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蛋白在生长素极性运输中的作用
备课素材: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机理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机理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植物激素调节介绍,生长素是最重要的植物激素,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通过极性运输分配到植物各处组织,调控生长发育——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对生长素的分配至关重要。
那么,生长素极性运输是如何实现的呢?原来,生长素转运蛋白PIN介导生长素极性运输。
19世纪末,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在研究植物向性运动时,发现植物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图1)。
这就是中学生物教科书上被大家广为熟知的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证实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一类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命名为生长素(auxin)。
1946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中首次分离出生长素,其主要成分为吲哚乙酸IAA。
生长素不仅与植物向光性相关,还与植物向地性(向重力性)、向化性(包括向肥性)等相关。
植物受单向的环境刺激而呈现的定向反应统称为向性(tropism)。
这种向性主要是由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极性分配造成的。
因此,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在这一过程中就变得非常关键。
图1. 达尔文植物向光性实验示意图生长素极性运输主要依赖于三种定位于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AUX/LAX家族蛋白、PIN家族蛋白和ABCB家族蛋白,其中生长素外排蛋白PIN起最主要作用。
pin突变体通常表现出相应组织生长素极性运输缺陷的表型,如向光性、向重力性受损等。
PIN如何识别和转运生长素?通过拟南芥PIN3(AtPIN3)在未结合配体(AtPIN3apo)和结合IAA (AtPIN3IAA)两种状态的高分辨率结构解析,发现AtPIN3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每个亚基包含10个跨膜螺旋(TM1–10),TM1–5和TM6–10组成反向重复结构(图2a)。
AtPIN3apo与AtPIN3IAA结构类似,且均为向内开放状态。
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载体研究进展_李运合
西北植物学报,2009,29(8):1714-1722Acta Bot.Boreal.-Occident.Sin.文章编号:1000-4025(2009)08-1714-09*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载体研究进展李运合1,孙光明1,吴蓓2(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91;2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006)摘要:生长素极性运输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植物细胞间的生长素极性运输主要通过生长素运输载体进行调控。
该文对近年来有关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包括输入载体A U X/L A X、输出载体PIN、尤其是新近发现的兼有输入和输出载体功能的M DR/P GP等蛋白家族,以及生长素极性运输中P IN与M DR/PG P蛋白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入载体;输出载体中图分类号:Q945.3;Q789文献标识码:AAdvances on C arriers of Plant Polar Auxin TransportLI Yun-he1,SUN Guang-m ing1,WU Bei2(1South Sub tr opical Crop Resear ch In stitute,Chin ese Academy of T 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Zh anjiang,Guangdong524091,C hina;2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 eer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 ou510006,China)Abstract:Po lar aux in transpor t(PAT)play s a central ro le in m any plant g row th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es.Cellular aux in transpo rt is prim arily mediated by PAT carriers.This r ev iew fo cus o n the advances of aux in influx carriers and efflux carriers in recent years,including AUX/LAX and PIN protein families,and especially focus o n m ult-i drug-resistant/P-g lycopr otein(MDR/PGP)protein fam ilies and the functional in-teraction betw een PIN and PGP pro teins in PAT.Beside that,this review also indicated some pr oblem s a-bout PA T resear ch and one of the im por tant study fields in the future.Key words:aux in;polar aux in tr ansport;influx car riers;efflux carriers高等植物不能逃离对其不利的环境,只有通过改变自己的生长发育进程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刺激(光、重力等),以更好地获得水分、光照等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
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1 在作物根和胚中的亚细胞定位
㊀Guihaia㊀Aug.2021ꎬ41(8):1219-1225http://www.guihaia-journal.comDOI:10.11931/guihaia.gxzw201912020武丽霞ꎬ韩丽ꎬ赵宜婷ꎬ等.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1在作物根和胚中的亚细胞定位[J].广西植物ꎬ2021ꎬ41(8):1219-1225.WULXꎬHANLꎬZHAOYTꎬetal.SubcellularlocalizationofauxineffluxcarrierproteinPIN1incroprootandembryo[J].Guihaiaꎬ2021ꎬ41(8):1219-1225.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1在作物根和胚中的亚细胞定位武丽霞1ꎬ2ꎬ3ꎬ韩㊀丽1ꎬ2ꎬ3ꎬ赵宜婷1ꎬ2ꎬ3ꎬ周㊀璇1ꎬ2ꎬ3ꎬ杜云龙1ꎬ2ꎬ3∗(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ꎬ昆明650201ꎻ2.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ꎬ云南农业大学昆明650201ꎻ3.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ꎬ昆明650201)摘㊀要:生长素输出载体在植物发育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ꎮ然而ꎬ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1在农作物水稻㊁小麦㊁玉米和大豆的根和胚中的亚细胞定位尚不清楚ꎮ该研究首先分析了OsPIN1b和它的同源物的氨基酸序列特征ꎬ发现小麦(TaPIN1)㊁玉米(ZmPIN1b)和大豆(GmPIN1b)中的PIN1序列与水稻的OsPIN1b序列分别具有61.5%㊁62.5%㊁61.9%的相似性ꎮ然后根据水稻 日本晴 ( Nipponbare )的OsPIN1b的氨基酸序列ꎬ人工合成OsPIN1b多肽并注射健康的新西兰白兔获得了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ꎬ在通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的有效性后ꎬ发现可以利用该抗体有效检测到水稻叶片及根中OsPIN1b的表达ꎮ为检测OsPIN1及其同源物在不同作物胚根和胚中子叶细胞的定位ꎬ利用制备的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并通过免疫组化实验ꎬ发现水稻的OsPIN1b㊁小麦的TaPIN1和玉米的ZmPIN1b非极性定位在早期的胚根和胚中子叶表皮细胞的细胞质膜上ꎬ大豆中的GmPIN1b非极性定位在胚根表皮细胞的质膜上ꎬ而在胚的子叶细胞中是胞质定位ꎮ为进一步检测水稻中OsPIN1b的亚细胞定位ꎬ对水稻根分生区表皮细胞用蛋白质转运抑制剂BFA(BrefeldinA)及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处理后ꎬ进行免疫组化实验ꎬ结果发现水稻中的OsPIN1b可以通过胞吞转运途径从水稻根表皮细胞膜进入细胞质中ꎮ该研究利用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有效检测了OsPIN1b及其同源物在水稻㊁小麦㊁玉米和大豆的胚根表皮细胞及胚中子叶表皮细胞的亚细胞定位ꎬ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生长素输出载体OsPIN1b及其同源物通过调控生长素极性运输而参与作物发育的作用机制ꎮ关键词:生长素输出载体ꎬPIN1ꎬ水稻ꎬ小麦ꎬ玉米ꎬ大豆中图分类号:Q943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0 ̄3142(2021)08 ̄1219 ̄07SubcellularlocalizationofauxineffluxcarrierproteinPIN1incroprootandembryoWULixia1ꎬ2ꎬ3ꎬHANLi1ꎬ2ꎬ3ꎬZHAOYiting1ꎬ2ꎬ3ꎬZHOUXuan1ꎬ2ꎬ3ꎬDUYunlong1ꎬ2ꎬ3∗收稿日期:2020-02-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60453ꎬ31660501ꎬ31860064)ꎻ云南省教育厅重大科研专项计划(ZD2015005)ꎻ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13]1792)ꎻ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的重点项目(2017FA018)[Support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31460453ꎬ31660501ꎬ31860064)ꎻMajorSpecialProgramforScientificResearchꎬEducationDepartmentofYunnanProvince(ZD2015005)ꎻProjectofSRFforROCSꎬSEM([2013]1792)ꎻKeyProjectofAppliedBasicResearchPlanofYunnanProvince(2017FA018)]ꎮ作者简介:武丽霞(1994-)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水稻根系发育ꎬ(E ̄mail)2416206248@qq.comꎮ∗通信作者:杜云龙ꎬ博士ꎬ教授ꎬ博士研究生导师ꎬ研究方向为激素与根系发育ꎬ(E ̄mail)yunlongdu@aliyun.comꎮ(1.CollegeofPlantProtectionꎬ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Kunming650201ꎬChinaꎻ2.StateKeyLaboratoryforConservationandUtilizationofBio ̄Resourcesꎬ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Kunming650201ꎬChinaꎻ3.KeyLaboratoryofAgro ̄BiodiversityandPestManagementofEducationMinistryofChinaꎬ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Kunming650201ꎬChina)Abstract:Auxineffluxcarrierplaysanextremelyimportantroleinplantdevelopment.HoweverꎬthesubcellularlocalizationofauxineffluxcarrierPIN1intherootsandembryosofcropsriceꎬwheatꎬmaizeandsoybeanremainsunclear.InthisstudyꎬthecharacterizationofOsPIN1banditshomologousaminoacidsequencewereanalyzedꎬanditshowedthatthePIN1sequencesofwheat(TaPIN1)ꎬmaize(ZmPIN1b)andsoybean(GmPIN1b)shared61.5%ꎬ62.5%and61.9%similaritieswithriceOsPIN1bꎬrespectively.NextꎬanartificialOsPIN1bpolypeptidewassynthesizedbasedontheOsPIN1baminoacidsequenceofrice Nipponbare andinjecteditintohealthyNewZealandwhiterabbitstoobtainanti ̄rabbitOsPIN1bpolyclonalantibody.TheeffectivenessofthepreparedpolyclonalantibodyagainstOsPIN1bwasdetectedbyimmuneblotmethodꎬandtheexpressionofOsPIN1bwasfoundtobeeffectivelydetectedinriceleavesandroots.FurthermoreꎬthesubcellularlocalizationofOsPIN1banditshomologousinprimaryrootsandcotyledoncellsofembryosindifferentcropswasdetectedwithanti ̄rabbitOsPIN1bpolyclonalantibodybyimmunohistochemistryassay.TheresultsshowedthatriceOsPIN1bꎬwheatTaPIN1andmaizeZmPIN1bapolarlylocalizedontheplasmamembraneofepidermalcellsofprimaryrootsandcotyledonofembryoinriceꎬwheatandmaizegrowninearlydevelopmentstagesꎬandsoybeanGmPIN1bapolarlylocalizedontheplasmamembraneofprimaryrootepidermalcellsꎬbutwascytosoliclocalizationinthecotyledoncellsofembryo.TofurtherdetectthesubcellularlocalizationofOsPIN1bꎬepidermalcellsofriceprimaryrootmeristemregionweretreatedwithproteintransportinhibitorsBFA(BrefeldinA)andanti ̄rabbitOsPIN1bpolyclonalantibodyanddetectedbyimmunohistochemistryassay.ItshowedthatOsPIN1blocalizedoncytoplasmamembraneofricerootepidermalcellscouldenterintothecytoplasmviaendocytictraffickingmanner.InthisstudyꎬthesubcellularlocalizationofOsPIN1banditshomologousintheepidermalcellsofprimaryrootsandcotyledonsofembryosofriceꎬwheatꎬmaizeandsoybeanwereeffectivelydetectedwiththeanti ̄rabbitOsPIN1bpolyclonalantibodyꎬanditwillfacilitateustorevealthemolecularmechanismofauxineffluxcarrierOsPIN1banditshomologousbyregulatingpolarauxintransporttoinvolveincropsdevelopment.Keywords:auxineffluxcarrierꎬPIN1ꎬriceꎬwheatꎬmaizeꎬsoybean㊀㊀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在调节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中起重要作用ꎮ生长素极性运输参与胚胎形态发生(Blilouetal.ꎬ2005)和侧生器官的形成(Casimiroetal.ꎬ2001)ꎮ拟南芥基因组中的PIN基因家族编码PIN1-8的8种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Frimletal.ꎬ2003ꎻBenjamins&Scheresꎬ2008)ꎮPIN蛋白可以通过内吞作用转运到细胞质中ꎬ并形成循环小泡返回质膜(Geldneretal.ꎬ2001)ꎮAtpin1突变体植株表现出针状花序并且花和维管组织发育表现明显缺陷(Gälweileretal.ꎬ1998)ꎮAtPIN1的极性定位还影响胚胎的发育(Frimletal.ꎬ2003)ꎮAtPIN1分布于维管组织(Gälweileretal.ꎬ1998)㊁木质部薄壁组织(Gälweileretal.ꎬ1998ꎻPalme&Gälweilerꎬ1999)㊁根表皮和皮层细胞(Blilouetal.ꎬ2005)㊁分生组织表皮和原基表皮(Guenotetal.ꎬ2012)的细胞质中ꎮ但是ꎬ目前人们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之间PIN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差异仍不清楚ꎮAtPIN1的同源基因可以存在于水稻(Xuetal.ꎬ2005ꎻLietal.ꎬ2019)㊁小麦(Singhetal.ꎬ2018)㊁玉米(Gallavottietal.ꎬ2008)和大豆(Wangetal.ꎬ2015)的基因组中ꎮ在水稻的维管组织和根原基中可以检测到OsPIN1的表达(Xuetal.ꎬ2005)ꎬOsPIN1以生长素依赖性的方式参与水稻根㊁茎㊁花序和分蘖的发育(Xuetal.ꎬ2005ꎻLietal.ꎬ2019)ꎮZmPIN1a主要定位在玉米幼苗的上叶原基(Gallavottietal.ꎬ2008)㊁根中的中柱鞘细胞和内皮层细胞(Carraroetal.ꎬ2006)㊁胚芽鞘(Kamadaetal.ꎬ2018)和叶片(Moonetal.ꎬ2013)的表层细胞ꎮ此外ꎬZmPIN1a在根冠细胞中显示为胞质定位0221广㊀西㊀植㊀物41卷(Forestanetal.