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讲义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讲解

〔四〕充实资产负债核算内容
负债方面 细化了有关负债的核算内容。比方将原来通
过“暂存款〞核算的负债内容,细分为应 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和长期应付款。 增加了应缴税费、应付政府补贴款、受托代 理负债等核算内容。
兼顾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
〔二〕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原制度仅对固定资产采用“双分录〞核 算方法,新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双分录〞核 算方法应用范围,除固定资产外,增加了在 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藏物资、公共根 底设施、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长期 应付款等非货币性资产和局部负债的“双分 录〞核算。
三、修订的过程
调查摸底阶段〔2021.8-9〕 起草初稿阶段〔〕 模拟运行阶段〔2021.5〕 修改完善阶段〔2021.6-12〕
四、新旧的主要变化
进一步明晰会计核算目标 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更加完整表达财政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充实资产负债核算内容 新增了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管理为社会提供公共效劳资产
会计核算根底: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 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 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明确提出了六个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 性、全面性、及时性、可比性、可理解性 。
第三章 资产
主要规定资产定义、分类、确认和计量 原那么
明确规定由行政单位直接支配,供社会 公众使用的政府储藏物资、公共根底 设施等,也属于行政单位核算的资产 。
➢ 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的资产
➢ 1、按照取得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 金额计量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讲义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讲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用于规范公共财政资金管理的制度,涉及到公共财政资源的运用、监管、统计和公示等方面,在行政单位内部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科学的财经管理体系。
本文就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讲解。
一、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意义会计制度是国家管理财经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行政单位公共财政资源的合理安排和使用,维护公共财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规范行政单位经济活动的一套制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1. 维护公共财政安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可以维护公共财政安全,规范财政资源的管理和分配。
对于预算资金的开支、执行、监督等方面进行制度化的管理,确保资金的合法性,降低财务风险,从而保证了公共财政的安全稳定。
2. 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使得财务管理更为科学、规范,为行政单位的决策提供了支持和参考。
它可以通过规范财务管理程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
3. 加强财务透明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公开资金收支情况以及财务状况等信息,加强了财务透明度。
这样可以使公众了解公共财政流向,明确资金使用效果,促进财务公开,为对行政单位经济活动发表观点、进行监督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性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不仅是一种制度,还包括制度的内容、实施规程、流程和对财务人员的监督考核等方面,具有以下性质:1. 规范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以规范为核心,体现了规范财务管理的需求和要求。
它规定了财务管理的所有方面,包括会计基础理论、会计操作程序、财务管理要求等,要求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2. 透明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具有透明性,明确规定了行政单位财务方面应该公开的信息,例如财务报表、财务状况、资金使用情况等等,以保证公众能够透明了解财务运营状况。
3. 稳定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稳定的,包括制度内容、实施规程、流程和对财务人员的监督考核等。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讲义

第一讲行政单位会计概述一、行政单位的概念、特点和范围(一)行政单位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进行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国家机构,其人员列入国家行政编制,所需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给的单位。
(二)行政单位的特点1、属于公共部门,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前提。
2、其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
3、资金来源是单一的和无偿的。
(三)行政单位的范围通常包括:1、国家权力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所属办事机构。
比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湖南省常德市人大常委会;2、国家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机构。
比如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湖南省常德市人民政府、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3、司法与检察机关,包括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比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常德市人民检察院。
4、视同行政单位——党派和人民团体,比如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及8个民主党派。
5、军队不划为行政单位,作为独立系统。
军队会计单独成为一个体系。
■例题1、按其性质不属于行政单位的是「D」提示:工会是视同行政单位。
■例题2、通过国家预算拨款解决经费,但不划为行政单位的是「A」提示:军队会计作为一个单独的体系。
二、行政单位会计的概念、特点、组织、机构、核算内容(一)行政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是指各级行政单位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单位预算资金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
(二)行政单位会计的特点:1、会计核算对象是纯预算收支活动,行政单位业务活动的目标是行使政府职能,经济业务活动范围较窄。
2、以经费实际支出数列报支出。
3、以收付实现制为结账基础。
4、会计主体为一具体单位。
5、会计核算简单,不计盈亏,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业务活动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
6、资金来源单一,以财政拨款的核算为中心,财务收支必须服从预算管理。
(三)行政单位会计的组织: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讲解

其他应收款
固定资产
存货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 累计摊销
待处理财产损溢 政府储备物资 公共基础设施 受托代理资产
库存现金
(一)新旧主要变化:
1、 增加有关受托代理现金业务的会计处理; 2、增加现金溢余或短缺情况的会计处理。
(二)有关账务处理:
1、发现现金短缺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待查明原因后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由责任人赔偿)
2、增加了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类别,取消了有价证券。 3、流动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
还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4、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各项债权,包 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三、资产的确认: 取得资产,并能用货币计量时确认。
四、计量原则: 1、行政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
国家另有规定外,行政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2、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计量。 3、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的资产 ,按照取得资产时支付的现
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4、取得资产时没有支付对价的,其计量金额
(1)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 费等确定;
(二)满足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通过加强日常会计核 算与管理,落实《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对行政单位财务管 理的要求。
