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质

合集下载

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石油和天然气在形成初期呈分散状态,存在于生油气地层中,它们必须经过迁移、聚集才能形成可供开采的工业油气藏。

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

这些条件概括为:“生、储、盖、圈、运、保”六个字。

生油气层:是指具备生油条件的含油气的地层。

它富含有机质,是还原环境下沉积的,结构细腻、颜色较深,主要由泥质岩类和碳酸盐类岩石组成。

生油气层可以是海相的,也可以是陆相的。

另外生油气层迁必须具备一定的地质作用过程,即达到成熟,才能有油气的形成。

储层:就是能储存石油和天然气,又能够输入油气的岩层,它具备较好的空隙度和渗透率,通常由砂岩、石灰岩、白云岩及裂隙发育的页岩、火山岩及变质岩形成。

盖层:指覆盖于储油气层之上、渗透性差、油气不易穿过的岩层,它起着遮挡作用,以防油气外逸。

页岩、泥岩、蒸发岩等是常见的盖层。

glycol:就是储集层中的油气在运移过程中,碰到某种遮盖物,并使其无法稳步向前运动,而在储层的局部地区涌入出来,这种涌入油气的场所就叫做glycol。

例如岩体、穹隆glycol,或断层与单斜岩层形成的glycol等(图10-2)。

运移:指油气在生油气层中形成后,因压力作用、毛细管作用、扩散作用等,使之转移到有孔隙的储油气层中,一般认为转移到储油气层的油气呈分散状态或胶状。

由于重力作用,油气质点上浮到储油气层顶面,但还不能大量集中,只有当构造运动形成圈闭时,储油气层的油、气、水在压力、重力以及水动力等作用下,继续运移并在圈闭中聚集,才能成为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藏。

留存:油气必须留存,必须存有适合的条件。

只有在构造运动不频繁、岩浆活动不频密,变质程度不浅的情况下,才有利于油气的留存。

恰好相反,张性脱落大量发育,风蚀深度小,甚至岩浆活动的地区,油气就是无法留存的。

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圈闭内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后而形成。

一个油气藏存在于一个独立的圈闭之中,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或气-水)界面。

通山地区油气地质实习报告

通山地区油气地质实习报告

通山地区油气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为了提高我对油气地质工程专业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我参加了在通山地区的油气地质实习活动。

通山地区位于我国湖北省,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一个典型的油气地质研究区域。

在这次实习中,我参与了野外实地考察、地质数据采集、样品分析等多个环节,对油气地质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1. 野外实地考察在野外实地考察环节中,我们参观了通山地区的油气田,并对其地质特征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通过观察油气田的地面构造、地层露头、岩心样本等,我了解了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仪器等工具进行地质数据的采集。

2. 地质数据采集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地质数据采集。

这包括地层产状测量、裂缝发育情况观察、岩心样本采集等。

通过这些数据的采集,我学会了如何准确地描述地质现象,并将其记录在地质日志中。

这些数据为后续的样品分析和解释提供了基础。

3. 样品分析在野外实地考察结束后,我们返回实验室进行了样品分析。

样品包括岩石样品、土壤样品和地下水样品等。

在实验室中,我学会了使用显微镜、光谱仪等仪器对样品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对比样品与标准样的数据,我初步判断了样品的地质年代和成岩环境。

4. 实习成果整理与总结在实习结束后,我们对所采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通过对比不同油气田的地质特征,我初步得出了通山地区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

此外,我还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油气地质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地质数据采集和样品分析等实践操作。

同时,我也了解了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此外,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实习展望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油气地质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开采和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油气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研究

油气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研究

油气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研究引言油气地质灾害是指在油气开发、生产和输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严重威胁。

了解不同类型的油气地质灾害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确保油气行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油气地质灾害的类型1.1 油气井喷灾害油气井喷灾害是指油气井中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导致高压油气喷涌至地面的现象。

这种灾害可能导致爆炸、火灾以及环境污染。

1.2 油气井塌陷灾害油气井塌陷灾害是指油气井所在地地层发生严重塌陷,导致井筒形成不规则形状,影响油气井的正常生产。

这种灾害可能导致井筒失稳、井口受损以及井身垮塌。

1.3 油气管道爆裂灾害油气管道爆裂灾害是指油气管道内部发生爆炸、断裂或泄漏,导致油气外溢或引发火灾和环境污染。

这种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

2. 油气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2.1 强化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加强油气井和管道的实时监测,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油气地质灾害风险。

