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相似的中药名功效与解析
几组名称相似或相同的中药的区别应用
附子是毛 茛科植 物 乌头 的子 根。根 据加工方法不 同而分成 “ 附子” “ 盐 、 黑顺 片” “ 和 白附片” 。性辛 味甘 , 大热 , 有毒 , 归心 、 肾经 。功 效 : 阳 救 逆 , 火 助 阳 , 回 补 散寒止痛。“ 回阳救逆 第一 品药 ” 为 。用 于阴盛格 阳 , 大汗亡 阳, 吐泻 厥逆 , 肢冷脉
一
,
亦 有 大 剂 量 用 至 3g以 上 者 。开 水 煎 制 0 不低 于 1小 时 祛 麻 味 。 孕 妇 禁 用 。 不 宜
响疗效 , 重则引起不 良反应或 中毒 。虽然 有些 混用 药物在性 味功效上差别 不大 , 但 区别还是必需 的。中药的品种繁 多 , 别名 更复杂 , 必须认真识别 , 医师 切不 可意造、 简写药名 , 一定要 写 正规药 名 , 方能准 确
量, 捣烂外敷 。使用时 阴虚 血虚 动风 或血 热盛动风者 , 以及孕妇 均慎 用。 禹 自附在 中药 处方 上多 以 自附子 出
现, 切莫与附子 , 白附片混淆。 五加 皮、 香加皮 ( 北五 加 皮 , 五加 ) 剌 香 、
五 加
蛤蚧、 蛤壳、 倍子 ( 蛤 ) 海 五 文
皮肤湿烂 。用 量 3—6 ; g 常用 别 名文 蛤 , 文蛤粉外用适 量。
以上三味药物 , 蛤蚧 属补 阳药 , 海蛤 壳 为 化痰 药 , 五倍 子 是 收 涩 药 。 名称 中多 有 “ 、 粉” 当注意 区别 。 蛤” “ ,
千 张 纸 、 骨脂 补
据本草考 证 , 代 “ 加皮 ” 历 五 使用 混 乱 。现代研究发现刺五加补虚作用较佳 , 具有 良好的 “ 应原 样 ” 作用 ; 已单 适 等 现 独以“ 刺五加 ” 为名人 药 。而 五加皮和 香 加皮 因功效相似未作 严格区分 , 统称五加 皮, 但学者要注意香五加 的用量 。
常考相似中药鉴别总结
麻黄与桂枝:相同点:均为辛温发散之品,归肺、膀胱经。
均能发汗解表,用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麻黄--微苦,辛味较浓,发汗力强,重在宣肺,多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并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咳喘实证和风水水肿。
桂枝--味甘,温性较著,发汗力缓,重在温通阳气,风寒表实、表虚均宜。
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及痰饮、蓄水、心悸等证。
防风与荆芥:相同点:均味辛,微温。
且温而不燥,药性和缓,皆能祛风解表,用于外感表证,不管风寒、风热均可用之,常相须为用。
另可用治风疹瘙痒。
不同点:荆芥:发汗透散之力较强,兼能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祛风之力较胜,性润不燥,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且能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羌活、白芷、细辛与藁本:相同点:均能发散风寒湿邪,止痛--风寒感冒、风寒湿痹及头痛等证。
白芷、细辛尚可通鼻窍--鼻渊。
不同点:羌活--上升发散,作用强烈。
尤宜于上半身风寒湿痹及太阳头痛。
白芷--善治阳明头面诸痛。
并能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止痛之力强,善治少阴头痛;又能温肺化饮。
藁本--性味俱升,善达巅顶,治外感风寒,巅顶头痛〔太阳〕。
苍耳子、辛夷Array相同点:苍耳子┐均能发散风寒-风寒表证;辛夷┘ 宣通鼻窍-鼻渊头痛。
柴胡、葛根与升麻Array相同点:三药均能发表--表证发热;升阳--清阳不升。
升麻、葛根:透疹-麻疹不透。
薄荷、牛蒡子与蝉蜕鉴别:三者均可:①疏散风热-风热表证,风温初起②利咽--风热壅盛,咽喉肿痛;③透疹--风疹瘙痒,麻疹不透。
