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教师可以事先将做好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展示
学生争相讨论并积极回答
学生根据图形将圆锥的概念加以学习
学生能够利用勾股定理将他们的关系列出
学生积极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利用
学生积极思考并进行交流
二、尝试运用
你想不想试一下你对公式的理解一掌握情况?
三、成果展示
四、补偿提高
幻灯片显示展开图的前后不变的量
幻灯片显示运用所学知识的练习
七、作业设计
教材p/124/4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还可以,虽然能够理解公式,但是缺乏对公式的灵活运用,尤其时涉及旧知识是学生的错误更多。教师自爱今后的教学中要给学生补课。
幻灯片显示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及全面积
幻灯片示做一做
幻灯片显示难度加大的题目
幻灯片显示比一比
幻灯片显示直角三角形的旋转
教师引导学生将不变的量写出其公式
教师将学生的表现加以表扬与鼓励
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教师鼓励学生将成果进行展示
教师进行简单提示
教师可以分小组进行做题的比赛
教师对于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幻灯片显示r,h,l之间的关系
幻灯片显示练习
幻灯片显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展开图的前后不变的量是什么?
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圆锥的有关几个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r,h,l之间的关系
教师将反应速度快的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小学立学过的圆锥的展开图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的展示
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想象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加以变形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公式的推导
学生积极思考并将解题过程规范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深化对圆锥几何特征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还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定义,掌握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原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利用实物模型和动画演示,直观展示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锥模型和动画演示素材。

2.设计相关问题,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圆锥模型和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圆锥的形状,提出问题:“大家能想到如何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定义,讲解计算方法。

以一个具体的圆锥为例,展示如何计算其侧面积和全面积。

引导学生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圆锥模型,按照刚刚学到的方法计算其侧面积和全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刚刚完成的小组练习,进行讲解和点评。

强调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计算的关键点。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性质、扇形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探究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圆锥的形状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时,可能会因为对圆锥的结构的把握不准确而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与圆锥的关系,并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与圆锥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转化为计算侧面积和全面积的依据。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操作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与圆锥的关系。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圆锥的模型、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尺子、圆规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圆锥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饮料杯、火箭等,引导学生关注圆锥的形状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数学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九年级数学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教案一:九年级数学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一、教学目标:1.理解圆锥的定义,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公式的推导过程;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2.学生准备的教材、笔记本和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向学生介绍圆锥的概念,指出圆锥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从底面上其中一点出发,既可以平行于底面,也可以不平行于底面的射线所围成的立体。

要求学生将圆锥的概念写在笔记本上,并画出一个圆锥的示意图。

Step 2 探究1.向学生提问:当圆锥的射线是和底面相交于一个点时,这种圆锥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请举例说明。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究这种特殊圆锥的性质,并让学生将结论写在笔记本上。

3.学生展示并讨论自己的结论,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Step 3 概念1.向学生介绍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定义,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2.让学生记录下定义并理解其中的关键概念。

3.提醒学生要注意定义中的单位。

Step 4 推导1.向学生展示圆锥的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讲解每一步的原理和思路。

2.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将推导过程写在黑板上。

Step 5 计算1.以一个具体的圆锥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2.让学生逐步完成计算,并将结果写在纸上。

Step 6 实例1.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问题,并将解答写在纸上。

3.学生进行互评,并讨论解题方法和答案的正确性。

Step 7 总结1.教师对本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2.学生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整理为笔记。

五、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确保对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透彻;2.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认识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I.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认识圆锥的定义和特点;2. 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概念;3. 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II.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圆锥模型或图片;- 计算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示例。

2. 学生准备:- 纸和铅笔;- 学习笔记。

III.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激发1. 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一个圆锥,并提问:- 你们能描述一下这个形状吗?- 它有哪些特点?- 它与其他几何形体有何不同之处?2. 引发思考:- 学生的回答将引出圆锥的概念,进而引发他们对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思考。

Step 2:学习知识点1. 学习圆锥的定义:- 描述圆锥的形状和特点。

2. 圆锥的侧面积:- 定义侧面积的概念;-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圆锥的侧面积;-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公式和步骤。