2.2 严格的安全管理和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和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和教育,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3 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油气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个部门在灾害发生时的职责和行动方案,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4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鼓励技术创新,寻求新的油气开发技术和设备,以降低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同时,加强对油气地质灾害的研究,提高预测和预防的能力。

结论通过深入研究油气地质灾害的类型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潜在风险。

油气行业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护环境、维护安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油气田地质勘探新方法探索

油气田地质勘探新方法探索

油气田地质勘探新方法探索油气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而油气田的地质勘探是为了找到油气资源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油气田地质勘探也在不断探索新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兴的地质勘探方法,并探讨其在油气田勘探中的应用和前景。

一、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油气田勘探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情况,来探测地下油气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传统的地震勘探主要依赖于二维或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震仪器的不断进步,全波形反演、多分量地震勘探等新技术应运而生。

全波形反演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还原地下介质的物理参数,有助于提高勘探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则能够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方向变化来确定地下岩石的应力状态,从而进一步推断油气的迁移路径和聚集区域。

二、地电法勘探技术地电法勘探技术是一种基于地下电阻率差异的勘探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地下电场和电流以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来推断地下岩层的导电性差异,从而间接地判断油气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传统的地电法勘探主要依赖于点测法或者线测法,而近年来,随着高密度电极阵列和多频段测量技术的应用,采集到的数据更加丰富和精细。

此外,非线性地电法和三维电法勘探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油气田勘探中。

非线性地电法通过测量电场的非线性特性来提高勘探的分辨率和探测深度,而三维电法则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地下电阻率分布图像,实现对复杂地质构造及油气运移的更精确解释。

三、重力-磁法勘探技术重力-磁法勘探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和地磁场变化来推断地下岩石密度和磁性差异的方法。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油气田勘探中,通过分析重力场和磁场数据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可以判断油气储层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现代重力-磁法勘探依然主要依赖于二维或三维重力-磁异常的解释,然而新兴的磁化率测量技术和重力-磁联合反演方法的应用,使得重力-磁法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更加精确和可靠。

油气田地质学中的勘探技术

油气田地质学中的勘探技术

油气田地质学中的勘探技术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石油和天然气是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

油气田地质学的研究和勘探技术的发展对于现代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油气田地质学分析着岩体构造与性质的掌握、储层状态与连通性的确定、油藏形成与演化的理解、烃源岩与油气成分的识别与评价、流体运移与油气聚集的规律及运移方向等诸多关键问题。

实际上,在石油勘探过程中,勘探技术更趋于成熟,细节技术也不断升级,这意味着勘探成本和效率都有所改善。

1.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在地下埋置火药、气枪等震源,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特征,获得地下地质结构图像的一种勘探方法。

这一勘探方法已经成为石油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在大面积勘探工作中同时控制勘探区域的上下边界,总体上提高勘探效率。

在实际勘探中,如果能够结合地质剖面、地球物理测量、孔隙流体组成、流体渗漏性、储层膨胀性等综合地考察,这样最终勘探结果会更精细化。

2. 磁共振影像技术磁共振影像技术采用一定的磁场和放射波等对石油储层进行检测和成像。

磁共振影像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能够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以及裂缝等进行高精度的定量分析,这使得磁共振影像技术成为石油勘探中快速、有效的评估储层状况的必要手段。

3. 岩心分析技术岩心分析技术是指将钻取的地层岩芯进行精确、系统、全面分析,了解地层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岩石结构、化石生物、古地理与沉积等特征的一种勘探方法。

经过岩心分析,可对储层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对储层岩石进行精细研究,从而得出一系列的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油藏勘探与评价、油藏开发设计、油藏生产管理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

4. 井下地震技术井下地震技术是以井为观测点,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对地下结构进行探测和成像的一种技术。

与传统的地面地震探测相比,井下地震勘探能够大幅度提高勘探的效率和质量,并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储层的位置,预测油气含量。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油气田地质学中的勘探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勘探成本和效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大量地勘探活动未能发现重大油气田的情况也正在发生改变。

油气田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油气田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油气田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油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而油气田地质勘探技术则是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的重要保障。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油气田地质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油气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地质勘探技术的分类地质勘探技术主要包括测量、物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露天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文献研究等多个方面,其中物探是油气田勘探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物探是指利用物理测量手段来探测地下的物理场信息,以解决目标层位的位置、厚度、性质等问题的勘探方法。