菊花与桑叶鉴别:相同点:①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②平抑肝阳--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③清肝明目--肝火上炎,目赤昏花。
石膏与知母鉴别:相同点:均为甘寒之品,归肺胃经。
均能清热泻火,治疗气分实热证,肺胃有热之证。
常相须为用。
石膏--辛而大寒,重在清解,长于清泻肺胃实火。
煅后外用能清热收敛。
知母--味苦而寒,重在清润,偏于滋润肺胃火燥,长于滋肾泻火,又能润燥通便。
相似中药小鉴别
相似中药小鉴别众所周知,中药的世界里呢,有很多药材名字类似,但性味功效却是各有千秋。
今天小编便将几个常用的药材分别比较下,也好方便大家日常生活中分辨应用。
天冬、麦冬相同点:两者均味甘、苦,性寒,归肺、胃经。
既能滋肺阴,清肺热,润肺燥,又可清胃热,养胃阴,生津止渴。
对于热邪伤津而导致的肠燥便秘,可起到增液润肠以通便的作用。
在治疗肺胃燥热时,二者还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但有脾胃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者,应忌用此二者。
不同点:天冬苦寒之性较甚,补肺、胃之阴强于麦冬,对咳嗽咯痰不利者,兼能止咳祛痰,还能入肾经以补肾阴、降肾火,可治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之症,疗效较好,唯滋腻性较大,用时当注意。
麦冬微苦寒,养胃阴与清胃热之力虽弱,但滋腻性较小。
并且麦冬还能入心经以补心阴、清心除烦、安神,可治心阴不足及心火亢盛之症。
黄芪、黄芩这两位就真的是除了名字长的像之外没别的了,完完全全是两种不同的中药。
黄芪:性甘,微温。
功效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
黄芪补气,属于补药。
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证,是一味以补为主的药物。
黄芩:性苦寒。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要用于治疗热毒证,是以泄热解毒为主的药物。
黄芩偏寒,属于泄火的消炎药,一般上焦的炎症会用到黄芩。
人参、党参、太子参相同点:人参、党参、太子参三者都是进补常用的补益中药。
在功用上,三者都具有补气的功效不同点:三者作用不尽相同,临床使用时各有偏重:(1)人参大补元气,有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回阳救逆之功;党参偏重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2)若用于补气补血,扶正祛邪,三者均可,但小儿、青少年,以选用太子参为宜,因其无促进性早熟之弊,中年人及青壮年则选用党参为好,而老年患者以人参为宜,因人参有防老、抗衰、抗癌之效。
(3)从病种上来说,治疗消渴病以人参为好,因其可减少尿糖,改善全身症状,而党参则相反,可使血糖浓度升高,不宜选用。
抢救危重病人,也以人参为佳,因其可大补元气,回阳救逆。
31种相似功效的中药对比
31种相似功效的中药对比
1南沙参与北沙参
南沙参与北沙参之性能功用基本相似。
但就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而言,南沙参力不及北沙参;就化痰作用而言;则南沙参优于北沙参,且有益气之功。
2麦冬与天冬
两者药性均为寒凉,均能养肺阴,常相须为用。
但天冬寒润之力强于麦冬,长于滋肾阴而清降虚火;麦冬则寒润之力较弱,偏于养胃生津、润肺与清心除烦。
两者在作用部位上尚有偏上偏下之分。
3龟甲与鳖甲
两者均能滋阴清热,潜阳息风,用治阴虚发热,阴虚阳亢与阴虚风动等证,常相须为用。
但比较其功力,相同之中略有差异,即滋阴以龟甲为主,潜阳则以鳖甲为长。
故欲其滋阴为主之方多用龟甲;欲其退夜热早凉、骨蒸为主之方多用鳖甲。
鳖甲能软坚散结,常用治癥瘕积聚、疟母等症,则为鳖甲之所长,而龟甲则无此作用。
但龟甲能补肾健骨,治腰膝酸软,囟门不合,及固经止血,养血补心等,鳖甲很少应用。
展开剩余91%。
名字相似的药材,都有哪些共同的功效特点?
