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健康消费金融市场发展专题分析
2020年高考政治高考真题模拟题汇编__专题02生产劳动与经营含解析
②企业应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③企业应该强化风险控制
④良好的市场秩序要靠市场规则维护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该公司因陷造假丑闻而被提起诉讼和要求退市,这说明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关乎企业的成败,企业须维护信誉和形象,①正确入选。该企业虽进行国际经营,但失败的原因不在于国内国际市场的问题,②与题意无关。材料涉及的是该企业非法经营,而非正当经营的风险管控,③与题意无关。该企业的行为违反了相关市场规则,遭受了市场规则的惩罚,这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体现了“良好的市场秩序要靠市场规则维护”,④正确入选。故本题选B。
9.(2020·天津卷)某服装厂的生产工序包括“裁剪—缝纫—熨烫—检验—包装—交货”。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社会分工会导致商品价值量的增加
B.社会分工最终由市场规模的大小决定
C.工人各自独立完成全套工序,产量会更高
D.工人通过分工完成全套工序,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分工不会导致商品价值量的增加。相反,社会分工会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导致商品价值量的减少,A错误。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而不是最终由市场规模的大小决定的,B错误。工人各自独立完成全套工序,会降低劳动效率,导致产量降低,C排除。根据材料中某服装厂的生产工序可知,工人通过分工完成全套工序,效率会更高,D正确。故本题选D。
5.(2020·山东卷)某国有航空物流公司自2016年底开启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用18.45亿元国有资本,通过引入合计股权比例为45%的非国有资本及10%的核心员工持股,有效带动了22.55亿元的非国有资本投入,2018年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0.65%。对该公司而言,上述改革可以
泸州市2025-2050公需科目题库含答案
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数字政府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和全过程,体现的是数字政府建设基本原则中的(D)。
A、坚持数据赋能B、坚持改革引领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D、坚持党的全面领导2、(D)主要解决城乡、区域间优质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
A、以多元化供给激发社会服务市场活力B、以智能化创新提高社会服务供给质量C、以数字化转型扩大社会服务资源供给D、以网络化融合实现社会服务均衡普惠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A)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A、3.5%B、4.5%C、5.5%D、6.5%4、《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出了(A)方面重点任务。
A、四B、五C、六D、七5、打造乡村金融、文化、民政、社保、就业、医保、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体现了(B)趋势。
A、乡村经济数字化B、乡村民生信息化C、乡村治理数字化D、乡村文化数字化6、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八大以来,其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的第(C)个明确。
A、五B、六C、七D、八7、坚持(A)导向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A、问题B、目标C、理论D、实践8、摩尔定律是指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
换言之,处理器的性能大约每两年翻一倍,同时价格下降为之前的(C)。
A、五分之一B、三分之一C、一半D、十分之一9、以数据为生产要素、打造(D)为核心的经济模式。
A、安全保障B、文化服务C、信息D、数据产品10、(D)是指由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相关中介机构履行法定职责,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要求,为其提供帮助或者办理有关事务的行为。
《金融与经济》2020年总目录
JRYJJ《金融与经济》2020年总目录卷首语新年致辞张智富(1.01)金融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曾国栋(2.01)疫情不会改变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态势解运亮(3.01)汇聚金融战“疫”的强大合力宣宇(4.01)中美产业链重构背后的全球变局张茉楠(5.01)金融数字化蝶变朱太辉(6.01)让资金直达实体经济曾国栋(7.01)构建应对美国金融制裁的战略框架张茉楠(8.01)美元贬值倾向和黄金价格支撑解运亮(9.01)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曾国栋(10.01)“双循环”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全面升级张茉楠(11.01)金融赋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宣宇(12.04)特稿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效果研究张智富(1.04)结构性货币政策在江西落地见效张智富(5.04)充分发挥国库监督实效坚持依法全面经理国库王地宁(10.04)金融研究资产证券化真的缓解了银行核心风险吗?——基于“业务类型”和“底层资产”的研究郭子增王福臣王龑(1.10)影子银行业务发展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提升——基于中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胡建辉(1.18)金融素养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分散化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 )的实证研究苏芳殷娅娟(1.26)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的影响梁权熙谭思梦谢宏基(1.34)助贷业务的主要争论和解决方案研究朱太辉张彧通张夏明龚谨(2.04)货币政策、流动性溢价与股票市场波动刘维奇卫飞扬(2.14)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金融与经济2020.12J97现金流风险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吴一丁陈甜甜(2.24)我国古代货币制度的演进及启示郭芳芳(2.31)时变视角下资本账户开放对我国金融市场压力的影响研究高慧清任建武(3.04)创新竞争压力、融资约束与并购融资决策蒋弘刘星(3.13)中期借贷便利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郭碧云(3.21)基于石油产业链的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动态相关性研究王世文侯依青(3.28)地方政府债务、银行业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盛虎程爽杨怀东(4.04)信贷排斥对农民非农创业的影响孙浩男夏咏(4.11)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对宏观流动性的影响研究肖崎熊婷慧(4.20)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并购商誉对股价崩盘的影响研究谢文武叶聪颖汪涛(4.26)金融杠杆视角下我国股市流动性的状态转换效应研究姚登宝施腾邓潇潇(5.08)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宏观审慎政策规则选择——基于DSGE模型的研究杨羽谷任(5.16)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商业银行系统风险传染研究王睿夏敏王爱银祝四朋(5.27)同业业务、银行流动性创造与实体经济辛兵海刘雪薇陶江(6.04)“一带一路”倡议、金融发展与GVC地位秦建文覃焕(6.13)银行间与交易所市场信用债定价比较研究朱锦强(6.22)社会责任履行能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吗?魏卉姚迎迎马晓柯(6.29)金融化抑制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吗?——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谢获宝黄大禹邹梦婷(7.04)环境规制、金融资源配置与工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研究李凯风夏勃勃(7.11)论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支持政策设计理念穆博穆争社(7.20)居民金融素养与家庭创业回报张雨涵刘阳韩谷源(8.04)外汇衍生品、风险敞口与企业价值——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门槛模型的研究刘尧成吴岑烨(8.13)金融开放、证券公司多元化经营与效率屈超高鹏(8.19)去杠杆政策、破产风险与股权集中度——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秦海林陈泽(8.27)部门杠杆区制转换对金融系统性风险溢出的非线性影响郭文伟(9.04)货币政策、流动性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金融与经济2020.12 98JRYJJ李琳潘焕学(9.14)二维金融结构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创新价值链与专利结构的视角段亚男闭明雄靳来群(9.21)金融科技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政策启示——基于国家治理的角度高翔李珊珊(9.30)宏观经济不确定视域下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控作用研究陈文史小坤(10.07)金融知识与家庭投资型金融排斥——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罗娟胡世麟李澄川(10.16)离岸人民币境外需求的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冯永琦闵钰棋(10.25)交易方式对债市流动性的影响——基于银行间市场做市商双边价差的研究周博(10.34)金融市场分割、资本管制与资产价格——来自AH股上市公司的证据方健(11.04)央行汇率干预、人民币汇率预期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杨定华封文华(11.11)论我国资本市场中双层股权制度的引入王波乔科豪(11.21)行政区划调整能加快金融集聚吗?——基于PSM—DID模型的分析张旭王静(11.29)不同来源地境外公司上市对目的地市场的估值影响马蒙蒙易荣华俞莹姚晓阳(12.04)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股票收益率刘骞文吴问怀章恒(12.12)金融素养能够抑制持续性贫困吗?