ꎬ2012)ꎬ在花序初生原基细胞中显示为非极性定位(Skirpanetal.ꎬ2009)ꎮ但是ꎬ目前尚不清楚PIN1在不同作物的根和胚中的亚细胞定位ꎬ包括水稻㊁小麦㊁玉米和大豆ꎮ在这项研究中ꎬ我们基于水稻 日本晴 ( Nipponbare )的OsPIN1b氨基酸序列ꎬ制备了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ꎬ利用该抗体开展的免疫组化实验发现水稻的OsPIN1b及小麦和玉米中的同源蛋白可以非极性定位在根和胚中子叶表皮细胞的细胞质膜上ꎬ而大豆的GmPIN1b可以非极性地定位在根中表皮细胞的质膜上ꎬ但是ꎬ在胚的子叶表皮细胞中是细胞质定位ꎮ此外ꎬ水稻根表皮细胞质膜上的OsPIN1b可以通过内吞运输途径进入到细胞质中ꎮ这些PIN1定位结果将有助于我们研究生长素极性运输在水稻㊁小麦㊁玉米和大豆作物发育中的作用ꎮ1㊀材料与方法1.1植物材料植物材料为水稻品种 Nipponbare 和 丽江新团黑谷 ( LTH )(Oryzasativasubsp.japonica)㊁小麦(Triticumaestivum Chuanmai107 )㊁玉米(Zeamays B73 )和大豆(Glycinemax Williams )ꎬ各作物种子置于28ħ条件下水培萌发ꎬ使用生长了7d的胚根分生区细胞和1d的子叶胚来检测OsPIN1b及同源物的亚细胞定位ꎮ1.2抗体的制备和检测根据水稻 Nipponbare 的生长素输出载体OsPIN1b(Os02g0743400)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多肽QSSRNPTPRGSSFNCꎬ并将其注入新西兰兔体内ꎮ通过ELISA方法检测到纯化的抗兔OsPIN1b多克隆抗体ꎬ其浓度为0.51mg mL ̄1(1ʒ20000)(杭州华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ꎮ1.3免疫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为检测OsPIN1b的表达ꎬ提取了水稻叶片和根的总蛋白ꎬ并用一抗[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1ʒ200)]和二抗[山羊抗兔的IgG ̄HRP(1ʒ5000)]进行了免疫杂交ꎮ为了检测蛋白亚细胞定位ꎬ使用或不使用50mmol L ̄1BrefeldinA(BFA)(molecularprobes)对不同农作物的根和胚处理90minꎬ然后使用改良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测(Pacioreketal.ꎬ2006)ꎮ具体如下:首先ꎬ将样品在25ħ室温条件下用4%戊二醛溶液固定1hꎻ然后ꎬ37ħ条件下用2%崩溃酶处理1hꎻ最后ꎬ用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1ʒ200)和二抗[驴抗兔的IgG(H+L) ̄Alexafluor488抗体(1ʒ500)](JacksonImmunoResearch)进行免疫组化检测ꎮ使用LeicaSP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eicaMicrosystems)观察OsPIN1b的定位ꎮ1.4生物信息学分析从NCBI(https://www.ncbi.nlm.nih.gov/)获得OsPIN1b及其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ꎬ通过在线网站(https://www.uniprot.org/)分析OsPIN1b的跨膜结构域ꎬ使用软件VectorNTISuite6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ꎬ所有图片均使用Photoshop软件处理ꎮ2㊀结果与分析2.1不同作物的PIN1序列相似性分析为了检测不同作物中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1的亚细胞定位ꎬ首先ꎬ我们对拟南芥(AtPIN1)㊁水稻(OsPIN1b)㊁小麦(TaPIN1)㊁玉米(ZmPIN1b)和大豆(GmPIN1b)中PIN1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图1)ꎮ结果表明:AtPIN1㊁TaPIN1㊁ZmPIN1b㊁GmPIN1b的序列与OsPIN1b分别具有58.6%㊁61.5%㊁62.5%㊁61.9%的相似性ꎬ在OsPIN1b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10个跨膜区ꎮ2.2水稻中OsPIN1b的检测PIN1序列在水稻㊁小麦㊁玉米和大豆之间显示出高度相似性(图1)ꎮ我们选择OsPIN1b中的序列QSSRNPTPRGSSFNCꎬ通过人工合成多肽免疫兔子制备了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ꎮ为检测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的有效性ꎬ我们提取了水稻叶片和根的总蛋白ꎬ并使用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杂交检测ꎮ结果表明ꎬ用OsPIN1b抗体可以检测到目标蛋白OsPIN1b(图2)ꎮ2.3PIN1在不同农作物中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进一步检测了水稻㊁小麦㊁玉米和大豆根中PIN1的亚细胞定位ꎬ发现12218期武丽霞等: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1在作物根和胚中的亚细胞定位水稻ꎬ小麦ꎬ玉米ꎬ大豆和拟南芥之间的PIN1氨基酸序列比对ꎬ红框中的氨基酸序列为水稻OsPIN1b的跨膜结构域ꎮPIN1aminoacidsequencesarealignedamongriceꎬwheatꎬmaizeꎬsoybeanandArabidopsisꎬandredboxesshowtransmembranedomainsofriceOsPIN1baminoacidsequeces.图1㊀PIN1的氨基酸序列比对Fig.1㊀PIN1aminoacidsequencealignmentPIN1虽然可定位于根表皮细胞的细胞质膜上ꎬ但没有明显的极性分布(图3:A-D)ꎮ在检测PIN1在胚细胞中的定位时ꎬ发现PIN1虽然可分布在水稻(图3:E)㊁小麦(图3:F)和玉米(图3:G)胚中子叶表皮细胞的细胞质膜上ꎬ但没有明显的极性分布ꎮ大豆中的GmPIN1b非极性分布在根表皮细2221广㊀西㊀植㊀物41卷提取水稻 日本晴 叶片(A)和根(B)中的总蛋白ꎬ用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杂交ꎮ箭头指示目标蛋白OsPIN1b的条带ꎮTotalproteinsofriceleaves(A)androots(B)wereisolatedfromrice Nipponbare andblottedwithanti ̄rabbitOsPIN1bpolyclonalantibody.ArrowpointstothetargetproteinOsPIN1b.图2㊀蛋白免疫杂交检测水稻叶片和根中的OsPIN1bFig.2㊀DetectionofOsPIN1binriceleavesandrootsbywesternblotmethod胞的细胞质膜上ꎬ而在胚的子叶表皮细胞中则分布于细胞质中(图3:H)ꎮ2.4水稻中OsPIN1b的胞吞检测由于OsPIN1b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膜上(图3:AꎬE)ꎬ因此ꎬ我们进一步检测了OsPIN1b是否可以通过胞吞的方式从细胞质膜转运入细胞质ꎮ用蛋白转运抑制剂BFA处理水稻 Nipponbare 和 LTH 的根尖ꎬ用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开展免疫组织化学实验ꎬ结果发现在细胞质中可以检测到OsPIN1b蛋白的聚集(图4)ꎮ这表明OsPIN1b可以通过胞吞途径从细胞质膜转移到细胞质中ꎮ3㊀讨论与结论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家族在植物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ꎮ在这项研究中ꎬ我们利用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有效检测了水稻㊁小麦㊁玉米和大豆的胚根分生区表皮细胞及胚中子叶表皮细胞的OsPIN1及其同源物的亚细胞定位ꎬ结果发现OsPIN1b及其同源物分布在水稻㊁小麦㊁玉米和大豆的根和胚中子叶表皮细胞的细胞质膜及细胞质中ꎮ不同作物中的相同细胞定位表明PIN1在不同植物发育中ꎬ其调节生长素分布功能是保守的ꎮ此外ꎬ我们也注意到与拟南芥AtPIN1的极性定位相比(Frimletal.ꎬ2003)ꎬ在不同农作物的根表皮细胞中ꎬOsPIN1及其同源物的定位是非极性的ꎮOsPIN1b的氨基酸序列与AtPIN1具有58.6%的相似性ꎬ因此ꎬ不同作物和拟南芥AtPIN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模式存在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植物中PIN1蛋白结构差异有关ꎮ玉米中的ZmPIN1a在不同玉米组织中的定位存在极性定位(Carraroetal.ꎬ2006ꎻGallavottietal.ꎬ2008ꎻMoonetal.ꎬ2013ꎻKamadaetal.ꎬ2018)㊁非极性定位(Skirpanetal.ꎬ2009)和胞质定位(Forestanetal.ꎬ2012)ꎬ一些研究也发现AtPIN1的极性分布与胚发育中的生长素动态相关(Frimletal.ꎬ2003)ꎮ在本研究中ꎬ用于OsPIN1b及其同源物细胞定位观察的胚根及子叶胚都处于植物发育的早期阶段ꎬ这表明不同作物中PIN1的定位还与作物组织发育阶段有关ꎮ此外ꎬ利用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可以检测到OsPIN1b蛋白ꎮ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OsPIN1b与OsPIN1a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62.4%ꎬOsPIN1a㊁OsPIN1b蛋白分子量分别为64.7㊁59.3kDꎬ且OsPIN1a氨基酸序列中含有用于制备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的序列QSSRNPTPRGSSFNCꎮ因此ꎬ不能完全排除所检测到的蛋白条带中含有OsPIN1aꎬ而这也可能部分解释了我们在根表皮细胞中所观察到的OsPIN1b及其同源物的非极性定位ꎮPIN蛋白由于胞吞作用而产生的细胞定位的改变可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ꎬ从而进一步调控器官形成(Kleine ̄Vehnetal.