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38年上海地区高温热浪事件分析_陈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敏,耿福海,马雷鸣,等.近138年上海地区高温热浪事件分析[J].高原气象,2013,32(2):597-607,doi:10.7522/j.issn.1000-

0534.2012.00058. 收稿日期:2011-07-01;定稿日期:2011-10-

12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专项(

GYHY201206027);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1DZ2260900)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陈敏(1967-),女,浙江人,高工,主要从事天气预报及城市环境气象研究.E-mail:jcy

fmz@gmail.com近138年上海地区高温热浪事件分析

陈 敏1, 耿福海1, 马雷鸣2, 周伟东1, 施 红1, 马井会

(1.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中心,上海 200135;2.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 200030

)摘要:深入了解特大城市高温热浪的变化特征和发生条件对于科学防御其引发的灾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中国气象局高温日和高温预警信号阈值定义了上海地区高温热浪三级标准,并引入高温有效积温,基于1873-2010年上海市徐家汇站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高温热浪的多尺度时频特征;基于环流指数和NCEP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上海地区高温热浪异常偏强年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将高温有效积温与高温热浪发生频次结合,可更合理地表征高温热浪的炎热程度。(2)近138年来上海共发生214次高温热浪事件,其平均高温有效积温为8.3℃,7月高温热浪发生频次和高温有效积温均多于8月。(3)近138年来上海地区高温热浪有三段持续偏多与偏强期:19世纪90年代初至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80年代末尤其是21世纪初以来;最强的高温热浪事件出现在1934年;而21世纪初的10年,其炎热程度正呈明显上升趋势。(4)上海地区高温热浪异常偏强年的主要环流特征是夏季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和印缅槽异常偏弱,如高温热浪异常偏强年夏季平均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伸展至我国东南沿海约122°E附近,而低纬地区印度半岛至孟加拉湾的低槽区基本消失。关键词:高温热浪;高温有效积温;多尺度时频特征;大气环流异常文章编号:1000-0534(2013)02-0597-11 中图分类号:P423.3文献标志码:A

doi:10.7522/j

.issn.1000-0534.2012.000581 引言

PCC评估报告[1]

指出,1906—2005年的100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0.74℃。在全球气

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高温、热浪等事件愈发频

繁[

2-3

];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可能对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等造成重大影响,因而得到了国内外

学者的广泛关注[

4-8

]。 上海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是我国重

要的经济发达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极端气候事件对城市安全、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威胁日趋严重[9]

。如2010年

8月中旬持续多日37℃以上的高温热浪天气,使全

市日用电负荷屡创新高;当日高温热浪所导致的上海中心城区日供水量也达到极值;8月12、13日,上海市各大医院的急诊人次达到每日700~800人

次、市医疗救护中心每日的出车量均超过850次,

其中“中风”、“中暑”和“腹泻”人数激增[

10]

。极端高温热浪天气严重考验着整个城市生命线的安全运转。

针对上海的极端高温天气,谈建国等

[11-12

]利用1975—2004年上海11个气象站气温资料揭示了夏季城市热岛和高温热浪的特征。丁金才等[13]根

据1997—1998年7-8月上海地区高温加密观测资

料,应用EOF分析了高温分布。孙娟等[1

4]

利用2000年上海市区及城郊6个自动气象观测仪观测

的逐时气温记录进行小波变换,分析了城市热岛强度时间—频率的多时间尺度演变规律;朱家其

等[15]对比分析了上海市城乡气温变化及城市热岛特征;史军等[16]基于1873—2007年徐家汇站的日最高、最低气温及1960—2007年其他10个气象站

资料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环流指数,分析了上海夏季高温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

第32卷 第2期2013年4月 高 原 气 象

PLATEAU METEOROLOGY

Vol.32 No.2

April,2013

素。侯依玲等[17]

指出上海地区年平均热岛中心有

向南转移的趋势。

上述研究对了解上海的高温热浪基本气候特征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尽管如此,已有研究仍缺乏对上海有气温观测记录以来的高温热浪事件的系统性

