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市二模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科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科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科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2015年5月份进行的毕业班第二次历史模拟考试成绩已经揭晓。

纵观经过2个月的复习后得到的成绩,让我内心久久不得平复。

现我从试卷、试题、答题、得分、失分等各方面对此做出简要分析。

第一方面,从试卷试题难易程度分析。

本次模拟考,历史科试卷满分60分。

试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分值比例各占一半30分。

从试题的难易程度上看,试卷试题出得难易适中。

第二方面,从得分、失分方面进行分析。

本校九年有8个班,试卷针对本校前面5个班级的学生来还难易恰当。

关于本部分的学生,失分比较严重的是选择题的第1、10、11小题。

非选择失分主要在是16题,17题的第3个小问,18题的第4、5个小问。

这些地方造成失分的原因主要是:(1)复习过了,但学生还没有掌握,或者说题意明白了,知识点也掌握了但不会应用。

(2),选择题失分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理解题意或考察过细。

例如:选择题第一小题,强调的是1841年的事件。

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联系不上,造成失分。

第二个方面,从各班分数进行分析。

从当下我们三个层次的学生各个层次得分率来看差别还是很大的,年级最高分57分,与第一次模拟考55分相比进步2分,这是一个新的亮点。

该生来自11(2)的韦晓志。

最低分4分,12(6)班的潘政臣同学。

除此之外,全年级各班的优秀、及格、不及格的情况如下:12(1)班参加考试48人,优秀人数即54分分以上有5人;及格人数即36以上有41人;不及格人数即少于36分的有7人。

全班最高分56分,最低分23分。

与第一次模拟考相比最高分和优秀人都有了进步。

12(2)班参考人数42人,优秀人数1人,及格人数30人,不及格人数12人。

全班最高分57分,最低分18分。

12(3)班参考人数48人,优秀人数0人,及格人数26人,不及格人数22人。

全班最高分51分,最低分15分。

12(4)班参考人数45人,优秀人数0人,及格人数29人,不及格人数16人。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禹丽红一、对试卷试题的分析从总体上看,本套试卷既注重基本的历史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尤其是重点突出了对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检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1、全卷涉及知识面广,从七年级至九年级所学的历史知识都有涉及,内容包括历史、经济、文化、音乐等各个领域。

而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对于重点知识深入考查。

2、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3、注重考查历史知识的宏观结构及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考查涉及理解、分析、综合等各个层面,覆盖较为全面,层次合理,难度适中,进一步淡化了死记硬背的知识内容,强调知识理解性把握.比如材料识图题设计图文并茂,考察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材料解析题材料与问题的关系紧密,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对材料进行整理、说明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二、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参考学生共99人,最高分为97分,最低27分,80分以上的学生有25人。

及格人数65人.1、总体得分中等偏上,高分的人较少。

其中选择题、识图题得分率较高。

选择题得分率为85%左右,识图题得分率为90%左右,这得宜于师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2、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材料解析题的平均得分率仅为50%左右,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比如材料解析题中让学生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学习西方历程的特点,全班只有极少数同学拿到了满分,绝大多数学生一分都没有拿到.反映出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

有部分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针对以上分析,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一)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1、对于高层次的学生(90分以上的同学), 他们主要是知识基础牢固、各方面能力强的学生,尤其是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比较高,他们对新知识学得快、记得牢,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强。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与反思优秀二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与反思优秀二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与反思优秀二初中历史试卷分析与反思篇四(一)基本状况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资料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资料个性细小,知识点比较碎。

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二)具体状况分析第一题单项选取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务必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取题的潜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1小题,中国台湾正式归为中国是在哪个朝代?这个题大多数选的是三国,三国时是大陆开始和中国台湾交往,答案就应是元朝设立巡检司后。

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一小题,唐太宗取得人才的途径是什么?就应是科举制,但是因为是按人教版的答案是开科取士,其实就是科举制。

第二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第一个题没有讲过,学生不会做,被外国誉为中国的第5大发明是什么?就应是科举制。

也是人教版资料。

还有一个是唐朝的极盛时期是开元盛世。

学生失分最多。

第三题是考查的辽西夏北宋等几个国家建立的状况,基本常识,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

第四题是非选取题,材料分析题,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重要知识点,这个题是重点,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二个材料分析是自由发挥题,学生答题状况还能够,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是大运河的开凿。

(三)教学反思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善的措施: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取题的潜力,多做选取题。