ꎬ2008)ꎮ本研究结果发现OsPIN1b可以通过胞吞途径进入到细胞质中ꎮ这显示由于细胞的胞吞作用ꎬOsPIN1b及其同源物的细胞质膜及细胞质定位可能会发生变化ꎬ并参与调控植物内生长素的分布ꎮPIN蛋白的细胞定位可受到其他物质如水杨酸的调控(Duetal.ꎬ2013)ꎮ但是ꎬ我们观察到OsPIN1b的定位可由自身胞吞作用而改变ꎬ因此ꎬ不同作物中PIN1蛋32218期武丽霞等: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1在作物根和胚中的亚细胞定位水稻 日本晴 (AꎬE)ꎬ小麦(BꎬF)ꎬ玉米(CꎬG)和大豆(DꎬH)的根(A-D)和胚(E-H)用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开展免疫组化实验ꎮ标尺=10μmꎮRoots(A-D)andembryos(E-H)ofrice Nipponbare (AꎬE)ꎬwheat(BꎬF)ꎬmaize(CꎬG)andsoybean(DꎬH)weredevelopedimmunohistochemistryassaywithanti ̄rabbitOsPIN1bpolyclonalantibody.Bars=10μm.图3㊀PIN1在根和胚的子叶表皮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Fig.3㊀SubcellularlocalizationofPIN1inrootandembryoepidermalcells用25μmol L ̄1BFA处理水稻品种 丽江新团黑谷 (A)和 日本晴 (B)的根尖90minꎬ然后用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检测OsPIN1b的胞吞ꎮ箭头指示根表皮细胞胞质中OsPIN1b蛋白聚集体ꎮ标尺=10μmꎮRootsofricelines LTH (A)and Nipponbare (B)weretreatedwith25μmol L ̄1BFAfor90minꎬandblottedwithanti ̄rabbitOsPIN1bpolyclonalantibodybyimmunohistochemistryassay.ArrowpointstotheOsPIN1binternalizationincytoplasmaofrootepidermalcells.Bars=10μm.图4㊀水稻根表皮细胞中OsPIN1b的胞吞检测Fig.4㊀EndocytosisdetectionofOsPIN1binthecytoplasmaofricerootepidermalcells4221广㊀西㊀植㊀物41卷白的亚细胞定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ꎮ不同作物中OsPIN1b及其同源物可非极性定位于细胞质膜及细胞质中ꎬ这是一个动态的分布过程ꎬ并与植物所处的发育阶段密切相关ꎮOsPIN1b及其同源物的亚细胞定位将有助于揭示生长素输出载体通过影响生长素极性分布而参与调控农作物中根和胚发育的分子机制ꎮ登录号㊀文章中相关蛋白在NCBI数据库中的登录号分别为AtPIN1(NP_177500.1)㊁OsPIN1b(XP_015616014.1)㊁TaPIN1(AAS19858.1)㊁ZmPIN1b(ABH09243.1)㊁GmPIN1b(NP_001237546.2)ꎮ参考文献:BENJAMINSRꎬSCHERESBꎬ2008.Auxin:theloopingstarinplantdevelopment[J].AnnRevPlantBiolꎬ59(1):443-465.BLILOUIꎬXUJꎬWILDWATERMꎬetal.ꎬ2005.ThePINauxineffluxfacilitatornetworkcontrolsgrowthandpatterninginArabidopsisroots[J].Natureꎬ433(7021):39-44.CARRARONꎬFORESTANCꎬCANOVASꎬetal.ꎬ2006.ZmPIN1aandZmPIN1bencodetwonovelputativecandidatesforpolarauxintransportandplantarchitecturedeterminationofmaize[J].PlantPhysiolꎬ142(1):254-264.CASIMIROIꎬMARCHANTAꎬBHALERAORPꎬetal.ꎬ2001.AuxintransportpromotesArabidopsislateralrootinitiation[J].ThePlantCellꎬ13(4):843-852.DUYLꎬTEJOSRꎬBECKMꎬetal.ꎬ2013.Salicylicacidinterfereswithclathrin ̄mediatedendocyticproteintrafficking[J].PNASꎬ110(19):7946-7951.FORESTANCꎬFARINATISꎬVAROTTOSꎬ2012.ThemaizePINgenefamilyofauxintransporters[J].FrontPlantSciꎬ3(16):16.FRIMLJꎬVIETENAꎬSAUERMꎬetal.ꎬ2003.Efflux ̄dependentauxingradientsestablishtheapical ̄basalaxisofArabidopsis[J].Nature(London)ꎬ426(6963):147-153.GALLAVOTTIAꎬYANGYꎬSCHMIDTRJꎬetal.ꎬ2008.Therelationshipbetweenauxintransportandmaizebranching[J].PlantPhysiolꎬ147(4):1913-1923.GÄLWEILERLꎬGUANCꎬMULLERAꎬetal.ꎬ1998.RegulationofpolarauxintransportbyAtPIN1inArabidopsisvasculartissue[J].Scienceꎬ282(5397):2226-2230.GELDNERNꎬFRIMLJꎬSTIERHOFYDꎬetal.ꎬ2001.AuxintransportinhibitorsblockPIN1cyclingandvesicletrafficking[J].Natureꎬ413(6854):425-428.GUENOTBꎬBAYEREꎬKIERZKOWSKIDꎬetal.ꎬ2012.PIN1 ̄independentleafinitiationinArabidopsis[J].PlantPhysiolꎬ159(4):1501-1510.KAMADAMꎬMIYAMOTOKꎬOKAMꎬetal.ꎬ2018.ProceduresforchemicalfixationinimmunohistochemicalanalysesofPINproteinsregulatingpolarauxintransport:relevancetospaceflightexperiments[J].LifeSciSpaceRes(Amst)ꎬ18:42-51.KLEINE ̄VEHNJꎬDHONUKSHEPꎬSAUERMꎬetal.ꎬ2008.ARFGEF ̄dependenttranscytosisandpolardeliveryofPINauxincarriersinArabidopsis[J].CurrBiolꎬ18(7):526-531.LIYꎬZHUJSꎬWULLꎬetal.ꎬ2019.FunctionaldivergenceofPIN1paralogousgenesinrice[J].PlantCellPhysiolꎬ60(12):2720-2732.MOONJꎬCANDELAHꎬHAKESꎬ2013.Theligulelessnarrowmutationaffectsproximal ̄distalsignalingandleafgrowth[J].Developmentꎬ140(2):405-412.PACIOREKTꎬSAUERMꎬBALLAJꎬetal.ꎬ2006.Immunocytochemicaltechniqueforproteinlocalizationinsectionsofplanttissues[J].NatureProtocolsꎬ1(1):104-107.PALMEKꎬGÄLWEILERLꎬ1999.PIN ̄pointingthemolecularbasisofauxintransport[J].CurrOpinPlantBiolꎬ2(5):375-381.SKIRPANAꎬCULLERAHꎬGALLAVOTTIAꎬetal.ꎬ2009.BARRENINFLORESCENCE2interactionwithZmPIN1asuggestsaroleinauxintransportduringmaizeinflorescencedevelopment[J].PlantCellPhysiolꎬ50(3):652-657.SINGHKꎬSINGHJꎬJINDALSꎬetal.ꎬ2018.StructuralandfunctionalevolutionofanauxineffluxcarrierPIN1anditsfunctionalcharacterizationincommonwheat[J].FunctIntegrGenomicꎬ19(1):29-41.WANGYQꎬCHAICLꎬVALLIYODANBꎬetal.ꎬ2015.Genome ̄wideanalysisandexpressionprofilingofthePINauxintransportergenefamilyinsoybean(Glycinemax) [J].BMCGenomicsꎬ16(1):951-963.XUMꎬZHULꎬSHOUHXꎬetal.ꎬ2005.APIN1familygeneꎬOsPIN1ꎬinvolvedinauxin ̄dependentadventitiousrootemergenceandtilleringinrice[J].PlantCellPhysiolꎬ46(10):1674-1681.(责任编辑㊀周翠鸣)52218期武丽霞等: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1在作物根和胚中的亚细胞定位。
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机理的
