合抗原;另一方面其本身也是抗原,可刺激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的B细胞分泌抗Ig的抗体。
2、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
Ig可变区中的高变区(CDR)是抗原结合部位;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方式是表面互补,抗原与抗体结合时,抗原一般都是镶嵌在轻、重链CDR形成的凹槽中的。
多克隆抗体:每个大分子的抗原应该能够提供多个不同的表位与相应的不同抗体结合,将针对同一抗原的多个不同表位抗体的混合物成为多克隆抗体。
抗体与抗原之间是以非共价键的形式相结合,主要包括静电吸引、范德力、疏水键、氢键等。
抗原抗体之间作用力大小可以用抗体的亲和力常数来量化,抗体的亲和力是指抗体的一个抗原结合部位与抗原决定基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的强度。
亲和常数是反应平衡时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浓度与游离抗原和游离抗体浓度的比值,亲和常数的倒数即为解离常数。
此外,抗体的多价性增强了抗体对抗原的结合力。
3、抗体抗原结合所致的分子和细胞效应
抗体作为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分子,具有两种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吸引其他效应细胞或者分子清除抗原。
Ig恒定区结构域决定抗体诱导的分子或者细胞效应。
抗原的多样性决定了抗体可变区的多样性,而负责吸引体内效应物的恒定区需要有限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不同种类的Ig之间。
类型转换:在B细胞应答中,IgM是最先形成的,在免疫应答后期,所产生的Ig是IgG,IgA和IgE,不同种类的Ig可以具有相同的可变区,但其恒定区不同。
引起分子和细胞效应的条件是抗体和抗原结合。
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发生两种效应:Ig发生变化;细胞膜上与抗体结合的受体发生聚集。
抗体的中和作用:能够封闭病原体的结合位点使其不再感染细胞的效应,其中产生中和作用的抗体成为中和抗体。
抗体的中和作用能够阻碍病原体感染靶细胞。
此外,抗体和抗原结合后能够机会补体系统以及诱导Fc受体对病原体进行清除。
4、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IgA:是黏膜表面和分泌液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黏膜表面是机体抵御外
来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IgA在黏膜局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机体抵御病原体经由黏膜上皮特别是呼吸道、肠道以及泌尿生殖道的感染。
还能发挥中和作用,防止病原体和毒素进入细胞。
结合病原体后具有调理作用,与黏膜局部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进而吞噬病原体。
IgD:分泌的细胞较少,主要存在于脾脏和扁桃体中。
许多B细胞都共表达膜IgD和膜IgM,两者具有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当B细胞转变成记忆性B细胞后,膜IgD的表达量下降,直至消失,作为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标志。
IgE:主要由呼吸道和肠道上皮下的浆细胞分泌,在血液中的含量较低,但是会引起非常强的免疫应答反应,与肥大细胞有很大关系,当病原体穿过黏膜表面的IgA屏障进入组织后,就会碰到由IgE起主要作用的另一个防线,此处有大量的肥大细胞,表面能够表达Fc受体与IgE结合,当病原体接触IgE时会导致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和趋化因子,募集补体和吞噬细胞来清除病原体。
IgG:人体含量最高的Ig,在体内分布广泛,是血液和组织液的主要Ig。
主要是在B细胞经过亲和成熟后的再次免疫应答中产生,对抗原的亲和力比较高,是再次免疫应答中的主要抗体。
能够活化补体,是很强的调理素,能够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IgM:IgM的单体主要以膜蛋白的形式和膜IgD一起在初始B细胞上表达,构成初始B细胞的抗原受体库。
IgM的来源:B细胞对外来抗原的初次免疫应答中;B细胞在病毒、细菌诱导下经过多克隆活化产生。
在早期感染中发挥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5、人工制备抗体:
多克隆抗体: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组成的混合物,具有多抗原表位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机体的一种浆细胞仅分泌一种抗体,多克隆抗体实际上是针对于某一抗原的不同抗原决定基产生的抗体混合物,因此如果将这些分泌了抗体的浆细胞分开,就可以得到至分泌一种抗体的细胞,即产生单克隆抗体。
6、补体系统的组成
补体系统是由固有成分、调控蛋白和受体等组成。
固有成分: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组分,主要包括C1q、C1r、C1s、C2、C4;参与凝集素途径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和某些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参与旁路途径的共同成分C3及参与3条激活途径共同末端通路的C5、C6、C7、C8、和C9。
补体调节蛋白:血浆可溶性因子;细胞膜结合蛋白。
补体分子为糖蛋白,由多种细胞合成。
某些成分对热不稳定,应保存于-20℃以下。
干细胞和巨噬细胞是产生补体的主要细胞,大部分血浆补体组分由肝细胞分泌,炎症应答的局部组织中,巨噬细胞是补体的主要来源。
补体生物合成的特点:补体基因表达存在组织差异,不同细胞各自调控其补体生物合成;补体生物合成收局部组织特异性因子或某些激素调节。
7、补体的活化:
经典途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所启动的活化途径,是体液免疫的
主要效应机制之一。
反应过程为:C1q余激活物结合,依次激活C1r、C1s、C4、C2、C3,形成C3转化酶(C4b2a)和C5转化酶(C4b2a3b),主要激活物质是免疫复合物。
MBL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直接激活,参与固有免疫的效应过程。
反应过程为:MBL或纤维胶原素直接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糖结构,通过活化MBL 相关丝氨酸蛋白酶、C4、C2、C3而形成C3转化酶与C5转化酶。
旁路途经:起始于C3,参与抗病毒的早期防御。
反应过程为:B因子与固相表面的C3b结合为C3Bb,在D因子和备解素参与下,形成C3转化酶,并通过C3正反馈放大环路,产生更多C3转化酶和C3b,多个C3b与C3转化酶结合形成C5转化酶。
8、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发挥溶解细胞、溶解细菌和溶解病毒的作用
发挥调理作用
具有清除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维持免疫自稳
具有炎症介质效应
充当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
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