物探技术主要有地震、电磁、重力、磁法等。

二、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油气田地质勘探中最为重要和最为常用的一种技术,也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一种油气勘探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是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不同传播速度,以测定地下构造、矿产、油气等地质信息的方法。

在地震勘探中,首先需要进行地表震源的布置和监控,然后利用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进行地震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最后根据地震数据的解释,对目标层位的位置、形态、性质等进行判断和推断。

三、井下勘探技术井下勘探技术是在井口或井底装置探测仪器进行勘探,并通过设备采集和处理数据来了解井下地质情况的技术。

井下勘探技术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预测油气层的位置、厚度、性质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井下勘探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测井、钻遇、管柱、井筒成像等。

测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利用电、密度、声波等物理场测定井壁附近的地质情况,以获得井下地质信息。

四、地电勘探技术地电勘探技术是利用电场在地下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测定地下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的技术。

地电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差异电测深法、电阻率法、自然电场法、电势比法等方面。

其中,差异电测深法是油气勘探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地电勘探方法,它通过测定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的地质构造信息。

五、应用前景在当前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取的战略性资源,而油气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则已经成为当今油气勘探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油气田地质基础知识

油气田地质基础知识

油⽓⽥地质基础知识1、什么叫油⽓⽥?答:聚集物以油为主的叫油⽥,以⽓为主的叫⽓⽥,既有油⼜有相当数量的⽓则叫油⽓⽥。

2、油⽓⽥是如何形成的?答:世界上的油⽓⽥,绝⼤多数都是在沉积岩⾥找到的。

它是在古⽼的地质时期,陆地上的泥沙经河流和风⼒等搬运,在低洼的海洋或湖泊⾥沉积下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3、什么是⽣油层?⽣油层中⽯油和天然⽓是如何演变⽽成的?答:从⼴义讲:⽣油层是指⽣成并提供⼯业数量⽯油的岩层。

它原来是在湖泊中沉积的淤泥,这种淤泥中埋藏了⼤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淤泥变成泥岩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油和天然⽓。

4、什么是油⽓的运移?答:⽯油和天然⽓都是流体,在地下是流动的。

油⽓的运移是指油⽓在地壳中的移动过程。

5、油、⽓运移的外界条件是什么?答:在外⼒作⽤下,油⽓既可随⽣油层紧结成岩过程,⽽发⽣初次运移,也可在⽣油层紧结成岩后,油⽓沿着储集层的孔隙,裂隙或其它通道发⽣⼆次运移;既可沿着地层层理⽅向作侧向运移,也可沿着断裂,裂隙穿过地层层⾯作垂直运移;既可在⼀个油区内局部运移,也可在沉积盆地范围内进⾏区域性运移。