2.务必注重学生的背诵状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务必要记忆。

3.加大非选取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进步。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与反思篇五一、文综试卷中历史试题总体评价1、题型基本稳定,知识布局合理,难易度把握较好:选取题以史料形式出现,非选取题的考查资料以小专题知识为主线进行综合整合、采用层层递进的小问题设置,注重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潜力的考查。

二模历史试卷分析

二模历史试卷分析

淮南市二模历史试卷分析淮南市二模是在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进行的。

二模试题的命制以19年考试大纲和说明为依据,体现了“重视基础,考查能力,关注热点,材料灵活”的特点。

试卷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同时又侧重对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命题设计注重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理性而科学。

较好地起到了模拟检测的效果。

从考试结果看,单科最高分95分,模拟一本线81分,本科线75 分,平均分 65.03 分,与2018年高考有较高的契合度。

一、考情分析1.总体数据:2.选择题数据:3.非选择题数据:4、考生答题分析第一选择题。

选择题总分48分,学生平均得分为40.08分。

其中,得分较低的26、27、28、33、35题。

问题总体呈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审题思路不清楚,对题干中出现的关键信息把握不准,二是对题肢的重视程度不够,题肢关键词审读不清。

三是主干知识、核心考点掌握不够,知识迁移能力严重不足。

四是材料阅读能力有限,很难准确全面提取材料信息。

第二材料题分析。

第41题总分25分,学生平均得分16.11分。

答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审题不清,尤其是行为动词关注不到位。

如本题第3问材料中明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要搞好“自转”,又要搞好“公转”,这就要求在回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时,应该冲中国和世界两个方面来入手,很多同学没有关注到这一细节,单纯的从某一方面入手,失分不少。

二是提取材料信息能力比较有限。

概括能力差,对材料信息进行原文照抄,对同类具体的信息不能归结,依旧做罗列性的具体陈述。

三是答题规范性差,多数学生不能做到分要点、分层次,而是写成一片;有的要点重复,即几个要点答的是同一个方面。

第42题总分12份,学生平均得分4.35分,区分度0.39属于难度较高、区分度较大题目。

此题以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切入,很好的体现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的唯物史观的立意要求,意在考查学生对西方近现代史的理解,要求学生精准审清题意,解读材料信息,调动知识对所拟论题加以探讨论证的能力。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调研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调研试卷分析

历史二练考试试卷分析一、试题整体情况分析评价(一)试卷的结构和题型分析。

本次考试延续了以前的两部分法,分选择和非选择两部分。

选择20题20分,材料5道题共30分。

试题构建按照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进行设计,即基础目标、拓展目标、认知目标。

(二)试题内容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整体呈现:主干为主,能力立意,难易适中。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立足基础,重视主干。

历史基础知识也就是主干知识是构成历史内容的基本框架,历史教材中涉及的重要时间、地点、历史人物、历史概念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图片等内容是历史考试的重点本次考试都有涉及。

同时本次考试还侧重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和进行简单的认知能力的考查。

2.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总体把握,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考查并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这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综合考查,及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也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系统的掌握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程度。

(三)试题的创新点及其命题意图分析。

1.注重基础,紧扣课标教材。

2.考查学生理解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注重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难易适中。

5.突出历史学科的时空性、联系性和线索性的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本次考试学生人均得分35.01分,及格率75.06%,优秀率36.22 %三、教学建议一、指导学生做题技巧,提高做题能力,轻松应对每次考试。

1、选择题,应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要做到“三看三思”。

题干要三看: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明确内涵外延。

备选项要三思:思考每一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思考每一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思考每一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2、非选择题:应做到一读二想三答。

一读:解题的基础。

(1)阅读的内容。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首先要精读,即“抓两头、看中间”。

“两头”指开始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开头第一句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意思,有时中心意思也在材料行文的中间。

历史中考试卷分析

历史中考试卷分析

历史中考二模试卷成绩分析历史中考二模试卷成绩分析一.历史中考二模试卷分析1.试题难易度——中等偏简单。

2试卷内容严格按照中考要求分为选择题,试图题,材料分析题3.中国史占23分,世界史占27分。

新疆地方史为10分,符合中考大纲要求二.题型示例原因分析:1.中等选择题分析:(3)1762年,清政府为有效管辖新疆,把伊犁将军府设在了A.乌鲁木齐B.惠远城C.乌垒城D.喀什(13)下面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国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1860年99 11600 79541879年287 42000 51937A.完成了工业革命B.解放了黑人奴隶C.废除了农奴制D.实行了五年计划第3题是新疆地方史题,考点比较细,学生看书容易忽略,造成丢分。

