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的数据建模和元数据
数据仓库主题设计及元数据设计
数据仓库主题设计及元数据设计3.4 明确仓库的对象:主题和元数据大多数商务数据都是多维的,所以采集和表示三维以上的数据不能完全借用业务数据库设计中的方法,必须有一种新的方法来表达多维数据。
现阶段流行的有2种方法,一是面向对象方法,即把商务数据抽象为对象,再使用Rational Rose等对象建模工具来表达这些对象;另一种方法就是使用信息包图,这是一种简便且高效的方法,在项目中使用的普及率很高。
信息包图实际上是自上而下数据建模方法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自上而下的建模技术从用户的观点开始设计。
用户的观点是通过与用户交流得到的,可以进一步明确用户的信息需求。
自上而下的方法几乎考虑了所有的信息源,以及这些信息源影响商务活动的方式,它使得设计者可以围绕着一个通常的主题或商务领域进行信息包的开发。
下面就详述如何通过信息打包技术建立信息包图,从而确定数据仓库中的主题和元数据。
3.4.1 信息打包技术1.信息打包技术的基本使用信息打包法是一种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它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把焦点集中在企业的一个或几个主题上,着重分析主题所涉及数据的多维特性。
此法具体分4个阶段:(1)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对商务数据的多维特性进行分析,用信息打包图表示维度和类别之间的传递和映射关系,建立概念模型。
其中类别是按一定的标准对一个维度的分类划分,如产品可按颜色、质地、产地和销地等不同标准分类。
(2)对企业的大量的指标实体数据进行筛选,提取出可利用的中心指标。
其中指标也称为关键性能指标和关键商务测量的值,是在维度空间衡量商务信息的一种方法。
比如产品收入金额、原材料消耗、补充新雇员或设备运行时间等都可以叫做指标。
(3)在信息打包图的基础上构造星形图,对其中的详细类别实体进行分析,进一步扩展为雪花图,建立逻辑模型。
(4)在星形图和雪花图的基础上,根据所定义数据标准,通过对实体、键标、非键标、数据容量、更新频率和实体特征进行定义,完成物理数据模型的设计。
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
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仓库中的元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它提供了关于数据的定义、结构、属性、关系以及数据的来源和用途等信息。
数据仓库中的元数据包括数据表、字段、索引、视图、存储过程等对象的描述信息,以及数据质量、数据血统、数据变化等相关信息。
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的目标是保证数据仓库中的元数据准确、完整、一致和可靠。
通过对元数据的管理,可以提高数据仓库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进而提高数据仓库的价值和效用。
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元数据收集、元数据存储、元数据维护和元数据使用等。
1. 元数据收集:- 根据数据仓库的设计和需求,收集相关的元数据信息。
- 可以通过手工录入、自动抽取、数据字典等方式进行元数据的收集。
- 收集的元数据包括数据表、字段、索引、视图、存储过程等对象的描述信息,以及数据质量、数据血统、数据变化等相关信息。
2. 元数据存储:- 将收集到的元数据存储到元数据仓库中,以便后续的管理和使用。
- 元数据仓库可以使用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文件系统等进行存储。
- 存储的元数据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组织和管理,以方便后续的检索和使用。
3. 元数据维护:- 对元数据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以保证其准确、完整、一致和可靠。
- 可以通过手工维护、自动抽取、数据字典同步等方式进行元数据的维护。
- 维护的内容包括元数据的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以及元数据的版本管理和权限管理等。
4. 元数据使用:- 利用元数据提供的信息,支持数据仓库的各项管理和运维工作。
- 可以通过元数据进行数据质量管理、数据血统分析、数据变化跟踪等工作。
- 元数据还可以支持数据仓库的数据集成、数据查询、数据分析等应用。
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的实施需要借助相应的工具和技术。
常用的工具包括元数据管理工具、数据建模工具、数据字典工具等。
常用的技术包括数据抽取、数据转换、数据加载(ETL)技术、数据建模技术、数据质量管理技术等。
数据仓库体系结构
数据仓库体系结构数据仓库是一个用于集成、管理和分析大量数据的系统。
在数据仓库中,数据从不同的源系统中提取、转换和加载,然后存储在一个统一的、可供分析的数据存储中。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数据仓库需要一个合理的体系结构来支持数据的整合、存储和查询等功能。
数据仓库体系结构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1. 数据源:数据源是数据仓库的基础,它可以是内部系统的数据库、外部数据提供商的数据文件、Web上的数据源等。
数据源可以包括结构化数据(如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和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文件、图像文件等)。
2. 数据提取:数据提取是将数据从源系统中抽取出来并转换为数据仓库可以使用的格式的过程。
数据提取可以通过批处理、定时任务或实时流式传输等方式进行。
3.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将提取的数据进行清洗、集成和转换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数据被清理、去重、标准化和转换为统一的格式和结构,以便在数据仓库中进行分析。
4. 数据加载:数据加载是将转换后的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的过程。
数据加载可以分为全量加载和增量加载两种方式,全量加载是将所有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而增量加载是只加载发生变化的数据。
5.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数据仓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方式。
常用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多维数据库和列式数据库等。
数据存储的选择应根据数据的特点、查询需求和性能要求等因素进行。
6. 元数据管理:元数据是描述数据仓库中数据的数据,它包括数据的结构、定义、来源、质量等信息。
元数据管理是对元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和查询的过程,它是数据仓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7. 数据访问:数据访问是用户通过查询、报表和分析等方式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访问和分析的过程。
数据仓库可以提供多种数据访问方式,包括在线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
8. 安全性和权限管理:安全性和权限管理是保护数据仓库中数据安全和控制用户访问权限的过程。
数据仓库应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和审计等功能。
数据仓库的设计与构建研究
数据仓库的设计与构建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量的快速积累和每天不断增长的数据趋势,数据管理变成了日益复杂的任务。
数据仓库便应运而生,成为了企业管理和数据分析的必然选择。
在企业的决策和战略制定中,数据仓库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值得重视。
一、数据仓库的概念数据仓库是指将企业各种分散的数据源汇集起来,进行预处理、汇总、加工、再分析处理等操作后进行存储的一个系统。
其目的是为了利用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数据,将其变成决策支持的信息,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数据仓库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重要组成部分:1. 数据源数据源是数据仓库的来源,包括操作性数据库、文件系统、网络、接口等等。
通过提取不同来源的数据,并将其汇总到仓库中进行统一存储、管理和维护,实现数据的集成化管理。