(三)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解决原《制度》 会计科目设置相对简单,核算内容不够全面等问题,进一 步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行为。
二、新制度的十大变化
▪ 进一步明晰会计核算目标 ▪ 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 更加完整体现财政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 充实资产负债核算内容 ▪ 新增了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管理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讲解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讲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讲解及实操一、会计核算基础会计基础或会计处理基础、会计确认基础,是指会计上确认一个会计期间的交易和事项的标砖。
鱿鱼会计核算工作要分期进行,就有可能产生同一会计期间,各项交易和事项的发生与款项的实际收取和支出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本月应收的收入,可能在以后月份才收到,也可能在实现以前提前收到;应付的支出,可能在以后月份才支付,叶可能在发生以前提前支付。
对此,在会计上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标准(会计基础),一种是收付实现制,亦称现金基础;另一种是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指收入和支出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支出的实际发生和影响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支出,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
*当期发生的,无论是否收付,都应当期处理*收付实现制:是指在现金已经收到或支付时确认交易和事项,并以某一期间收到和支付的现金的差异来计量财务结果的一种会计基础。
在收付实现制下,所有的现金收入,不论是何种类型,都在收到现金时加以确认;所有的现金支出,不论是何种类型,都在现金支出时加以确认。
*不管在某一期间发生的,收付现金时确认并处理*收付实现制具有以下特征:(1)收付实现制作为确认的基础,它一般用于确认收入和支出或支出;(2)按照收付实现制,所有收到的现金都应计入当期收入,所有现金支出也都作为当期支出,收入与支出配比后的净收益实际上就是现金收支的净额;(3)在纯粹的收付实现制下,会计只确认实际已发生的现金收支事项,而不反映与现金收支无关的事项,也不考虑未发生的现金收支或虚拟的现金收支。
因此,会计实体的全部资产都是现金,它没有现金形式以外的资产,也不可能有债权债务;(4)收付实现制下不考虑预计收入、预计支出、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支出的存在,会计期末根据账簿记录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不存在对账簿及记录于期末进行调整的问题。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详解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详解一、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特点1.统一性: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是在国家财务管理体制的背景下,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规范统一,以确保其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
2.独立性: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强调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的独立性,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岗位,建立独立的财务管理体系。
3.真实性: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做到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不得虚报、隐瞒或篡改财务数据。
4.整合性: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将各项财务业务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二、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1.会计核算制度: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管理、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
2.财务管理制度: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内容,确保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3.财务报告制度: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按照会计周期编制财务报告,并依法向国家财政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开财务信息,确保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4.财务监督制度: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包括内部财务监督和外部审计监督等内容,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防止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
5.费用管理制度: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费用管理制度,包括费用预算、费用核算和费用控制等内容,确保费用的科学管理和合理支出。
三、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意义和作用1.规范财务管理: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够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讲解PPT课件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行 政单位会计制度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 环境。
其他相关会计制度的关系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会 计制度等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制度目标与意义
制度目标
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财政资金的 安全与有效使用。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 行政单位经济行为,提高财务
管理水平。
加强对行政单位财务人员的培 训和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专 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定期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情况 进行自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和 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制度监督与检查
01
02
03
04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行 政单位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定期
净资产核算
净资产核算
行政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专 用基金等,净资产核算的目的是确保 行政单位净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事业基金核算
专用基金核算
行政单位的专用基金包括职工福利基 金、医疗基金等,专用基金核算的目 的是确保行政单位专用基金的完整和 安全。
行政单位的事业基金包括一般基金和 投资基金等,事业基金核算的目的是 确保行政单位事业基金的完整和安全。
科目设置
根据会计要素的分类,行政单位会计 制度设置了相应的会计科目,以规范 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
03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核算内 容
资产核算
资产核算
行政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资产核算的目的是确保行政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 利用。
固定资产核算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设备、车辆等,固定资产 核算的目的是确保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 利用。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讲解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讲解简介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和指导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确保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真实、准确、完整。
本文将详细讲解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要点。
一、会计制度的法律依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制度基础性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为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
二、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适用于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依法设立的行政单位。
这些单位必须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进行财务核算和报告。
三、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行政单位的经济业务和财务状况。