第13题俄国改革史题,学生审题不清,概念模糊,造成丢分。

2.简单题分析:都是书上内容,能找到既能选择,而且平时这方面的内容接触较多,学生能判断。

下一步的建议:1.依托精编总复习和综合检测等组织训练,加快复习进度,这是中考体系内的复习题,尽量抓实抓精。

2.排除困难,组织几节专题复习课,帮学生理清大思路,还是要勤抓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考试当中的细心审题习惯,多做选择题和分析材料题的训练。

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材料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周恩来材料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初三二检历史卷面分析

初三二检历史卷面分析

初三二检历史卷面分析初三二检已经结束,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试卷作一个全面、具体的分析。

一、试卷情况1、试卷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2、试题的设问及答案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对教学体现出一定的导向作用。

二、成绩分析本次考试共有92人参加考试,全市排名第六。

其中及格61人,优秀4人,优秀率不高,成绩非常差,需要加大努力。

三、学生做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命题灵活,有三道题错的最多。

如第3题,巴黎和会帝国主义争夺的根本点是争夺殖民地,选项中换了一种说法,造成此题错误多。

第5题,时间性的题学生背的不多,学生不能确定时间,所以选不对。

第6题,讲过罗斯福修建公共工程的目的是以工代,就是解决失业问题,但学生对知识点其实掌握的不透,还是要鼓励学生不懂就问。

总体而言,本试卷选择题不算太难,能考查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非选择题共30分,题偏难,学生得分不高,但其中的基础知识学生答的也不好,说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从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理解不清,审题不细的毛病,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强调。

紧密结合实际考察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中有的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有的概念不清,把一些内容不加区分地照搬到试卷上,表达上不能用专业术语。

反映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

第22题,前两题学生得分几分为零,难度比较大,但是后两题多次背诵,学生却不会用,知识和做题能力要进行整合,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

第23题也很难,大国史学生归纳能力不强,知识点分散,有待于以后专题复习。

还有本次考试中的谈影响的题比较多,要提醒学生正面反面都搞清楚,审清题答全面。

第24题学生得分很少,中东问题的关键学生背的不错,但是分治答的不好,有的学生误答成了印巴分治,老师还要强调两在冲突的区别。

这几题分数大,但全班学生都只得了一分两分,造成失分严重。

另外,审题不清,字迹不明,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也是失分的重要原因。

初三二练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二练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二练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分15个选择题,4个材料题。

选择题前15个为初一的知识,6—11题为初二的知识,12—15为初三的知识。

整套题初一占12分,初二占25分,初三知识占13分。

初二占的比重较大。

一.试题分析
1.选择题出错较多的是3.4.13题。

第3题为读图题学生错的多,部分学生是因为初一的知识没有复习到;第4题出错在于学生见的题少,此题问法比较新颖,其实只要知道黄河文明代表亚洲、希腊文明代表欧洲,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第13题出错在于学生对于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掌握的不好。

2.16题“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没有写全,不是写君主专制就是写中央集权,学生在这方面掌握的太差,第(3)小题《奏定学堂章程》写出来的才几个学生,可能是复习的时候这方面忽略了,下的功夫不大。

3.17题第(2)题兴中会写成同盟会的有些学生,出错的原因在于学生的审题太差,问题是“起步”与哪个团体,黄埔的“埔”写错的太多。

4.18题出错较多的是(4)小题,部分学生写成国内战争。

5.19题出错的较多的是(3)小题,人家问的是德国如何伤害了自己,很多学生答非所问。

总体来说造成种种出错的原因包括:课本基础掌握不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差,审题不仔细不认真,再就是见的题少。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联系,多练,精讲。

2.联系的同时紧扣课本知识。

3.规范做题思路与方法,强调解题技巧。

九年级历史二质测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二质测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二质测考试质量分析本次考试共有44名,最高分41分,最低分0分,30分以上考生14人,20——30分有12人,10——20分5人,10分以下3人。

总体来看,考出了学生的水平。

二、试题分析本次历史试题总的来说综合性强,知识的涵盖面广,难易程度适中,题型也较全面,分为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做到了与中考题型相吻合,试题灵活,能考出学生的水平,是一份成功的期中调研试题。

三、试卷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和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有1、4、5、6、9、14、17、19几个试题。

