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的安全行为科学
安全科学管理方法
安全科学管理方法1.事后型安全管理事后型管理是一种被动的对策,即在事故或灾难发生后进行整改,以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一种对策。
这种管理模式遵循如下技术步骤:事故或灾难发生─调查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提出整改对策─实施对策─进行评价─新的对策。
2.预期型安全管理预期型模式是一种主动、积极地预防事故或灾难发生的对策。
显然是现代安全管理和减灾对策的重要方法和模式。
其基本的技术步骤是:提出安全或减灾目标─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主要问题─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方案─评价─新的目标。
3.技术性管理原则对生产系统的危险、危害实施如下技术对策:⑴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⑵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则;⑶冗余性原则;⑷闭锁原则;⑸能量屏障原则;⑹距离防护原则;⑺时间防护原则;⑻薄弱环节原则;⑼坚固性原则;⑽个体防护原则;⑾代替作业人员的原则;⑿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则。
4.系统学管理原则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⑴系统整体性原则。
系统的整体性由六大属性确定:目标性、边界性、集合性、在机性、层次性、调节性和适应性。
安全管理的整体性要体现出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综合地考虑问题的原因;要动态地认识安全;落实措施要有主次,要抓住各个一切,能适应变化的要求。
⑵计划性原则。
安全对策要有计划和规划,要有近期的,长远的目标。
工作方案、人财物的使用要按规划进行,并有最终的评价。
形成闭环的管理模式。
⑶效果性原则。
安全对策效果的好坏,要通过最终的成果的指标来衡量。
由于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安全工作的成果既要考虑经济资产,又要考虑社会效益。
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的效果性,是落实安全减灾措施的重要前提。
⑷单项解决的原则。
在制定具体事故预防措施时,问题与措施要一一对应,有主次、有轻重缓急。
使事故隐患的消除落在实处。
对于老大难的问题,应逐步地考虑整治,一年一步,不能急于求成。
⑸等同原则。
根据控制论原理,为了有机地控制,控制系统的复杂性与可靠性不应低于被控制系统。
在安全上,安全系统或装置的可靠性必须高于被监控的机器和设备系统。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
●06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安全 行为科学理论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借 助这一理论体系,可以不断优化工作场所的安 全管理策略,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水平,为企 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未来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方向
未来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方向将更加注重个体 行为与组织文化的结合,探索更加有效的安全 管理模式和策略。同时,借助新兴技术的发展, 将进一步深化对安全行为的理解和预测,为实 现工作场所的零事故目标不懈努力。
安全行为科学理 论的重要概念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包括风险认知、 决策思维、行为动机等。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研 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个体在工作 场所中的安全行为。
安全行为科学研究的意义
提高安全氛围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 工作场所的安全氛围,减少事故 的发生。
科学依据 通过对个体行为的深入了解,可 以为安全管理和培训提供科学依 据,更好地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 康。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的应用领域
工业领域 提升生产效率
建筑领域 确保工程安全
医疗领域 减少医疗事故
教育领域 培养安全意识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风险认知
01 个体对工作环境风险的感知和理解
行为决策
02 个体在面对风险时所做出的选择和行为
行为动机
03 影响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和外部激励因素
●02
第2章 安全行为的认知过程
安全行为的认知模式
安全行为的认知过程包括对风险的感知、决策 思维和行为选择等环节。个体在面临安全问题 时,会通过认知过程来判断应对措施和行为方 式。
风险认知与安全 决策
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管理办法范文
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管理办法范文一、引言行为安全是指个体在工作和生活中正确调控自己的行为,做到安全无风险的一种状态。
为了建立良好的行为安全观念,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水平,制定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管理办法是必要的。
二、目的和意义目的:本办法的目的是加强对员工行为的观察和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行为,确保员工的身体和财产安全。
意义:通过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水平。
三、内容和要求1. 行为安全的观察1.1 观察内容: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行为进行观察,主要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工作环境的整洁程度等。
1.2 观察方式: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安全检查等方式进行观察。
1.3 观察频率:应根据工作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频率的观察。
2. 行为安全的沟通2.1 沟通内容:对观察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了解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2 沟通方式:可以通过个别沟通、团队会议、安全培训等方式进行沟通。
2.3 沟通时机:应当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安全行为,做到问题发现即时沟通。
3. 行为安全的管理3.1 管理措施:对于发现的不安全行为,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口头警示、书面通知、培训教育等。
3.2 管理目标:通过行为安全的管理,建立规范的行为安全制度,提高员工的行为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3.3 管理评估:定期对行为安全的管理进行评估和复查,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管理的计划和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和具体工作内容。
2. 培训相关人员,使其了解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管理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3. 进行行为安全观察,记录观察到的不安全行为。
4. 进行行为安全沟通,与员工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其意见和建议。
5. 根据沟通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及时进行落实。
6. 定期评估和复查行为安全的管理效果,对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进行追责和整改。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基础
