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护理论文范文.doc

合集下载

感染科开展优质护理体会论文

感染科开展优质护理体会论文

浅谈感染科开展优质护理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和满意度效果。

方法分别对2010年及2012年抽出的各70例感染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并比较其满意度。

结果感染科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和服务行为,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感染科护士应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与患者建立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关系,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早日康复。

【关键词】感染科;优质护理;管理政策;满意度调查2010年卫生部提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护理部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我科于2011年12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度明显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满意度调查目的是寻找护理服务质量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指标,以促进服务质量[1],此项工作的开展能进一步促进优质护理工作。

1 组织实施在组织实施阶段,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实施优质护理的有关文件,并且每月组织全科护士,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并就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展开讨论,集中集体智慧,通过讨论,使每一位护士主动参与到优护活动中来,形成人人争先,个个创优的良好氛围。

病区实行护士对患者包干责任制,开展感染科特色护理,“温馨小家制”,实行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制,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

护士实施分阶层管理,设立护理组长,责任护士。

选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高年资护士为组长,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体现出较大优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实施动态管理,护士长每天不是分配床位,而是分配病人。

根据当班护士人数、护士能力,及危重病人数,灵活分配病人,能者多管几个,弱者少管几个。

同时考虑到工作岗位,工作质量,满意度等因素,随时调整。

科室工作有月重点,周重点,及日重点。

由组长每日督促并检查每日工作完成情况,护士长每周检查并指导工作开展情况,每月总结,并实施奖罚措施。

优质护理实施之初,以公休会的形式向病人及家属,充分宣传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通过优质护理的实施,使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家属能放心将患者交给医生护士,通过沟通使患者明白优质护理才是对患者的真正关爱,使患者及家属均能在优质护理方面达成共识。

课题研究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外科感染中的护理探究

课题研究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外科感染中的护理探究

临床医学论文外科感染中的护理探究外科感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例如,如果按照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一般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

而根据病程划分则可以分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以及亚急性感染等几种。

其中急性感染的病程时间一般在三周以内,慢性感染的时间则在两个月以上。

而根据感染的发生情况,又可以将感染划分为,原发感染,混合感染、继发感染、混合感染、二重感染、医院内感染以及条件性感染等。

其中条件性感染的病原菌,往往是通常情况下的费致病菌或致病力低的菌种,但由于在外科创伤中人体抵抗力严重下降,或者该病原菌的数量和毒性大量累积,从而造成感染。

不同的感染类型的原因也是不尽相同的,在下文中将介绍一些外科感染的常见原因,以及护理措施。

1 外科感染的常见原因1.1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原本不致病或者致病能力低的一些菌种,由于其对一般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的累积和筛选下,逐渐成为了重要的致病菌。

例如,耐药性金黄色葡萄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如克雷伯菌、肠杆菌和少雷菌等。

1.2 手术以及护理过程造成感染许多外科病人都接受了繁复的大手术,之后接受器械检查和插管等等护理手段。

更有甚者接受抗癌治疗,放射疗法、免疫抑制剂等等。

前者会导致过多的接触细菌,后者会导致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所以会更容易发生外科感染。

1.3 医疗工作人员处理不当一些医护人员在对待外科病人时,过分的以来于抗菌药物的作用,从而忽视了无菌操作或者外科护理原则,从而使病人外科感染的风险大幅度提高,这样的行为会引起一些本来可以通过合格操作而避免的外科感染。

2 外科感染的护理方法通过第一部分的介绍可以发现,外科感染的种类划分众多,因此在护理当中,针对不同的感染疾病,除了一些共性的护理方法之外,也有一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特性护理方法,下面对共性护理的方法做一些介绍。

2.1 谨慎保护皮肤组织尽量防止皮肤破损,以感染病菌,并且在护理病人时要格外注意,病人的皮肤清洁和干燥,以防毛囊堵塞,并且正在腋下、腹股沟等等易摩擦和触感的部位,应注意保持润滑干燥,可以借助于滑石粉等物品,避免皮肤感染或发炎。