3. 圆锥的全面积:- 定义全面积的概念;-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圆锥的全面积;-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公式和步骤。

Step 3:巩固与拓展1. 练习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

2. 拓展思考:其他几何体的面积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并比较圆锥与其他几何体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计算方法。

Step 4:总结与评价1. 总结所学内容:- 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检查学习成果:- 提问学生关于圆锥的相关问题,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IV. 作业1. 独立完成作业册上有关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练习题。

V.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在观察、思考和实践中获得对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获得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巩固和扩展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采用探索式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 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 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大胆 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五、教学过程
二、探究学习 1.圆锥的基本概念: 连结圆锥的顶点 S 和底面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SA、SA150331=%D4%B2%D7%B6 %B5%C4%B2%E0%C3%E6%D5%B9%BF%AA%CD%BC&in=19290&cl=2&lm=-1&pn=6&rn=1&di=30833751 945&ln=422&fr=ala0&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 连接顶点 S 与底面圆的圆心 O 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 /i?ct=50331 =%D4%B2%D7%B6%B5%C4%B2%E0%C3%E6%D5%B9%BF%AA%CD%BC&in=18077&cl=2&lm= -1&pn=21&rn=1&di=33915859290&ln=422&fr=ala0&fmq=&ic=0&s=0&se=1&sme=0&tab=&width =&height=&face=0 2.圆锥中的各元素与它的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将圆锥的侧面沿母线 l 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可以得到一个扇形,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r,这个扇形的半径等于什么?扇形弧长等于什么? 3.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 圆锥的母线即为扇形的半径,而圆锥 底面的周长是扇形的弧长,这样,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课题
21.3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一、 教 学 目 标
1. 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 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表
面积
二、 重 点 难 点 及 其 突 破 措 施
三、 教 学 方 法 及 学 法 指 导 四、教 具
重点
1、 掌握圆锥的 侧面积和表 面积的计算 方法

学生 活动 学生观 察、思考
时间 分配 1 分钟
知识回 顾
我们上节课已学了扇形的弧长公式和扇形
的面积公式,大家还记得它们的计算公式
吗?



L n/ 360* 2 R n /180* R
面积:
向学生展 示扇形并 让学生回 答计算公 式
观察,回 3 分钟 忆,思考, 并回答问 题
S n / 360* R2 1/ 2LR
答:它的母线长是 10。
2.一个底面半径为 12,母线长为 20 的圆锥,
创设问题
求它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情境,引
解答:S 侧 = rl 12* 20 240
导学生思
S 全= rl r 2
考,个别
辅导,点
= 240 122

=384 答:它的侧面积是 240 ,表面积是 384 。
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例子:.......
学生计算栏:...........
.......
..........
........
...........
2 分钟
开图为扇形,且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
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圆的周.
5.如果用 r 表示圆锥的底面半径,h 表示圆锥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测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和全面积公式,并能利用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和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共五个环节,首先自学学习探究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公式,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利用圆锥侧面积公式和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对面积公式进行巩固,再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做到及时反馈。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2.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难点: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一、自主学习1、在生活中你见过圆锥吗?你能举出实例吗?2、谈谈你对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高,底面半径,母线概念?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呢?展开图和圆锥之间有什么联系?4、应怎样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呢?知道哪些量可以确定圆锥的侧面积?5、圆锥的全面积指的是?如何求圆锥的全面积?二合作交流:1、小明为参加学校元旦晚会演出,准备制一顶圆锥形纸帽,如图所示,纸帽的底面半径为9cm,母线长为30cm,制作这个纸帽至少需要纸板的面积至少为多少?2、.若用半径为9,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接缝忽略不计),求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三 巩固练习1.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小明同学用纸板制作了一个圆锥形漏斗模型.如图所示,它的底面半径6cm OB =,高8cm OC =.则这个圆锥漏斗的侧面积是( )A .230cmB .230cm πC .260cm πD .2120cm2.如图,一把遮阳伞撑开时母线的长是2米,底面半径为1米,则做这把遮阳伞需用布料的面积是( )A .平方米B .平方米C .平方米D .1π2平方米 3.现有30%圆周的一个扇形彩纸片,该扇形的半径为40cm ,小红同学为了在“六一”儿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节目,她打算剪去部分扇形纸片后,利用剩下的纸片制作成一个底面半径为10cm 的圆锥形纸帽(接缝处不重叠),那么剪去的扇形纸片的圆心角为( ).° ° ° °四 课堂检测1. 一个扇形,半径为30°cm ,圆心角为120°,用它做出圆锥的侧面积,那么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2.如图,已知RtΔABC 中,∠ACB =90°,AC = 4,BC =3,以AB 边所在2米1米的直线为轴,将ΔABC 旋转一周,则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 .π5168B .C .π584 D . 3.蒙古包可以近似地看成由圆锥和圆柱组成的.如果想在某个牧区搭建15个底面积为16平方米高为10米(其中圆锥形顶子的高度为3m )的蒙古包.那么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米的帆布?4.已知圆锥的底面积为,母线长为3 cm ,求它的的侧面积和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