雷汉云陈迁迁(12.22)跨境信贷溢出、经济周期与宏观审慎政策国际协调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12.31)专题:环境经济效益环境绩效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基于行业集中度与企业竞争地位的双重考虑朱清香崔晓敏邹涛(1.42)环境规制促进还是抑制了技术创新?——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何雄浪陈锁(1.50)专题:公司治理商业信用、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基于产能过剩治理政策框架下的实证研究袁玲王涛温湖炜(2.37)企业家精神、投资效率与企业价值周先平皮永娟刘仁芳(2.45)多个大股东能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吗?潘小萍庄明明(2.52)专题:家庭金融金融素养、个人养老准备与商业养老保险决策周海珍吴美芹(3.35)家庭金融文化、认知偏差与金融资产选择——基于CFPS数据的经验分析赵当如贾俊刘玲李小军(3.43)《金融与经济》2020年总目录99JRYJJ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西省县域调查数据江西省金融学会课题组(3.52)专题: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何宜庆李菁昭汤文静匡熠(4.34)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与银行期限错配张博(4.41)互联网金融会加速区域金融风险的累积吗?——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谭中明刘倩李洁(4.51)专题:绿色发展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任懿刘传哲刘娜娜张彤(5.37)绿色金融政策推动了低碳发展吗?——以“一带一路”沿线中国重点省域为例赵军刘春艳(5.45)专题:商业银行经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银行债权治理与银行经营绩效王言宋夏子周绍妮(6.37)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国外前沿文献评述闫先东朱迪星(6.45)专题:保险市场商业医疗保险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分离检验尹相娟刘喜华(7.33)城乡医保的健康效应研究——基于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王旭鹏(7.42)养老保险缴费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融资约束的视角马本江裴巧玲秦艺芳(7.50)专题: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卖空机制与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基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视角孙焱林何振宇(8.34)社会网络下的机构投资者联结行为与信息效率倪禾徐茜(8.42)自愿性业绩承诺:信息动机亦或代理动机?——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调节效应袁玲陈小林(8.51)专题: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发展质量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吴庆田王倩(9.37)金融扶贫降低了贫困脆弱性吗?——基于CHFS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王志涛徐兵霞(9.44)生计资本、风险承担能力对农户贷款方式选择的影响赵恬杜君楠(9.51)专题:股票市场承销商和上市公司间的地理距离、高铁开通与IPO折价周雪马舜羿潘玉瑶(10.40)股票回购、信息效率与股票流动性黄绥彪何思莹阮祈琦(10.50)女性董事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基于中国市场的实证研究丁明发周光磊张晓艳张文婷(10.57)专题:银行业风险银行特质类别、存款保险制度与风险承担效应金融与经济2020.12 100JRYJJ——来自中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胡援成王星宇杨诗雨(11.53)LPR报价机制引入是否会导致银行业风险上升张港燕张庆君(11.63)专题:科技金融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测度及其相关特征分析徐宇明熊琦哲蒋筠(12.42)中国科技金融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期望产出视角的分析赵鸿程林炳华陈一琳(12.49)经济纵横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促进还是阻碍?熊璞李超民(1.58)哪种类型的资本流入急停更能影响经济增长?——基于不同收入水平新兴经济体的研究石峻(1.65)空气污染与城市经济发展——基于285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宋德勇于飞(2.6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宋云星陈真玲赵珍珍(2.71)产业政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差异化资源配置视角杜建华曹瑞丹(3.60)金融深化、科技创新与绿色经济李林汉田卫民(3.68)FDI、基础设施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唐安宝李康康管方圆(4.60)地方政府债务、经济发展水平与PPP项目规模——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经验研究菅超伦周咏梅(4.68)消费升级与制造业高端化的动态关系及其区域差异彭迪云苏亚冰冯怡(5.53)我国个人所得税反避税规则完善研究沈志康(5.61)“一带一路”倡议与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王娟胡婕朱卫未(6.54)房价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李永乐许阳吴然(6.61)技术创新、城市群一体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王儒奇余思勇胡绪华(7.59)制度环境改善对FDI质量影响的双重效应分析何剑魏涛史雪然(7.67)税率优惠、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创新——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实证研究王艺凯周咏梅王晓琳(8.58)城市房价对技术进步要素偏向的影响分析——基于资本劳动比的中介效应检验王珍(8.67)数字经济企业的类型及价值评估分析乔阳娇岳国强(9.60)绿色生产发展效率测度及时空演变分析朱广印王思敏(9.68)金融发展、要素结构与技术进步方向张翼王豆豆郑兴无(10.64)金融集聚、人力资本结构演进与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张忠俊郭晓旭(10.74)信息渠道与个体创业决策——基于CFPS的实证研究《金融与经济》2020年总目录101JRYJJ张猷星谭颖(11.36)制造业产业内增加值贸易网络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析程中海屠颜颍(11.44)村级财政支出配置模式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刘春晖王尔媚苏静(12.56)对外直接投资、金融发展与双边金融合作——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申韬蒙飘飘(12.62)金融论坛新时代票据业务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肖小和王文静(1.72)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的影响探究刘居照郭盛锋李晓璇周明明(1.79)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构建研究谢泗薪胡伟(1.85)开放银行的运作机制、国际经验与发展路径李昊(1.91)城投公司信用风险问题研究卜振兴(2.79)基于BEYR的动态资产配置策略研究周亮(2.84)民间投资影响因素的多层面分析曾文静(2.91)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与路径高惺惟(3.76)企业股权集中度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安彪张晓霞苏木亚(3.84)农业保险对农民务农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关晶王国军耿春俐(3.92)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融资约束张晓琳温洁翟淑萍(4.75)我国绿色金融制度的完善路径——以绿色债券、绿色信贷与绿色基金为例王波董振南(4.84)存款保险基金参与问题银行处置的国际经验与启示胡志强(4.91)农地抵押贷款政策预期与实践反差之思考——基于价值评估视角阚立娜苏芳(5.67)我国社会企业型公司的融资困境与破解吴维锭(5.74)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效率研究——来自京津冀区域237家上市公司的实证陈小荣韩景旺任爱华孙忠艳(5.81)区块链式法定数字货币体系在跨境支付领域内的应用研究李海波(6.69)从经世济民的经济观看美国金融形势冯彦明(6.75)金融周期、融资约束与企业债务风险马秀斌张庆君(6.82)金融发展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马克星贺书锋相雨(6.90)违规行为对新三板企业实物期权价值的影响郑征(7.75)证券投资基金期间交易的市场表现及业绩来源张燃杨玲李艳茹(7.83)金融科技背景下的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困境与出金融与经济2020.12 102JRYJJ路探析程雪军李心荷(8.74)创新能力如何影响企业商业信用获取?周丽媛吴乐崔锐(8.81)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基准利率的影响邓海清万祥勇汪术勤(8.89)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基于江西省新余市案例杨宁嘉(8.93)美国CLO市场与杠杆贷款风险联动的机理研究钟震郭立刘胜男(9.78)企业经营风险对并购行为的影响和机制朱冠平扈文秀车闪闪(9.83)财务背景独董、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商誉减值——来自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章卫东李泽宇高雪郑鸿锐(9.90)金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逻辑与制度保障——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蔡琦(10.83)金融科技浪潮下欧盟银行业监管发展启示黄茉莉(10.88)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的基层实施效果研究——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陈磊柯超姚瑶(10.93)研发强度、承销商跟投意愿和IPO抑价——基于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邱冬阳曹奥臣(11.73)控股股东财务行为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股权质押的视角张军华(11.82)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中的政府监管权研究周之田(11.91)我国养老服务金融的发展困境与突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析王力平隋杰(12.71)供应商集中度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基于债务融资的中介效应检验王晓燕史秀敏师亚楠(12.78)人工智能技术在债券行业应用问题研究赵大伟李文华(12.86)资金信托的“刚性兑付”困境及破解蒋艳林(12.91)经济观察赣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可行性研究——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视角彭继增王幼娟李爽(5.89)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的综合评价梁曦文罗逸伦彭迪云(7.91)《金融与经济》2020年总目录103JRYJJ。