医院内感染预防护理技术管理论文

医院内感染预防护理技术管理论文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技术及管理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方法:将医院感染控制的规章制度全面贯彻在各项护理行为中。

结果:规范化护士的有菌观念,无菌操作可降低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结论:做好护理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44-01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医院感染严重地影响医院人群的身体健康。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较集中。

抵抗力低的人群密集的地方,医护人员在为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直接成为各种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诊断、治疗仪器和药物应用以及病原类型的变化,医院内感染亦日益增多,这给病人、家庭乃至社会都带来极大的危害,它已经成为当前卫生界的一项重大问题,同样也是护理界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

因此,加强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是医院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主要措施之一;是衡量医院管理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志。

现将护理质量检查中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报道如下。

1存在问题1.1无菌技术操作与无菌物品管理1.1.1手的污染:护士的双手在治疗操作过程中与病人直接频繁接触,若无消毒隔离观念,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给病人带来极大威胁。

临床常见个别医护人员忽视为病人治疗操作前后洗手。

1.1.2启用的无菌物品未注明开盒日期及时间:贮槽未盖严或筛孔未关闭或关闭不全,无菌物品与其它物品混放一起,病区集中护理时碘伏棉球,生理盐水棉球,弯盘,镊子,纱布块暴露空气中时间过长。

1.1.3液体管理不当:配置溶液无开瓶日期、时间,或超过有效期溶液仍在使用待接瓶溶液药物过早配置,在消毒使用中不避免人为污染现象,配置的手不清洁或不戴口罩,倾倒时瓶口污染,使用时不按无菌操作。

感染科病房的护士(最终版)

感染科病房的护士(最终版)

感染科病房的护士(最终版)第一篇:感染科病房的护士(最终版)感染科病房的护士我们是一群行走在鲜花盛开与荆棘丛生医路上的健康卫士;我们是患者生命的守护天使。

我们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而且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我们用纯真的感情唤起病人对生命的热爱及追求,用辛勤的劳动为人类创造出更真更美的时空,让所有受感染的生命在我们手中弥合出一轮炙热的骄阳,这就是感染科的护士们!我从事护理工作十余年,护理感染病人五年,从带上燕尾帽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地热爱着这份事业,尽管身边的人都很不理解:护士有什么好的?给别人端屎端尿?感染科多脏?多危险呀!我们就是在这种不理解中工作着,但是我们用自己的双手,使一个个备受病痛折磨的患者,逃离病魔,带着微笑,快乐地走出了医院,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从护理麻疹、流脑、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肝炎、艾滋病、到禽流感,各种各样的传染病患者都是从我们这些身为人女、身为人妻、身为人母的护士的呵护下走上康复之路的,这份特殊的职业,在年轻护士找对象时甚至被作为拒绝的理由。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从消化科转来了一位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病人,21床韩××,这位病人看他的外表,人长得很凶,不太爱说话,因为住院时间长,而且长时间禁食,所以他的针非常难打,我们都是小心翼翼地跟他交流,每次去给他打针的护士都是科里穿刺技术比较好的护士,可就算是这样,一针也未必能打上,但他总是一声不吭。

有一次,科里的年轻护士叫我去给他打针,因为她打了三针也没打上,我的压力也很大,他似乎看出了我的顾虑,和蔼地对我说:“没关系你就打吧!我不怕痛!”我扎上止血带,仔细地摸着他的手臂,隐隐约约摸到一根血管,消毒、穿刺,但没见回血!左手又上前摸了摸,在呀!怎么没进?我就把手套脱了,这时病人一下抬起头来说:“你怎么能把手套脱了呢?快戴上!”我没理会他,接着就见鲜红的血液回流了出来!留置针穿刺成功!他感激地对我说:“我得的这个病是会传染的,你们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呀!我得了乙肝是不幸的,可是能够遇到你们这么好的护士,我又是幸运的!”听了他的话我心里热乎乎的,我们的工作终于得到了理解、尊重、认可。