分析。如史军等[16]参照张尚印等[18]

方法定义了上

海的不同等级高低温过程,并研究了其年代际变化。然而上海地区高温热浪事件的逐月分布特征、历史上的年际极端分布以及如何有效地表征高温热浪事件的炎热程度仍不明确,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地区高温热浪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2001—2010年的10年间,徐家汇的年平均气温都在17.5~18.5℃之间,较常年平均值(1971—2000年)偏高1.3℃以上,尤其是2007年的18.5℃更是上海1873年有气温资料以来的历史最高值;10年间,极端最高气温也多次刷新历史极值,尤其是2010年夏季上海经历了罕见的持续高温热浪天气,多个测站的极端最高气温都接近或超过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上海地区有观测记录以来城市高温热浪气候事件的分布、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导致高温热浪异常偏强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对于科学防御高温热浪和维护超大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安全运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资料选取和方法介绍

2.1 资料选取

所用气温资料为上海徐家汇(

代表市中心区)气象站1873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共138年50 

403个样本日的日最高气温资料。周雅清等[19]利用滑动t检验法检验气温资料中由于台站

迁移造成的非均一性现象时发现,最高气温相对来说没有很大变化;同时在研究城市化影响对气温序列的作用时发现,最高气温序列中的城市化影响不

明显,城市化影响贡献率也比较低。因此,虽然徐家汇站因迁站、城市化以及1950年前后观测时间不同等原因可能造成气温资料的非均一性,但是相对而言最高气温受影响最小,基于最高气温统计的高温热浪事件也能更好地反映近138年上海地区的炎热程度。

大气环流资料包括大气环流指数和环流场资

料,其中大气环流指数包括西太副高面积指数、强度指数、西伸脊点、脊线位置、北界位置和印缅槽指数,均取自国家气候中心的月气候监测数据;环流场资料取自NCEP再分析资料的2.5°×2.5°月平均场。

2.2 方法介绍

在我国,一般当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一个高温日。高温热浪的定义则比较模糊,一般指连续的高温天气,其标准主要依据高温对人体产生影响或危害的程度而制定。世界各国和地区研究高温热浪采取的方法不同,高温热浪的标准也有很大差异。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统一且明

确的高温热浪标准。例如,世界气象组织[20]

建议

日最高气温>32℃且持续3天以上的天气过程为

一次热浪;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21]

认为最高温度

25℃且持续5天以上(其间至少有3天温度>30

℃)

的天气过程为一次热浪;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气象部门[22]当预计白天热指数(综合考虑了温度和

相对湿度)连续2天有3h超过40.5℃或者预计在任一时间超过46.5℃时发布高温警报;德国科学

家[23-24

]基于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制定了人体生理等

效温度(PET),并将PET>41℃做为高温热浪检测预警标准。根据我国气候和环境特点,张尚印

等[18]将日最高气温分为三个等级:高温≥35℃、

危害性高温≥38℃、强危害性高温≥40℃,每个站连续出现3天高温≥35℃或连续2天出现≥35℃且1天≥38℃定义为一次高温过程,连续出现8

表1 高温热浪事件的等级判别标准

Table 1 The definition of rank criterions of heat wave 

events等级统计标准

一般

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含35℃)样本日持续3天或以上但不足5天、且37℃以上(含37℃)样本日不超过2天、且没有1天在40℃以上(含40℃)

,判定为一次一般高温热浪事件强

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含35℃)样本日持续5天或以上但不足8天、或者在37℃以上(含37℃)样本日持续3天或以上但不足5天、且没有1天在40℃以上(含40℃)

,判定为一次强高温热浪事件特强

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含35℃)样本日持续8天或以上、或者在37℃以上(含37℃)样本日持续5天或以上、或者在40℃以上(含40℃)

的样本日出现1天或以上,判定为一次特强高温热浪事件8

95 高 原 气 象 32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