判断阶段
个体对行为后果进行 评估
行为自我效能感
01 自我信心
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有效执行安全行为
02 自我能力感
个体认为自己具备完成安全行为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03
行为激励措施
外部激励
奖励制度 惩罚措施
内部激励
自我激励 目标设定
社会激励
同伴影响 领导示范
总结
行为学基础是安全行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行为学理论、 行为决策过程、行为自我效能感和行为激励措施的研究,可以 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安全行为模式和动机,为制定有效的安全行 为引导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安全行为的未来
未来的安全行为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个体需求、 社会责任和科技创新,促进安全行为理念的 推广和实践。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巨 大的机遇,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推动安 全行为科学的发展。
感谢你的观看
引入先进技术手段, 提供安全行为改进的
技术支持和保障。
激励政策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 员工参与安全行为改 进,形成良好的安全
文化。
团队合作
促进团队内部合作, 共同探讨和解决安全 行为问题,实现互帮
互助。
安全行为监督和检查
定期检查
定期对员工的安全 行为进行检查,确 保执行规章制度和 安全操作规程。
督导指导
机遇
新型安全行为识别技 术不断进步
行动与实践
01 参与社区安全科普活动 02 推广安全行为标准化教育 03 建立安全行为激励机制
总结
通过深入研究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引导 个体安全行为,促进安全生产和人员健康。未来的安全行为发 展趋势将更注重个体需求、社会责任和科技创新,面临着挑战 但也蕴含着巨大机遇。促进安全行为走进现实生活需要行动和 实践的推动。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安全行为科学(Behavioral Safety Science)是一种以行为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研究和改善组织内员工安全行为的科学。
其研究内容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行为管理体系研究安全行为管理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系统性的管理和控制,促进员工安全意识和行为的改善。
安全行为科学通过研究安全行为管理体系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完整的安全行为管理模型,注重精细的管理措施和科学的数据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员工安全行为水平。
2. 安全行为评估与诊断安全行为评估与诊断是通过对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安全行为,为制定安全行为改进计划提供依据。
安全行为科学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调查方法,提高评估和诊断准确性,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从而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3. 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安全行为的改变往往与环境因素、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密切相关。
安全行为科学通过对员工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了解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以及多种干预策略对行为的影响,寻找更有效的影响手段促进员工安全行为。
4. 安全行为干预与改进安全行为科学通过实施安全行为干预和改进工作,识别学习前沿的干预方法和安全行为的培训策略,帮助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改进计划和行动方案,有效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改进意愿,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和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5. 安全行为数据分析与预测数据分析和预测是一种有效的安全预警和管理手段。
安全行为科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对员工安全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结合安全行为管理体系,实现对安全数据的高效利用,帮助企业对潜在风险和安全问题进行前瞻性预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员工生命安全。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是多样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不断提供更加先进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案和方法,为实现全面安全生产目标提供了强大的学理支持和技术保障。
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
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安全行为科学是把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律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应用到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的活动之中,为保障人类安全、健康和安全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企业或组织中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安全行为现象,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个体安全行为、群体安全行为和领导安全行为等方面的理论和控制方法。
(1)个体安全行为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指的是人的心理。
人既是自然的实体,又是社会的实体。
从自然实体来说,只要是在形体组织和解剖特点上具有人的形态,并且能思维、会说话、会劳动的动物,都叫做人。
从社会实体来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它的最本质的特征,凡是这些自然的,社会的本质特点全部集于某一个人的身上时,这个人就称之为实体。
个体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承担者。
个体心理包括个体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倾向性和差异性。
任何企业或组织都是由众多的个体的人组合而成的。
所有这些人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血有肉的有机体。
但是,由于各人先天遗传素质的差别和后天所处社会环境及经历、文化教养的差别,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
这种个体差异也决定了个体安全行为的差异。
在一个企业或组织中由于人们分工不同,有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以及各种不同工序的工人等不同层次和不同职责的划分,他们从事的劳动对象、劳动环境、劳动条件等方面也不一样,加之个体心理的差异,所以他们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的心理活动必然是复杂的。
因此,在分析人的个体差异和分析各种职务差异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人的个体安全心理活动,分析和研究个体安全心理规律,对于了解安全行为、控制和调整管理安全行为是很重要的,这对于安全管理来说是最基础的工作之一。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