郭葛通过对燕麦胚芽鞘的研究,分离出了具有促进生长作用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吲哚乙酸”( IAA)。
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
生长素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由形 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的现 象。
特点
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直可以进行;极性运输速度较慢 。
改善品质
通过调控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可以改善作物的品质,如提高 果实的口感、色泽和营养价值等 。
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加速新品种选育
通过研究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机理,可 以加速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创造新种质资源
通过调控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可以创造具有特 殊生理功能或优良性状的新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 新的选择。
02
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调控机 制
生长素合成与转运蛋白的调控
生长素合成途径
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主要通过色氨 酸途径,色氨酸在色氨酸酶的作用下 生成吲哚乙酸(IAA)。
转运蛋白的调控
生长素转运蛋白(如PIN和AUX/LAX 家族蛋白)在生长素极性运输中发挥 关键作用,其表达和活性受到多种调 控机制的影响。
改良作物遗传性状
通过遗传工程手段调控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 输,可以改良作物的遗传性状,提高作物的 产量和品质。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1 2
生态修复
通过调控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可以促进受损 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和生态功能。
污染治理
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可以促进植物对污染物 的吸收和降解,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意义与作用
意义
生长素极性运输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保证了植物顶端优势的维持、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以及 植物的生长发育等过程。
植物生长素运输载体研究进展
植物生长素运输载体研究进展陈晓阳;谢文军;罗海山;罗红兵【摘要】生长素运输载体通过影响极性运输而作用于植物组织器官的形成、生长等过程.植物中存在三种类型生长素运输载体:AUX1(Auxin Resistant)蛋白、PIN (PIN-FORMED)蛋白家族和MDR/PGP(Multidrug-Resistant/P-glycoprotein)蛋白家族.对拟南芥、玉米、水稻中生长素运输载体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研究领域提出了展望.%Auxin transport carriers modulate organogenesis and growth by affecting polar auxin transport. Three types of auxin transport carriers have been identified: AUX1 (Auxin Resistant) protein PIN (PIN-FORMED) protein families and MDR/PGP(Multidrug-Resistant/P-glycoprotein) protein families. Recent advances on auxin transport carriers in Arabidopsis, Maize.Rice are summarized,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in this field are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期刊名称】《作物研究》【年(卷),期】2011(025)006【总页数】6页(P604-609)【关键词】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运输载体【作者】陈晓阳;谢文军;罗海山;罗红兵【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Q789生长素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主要在植物叶原基、幼叶、根以及发育的种子等部位合成[1]。
2023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节综合
2023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节综合一、单选题1.(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6-B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科研人员以贮藏的青棒豆种子为材料,研究一定浓度的6-BA处理对其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青棒豆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B.对照组与6-BA组的呼吸速率变化趋势不一致C.6-BA可以应用于青棒豆采摘后的贮藏保鲜D.贮藏时间越久,6-BA抑制呼吸速率效果越强2.(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生长素能够被细胞一极吸收并从相反极外排,从而导致了极性运输,细胞膜上的生长素外排蛋白PIN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NPA可以与生长素竞争性结合PIN蛋白上的结合位点,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PIN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需内成网、高尔基体等参与B.PIN蛋白在细胞膜上分布不均,集中于形态学下方一侧C.NPA通过阻碍生长素的运输抑制植物的生长D.PIN基因缺失突变体植株比野生型植株高大3.(2023·北京朝阳·统考一模)乙烯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能结合在赤霉素(GA)水解酶的启动子区域。
研究乙烯和GA在水稻初生根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如图。
乙组GA含量在添加乙烯前后无差异,丙组添加乙烯后GA含量显著降低。
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乙烯对初生根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B.赤霉素对初生根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外施乙烯能抑制丙组GA水解酶基因表达D.乙烯还可能通过其他机制抑制初生根生长4.(2023·北京朝阳·统考一模)研究者利用黄瓜纯合雌雄同株品系甲培育出全雌株(只有雌花)品系乙。
甲乙杂交,F1表现为全雌。
给甲施加乙烯,可增加雌花的比例。
据此判断错误..的是()A.雌雄同株和全雌株由一对基因控制B.全雌株相对于雌雄同株是显性性状C.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不同的激素水平会影响性别的分化5.(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神舟十四在轨期间,水稻种子经历了120天的太空培育生长,实现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这是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
pin蛋白名词解释
pin蛋白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 pin 蛋白不?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东西呢!就好比是
一个神奇的小助手,在细胞的世界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in 蛋白啊,它就像是一个精确的导航仪。
比如说,你要去一个陌
生的地方,没有导航仪你可能就会迷路吧,pin 蛋白在细胞里就起着类
似的作用呢!它能帮助细胞内的物质进行定向运输。
想象一下,细胞
里的各种物质就像一群要去特定目的地的“小家伙”,而 pin 蛋白就是指
引它们正确方向的“领路人”。
它可不是随随便便工作的哦!pin 蛋白有着非常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它能够识别特定的信号,然后根据这些信号来调整物质运输的方向。
这就好像是一个聪明的交通指挥员,根据路况来指挥车辆的行驶方向
一样。
在植物里,pin 蛋白对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那可是起着关键作用呢!没有它,植物可能就没办法正常生长发育啦。
你看那些长得歪歪扭扭
的植物,说不定就是 pin 蛋白出了问题呢!
