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

一、西方各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节约自强的美国家庭教育

许多美国的父母在孩子十八岁以后将会不再负担其生活费,他们会注重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才能够尽快使孩子获得自食其力的本领。这些美国家庭教育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市场经济的理念,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什么是有偿工作,以便于将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氛围,那里的孩子们也随之崇尚自己挣自己花。而美国社会相对宽厚的社会经济状况也令父母们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安全感,他们不需要过于向孩子施加奋斗的压力,而是让他们能随着自己的天性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走的道路。长大成为独立的个人是美国家长家庭教育理念的中心思想,他们会鼓舞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根据调查,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是不拿零用钱的,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获得零用钱,大约68%的受访青少年学生以打零工赚取零用钱。[3]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美国首富洛克菲勒,这位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大富翁,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十分紧巴巴。他家账本扉页上记录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们记清每一分花销的来龙去脉,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如果账目清楚,用途正当者,下周增发5美分;反之则更少。洛克菲勒解释说,

“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这句蕴含着他人生经验的话,就像他的财富,引发人们的思考。

(二)磨练吃苦的英国家庭教育

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语又是全世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语言,总的来说,英国人性格恪守传统,他们的象征动物是约翰牛,即严谨而且爱独居,为了自己获得独立自由而愿意吃苦耐劳来换取理想生活。英国的青少年,从小就体验送报、打工等劳动的辛苦,这本身就是磨炼吃苦精神的绝佳途径。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撒娇,赖床时要父母三请四催说尽好话,英国的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对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而言可能难以接受,甚至觉得这样对待孩子太过于冷血残忍。英国的教育理念受其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加之英国属于发达国家,社会制度相对健全,社会福利较丰厚,这也减轻了国内人民不少负担。对于他们而言,受教育成为了选择之一而非必由之路。他们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来选择自己要学习的方向。从英国国内市场看,他们的职业选择范围相对更宽泛,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外,专业技术在英国是非常实用的香饽饽。所以英国的家长们不局限于要求孩子在学问上有所建树,他们更重视自己的孩子是否可以独立负担其生活,顺利在社会中立足。

在世界对德国人的刻板印象中,他们谨慎守时,纪律严明。德国属于发达国家,经济条件远远超过中国国民的家庭,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德国的家长给孩子零用钱的方式是:定期发钱,数额多少根据孩子的年龄、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再做修改。假设孩子需预支某些“必需品”用钱时,家长一般不会轻易同意,他们注重从小让孩子养成节约意识。而且,零用钱不可作为奖励的筹码,目的只是让孩子明白,他们努力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材。对孩子的零用钱,德国的家长比较严苛,如果需要孩子做家务,会以有偿劳动的方式给予孩子相应的报酬。比如在一个德国当地家庭里面,三个孩子都在上小学,而他们各自在家里有明确的分工,12岁的姐姐可以根据不同的食品配方烘焙出各类香甜味美的点心;10岁的哥哥会利用周末的闲暇时间,帮助家里除杂草、浇花、打扫干净庭院;而8岁的小妹妹能利用简单材料编织五彩斑斓的精美茶杯垫。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都能够得到小小的回报---一笔零用钱,而这些做事的能力也明显是从小得到了锻炼的结果。这个事例并不是极个别的现象,在西方社会里,中小学生兼职送报纸赚零用钱的例子比比皆是。据德国报纸推销站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德送报纸的少年人数约50万。西方国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概括为放手但不放任,他们希望孩子从小能明白金钱要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

法国是浪漫之都,那里的人们精力充沛,爱度假、热爱新鲜美好的事物,这鲜明的文化性格特征也与不同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地理位置等一系列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比如小孩子缺乏时间观念,不明白如何统筹安排,往往让家长烦恼,一位法国家长布朗先生的对策是:领着孩子去倾听时间的声音。他把孩子领到园林里,问道:“你看到了什么?”孩子说:“看到了太阳、树林、松鼠,还有绿草……”布朗提议:“那么,我们闭上眼睛,看看能听到什么?”孩子闭上眼睛努力地听,过了一会儿说:“我听到了风声、树枝和树叶发出的响声、松鼠在树上的跳跃声、鸟叫声、远处依稀的人声和车声……”“还有么?”布朗继续问。孩子想了半天,怎么也回答不上来。布朗揭晓了谜底:“你仔细听听,难道没有听见‘时间的声音吗’?时间的印记刻在人的脸上、身体上、花草树木上、大地山峦上、日月星辰上……仔细倾听,你可以从世间万物中,听到时间在流逝和迈进的声音呢!”在法国这个浪漫之都,他们崇尚自由与美好,善于在幽默中教会孩子礼仪,在浪漫中让孩子懂得惜时。

二、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弊端

(一)家庭教育观念方面

1.重智育轻德育

很多家长只是督促子女好好学习,同时也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放在第一位的责任。在中国多数家长眼中,孩子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资本,当然这可能与国内的经济状况有关,社会福利相较西方发达国家更微薄,于是很多时候家长内心充满危机感,加之观念的陈旧,他们会认为只有孩子出人头地,自己的晚年兴许才有保障,而孩子出息的途径唯有好好读书,拥有过硬的学历、文凭。父母会本着一种“我是为了你好”的责任感去给孩子在求学路上施加压力,这种无形的保护其实限制了孩子本身可能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一个孩子更快速接受社会、适应不同条件的能力。长久以此循环,家长容易忽视孩子个性、精神和良好品德的重要性,把教育理解为单一的智育,把家庭教育缩减为为纯智育,又把智育压缩为提高学习成绩。

2.重身体轻心理

完整的健康意义应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过,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觉得自己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周全,孩子没病没痛就是健康。其实那只是片面的注重了生理健康,家庭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