(三)材料分析题21-24题,存在问题:1、对图片内容不熟悉,找不到做题的突破点。

2、审题不到位,找不到关键词。

3、不能依据材料答题。

4、不能从试卷整体把握考试点。

25题共5分,大多数学生只能得到2—3分,这道题是这份试卷中综合性和难度最大的题,学生看不懂问题,不会从材料中找联系性,以后一定注意多对学生进行做题技巧的训练。

四、采取措施1.夯实基础知识,狠抓基本技能。

对于最基本的知识,一定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就学生答卷的总体情况来看,选择题是失分较高的题,满分和高分的试卷很少,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还是要突出注重对基本知识点的落实,进而提高基本技能。

2.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与活用,注重以小专题纵横向整理归纳知识。

着重把握主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体系。

以精读课本、背诵检查为主。

小专题知识归纳复习,老师指导学生精选专题进行归纳练习,学会围绕主干知识设置专题,学会如何进行专题归纳。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复习,着重加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加强材料处理与材料题的训练强化“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观念和基本方法。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对材料中出现的新的观点的敏感性,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

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初三历史二模考试质量分析陈炉中学薛杭洲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分析陈炉中学薛杭洲一.试卷分析本次历史卷考点涉及面较广,图文并茂。

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审题能力、收集提取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全方位考核。

学生如果不具备对历史的宏观理解力而仅仅想在课本中翻找,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题,更别说完成梯度较高级别试题了!二.试题分析这次模拟考试题仍按中考模式出题,采用政史合卷形式,在考试内容上完全按照中考模式进行,三个年级的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一卷选择题有六个小题,计12分;二卷材料题有三个大题,共28分。

历史在全卷所占分值共40分。

整套试题难度不大,但题型很有特点,对学生的考查,是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到历史问题的解决能力,再到学习历史的感悟,以及学习历史的方法等各方面都有所涉及,基本上能够反映学生一学期以来学习历史知识的状况和水平。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由于考生不认真阅读题干,导致审题不清,没有抓住中心。

比如选择题13,不能抓住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

导致在统一思想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方面目的不明确。

材料题20题的第三个,不能把特点和表现分清楚,没有八成是反战的特点与经济发展的特点区分,导致十分严重。

2、由于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较差,回答问题缺乏条理,不能突出关键字词。

比如第19题第3小题。

第21题第5小题不能认识到中日两国的特殊关系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学生概括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如第20题第2、4小题,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的回答问题。

4、读图能力差,比如第21题第3小题,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示意图随展示的信息,很多同学答成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成绩分析1.总分四十分,大多同学没有认真的答完试题,空白卷较多。

以九.一班为例,成绩主要分布于20-30之间,30以上仅有两人。

2.从选择题来看,总分12分。

十分以上人数很少,6-8的偏多。

2023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由于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气候等诸多便利的自然条件,中原地区自上古时期就形成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在诸地域中最先跨过了“文明的门槛”。

由这种文明衍生的文化,则为后世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礼仪典章提供了基本的范本。

这表明()A.文化中国,皆出于豫B.华夏诸族,民族融合C.河南文化,傲视中国D.中原文化,华夏之根2.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先秦雕塑的进步B.古代桑企业的发展C.中原文化的演进D.古代高超的雕刻艺术3.从孔子提出的“苛政猛于虎”到孟子提倡的“省刑罚,薄税敛”,都体现了()A.法治观念B.民本思想C.辨证思想D.礼治思想4.这项制度使得“原来的诸侯王国一封再封,化整为零后,新的诸侯国不再归诸侯管辖,而仅仅是朝廷直辖郡下面的一个小县。

”这项制度()A.确立了社会的等级B.便利了经济的发展C.奠定了秦国的统一D.加强了中央的权力5.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他认为大运河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B.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6.《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正月十五至清明时节,市民争相出城踏春,“莺啼芳树,燕舞晴空……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

”材料反映了宋代()A.社会经济繁荣B.民俗节日多彩C.社会风气开放D.市民生活丰富7.永乐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

由此可见,郑和远航()A.促进了中外交流B.促进了明朝的海外贸易C.开创了世界航海史的壮举D.打破了与世隔绝的状态8.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由来已久,但商业文学在明清时期实现了良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说作品将商人作为重点写作对象。

九年级历史二模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二模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二模质量分析本次九年级历史考试内容和形式充分体现了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难易程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是对历史课程目标和中考考点的考查。

知识点多,面广,容量大,能够考出学生对这一段时间的知识的掌握。

一.学生成绩分析根据九年级14个班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看,年级平均分为62.16,最高班级为77.39,最低班级为54.5.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选择题的正确率高于材料分析题,选择题平均分35.8,材料分析题学生出现很多丢分,尤其是第26题,学生不会进行综合全面的论述,总是东扯西拉,胡言乱语,没有实时作为论据,得分较低。