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护理学论文(全文)

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护理学论文(全文)

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护理学论文(全文)新生儿脱离母体之后,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转变较大、皮肤抵抗力较低且自身免疫机制尚不健全,细菌就会由皮肤黏膜、脐带残端、呼吸道消化道等处侵入,造成感染产生。

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病理上,新生儿与成人都会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进行诊断与治疗时,也应根据其自身存在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临床护理学。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出院后发生的。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有:病因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症状常不明显,等到血压降低、症状明显时病情常不可逆、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到目前为止,新生儿医院感染疾病依旧是危及新生儿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160万新生儿死于感染[1]。

因此,针对新生儿医院感染进行早发现、早治疗就成为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问题。

1临床资料2007.12—2008.12月本院共收治新生儿320例,其中发生院感的新生儿为84例,院感率为24.7%,其中足月儿34例,足月儿50例。

从2009年开始我院针对新生儿发生院感的病因进行探究,有关于新生儿周围的生存环境、院感部位以及仪器设备等的消毒采取积极的措施,自2009.1—2010.12本院收治新生儿316例,发生院感率的新生儿为32例,院感率为10.1%,其中足月儿10例,早产儿22例。

从24.7%将为10.1%,可见我院采取的措施对于新生儿的院感发生率起到了较大的控制意义。

具体发生院感部位以及院感率可从以下两个表中看出。

2方法和结果2.1感染的诊断依据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依据:新生儿出现较明显发热、流清水涕、打喷嚏、咽部出现充血现象等;泌尿道感染的诊断依据:出现硬肿、发热、呕吐等,并对患儿洗澡后清洁外阴,并将已消毒的小瓶粘在尿道口,收集到患儿尿液进行检测,以更进一步的确定是否是由泌尿道感染引起的;胃肠道感染的诊断依据:新生儿出现腹胀、呕吐、腹泻等,并对出现上述情况的患儿进行常规检查红、白细胞以及脓细胞均出现明显的升高;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依据: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和臀红。

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论文

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论文

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方法:在护理管理中加强医务人员的在职教育;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完善感染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

结果:增强了护理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感染管理制度,降低了医院感染率。

结论:加强护理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关键词】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中图分类号】r4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54-02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

这无一不与护理密切相关。

这些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就是护理工作的基础,他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只有加强护理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1 加强护理人员在职教育1.1 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最频繁,最密切,护理人员如能正确掌握医院感染知识与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因此,在护理人员中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是目前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

我们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通过不同形势,有计划地进行全员教育,定期举行医院感染知识讲座,组织科室护理骨干外出参观学习、经验交流。

为了更好地使医务人员全面掌握医院感染知识,我们编写了医院感染知识百题问答手册,各科室组织自学,并进行全员考试,使人人都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大意义,促使每个成员自觉地贯彻消毒、灭菌、隔离等各项预防措施,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1.2 岗前教育:对分配、调入、进修及实习人员进行岗前教育,使他们尽快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知识。

在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科室工作和学习。

2 加强病房管理2.1 严格病人管理做好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是医院内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对于医院每一项制度、每一项护理操作的目的要求,都应该做必要的宣传教育,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外科术后感染预防护理论文.docx

外科术后感染预防护理论文.docx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5月至2013 年12 月收治行颅脑手术治疗患者180 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年龄41~67 岁,平均年龄为5248± 633 岁,其中脑血管疾病42 例,脑积水30例,垂体肿瘤1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65 例,女性25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为5253±635岁,其中脑血管疾病40 例,脑积水31 例,垂体肿瘤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外科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包括①组成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及有责任护士在内的强化护理管理小组,加强外科术后感染预防推广监控工作。