编号:SY-AQ-00045(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Research contents of safety behavior science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安全行为科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有:(1)人的安全行为规律的分析和认识。
认识人的个体自然生理行为模式和社会心理行为模式;分析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心理因素,如情绪、气质、性格、态度、能力等;分析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如社会知觉、价值观、角色作用等;分析群体安全行为的因素,如社会舆论、风俗时尚、非正式团体行为等。
(2)安全需要对安全行为的作用。
需要是一切行为的来源,安全需要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础动力。
因此,从安全需要入手,在认识人类安全需要的基本前提下,应用需要的动力性来控制和调整人的安全行为。
(3)劳动过程中安全意识的规律。
安全意识是良好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是作用人的行为要素之一。
这部分内容研究劳动过程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情绪等对人的安全意识的作用和影响规律,从而达到强化安全意识之目的。
(4)个体差异与安全行为。
主要分析和认识个性差异和职务(职业、职位)差异对安全行为的影响,通过协调、适应、调控等方式,控制、消除个性差异和职务差异对安全行为的不良影响,促进其良好作用。
(5)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分析。
人的行为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探讨事故形成和发生的过程中,导致人失误的心理过程和影响作用规律,对于控制和防止失误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主要探讨人的心理因素与事故的关系、致因的机理、作用的方式和测定的技术等。
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5678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正式版)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安全行为科学是把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律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应用到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的活动之中,为保障人类安全、健康和安全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企业或组织中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安全行为现象,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个体安全行为、群体安全行为和领导安全行为等方面的理论和控制方法。
(1)个体安全行为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指的是人的心理。
人既是自然的实体,又是社会的实体。
从自然实体来说,只要是在形体组织和解剖特点上具有人的形态,并且能思维、会说话、会劳动的动物,都叫做人。
从社会实体来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它的最本质的特征,凡是这些自然的,社会的本质特点全部集于某一个人的身上时,这个人就称之为实体。
个体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承担者。
个体心理包括个体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
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在那个时候,由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许多事故和灾难开始发生,对员工和公众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安全水平。
以下是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1.早期安全管理(19世纪初-20世纪初)19世纪初,人们开始关注工业安全和劳工健康问题。
在这个时期,主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关注劳工的安全,提供基本的劳动保护,例如限制工时和提供一些基本的安全设施。
2.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初-1940年代)在20世纪初,著名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开始应用于安全管理。
他认为,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培训工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安全管理的标准和规范,例如工业事故统计、事故调查和工作条件评估等。
3.行为科学时期(1940年代-1970年代)在1940年代,行为科学开始应用于安全管理。
研究发现,许多工作事故和伤害是由于人的行为导致的,因此,通过改变员工的行为和态度,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以行为为基础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方法。
4.综合管理时期(1970年代-1990年代)在20世纪70年代,安全管理开始逐渐与其他管理领域相融合,形成了综合管理的理念。
人们开始认识到,安全是一个组织的核心价值,应该融入到所有层面的管理中。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综合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如风险评估、安全培训和安全绩效评估等。
5.现代安全管理(1990年代至今)在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
现代安全管理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例如,许多组织开始使用电子监控、智能传感器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来监测和管理安全风险。
此外,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安全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的挑战,需要更加灵活和综合的管理方法。
总的来说,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从简单的安全保护到综合管理的过程。
安全管理的安全行为科学
安全管理的安全行为科学在安全管理领域,安全行为是指为预防事故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
安全行为科学是为了促进员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制定出正确、合理、有效并可以被执行的安全行为规范。
安全行为科学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化管理和科学化中介,促进员工的安全行为改变,从而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
安全行为科学的基本概念安全行为科学是指协调和集成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安全行为及其相关活动的目的。
其关注于安全行为本身而不仅仅是安全结果。
安全行为科学要求对安全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安全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与动机。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在某些危险环境下所采取的行为。
安全行为科学强调减少危险环境因素造成的危害,而不光注重损失后的补救。
这种科学应用于安全管理中,是为了提高整个企业的安全水平,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出符合实际工作场景的安全规范。