2. 数据加工处理数据加工处理是数据仓库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转换、数据整合等等。
这一过程要求数据仓库管理员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并且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数据量、类型、格式、质量等等。
3. 元数据元数据是指描述数据仓库的数据,包括数据类型、数据来源、数据转换规则、质量检验规则等等。
元数据的作用是对数据进行管理、维护、分发和使用,为数据共享和商业决策提供支持。
4. 多维分析多维分析是指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处理,以便更好地展现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多维分析可通过OLAP(联机分析处理)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企业针对性的业务决策。
二、数据仓库的设计思路数据仓库的设计与构建需要全面考虑企业的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来进行设计,使其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1. 初步分析通过初步分析了解企业的业务场景和数据来源,以及研究需求和决策支持信息的种类、格式等,以便进一步确定数据仓库的设计。
2. 数据建模数据建模是数据仓库的核心,它需要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和对数据的认识,对数据进行分类、构建数据模型,以便完成数据转化的目标。
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
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仓库中的元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以确保数据仓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它包括数据的定义、结构、关系、来源、用途等信息。
数据仓库中的元数据管理是数据仓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数据仓库的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一、元数据管理的意义1. 提高数据仓库的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通过对元数据的管理,可以使数据仓库的结构和内容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从而提高数据仓库的可维护性和可理解性。
2. 提高数据仓库的数据质量:元数据管理可以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数据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从而提高数据仓库的数据质量。
3. 提高数据仓库的数据一致性:通过元数据管理,可以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定义和管理,确保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致性,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的问题。
4. 提高数据仓库的数据可追溯性:元数据管理可以记录数据仓库中数据的来源、变更历史等信息,使数据的变更过程可追溯,方便数据仓库的审计和管理。
二、元数据管理的内容1. 元数据定义和标准化:对数据仓库中的元数据进行定义和标准化,明确元数据的含义和格式,确保元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元数据收集和录入:通过各种手段和工具,收集数据仓库中的元数据,并将其录入到元数据管理系统中,建立元数据的库存。
3. 元数据的分类和组织:对元数据进行分类和组织,建立元数据的层次结构和关系,方便元数据的检索和使用。
4. 元数据的维护和更新:定期对元数据进行维护和更新,及时反映数据仓库中数据的变化和更新。
5. 元数据的查询和检索:提供元数据查询和检索的功能,方便用户查找和使用数据仓库中的元数据。
6. 元数据的安全管理:对元数据进行安全管理,设置权限和访问控制,保护元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7. 元数据的版本管理:对元数据进行版本管理,记录元数据的变更历史,方便进行数据仓库的版本控制和管理。
三、元数据管理的流程1. 元数据收集和录入流程:(1)确定元数据的收集范围和目标。
元数据和元模型
元数据和元模型1. 介绍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管理领域,元数据和元模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元数据指的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可以理解为数据的“数据”。
元模型则是对数据模型进行抽象的模型,定义了数据模型的特征和规则。
本文将详细探讨元数据和元模型的定义、作用、关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案例。
2. 元数据2.1 定义元数据是用来描述数据的数据,它包含了对数据的定义、结构、格式以及使用方式等信息。
它从不同的维度描述了数据,并提供了查找、管理和使用数据的元信息。
元数据可以理解为对数据进行注释和解释的资源,它为数据的理解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2.2 作用•数据管理和维护: 元数据记录了数据的来源、归属、更新时间等信息,使得数据管理和维护更加高效。
•数据查询和分析: 元数据描述了数据的结构和内容,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和查询感兴趣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挖掘。
•数据共享和集成: 元数据提供了对数据的描述和定义,可以帮助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集成,使得数据流动更加顺畅。
•数据安全和隐私: 元数据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和权限管理,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2.3 元数据类型根据元数据的来源和使用范围,可以将元数据分为不同类型,包括:1.技术元数据: 描述了数据的物理特性和技术规范,如数据的存储格式、编码方式、备份策略等。
2.业务元数据: 描述了数据的业务含义和相关规则,如数据的名称、定义、关联关系等。
3.描述性元数据: 描述了数据的结构、格式和内容,如数据库表的字段名、类型、长度等。
4.结构化元数据: 描述了数据的组织结构和模式,如数据模型、数据字典等。
5.上下文元数据: 描述了数据的使用环境和上下文信息,如数据的质量、来源、权限等。
3. 元模型3.1 定义元模型是对数据模型进行抽象的模型,用来描述和定义数据模型的特征和规则。
它是一种元数据的抽象表示,通过元模型可以对数据模型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统一的描述和管理。
3.2 作用•数据模型的定义和验证: 元模型定义了数据模型的结构和规则,在设计和开发阶段可以对数据模型进行验证和检查。
数据仓库中元数据的理解
数据仓库中元数据的理解WarrenQQ: 55150560 在讨论组里看到很多同行,朋友和DW爱好者们讨论元数据,这里本人就元数据的理解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有偏差欢迎批评指正。
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这个概念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如何理解这个关于数据的数据呢?从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我们说元数据时,必须有个参照,就是“关于的那个数据”,即这个概念里面有两个“数据”,我们不能孤立地说某个数据是元数据,只能说某个数据(Data A)是另外某个数据的元数据(Data B),例如,我们说数据库中字段信息是元数据,这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字段信息(Data A)是表中数据(Data B)的元数据。
那么字段信息是怎么关于Data B的数据呢,字段信息描述了表中实际数据的数据类型,用途等,这些信息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如果脱离了表中数据这个参照对象,字段信息就不能被说成元数据了。
比如从数据结构的设计角度来讲,字段信息就是一种数据结构。
同一种数据,是否为元数据,取决于它应用的场景。