②建立健全术后感染预防机制及工作标准,每周组织护理人员总结工作中出现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增强护理人员感染预防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行为标准;③完善包含无菌器械管理、抗生素管理及病房环境管理等管理制度;由专门护理人员对无菌物品存放进行规范管理,按照消毒时间依次排放方便拿取;增强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对医用物品严格依据规范程序进行消毒灭菌,同时分类收集医疗垃圾,以阻断微生物污染传播途径;保证病房相对湿度维持于55~60,充分通风透气,每天清扫地面及床铺 2 次。

13观察指标①记录患者术后颅内、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发生例数,计算感染发生率;②统计患者中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时间>4,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颅内置管及糖尿病例数,计算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录入分析分别采用308 和180 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V 005判定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两组患者不同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颅内、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V 005;两组患者其他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医院感染管理论文2200字_医院感染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医院感染管理论文2200字_医院感染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医院感染管理论文2200字_医院感染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医院感染管理论文2200字(一):护消免洗手消液结合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护消免洗手消液结合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于临床配备护消免洗手消液并不断完善洗手流程、设施及制度,结合护消免洗手消液消耗情况及强制手卫生监督管理反馈结果,分析其对提升医院感染管理的应用效果。

结果:自2019年1月起至2019年12月,临床在不断完善洗手制度、流程并将洗手设备逐步改进的同时,护消免洗手消液消耗量呈逐季度增加,手卫生合格率呈逐季度上升,医院感染率也呈逐季度下降,第1季度与第4季度消液消耗量、医院感染率及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

结论:于医院感染管理中,将护消免洗手消液与持续质量改进相结合,可有效提高其管理效果。

【关键词】护消免洗手消液;持续质量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防控一直是当前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与医院医疗卫生水平有关,而手卫生是公认的医院感染有效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手段[1]。

有研究报道[2],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院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安全医疗环境的核心之一,与院内包括患者及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人员的身心健康均关系密切。

也有研究指出[3],医院感染管理应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及模式,以促进其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升,并符合时代医疗安全的需要,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双向保护患者及医院工作人员。

根据我国医院感染防控要求,各级医院均有準确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护消免洗手消液是一种安全性高且灭杀微生物效果肯定的手卫生用品。

本院自2019年1月以来,结合护消免洗手消液与持续质量改进,开展了新一轮医院感染管理,通过对比分析2019年各季度我院洗手消毒液消耗量、手卫生合格率及医院感染率的变化情况,对该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结果如下。

医院感染论文[最终版]

医院感染论文[最终版]

医院感染论文[最终版]第一篇:医院感染论文[最终版]关键字: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hospital infection)或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在医院发生的感染。

其感染范围可分为各种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

医院感染多数在病人住院期间发病,但潜伏期较长的病也有在医院感染,于出院以后发病的,如病毒性乙型肝炎,虽在医院内受染,发病往往在出院以后。

至于在入院前在家中受感染或在社会上受感染处于潜伏期的病人,在入院后发病的,不属于院内感染。

但在实践中因其和院内感染不易区分,并且易造成新的医院感染,所以亦属于预防之列。

医院感染的类型一般分为四种:①交叉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cross infection)即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工作人员间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②自身感染(self infection)又称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指病原体来自于病人本身的感染。

因病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等,病人全身抵抗力降低,即可引起自身感染。

例如术后伤口感染的葡萄球菌来自自身皮肤;链球菌来自口腔;气性坏疽及破伤风杆菌来自肠道。

另外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等造成菌群失调症(dysbacteriosis),使一些部位的耐药菌异常增殖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感染,如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等。

③医源性感染(iatrogenic infection)即指在诊断治疗或预防过程中由于所用器械、材料及场所的消毒不严,或由于制剂不纯而造成的感染。

④带入传染,病人入院时已处于另一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住院后发病,传给其他患者。

如痢疾病人入院前已感染上腮腺炎,入院后发病,致使腮腺炎在医院内传播开来。

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与其他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托儿所、学校、旅馆、饭店、公共场所等发生的感染是不同的。