安全行为科学的基本特点是:•多学科交叉•现代化研究方法•结果导向安全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安全行为科学中,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计划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是指个体在做出行动前,先制定出行动计划,进而完成一项合理的行动。
它是从工商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发展而来。
这种理论认为,企业要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行为,需要通过计划行为和直接行为来达到这个目标。
员工行为改变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员工分别处于准备、实施和维持阶段。
并且,一旦发展出稳定的安全行为,员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变得自我监管和自我调节。
支持行为理论支持行为理论指出,员工总是希望得到必要的支持、鼓励和奖励。
因此,在企业管理团队中,应该设法鼓励正确的安全行为,并对它们进行回报。
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如何使员工从根本上了解安全问题,是企业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推行以下措施:生产情况分析生产情况分析是指注意收集所有生产过程、设备和人员中的安全信号,细致还原各种情况。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形成一份可操作性的报告,然后在报告的基础上,制定出详细的培训方案。
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管理的定义
安全管理的定义
按《世界百科全书》的定义,管理就是对工商企业、政府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组织的一切活动的指导,它的目的是使每一行为或决策有助于实现既定的目标。
在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过科学管理学派(又称古典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现代学派等不同的学派。
这些学派都对管理做了一些解释。
科学管理学派的泰罗、法约尔等认为,管理就是具体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活动。
行为科学学派的梅奥等人认为,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它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影响为中心,激励员工的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兴趣。
现代管理学派的西蒙等人认为,管理的重点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目前,西方管理学者比较一致地认为,管理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关于安全管理,人们也下了种种定义。
例如,认为安全管理是为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的不安全状态,以扎实的
知识、态度和能力为基础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活动;或者认为安全管理是为了让人们失误最少地从事工作,或无失误地工作,在组织内部协调解决的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它利用具体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杜绝发生伤亡事故,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论安全行为科学
论安全行为科学安全行为是指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保护自身和保护设备、工具等物资的一切动作。
安全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具有客观的规律与共同的特征。
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不仅产生对劳动对象的认识与情感,使劳动生产能正常的进行,而且意识到对劳动对象、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从而导致对不安全因素的改造,表现为一系列具体的安全行为。
由于各人素质的差异与环境的不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并不都是一致的。
有的行为是符合劳动生产规律的合理行为,有的则可能是违背劳动生产规律的不合理行为。
合理行为有利于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不合理行为则影响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例如有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安全技术训练,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制度不落实,迟早会造成事故的隐患。
因此,加强对劳动生产过程中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强化科学行为,引导与改造不合理行为,对实现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安全生产实践的研究均已证明,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的是最主要的原因。
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践研究结果,全强调“人”这一要素在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中的重要性。
为了使“人因”这一要素在安全生产和预防事故中发挥作用,通常使用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手段。
要使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得以提高,需要研究安全行为科学。
九十年代初以前,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更多的是研究安全心理学。
对于事故心理的研究,其目的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这是预防人为事故的重要方面。
但是仅仅考虑心理内因,仅仅从不安全行为出发,是不能解决“人因”问题的,是不能使预防事故的效能达到应有高度的。
如果从人的角度,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仅仅依靠心理学是不足够的,必须从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人类学等更为广泛的学科角度,既考虑内因又考虑外因。
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教育不仅强调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更要重视对人的安全行为的激励。
这样才能使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效果更为理想,使预防事故的境界更为理想。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人行为的安全管理一般地说,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可归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
内因是指劳动者的技术、心理活动等方面出现了与企业要求不相协调的情况:外因是指设备状况、预防措施、防护用品以及劳动环境的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国内外大量事故统计表明,在企业内所发生的事故中,70%~75%是由于劳动者的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作业所引起的。
而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人的心理状态支配的。
因此,安全管理人员在分析和研究事故发生的内因条件时,必须调查事故发生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亦即借助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指导安全管理工作。