40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40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概念。

2. 学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3. 能够应用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概念。

2. 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圆锥模型。

2.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圆锥模型,让学生尝试描述圆锥的特征。

2. 提问: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是什么意思?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圆锥的侧面积的概念:圆锥的侧面积是指圆锥的侧面展开后形成的扇形的面积。

2. 讲解圆锥的全面积的概念:圆锥的全面积是指圆锥的底面积和侧面积之和。

3. 讲解计算圆锥的侧面积的方法:利用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计算扇形的面积。

4. 讲解计算圆锥的全面积的方法:将底面积和侧面积相加。

三、例题解析(15分钟)1. 给出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计算圆锥的侧面积。

2. 给出一个圆锥的底面和侧面,让学生计算圆锥的全面积。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学生:如何应用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

2. 让学生尝试解决与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解析和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和教学延伸,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公式推导教学目标:1. 理解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

2. 学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教学重点:1. 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

人教版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人教版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人教版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锥体,如冰淇淋蛋筒、圆锥形纸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圆锥的特点。

2. 讲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圆锥的特点,引出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2)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3)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

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与训练。

(1)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2)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相关知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对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训练,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教案: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一、教学目标:1.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能够熟练计算给定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板书: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2.准备圆锥模型和计算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实际例题;3.提前准备好计算侧面积和全面积的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给学生展示圆锥模型引入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概念。

询问学生对圆锥有什么了解。

2.引入侧面积的概念:将圆锥展开,形成一个扇形,它的弧长就是圆锥的侧面积。

板书:侧面积=πr×l,其中r为圆锥底面的半径,l为圆锥的斜高。

3.讲解侧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板书展示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对每个符号进行解释。

例如,解释π的意义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4.进行实际例题的练习:给学生一个圆锥模型,要求他们计算该圆锥的侧面积。

让学生自己测量圆锥底面的半径和斜高,并代入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5.引入全面积的概念:将圆锥展开,除了侧面积外,还存在一个底面积,即圆锥底面的面积。

板书:全面积=底面积+侧面积。

6.讲解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板书展示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对每个符号进行解释。

例如,解释π的意义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7.进行实际例题的练习:给学生一个圆锥模型,要求他们计算该圆锥的全面积。

让学生自己测量圆锥底面的半径和斜高,并代入全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8.深化学生对侧面积和全面积的理解:提问学生侧面积和全面积之间的关系,并用图示进行解释。

9.提高学生的练习能力:给学生进行更多的计算侧面积和全面积的练习题,包括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

10.小结:总结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并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延伸:1. Homework(作业):布置一些书面作业,要求学生练习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2. Enrichment(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复杂的圆锥问题,如计算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等,培养学生更深入的数学思维。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的计算过程,了解圆锥的相关元素与展开图扇形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能够运用公式计算、把曲面上的问题化归为平面问题,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1、利用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圆锥侧面积展开图(扇形)中各元素与圆锥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圆锥与其侧面展开图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2、利用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三角板、圆规、圆锥模型(自制)五、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圆的击长公式:C=2πr2、圆的面积公式:S=πr23、弧长的计算公式:l=nπr/1804、扇形面积公式:S=nπr2/360或S=1/2lr(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图片,认识圆锥(多媒体课件)探究圆雄的形成过程问题:1、用学过的扇形,和圆可以组成一个什么样的几何体(这个扇形的弧长与底面的周长相等)?引导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圆和弧长等于该圆周长的扇形纸片用双面胶来组成一个几何图形,把探索的空间和机会留给学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用5分钟的时间),大部分学生都能组成一个圆锥。