医药生物行业简评报告:医药行业再次迎来投资良机
[Table_Rank]评级:看好[Table_Authors]王斌首席分析师SAC执证编号:S0110522030002*****************.cn电话:86-10-81152644陈智博研究助理SAC执证编号:******************.cn电话:86-10-81152642[Table_Chart]资料来源:聚源数据相关研究[Table_OtherReport]∙医疗需求复苏专题报告:疫情后诊疗恢复,麻醉用药、围手术期用药和大输液需求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首创证券医药行业点评】看好后疫情时代生命科学上游∙医药行业点评报告:感冒药需求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关注受益标的核心观点⚫医药板块估值安全边际充足,再次迎来配置良机。
截至2022年3月15日,医药生物(申万)指数PE为24.77倍,目前PE分位处于近10年来较低水平,我们认为目前医药行业估值安全边际充足。
从政策层面分析,我们认为政策制定方在医保控费和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之间积极寻求平衡点。
自2020 年起,医保基金收入增速连续3年超过支出增速,累计结存和当年结存创近年来新高,表明医保基金收支状况良好,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支出结构看,医保基金充分发挥战略性购买作用,推进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有效支持了创新药和创新器械的放量,未来创新药和创新器械销售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我们认为,随着政策压制因素的结束,医药行业“政策底”特征显著,估值收缩已经结束,现阶段医药板块已经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再次迎来配置良机。
从经营趋势角度看,政策对于医药和医疗器械产品型公司,特别是药品行业公司业绩的扰动已经逐步接近尾声,后续即将进入新的盈利增长周期。
⚫医药行业投资主线分析。
现阶段,我们建议关注医药板块中以下投资主线:药品板块中,建议关注(1)疫情后手术量有望迎来快速恢复,麻醉用药、围手术期用药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2)商业化阶段创新药、高壁垒仿制药放量和传统药企积极转型带来的投资机会;(3)中医药利好政策频出,随着政策落地,中医药需求有望持续增加,中药创新药、中药OTC相关龙头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新时期消费行业发展态势及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策略
金融观察与经济视野59新时期消费行业发展态势及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策略刘乐乐,曹海龙,揭金旺,张笑笑,沈怡婷(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摘要: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位驱动因素,既是实现“双循环”的重要基础,更是国内大循环的源动力。
本文结合商业银行消费领域相关行业信贷业务发展情况,分析把握疫情以来消费行业发展机遇与风险,以新金融理念为指引,积极支持社会消费需求,进一步优化调整信贷结构,促进银行业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消费信贷;信贷结构;信贷政策一、消费行业现状及趋势(一)全国消费发展总体态势我国现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之一,具有巨大增长空间。
消费已连续6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2019年零售市场规模超过40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7.8%。
内需,特别是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我国有规模庞大的内需市场、较为完善的工业品、消费品产业链。
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发展演进,将进一步促进以消费结构变迁、质量提高、场景多元化为代表特征的消费升级。
(二)广东省消费发展趋势1.2019年总体情况:广东省出台实施促进消费的29项措施,消费增速趋稳,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万亿元、同比增长8%,但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
其中,服务消费增长加快,网上零售额、快递业务量分别增长19.3%、29.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4%。
图1:2008-2019 年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图2:2008-2019 年广东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情况2.2020年疫情以来情况:前三季度,广东经济增速由负转正,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市场活跃度不断回升,线上零售持续快速增长。
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万亿元,同比下降9.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7个百分点。
从当月来看,从年初的下降超过20%逐渐转正。
医疗健康行业产品发布与推广实战
医疗健康行业产品发布与推广实战第1章产品定位与市场分析 (3)1.1 市场环境分析 (3)1.1.1 政策环境 (4)1.1.2 经济环境 (4)1.1.3 社会环境 (4)1.1.4 技术环境 (4)1.2 竞品分析 (4)1.2.1 竞品功能分析 (4)1.2.2 市场占有率分析 (4)1.2.3 竞品优缺点分析 (4)1.3 产品核心优势 (5)1.3.1 技术创新 (5)1.3.2 功能完善 (5)1.3.3 用户体验 (5)1.4 目标客户群体 (5)1.4.1 年龄层 (5)1.4.2 地域 (5)1.4.3 需求 (5)第2章产品研发与设计 (5)2.1 研发团队组建 (5)2.2 用户需求调研 (5)2.3 产品功能设计 (6)2.4 产品原型与迭代 (6)第3章产品试验与注册 (6)3.1 临床试验 (6)3.1.1 临床试验的重要性 (6)3.1.2 临床试验基本流程 (6)3.2 注册申报 (7)3.2.1 注册申报资料 (7)3.2.2 注册流程 (7)3.3 法律法规与合规 (7)3.3.1 法律法规 (7)3.3.2 合规要求 (7)3.4 专利申请与保护 (7)3.4.1 专利申请 (7)3.4.2 专利保护 (8)第4章品牌建设与传播 (8)4.1 品牌定位 (8)4.2 品牌形象设计 (8)4.3 品牌推广策略 (8)4.4 媒体合作与宣传 (8)第5章营销策略与渠道拓展 (8)5.1 营销战略制定 (9)5.1.1 市场分析 (9)5.1.2 目标客户定位 (9)5.1.3 竞争策略 (9)5.2 渠道选择与拓展 (9)5.2.1 渠道类型 (9)5.2.2 渠道选择 (9)5.2.3 渠道拓展 (9)5.3 线上线下营销整合 (10)5.3.1 线上营销 (10)5.3.2 线下营销 (10)5.3.3 线上线下整合策略 (10)5.4 合作伙伴关系建立 (10)5.4.1 合作伙伴筛选 (10)5.4.2 合作伙伴关系维护 (10)5.4.3 合作伙伴激励机制 (10)第6章价格策略与盈利模式 (11)6.1 成本分析 (11)6.1.1 直接成本 (11)6.1.2 间接成本 (11)6.2 价格策略制定 (11)6.2.1 竞争对手分析 (11)6.2.2 客户需求与支付意愿 (11)6.2.3 价格策略类型选择 (11)6.3 盈利模式设计 (11)6.3.1 单一产品盈利模式 (11)6.3.2 产品组合盈利模式 (12)6.3.3 服务导向盈利模式 (12)6.4 价格管理与调整 (12)6.4.1 价格监控机制 (12)6.4.2 价格调整策略 (12)6.4.3 价格调整流程与时机 (12)第7章销售团队建设与管理 (12)7.1 销售团队组建 (12)7.1.1 确定团队规模与结构 (12)7.1.2 招聘与选拔 (12)7.1.3 岗位职责划分 (13)7.2 销售培训与激励 (13)7.2.1 培训内容与方法 (13)7.2.2 激励机制 (13)7.2.3 绩效考核与反馈 (13)7.3 销售渠道管理 (13)7.3.1 渠道选择与合作 (13)7.3.2 渠道政策与支持 (13)7.3.3 渠道冲突与协调 (13)7.4 销售数据分析与优化 (13)7.4.1 数据收集与分析 (13)7.4.2 销售预测与决策 (14)7.4.3 销售策略优化 (14)第8章客户服务与售后支持 (14)8.1 客户关系管理 (14)8.2 客户服务标准制定 (14)8.3 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14)8.4 客户满意度调查与改进 (14)第9章竞争对手监测与分析 (15)9.1 竞争对手动态监测 (15)9.1.1 监测目标设定 (15)9.1.2 监测方法与工具 (15)9.1.3 监测结果整理与分析 (15)9.2 竞争策略分析 (15)9.2.1 产品策略分析 (15)9.2.2 市场策略分析 (15)9.2.3 技术与研发策略分析 (15)9.3 市场份额与排名分析 (15)9.3.1 市场份额分析 (15)9.3.2 排名分析 (16)9.4 自身产品优劣势分析 (16)9.4.1 产品优势分析 (16)9.4.2 产品劣势分析 (16)9.4.3 持续优化与改进 (16)第10章持续优化与迭代 (16)10.1 市场反馈收集与分析 (16)10.2 产品优化方向 (16)10.3 技术创新与升级 (16)10.4 品牌战略调整与未来发展展望 (17)第1章产品定位与市场分析1.1 市场环境分析医疗健康行业在我国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政策扶持、人口老龄化以及居民健康意识提升等多重因素推动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如何才能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中国经济周刊 CHINA ECONOMIC WEEKLY两会聚焦522021两会特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扩大内需,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项战略任务。
从深层次看,“完整内需体系”是嵌入国内大循环的一个新概念,是中国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新命题。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适配性地扩大内需,须以改革为动力,并纳入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之中。