材料题平均分26.3,说明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个人得分,年级最高分93,最低分29,差距较大。

二.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分为两大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各自占50分。

(二)试卷特点: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考查,试卷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

三.学生答题情况第一大题选择题,共50分,平均得分35.8,25个选择题都较为基础,都是常讲常练题型,只有第2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知识点较细,本题错误率较高,成活率百分之三十三。

还有几个题是属于考查读题是否细心,看考生是不是一看到某些熟悉的字眼九开始勾选答案,所以往往容易掉坑。

材料题只有第27和28题较简单,其他两个大题都是考查较深,而且下手点不明确,学生答得东拉西扯,张冠李戴,或者是敷衍塞责,三两个字就想打发老师。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全面辩证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中,抓住干,重基础,强化历史人名和地名。

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分析

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分析

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分析合肥市龙岗中学高前云上一周进行的九年级二模考试已经结束,阅卷工作已完成,我们初三历史备课组对历史这门学科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试卷基本情况1、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分析与探究题。

2、试卷特点(1)古今贯通,用当今热点话题,引出所要考查的历史知识,(2012年美国将进行总统大选,用这个热门话题引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以及中美两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以此来考查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与认识。

(2)以《考纲》为指导,试卷紧扣中考考纲,注重考查基本知识点。

如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祖国统一大业、雅尔塔会议等。

(3)图文结合不单调,试卷布局合理,近年中考试卷中配有大量的图片,试卷显得美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答题兴趣。

(4)中外联系,如中美两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共合作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合作得到的启示等。

3、有待商榷之处,辨析题的14题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和“求富”,在教学中我们讲解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材料解析题16题的第二问学生不明白题意,设问是否应该更明确些,学生容易产生误解。

二、学生答题情况1、失分情况(1)单项选择题,第四题学生没有读懂题意,找不准选项。

第六题分不清选A还是选B,得分在16分和18分之间的学生较多。

(2)组合列举题,华佗名字写错,佗写成陀。

孔子的故里山东曲阜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写不出答案。

得分在五分左右。

(3)辨析改错题,失分较多的是第14题,学生找不到错处,得分在2分之4分之间的较多,没有学生得满分。

(4)材料解析题,第15题的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答不出答案,各国政要关注美国总统选举的根本原因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不知该从哪方面回答。

美国政权的组织形式,只有百分之十的学生知道,第15题没有满分的同学。

第16题新中国的成就,学生不明白题意,能够写出的寥寥无几。

(5)分析与探究题,第2小题中今年是开始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多少周年,学生答错的约占百分之五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重大历史意义学生不知道。

九年级二模试卷分析

九年级二模试卷分析

灵泉中(小)学 2016--2017年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二模考试分析报告撰写人:张艳强年级九一、分数段统计(优秀成绩:80分)二、试卷、答题分析1、试卷结构及试卷评价试卷总共分为两大板块,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共25道,每道2分,分值50分,非选择题共四道,每道答题平均分值12左右,从试卷的总体难易度来分析,试卷偏中等,本次考试试卷最大的特点开始向中考靠拢,比如试卷26、27题,在考世界史的同时,加强了和同一时期或着内容有所联系的中国史的考查,27题面对经济危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的考试,同时考察了中国土地政策和改革开放后在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出题的板块性越加明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对课本知识点进行板块化划归,归类。

使学生更加准确的加强板块性内容的综合复习,把握好中考答题方向。

2、答题质量分析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本次参考31人,90以上2人,80分以上6人,平均分62.2,及格率21人,不及格人数10人,40分以下7人。

最高分94分,最低分11分。

选择题失分较多,本次选择题偏难,失分较多的选择题有1、6、11、14、24 满分50分,选择题的平均分在34分左右,非选择题失分较多的题目在26、27题。

失分最主要的原因在:一、题意把握不准,答题方向错误,比如26题题意问大国崛起得益于体制的创新和发展。

你只要从体制的作用对国家的影响来谈就行了,但是很多同学乱答一气,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方向就已经偏离了出题人的意图,别说得分了。

二、26题、27题开始向中考靠拢,这两道题给我们一个信息,复习时老师要注重板块化复习,比如说改革,明治维新,俄国的亚历山大改革,大化改新,王安石变法,1978改革开放等等,它出题的综合性和跨度都非常大,可能涉及七、八、九年级所学的知识。