比如我们在ETL设计过程中,设计一个参数表,用来存放ETL过程中所用到的参数,如果单纯地从这张表里的数据分析,我们很难说这个表的数据是元数据,但是如果在ETL处理过程这个场景下,我们可以非常充分地说这个表里的数据是ETL处理的元数据,ETL处理过程中需要这个表的数据为其提供支持,这个数据就是关于ETL处理的元数据,它不是ETL处理的对象,而是控制ETL处理过程的技术元数据。
元数据在数据仓库过程中十分重要,数据仓库所提供的“统一的企业级的信息视图”能力,主要就是靠元数据来体现。
元数据贯穿整个数据仓库项目,所有数据处理环节必须最大化地参照元数据,这样才能保证数据仓库项目不会因为不断增长的数据多样性而失去秩序,特别是在现行应用的异构性与分布性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统一的元数据就愈发重要了。
“信息孤岛”曾经是很多企业对其应用现状的一种抱怨和概括,而合理的元数据则会有效地描绘出信息的关联性,从而大大降低数据仓库后期的维护和运行成本。
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
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仓库中的元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它包含了数据的定义、结构、属性、关系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等信息。
通过对数据仓库元数据的管理,可以提高数据仓库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数据仓库的查询效率和数据质量。
一、元数据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数据仓库的可维护性:通过对元数据的管理,可以清晰地了解数据仓库中各个数据表的含义、结构和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仓库的维护和更新工作。
2. 提高数据仓库的可扩展性:元数据管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仓库的扩展和升级。
3. 提高数据仓库的可重用性:通过对元数据的管理,可以清晰地了解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定义和数据结构,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仓库的重用和共享。
4. 提高数据仓库的查询效率:通过对元数据的管理,可以清晰地了解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从而更好地进行查询优化和索引设计,提高数据仓库的查询效率。
5. 提高数据仓库的数据质量:通过对元数据的管理,可以清晰地了解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定义和数据结构,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提高数据仓库的数据质量。
二、元数据管理的主要内容1. 元数据定义和分类:对数据仓库中的元数据进行定义和分类,建立元数据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元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元数据采集和录入:通过采集工具和手工录入的方式,将数据仓库中的元数据进行采集和录入,包括数据表的定义、字段的定义、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数据格式等信息。
3. 元数据存储和管理:将采集和录入的元数据存储到元数据仓库中,并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元数据的更新、删除、备份和恢复等操作。
4. 元数据查询和检索:通过元数据查询和检索工具,可以根据需要查询和检索数据仓库中的元数据,包括数据表的定义、字段的定义、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数据格式等信息。
5. 元数据共享和发布:将元数据共享给数据仓库的用户和开发人员,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定义和数据结构,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仓库的开发和使用工作。
元数据、维度、指标、度量以及建模的基础概念
元数据、维度、指标、度量以及建模的基础概念元数据我们在操作数据仓库时,操作的都是元数据,⽽元数据分为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
技术元数据:指数据仓库开发、管理、维护相关的数据,描述了数据的原信息,转换描述、数据映射、访问权限等;业务元数据:为管理层和业务分析⼈员服务,从业务的⾓度描述数据,包括⾏业术语、数据的可⽤性、数据的意义等;元数据的存储常⽤两种,⼀种是以数据集为基础,每⼀个数据集有对应的元数据⽂件,每⼀个元数据⽂件对应数据集的元数据内容;另⼀种是以数据库为基础,由若⼲项组成,每⼀项表⽰元数据的⼀个元素。
什么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关系的⼀种映射,就是将业务之间的关系,⽤模型图形化展⽰出来,在设计数据仓库模型和架构的时候,我们需要懂具体的技术,也需要了解⾏业的知识和经验来帮助我们对业务进⾏抽象、处理,进⽽⽣成各阶段的模型。
对数据仓库建模的好处模型可以很好的帮我们分离出底层技术的实现和上层业务的展现,更清晰的看到数据之间内在的关联关系,从⽽建⽴起全⽅位的数据视⾓,并消灭信息孤岛和数据差异化问题,保证数据的⼀致性。
维度、度量、指标的含义维度:即数据观察的⾓度,从什么⾓度分析问题(指标)称为维度,⽐如:2019年北京地区华为⼿机的销售量,销售量就是我们要去看的⼀个指标,维度就是时间维度,地区维度和产品维度。
度量:事实表和维度交叉汇聚的点,度量和维度构成OLAP的主要概念,这⾥⾯对于在事实表或者⼀个多维⽴⽅体⾥⾯存放的数值型的、连续的字段,就是度量。
这符合上⾯的意思,有标准,⼀个指标:就是我们具体要分析的对象、分析的数据,⽐如销售收⼊、销售⽑利、采购成本、⼈均产出等数值类型的就是指标。
事实表和维度表事实表:存储有事实记录的表,如系统的⽇志、销售记录、⽤户访问⽇志等信息,事实表的纪录是动态增长的,所以体积⼤于维度表。
例:⽤户访问⽇志(事实表):⽤户名、url、时间…维度表:是与事实表相对应的表,这个表保存了维度的属性值,可以跟事实表做关联,相当于是将事实表中经常重复的数据抽取、规范出来⽤⼀张表管理,常见的有⽇期(⽇、周、⽉、季度等属性数据模型的建⽴过程业务模型➡ 领域模型➡ 逻辑模型➡ 物理模型业务模型:业务分解和程序化,确定好业务边界和业务流程,如订单、⽀付都是⼀个独⽴的业务模块。
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的概念
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的概念数据仓库是一种用于支持决策分析和业务报告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
它的主要目标是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大量数据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结构化的、易于查询和分析的数据集中,以便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制定和战略规划。
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是数据仓库设计的核心基础,它描述了数据仓库中存储的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属性。
概念模型体现了数据仓库的逻辑结构,为数据仓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提供了指导和便利。
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通常采用星型模型或雪花模型。
星型模型是以事实表为核心,围绕事实表构建多个维度表。
事实表存储了事实数据,如销售量、收入等,而维度表包含了与事实数据相关的各种维度,如时间、地区、产品等。
事实表和维度表通过外键关联起来,形成一个星形的数据结构。
星型模型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查询,适用于较为简单的数据仓库场景。
雪花模型在星型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维度表,将维度表再次分解成更小的表。
这种模型可以更好地表达维度之间的关系,但也带来了更复杂的查询和维护操作。
通常情况下,星型模型适用于规模较小、数据结构相对简单的数据仓库,而雪花模型适用于规模较大、数据结构复杂的数据仓库。
在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中,一般还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元素:1. 数据源:数据仓库的数据源包括各种数据库、文件、应用系统等,数据从这些源中抽取、清洗和转换后存储到数据仓库中。
2. ETL过程:ETL(抽取、转换、加载)是数据仓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ETL过程中,数据从各个源系统中抽取出来,经过一系列的转换操作,最后加载到数据仓库中。