2.独立性原则:会计核算应独立完成,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预。
3.连续性原则:会计核算应连续进行,确保会计信息的流畅和连贯性。
4.权责一致原则:会计核算应明确划分责任,并保证权责一致。
5.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应遵循谨慎的原则,合理估计和计提各项损益和费用。
四、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1.会计核算体系:规定了行政单位的会计分类、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方法,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财务报告:规定了行政单位需要编制的财务报告内容和形式,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以便对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3.财务管理:规定了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和流程,包括预算编制、资金管理、支出控制等,确保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效率性。
4.财产管理:规定了行政单位对财产的收购、使用、处置等事项的管理要求,确保财产安全和有效利用。
5.内部控制:规定了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以防范和减少风险。
6.会计监督:规定了行政单位会计监督的职责和机构设置,保证会计核算的规范和合规。
五、会计制度的实施步骤1.制定会计制度的框架:制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明确会计核算的范围和流程。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讲义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讲义南京师范大学向有才第一部分资产类一、库存现金业务(一)现金一般收支业务1.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取现金,按照实际提取的金额借:库存现金贷:银行存款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将现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借:银行存款贷:库存现金3.将现金退回单位零余额账户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库存现金4.因开展业务或其他事项收到现金借:库存现金贷:其他收入等科目5.因购买服务、商品或者其他事项支出现金借:经费支出等科目贷: 库存现金(二)一般差旅费业务1.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借的现金借:其他应收款贷:库存现金2.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①借:经费支出②借:经费支出③借:经费支出贷:其他应收款贷:其他应收款库存现金库存现金贷:其他应收款(三)行政单位内部实行备用金制度1.财务部门核定并发放备用金借:其他应收款贷:库存现金2.用现金补足备用金定额借:经费支出贷:库存现金(四)受托代理的现金业务1.收到受托代理的现金借:库存现金贷:受托代理负债2.支付受托代理的现金借:受托代理负债贷:库存现金(五)现金短缺或溢余业务1.现金短缺①批准前,做到账实相符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库存现金②批准后,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或向有关人员追回的部分借:其他应收款贷:待处理财产损溢③批准后,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部分借:经费支出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现金溢余①批准前,做到账实相符借:库存现金贷:待处理财产损溢②批准后,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部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其他应付款③批准后,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部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其他收入二、银行存款(一)银行存款一般业务1.将款项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借:银行存款贷:库存现金、其他收入等科目2.提取和支出存款借:库存现金等科目贷:银行存款3.收到银行存款利息借:银行存款贷:其他收入等科目4.支付银行手续费或银行扣收罚金等借:经费支出贷:银行存款(二)受托代理的银行存款业务1.收到受托代理的银行存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受托代理负债2.支付受托代理的存款时借:受托代理负债贷:银行存款(三)行政单位发生外币业务1.以外币购买物资、劳务等,按照购入当日或当期期初的即期汇率将支付的外币或应支付的外币折算为人民币金额借:经费支出等科目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2.以外币收取相关款项等,按照收入确认当日或当期期初的即期汇率将收取的外币或应收取的外币折算为人民币金额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贷:其他收入等科目3.期末,根据各外币账户按期末汇率调整后的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人民币余额的差额①汇兑收益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科目贷:经费支出等科目②汇兑损失借:经费支出等科目贷: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科目三、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一)收到“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时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财政拨款收入(二)按规定支用额度时借:经费支出等科目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三)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借:库存现金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四)年末业务处理1.根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银行注销额度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如单位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财政授权支付额度下达数,根据两者间的差额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贷:财政拨款收入3.下年度年初,行政单位根据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作恢复额度的业务处理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4.行政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时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四、财政应返还额度(一)年末国库集中支付尚未使用的资金额度1.财政直接支付年末,行政单位根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贷:财政拨款收入2.财政授权支付。
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讲解

第一部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讲解第一讲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概述一、修订的必要性(一)适应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需要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推行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收支分类、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等多项公共财政管理改革,都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
为适应改革要求,财政部陆续发布8个补充规定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调整,但一直未对《制度》进行全面修订,有关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规定相对分散。
通过修订《制度》,把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写入新《制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公共财政改革与发展需要。
(二)满足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新修订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1号)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
新《规则》对行政单位的预决算管理、收支余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也需要配套修订《制度》,通过加强日常会计核算与管理,落实《规则》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
(三)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原《制度》会计科目设置相对简单,核算内容不够全面,例如,缺少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行政单位直接管理的一些资产未予核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造成资产价值不实;会计报表列示的项目和内容不尽合理,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收入和支出项目;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对报表附注披露内容的统一规定,影响了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有用性。
通过修订《制度》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行为,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二、修订的基本原则(一)符合财政改革与发展方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进一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进一步健全会计制度,准确核算机关运行经费,全面反映行政成本”。