但最本质条件是地壳运动引发的油、⽓运移。

6、什么叫圈闭?答:油⽓运移⾄储集层以后,遇到了遮挡,运移不能继续进⾏,油⽓逐渐聚集并形成油、⽓藏。

这种适于油、⽓聚集并形成油、⽓藏的场所就叫做圈闭。

7、什么叫油⽓藏?答:当圈闭内聚集了⼀定数量的油⽓之后,就形成了油⽓藏。

8、油⽓藏的类型有哪⼏种?其定义内容是什么?答:油⽓藏分为四种类型,即:构造油⽓藏,断层油⽓藏,地层油⽓藏,岩性油⽓藏。

构造油⽓藏:指由构造运动使储油层发⽣褶皱,断裂等形变⽽形成圈闭条件的油⽓藏。

断层油⽓藏:指因断层切割⽽造成的圈闭中形成的油⽓藏。

地层油⽓藏:指由沉积成岩作⽤和构造运动相结合形成的油⽓藏。

岩性油⽓藏:由于沉积环境变迁,导致沉积物岩性变化,形成岩性尖灭体和透镜体圈闭,由这类圈闭形成的油⽓藏。

(图)9、什么是含油⽓盆地?答:含有⼯业型油⽓矿藏的沉积盆地叫做含油⽓盆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和注水量,避免超压注水导致储层破裂。
提高采收率途径和措施
注水开发
通过向油藏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注水方式包 括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和点状注水等。
气体驱替
利用天然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驱替油藏中的原油,提高采 收率。气体驱替方式包括连续气驱、周期注气等。
化学驱替
向油藏注入化学剂(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碱等),改 善原油流动性,提高采收率。化学驱替方式包括聚合物驱 、三元复合驱等。
开发过程中储层保护策略
钻井过程中的储层保护
01
优化钻井液性能,减少钻井液对储层的损害;采用欠平衡钻井
技术,降低钻井液柱压力,减少压差卡钻风险。
完井过程中的储层保护
02
优化完井方式,如采用裸眼完井、筛管完井等,减少完井作业
对储层的损害。
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保护
03
优化注水水质,减少注入水对储层的损害;合理控制注水压力
04 油气运移与聚集机制探讨
油气运移方式及驱动力分析
运移方式
油气在地下岩层中的运移方式主要包 括渗透、扩散和涌流等,这些方式受 岩层物性、流体性质和驱动力等因素 影响。
驱动力分析
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浮力、水 动力、毛细管力和构造应力等,这些 力在油气运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油气聚集条件及过程模拟
包括水平井、多分支井、大位移井、欠平 衡钻井、自动化智能化钻井等技术的不断 发展和应用,提高了钻井效率和质量。
未来钻井工程将更加注重环保、高效、 智能化发展,推动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的可持续发展。
钻井工程面临的挑战
包括复杂地层条件(如高温高压、高含硫等 )、深海和超深海环境、环保要求日益严格 等,对钻井工程技术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油气田地质勘探与开发技术

油气田地质勘探与开发技术

油气田地质勘探与开发技术第一章:引言油气资源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基础能源,由于其价格高昂,影响深远,对于各国经济和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油气田地质勘探与开发技术是保障资源安全和能源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勘探、开发两方面讨论油气田地质勘探与开发技术。

第二章:油气田地质勘探技术2.1 海洋油气田勘探技术海洋油气勘探是当前油气勘探领域的热点之一,海洋油气地质勘探技术主要包括海洋地震勘探、海洋电磁勘探、海洋重磁力测量、海洋重力勘探、海底地形、海底岩石建模、岩矿特征识别等。

其中,海洋地震勘探是目前海洋油气勘探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方法,能够对沉积盆地、沉积层、岩性、构造进行精细解释,具有较大的勘探应用价值。

同时,海洋电磁勘探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无源勘探方法。

通过测定大地电磁场的变化,探测地下电导率的变化,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出地下含油气构造。

2.2 陆地油气田勘探技术陆地油气田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震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钻探勘探等。

其中,地震勘探是目前最为常用的陆地油气勘探方法。

通过采集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解释,可以识别出油气的储集层构造,判断油气藏的类型、大小、分布等。

同时,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钻探勘探等技术也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进行沉积层勘探、岩性研究、注水改造等方面的研究。

第三章:油气田开发技术3.1 油气田开发基础技术油气田开发基础技术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机械制造、电力输配电、监测检测、安全环保等方面。

其中,建筑工程是天然气和石油开发中的基础,又可分为油气田基础设施、钻井设备和井下生产等领域。

井下生产包括井下作业、油气采取和井下注水等方面,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重要工作。

同时,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机械制造、电力输配电和监测检测等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3.2 油气田环保技术油气田环保技术主要包括地下水保护、大气污染防控、土壤保护、生态保护等方面。

