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热分析技术
地温资料主要可应用于: (1)推测和研究古地温。 (2)研究区域地质构造。 (3)直接寻找油气藏。
•井筒技术
1. 钻井法
(1)科学探索井;(2)参数井;(3)预探井;(4)评价井
2. 测井法:测井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测井地面系统向重量轻、成本低、功能强的方向发展。 •电阻率测井开始由裸眼井电阻率测井向过金属套管测井方向迈进。 •声波测井发展异常迅速。横波声波测井仪已经诞生,渗透率测井仪、声波地 层倾角测井仪也将很快问世。 •核测井和核磁测井技术正突飞猛进,新型的能谱密度、中子和自然伽马组合 测井可以对密度和自然伽马测量进行全谱分析,而以前的仪器只能进行窗口 处理。 •成像测井技术的发展。目前声波成像、井下电视、电阻率成像测井已经被广 泛地应用于确定地层倾角、探测裂缝、定量评价薄层、确定孔洞位置;高分 辨率成像测井为地层解释、储层评价提供了更为直观、更加逼真的资料。
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
断坡控砂
复式输导
相势控藏
陡缓盆凸 坡坡内缘 断断坡坡 阶阶折折
“T ”
网
阶裂
毯
梯隙
式 型型 型
输 输输 输
导 导导 导
相势 带能 控控 藏藏
相定 势量 控评 藏价
“断-坡控砂”是基础,“复式输导”是条件,“相-势控藏”是关键
第二节 油气勘探方法
1.地质法:地面地质测量(地质填图、油气地质勘查) 专题及综合地质研究
2、非地震地质调查法: 重磁电勘探、油气地化、油气资源遥感技术
3、地震勘探法:二维、三维;资料处理及解释 4、测井法 5、钻井法:制图井、参数井、探井、生产井、科探井
——地质研究及评价贯穿于勘探过程的始终。
•地震勘探法:
地震勘探可以分为概查、普查、详查、精查四个阶段。
•油气资源遥感调查
•遥 感 石 油 地 质 信 息 提 取 和 分 析 技 术 ; •烃类微渗漏遥感直接检测技术。
基本思想:有效烃源岩分布区基本控制了油 气田的大致分布范围。
1.有利生油深坳(凹)陷控制了油气的形成和 分布
2.面临生油深坳(凹)陷的同生二级构造带是 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3.有利生油区基本控制了油气的区域形成和分布。
生油中心控制着油气分布
(三)复式油气聚集理论
复式油气聚集带是指位于同一构造单元之上, 彼此具有相同的成藏地质背景和密切成因联系的若 干个油气藏的集合,其中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 而以其它类型油气藏为辅,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的特 点,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构成了不同层系、不同类型 油气藏叠加连片的含油气带。
(一) 陆相生油和陆相大油气田形成理论
•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要点:
①陆相湖泊具有生油气条件,我国陆相油源丰富。 ②油源条件的好坏受控于古气候、古沉积环境。 ③陆相盆地的明显特征是高沉积速率。 ④陆相沉积盆地,碎屑岩沉积占绝对优势,区域性油气 运移距离较短,也能形成大型油气田或大型油气聚集带。
(二)油气分布的源控理论
19世纪后期, “背斜聚油理论” 背斜理论—石油聚集于背斜构造的顶部,沿构造等高线分布, 背斜高点找油最有利。 线状分布理论--油气田呈线状分布,沿出油点的直线上找油。
3.世界油气勘探进展阶段-盆地找油理论(20世纪中叶以后)
Perrodon等: “没有盆地就没有石油”。
4. 近现代油气勘探理论 圈闭理论--油气聚集于地下圈闭中。寻找各类含油气圈闭
晚期稳定;古生古储。近油源;具有断层和不整 合两种运移通道。 (4)潜山及潜山内幕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断裂带
潜潜山山披批覆覆构构造造带体
斜坡带
Nm
2
Ng上
Nm
1
Ng上
NNg下 g下
2
Ed+Es2
3
5
来自百度文库
Mz 7
+
7
Art
1 Ed+Es2
4
+
6
Art
Ng下
45
3
C+P Es3+4 Mz
油藏 气藏 运移方向
由于综合录井技术具有随钻性、实时性、信息多样化和定 量化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探井录井技术的龙头。
•井筒技术
4.测试与试油技术
油藏类型:①-披覆背斜;②-滚动背斜; ③-断鼻、断块; ④-地层超覆;⑤-岩性;⑥-地层不整合;⑦-潜山
(五)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 隐蔽油气藏勘探需要解决三大科学问题:
1、隐蔽圈闭的形成机制及其空间展布; 2、隐蔽油气藏的输导体系及运聚规律; 3、隐蔽油气藏的成藏机理及评价方法;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体系(以济阳坳陷为例)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第八章 油气勘探的理论与方法
•
油气勘探的理论
•
油气勘探方法
•
油气资源评价
•
我国油气勘探的前景领域
第一节 油气勘探理论
一、世界油气勘探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阶段-原始找油理论(19世纪40年代以前)
找油工作主要是依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感觉进行的。
2.中期阶段-圈闭找油理论(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
•井筒技术 3.录井技术
——多参数、大信息量,现场快速、实时,为识别和及时 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性质、选择试油层段、进行烃源岩的 评价、储层评价、产能预测等提供依据。
主要包括:岩心录井、钻时录井、岩屑录井、钻井液录井、 气测录井、荧光录井、地化录井等。
各项录井技术相互配合使用,可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丰富的 地质信息,同时也为钻井工程的安全与高效施工提供依据。
背斜圈闭→ 地层、岩性圈闭→ 隐蔽圈闭
海相生油理论、 陆相生油理论 早期生油理论、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油理论
源控论—有利生油区基本控制了油气的区域分布
复式油气聚集理论
•核心理论:现代油气成藏和分布理论(现代油气生成、 运移、聚集和分布理论)
二、我国油气勘探理论
1、陆相生油和陆相大油气田形成理论; 2、油气分布源控理论; 3、复式油气聚集理论; 4、古潜山油气田形成与勘探理论; 5、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理论; 6、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
(1)逆牵引背斜带为主体,(2)挤压构造带为主体,(3)底辟隆起为主体, (4)披覆构造带为主体,(5)地层超覆带为主体,(6)地层超覆不整合 “基岩”块体油气藏为主体(7)地层不整合为主(8)砂岩上倾尖灭带为主
(四)古潜山油气田勘探理论
(1)古潜山油气藏的类型:块断山、褶皱山、残山。 (2)潜山储集体的储集空间类型:裂缝、溶孔(洞) (3)成油模式:新生古储-早期抬升、中期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