行为科学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行为的一门科学,它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主要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
安全行为科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应用分支,安全行为科学不但要应用行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其服务,同时安全行为科学为行为科学丰富了内容和扩大了内涵。
因此,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是相互交*和兼容的关系,是行为科学在安全中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应用性科学。
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
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情绪为每个人所固有、受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
第 2 页共 9 页2.气质对安全行为影响。
气质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使个人的安全行为表现为独特的个人特色。
人的气质对人的安全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安全工作适宜性。
因此,施工现场各工种安排、班组建设、使用安全干部和技术人员,以及项目组织和配备管理工人队伍时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需要和个人气质特点来进行合理调配。
行为安全管理介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安全培训和教育:定期开展安全培 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 识和技能。
应急预案和演练:制定应急预案并 进行演练,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 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行为安全管理的理
03
论基础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定 义:研究人类行 为规律的科学
理论基础:人类 行为受到内在和 外在因素的影响
行为安全管理应 用:通过了解员 工行为,采取相 应措施提高安全 意识和行为规范
行为科学理论的 意义:帮助企业 更好地理解员工 行为,提高安全 管理水平
行为安全管理模型
理论基础:基于心理学和社会 学原理,关注人的行为与环境 之间的相互作用。
定义:行为安全管理模型是一 种通过观察和解释人的行为来 管理安全的方法。
预防事故发生, 保障员工生命
安全
提高企业安全 管理水平,增
强竞争力
降低生产风险, 减少企业损失
促进企业可持 续发展,实现 长期稳定的生
产经营
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方式
制定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员工的安 全职责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了解 并遵守。
安全检查和评估:定期对工作场所 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 消除安全隐患。
提升行为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制定完善的行为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各级责任和要求。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建立有效的安全监督和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
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定。
THANK YOU
汇报人:
实施步骤:包括行为观察、行 为分析和行为干预三个阶段。
优势:能够有效地减少人为 错误和事故,提高安全绩效。
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科学原理
安全科学原理1.认识论以安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要素体系,提出系统自组织的思路,确立了系统本质安全的目标。
通过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协调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环境学、安全文化建设等科学理论研究,提出在本质安全化认识论基础上全面、系统、综合地发展安全科学理论。
2.理论系统安全原理的理论系统还在发展和完善之中,目前已有的初步体系有:安全的哲学原理:从历史学和思维学的角度研究实现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如有了这样的归纳:远古人类的安全认识论是宿命论的,方法论是被动承受型的;近代人类的安全认识提高到了经验的水平;现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甚至能够超前预防。
有了正确的安全哲学思想的指导,人类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安全才能获得高水平的保障。
安全系统论原理: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研究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安全大协调系统。
建立生命保障、健康、财产安全、环保、信誉的目标体系。
在认识了事故系统人——机——环境——管理四要素的基础上,更强调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认识安全系统的要素: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和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设备和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能量的安全作用(能量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
从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备理性的意义,更具科学性原则。
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控制是最终实现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根本措施。
安全控制论提出了有效的控制原则。
安全控制论要求从本质上来认识事故(而不是从形式或后果),即事故的本质对是能量不正常转移,由此推出了高效实现安全系统的方法和对策。
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
安全行为科学应用理论
安全行为科学应用理论安全行为科学应用理论一、引言安全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类行为模式在安全领域的运用,通过探讨人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安全行为科学应用理论,包括人类行为模式、风险认知与评估、安全意识与教育、安全管理策略、行为矫正与激励、组织行为与沟通、情境模拟与训练以及国际安全合作等方面。
二、人类行为模式人类行为模式是安全行为科学应用理论的重要基础,它探讨了人在生产、生活和科研等活动中如何做出决策、采取行动以及如何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人类行为模式包括本能反应模式、经验模式和理性模式。
在安全领域中,理解人类行为模式有助于预测和引导人的行为,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风险认知与评估风险认知是指人们对危险和风险的感知和理解,而评估则是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安全行为科学应用理论通过研究人们对风险的认知过程,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对风险的感知是否准确,以及如何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动。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风险对安全的影响。