比如26题考了美国的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式、苏联的经济形式还有中国的经济形式,好多同学已经忘记八年级学的知识了,不敢答或者乱答,对于理由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失分也较多,这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应用知识也缺乏灵活性。

九年级历史二模成绩分析

九年级历史二模成绩分析
2.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 学生审题严谨性与有效性,提高作答的规范性。培养学生认 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问题,不错看、不漏看。教会 学生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有计划地运用相关 题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 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
3.加强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 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 写字的好习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错字及时改正。
3.加强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 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 的好习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错字及时改正。
会、改革开放;
古希腊罗马文化、四大文明古国(印度);
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成就和影响;
一战、二战、苏联解体、联合国、经济全 球化;
大国关系、中国梦、科技。
二、分数段统计
分数段
一班(38人)
50分以上
0
40-49分
1
30-39分
5
20-29分
17
10-19分
15
10分以下
0
三班(41人) 0 3 4 10 18 6
五、教学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必须要夯实,而 夯实基础知识点,必须从落实知识点做起。对于课标要求的 基本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 误。同时教师要注重检查学生落实的情况,检查不光落实到 口上,还要落实到纸上,要求学生注意基础知识掌握的准确 性。尤其是历史专业术语,表述一定要准确。
九年级历史二模成绩分析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采用闭卷考查的形式,满分60分。 1.题型: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 型,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非选择题为材料分析题。

关于潮阳实验初三二模历史试卷的文章

关于潮阳实验初三二模历史试卷的文章

关于潮阳实验初三二模历史试卷的文章潮阳实验初三二模历史试卷近日,潮阳实验初中举行了二模考试,其中历史科目的试卷备受关注。

这份试卷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注重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备受瞩目的历史试卷。

首先,这份试卷的题目设计非常巧妙。

试卷中既有选择题,也有简答题和论述题。

选择题考察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了解,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选择正确答案。

而简答题和论述题则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一道简答题中,要求学生解释“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这样的设计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能力,还要求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其次,这份试卷还注重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一道论述题中,要求学生就“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原因,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非常有帮助,也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此外,这份试卷还注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一道选择题中,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某个历史事件是否属于“重大历史事件”。

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况中去,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总体来说,潮阳实验初三二模历史试卷是一份非常出色的试卷。

它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注重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份试卷,学生们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相信通过这次考试,同学们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历史,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九年二检l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二检l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二检历史试卷分析
一卷面分析:
1.选择题:13.17答对的同学较多,有9个人;14.18答对的同学
较少,在5个人左右;15.16答对的同学只有3个
2.十九题平均分0.8分,得分率9.5%;二十题平均分0.6分,得分
率6.5%;二十一题平均分1.2分,得分率11.2%
二存在问题:
1.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的主动性很差,有些同学上课睡觉,有些同学上课不听讲,有些同学课后不交作业
2.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较差,复习学过的基础知识都没记住,也不会审题不明白题目意思,没有掌握查书的技巧和方法
3.学生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强,根据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强
4.学生的书写不规范,字迹太潦草,答案太简单不完整,不会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
三整改措施:
1.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要精讲精炼,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提高课堂复习效果
2.教师研究中考说明、中考试题,了解中考动向,明确复习目标;研究学生、学情,针对学生普遍存在问题讲清讲透
3. 讲评试卷时注重审题,教会学生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4. 做好希望生的个别辅导,继续坚持一周一练一讲评,建立错题档案,做好纠错改错,及时反馈,查缺补漏
九年级田旭。

初中历史市二模试卷分析

初中历史市二模试卷分析

隆尧县二模文综试卷《历史》部分试卷分析一、试卷命题分析:1、题型题量分析本次历史试卷共20道题目,主观题(材料题共三道大题36分)8道,分值占比60%,客观题(选择题24分)11道,分值占比40% ;学科总分60。

分值分配较合理,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试题特点分析:本次文综试卷历史部分的试题在试卷结构、呈现形式、试题分值、试题类型、试题设问方法方式上与近三年中考保持高度一致,并且比一模试卷更接近中考模式。

试题紧扣《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说明》,直击时政热点,关注时代进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出立德树人的鲜明导向。

比如27题考查中印关系,紧贴6月15日中印边境冲突的热点,有很强的现实性,让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坚持落实科学素养考察和育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地考察了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促进教与学的转变;试题总的来说综合性强,知识的涵盖面广,难易程度重中,命题灵活,能考出学生的水平,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联考试卷。

在单选题中,大都是考查基础的知识点,同时也反映学生是否掌握了必会的重要知识,少数的几道题有一定难度,比如14题和18题,学生须在掌握较牢固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理解分析才能答对。