“在过去,主要是‘温饱型’的需求,有吃有穿有住;而在当前及今后,随着我国人均GDP 不断提高,基于生活品质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就意味着,人们对日常生活的需求不仅要求品质上提高,范围上也在扩大,要求好山好水好空气,对各种社会基础设施,城乡公共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刘尚希认为,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需要有效如何才能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燕︱全国两会报道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并形成合力。
“从整个需求体系来讲,过去我们讲三驾马车是非常必要的,主要分析投资、消费、出口在经济增长当中的贡献率。
现在我国提出要构建新发展格局,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分析内需中究竟要提高哪些方面。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指出,扩大内需中更重要的,是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邵志清同样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需要调整原来对传统“三驾马车”的依赖。
邵志清说,从外部环境来说,过去几年,我们经受了贸易摩擦、疫情冲击等影响,国际大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从国内看,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
金融助力扩大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的调查与思考——以陕西韩城市为例
中图分类号 : 8 05 F 3 .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6 4 0 1 — 0 11 )0 8 — 2 1 7 — 0 7 2 1 (1一 0 2 0
为了从金融的视角研究扩大农村居 民消费, 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 本文通过走访政府相关部 门及部
分涉农金融机构 , 选取辖区 3 个乡镇 、 个行政村的 10 5 0 户农户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了专题调查 。
一
、
农村 居 民消 费现状 及行 为特 征
韩城市是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一座 以煤炭 、 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城市, 农业相对较薄弱 , 七成以上农 村居 民收入主要来源是外 出打工、 个体经营等。截至 2 1 00年末 , 韩城市总人 口 3. 万人 , 96 9 其中农村居民 l. 万人 . 95 5 占总人 1的 4 . %。 5 8 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 5 元 , 9 84 人均消费支 出 2 8 元 , 9 1 仅为城镇居民消费支 出的 2 . %, 3 7 农村居 民消费额 占社会消费总量 的 3 %, 6 3 扩大农村居 民消费需求潜力较大。 ( 消费增长 明显缓于收入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20 年的 29 元增加到 2 1 一) 06 46 00年的 5 5 元 , 84 年 均增长 2. %, 3 8 人均消费支出从 20 年 的 2 8 7 06 34元增加到 2 1 年 的 2 8 元 , 00 9 1 年均增长 6 9 低于收入增 . %, 0 长 1. 个百分点。平均消费倾 向( 79 6 即为人均生活消费支 ,均纯收入) 人 下降趋势明显 , 20 年的 0 5 1 从 06 . 5 9 下降到 2 1 年的 0 0 2 00 . 9 。边际消费倾 向( 5 即为消费的增量做 人的增量 ) 总体偏低 , 且呈下降趋势 。 ( 食品 、 二) 衣着等基本生活资料支出占比趋降 , 文教娱乐 、 医疗保健等消费上升趋势明显 。 农村居 民吃、 穿等基本生活支出稳中趋降 , 居民消费逐步向文教娱乐 、 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等方面倾斜 , 农村居民生活质
2020两会保险专题:从两会中看保险
2020两会保险专题从两会中看保险2020.May5月21日,2020年两会拉开帷幕,作为为风险兜底、为社会发展护航的“保险”,依然是会议的关键词乊一,《政府工作报告》5提保险,再提“强化保险保障”,而与此同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立足于保险一线,为保险业击破痛点、扎实发展、创新推动提出建言。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在疫情期间,也有部分风险缺位的情况暴露,而此时,也成为了相关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拓展、改革的佳机。
两会三大关注⏹挖掘既存痛点:完善养老风险保障体系,划归网络互助入监管体系⏹助推保险创新激发活力:保障紧跟跨境、科创风险⏹疫情促风险缺口浮出水面,临改革佳机挖掘既存痛点:完善养老风险保障体系,划归网络互助入监管体系保险保障,应紧跟市场所需。
两会议案中,不乏针对于现在风险保障迚行完善、深化的相关建言。
梳理杢看,两大热点,一方面针对于当前中国老龄化现状,建言优化税延养老险、长期照护险,从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保障体系;另一类,则是针对于近两年快速发展的网络互助,借保险乊名营销,业内对其监管加强,提出建议。
税延养老险伴随中国人口老龄化迚程加快,养老保险的缺口逐渐暴露,近年杢,税延养老险试点工作再多个城市逐步推迚,但从业内反馈杢看,市场发展情况,低于预期。
试点区域窄、时间短;税收优惠额度有限、操作流程复杂等相关问题难以提升保险机构的发展积极性,试点工作,亟待突破瓶颈。
税延养老险针对税延养老险试点工作的既存痛点,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给出建议。
具体包括:加强国税总局与银保监会、中信保公司等单位的沟通配合,对运营税延养老保险产品的相关保险公司迚行指导和配合;政策方面,加强效应分析,持续做好税延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跟踪数据变化;降低领取阶段税率,扩大政策覆盖人群,建议领取期75%部分领取金额适用税率从10%调整为3%;建立自动加入、缴费配比等机制,加快提升市场参与率,探索建立自动加入机制和缴费配比机制;实现税务信息共享,简化税务申报流程。
2023“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学习发言材料3篇合集
金融活水”作用,有力保障全区金融稳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下一步,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讲话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 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具体来讲,做到四个方面:
一、全力以赴抓招商拓增量。推动重大增量项目落地,夯实*金融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加大重点领域招商布局 ,吸引持牌金融机构设立资产管理、信托公司提供财富管理服务,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和龙头科技企业设立金融科 技公司等创新平台,在消费金融、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多方位布局。
网点窗口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引导民众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深刻认识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的社会危害性 ,提高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培养正确的投资观念,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集资。结合当前非法集资活动的新形势、 新特点,创新宣传内容、方式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强化宣传教育,对养老领域、投融资中介机构、房地产、农民专 业合作社等案件高发、风险隐患聚集的行业、领域,加强对其性质及合法经营范围的宣传,切实提高公众非法集资 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对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要依法从严从重打击,对已立案或发案的非法集资案件,按 照市处非办相关要求,积极沟通协调有关部门稳妥地做好案件侦办诉讼、资产追缴、资产处置、集资群众登记确认 、集资款清退和维稳等工作。
心血管医院项目市场情况分析
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3.1我国医疗市场概况目前,我国每年的医疗消费只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4%。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这一比例为14%,瑞典为9%,英国为5%,韩国、日本、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为6-8%。
资料显示,我国医疗产业的市场年增长速度约为13%(健康支出要高于收入增长的幅度),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讲市场空间都是巨大的。
由于我国医院是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我国医院大部分是全民所有制医院,即国家所有制形式。
国家在1994年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已经明确国家扶持医疗机构的发展,鼓励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
从2000年2月的《关于城镇医药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到8月共出台的13个配套文件,包括: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医药收支两条线管理、医疗机构有关税收政策、区域卫生规划政策等,为民营资本及外资进入医疗市场及其以后的发展营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3.2医疗市场分析医疗卫生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具有明显的刚性特征。
医疗卫生支出往往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优先得到满足。
同时医疗卫生支出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我国的就医人次和住院人数持续增长。
根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54.88亿次,入院人数达1.33亿人。
与2005年相比,诊疗人次增加13.91亿次,增长33.95%;入院人数增加6,072万人,增长84.52%。
2010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3.7万个,比上年增加2.0万个。
其中:医院2091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2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835个。
与2009年比较,医院增加6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2.0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170个。
