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koogoog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高中政治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⑴起源: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作用: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⑴从本义上:爱智慧、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⑵与世界观的关系上: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⑶与方法论的关系上: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⑷与具体知识的关系上: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⑴思维与存在何为本源的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⑵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一览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真正的哲学⑴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的产生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是什么(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的分类2.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三、两个对子1.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2.辩证法&形而上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的哲学)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二、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三、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3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是物质的(一)什么是物质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客观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高中政治必修4_第一二三单元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_第一二三单元复习

世界的状
辩证法
态怎么样
根本对立 形而上学
的世界观
孤立静止片 面看问题
普遍性 客观性
条件性 多样性
含义 特点
整体部分关系
总特征
联构成 发



内 心动


矛盾 含 义
特征 永恒性(发展观点) 状态 量变质变辩证关系
趋势 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对立统一观点 一分为二
特点
矛盾普遍性 关系 矛盾特殊性 主次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

①分清主次矛盾侧重于从办事情的角度来讲;分清矛盾主

次方面侧重于从把握事物的性质的角度来讲;

②在材料中,主要矛盾通常表述为“重点、中心、关键、
突破口、中心、重中之重”等,而矛盾主要方面通常表述
为“主流、本质、实质、优势、九个指头”等。
的发展进程
性质
数量 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 同一矛盾中,矛盾主次方面都

矛盾有多个
只有一个
方法论 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既要全面,又要抓主流

①都是矛盾的特殊性情形。②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

要方面,复杂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
定的。③两者共同构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原理依据。

在具体的题目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区别两者: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 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性;2、意识具有主观 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
能动性。
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
思想武器。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第四课、第五课——辩证唯物论第六课——认识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他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刻舟求剑)的形而上学观和离开物质谈运动(仁者心动)的唯心主义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2.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3.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飞矢不动),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3.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清单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的起源(两句话)()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
3.哲学的本义( )
4.哲学的任务()
5.真正哲学的意义()
6.哲学的含义(四个角度);世界观的含义;方法论的含义()
7.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8.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9.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2.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其各自的主张()
6.哲学史上的两种斗争及其各自的地位()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时代(经济、政治)的关系()
2.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
3.如何理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记背大全

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记背大全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记背知识大全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超全超详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超全超详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超全超详细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1. 政治学说形成的原因2. 政治学说的发展阶段3. 政治学说的传播和影响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1. 政治学说的定义和特征2. 政治学说的分类和流派3. 政治学说的核心理论政治学说的方法论1. 政治学研究的范式和方法2.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3. 政治学研究的技术和工具第二章国家与政治国家的基本概念和属性1.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2. 国家的属相和基本属性3. 国家的基本职能和任务国家的组织结构与职能分工1. 国家机构与职能分工2. 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3. 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政治权利与政治参与1. 政治权利的定义和特征2. 社会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参与3. 政治权利的保障与实现第三章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3. 政治制度变迁的原因与途径国家基本制度和政治制度结构1. 国家元首和政府机构2.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3. 法院和检察院中国的领导地位1. 中国的崛起和发展2. 中国的宗旨和任务3. 中国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模式第四章政治文明和政治道德政治文化和政治心态1.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征2. 政治文化与国家发展的关系3. 政治心态对政治文明的影响政治道德与政治体制改革1. 政治道德的定义和标准2. 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3. 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1. 政治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目标2. 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3. 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课美妙的生活导向1课1框生活到处有哲学P4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P6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3.详细科学与哲学:P8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详细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 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哲学的基本问题:P10-2课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2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3课2框哲学史上的宏大变革P1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P18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8其次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相识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1.自然界的物质性:P282.物质:P294课2框相识运动把握规律 P31一.运动:1.运动的含义: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

3.运动的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确定的。

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二.规律:1.规律的含义:P332.规律的特点:P33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5课1框意识的本质P352.物质确定意识:P37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确定意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部分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同一性问题(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局限性: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本原。

(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 下列说法均属于唯物主义: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天地合而万物生。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气者,理之依也。

4、唯心主义: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识,感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物是观念的结合,存在即被感知。

我思故我在。

心外无物。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客观唯心: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理生万物。

上第七天创造世界。

现实世界是理论世界的影子。

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一单元重点知识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一单元重点知识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更美好的艺术。

2.哲学的功能
3.哲学的任务:
4.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
5.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6.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派别(包括基本派别的观点)
8.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两个对子
9.哲学和时代的关系
⑴时代对哲学
①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总结和升华
②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
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原因)
⑵哲学对时代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表现①②③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1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革命的原因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4.哲学的功能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作用、功能。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面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面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面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与哲学1.1 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哲学的功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 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2 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1.3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单元科学思维2.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科学思维是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 科学思维的特点: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精确性、可检验性、预见性和普适性。

2.2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2.3 辩证法-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 辩证法的实质:批判的、革命的。

第三单元政治生活3.1 公民的政治生活-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2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3 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 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政府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4 我国的国家司法机关- 我国的国家司法机关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 人民法院的职能:审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知识点2019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部分,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类社会,三是人的意识。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又称为物质世界或客观世界;意识又称为精神世界或主观世界。

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联系: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则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及其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5.什么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1)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从基本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经济和政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2.如何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
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