其特点:1.易感人群抵抗力低,病死率高。

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论文

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论文

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论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医院感染成为了公共卫生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医院内,病人、医生和护士等人员之间的接触频繁且卫生条件复杂,这使得医院感染预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护理管理是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以患者为中心,负责协调医疗人员、患者家庭成员及医院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治疗病人时,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导致的感染,这些感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

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中,护士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护士是医疗团队中最贴近病人的人员,拥有直接接触患者的机会,他们需要负责患者健康和安全的维护,以及病人和医生之间的沟通。

因此,护理管理应成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重点是关注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感染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患者教育、严密观察病情、保持护理设备的卫生、正确使用消毒器材、洗手消毒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护理管理的正确实施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以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开展了大量的护理管理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为了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有学者提出了“团队护理模式”,即通过建立高效专业的护理团队,落实人员责任,保障患者安全。

另外,护理管理还需要遵循科学的管理原则,在操作具体工作时,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方案,以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护理管理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护士需要了解感染的病因和预防知识,并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适当的护理计划。

为了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前沿的护理管理研究成果,不断跟进护理管理的最新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护理技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应用效果论文

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应用效果论文

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感染科的患者526例,所患的疾病:肺结核、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性痢疾等。

在认真分析患者的基本状况以及感染科护理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消毒隔离、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等方面认真制订预见性护理管理措施,并将其应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结果进行预见性护理管理患者的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

结论预见性护理管理作为一种优质的护理管理方法,可以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管理;感染科;陪护;应用;效果在医院管理过程中,除了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管理外,最难以管理的便是住院患者的陪护人员。

在所有的陪护人员中,患者家属是目前陪护人员的最重要的组成。

在陪护过程中,患者的家属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护理技能培训,也不具有专业陪护规范意识;同时,在对于患者家属的管理上,医院也没用组织专业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的规范性管理,这样就导致了护理水平低下,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家属出现在陪护人员的行列,这样不但起不到陪护作用,反而会和患者发生交叉感染。

感染科本身就是一个感染事件多发科室,如果患者的家属发生了上述问题,将会给患者的治疗到来一定的难题,同时也给医院的护理管理增加难题,使医院的感染科面对着更大的挑战。

为解决这个难题,我院针对2011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感染科的患者526例进行预见性护理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感染科的患者526例,男284例,女242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5±2.4岁,患者所患的疾病主要有:肺结核、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性痢疾等。

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65例,中专-本科110例,高中158例,其他193例。

医院感染防控护理管理研究论文

医院感染防控护理管理研究论文

医院感染防控护理管理研究论文医院感染防控护理管理研究论文【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实施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9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护理管理措施,对照组没有实施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结果研究组发生医院感染2例,医院感染率为4.44%,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10例,其医院感染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医院感染重点环节进行控制,加强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医院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感染防控是医院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和护理质量。

因此,医院感染防控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基础,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加强护理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

研究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2.8±2.6)岁。

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3.1±2.9)岁。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入院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管理,对照组则不实施。

护理管理的.实施方法为:(1)组建医院感染防控小组,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加强护理管理。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已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程以及探视制度等,要求护理人员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浅谈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论文2017-10-23阳炎护理学毕业论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现于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 消毒灭菌, 无菌操作,终末处理等。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摘要:研究表明,医院感染的控制与护理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医院感染,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医院的治疗成本。

经过总结,本文将从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以及建立健全医院的规章制度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来减少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1 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1.1对新护士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的岗前培训由于新护士还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所以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是薄弱环节,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其提前做好技术储备,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消除不安全医疗行为,增强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通过请感染科专职专家授课,并将培训相关内容制成手册,采用图片、讲解、演示、操作训练等方式,对其进行规范护理操作示范及“慎独”教育;最后进行理论、操作考核,逐步达到全程质量标准。

这样有助于将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重点由事后控制转为事前控制。

1.2加强全院护士职业道德的培训护士是治疗、护理、消毒灭菌工作中的具体执行者, 护理行为结果的好坏无不与其职业道德及责任心相关。

护士经常独自进行护理工作, 是否按照要求完成,这与院内感染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提高护士的慎独精神即提高护士职业道德非常重要。