咱再说说动物细胞里,pin 蛋白也有着自己的重要任务呀。
它参与
了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和物质交换。
这就像是在一个大家庭里,pin 蛋白
是那个负责传递消息和物资的人,让整个家庭都能和谐有序地运转。
pin 蛋白这么重要,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了解它、研究它吗?我觉
得呀,只有深入了解了 pin 蛋白,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细胞的奥秘,才
能为解决各种与细胞相关的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所以,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 pin 蛋白哦!它可是有着大能量的呢!。
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摘要研究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对植物发育的影响,就国内外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发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植物生长素;极性分布;极性发育;极性运输中图分类号S48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3-0011-04极性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一种现象,是指个体的组织器官在生长轴向上的不对称性,而这种不对称性从受精卵开始就已经具备。
德国植物学家Bünning 在1973年曾说过“没有极性就没有分化”[1],可见极性对植物发育的重要性。
大量事实证明,生长素在体内的不均匀分布,控制着植物的极性发育。
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与迅速发展,人们从各个层次上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到植物的极性发育,下面将近年来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激素的极性分布对植物发育的影响与动物不同,植物的形态建成并不能在胚胎期就能全部完成,而是随个体发育而不断形成新的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贯穿于植物体的整个生命周期。
研究发现,植物激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调控着诸如顶端优势、器官与维管束分化等许多发育过程,其调控机制与动物有所不同,植物激素是由其所产生的部位移向其作用部位,移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随激素的种类而不同。
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5类,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通过生长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动物激素则是由身体的某些部分(一些特殊的细胞、组织)专门制造并直接分泌到组织间隙液和血液中去的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是体内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之一,它们可以经血液循环或局部扩散达到另一类细胞,调节后者的生理功能(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植物激素是一种存在于植株体内的痕量物质,控制着植株的形态建成。
早在18世纪,法国科学家C. Bonnet和Duhamel du Monceau首先提出植物的生长发育受体内某种汁液控制;1880年,德国科学家J. von. Sachs指出“控制植物根系和其他器官形成的物质,在植物体中具有极性运输的特性,并能控制植物生长”;1983年荷兰科学家F. Kogl等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高活性的生长素(auxins)——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2],从此,植物学界展开了对激素的研究热潮,并用生长素的分布和运输成功地解释了植物体的顶端优势现象。
狗蔷薇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基因PIN1和PIN2的分离与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2014,41(5):925–934 http: // www. ahs. ac. cn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E-mail: yuanyixuebao@狗蔷薇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基因PIN1和PIN2的分离与表达分析刘凤栾1,2,寇亚平1,陈晓丽3,高彬1,王玲1,赵梁军1,*(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2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济南 250014;3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广东深圳 518083)摘 要:植物体内生长素输出载体PIN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间接反映了生长素的运输与积累状态。
为分析生长素在狗蔷薇(Rosa canina)类原球茎发生初期的作用,以狗蔷薇叶片愈伤形成的不定根为材料,分离了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基因PIN1和PIN2的cDNA,分别命名为RcPIN1(GenBank登录号KF543362)和RcPIN2(GenBank登录号KF543363)。
RcPIN1全长2 266 bp,编码621个氨基酸;RcPIN2全长2 248 bp,编码643个氨基酸,两者推导蛋白结构差异微小,在N端和C端均有5个跨膜区域,中间1个亲水区。
Blast比对发现两个基因与多种植物PIN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 70%)。
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RcPIN1在根、茎中表达量高于叶和花,RcPIN2在根中表达水平高于茎、叶和花;在狗蔷薇类原球茎发生初期,TDZ诱导培养下愈伤—不定根RcPIN1和RcPIN2表达上调,而TDZ + TIBA抑制培养下两基因表达不活跃,且类原球茎形成率降低。
试验结果表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积累参与了调控狗蔷薇类原球茎的初期形态建成。
关键词:狗蔷薇;PIN;生长素;生长素输出载体;类原球茎中图分类号:S 68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13-353X(2014)05-0925-10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PIN1 and PIN2 Encoding Auxin Efflux Carriers in Rosa caninaLIU Feng-luan1,2,KOU Ya-ping1,CHEN Xiao-li3,GAO Bin1,WANG Ling1,and ZHAO Liang-jun1,*(1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Biotechnolog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China;2Shandong Academy of Forestry,Jinan 250014,China;3Beijing Genomics Institute–Shenzen,Shenzhen,Guangdong 518083,China)Abstract:The auxin 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in plant can be indirectly indicated by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PIN(PIN-FORMED)genes encoding auxin efflux carriers. To identify the role of auxin in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of Rosa canina protocorm-like body(PLB),two PIN genes RcPIN1(GenBank No. KF543362)and RcPIN2(GenBank No. KF543363)were isolated from adventitious roots of R. canina callus. The full cDNA of RcPIN1 was 2 266 bp in length and encoded a protein of 621 amino acids,that of RcPIN1 was 2 248 bp and encoded 643 amino acids,and they demonstrate a relatively high similarity in the two groups of membrane-spanning domains,located at the N- and C-termini of the proteins,and high收稿日期:2013–11–27;修回日期:2014–03–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C 31171993);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鲁科农社字2011LZ12-03)*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zhaolj5073@)926 园艺学报41卷heterogeneity in the central hydrophilic region. Blast exhibited that RcPIN1 and RcPIN2 were highly homologous to other PIN s(> 70%). Semi-quantitative RT-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RcPIN1 was higher in the root and stem than the leaf and flower,while that of RcPIN2,the root than the stem,leaf and flower. During the initial occurrence of R. canina PLB,high expression of RcPIN1 and RcPIN2 was induced in the callus-roots by TDZ culture,while in the presence of TIBA the two genes were inactive and less PLB formed finally. Our data suggested that auxin plays a important roles during the initial morphogenesis of R. canin a PLB.Key words:Rosa canina;PIN;auxin;auxin efflux carrier;protocorm-like bodyPIN(pin-formed)蛋白家族是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输出载体,极性定位于细胞膜上,负责将生长素从胞内运输到胞外。
PIN2蛋白在水稻根尖细胞中定位方法的优化
PIN2蛋白在水稻根尖细胞中定位方法的优化作者:李琰詹晓平杨静等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5年第08期摘要:PIN2蛋白作为生长素外排蛋白,在植物根的向地性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免疫定位法是一种可以将蛋白在植物细胞中快速准确定位的方法。
本研究利用改良的免疫荧光定位法,对PIN2蛋白在水稻根尖细胞中的定位进行了观察,并与前人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与已有的方案比较,改良免疫荧光定位法可使PIN2蛋白在水稻根尖细胞中的位置快速准确地被观察到,且简化了操作步骤,操作方便快速,可广泛应用于植物其他蛋白的定位研究。
关键词:PIN2蛋白;免疫荧光定位;水稻;根尖细胞中图分类号:S511+S188+.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8-0104-03Abstract PIN2 as an auxin efflux protein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geotropic growth of plant roots. Immunolocalization technique is a method which allows rapid and reliable in situ localization of proteins in plant cells. In this paper, the improved immunolocaliz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localize the PIN2 in root tip cells of rice, and its effect was compared to the two existing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cation of PIN2 could be more quickly and accurately determined in root tip cells of rice by the improved method; and the improved method simplified the operation procedures and was more convenient, so it could be used for the localization researches of other plant proteins in the future.Key words PIN2 protein; Immunolocalization; Rice; Cells of root tipsPIN蛋白家族定位于细胞膜,而这种极性定位决定了生长素的极性流向及梯度分布[1~3],植物通过维持PIN蛋白在内吞循环途径及液泡降解与储存途径间的动态平衡,控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效率[4,5]。
aux1蛋白 pin蛋白
aux1蛋白 pin蛋白
"aux1蛋白"和"pin蛋白"都是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
用的蛋白质。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aux1蛋白"。
aux1蛋白是一种植
物生长素运输蛋白,在植物激素生长素的运输和分布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帮助植物细胞内的生长素在细胞间的传输,从而影响植物的
生长和发育。
aux1蛋白的研究对于理解植物激素的运输机制以及植
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pin蛋白"。
pin蛋白是另一种植物生长
素极性运输蛋白,它在植物体内的细胞间极性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
pin蛋白帮助植物生长素在细胞间的极性分布,从而调控植物的生
长和发育。
研究表明pin蛋白在植物根尖和茎尖的极性生长中起着
重要作用,对于植物的器官发育和形态建成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aux1蛋白和pin蛋白都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
或缺的蛋白质,它们在植物激素的运输和分布中起着关键作用,对
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对这两种蛋白的研究有助于我
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为农业生产和植物育种提供理
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aux1蛋
白和pin蛋白。
生长素极性运输研究进展 (1)
收稿日期:2007-11-28作者简介:常 莉(1981-),女,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植物生理学及植物内源激素,E m ai:l s w c h angl@i 163 co m;通讯作者:薛建平,E m ai:l xu ej p2000@yahoo co m cn 。
生长素极性运输研究进展常 莉,薛建平(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生物系资源植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淮北 235000)摘 要:生长素极性运输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并受许多因素调控,生长素极性运输机理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生理机制及其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进而阐述生长素极性运输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生长素;极性运输;植物生长发育中图分类号:Q 946 8851+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32(2008)06-0009-05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类,即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和脱落酸。
生长素早在1880年就被发现,也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生长素是吲哚乙酸(I AA ),天然生长素(如I AA )和合成生长素(如2,4 D 和NAA 等)在植物体中都表现出极性运输。
目前已知的植物激素中只有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这一特征,因此很自然地就把植物的极性发育、分化、生长等生理现象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联系在一起。
早期对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研究主要采取施加极性运输抑制剂如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 A )、9 羟基 芴 9 羧酸(HFCA )、三碘苯甲酸(T I BA )和反式肉桂酸(CA )的方法。
后来通过对生长素极性运输突变体的研究,从分子水平上为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化学渗透偶联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进一步发现了极性运输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现象之间的联系。
1 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生理特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由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单向运输的现象。
生长素极性输出载体PIN的研究进展
生长素极性输出载体PIN的研究进展
潘建伟;张晨燕;周哉材
【期刊名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8(041)004
【摘要】生长素极性运输几乎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每一个阶段,生长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分布主要依赖于生长素极性输出载体PIN-FORMED(PIN)蛋白的极性定位和输出活性.着重从磷酸化调控、极性锚定、胞内运输等方面介绍最近5年有关PIN蛋白极性定位领域中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归纳总结PIN蛋白极性定位和输出活性的分子调控机制,为进一步剖析PIN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机制提供新的见解和思路.