2、学生通过动手探索实践得出得到的几何体是圆锥。

3、用直角三角尺在桌面上旋转一周可以形成一个圆锥。

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沿刚才的粘贴线打开就会有得到一个扇形——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运用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圆锥的侧面积。

引出母线、高、底面圆半径这些概念。

圃锥的认识1、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把圆锥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与圆锥顶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母线问题:圆锥的母线有几条?3、连结顶点与底面圆心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

R是圆锥的母线甲图中 h就是圆锥的高r是底面圆的半径圆锥的底面半径、高线、母线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运用勾股定理找关系:R2=h2+r24.把圆锥模型沿着母线剪开,观察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 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2. 圆锥的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3. 利用给定的半径和高度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4. 解决实际问题中与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相关的计算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圆锥的侧面积是指圆锥的侧面展开后的平面积;2. 掌握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3. 掌握圆锥的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问题:通过展示一个圆锥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讲解推导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a. 展示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说明展开后的形状为一个扇形。

b. 设圆锥的半径为r,斜高为l,展开后的扇形弧长为L,角度为θ。

c. 通过几何关系,推导得到侧面积公式:S = πrl。

3. 讲解推导圆锥的全面积计算公式:a. 圆锥的全面积由顶面积、底面积和侧面积组成。

b. 顶面积和底面积都是圆的面积,可以直接计算。

c. 通过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可以看出圆锥的全面积可以等于底面积和侧面积之和。

d. 推导得到全面积公式:S = πr(r + l)。

4. 给定一个圆锥的半径和高度,让学生尝试计算其侧面积和全面积。

5.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相关的计算问题,如给定一桶圆锥形的果汁桶,问需要多少张标签才能完全覆盖该桶的侧面等。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圆锥的侧面积是指展开后的扇形的面积,全面积是顶面积、底面积和侧面积之和,应用场景广泛,比如建筑、工程等。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计算的掌握情况;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考和解决方法,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立体图形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圆柱、圆台等;2. 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通过测量、计算、绘制等方式加深对侧面积和全面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6《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6《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6《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6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锥的定义、性质以及圆锥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圆锥的定义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来探索和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圆锥的模型和图片,以便进行直观的教学。

3.准备相关的问题和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锥的定义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和圆锥的模型和图片,向学生呈现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教学内容:第一章:圆锥侧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1 引入圆锥侧面积的概念1.2 解释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方法1.3 举例说明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步骤第二章:圆锥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1 引入圆锥全面积的概念2.2 解释圆锥全面积的计算方法2.3 举例说明圆锥全面积的计算步骤第三章: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性质3.1 介绍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性质3.2 解释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之间的关系3.3 举例说明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性质应用第四章: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运用4.1 介绍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运用方法4.2 解释如何利用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4.3 举例说明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运用实例第五章:巩固练习和拓展思考5.1 提供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相关练习题5.2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3 提供一些拓展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相关问题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概念;2. 掌握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3. 了解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性质和运用方法;4. 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教学PPT或黑板;2. 圆锥模型或图片;3. 练习题和答案;4. 拓展思考题。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采用示例法,举例说明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步骤;3. 采用问答法,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4. 采用练习法,提供练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采用拓展法,提供拓展思考题供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练习题的正确率和拓展思考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第六章: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图形直观6.1 利用圆锥模型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构成;6.2 引导学生观察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在图形上的分布和变化;6.3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图形直观地判断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大小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4.2《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4.2《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4.2《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章“圆锥”的一部分。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锥的定义、性质以及圆锥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圆锥的理解和认识。

教材从实际应用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究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和全面积计算公式。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锥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然后提出问题:“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如何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锥的侧面积等于侧面展开图的面积,全面积等于底面积加上侧面积。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5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5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通过引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引导学生探究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知识,对立体几何中柱体、锥体、球体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概念。