其中,地下水保护是油气田环保技术的重中之重。

油气地质学基本概念

油气地质学基本概念
1、沉积相:是指在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特定的岩石组合。例如河流相、湖相等。沉积单元级别划分是相对的。应从油田开发实际出发进行沉积相级别划分。比如,河流相为大相,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为亚相,曲流河的点坝、天然堤、决口扇等为微相。
2、沉积微相:指在亚相带范围内具有独特岩石结构、构造、厚度、韵律性等剖面上沉积特征及一定的平面配置规律的最小单元。
23、盐敏:不同矿化度等级的地层水在油气层中流动时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4:碱敏:碱性流体在油气层中流动与碱敏感性矿物反应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5:酸敏:酸液进入油气层,与油气层中的酸敏性矿物反应引起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6、达西定律:一定流体通过多孔介质单位截面积渗流速度与沿渗流方向上的压力梯度成正比。
水驱油效率=(单层水淹区总注入体积-采出水体积)/单层水淹区原始含油体积
水驱油效率表示水洗油的程度和层内矛盾的大小。
63、平面突进系数:边水或注入水舌进时最大的水线推进距离与平均注水线推进距离之比,叫平面突进系数。它反映油层在平面上渗透性的差别。平面突进系数越大,平面矛盾越突出,扫油面积越少,最终采收率也就越低。
油水粘度比=地层原油粘度/地层水粘度。油井含水上升率随油水粘度比的增大而增大。
57、水驱指数:水驱指数是指每采1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单位为立方米/吨。它表示每采出1吨油与地下存水量的比例关系。指数越大,需要的注永量越大。 水驱指数=(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累积产油量
58、存水率:保存在地下的注入水体积与累积注水量的比值叫存水率。
17、储层敏感性:所有油井的油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油层损害的程度即为储层敏感性。
18、砂体连通性:各种成因的砂体在垂直向上和平面上相互连通的程度。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与性质第一节石油沥青类概述
第二节石油的成分与性质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与性质第三节天然气的成分与性质
第四节油田水的成分与性质
第五节重质油与固体沥青
第六节石油沥青类中的碳、氢等同位素
第二章石油与天然气的形成第一节油气成因假说概述
第二章石油与天然气的形成
第二节油气有机成因有关问题一、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
二、促使油气生成的因素
三、有机质成烃演化过程
第二章石油与天然气的形成第三节烃源岩研究
第二章石油与天然气的形成第四节天然气成因及其特征
第三章储集层与盖层
第一节储集层(储集岩体)
第三章储集层与盖层第二节盖层与生储盖组合
第四章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油气初次运移。

第三节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

第三节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

第三节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
晚期生油理论认为:油气生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有机质并能保存下来;一是要有足够的热量保证有机质转化为油气。

一、大地构造环境
三种构造环境:
过补偿水体变浅
欠补偿水体变深
补偿保持一定水体深度
为了确保有机质不断堆积、长期处于还原环境,并提供足够的热能供有机质热解需要,地壳必须有一个长期持
续下沉,以及沉积物得到相应补偿的构造环境。

只有盆地的下降速度与沉积速度大致相当时有机质才有可能大量堆
积和保存,才有利于有机质转化为油气。

这种大地构造环境主要分布在:
板块的边缘活动带
板块内部的裂谷、坳陷
造山带的前陆盆地、山间盆地。

二、岩相古地理环境
海相环境:滨海、浅海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
浅海大陆架:阳光、温度适宜,生物繁盛,并接受河流搬运来的大量陆源有机质,有机质异常丰富的聚集。

有机质的大量存在,消耗水中的氧,形成还原环境,保证了剩余有机质和新补充的有机质免受分解破坏。

大陆架上的泻湖、海湾以及闭塞的深海盆地等也是良好的低能还原环境,既有利于有机质的堆积,又有利于有机质
的保存,是良好的生油区。

陆相环境:滨湖—沼泽区、浅湖区、半深湖区、深湖
半深湖区、深湖:水体较深,水体表层处于动荡回流状态,其底部水流停滞,由于水底有机质的分解,氧气
又得不到及时补充,便形成稳定的还原环境,是有利的生油区。

这种大地构造环境主要分布在:
板块的边缘活动带
板块内部的裂谷、坳陷
造山带的前陆盆地、山间盆地。

石油天然气地质

石油天然气地质

碎屑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储集体类型)及主要物性特征。

(1)冲积扇砂砾岩体,岩性为砾、砂和泥质组成的混杂堆积,粒度粗,分选差,成份复杂,圆度不好。

物性特征:孔隙结构中等,各亚相带的岩性特征有差别,因此其渗透性和储油潜能也有变化。

其中以扇中的辫状河道砂砾岩体物性较好,若邻近油源,可形成油气藏。

(2)河流砂岩体,岩性由砾、砂、粉砂和粘土组成,以砂质为主,成分复杂,分选差至中等。

包括:边滩砂岩体(属称点砂坝):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弯曲河道内侧(凸岸),为透镜状,由下到上,粒度由粗到细的正粒序。

中部储油物性较好,向上、向两侧逐渐变差。

河床砂砾岩体(属称心滩):沿河道底部沉积。

平面呈狭长不规则条带状,走向一般与海岸线垂直或斜交;剖面上呈透镜状,顶平底凸。

物性一般中部好,向顶、向两侧变差。

渗透率变化较大。

(3)三角洲砂岩体,以砂岩为主,岩性偏细。

可分三个亚相带,各亚相带主要的砂体有: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岩体,以粉砂岩、砂岩为主,偏细。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细、粉砂,分选好;远砂坝:粉砂、细砂和少量粘土。