上述要求主要目的是全面核算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状况和行政成本。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讲解XXXX0218

第一章 总则
适用范围: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 会计核算目标: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
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 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管理、监督和决 策。 行政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其 有关部门、行政单位自身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 会计核算基础: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 制核算。
固定资产增加
负债
净资产
结转结余减少 资产基金增加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资产
累计折旧增加
不计入当期支出
负债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少
净资产
结转结余不减少 资产基金减少
因购买服务发生应付账款
资产
银行存款不减少
不计入当期支出
负债
负债增加
净资产
结转结余不减少
待偿债净资产增加(导致净资产减少)
因购买资产发生应付账款
2、没有相关凭据但依法经过资产评估的,按照评估价值 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3、没有相关凭据也未经评估的,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 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4、没有相关凭据也未经评估,其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 价格无法可靠取得,按照名义金额(人民币1元)入账。
➢ 行政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 摊销。
(三)充实资产、负债、净资产核算内容
3.净资产方面
细化了有关净资产的核算内容:
将原来通过“结余”核算的净资产内容分解为“ 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 金结转结余”。
增加了“资产基金”、“待偿债净资产”科目核 算内容。
(三)充实资产、负债、净资产核算内容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讲解1

(三)更加完整体现财政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对近年来出台的有关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补 充规定进行系统梳理,在新制度中增加了“零余 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 付职工薪酬”等核算内容,将分散的会计规定集 中体现在新制度中。
(四)充实资产负债核算内容
资产方面
➢ 细化了有关资产的核算内容。比如,将原来通过 “暂付款”核算的资产内容,细分为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三、修订的过程
调查摸底阶段(2012.8-9) 起草初稿阶段(2012.10-2013.4) 模拟运行阶段(2013.5) 修改完善阶段(2013.6-12)
四、新旧的主要变化
进一步明晰会计核算目标 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更加完整体现财政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充实资产负债核算内容 新增了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管理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
第四章 负债
主要规定负债的定义、分类、确认和计量原则 ➢ 行政单位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
流动负债。 ➢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偿还的负债
。包括应缴财政款、应缴税费、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及暂存款项、应付政府补贴款等。 ➢ 应付及暂存款项包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 ➢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包括长期 应付款 ➢ 行政单位承担或有责任(偿债责任需要通过未来 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的负债, 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的核算内容 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基建会计信息要定期并入“大账” 增加净资产核算内容 进一步规范收入和支出的核算 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
(一)进一步明晰会计核算目标
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 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 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解读讲义
文档仅供参考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讲义
第一部分资产类
一、库存现金业务
(一)现金一般收支业务
1.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取现金,按照实际提取的金额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将现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
3.将现金退回单位零余额账户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库存现金
4.因开展业务或其它事项收到现金
借:库存现金
贷:其它收入等科目
5.因购买服务、商品或者其它事项支出现金
借:经费支出等科目
贷: 库存现金
(二)一般差旅费业务
1.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借的现金
借:其它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
2.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
①借:经费支出②借:经费支出③借:经费支出
贷:其它应收款贷:其它应收款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贷:其它应收款
(三)行政单位内部实行备用金制度
1.财务部门核定并发放备用金
借:其它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
2.用现金补足备用金定额
借:经费支出
贷:库存现金
(四)受托代理的现金业务
1.收到受托代理的现金
借:库存现金
贷:受托代理负债
2.支付受托代理的现金
借:受托代理负债
贷:库存现金
(五)现金短缺或溢余业务
1.现金短缺
①批准前,做到账实相符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②批准后,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或向有关人员追回的部分借:其它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③批准后,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部分
借:经费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现金溢余
①批准前,做到账实相符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②批准后,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部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它应付款
③批准后,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部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它收入
二、银行存款
(一)银行存款一般业务
1.将款项存入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其它收入等科目
2.提取和支出存款
借:库存现金等科目
贷:银行存款
3.收到银行存款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其它收入等科目
4.支付银行手续费或银行扣收罚金等
借:经费支出
贷:银行存款
(二)受托代理的银行存款业务
1.收到受托代理的银行存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受托代理负债
2.支付受托代理的存款时
借:受托代理负债
贷:银行存款
(三)行政单位发生外币业务
1.以外币购买物资、劳务等,按照购入当日或当期期初的即期汇率将支付的外币或应支付的外币折算为人民币金额
借:经费支出等科目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2.以外币收取相关款项等,按照收入确认当日或当期期初的即期汇率将收取的外币或应收取的外币折算为人民币金额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
贷:其它收入等科目
3.期末,根据各外币账户按期末汇率调整后的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人民币余额的差额
①汇兑收益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贷:经费支出等科目
②汇兑损失
借:经费支出等科目
贷: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三、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一)收到”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时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拨款收入
(二)按规定支用额度时
借:经费支出等科目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三)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
借:库存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