材料题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有一部分题如26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慈禧太后一开始同意变法主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这是典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型,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对学科知识的转化迁移能力,非常有代表性,在中考中占的比例最大,是最重要的题型。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科基本数据情况学科参考总人数满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α信度系数相关系数文综合 3559 120 117 0 78.5 21.16 0.27 0.65 0.9 0.88 历史 3559 60 59 0 38.37 11.73 0.31 0.64 0.83 0.81各分数段详细人数–文综合(历史、政治)学校 [100, 120] [80, 100) [60, 80) [40, 60) [20, 40) [0, 20) 全体 528 1459 943 417 165 47各分数段详细人数 - 历史学校 [40, 60] [20, 40) [0, 20)全体 1916 1349 294本次历史考试平均分为:38.37,比一模34.98上升3.39,平均得分率63.96 %,在7个学科中仅次于政治名列第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尧县二模文综试卷《历史》部分试卷分析一、试卷命题分析:1、题型题量分析本次历史试卷共20道题目,主观题(材料题共三道大题36分)8道,分值占比60%,客观题(选择题24分)11道,分值占比40% ;学科总分60。

分值分配较合理,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试题特点分析:本次文综试卷历史部分的试题在试卷结构、呈现形式、试题分值、试题类型、试题设问方法方式上与近三年中考保持高度一致,并且比一模试卷更接近中考模式。

试题紧扣《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说明》,直击时政热点,关注时代进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出立德树人的鲜明导向。

比如27题考查中印关系,紧贴6月15日中印边境冲突的热点,有很强的现实性,让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坚持落实科学素养考察和育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地考察了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促进教与学的转变;试题总的来说综合性强,知识的涵盖面广,难易程度重中,命题灵活,能考出学生的水平,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联考试卷。

在单选题中,大都是考查基础的知识点,同时也反映学生是否掌握了必会的重要知识,少数的几道题有一定难度,比如14题和18题,学生须在掌握较牢固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理解分析才能答对。

材料题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有一部分题如26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慈禧太后一开始同意变法主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这是典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型,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对学科知识的转化迁移能力,非常有代表性,在中考中占的比例最大,是最重要的题型。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科基本数据情况学科参考总人数满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α信度系数相关系数文综合 3559 120 117 0 78.5 21.16 0.27 0.65 0.9 0.88 历史 3559 60 59 0 38.37 11.73 0.31 0.64 0.83 0.81各分数段详细人数–文综合(历史、政治)学校 [100, 120] [80, 100) [60, 80) [40, 60) [20, 40) [0, 20) 全体 528 1459 943 417 165 47各分数段详细人数 - 历史学校 [40, 60] [20, 40) [0, 20)全体 1916 1349 294本次历史考试平均分为:38.37,比一模34.98上升3.39,平均得分率63.96 %,在7个学科中仅次于政治名列第二。

难度系数为:0.64,绝大部分的学生成绩处于40分到60分之间,成绩分布偏高。

从本次历史考试分数明显看到,历史学科一档线(418分以上)上线人数较多,它们对促使更多学生总分达到一档水平带来的可能性更大,可以说它们对一档上线的促进作用来得较大, 一档上线历史学科贡献率多数为正数,相比较其他学科占明显优势。

从各分数段详细人数的文综和历史两个数据对比中,明显看出文综和历史高分占多数,低分占少数,也就是说我们隆尧县文综和历史整体考出了好成绩,是我们全体历史老师辛勤付出的成果,为我们自己点赞,希望我们再接再厉,如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4题错误多,因为学生误把“星星之火”当做关键词,很容易想成D秋收起义后的井冈山根据地建立,而忽视了“满洲鞑子”这个限制词的作用,影响了解题思路,本题错误的原因一是审题不仔细,理解分析能力差导致关键词找错,二是同学们对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识记不到位。

18题错误较多是因为同学们历史核心素养的时空观念落实不太到位,本题考查学生“知道特定的史实与特定的空间联系”这一基本素养,同学们忽略了时间18世纪而误认为是D日本明治天皇推行维新,单从时间1868年就与本题不符合,同学们对时间掌握不准确,所以丢分。

非选择题27题(1)题的第二问失分较多,“中印两个古国在1940年代末”面临的有利于实现独立的国际因素,同学们审题不清楚,不明白本题要考查的的是中国1949年独立和印度1947年独立的国际因素,问题转化能力差导致答非所问,如果理解了题意很容易想到是二战后英国实力大大受损和二战后殖民帝国纷纷瓦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7题(2)多角度论述题难度不大,但多数学生论述后没有总结被扣分,还有的同学答案没有做到条理化和要点化,以词代句表意不明确丢分。