四、安全意识与教育安全意识是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而教育则是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和关注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安全教育还可以培养人们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行为模式,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五、安全管理策略安全管理策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包括风险防控、事故预防、紧急救援等方面。
安全行为科学应用理论为安全管理提供了多种策略和方法,如基于人的行为的激励和约束策略、基于组织行为的责任制和监管策略等。
通过这些策略和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六、行为矫正与激励行为矫正是通过干预和引导,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激励则是通过奖励和惩罚等手段,引导人们采取相应的行为。
在安全领域中,行为矫正和激励对于改变员工的行为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
安全行为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与安全行为科学结合:利用AI技术预测和干预人的不安全行为
跨学科研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深入探究安全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行为科学中的应用:通过模拟真实环境,训练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 力
个性化安全教育与培训:根据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方案,提高安全行为 的普及率和有效性
发生。
安全文化理论
定义:安全文化是组织内员工对安全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集合。 目的:通过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组成:包括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精神文化三个方面。 意义: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
企业安全行为管理实践案例
案例名称:某石油公司的安全文化推广
案例简介:通过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案例名称:某电力公司的安全风险评估
案例简介:通过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和预防,降低安全 事故发生的概率。
公共安全行为管理实践案例
案例名称:新加 坡的公共安全行 为管理
案例简介:新加 坡通过制定严格 的法律法规和公 共安全教育,成 功地减少了公共 场所的不安全行 为。
案例名称:美国 的校园安全行为 管理
案例简介:美国 学校通过与警方 合作,制定安全 计划,加强安全 教育,有效减少 了校园安全事故。
社区安全行为管理实践案例
人工智能可以用于模拟和预测人的行为,为安全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和准确的依据。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智能监控和数据分析,实时监测和预警安全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 人员和财产安全。
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6168-82 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安全行为科学是把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律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应用到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的活动之中,为保障人类安全、健康和安全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企业或组织中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安全行为现象,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个体安全行为、群体安全行为和领导安全行为等方面的理论和控制方法。
(1)个体安全行为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指的是人的心理。
人既是自然的实体,又是社会的实体。
从自然实体来说,只要是在形体组织和解剖特点上具有人的形态,并且能思维、会说话、会劳动的动物,都叫做人。
从社会实体来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它的最本质的特征,凡是这些自然的,社会的本质特点全部集于某一个人的身上时,这个人就称之为实体。
个体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承担者。
个体心理包括个体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倾向性和差异性。
《安全管理学(第2版)》田水承、景国勋第七章安全行为管理
3)捷径反应
为了少消耗能量又能取得最大效果而采用最短距离的行 为。例如伸手取物,往往是直线伸向物品,穿越空地往往走 对角线等。
12
安全管理学
Safety
Management 7.1.2与安全有关的行为共同特征
4)躲避行为
当发生灾害和事故时,人们都有一些共同的避难行即躲 避行为。
5)从众行为
人遇到突发事件时,许多人往往难以判断事态和采取行 动。因而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周围相同遭遇者保持一致, 这种随大流的行为称为从众行为或同步行为。
Safety
Management 7.1.2与安全有关的行为共同特征
人的空间行为
非语言交流
侧重行为 捷径反应
共同 特征
9
从众行为
躲避行为
安全管理学
Safety
Management 7.1.2与安全有关的行为共同特征
1)人的空间行为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有“个人空间”的行为特征,这个 空间是以自己为中心,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当此空间受到 侵犯时,会有回避、尴尬、狼狈等反应,有时会引起不快、 口角和争斗。
心理,个体心理包括个体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
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
过程;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
、动机、信念、理想、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倾
向性和差异性。
16
安全管理学
Safety Management
7.1.3安全行为科学
2)群体行为安全
群体的主要特征表现为:①各成员相互依赖,在 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②各成员间在行为上相互作 用,彼此影响;③各成员有“我们同属于一群”的感 受,即彼此间有共同的目标或需要的联合体。
研究安全行为的理论及方法
研究安全行为的理论及方法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罗云要控制人的安全行为,需要研究人的安全行为规律。
安全行为科学除了阐明人的一般性行为规律外,同时还教给我们一些研究人的安全行为的方法和理论。
这为我们掌握人的特殊和复杂的行为规律规律提供了条件。
一、研究安全行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生产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具有的特点:由于具有客观的危险,正常人的行为具有朴素的计划性;安全行为具有目的性,即人能通过安全生产的目的和期望,按安全的意图控制设备、环境等;人的安全行为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安全行为;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即同一个企业或环境,同时职工或领导,会表现出对安全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人的安全行为具有可塑性,受行为惯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安全行为的可靠性会有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对同一个动作也会表现出安全程度上的差异。