ETL过程的设计和实现对数据仓库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3. 元数据:元数据是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描述信息,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源、数据转换规则、数据质量、数据字典等。
元数据的管理对于数据仓库的正确理解和有效使用至关重要。
4. 查询和报告:数据仓库的主要目标是提供给决策者和业务用户一个易于查询和分析的数据集。
因此,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需要考虑查询和报告的需求,提供适当的数据结构和查询接口。
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
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一、概述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仓库中的元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仓库中数据的数据,包括数据表结构、数据字段定义、数据源信息、数据质量指标等。
良好的元数据管理可以提高数据仓库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数据质量,为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
二、元数据管理流程1. 元数据收集通过与业务部门沟通,收集数据仓库中需要管理的元数据信息。
包括数据表名、字段名、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数据源、数据质量要求等。
可以通过数据抽取工具、数据库查询等方式获取元数据信息。
2. 元数据分类根据元数据的不同属性和用途,进行分类和归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按数据表、数据字段、数据源、数据质量等进行分类。
分类后便于后续的管理和维护。
3. 元数据标准化制定统一的元数据命名规范和格式,确保元数据的命名一致性和可读性。
例如,数据表名采用大写字母开头的驼峰命名法,字段名采用小写字母开头的驼峰命名法等。
同时,制定元数据描述的规范和格式,方便用户理解和使用。
4. 元数据文档化将元数据信息进行文档化,包括元数据定义、元数据属性、元数据关系等。
可以使用文档工具或者数据库表格等形式进行记录和管理。
文档化的元数据可以方便用户查询、理解和使用。
5. 元数据维护定期对元数据进行维护和更新。
包括新增、修改、删除元数据等操作。
维护时需要与业务部门进行协调和确认,确保元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 元数据安全对元数据进行安全管理,保护元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可以通过权限控制、访问控制等方式进行保护。
同时,备份元数据,以应对意外情况和数据丢失。
三、元数据管理工具1. 元数据管理系统(Metadata Management System)使用元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对元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维护。
系统可以提供元数据的录入、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同时支持元数据的文档化和分类。
常见的元数据管理系统包括Informatica Metadata Manager、IBM InfoSphere Information Governance Catalog等。
元数据和数据模型
元数据和数据模型介绍在数字时代,数据成为了一种宝贵的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数据并实现商业目标,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
元数据和数据模型是数据管理的重要概念和工具。
本文将深入探讨元数据和数据模型的概念、作用和实践。
元数据什么是元数据元数据是指用于描述和管理数据的数据。
它提供了关于数据的信息,例如数据的定义、结构、属性、关系和用途等。
元数据可以用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使用数据,同时也可以用于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等领域。
元数据的种类1.技术元数据:描述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例如数据库结构、表结构和字段属性等。
2.业务元数据:描述数据在业务环境中的含义和用途,例如术语定义、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等。
3.行为元数据:描述数据的使用方式和行为,例如数据访问权限、数据变更记录和数据质量指标等。
元数据的价值和作用元数据对于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
1.数据理解和解释:元数据提供了关于数据的定义、结构和属性等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数据。
2.数据集成和共享:通过元数据,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数据源的结构和语义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集成和共享。
3.数据质量控制:元数据可以记录数据的质量指标和数据修复规则等信息,有助于我们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修复。
4.数据分析和挖掘:元数据提供了数据的上下文和语义信息,有助于我们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业务见解和价值。
数据模型什么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对数据的抽象和描述,它定义了数据的结构、属性和关系等。
数据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组织数据,同时也可以用于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等领域。
常见的数据模型1.层次模型:层次模型通过树状结构表示数据的组织关系,例如文件系统和组织架构等。
层次模型适用于有明显父子关系的数据。
2.网状模型:网状模型通过节点和链接表示数据的关系,例如CAD系统和部分关系数据库。
网状模型适用于复杂的多对多关系。
3.关系模型:关系模型通过表和关系键表示数据的属性和关系,是最常用的数据模型之一。
数据仓库的源数据类型
数据仓库的源数据类型数据仓库是一个用于集成、存储和管理企业各种数据的系统。
为了构建一个高效的数据仓库,我们需要对源数据进行分类和标准化。
源数据类型是指数据仓库中所使用的数据源的种类和特征。
下面是对数据仓库的源数据类型的详细描述。
1. 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是指具有明确定义数据结构的数据,通常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
这些数据具有清晰的表结构和列定义,可以通过SQL查询进行访问和分析。
例如,客户订单、销售记录和员工信息等都属于结构化数据。
2. 半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是指具有一定结构但不符合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模式的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以XML、JSON或HTML等格式存储,并且具有标签或标记来描述数据的结构和关系。
半结构化数据的例子包括日志文件、电子邮件和Web页面。
3. 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是指没有明确定义结构的数据,通常以文本形式存在。
这些数据没有明确的模式或格式,难以通过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和查询。
非结构化数据的例子包括文档、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4. 内部数据:内部数据是指由组织内部生成和收集的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HRM)系统等内部业务系统生成的数据。
内部数据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业务分析非常重要。
5. 外部数据:外部数据是指从外部来源获取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趋势、竞争对手和行业动态等信息。
外部数据可以来自公共数据集、第三方数据供应商或互联网上的开放数据。
例如,市场调研数据、社交媒体数据和天气数据等都属于外部数据。
6. 实时数据:实时数据是指在发生事件或交易时立即生成的数据。