因此, 在护士培训项目中加入职业道德的培训至关重要, 护理部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现代质量管理理论教育, 建立质量第一、患者至上、一切以预防为主的观念,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完成每一步工作。

同时提高护士对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度, 做好预防控制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从而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1]。

2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确保护理质量2.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目前,滥用抗菌药物被列为发生医院感染的第一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1500字论文范文(共18篇)

医院感染1500字论文范文(共18篇)

医院感染1500字论文范文(共18篇)为进一步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在院长的领导下,今年主要搞好一下几项工作:一、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检测,每半年对各科室使用紫外线灯管进行强度检测;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节及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每季度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每月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考核,逐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知识。

主要计划培训一下内容:1、院感先关知识和个人防护知识;对护理人员主要为无菌技术与消毒隔离知识,医疗废物管理等;2、对全院人员进行手卫生、医疗垃圾的分类,职业暴露防护;四、强化手卫生管理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各级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及宣传,完善手卫生设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卫生安全职业防护工作,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认真落实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确保员工职业安全。

六、加强医院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审查工作。

定期对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使用及证件进行审查;七、病区环境卫生及医疗废物监督管理1、按照卫生院管理要求,病房地面拖洗工具专用,各病房不交叉使用,对病区清洁使用要求:每天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悬挂晾干,并定期进行保洁消毒评价。

2、对病区环境保洁工作开展全面考核和监督,制定室内、室外卫生检查考核表3、定期检查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及消毒处理情况,监督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毁形,回收焚烧处理等工作。

我院在传达学习《_办公厅关于辽宁省丹东东港市丙肝感染事件的通报》后,按照上级指示精神,认真查找院内感染管理,报告和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增强医院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院内感染细节护理管理论文

医院内感染细节护理管理论文

医院内感染细节护理管理论文1资料与方法1.1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即根据规章制度规范手术室常规操作技术及流程、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医院内感染控制培训,建立带班责任制度,各项手术室护理操作应严格执行登记签字制定,并做到责任到人。

1.2细节护理管理组患者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

1.2.1定期组织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订培训及实施方案,完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消毒管理、一次性手术器械及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制度,对医源性感染可能产生各个环节进行干预,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已制定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多部门多层次讨论会,对发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1.2.2制定手术室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量化考评制度每月不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操作完成情况进行理论测评。

1.2.3制定手术室消毒灭菌量化考评制度严格监督手术室各项消毒灭菌制度执行情况,并在每次操作前后进行登记;每周进行手术室空气、手术器械、护理人员及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检测1次以上,对于发现未按制度操作及菌落超标问题,积极查找问题所在并制定改进措施。

1.2.4制定手术室护理规范操作考评制度术前洗手、体位摆放及尿道置管在内的侵袭性操作均由专人负责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5制定手术室器械细节管理制度如专科手术器械专门建卡标记,并放置使用说明书,详细写明使用适应证、维护清洁注意事项等;严格进行围术期器械清理,交接班时由2人清点器械数量,并登记造册,对使用状态进行准确评价;此外,还需加强手术器械清洗保养细节管理,首先采用专业软毛刷进行2次及以上刷洗,其次刷洗1次后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器械内腔隙,最后以柔软纱布擦干器械,并以酶类消毒液超声振荡连续清洗15min。

1.3观察指标(1)记录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其中医院内感染数据均由院感科专人收集汇总确定;(2)采用本院自拟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程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由患者或家属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中任一项;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传染科护理学范文

传染科护理学范文

传染科护理学范文传染科护理学是医学的一门专业科目,主要研究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护理。

在当今世界上,传染病依然是人类生存和健康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因此,传染科护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维护公共卫生、防控传染病以及保护大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传染科护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护士在传染科工作中,需要掌握传染病的病因学、流行病学和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能够从源头上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例如,护士可以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同时,护士还可以积极参与传染病的筛查和疫苗接种等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其次,传染科护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传染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率。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熟悉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常见的检查手段,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感染症状和体征。