因此,在研究和认识人的安全行为时,要遵循如下原则:⑴客观性原则。
就是实事求是地观察、掌握人的行为表现及产生的客观条件,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好恶。
⑵发展性原则。
人的失误或安全行为,应看作是一个过程,应历史地、变化地看特行为本质,有预测性地分析行为发展方向。
⑶联系性原则。
就是要看到行为与主客观条件之间的复杂关系,注意各种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上述原则,是1我们进行科学的安全教育,分析和控制不安全行为(三违等)的重要思想基础。
二、研究安全行为的方法研究安全行为采用的方法有:⑴观察法。
通过感官在自然的、不加控制的环境中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结果做系统记录,从而掌握安全行为特点及研究方法。
⑵谈话法。
通过谈话直接了解他人行为及心理状态的方法。
这是了解人的安全态度、认知、安全知识及其理解性常用的方法。
⑶问卷法。
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表格、问卷、量表等,通过被试者自行选择答案,了解其行为倾向性。
这种方法要求问题明确,能使被试者理解、把握。
调查表收回后,要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数据作处理。
⑷测验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35590 安全管理的安全行为科学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安全管理的安全行为科学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安全行为科学的发展及其与有关学科之关系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安全生产实践的研究均已证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的事故原因。
现代安全原理也揭示出:人、机、环境、管理是事故系统的四大要素;人、物、能量、信息是安全系统的四大因素。
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践研究结果,都强调“人”这一要素在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中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人因”问题,发挥人在劳动过程中安全生产和预防事故的作用,通常采取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手段,要使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得以提高,需要研究安全行为科学,需要学会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这就是安全行为科学得到重视和发展和基本理由。
1、安全行为科学的发展状况九十年代初以前,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更多的是研究安全心理学。
显然,对于事故心理的研究,其目的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这是预防人为事故的重要方面。
但是,仅仅考虑心理内因,仅仅从不安全行为出发,是不能全面解决“人因”问题的,是不能使预防事故的效能达到应有高度的。
也可以说,如果从人的角度,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仅仅依靠心理学是不足够的。
必须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更为广泛的学科角度,既考虑内因又考虑外因;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不仅强调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更要重视对人的安全行为的激励;这样,才能使安全管理和教育的效果更为理想,使预防事故的境界更为提高。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是安全行为科学的任务。
因此,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安全行为科学逐步地引起了重视;从八十年代当时的一种现代安全理论(通常作为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章节),发展成为九十年代中的一个独立学科。
安全行为科学建立在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律学等学科基础上,是分析、认识、研究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及模式,掌握人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的规律,实现激励安全行为、防止行为失误和抑制不安全行为的应用性学科。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安全为内涵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领导行为。
安全行为科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安全活动中各种与安全相关的人的行为规律的揭示,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建立科学的安全行为激励理论和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理论及方法,并应用于指导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等安全对策,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
2、安全行为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关系安全科学需要应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管理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结合,是管理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管理心理学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研究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这一类管理心理学的主干是普通管理学,即组织管理心理学,它研究组织系统中人们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
第二类是研究具体领域或部门的管理心理问题。
这一类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深入到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或部门,并发展为复杂的管理心理学分支学科。
安全管理心理学就是属于第二类管理心理学,它是研究安全管理领域的管理心理学问题,是管理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安全行为科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整个心理学科的基础。
普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即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安全活动中的人的行为,处于安全管理过程这一特定情境的人的心理和行为。
其规律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往往是人们在一般状况下心理活动规律的再现或演变,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因而,人们必须在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具体地运用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为解决安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服务。
如果我们把普通心理学看作是心理科学系统中的主干或基础学科的话,那么安全行为科学则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两者是基本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