前三角洲:席状砂,砂质纯,分选好。

以前缘带的砂坝砂岩体和前三角洲的席状砂岩体,分选好,粒度适中,为三角洲储集层最发育的相带。

(4)湖泊砂岩体,平行湖岸成环带状分布滨湖相、浅湖相、深湖相,砂体集中于滨湖区和浅湖区,这两区颗粒受波浪的淘洗,粒度适中,分选、磨圆好,胶结物多为泥质,浅湖区为泥质和钙质混合,相对来讲,浅湖区砂体物性优于滨湖区。

(5)滨海砂岩体, 超覆和退覆砂岩体:由于海进海退的频繁交替形成。

海进砂岩体:下覆三角洲平原或其它海岸沉积物,不利生油。

海退砂岩体:下伏海相页岩,是很好的生油岩.滨海砂洲:平行海岸线分布。

平面上呈狭长带状,形成较好的生储组合。

剖面上呈底平顶拱的透镜状,由下到上粒度变粗。

向上物性变好,向海一侧砂岩与页岩分界明显,渗透性好;向陆一侧砂岩渐变为页岩和粘土,富含泥质,渗透性变差。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是指位于中国南海北部的一系列沉积盆地,主要包括琼东盆地、珠江口盆地、贝加尔海盆地和雷琼盆地等。

这些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并且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勘探方向。

一、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特征1.沉积特征: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是一系列被断块活动影响和沉积作用控制的古今海盆,沉积物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和陆相碎屑岩。

盆地沉积厚度较大,深水区主要分布在海盆中央,浅水区分布在海盆边缘。

2.构造特征: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受到活动断裂的控制,盆地内断裂构造发育,沉积物垂向分布有较大变动。

海盆边缘存在海湾、河口等浅水沉积环境,而盆地中央则有较大的水深。

3.有利油气地质条件: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存在丰富的有利油气生成和富集条件。

高温、高压、适宜的沉积环境以及丰富的有机质输入是油气形成的基本条件。

此外,盆地内断裂构造也为油气运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

二、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勘探方向1.深水区勘探: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深水区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这些区域的水深较大,但通过科技手段的提升已克服了深水勘探的难度。

在深水区,主要勘探目标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和深水扇沉积体油气藏,需要通过海底地震、电磁测井等技术手段进行探测。

2.浅水区勘探: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浅水区有着广阔的勘探潜力。

在这些区域,主要勘探目标是陆相碎屑岩油气藏和浅水沉积体油气藏。

这些区域具有较好的油气运移、富集条件,可以通过物探、钻探等手段进行勘探。

3.沉积中心勘探: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沉积中心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沉积中心的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富集。

沉积中心区域主要勘探目标是先期碳酸盐岩油气藏和深水扇沉积体油气藏,需要通过地质综合分析和地震勘探等手段进行探测。

总结来说,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较大的勘探潜力。

油气的勘探方向主要包括深水区、浅水区和沉积中心区。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ppt课件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ppt课件

三.裂缝、 溶洞型油水层的评价 1.径向电阻率重叠法(Rt,Rxo) 油层----减阻侵入,Rt>Rxo 水层----增阻侵入,Rt<Rxo 致密层 Rt,Rxo重叠, 高阻,低GR 泥岩层 Rt,Rxo重叠, 低阻,高GR
三.裂缝,溶洞型油水层的评价
2.利用油水界面标高判断油水层
油层
FD缝洞型油水界面
第二章 油气水层综合评价
第一节 砂泥岩剖面油气水层的判断 第二节 膏盐剖面油气水层的判断 第三节 低电阻率油气水层的判断 第四节 碳酸盐岩剖面油气水层的判断 第五节 评价地层含油性的几个快速直
观的测井方法
第一节 砂泥岩剖面油气水层的判断
砂泥岩剖面sand-shale: 岩性简单稳定 孔隙分布均匀 油气水分布规律清楚 泥浆侵入规律性强 测井效果好
2.参数的求取
(3)粒度中值Md的求取
lgMd=C0+C1△GR
GR GR - GRmin GR max GR min
纯粉砂岩地层: Md=0.1mm
△GR=0, C0=lgMd=lg0.1=-1
泥岩地层:Md=0.018mm, △GR=1
C0+C1=lgMd, C1=-0.75
lgMd=-1-0.75 △GR
1.常规测井特征 三低 电阻率, 中子伽马,自然伽马 二高 声波时差,中子孔隙度 一小 密度
二.储集层的划分
(二)裂缝性储层(fractured reservoir)的测井特征
2.其它测井方法
(1)裂缝识别测井fracture identification log (2)深浅侧向-冲洗带电阻率测井 (3)井下声波电视 (4)岩性密度测井(litho-density log) (5)咝声测井(sibilation log) (6)井温测井(temperature log)