2.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操作来探究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和计算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圆锥的实物模型和侧面展开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是什么?如何计算?2.呈现(10分钟)讲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来解释它们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直观地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和计算器,计算不同底面半径和高的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得出计算公式。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圆锥的其他几何性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性质和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和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圆锥的形状和结构认识不足,对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圆锥的形状和结构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得出计算公式。

2.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圆锥的形状和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

3.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4.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圆锥模型。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锥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圆锥的形状和结构。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圆锥的哪些性质和计算方法?2.呈现(10分钟)展示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圆锥模型,测量并计算其侧面积和全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3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圆锥母线的概念;2.理解圆锥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圆锥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应用.(二)过程与方法:过设置情景和复习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应用它解诀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能力,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懂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探索与运用.难点: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三、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弧长计算公式:2.扇形面积计算公式:S 扇形=或S 扇形=生活中的圆锥创设情境小明想要给斗笠的侧面贴上一层油纸进行保护,你能帮他计算出所需要的油纸吗?圆锥的相关概念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几何体,它的底面是一个圆面,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我们把连接圆锥顶点和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母线,连接圆锥顶点和底面圆心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母线有无数条,且都相等.圆锥的底面半径、高、母线长三者之间的关系:h 2+r 2=l 2思考180Rn l π=3602R n πlR 21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如何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如何计算圆锥的全面积?如图,沿一条母线将圆锥侧面剪开并展平,容易得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设圆圆锥的母线长为l ,底面圆的半径为r ,那么这个扇形的半径为___,扇形的弧长为_____,因此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圆锥的全面积为___________.S 侧面=πrl =π×20×30=600π(cm 2)例3 蒙古包可以近似地看作由圆锥和圆柱组成.如果想用毛毡搭建20个底面积为12m 2,高为3.2m ,外围高1.8m 的蒙古包,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毛毡(π取3.142,结果取整数)?解:右图是一个蒙古包的示意图.根据题意,下部圆柱的底面积为12m 2,高h 2=1.8m ;上部圆锥的高h 1=3.2-1.8=1.4(m ).圆柱的底面圆的半径(m )侧面积为 2π×1.954×1.8≈22.10(m 2)圆锥的母线长(m )侧面展开扇形的弧长为 2π×1.954≈12.28(m )圆锥的侧面积为×2.404×12.28≈14.76(m 2)因此,搭建20个这样的蒙古包至少需要毛毡20×(22.10+14.76)≈738(m 2).练习1.圆锥的底面直径是80cm ,母线长90cm ,求它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和圆锥的全面积.解:根据题意得,圆锥的底面周长是80πcm ,底面积是1600πcm2.因此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圆锥的侧面积为×80π×90=3600π(cm 2)圆锥的全面积为 1600π+3600π=5200π(cm 2)2.如图,圆锥形的烟囱帽的底面圆的直径是80cm ,母线长是50cm ,制作100个这样的烟囱帽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解:圆锥的底面周长是80πcm954.112≈=πr 404.24.1954.122≈+=l 21 1609080180=⨯ππ21侧面积是×80π×50=2000π(cm 2)因此,制作100个这样的烟囱帽至少需要铁皮100×2000π=200000π(cm 2)=20π(m 2)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四、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公式并会灵活运用. 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把立体图形与展开后的平面图形各个量准确对应起来.21。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教学设计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教学设计

24.4.2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圆锥的母线、高、侧面积、全面积的概念,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及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情景和复习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应用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圆锥的全面积是侧面面积和底面圆积的和,并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和积极思考的兴趣。

教学重点:灵活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教学难点:圆锥侧面展开的扇形和底面圆之间有关元素的计算。

教法学法:1.情境及动画演示法。

2.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元旦将近,某家商店正在制作元旦的圆锥形纸帽.如图,已知纸帽的底面周长为58cm,高为20cm,要制作20顶这样的纸帽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结果精确到0.1cm2)【教学说明】通过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欣赏过程中思考数学问题,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开始本节课。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一)回顾旧知1.弧长计算公式2.扇形面积计算公式(二)新课讲解1、生活中的圆锥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图形。

2.圆锥的形成及相关概念动画展示圆锥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初步形成初步的认知。