这些数据具有即时性和高频率性,需要实时地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时数据的例子包括传感器数据、交易数据和网络日志等。
7. 历史数据:历史数据是指过去一段时间内生成的数据,用于回顾和分析过去的业务活动和趋势。
历史数据通常用于预测和决策支持。
数据仓库的源数据类型
数据仓库的源数据类型概述:数据仓库是一个用于集成、存储和管理企业中各种来源的数据的系统。
在数据仓库中,源数据类型是指输入到数据仓库中的数据的不同类别和格式。
不同的源数据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技术来进行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ETL)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数据仓库源数据类型及其特点。
1. 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是指具有明确定义的数据模型、格式和关系的数据。
它通常以表格形式存在,可以使用SQL等查询语言进行访问和操作。
常见的结构化数据源包括关系型数据库、电子表格和CSV文件等。
结构化数据具有清晰的数据模式和关系,适合进行复杂的分析和查询操作。
2. 半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是指具有部分结构化的数据,但不符合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严格模式。
它通常以XML、JSON或HTML等格式存储,包含标签、属性和值等元素。
半结构化数据的特点是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适合存储和处理不同结构和格式的数据。
3. 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是指没有明确结构和模式的数据,通常以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存在。
非结构化数据的特点是数据量大、格式多样且难以处理。
常见的非结构化数据源包括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内容、日志文件和多媒体文件等。
处理非结构化数据需要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音频处理等技术。
4. 实时数据:实时数据是指在数据产生的同时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数据。
它通常以流的形式连续产生,要求实时性和低延迟。
常见的实时数据源包括传感器数据、交易数据和网络日志等。
处理实时数据需要使用流处理技术和复杂事件处理(CEP)引擎。
5. 外部数据:外部数据是指从数据仓库外部获取的数据,可以是来自第三方数据提供商、开放数据源或云服务等。
外部数据可以丰富数据仓库的内容和广度,提供更全面的分析视角。
常见的外部数据源包括市场数据、社交媒体数据和天气数据等。
6. 元数据: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用于管理和解释数据的含义和结构。
元数据可以包括数据字典、数据模型、数据血统和数据质量指标等信息。
数据仓库建模
数据仓库建模数据仓库建模是指将原始数据整理和组织,以便于分析和决策支持的过程。
它是数据仓库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决定了数据仓库的结构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数据仓库建模的概念、常用方法和最佳实践。
一、概述数据仓库建模是将各种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抽取、清洗、转换和加载,最终形成适用于商业智能分析的结构化模型。
它可以帮助企业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隐藏的商业价值,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数据仓库建模方法1. 维度建模维度建模是数据仓库建模的一种常见方法。
它以事实表为中心,围绕着维度表来组织数据。
事实表是包含了业务度量(如销售额、利润等)的表,而维度表则包含了事实表所描述的业务维度(如时间、地点、产品等)的具体信息。
维度建模具有简单、易于理解和维护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数据仓库项目中。
2. 规范化建模规范化建模是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按照规范化的数据库设计原则进行建模。
它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表中,以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一致性。
规范化建模适用于对数据一致性要求较高,但性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场景。
3. 星型模型和雪花模型星型模型是维度建模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它以一个事实表和多个维度表组成星型结构。
星型模型简单、易于理解和查询,适合于业务分析和报表查询。
而雪花模型是在星型模型基础上,将维度表进一步规范化,减少了数据冗余,提高了灵活性和数据一致性。
4. 声明式建模声明式建模是一种使用元数据描述数据仓库模型的方法。
它通过定义元数据中的核心概念和规则,自动生成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模型和代码。
声明式建模提高了开发效率和模型的一致性,但对于复杂的业务场景需要谨慎使用。
三、最佳实践1. 理清需求在进行数据仓库建模之前,需要充分了解业务需求,理清分析和报表查询的目标。
只有明确需求,才能设计出合适的模型结构。
2. 引入业务专家数据仓库建模需要与业务专家密切合作,理解业务领域,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维度和度量。
只有深入理解业务,才能构建出有用的数据仓库。
3. 划分合适的粒度数据仓库的数据粒度应该根据具体业务需求来确定,既要保留足够的详细信息以满足分析需求,又要避免数据量过大导致性能下降。
数据仓库的基本架构
数据仓库的基本架构数据仓库是一个用于集成、存储和管理企业中各种数据的系统。
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视图,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自己的数据。
数据仓库的基本架构是构建和维护一个可靠、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环境,以支持数据仓库的功能和需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数据仓库的基本架构。
1. 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是数据仓库的起点,它负责从各种源系统中提取数据。
这些源系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系统,也可以是外部的数据供应商。
数据采集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数据从源系统中提取出来,并进行清洗和转换,以适应数据仓库的需求。
常用的数据采集工具包括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工具,它可以自动化地完成数据提取、清洗和转换的过程。
2. 数据存储层数据存储层是数据仓库的核心组成部份,它负责存储和管理从数据采集层获取的数据。
数据存储层通常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来存储数据,例如Oracle、SQL Server等。
在数据存储层中,数据被组织成一系列的表,每一个表代表一个实体或者一个主题。
为了提高查询性能,数据存储层通常会进行数据分区和索引的设计。
3. 数据管理层数据管理层是数据仓库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它负责数据仓库的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任务。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它包含了数据的定义、结构、关系和使用方式等信息。
数据管理层通过维护和管理元数据,使得数据仓库的数据能够被准确地理解和使用。
数据质量管理是保证数据仓库数据质量的过程,它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校验和数据修复等操作。
安全管理是保护数据仓库数据安全的过程,它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等措施。
4. 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是数据仓库的用户接口,它负责向用户提供数据查询、分析和报表等功能。