护士可以进行常规的传染病筛查,如病原学检查、血液检查、痰涂片等,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结果,为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护士在传染病的治疗中还可以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如合理饮食、良好的休息、积极的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最后,传染科护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患者和家属的传染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护士在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中,可以传递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传染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护士可以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等,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同时,护士还可以开展传染病防控宣教活动,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了解,形成社会共识,共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总之,传染科护理学对于预防、控制和护理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传染疾病对于人类生存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传染科护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传染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率,以及提高患者和家属的传染病防护意识和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基于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论文(全文)

基于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论文(全文)

基于医院感染的护理治理论文1资料与方法1.1方法本次研究中医院感染病例判定标准均参考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医院感染操纵科记录,制定表格统一收集感染患者个体情况并准确填写。

采取强化护理治理的具体措施如下:①构建层级式强化护理治理体制,建立三级护理质量操纵体系。

首先由护理部主任牵头、各科室护士长参与组建医院感染操纵委员会,同时在下属各科室设置感染操纵监控人员,确保分级治理、明确分工、职责分明,切实落实感染操纵责任;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科室感染防控工作,考查防操纵度落实情况。

②组织科室人员参与感染操纵知识培训,并扩大培训人员范围,培训内容涉及无菌操作规程、微生物知识、手部卫生清洁以及无菌物品治理、岗位操作规程等。

③确立详细、规范的无菌技术治理与实施细则,并确保操作流程规范化,针对术后医疗垃圾处理也应确立分类细则,并实时监督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有效约束护理工作,通过制度规范来强化护理治理,从而确保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循操作规程,提高工作责任心,改善个人业务水平,提升个人职业修养,从而有效预控医院感染事件。

④重视细节部分的强化治理,切实落实各项治理规章制度。

做好物品以及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洗手操作规程;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规程,坚持一人一用一灭菌的无菌物品应用原则[3];同病种患者应集中归类安置,对于特别感染者或者感染原因未明者应予以有效隔离,对于易感染人群如新生儿、老人等应予以有效的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应做好自身感染防护措施;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宣教[4]。

1.2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感染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感染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现卫计委)20XX年制定的《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5]。

1.3统计学方法采纳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纳t检验;计数资料采纳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对比组相比,实验组80例患者中,泌尿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皮肤感染以及手术切口感染例数明显更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科护理论文范文
甘露醇在临床运用相当广泛,特别在神经内科是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但此药对局部静脉损伤较重,轻者引起无菌性炎症,重者引起静脉周围皮肤组织变性坏死等不可逆的损伤。

现将我们在临床中发生的一例因病情需要,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致足背大片皮肤坏死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7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再发头痛、头晕、胸闷一月余,于2017年2月4日急诊收入科。

入科后给予抗感染、化痰、吸氧、输液对症支持治疗,2月7日晚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右侧肢体肌张力低,头颅ct:大面积脑梗死。

遵医嘱20%甘露醇250ml,每6h1次,加压静脉滴注,用于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常规选择上肢静脉穿刺4天。

由于患者体形较胖,2月8日8pm,双上肢穿刺困难,在家属监护下选足背静脉穿刺。

当滴入100ml后,出现液体外渗,立即拔针重新选上肢静脉穿刺。

余未予特殊处理,次晨上午查房时发现足背液体外渗部位红肿,炎症波及整个足背,边缘鲜红,中央有
8cm7cm皮肤深红色,立即给新鲜马铃薯片与50%硫酸镁局部交替湿敷,同时加用抗生素,炎症逐渐消退,而穿刺中心周围约4cm5cm,皮肤由深红色变黑红色,后又变成灰黑色坏死灶,在坏死边界清楚后于4月10日在麻醉下清除坏死组织,经换药创面肉芽新鲜,4月28日局麻下行右小腿皮肤缺损游离植皮术,手术顺利,植皮活,伤口愈
合。