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如图,连接圆锥顶点和底面圆上任意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母线(图中的线段l),连接顶点和底面圆心的线段叫圆锥的高(图中的h)。

问题圆锥有多少条母线?圆锥的母线有什么性质?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理解,在讨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无论从哪里展开都可以。

【结论】圆锥有无数条母线,圆锥的母线长相等。

由具体的圆锥模型认识它的侧面展开图,把一个圆锥模型沿着母线剪开。

让学生观察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学生很容易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汪义元设计理念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测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和全面积公式,并能利用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和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本课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担任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来建构新知识。

除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外,本节课更注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章第四节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圆锥的特征,了解圆锥的侧面、底面、高、母线等概念,并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2)使学生会计算圆锥侧面展开扇形的圆心角大小;(3)使学生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圆锥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2)通过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圆锥的实物观察及有关概念的归纳向学生渗透“实践出真知”的观念;(2)应用圆锥侧面积展开图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团结协作的习惯。

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小学学过圆锥的初步认识和前两节学过的弧长和扇形面积的有关计算及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基础上,从圆锥的形成过程描述了圆锥的特征,给出了圆锥的母线、高的概念,指明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而该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弧长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然后通过例题说明圆锥有关面积及计算。

针对初中生探求欲望高,表现欲强的年龄特征,我把此课设计成探索式、互动式的,以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2.了解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曲面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也就是母线和底面周长和展开扇形半径与弧长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演示总结学习方法观察交流探究归纳教具准备圆锥模型(纸做) 扇形纸片剪刀双面胶、长方形白纸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及导入。

1、弧长为8∏,半径为16的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多少?2、面积为8∏,圆心角为45°的扇形的半径是?[师]展示问题,关注学生的熟练程度。

二.检测先学。

1﹑[师]提问题: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圆锥?(出示幻灯片,带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了蒙古大草原,看到了雪白的蒙古包,让学生看到雪白的蒙古包感受到圆锥的存在.)2、通过预习和图片观察,谈谈你对圆锥的认识?(主要是结构与组成)3、通过自学,谈你都知道哪些得到圆锥的办法? [生]各述己见、互相补充。

[师]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漂亮吗?你能用手上的长方形白纸折叠出这种圆锥形模型吗?”学生先认真观察圆锥形,再尝试用手中的长方形白纸折叠圆锥形模型。

(学生制作可能有难度,此时需要教师引导)设计意图:初步尝试、体验,产生悬念,造成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分析问题,主动探究老师导入:为了制作这种圆锥形模型,我们首先要对圆锥有个整体认识——结合实物介绍圆锥的底面、侧面、母线、高等概念。

(学生边听、边理解、边记忆)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认识了圆锥,但对底面、侧面,尤其是母线、高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是很到位,在此通过实物对这些概念作一简介,既形象又直观,学生易于接受,这就为后面的探究和推导展开扇形的圆心角公式和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做好了准备。

)让一位学生把老师手上的圆锥形模型沿圆锥的一条母线剪开,然后用双面胶粘贴在黑板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老师在学生动手和归纳的基础上,进一步设问:“怎样才能制作出这种圆锥形的小帽子?”(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主动探索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

再次设问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出展开扇形与圆锥的关系(可作几次演示,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出展开的扇形半径、弧长与圆锥的母线,底面周长的关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这里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合作探索出展开扇形与圆锥间的内在联系,即扇形半径?圆锥母线,扇形弧长?圆锥底面周长。

知道这种对应关系是整节课的关键,这里老师应注意充分调动全班各层次学生,尤其是所谓“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建构新知,解决问题首先,老师给出数量特例,如何制作母线长a=15cm,底面半径r=5cm的圆锥形帽子?学情预设:(1)学生刚开始可能无从下手,老师应先引导:“要制作这种圆锥形帽子,首先要画出这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2)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a=15cm,但不知道扇形的圆心角,所以要制作这种模型的关键是求出扇形的圆心角。

(3)老师先鼓励和表扬这些学生,引导学生再次认识扇形弧长与圆锥底面周长的对应关系,再通过这种对应关系列出式子:(设计意图:从新知识的生长点设疑,促进学生从“最近发展区”向现实发展水平转化,也为学生探究一般规律,得出公式)拓展思路。