持续增长的医疗需求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市场的快速持续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检测数据显示,2006-2010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由4105家增加至7068家,年复合增长率为11.55%;民营医院诊疗人次由8524.75万人次增加至16582.19万人次,年复合增长率达18.10%。
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就业专题扩大就业的战略意义一、就业是民生之本.二、减少失业、增加就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三、减少失业、增加就业可以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本.四、减少失业和增加就业可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五、减少失业和增加就业是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结合点.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一、劳动力总量过剩型失业供大于求二、结构型失业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1.技术进步引起产业结构升级.2.所有制结构变动,破产下岗.3.需求结构变化,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被淘汰.三、观念型失业 1.所有制观念陈旧.2.区域经济观念陈旧.3、企业的就业观念陈旧.4.对新兴产业的就业观念陈旧.5.对新兴的工作方式不适应.四、信息阻滞型失业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畅通五、体制型失业体制性障碍,如社保体制不健全,制约劳动力流动.实现充分就业的战略措施一、澄清失业认识的误区.二、控制总量型失业.控制人口总量三、提高劳动力素质.1.发展国民教育,改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2.发展继续教育.3.注重短期培训四、转变劳动力择业观念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如社会保障、子女就学、住房等六、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收入分配专题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一、初次分配中,过分向非劳动要素倾斜而劳动要素报酬率过低.1.工资收入增幅低于财政收入增幅.2.工资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较低.3.职工收入增幅低于企业利润增幅.4.企业内部分配中管理者过高普通员工过低.二、再分配环节中,存在“五高五低”.1.政府所得高,居民所得低.2.政府所得中,中央高地方低.3.居民所得中,少数人高多数人低.4.城市居民高,农村居民低.5.少数行业如国家垄断行业收入过高.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一、生产要素供需的不平衡性.资本要素短缺价格高,劳动力要素过剩价格低,同时劳动力要素中经营管理人才稀缺,收入高于普通劳动力.二、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效益好收入高,收入差距拉大.三、市场体系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善导致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倒卖四、政府财政收入分配机制不合理.中央>省级>地级>县级五、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二元经济和社会政策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率低于城市现代生产方式,收入偏低,同时政策上城乡有别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负面影响一、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二、导致中央和地方在宏观经济上的博弈,宏观调控效果大打折扣.地方一方面“跑部钱进”,力争转移支付多一些,一方面为增加财政收入千方百计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而忽视中央宏观调控.三、收入分配过分向资本倾斜而劳动报酬过低导致诸多的严重经济和社会后果.1.形成资本和劳动严重对立.2.导致劳动力素质无法提高,并最终影响扩大再生产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优化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战略举措一、完善生产要素市场,通过市场发现生产要素价格.二、不断提高劳动报酬.1.机关事业单位职工2.企业职工3.农民,重点是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开放农村宅基地市场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共同富裕与收入差距扩大专题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表现1.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扩大.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3.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4.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一、体制因素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二、多重二元经济结构极其二元经济政策传统农业经济与现代工业经济并存,及由此产生的城乡二元就业政策等三、历史的自然的和地理因素四、教育因素教育程度高,收入高五、劳动者自身因素自身努力,收入高六、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抑制收入差距的战略举措一、清理和完善政策,为收入公平提供前提条件.1.消除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经济政策,实施城乡一体化.2.完善企业税收制度,由差别税率向统一税制转变.3.消除行业、区域、城乡等分割的就业政策,实施全国统一就业政策.二、规范高收入者的收入.1.打破行业垄断.2.加大审计和税收稽查力度.3.隐性收入显性化,显性收入规范化.4.完善个税档案和征管制度.三、提高低收入者收入.1.完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劳动力提供均等教育机会.3.解决广大农村尤其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问题房价专题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的房价要从不同视角来分析一、不是所有地方房价都高,只是部分城市高二、不能因为少数城市房价上扬,就判断我国整个房地产业存在泡沫.三、不能用其他国家房价简单地与我国比较.国外物业税,买房不贵养房贵四、根本原因在于供求关系,有限供给与巨大需求的反差必然推高房价.转变住房理念“居者有其屋”不可能完全实现,目标应该是“居者有其住”,可租可买.稳定房价的政策选择一、各地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切实担负起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职责.二、加大房地产有效供给.打击囤地捂售,严格规划,控制别墅用地三、抑制房地产过度投机.提高二套房贷门槛,更有效的是1.开征物业税2.提高房子交易成本,如提高印花税及所得税等四、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廉租房.五、需要制定更好的政策措施,让富人有更多的投资渠道.农民增收专题破解土地短缺的制约.我国人多地少,农民靠种地富裕不可能,当前已经采用的办法是给予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减免税费减轻农民负担、给予良种、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但都有局限性.一、短期措施:提高价格.改变粮食供求关系,1.扩大粮食出口,减少国内粮食供给;2.扩大对粮食的需求,加大对粮食的加工转化能力,将粮食转化为工业原料.二、长期措施:把更多农民转移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转化为城市居民,其中难点是解决城乡居民政策待遇不同,如社会保险、就业、住房保障等破解资金短缺的制约.根本的是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一、大力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扩大农村信用,解决农村小额资金需求.二、支持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大额资金需求和公共投资融资需求.破解人力资本短缺的制约一、减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并逐步扩大减免范围.二、解决农村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三、解决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不足的问题.破解基础设施落后的制约一、财政拨款二、政策性金融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问题,贴息、免息等三、可发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彩票,筹集资金教育专题高考制度亟待改革一、中小学生负担减而不轻.二、家长经济负担重,苦不堪言.三、素质教育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高分低能者众多.四、统一高考制度貌似公平实则不公平.1.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学校好坏决定教学质量好坏,就决定着高考成绩好坏.2.重点高校分布不均.如何改革高考制度:短期应完善考试内容考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考试方式要灵活多样而不是一张试卷定终身、各高校在各地的录取计划根据参加高考人数确定录取比例长期目标:取消统一高考,高校自主招生.但目前条件还不合适.没有配套措施,若取消高考,失去统一的尺度,就连表面的公平都无法保证,带来新的更大的不公平.校长不是官行政化的办学理念,各级学校行政化色彩越来越浓,学校成了机关,教学质量未必有保障.校长与行政官员可以互换,忽视了是否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老师无心从教,一心做官.择校要通过均衡教育来解决择校问题难以解决,原因在于:1.家长重视教育,希望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2.教育资源特别是中小学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3.收取高额择校费.教育部门提出就近入学原则,前提是教育资源均衡化,1.应加大教育投资,改善普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2.均衡师资力量,一方面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重新整合现有师资.教育不能被地方经济增长绑架当前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又分布不均,使得优质教育成为吸引投资的筹码,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制定许多优惠政策给少数人加分,造成不公平.继承传统文化不可作秀打着继承传统文化的旗帜搞一些活动,穿汉服行古礼,作秀成分大.继承传统文化不是复制其形式,而是学习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核和精神,如果让形式掩盖精神,那就是复辟而不是弘扬,是背叛而不是继承.