2讨论
2.1发病原因
使用甘露醇时多要求快速滴入,因此易刺激局部产生疼痛,严重者引起静脉炎,大量渗透至皮下则可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1]。

由于患者体型胖,双上肢穿刺困难,选择穿刺部位不恰当,足背静脉属末梢血管,较细、弹性较差,不好固定,肌肉皮下组织少,下肢静脉由于体位关系,静脉回流较上肢差。

当液体渗漏后不易透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不能被局部组织吸收,在局部利用渗透作用,造成局部水肿,炎性渗出。

当时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局部合并感染,致组织坏死。

2.2发病机制
甘露醇为单糖,无毒,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体内不代谢,可将组织中的水分吸到血浆,使组织脱水,微循环阻力降低,供氧增加。

甘露醇对静脉的损害机制与其药理作用有关。

甘露醇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直接损害,可激活炎症介质和丝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直接引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快速输入高渗甘露醇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使静脉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使静脉收缩变硬[2]。

2.3护理体会
2.3.1输液的观察
对高龄、昏迷、慢性病患者在静脉输入甘露醇时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和渗出、输液处皮肤颜色等,对有陪护的患者也应介绍甘露醇外渗的严重性,请予注意以期望早发现、早处理。

当发现输液部位有可疑渗出时,即使回血良好,也应停止在该处继续滴注甘露醇,局部予以妥善处理。

2.3.2血管的选择
血管应粗、直、弹性好、回流通畅、无静脉瓣且易固定、便于观察的静脉。

不宜选细小、弯曲的末梢静脉穿刺,在穿刺时用5%gs 或生理盐水注射液,成功后滴入50~100ml后换上20%甘露醇注射液。

输液时间已超过24h的静脉通路,在输入甘露醇时要慎重,尽量避免同一静脉通路连续多次输入甘露醇。

2.3.3外渗的处理
在使用甘露醇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静脉炎或外渗,应立即给予妥善处理,停止在该处继续输液,抬高患肢。

渗漏液少时,在渗漏后24h内给予热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同时密切观察红斑及硬结进展情况,或使用0.5%碘酒外涂[3],可以促进漏出液的吸收,减轻肿胀和疼痛;渗漏液多时用0.25%奴夫卡因5ml做局部封闭;使用50%硫酸镁湿热敷,镁离子能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使血管舒张;使用中药,有报道[4],烫伤膏具有收缩局部血管,减缓局部水肿和药液扩散,起到消肿、止痛、防腐、收敛作用,从而减轻局部组织损伤。

2.4避免输液外渗
为了避免输液外渗,给病人免除痛苦,一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穿破血管。

二对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在用药过程中应及时巡视,严密观察,在应用甘露醇注射液时,细心选择合适的针头和穿刺部位,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穿刺。

不宜选细小、弯曲的末梢静脉穿刺。

同一静脉避免多次穿刺重复输液,在滴注过程中,如有外渗,不应在该处远端再作静脉穿刺,必要时应每h换输液部位,最好在输注20%甘露醇时重新穿刺,以免在一处静脉长时间输液造成药物外渗。

2.5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修养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保证质量和安全是关键,及时发现外渗及时处理,特别是在加压输液时,护理人员必须守护在病人床前,滴完后方可离开。

对神志清楚的病人要交代注意事项,能及时发现得到及时处理。

而对神志不清、意识障碍的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及时巡视、发现局部如有肿胀,皮肤颜色发亮等外渗现象,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积极采取抬高患肢,局部湿敷等措施,可避免局部组织坏死现象。

临床护士应高度重视甘露醇外渗引起的严重后果,因此对高龄、昏迷、慢性病需长期输液等易发生甘露醇外渗的高危人群应多巡视、多观察、早发现、早处理,以避免发生由静脉滴注甘露醇外渗造成的皮肤坏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