安全行为科学与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的关系: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都是研究工业生产中的心理学问题,它们都是工业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心理学是以工业组织中“人——机”关系的正确处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生产系统中人对机器提供的信息进行接受、加工、储存、以及操纵机器时的心理规律。
现代社会里,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对工人的体力要求逐步减轻,但心理负荷则越来越重,从而对人生产操作的安全行为产生影响。
劳动心理学是从人与劳动工具、人与劳动环境的关系上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着生产活动与人际协作而产生的生理心理变化的规律,研究职工选择、培训、考核、奖励的方法及其心理效应,研究时间动作分析原则及其运用方法,研究劳动方法,研究劳动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以及实行文明生产的保健措施。
这里包含了安全行为科学的目标和方法。
3、安全行为科学与安全管理学的关系安全管理主要指劳动保护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
根据安全管理的职能,可将其内容分为两个范畴:一是对人的管理,二是对组织与技术的管理。
在这两大范畴中,人的因素显得重要得多。
因此,安全管理要注重人的因素,强调对人的正确管理,这就必须要求人们对企业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及他们在贯彻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与行为模式等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
安全行为科学就是承担这一任务的。
安全行为科学显然是安全管理科学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
它是通过揭示人们在劳动生产和组织管理中的安全行为及其规律,去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决策。
4、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行为科学是从社会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的行为的一门科学。
它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主要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
强调做好人的工作,通过改善社会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提高工作效率。
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规律,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和运用这种规律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服务。
这里,预测行为指根据行为规律预测人们在某种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言行;控制行为指根据行为规律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引导人们的行为向社会规范的方向发展。
行为科学是一个由多种学科组成的学科。
人的行为是个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行为研究广泛地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
例如生理学、医学、精神病学、政治学等等。
在广泛的学科中居核心地位的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
行为科学是一门应用极其广泛的学科。
行为科学的知识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服务。
可以应用于教育与医疗工作,研究纠正不良行为,治疗精神病有效方法;可以应用于政治领域。
作为寻求缓和矛盾,解决冲突的理论依据等等。
显然,安全行为科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应用分支。
安全行为科学不但要应用行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其服务,同时安全行为科学为行为科学丰富了内容和扩大内涵。
因此,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是相互交叉和兼容的关系,是行为科学在安全中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应用性学科。
二、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分析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
因而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
不同的企业职工和领导,由于上述人文素质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安全行为水平:同一个企业或生产环境,同样是职工或领导,由于责任、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会表现出对安全的不同态度、认识,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安全行为。
要达到对不安全行为的抑制,面对安全行为进行激励,需要研究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安全行为学科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
1、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1)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情绪为每个人所固有,是受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
从安全行为的角度:情绪处于兴备状态时,人的思维动作较快;处于抑制状态时,思维与动作显得迟缓;处于强化阶段时,往往有反常的举动,这种情绪可能发现思维与行动不协调、动作之间不连惯,这是安全行为的忌讳。
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可临时改换工作岗位或停其工作,不能让因情绪可能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带到生产过程中去。
(2)气质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气质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使个人的安全行为表现为独特的个人色彩。
例如,同样是积极工作,有的人表现为遵章守纪,动作及行为可靠安全,有的人则表现为蛮干、急燥,安全行为较差。
一个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后天的环境及教育对其改变和微小和缓慢的。
因此,分析职工的气质类型,合理安排和支配,对保证工作时的行为安全有积极作用。
人的气质分为四种:①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捷、乐观,情绪变化快而不持久,善于交际,待人热情,易于适应变化的环境,工作和学习精力充沛,安全意识较强,但有时不稳定;②胆汁质,易于激动,精力充沛,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暴燥而有力,情感难以抑制,安全意识较前者差;③粘液质,安静沉着,情绪反应慢而持久,不易发脾气不易流露感情,动作迟缓而不灵活,在工作中能坚持不懈、有条不紊,但有惰性,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④抑随质,敏感多颖,易动感情,情感体验丰富,行运迟缓、忸怩、腼腆,在困难面前优柔寡断,工作中能表现出胜任工作的坚持精神,但胆小怕事,动作反应慢。
在客观上,多数人属于各种类型的之间的混合型。
人的气质对人的安全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安全工作的适宜性。
因此,在工作按排、班组建设、使用安全干部和技术人员,以及组织和管理工人队伍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和个人特点来进行合理调配。
(3)性格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性格是每个人所具有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心理特征,是对某一事物稳定的和习惯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