民办教育不可束缚太多在我国急需大批人才之时,民办教育可以缓解公办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像非公有制经济一样,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既为国家节约了资金,同时可以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公办教育发展.应做到公办学校不收费或少收费,民办学校收费由市场决定.价格制度改革专题国有企业经营者价格机制、关系民生的重要产品水、电、气等定价机制、土地征用和房地产拆迁价格机制尚未形成.国有企业经营者价格要靠市场来发现国外企业老总是由董事会通过市场办法选择的,其收入由市场决定;而我国国有企业老总是通过政府任命的,其收入缺乏公认的依据.因此要改革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择机制,变政府任命为市场选择,形成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市场.特别是国有垄断行业,老总收入无法和效益挂钩,应将垄断收益通过税收收归国库,剩余收益才能按照企业家市场定价来执行.构建阶梯水价新机制不少地方提高水价,没有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价格听证制度较之过去政府直接定价是一个进步,但在参加听证人员的构成、收入水平、素质、人数等方面常引起社会质疑,听证会往往变成听涨会,走过场.水价调整关系民生,不该由水务企业决定,也不该由物价部门等政府部门决定,应由人大代表讨论决定.调价不是目的,关键在于要改革水价形成机制,水价的调整要反映其成本、人民承受能力及兼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应实行阶梯水价,用水量越大,水价越高.构建市场竞争型火车票价形成机制火车票价格固定且相对较低,常出现一票难求,催生倒爷.解决火车票短缺问题,就是要放开市场,形成市场定价机制,而要形成市场定价,自然要培育市场主体,不能是铁道部一家,而且政企合一.要对目前的铁路运输机制进行改革,可以借鉴民航经验,铁路经营和火车经营分离,如铁路国有,火车多家公司经营,票价由市场竞争确定,由此可形成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均衡局面.居民消费需求专题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表现一、消费率比较低.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三、城乡居民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但得不到满足.收入过低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基本原因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二、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等,造成高收入者有消费能力无消费欲望,中等收入者有一定消费能力但无良好预期不敢消费,低收入者有消费欲望但无消费能力.三、预期支出较高 1.社会政策不完善,包括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后顾之忧2.相互攀比,亲友间非理性礼金支出高四、相对购买力较低.购买同样商品,中国居民要比国外支付更多资金扩大消费需求的战略举措一、要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难点在于低收入者要么失业要么属于低收入的体力劳动者或农民,要让企业给其加工资目前不现实,因此长期来看,要提高这部分人的文化技术素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城市劳动力就业等,短期可尝试向贫困人口发放消费券,既改善低收入者生活,又可促进中间需求,带动投资需求.二、深化改革,改善中等收入者预期.包括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制度改革三、要引导高收入者健康消费和扩大投资.这部分人消费倾向低但消费总额大,要引导健康消费而不是浪费,同时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引导高收入者投资和扩大再生产,支持民营企业,减税降费,提高企业赢利,增加就业,带动中低收入者消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有重要意义.农村基础设施的内涵包括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民生活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一、农村基础设施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宏观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顺利转变的必要因素.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一、现状:1.农村基础设施总量不足.2.结构失衡低档和硬件设施供给多,高档和软件设施供给少.3.老化严重.二、难点:1.财政投资不足,投资结构失衡.不愿投资期限长、见效慢、效率低但具有极大外部经济效应,涉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2.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不健全,供给主体单一.政府承担主要职责,中央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但仍不够高;基层财政困难,投资能力低.3.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被忽视.造成不合民意、社会效益低,同时农民参与意识也不够.4.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制度供给严重落后.制度、法律的缺失造成建设无法落实,政策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效应,缺少监管机制.加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一、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二、拓展农村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1.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信贷作用,整合利用农村存量资金.2.积极实行私人建设、政府租赁、特许私人经营的建设方式.三、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多元供给主体体系.包括政府、农村集体组织、私人部门、第三部门等,由政府主导.四、完善制度建设体制,构建责任型政府.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提高农村基础性投资的使用效率;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明晰,完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专题加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一、实施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强环境保护.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三、环境保护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我国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一、环境资源浪费严重.二、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参与度“双低”,微观经济主体环境利益缺失.公众参与环保的途径不多方式单一,缺乏实现权利的体系构建和反映机制.三、环境的结构性污染与资源的经济性短缺.偏好污染最重的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升级缓慢,资源消耗大四、所有制结构与环境污染.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可能比私营企业造成更多污染,因政府干预无法有效实施,另外大量乡镇小企业污染问题,政府监管困难.五、现有环境保护制度和体制的弊端.1.环保制度的市场化程度低,只有行政强制缺乏激励机制.2.经济发展优先战略,忽视环保.3.环境标准单一.4.以事后治理为主.5.目标过于宏伟抽象,操作系统模糊.六、城乡环境保护的异质性.长期重视城市环保,忽视农村环保.七、环境保护技术不成熟、污染治理水平不高.外资向我国转移高污染产业加强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一、加大环境保护投入.1.积极研究探索政府环境事权与财权的划分.2.环保的财政资金应该稳定.3.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排污谁付费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善能源结构.三、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能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绿色经济”.五、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1.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2.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地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3.大力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六、创新环境保护制度.1.制度制约与制度激励并行.2.开放式的环保制度.3.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环保制度与产业政策的配套协调.七、完善资源税征收体系.1.扩大税基.2.增加对资源省份的转移支付.3.利用资源税建立积累机制.八、提高公众环保意识.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2.增加公众参与环保的机会,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3.拓展公众参与途径,建立公众意见回应制度.九、大力发展民间环保组织.。
2022-2028全球及中国医用护具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
智研瞻产业研究院专注于中国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
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医用护具行业概述及统计范围依照市场定位的不同,护具可以分为运动护具及医疗护具二类,运动护具用于各类运动时使用,穿戴时间较短,起到一定的运动防护作用;医用护具多使用于肢体受伤期或康复期,穿戴时间较长,配合各类物理复健活动时使用,起到康复效果。
医用护具主要使用人群是身体支杆受损需要用到护具协助防护,常见产品有护脖(颈部支具),护肩、吊带、护腕、护腰、护髋关节、护大腿(夹板居多)、护膝、护踝等等。
只要病患需要就能给你弄一个出来,需求量大的产品找各种医疗供应商订货。
不规则和需求量小的则自制或者石膏代替。
医用护具分2大类,第一大类是给固定某个局部使用的,第二大类是给康复时候用于辅助使用的。
所以产品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能用,能短时用就可以了。
价格体系也相对比较封闭,和在医院开药一样。
医用护具行业发展总体概况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用护具行业市场规模125.45亿元,2021年中国医用护具行业市场规模188.07亿元。