数据访问层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使用SQL查询语言、OLAP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工具或者BI(Business Intelligence)工具。
数据仓库的源数据类型
数据仓库的源数据类型数据仓库是一个用于集成、存储和管理企业各种数据的系统。
它的设计和构建需要考虑到源数据的类型和特征。
下面将详细介绍数据仓库中常见的源数据类型。
1. 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是指以明确定义的格式存储的数据,通常以表格形式呈现,包括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格数据、电子表格数据等。
这类数据具有固定的字段和数据类型,易于处理和分析。
例如,一个销售数据表格包含了产品编号、销售数量、销售日期等字段,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导入数据仓库进行分析和报表生成。
2. 半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是指具有一定结构但不符合严格的表格形式的数据,通常以XML、JSON等格式存储。
这类数据具有一定的标签或标识,但字段和数据类型可能不固定,需要通过解析来提取有用的信息。
例如,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的用户评论数据以XML格式存储,其中包含了用户ID、评论内容、评分等信息,数据仓库可以通过解析XML文件提取这些信息,用于用户行为分析和产品推荐。
3. 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是指没有明确结构和格式的数据,通常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存在。
这类数据不易于直接处理和分析,需要通过文本挖掘、图像识别等技术进行处理。
例如,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发帖、评论、图片、视频等数据都属于非结构化数据,数据仓库可以通过文本挖掘技术提取关键词、情感分析等信息,用于舆情分析和用户画像构建。
4. 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指按照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通常用于分析和预测时间相关的趋势和模式。
这类数据包括传感器数据、股票价格、气象数据等。
例如,一个气象站每小时记录一次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数据仓库可以按照时间维度存储和分析这些数据,用于气象预测和趋势分析。
5. 元数据: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源数据的属性、结构、关系等信息。
元数据对于数据仓库的设计和管理至关重要,它可以提供数据的来源、质量、更新频率等信息,帮助用户理解和使用数据。
例如,一个销售数据表格的元数据包括数据来源、字段定义、数据更新频率等信息,数据仓库可以通过元数据管理工具对元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
大数据:元数据(Metadata)
⼤数据:元数据(Metadata)⼀、元数据概述1、元数据定义元数据:按传统的定义,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的⽤途:打通源数据、数据仓库、数据应⽤,记录数据从产⽣到消亡的全过程;主要记录:数据仓库中模型的定义、各层级间的映射关系、监控数据仓库中的数据状态、监控 ETL 的任务的运⾏状态;在数据仓库系统中,元数据可以帮助数据仓库管理员和开发⼈员,⾮常⽅便的找到他们所关系的数据,⽤于指导其进⾏数据管理和开发,提供⼯作效率;将元数据按⽤途的不同分为两类:1. 技术元数据(Technical Metadata);2. 业务元数据(Business Metadata); 1/1)技术元数据作⽤ / ⽤途:存储关于数据仓库系统技术细节的数据,⽤于开发和管理数据仓库;例:阿⾥常见的技术元数据:1. 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元数据如,MaxCompute 表、列、分区等:1. 记录了表的表名、分区信息、负责⼈信息、⽂件⼤⼩、表类型,⽣命周期;2. 列的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备注、是否是分区字段等;2. 分布式计算系统的运⾏元数据如,MaxCompute 上所有作业运⾏等信息;类似于 Hive 的 Job ⽇志,包括作业类型、实例名称、输⼊输出、SQL、运⾏参数、执⾏时间、最细粒度的 FuxiInstance(MaxCompute 中 MR执⾏的最⼩单元)执⾏信息等;3. 数据开发平台中,数据同步、计算任务、任务调度等信息数据同步信息:数据同步的输⼊输出表和字段、同步任务本⾝的节点信息;任务调度信息:任务的依赖类型、依赖关系等,以及不同类型调度任务的运⾏⽇志等;计算任务信息:输⼊输出、任务本⾝的节点信息;4. 与数据质量和运维相关的元数据如任务监控、运维报警、数据质量、故障等信息,包括任务监控运⾏⽇志、告警配置及运⾏⽇志、故障信息等; 1/2)业务元数据作业 / ⽤途:从业务⾓度描述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提供了介于使⽤者和实际系统之间的语义层,使得不懂计算机技术的业务⼈员也能够 “读懂”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阿⾥常见的业务元数据:1. OneData 元数据如,维度及属性、业务过程、指标等的规范化定义,⽤于更好的管理和使⽤数据;2. 数据应⽤元数据如,数据报表、数据产品等的配置和运⾏元数据;2、元数据的价值元数据最重要的应⽤价值,是数据管理、数据内容、数据应⽤的基础;1. 数据管理⽅⾯为集团数据提供在计算、存储、成本、质量、安全、模型等治理领域上的数据⽀持;如,在计算上可以利⽤元数据查找超长运⾏节点,对这些节点进⾏专项治理,保障基线产出时间;2. 数据内容⽅⾯为集团数据进⾏数据域、数据主题、业务属性等的提取和分析,提供数据材料;如,可以利⽤元数据构建知识图谱,给数据打标签,清楚的知道现在有哪些数据;3. 数据应⽤⽅⾯打通了产品及应⽤链路,保障产品数据准确、及时产出;如,打通 MaxCompute 和应⽤数据,明确数据资产等级,更有效的保障产品数据;3、统⼀元数据体系建设元数据建设的⽬标:打通数据接⼊到加⼯,再到数据消费的整个链路,规范元数据体系与模型,提供统⼀的元数据服务出⼝,保障元数据产出的稳定性和质量;元数据体系建设的思路:(以阿⾥元数据体系 OneMata 为例)1. ⾸先梳理清楚元数据底层数据1. 对元数据做分类,较少数据重复建设,保障数据的唯⼀性;分类:计算元数据、存储元数据、质量元数据、模型元数据、成本管理元数据等;2. 丰富表和字段使⽤说明,⽅便使⽤和理解;2. 根据元仓底层数据构建元仓中间层1. 依据 OneData 规范,建设元数据基础宽表,也就是元数据中间层,打通从数据产⽣到消费的整个链路,不断丰富中间层数据;如,MaxCompute 元数据、调度元数据、同步元数据、产品访问元数据、服务器元数据、应⽤注册元数据等;2. 基于元数据中间层,对外提供标准统⼀的元数据服务出⼝,保障元数据产出的质量;3. 应⽤1. 丰富的元数据中间层,能够为集团数据提供在计算、存储、成本、质量、安全、模型等治理领域上的数据⽀持,形成⼀套完整的ROI 数据体系;2. 丰富的元数据中间层,还能为为集团数据进⾏数据内容、数据域、数据主题、业务属性等的提取和分析提供了数据素材;⼆、元数据应⽤数据的真正价值在于,数据驱动决策,通过数据指导运营;数据化运营:通过数据驱动的⽅法,判断趋势,从⽽展开有效⾏动,帮助发现问题,推动创新或解决⽅案的产⽣;元数据应⽤⽰例:1. 对于数据使⽤者,可以通过元数据指导其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数据;2. 对于 ETL ⼯程师,可以通过元数据指导其进⾏模型设计、任务优化、任务下线等各种⽇常 ETL ⼯作;3. 对于运维⼯程师,可以通过元数据指导其进⾏整个集群的存储、计算、系统优化等运维⼯作;1、Data Profile核⼼思路:为纷繁复杂的数据,建⽴⼀个脉络清晰的⾎缘图谱;主要功能:通过图计算、标签传播算法等技术,系统化、⾃动化的对计算与存储平台上的数据,进⾏打标、整理、归档;形象的说,Data Profile 实际承担的是为元数据 “画像” 的任务;Data Profile 共有四类标签:思路:数据之间的个性化,除了应⽤场景的不同之外,实际上在数据研发流程、保障登记、数据质量要求、安全等级、运维策略、警告设置上都会有差异;作⽤:节约研发⼈员的时间成本,同时对阿⾥内部的⾮研发⼈员来说,也可以更直观的理解数据、利⽤数据,从⽽提升数据的研发效率;根据这种差异化,Data Profile 开发了四类标签:1. 基础标签:针对数据的存储情况、访问情况、安全等级等进⾏打标;2. 数仓标签:针对数据是增量还是全量、是否可再⽣、数据的⽣命周期来进⾏标签化处理;3. 业务标签:根据数据归属的主题域、产品线、业务类型,为数据打上不同的标签;4. 潜在标签:主要为了说明数据潜在的应⽤场景,如,社交、媒体、⼴告、电商、⾦融等;2、元数据门户主要功能:数据搜索和数据管理;功能模块:“前台”、“后台”;1. “前台” 产品数据地图功能:定位消费市场,实现检索数据、理解数据等 “找数据” 的需求;数据地图:服务对象:围绕数据搜索,服务于数据分析、数据开发、数据挖掘、算法⼯程师、数据运营等,数据表的使⽤者和拥有者;服务内容:提供⽅便快捷的数据搜索服务,拥有功能强⼤的⾎缘信息及影响分析,利⽤表使⽤说明、评价反馈、表收藏级精品表机制,为⽤户浮现⾼质量、⾼保障的⽬标数据;1. 