【总页数】8页(P436-443)
【作者】潘建伟;张晨燕;周哉材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37
【相关文献】
1.生长素调控极性运输载体PIN2质膜丰度与降解 [J], 付伟;严旭;王超;潘建伟
2.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载体研究进展 [J], 李运合;孙光明;吴蓓
3.荠菜生长素极性运输基因1(CbPIN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J], 刘晓柱;李银凤
4.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1在作物根和胚中的亚细胞定位 [J], 武丽霞;韩丽;赵宜婷;周璇;杜云龙
5.Rabdosinate调节生长素极性运输蛋白PIN1、PIN3和PIN4抑制拟南芥幼苗根生长 [J], 李芃;郇兆蔚;丁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
2021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一、单项选择题1.PIN蛋白是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时的输出载体,其合成过程及位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IN基因经转录、翻译过程合成PIN蛋白B.PIN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C.生长素经PIN蛋白输出细胞时不需要消耗ATP并可原路返回D.PIN基因表达异常时,植物可能会失去顶端优势2.生物学中,解释顶端优势产生原因的学说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生长素直接抑制学说,第二种是生长素间接抑制学说,第三种是营养学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传递给侧芽,使侧芽获得的生长素增多导致生长缓慢。
支持第一种学说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传递给侧芽,导致侧芽获得的细胞分裂素减少而生长缓慢。
支持第二种学说C.顶芽的细胞优先得到由根部和叶片运来的营养物质,导致侧芽得不到充足的养分而生长缓慢。
支持第三种学说D.“摘心”“打顶”能够去除顶端优势。
仅支持第一种学说3.用蒸馏水和适宜浓度的甲、乙两种生长调节物质,分别对3组高矮、粗细等生理状况一致的杨树幼苗进行喷涂处理,2个月后的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甲、乙的生理作用相反B.物质乙在影响株高方面与赤霉素具有拮抗作用C.物质乙可提高单个叶片的叶绿素总量D.物质乙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4.研究发现芽产生的IAA不能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为了进一步研究IAA对果实发育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分成4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注NPA为生长素运输阻断剂A.甲组番茄不能结实的原因是在NPA的作用下子房生长素浓度过高B.乙组为对照组,该组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主要来源于发育中的种子C.丙组产生的果实为无子果实,且无子性状不能遗传给子代D.丁组结果说明生长素是促进果实发育的唯一激素5.种子胎萌泛指种子收获前在田间母本植株上的发芽现象,在大麦、玉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中常见。
植物向重力反应中PIN-FORMED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
植物向重力反应中PIN-FORMED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调
控
王贤;彭亚坤;陈猛;孔梦娟;谭树堂
【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
【年(卷),期】2024(40)3
【摘要】植物的向性,即植物对光或重力等环境刺激信号产生的定向生长反应。
在向重力性反应中,植物器官将重力感知为定向环境信号,来控制其器官的生长方向以
促进生存。
植物激素生长素及其极性运输在植物向重力反应中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
质膜定位的生长素输出蛋白PIN-FORMED(PIN)通过动态的亚细胞极性定位,
改变生长素运输的方向以响应环境刺激,由此植物器官间建立的生长素浓度梯度是
细胞差异化伸长和器官弯曲的基础,来调控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过程。
本文
主要讨论发生在植物重力感受细胞内早期重力感知和信号转导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PIN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PIN的极性定位以及质膜蛋白丰度的调控机制等。
【总页数】16页(P25-40)
【作者】王贤;彭亚坤;陈猛;孔梦娟;谭树堂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生命科学学院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
【相关文献】
1.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2.拟南芥PIN2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植物根向地性
3.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4.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及其在植物发育调控中的作用
5.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薛红卫团队揭示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调控新机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研究进展
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研究进展庞静洋摘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独特的运输方式,它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并受许多因素调控。
研究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生理机制及其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生长素极性运输机理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
本文阐述了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并总结了生长素极性运输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生长素;极性运输;生长发育;输入载体;输出载体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类,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乙烯和脱落酸。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1880年的Chevrles Darwin 父子用禾本科植物金丝雀葩胚芽鞘进行植物向光性研究,认为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产生某种影响,从上部传到下部,而造成二侧生长速度不同。
1892年F.W.went用燕麦胚芽鞘进行植物向光性研究,认为这种影响是一种可运输的调控物质,F.W.went称之为生长素。
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生长素是吲哚乙酸(IAA)。
其运输方式有两种,其中独特方式为极性运输。
目前已知的植物激素中只有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这一特征。
而且科研工作者还注意到在植物中存在着极性分化、生长、发育等生理现象,如维管组织的发生、植物的顶端优势以及向性生长等,同时很自然把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植物的极性分化、生长、发育等生理现象联系在一起,因而生长素极性运输机理的研究也愈来愈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极性运输机理、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尤其是最近从极性运输突变体中克隆的一些基因,分子水平上为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化学渗透性扩散学说提供了新的依据。
1 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生理特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由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单向运输的现象。
在高等植物茎中,生长素由茎尖合成位点极性运输到茎基部的作用位点;在根的不同组织中则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运输方式:中柱细胞中根基像根尖的向顶式运输在表皮细胞中由根尖向根基的向基式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通报BIOTECHNOLOGY BULLETIN2009年第3期·综述与专论·收稿日期:2008-12-08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GA06B103-7)作者简介:于胜楠(198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分子生物学;E -mail :nan -nan329@ 通讯作者:崔继哲,教授,硕士生导师;E -mail :shiccc1@生长素主要在植物的茎尖、幼叶、花、维管组织和生殖器官中合成[1],主要形式为吲哚乙酸(indole -3-aceticacid ,IAA )[2]。