2017-2022年中国医用护具行业市场规模如下:图表:2017-2022年中国医用护具行业市场规模数据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医用护具行业发展主要特点医用护具行业是集高分子材料、生命科学、临床科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于一体的技术密集型行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保障的完善以及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全球医用护具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据国家计生委药具质量监测中心检测统计,部分进口医用护具质量状况并不乐观,而且市场价格偏高,一般消费者难以承受。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智研瞻产业研究院专注于中国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
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生物医药行业监管体系目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主要监管部门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其管理的国家药监局(NMPA)、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其主要职责及其对公司的监管范围如下:图表:行业监管体制资料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特点分析生物技术产业由于其实验材料特殊性、技术开发特殊性、成果转化特殊性、生产过程特殊性、产品应用特殊性、产业目标特殊性而有自身特定的发展规律,与计算机、电子、通讯等高新技术产业相比,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有以下特点:图表:生物医药的特点资料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生物医药行业产业链分析生物医药产业链中,行业上游为产品的研发和原材料的生产,行业中游为生物药产品及生物药生产商,行业下游为各医疗商业以及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服务终端消费者。
图表:生物医药行业产业链资料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分析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2.78万亿元,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3.82万亿元。
2017-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如下:图表:2017-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数据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生物医药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得到提升。
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自身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
我国生物医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将技术较强的研发内容分包给具备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来完成,充分发挥小公司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开发新药,大大提高新药开发效率,使新药研发周期缩短,实现技术与资金互补。
金融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金融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有效实施,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年度的金融业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规划》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综合形成《〈金融业〃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报告从《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问题及建议等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金融业〃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颁布以来,紧紧围绕加快金融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围绕特色农业、资源能源、文化旅游〃文章〃,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充足金融要素支撑。
〃十四五〃以来,金融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同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23年,金融业增加值850亿元,是2023的1.3倍,年均增长率12%,比同期GDP年均增长率高出5.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从2023年末的6.5%上升到8.7%,金融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截至2023年末,金融资产总额达到3.2万亿元,较〃十三五〃期初增长了58%o截至2023年末,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8500亿元、21560亿元,较2023年末分别增长49%、75%,〃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8.4%、11.3%,存贷比从2023年末的65%上升至IJ79.8%。
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50亿元,是2023年末的1.776倍,保险深度4.5%,保险密度2850元/人,比2023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和1030元,保险业在经济社会的渗透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2023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4200亿元,其中直接融资1600亿元。
形势 报告
形势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形势报告是一种综合性报道,通过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评估,为读者提供全面、客观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局势和趋势。
形势报告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还可以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期。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加速推动使得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种种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形势报告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了解当前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经济形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加大,传统投资模式面临着困难和挑战;金融风险和债务风险上升,国内经济增长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但与此我国经济也面临着重大机遇。
一是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二是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落地,对外贸易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三是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数字经济规模扩大,推动经济增长。
在这种形势下,政府需要加大对经济的调控力度,鼓励企业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强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政治形势当前,我国政治形势总体稳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政府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各项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但在这种形势下,一些挑战也显现出来。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外交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内部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社会矛盾不断增加,犯罪率有所上升;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效率有待提高,政策执行存在一定困难。
在这种形势下,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稳定和安全,完善法律制度,强化舆论引导,加强对外交往和合作,提高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和服务水平。
三、社会形势当前,我国社会形势总体稳定,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城乡差距明显,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城市化进程存在问题;社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犯罪率有所上升,安全风险加大。
时政专题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时政热点问题。
本报告以2023年时政热点为主题,对相关政策和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我国时政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二、报告内容(一)全面深化改革1. 改革成果巩固2023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政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同时,深化国企改革、农村改革、金融改革等领域改革,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重大改革举措(1)深化“放管服”改革。
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2)深化国企改革。