然后让学生动手制作a=15cm,r=5cm的圆锥形模型(同桌学生可以合作讨论,共同制作)。

老师拿着已制作好的a=15cm,r=5cm的圆锥形模型巡视,并作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把制作好的模型套在老师的模型上验证,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使学生在获得新知和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老师再进一步设疑:“你能推导出圆心角的一般公式吗?”首先引导学生去猜想、讨论,老师再对上述特例作适当点拨,使学生领悟。

学生再分组讨论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扇形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推导出公式:。

在学生推导完公式后,师生再共同归纳推导方法。

(设计意图:诱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学生的猜想、论证,激发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老师再次设问:要制作母线a=15cm,底面半径r=5cm的圆锥形模型需要多少材料?如何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学生根据条件尝试进行计算,通过讨论,并在老师适当引导下得出公式:S圆锥侧=πra。

在学生推导完圆锥侧面积公式后,老师引导学生与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加以比较。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半径即为母线长;圆锥的底面圆周长即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弧长。

(设计意图:通过估算、推导,步步深入,探索新知,再通过与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比较,把新知识真正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例题:例:蒙古包可以近似地看成由圆锥和圆柱组成的.如果想用毛毡搭建20个底面积为35 m2,高为3.5 m,外围高 1.5 m的蒙古包,至少需要多少m2的毛毡? (结果精确到 1 m2).老师强调:在解决该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能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有效数字,而必须采用进一法,为什么?进一步提问:如何求有底面的圆锥的表面积。

学生容易得到:S全面积=πra+πr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与应用学生练习与部分学生板演课本习题:如果圆锥的底面周长是20π,侧面展开后所得的扇形的圆心角为120°,求该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老师进行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并把握住这个机会,及时鼓励学生去争辩,进行矫正。

(设计意图:通过多角度的练习,并对典型错误进行讨论与矫正,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使学生将新知迁移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五归纳小结老师提问:(1)通过本堂课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你学会了哪些重要方法?有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可以相互补充:(1)知道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2)会画圆锥的侧面展开图;(3)学会了推导圆心角公式和圆锥侧面积公式的方法;(4)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5)学会了制作圆锥形帽子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我小结,明确了本节课的目标,同时又实现了自我反馈,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

)六课后作业基础练习:(1)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cm,母线长为5cm,则它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是度;(2)一个扇形的半径为60cm,圆心角为150°,若用它做成一个圆锥的侧面,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底面圆半径为3cm,高为4cm的圆锥侧面积是。

能力提升:(1)一个圆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3倍,求这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的度数;(2)如图1,有一圆锥形粮堆,其正视图是边长为6m的正三角形ABC,粮堆母线AC的中点P处有一老鼠正在偷吃粮食,此时,小猫正在B处,它要沿圆锥侧面到达P处捕捉老鼠,求小猫所经过的最短路程。

(要明白关键就是求什么)【设计思路】本课主要采用“主体建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在动手实践中去学习,这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把新知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使学生正确理解展开扇形的半径与弧长和圆锥的母线与底面周长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能准确进行圆锥的有关数据和展开图有关数据的转化,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个难点,主要采取三个教学策略:(1)把展开扇形卷成圆锥,再把圆锥展开成扇形(演示几次),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分析上述对应关系,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又为后续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2)给出母线a=15cm和底面半径r=5cm的数量特例,让学生去尝试制作圆锥形帽子,学生通过讨论得到共识,即必须先求出圆心角的度数,而这个特殊的圆心角有部分学生能求出来,教师再让这部分学生当“小老师”,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教给其他学生,则促成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现实发展水平转化。

(3)放手让学生去大胆猜想求圆心角的公式并开展讨论,再让学生自由发言,这就解决了推导圆心角公式的难点,也使学生对圆锥有关数据与展开扇形有关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整节课的思路就是要使学生在“做中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改新理念。

教师不只是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主动建构,但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对于学生的思考和新知识的建构来说尤为重要。

整节课不是老师如何去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去促进学生的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概括、验证等思维活动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来构建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