如,在数据分析前,使⽤数据地图进⾏关键词搜索,帮助快速缩⼩范围,找到对应的数据;2. 如,使⽤数据地图根据表名直接查看表详情,快速查阅明细信息,掌握使⽤规则;3. 如,通过数据地图的⾎缘分析,可以查看每个数据表的来源、去向,并查看每个表及字段的加⼯逻辑;2. “后台” 产品数据管理功能:定位于⼀站式数据管理,实现成本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数据管理平台:服务对象及内容:个⼈开发者、BU 管理者、系统管理员等⽤户,提供个⼈和 BU 全局资产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1. 针对个⼈开发者,主要包括计算费⽤和健康分管理、存储费⽤和健康分管理,并提供优化建议和优化接⼝;2. 针对 BU 管理者和管理员,主要提供 BU、应⽤、集群等全局资产消耗概览、分析和预测;3、应⽤链路分析思路 / 功能:配置数据间的 “⾎缘关系”,⽤户可以通过元数据⾎缘,分析产品及应⽤的链路;通过⾎缘链路可以清楚的统计到某个产品所⽤到的数据在计算、存储、质量上存在哪些问题;通过治理优化保障产品数据的稳定性;实例:业务需求对于某个数据计算任务或表,其重要程度如何?是否还有下游在使⽤?是否可以下线?阿⾥的很多数据产品,都依赖哪些 MaxCompute 表?对这些 MaxCompute 表是否需要根据应⽤的重要程度进⾏资源、运维保障?解决思路:通过元数据⾎缘来分析产品及应⽤的链路,通过⾎缘链路可以清楚的统计到某个产品所⽤到的数据在计算、存储、质量上存在哪些问题,通过治理优化保障产品数据的稳定性;通过应⽤链路分析,产出 3 中⾎缘类型:表级⾎缘、字段⾎缘、表的应⽤⾎缘;表级⾎缘主要有 2 中计算⽅式:1. 通过 MaxCompute 任务⽇志进⾏解析;2. 根据任务依赖进⾏解析;表的应⽤⾎缘解析:难点最⼤;按照应⽤和物理表的配置关系,可以分为配置型和⽆配置型:1. 配置型:如,对于数据报表、集市等应⽤,其数据源直接或间接使⽤ MaxCompute 数据,且有元数据配置依赖关系,通过配置元数据,可以获取 MaxCompute 物理表、具体的报表、集市等应⽤的⾎缘关系;问题案例:对于⽣意参谋等数据产品,其数据源通过数据同步⽅式同步到 MySQL、HBase 等数据库,间接使⽤MaxCompute 数据,且⽆配置产品和 MySQL、HBase 等物流数据源的依赖关系,导致⽆法通过配置源数据解析MaxCompute 数据和数据产品的关系;解决⽅案:主要通过统⼀的应⽤⽇志打点 SDK 来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做到配置化、应⽤⽆痕化;2. ⽆配置型:常见的应⽤链路分析应⽤:主要有影响分析、重要性分析、下线分析、链路分析、寻根溯源、故障排查等;4、数据建模思路 / 业务场景:基于现有底层数据已经有下游使⽤的情况,可以通过下游使⽤的元数据指导数据参考模型;通过元数据驱动的数据仓库模型建设,提⾼了数据仓库建模的数据化指导,提升建模效率;下游使⽤情况:指查询、关联、聚合、过滤等操作;记录下游使⽤情况的数据,就是辅助建设模型的元数据;操作:设置阈值,记录下游对数据的使⽤情况,使⽤次数超过阈值的情况,将被⽤来参考建模;数据仓库建模所使⽤的元数据:其中,查询值 SQL 的 SELECT,关联指 SQL 的 JOIN,聚合指 SQL 的 GROUP BY,过滤指 SQL 的 WHERE;1. 表的基础元数据包括下游情况、查询次数、关联次数、聚合次数、产出时间等;2. 表的关联关系元数据包括关联表、关联类型、关联字段、关联次数等;3. 表的字段的基础元数据包括字段名称、字段注释、查询次数、关联次数、聚合次数、过滤次数等;在星形模型设计过程中,可能类似于如下使⽤元数据:1. 基于下游使⽤中关联次数⼤于某个阈值的表,或查询次数⼤于某个阈值的表等元数据信息,筛选⽤于数据模型建设的表;2. 基于表的字段元数据,如,字段中的时间字段、字段在下游使⽤中的过滤次数等,选择业务过程标识字段;3. 基于主从表的关联关系、关联次数,确定和主表关联的从表;4. 基于主从表的字段使⽤情况,如,字段的查询次数、过滤次数、关联次数、聚合次数等,确定哪些字段进⼊⽬标模型;5、驱动 ETL 开发思路:通过元数据,指导 ETL ⼯作,提⾼ ETL 的效率;实例场景:1. 通过 Data Profile 得到数据的下游任务依赖情况、最近被读写次数、数据是否可再⽣、每天消耗的存储计算等,通过这些信息判断数据是否可以下线;2. 如果根据⼀些规则判断数据可以下线,则会通过 OneClick 触发⼀个数据下线的⼯作任务流,数据 Owner 可能只需要点击提交按钮,删除数据、删除元数据、下线调度任务、下线 DQC 监控等⼀些列的操作就会⾃动在后台执⾏完成;。
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
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仓库中的元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仓库中各种数据对象(如表、列、视图等)的数据,它包含了数据的定义、结构、关系以及数据的属性和特性等信息。
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数据仓库中的元数据准确、一致、完整,并能够满足数据仓库的需求。
一、元数据的定义和分类元数据是指描述数据仓库中各种数据对象的数据,它包含了数据的定义、结构、关系以及数据的属性和特性等信息。
元数据可以分为三类:技术元数据、业务元数据和操作元数据。
1. 技术元数据:技术元数据是描述数据仓库的物理结构和技术实现的元数据,包括数据库表、列的定义、索引、分区等信息。
它主要用于数据仓库的设计、开辟和维护。
2. 业务元数据:业务元数据是描述数据仓库中业务对象的元数据,包括业务规则、业务过程、业务属性等信息。
它主要用于数据仓库的业务分析、报表生成和决策支持。
3. 操作元数据:操作元数据是描述数据仓库中的操作和操作者的元数据,包括数据仓库的操作日志、权限管理、用户信息等。
它主要用于数据仓库的操作和安全管理。
二、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对于数据仓库的有效运行和管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的重要性:1. 数据仓库设计和开辟:通过对技术元数据的管理,可以准确描述数据仓库的物理结构和技术实现,匡助设计和开辟人员理解和掌握数据仓库的结构和特性,提高设计和开辟的效率和质量。
2. 数据仓库维护和优化:通过对技术元数据的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仓库中的问题,如性能问题、数据冗余等,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保证数据仓库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3. 业务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对业务元数据的管理,可以准确描述数据仓库中的业务对象和业务规则,匡助业务分析人员理解和分析业务数据,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支持。
4. 数据质量和数据一致性:通过对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的管理,可以确保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质量和数据一致性。
数据仓库的设计和建模
数据仓库的设计和建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处理和分析越来越多的数据。
数据仓库应运而生,成为企业中的重要一环。
数据仓库的设计和建模是确保数据仓库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为您介绍数据仓库设计和建模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一、数据仓库的设计数据仓库设计是指选择适合企业现有业务模型的数据仓库,以及选择适合的数据仓库模型。
在数据仓库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需求分析在设计数据仓库之前,必须先了解企业的需求。
只有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才能选择适合的数据仓库模型。
的确,基本的关系型数据仓库并不是适合所有企业的最佳选择。
有些企业需要NoSQL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另一些企业可能需要一个大数据仓库。
2.选择合适的结构设计数据仓库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结构。
企业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结构,以方便数据仓库的管理。
该设计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数据交换、备份和恢复等方面。
3.确定数据清洗规则仓库设计人员需要为仓库中的数据制定一些清洗规则。
例如,数据可以进行缺失值检查;去除不匹配的条目;并标准化数据格式。
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为了保证数据质量。
4.数据集成在数据仓库中,数据可以从多个来源汇总,包括企业主机、云存储、应用程序和外部第三方服务,还可以使用ETL(抽取、转换和加载)工具来协调所有这些数据源。