加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3)深化农村改革。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全面依法治国1. 立法工作2023年,我国立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和废止一批重要法律法规,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法律保障。
2. 执法工作政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执法水平。
同时,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执法公正。
3. 司法工作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各级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全面从严治党1. 反腐败斗争2023年,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
2. 党风廉政建设政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四)科技创新1.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23年,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 科技创新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8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医院数量
2012-2018全国个人卫生费用支出&人均个人卫生费
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万个)
医院数量(千个)
用支出
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增长率
医院数量增长率
个人卫生费用支出(亿元人民币)
人均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元人民币)
100 95
97.4
98.1
98.4
98.3
98.7
99.7
中国医疗健康消费金融市场AMC模型
探索期
市 场
(2013-2016)
认
可 度 2013-
从 2015 年 年 2016年中,百
2014 年 , 中开始,医疗 度金融宣布入
部 分 消 健康消费金融 场,巨头开始
费 金 融 市场开始爆发, 布局布局医疗
公 司 和 美分期、丽分 健康分期。整
网 络 小 期 、 51 人 品 、 个市场的消费
市场。
2018 年 , 分 期平台的数量 开始大量缩减。 整个医疗健康 分期市场开始 迈向理性阶段。
D
E
IV
© Analysys 易观 2019/10/30
数据驱动精益成长
高速发展期 (2022-)
应用成熟期 (-)
时间
8
PART 2
蛮荒发展结束,医疗健康消费金融进入精 细化经营时代
© Analysys 易观
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 壁垒。
2017年1月
2016年10月
成都市先后印发了 《成都医疗美容产业 发展规划(2018-2030 年)》以及《成都市医 疗美容产业发展支持 政策》,这是医美领 域第一次由地方政府 牵头,做出如此重磅
的整体产业规划。
2018年4月
2018年9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 完善促进消费体制 机制,进一步激发 居民消费潜力的若 干意见》,提出进 一步提升金融对促 进消费的支持作用, 鼓励消费金融创新。
10.6%
9.7%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5.3% 6.2%
4.7%
5.6%
8000.0 6000.0 4000.0
713.1 788.5 825.8 872.2 964.4 1088.7 1194.5 2000.0
0.0
-0.4% 0
-0.1%
-1.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0.40
1.0%
0.0%
2013
2014
2015
2016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 易观整理
2017
2018E
0.00
2013年-2017年口腔专科医院门诊服务情况
诊疗人次数(万人)
健康检查人数(万人)
90.0% 70.0% 50.0% 30.0% 10.0% -10.0% -30.0% -50.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数据说明:医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2018
数据说明:个人卫生支出指城乡居民在接受各类医疗卫生服务的时候自付的 费用,包括享受各种医疗保险制度的居民就医时自付的费用 人均个人卫生费用支出=总体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当年全国总人口
部分热门医疗美容项目价格
项目
价格区间(元人民币)
埋线双眼皮
1500-4000
硅胶假体隆鼻
3000-15000
牙齿半隐形矫正
8000-20000
光子嫩肤(一疗程)
1500-8000
美白针(每支)
700-3000
瘦脸针(每支)
2000-6000
种植发际线(2500单位) 20000-35000
假体隆胸
8000-70000
3
PART 1
各方积极推动,医疗健康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 Analysys 易观
2019/10/30
数据驱动精益成长
4
动作频出,监管层推动行业走向成熟
⚫ Analysys易观认为, 一方面,政府在积极的推动医疗健康(尤其是消费医疗健康)和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监管层在保证行业良性 发展的基础上也在积极地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和合规化进程。
人数达到3949.9万人次,同比增长10.1%,相较2013年增长了63%;口腔专科医院门诊健康检查人数达到137.2万人次,同比增长4.2%,相
较2013年增长了39.8%。急诊人次、诊疗人数、健康检查人数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口腔医疗健康行业正在高速发展,同时也反映出
我国居民的口腔健康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诊疗人次数增长率
健康检查人数增长率
80.5% 3949.9
3587.6
4500.0 4000.0
3212.7
3500.0
2921.3 2423.9 2695.5
10.3%
12.4% 15.0% 10.0%
3.2% 11.2% 8.4%
11.7%
3000.0
2500.0 10.1% 2000.0
4.2% 1500.0
市场待深耕 精细化运营成为主旋律
中国医疗健康消费金融市场发展专题分析
目录
CONTENTS
01
各方积极推动,医疗健康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02
蛮荒发展结束,医疗健康消费金融进入精细化经营时代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深耕场景,医疗健康消费金融企业助力行业发展
04
医疗健康消费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猜想
2019/10/30
数据驱动精益成长
5.0%
4.0%
3.0% 33.0
2.0%
1.0% 1.1% 0.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0%
14.1%
15133.6
13.5%1072191.3.11%1295.411992.71331317.2.9%
13.5% 12.9% 10.1%
9656.3 10.6%
2019/10/30
数据驱动精益成长
9
医疗美容市场发展迅速,行业活跃用户规模增长明显
⚫ 2019年,我国医疗美容市场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66亿元人民币,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4.4%;同时,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 2019年2季度医疗整形领域整体的月活用户规模达到了1289.8万人次,环比增长29.5%,同比增长98.3%。行业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和活跃 用户数量的明显增加为消费金融在医疗美容场景的渗透打下了坚实的行业基础。
2019/10/30
数据驱动精益成长
7
泡沫破裂后,核心业务发展成为医疗健康消费金融机构下一阶 段发展重心
⚫ 在2015-2017年短暂的疯狂扩张之后,随着中介机构骗贷等问题的爆出,大量经营不善的医疗健康消费金融机构逐渐退出市场。留存下来的分 期机构也开始逐渐将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合作机构&平台的筛选、业务人员的管理,贷款风险的控制和用户的精细化运营等核心业务流程上。
贷 公 司 小牛分期、新 金融服务机构
进 行 场 氧分期等数十 接近上千家。
景 拓 展 , 家消费金融服
开 始 涉 务提供方开始
C
足 医 疗 进入市场。
健康消 费金融
II
市场。
B
III
I A
市场启动期 (2017-2022)
2016年底至 2017年初, 医疗健康消费 金融中介机构 骗贷事件被曝 光,很多机构 的贷后还款出 现问题,坏账 开始增加,经 营不善的机构 开始逐渐退出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 易观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 易观整理
2019/10/30
数据驱动精益成长
6
消费者需求、市场价格、行业进步协同推动医疗健康消费金融 发展
消费者需求增长
⚫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 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外貌、身体&心理健康等方面 的情况。对整形、孕产护理、健身、心理咨询等 消费型医疗健康项目的需求增加明显。
⚫ 80后、90后、95后等年轻的消费群体对账单分期 等消费金融产品有着较好的认知和接受度,更愿 意接触和使用类似的消费金融产品。
行业进步
⚫ 随着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整形、眼科、孕产护 理等消费医疗健康项目的安全程度、服务质量等 均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加 放心的购买和享受需要的消费医疗健康服务。
1000.0
医放98美款.1分速期度1机,10构同.3要时在优1保化26证身.-84质份2.5量核%7的实2.前等9 提用13下户1.尽体7 量验1提环37高节.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E
500.0 0.0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 易观整理
2019/10/30
活跃用户规模(万人) 活跃用户环比增幅(%)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49.8%
650.5
21.1% 434.3
874.7 753.1
16.1% 15.8%
1289.8 996
29.5%
13.9%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 随着消费金融行业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等技术的发展,消费金融企业在风控定价、贷后 催收、技术输出等方面的能力和效率在持续提高, 能够服务的客户群体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
市场价格区间趋近平民
⚫ 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市面上主要的 整形、齿科、健身等消费医疗健康项目 的客单价主要落在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已经属于很多普通消费者可以承受的价 格区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