28题材料一错误多,同学们要注意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断句、缩句和总结,有效处理材料,材料中很明显是俄国农奴制危机,而好多同学从彼得一世改革角度去作答导致离题丢分。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知识问题:同学们仍然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加上文综是开卷考试,同学们不再去记忆时间和事件,更有同学认为考场上看看书就可以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好多同学说不看书做对了,翻翻书又改错了,因为平时不看书,考场上再翻书,口渴了能算挖口井吗?没有米能做成粥吗?开卷考试也要平时多积累,考场上认真思考才能考好,开卷更是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你没有知识是不能用的,一定要改变理念,重视历史的学习。

2、学生审题粗心,不仔细,关键词找错了就等于方向错了,一定要全神贯注的思考,切记先翻书打乱了思考的方向。

3、答案要点化,把答案按题目要求分层次分条理呈现。

可以每一行只写一条,一目了然地排列得分点,要点尽可能完整到位。

4、避免口语化,用历史专用书面语言回答问题。

答案要简洁不啰嗦,做到点到为止,适当展开。

答案顺序要注意,先回答最有把握的问题确保最准确答案,仍不充分可以考虑相关答案,根据分值作答宁可多写不要少写,保证卷面干净整洁,字迹清楚。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1、加强记忆,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网络的构造。

记忆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若无记忆,理解运用也就成了句空话。

中考试题虽高于教材,但源于教材,因而必须把握教材。

试题内容综合性强、跨度大,这就要求在记忆的同时,还要抓住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网络。

2.关注周年热点。

实践中学以致用,提高自身能力。

中考试题,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因此中考的试题题目在书外,答案书内,这就需要我们多关注周年热点,要求我们多分析、多思考,找出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3答卷要注意“意在笔先,先易后难、多引少编”。

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要求我们在答题时要先审清题意找试题与教材的结合点,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宽口径地提取知识,构思好答案,把握好逻辑关系再作答,以避免答非所问、顾此失彼、遗漏要点等问题出现。

所谓”先易后难”,就是指通过审题,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试题的难易程度先做易的再做难的,从而节省时间,提高解题效率。

所谓”多引少编”,就是要求我们尽量运用教材中观点,恰当运用历史术语,解决问题力求在运用知识中有所创新,而不能东拼西凑、生搬硬套。

离中考还有十几天,希望老师们满怀信心,勇往直前,带领同学们中考历史再创佳绩,考出更完美的答卷。

中考政史开卷考试,为何许多学生考不到高分?现在中考历史科命题的原则主要是探索怎样使试题更加体现开卷考试的特点,怎样通过考试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起对历史课教与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因此试题一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纠正学生“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消化知识;二是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

开卷考试,课本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但有的同学在答题时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开卷不用记忆:平时往教材上抄题,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

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

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

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3、每道题都翻书。

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

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

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4、只注重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

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

勤翻书不如巧翻书历史考试虽是开卷,但时间有限,过多翻书会影响答题速度和连贯性,故针对不同题目,学生要开卷得法。

首先,允许带入考场的《政史知识能力要点》一书,对政史书本上的考点都做了归纳。

学生做题时如对某个知识点不能准确表述,可在该书上直接寻找相关内容,这比直接查阅课本更方便。

其次,做选择题时,应尽量不翻书。

对熟知的知识点,可凭记忆直接作答,以保证答题迅速和连贯。

对不熟悉知识点的题目,可集中查阅作答。

第三,做非选择题时,应先作答后翻书。

将题意看清后,先结合自己熟悉的知识点尽量组织答案,最后再查阅相关资料,看答题有无遗漏、答题方向有无偏离题意。

巧翻书不如巧妙答选择题审题方法:“三看三思”。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

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

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被选项要三思:1、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2、是否符合题干要求;2、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历史主观题审题与答题技巧(一)审题技巧一审:审问题审问题指的就是在主观题作答时首先应该去看的题目的问题,而不是材料。

即看清楚每道题有几小问、问的是什么、是“根据材料”还是“结合材料”、分值怎样等等,其次,就是看出问题有几点可能性回答,问题的转化即转化为自己熟悉的问题及回答方式,分解细化问题可能需要的知识点。

审问题说到底是的就是将题目所提供的问题看清楚,看明白,不至于无从下手或盲目下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