5.元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是管理数据仓库的一个关键方面。
元数据是有关数据的数据。
在数据仓库中,元数据指用于管理和发现数据资源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源、字段名称和数据类型等。
二、数据仓库的建模数据建模是一个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它将复杂的数据模型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形模型,以简化数据的管理和维护。
数据建模应该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数据实体数据建模开始于确定数据实体。
数据实体就是指组织中的实际事物,例如客户、订单、产品。
通常情况下,数据实体可以通过问题领域的分析来确定。
2.确定关系确定数据实体后,需要确定数据实体之间的关系。
关系通常定义为“一对多”、“多对多”或“一对一”,可以通过实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元数据在数据仓库中的重要性
两个例子说明重要性
1、图书馆中的卡片目录指出了图书馆内书的内容 简介和位置,元数据与此非常相似,它能够指出 数据仓库内各种信息的位置和含义。 2、储存商品的大型货物仓库,要买东西的客户必 须从仓库目录表上才能知道当前有什么商品,目 录单提供所购商品的分类号及其价格,然后进行 选择
属性元数据的一个范例
属性名称 可选名称: 定义: 创建日期: 上次更新日期: 关键字指示: 数据来源: 转移/转换信息: 概括/推导算法: 默认值: 多个运作资源:
客户名 账户名,顾客名 客户名是个人或企业所用的正式名称 1992年3月30日 1995年4月5日 无 汇票入口系统,客户文件属性是账户名 从20字符至35字符 无 无 无
基于商业事件的抽取调度
抽取调度(extract schedule)是指数据抽取的时间 安排,以及什么时间进行从元数据到数据仓库的抽 取工作。抽取调度的合理与否对整个数据仓库的有 效正常运行影响很大
基于商业事件的抽取调度
基于商业事件抽取调度的元数据要定义的内 容有以下6点 (1) 事件。 (2) 时间依赖 (3) 事件日 (4) 抽取调度 (5) 抽取日 (6) 时间戳日志
描述数据同步需求
对数据质量负责的元数据要定义的内容有以下4点 (1) 目标质量特征。 (2) 实际质量特征 (3) 用户描述的VV&C (4) 用户功能
数据仓库信息的目录
数据仓库管理者和设计者在 元数据存在形式上的管理具 有独立的需要,
信息目录建立
假设基础
商业最终用户希望在商业层 次上查看并理解元数据 商业用户需要某种形式的导 航工具,以便能够查找数据 仓库
以上元数据间关系图
定义数据抽取和转换
从目标数据库抽取数据到目标数据转移主要涉及以 下两个问题 (1) 抽取工作间的复杂关系:① 获取② 过滤③ 验证⑦ 存档⑤ 综合⑥ 装载④ 融合
定义数据抽取和转换
(2) 元数据与目标数据之间的映射是一种复杂的多对多关 系。 ① 抽取工作 描述每个抽取工作,并为其标识源系统 ② 抽取工作步骤 提供过滤机制,进行记录筛选 ③ 抽取表映射骤 建立输入文件/表和输出文件/表之间的关联 ④ 抽取域映射 ⑤ 记录筛选规则 定义抽取工作中的步骤及其控制语言
确认数据质量 关系之目的 同步化与刷新 集成
数据仓库各块所创建和存储的不同类型的元数据
元数据在对多个来源的数据集成的过程中可能遇到 的6个难点:
(1) 资源领域的确定 (2) 跟踪历史数据结构变化的过程 (3) 为不打算输入或忘记输入值的数据字段选择合适的默 认值 (4) 解决编码方案的不一致性。 (5) 属性到属性的映射 (6) 属性转换
实体名称: 客户 可选名称: 顾客,账户 定义: 客户就是从公司中至少购买一次商品或服务的人或企业 创建日期: 1992年1月15日 上次更新日期: 1995年4月5日 关键字: 客户标识,客户定位 更新周期: 每月抽取 归档同期: 6个月后归档 数据服务员: 高建秋 数据业主: 张英雄 访问模式: 上次访问日期为1995年5月30日
数据求精与重构工程
数据求精的作用 净 化 资 源 中 的 数 据 增 加 资 源 戳 和 时 间 戳 将数 据转 换为 符合 数据 仓库 的数 据格 式 预算 概括 和衍 生数 据的 值 保 证 数 据 质 量
重构工程块要完成如下4个方面工作
(1) 集成与分割 (2) 概括与聚集 (3) 预算与推导 (4) 转换与再映像
雪花模型举例
星状模型
混合模型
雪花模型
在混合模型中,只有最大的维表才进行标 准化,这些表一般包含一列列完全标准化 的(重复的)数据
7.5元数据的概念 其定义为“关于数据的数据” 在数据库中,元数据是对数据库各对 象的描述 在关系数据库中,这种描述就是对表、 列、数据库、观点和其他对象的定义
元数据元素的一个范例
7.7元数据的管理功能
数据仓库内容的描述 定义数据抽取和转换 基于商业事件的抽取调度 描述数据同步需求 衡量数据质量指标 数据仓库信息的目录 信息目录的现状 元数据的数据字典和纲目库
数据仓库内容的描述
为了能够描述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及数据间各种复杂 关系,元数据要定义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1) I/O对象 (2) 关系 (3) 关系成员 (4) 关系关键字 (5) 域分配 (6) 数据元素
元数据的商品化
客户 销售者
直接购买
销售者 客户
信息目录买
7.2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
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形式: 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形式: 虚拟存储方式 简单、花费少、使用灵活,数据 没冗余是才容易定义 基于关系表的存储方式 通用性差,很难维护 多维数据库存储方式 采用多维数据结构文件进行存储, 并有维索引及相应的元数据管理文件与数据相对应
多维数据库的组织方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OLAP作为独立使用方式时,其数据组织与数 据仓库的组织方式相同。 当OLAP与数据仓库结合时,OLAP的数据来源 于数据仓库
7.3数据源建模
• 技术:数据源建模一般采用传统的数据建模技术 , 实体—关系模型 • 工具:一般用CASE工具 ,其特点是可提供从已 有数据库中抽取模型的抽取能力,所抽取的模型 代表已有数据库的精确的物理模型
第7章数据仓库的数据建模和元数据 章数据仓库的数据建模和元数据
7.1数据仓库的数据概念模型
前端工具
数据概念模型
数据存储的设计
OLAP的查询引擎
数据仓库概念模型示意图
多维模型产生的OLAP分析方法 多维模型产生的OLAP分析方法 :
旋转(pivoting) 上钻和下钻(roll up or drill down) 切片(slice and dice)
元数据在数据仓库开发期间的重要性
在数据仓库开发期间元数据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元 数据主要用于以下构件: (1)数据源抽取, (2)数据源转换, (3)数据源净化, (4)数据源概括与聚集, (5)数据刷新, (6)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库设计, (7)查询与报表设计
元数据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抽取、求精和重构工程过 程中时刻保持从源数据到数据仓库之间的映射关系
以一个公司为例的多为数据模型示意图 稠密维(dense dimensions) 稀疏维(sparse dimensions)
稠密维示意图如下
在上面的多维模型中时间、项目和统计是稠密维
稠密维及其示意图 三维产品 销售方式 销售地区 稀疏维
OLAP的数据组织
其基本思想是,企业的决策者应灵活地操纵企业的数据, 以多维的形式从多维的角度来观察企业的变化。
7.4数据仓库建模 7.4数据仓库建模
星状模型 雪花模型 综合模型
星状模型 是一种由一点向外辐射的建模范例,中间 有一单一对象沿半径向外连接到多个对象,如下图
星状模型举例 事实表中的每一元组包含一些指针 (是外键,主键在其他表中),每个指针指向一张维 表,这就构成了数据库的多维联系。
雪花模型 是对星状模型的扩展,每一个点都沿半径 向外连接到多个点。雪花模型范例如下
7.8元数据的标准化和商品化
元数据的标准化 元数据的商品化
元数据的标准化
随着数据仓库的不断发展,元数据标准化一直进 展缓慢,其难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元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 企业内部元数据的定义标准化 (2) 元数据描述与分类。描述与分类方案的主 要目标是根据技术将元数据分成不同的类
数据仓库信息的目录
各种信息目录及导航工具
元数据的数据字典和纲目库
在大多数单位中,一般由以下系统支持元 数据管理: 数据字典,数据纲目库和关 系数据库系统的目录表和单独管理的词汇 表
元数据的数据字典和纲目库
上述系统至少包含以下7个部分 (1) 将元数据组织为易于理解的分类方案的灵活方法 (2) 效果分析和查找能力的有效范围 (3) 将设计和开发元数据与运作元数据分隔开的、各自独立 的功能 (4) 反映修改历史的元数据版本信息 (5) 用于维护元数据定义和描述的工具 (6) 将数据命名和数据标准约定用于描述相似元数据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