此外,还存在吲哚丁酸(indole -3-butyricacid ,IBA )、苯乙酸(phenyl -aceticacid ,PAA )、和4-氯-吲哚乙酸(4-cl -IAA )。
与其它植物激素相比,生长素表现出更广泛的多种生理效应,这与其独具的极性运输特征密不可分[3]。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polar auxin transport ,PAT )是生长素所特有的一类从细胞到细胞的主动运输[2]。
早前,以胚芽鞘为试材的生长素极性运输研究认为,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且与重力作用无关[2]。
目前研究表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存在于高等植物的茎、根和叶中,其运输方向由运输蛋白的分布决定[4,5]。
由茎尖合成的生长素经茎的中央维管组织极性运输到茎基部的作用位点,进入根后,存在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在中柱细胞中由根基向根尖的向顶式运输;到达根尖后,沿表皮和皮层细胞向根基的向基式运输,流向根伸长区。
随后,生长素从根伸长区表皮层重新流入中柱细胞,向下流动至根尖,如此循环[5,6]。
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幼叶原基发育过程中,生长素的合成位点是渐变的。
在幼叶原基发育初期,主脉形成前,游离生长素最早在托叶中合成,随后在叶原基顶端的排水组织中合成。
随着生长素作用的幼叶原基向基式发育,叶裂片处排水组织合成的生长素诱导幼叶主脉形成和次级维管束分化。
到了幼叶原基发育后期,生长素在幼叶的叶肉细胞和毛状体中合成,诱导叶片三级、四级和终脉的形成[4]。
可见,在拟南芥幼叶发育过程中,生长素合成位点的改变调控幼叶原基以自顶向基的模式成熟。
生长素可诱导木质部形成,因而,极性运输的终点可能是各器官已形成的维管组织。
一旦有了维管组织,生长素就可能非极性地长距离运输。
生长素的这种非极性运输与其它营养物质的运输并无PIN 蛋白在生长素极性运输中的作用于胜楠崔继哲(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25)摘要:PIN 蛋白是生长素流出载体,它在细胞中的不对称分布决定细胞间生长素流方向。
PIN 蛋白网络系统决定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为植物体各部位的细胞提供了特异的位置和方向信息。
从细胞水平上介绍PIN 蛋白在生长素极性运输中的作用及对PIN 蛋白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生长素生长素极性运输PIN 蛋白植物生长调节剂Role of PIN Proteins in Polar Auxin TransportYu ShengnanCui Jizhe(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Abstract :The Pin -formed (PIN )protein are auxin efflux carriers ,the asymmetrical 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which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of cell -to -cell auxin flow.PINs constitute a flexible network underlying the polar auxin transport by providing particular positional and temporal information.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role of PIN proteins in polar auxin transport at the cellular level and current research advances on regulation of their function.Key words :AuxinPolar auxin transportPIN proteinPlant growth regulator2009年第3期区别[2]。
极性运输使生长素在植株内形成以器官顶端为中心的浓度梯度,并维持植物不同组织中的生长素浓度差,极性运输所形成的生长素浓度梯度参与调控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如拟南芥中胚胎发育和基顶(叶的基部指向尖部)轴的形成[7],式样建成和根的发育[8~10],器官形成[11],向光性和向重力性生长等[12~14]。
生长素进入细胞可以通过被动扩散或质膜上极性分布的生长素输入载体(auxin influx carrier)介导两种方式完成。
由输入载体介导的生长素流入细胞可以使生长素逆浓度梯度运输,也可以防止生长素因被动扩散进入邻近的细胞中,从而保证了不同细胞和组织中生长素的适宜浓度与分布[1]。
例如,拟南芥基因组编码4个生长素输入载体AUX1(au-xin resistant1)、LAX1、LAX2和LAX3(Like AUX1)。
aux1突变体表现出生长素极性运输受阻,产生根向地性和叶序排列无序性的缺陷;AUX1与其它3个LAX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73%~82%,它们都具有生长素输入载体的功能[15]。
生长素输出载体(auxin efflux carrier)是一种复合物,由调节亚基-NPA结合蛋白和催化亚基-PIN (Pin-formed)蛋白两成分组成。
生长素在植物组织中的极性运输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高度调控、极性定位的输出载体PIN蛋白。
PIN蛋白家族有8个成员,目前PIN1、PIN2、PIN3、PIN4和PIN7的功能已有较多的研究,而有关PIN5、PIN6和PIN8的作用未见报道[1]。
Yamamoto和Yamamoto[16]证实,吲哚乙酸(IAA)和2,4-D需经AUX1才能运入细胞,而α-萘乙酸(NAA)具有较高的通过被动扩散进入细胞的能力;2,4-D则具有较高的通过被动扩散逸出细胞的能力,IAA-和NAA需经PIN蛋白才能运出细胞。
20世纪90年代,对拟南芥pin-formed1突变体的研究表明,PIN蛋白在生长素从细胞流出中发挥作用[17]。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PIN蛋白与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也有密切关系[13,18,19]。
1PINs的结构PIN蛋白家族是膜内在蛋白,有2个疏水区,每个疏水区有5个跨膜螺旋,2个疏水区之间是亲水环,在亲水环的第二个可变区和羧基端疏水区之间有一个保守的内在构型IM。
内在构型IM在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作用中,跨膜蛋白与接头蛋白相互作用时起重要作用。
亲水环中有两组模体(motif)对PINs翻译后修饰有重要作用,每组模体都有一个保守的糖基化位点和两个保守的磷酸化位点(图1),亲水环的这种结构对调节PINs蛋白的功能及其正确定位有重要作用。
2PINs的生化功能PINs在生长素极性运输流出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某些pin突变体表现出严重的生长素极性运输缺陷[20];在野生型植株中施加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产生和pin突变体植株相同的功能缺失表型[9];PINs在细胞间的极性定位与生长素的流动方向一致[9,17];酵母细胞中表达的AtPIN2使生长素及与其结构相似化合物的累积量减少[21,22]。
此外,烟草(Nicotiana tabacum)BY-2细胞系和拟南芥细胞培养体系证实了PINs的生化功能。
在悬浮培养烟草细胞中,利用可诱导AtPINs过表达,得到了与PINs有关的生长素累积动力学、生长素流出的底物特异性、以及对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敏感性等信息[23]。
生长素流出与PINs表达程度成正比,并且与AtPINs相关的生长素流出对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NPA(1-N-naphthylpthalamic acid)敏感。
这些发现说明PINs直接参与催化生长素从细胞流出的过程,是生长素的流出载体。
虽然PIN1、PIN2、PIN3、PIN4和PIN7都具有生长素输出载体的功能,但它们在植物多种生理过程中也有不同的作用。
如pin1突变体植株表现出针状花序,花、维管组织发育缺陷[20];pin2表现出根向地性生长缺陷[21,22]。
pin3、pin4、pin7分别在植物向性,根分生组织的建成,胚胎早期发生中发挥作用[9,12,7]。
pin单突变体产生的表型缺陷较弱,pin四重突变体图1PIN蛋白结构[20]H1、H2.疏水区;C1、C2、C3.亲水环的保守区;V1、V2.亲水环的可变区;Gly/P.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于胜楠等:PIN蛋白在生长素极性运输中的作用21生物技术通报Biotechnology Bulletin2009年第3期的表型严重缺陷,会产生胚胎致死。
在多种pin多重突变体中,观察到PIN蛋白的异位表达[24]。
3PINs在质膜极性定位中的作用较早的研究推测,PIN蛋白在质膜上的不对称分布与生长素流的方向有关[13],Wisniewska等[25]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
研究人员制备了pin2启动子调控由血凝素(haemagglutinin,HA)或GFP标记的PIN1、PIN2基因。
pin2突变体中的PIN2-HA与野生型植株中PIN2相同,定位在根皮层和表皮层细胞的一极,PIN1-HA定位在与PIN2相对的根表皮层细胞另一极。
此外,构建的两个PIN1-GFP,其GFP序列在PIN1编码区位置不同,且在根表皮细胞中,两个PIN1-GFP定位在细胞的相对极性面。
用这两个PIN1蛋白研究根向重力性,发现了PIN1-GFP的定位与生长素运动的关系,只有PIN1-GFP 正确定位才能调节根受重力刺激后,生长素运动到其含量较低一面,并互补pin2突变体的向重力性应答。
这些现象说明,在活性细胞中PIN蛋白的极性定位是决定生长素流方向的主要因素[25]。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NOID(PID)影响PINs的极性定位[26]。
PID组成型过表达产生根向重力性,主根根尖中根分生组织器官缺失的缺陷,这些表型缺陷与PIN2、PIN4定位错误引起的根冠生长素最大含量下降有关[27]。
通过研究PIN1、PIN2和PIN4,说明PID特异调控PIN极性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