油气地质分级

油气地质分级

油气地质分级
油气地质分级,是指根据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储量规模,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

油气地质分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等级:
1. 世界级油气田:指储量在10亿桶以上、产量在每天10万桶以上、油藏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油气田。

2. 国家级油气田:指储量在1亿桶以上、产量在每天1万桶以上、油藏范围超过50平方公里的油气田。

3. 地区级油气田:指储量在5000万桶以上、产量在每天500桶以上、油藏范围在10-50平方公里之间的油气田。

4. 一般型油气田:储量在5000万桶以下、产量在每天500桶以下、油藏范围小于10平方公里的油气田。

以上是油气地质分级的主要等级,通过不同等级的划分,可以更好地了解油气储量规模和开发潜力,以指导油气勘探和生产。

石油行业规范油气田地质规划设计规范

石油行业规范油气田地质规划设计规范

石油行业规范油气田地质规划设计规范石油行业规范——油气田地质规划设计规范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能源安全的关注,油气田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石油行业的重点工作之一。

为了确保油气田地质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保护环境,提高开采效率,石油行业必须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以规范油气田地质规划和设计工作。

油气田地质规划设计规范是指为了指导和规范油气田地质勘探、开发与管理过程中的地质规划、设计及评估工作所制定的各项标准和规定。

本文将围绕石油行业中的油气田地质规划设计规范展开论述。

一、概述油气田的地质规划设计规范是为了提高勘探和开发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以及环境友好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其中包括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地应力、地震地质、油气资源储量评估等方面的规范内容。

二、油气田地质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油气田地质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田块的地质特征和勘探阶段的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勘探方案,并对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此外,还要规划和设计油气生产工程,并确定生产工况和生产参数。

三、油气田地质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油气田地质规划设计要严格遵循科学方法和原则,全面、准确地评估地质特征和储量。

2.合理性原则:油气田地质规划设计要合理利用地质资源,确保勘探和开发活动的经济效益。

3.安全性原则:油气田地质规划设计要重视安全问题,确保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环境友好性原则:油气田地质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四、油气田地质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1.地质特征研究:包括对田块的地质构造、储层特征、水文地质特征等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为后续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储量评估:根据地质特征,结合勘探结果,进行对储量的评估和预测,为后续开发提供依据。

3.勘探方案的制定:根据勘探目标和田块的地质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勘探方案,明确勘探区块和勘探层位。

4.开发方案的制定:根据地质特征和储量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包括井网布置、采收率预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地质
一、储层和盖层
1、试述碎屑岩储层孔隙空间的类型、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二、圈闭与油气藏
1、举例论述有效圈闭形成条件。

2、举例说明油气藏形成的条件。

3、油气藏形成时间确定方法及评述。

三、油气成因和烃源岩
1、试述干酪根成烃理论。

2、论述有机质类型的确定方法。

3、试述有机质成烃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4、试述烃源岩评价内容和方法。

四、油气运移
1、试述压实排烃与微裂缝排烃的基本特点。

五、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
1、试述油气聚集机理。

2、举例试述油气藏形成、运移和破坏的地质作用。

3、试述非构造油气藏的基本类型和形成条件,并以断陷盆地为例说明其分布规律。

4、举例试述区域构造运动(不整合)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六、油气赋存规律
1、试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

2、举例说明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

3、根据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论述含油气盆地有利油气聚集的条件。

4、在油气勘探的实践中,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一个勘探目标油气成藏条件优劣?每个方面都应研究哪些基本问题?
5、根据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应从哪些方面分析含油气盆地中一个构造带的油气勘探前景,每个方面应具体分析哪些内容?
(要求:一~四选择2个章节做2题,五~六章节各选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