药考证,找润德,医药培训第一品牌名字相似的药材,都有哪些共同的功效特点?(润德王波波老师整理)不少传统药物的名称很接近,在中药二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也会遇到很多名称相似的药物。
尽管不是所有的名称相似的药物都有共性,但是不乏部分名称相似的药物具有相同功效。
同学们如果能很好地掌握它们的共性,学习这部分药物的时候,更能得心应手。
例如下边列举的这几类中药,它们在功效上都具有共性。
这些带“参”的药物,能补气生津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太子参:补气生津这些带“石”的药物,能平肝礞石:消痰下气,平肝镇惊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这些带“藤”的药物,能祛风通络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夜交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带“藤”而不祛风通络的只有两味药:鸡血藤功能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钩藤功能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这些以“香”结尾的药物,能止痛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温肾纳气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麝香:开窍醒神,消肿止痛,活血通经。
苏合香:开窍辟秽,止痛。
安息香;开窍辟秽,止痛,行气活血。
药考证,找润德,医药培训第一品牌这些带“姜”的药物,能温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干姜: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这些带“仁”的药物,能润肠通便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
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盘点名称相似而药效不同的中药(一)
名称相似而文/陈金素 云南省中医医院 副主任药师现如今,“养生热”充满了大街小巷,中药养生保健受到许多人的关注。
可是,有些中药名字很相近,功效却大不同,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一)药效不同的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
西红花活血祛瘀、通经之力较强,又兼有凉血解毒之功。
中药34《中医健康养生》 2020年10月刊有些中药的名称十分相似,比如三七与土三七、红花与西红花,但其功效及使用却是有所不同的,选择时应注意区分。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对红花应该并不陌生。
然而未必了解,红花与西红花并非是同一药材。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又名番红花、藏红花。
西红花因主产于西班牙,取名“西红花”;又因历史上一直从西方国家进口,由印度、伊朗经西藏进入内地,故又称“藏红花”。
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
主要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关节疼痛,以及热郁血滞所引起的斑疹色暗。
西红花同样可以活血化瘀、祛瘀止痛、通经,均可用治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跌打损伤等。
除此之外,西红花还可凉血解毒、解郁安神,对妇女月经不调、经闭难产等有较好的作用。
与味辛、性温的红花相较,西红花味甘、微寒,活血祛瘀、通经之力较强,又兼有凉血解毒之功,故尤其适宜于温病热入血分之发斑重证。
红花活血祛瘀的功效甚佳,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气滞血瘀型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益气活血的作用,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内外出血、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软组织挫伤、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高脂血症、糖尿病血管病变、免疫功能低下见上述证候者。
三七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尤以有瘀滞者为宜,但孕妇慎用。
土三七同样可以散瘀止血、消肿止痛,同时还能清热解毒,用于吐血、鼻血、咯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各类出血病症,以及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痛、疮痈肿毒、乳房胀痛等,但孕妇也应慎用。
“同名同姓”中药莫混淆
“同名同姓”中药莫混淆“同名同姓”中药莫混淆辨状论质话中药中药中有同名异物现象,易引起混淆。
中药名称的标准化、规范化,应以《药典》中所收载的名称为准,处方中不用别名。
现列举部分同名异物中药加以区别。
一、紫金龙和虎杖紫金龙为罂粟科植物藤铃儿草的根。
本品辛苦微寒,具有镇痛止血、消炎降压之效,内服用治各种疼痛,外用可治外伤出血,以止血之功为优。
虎杖别名紫金龙,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及根。
本品微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通经、祛痰止咳等多种功用。
内服治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等,外用治烧烫伤、跌仆损伤,以活血散瘀见长。
二、桂皮和肉桂桂皮为樟科植物天竺桂、细叶香桂等的树皮。
桂皮辛温,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
其散寒止痛、温通血脉的作用与肉桂类同而力弱,多用于寒湿痹证,或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
肉桂别名桂皮,为障科植物肉桂的干皮或枝皮。
本品辛热,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引火归元,多用于肾阳不足、心腹冷痛及上热下寒证。
又善入血分,温通经脉,用治寒凝血瘀之痛经、闭经。
此外,少量配伍于补益气血方药中,有鼓舞气血生长之妙用。
三、豆蔻(姜科、肉豆蔻科)和草豆蔻姜科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实。
本品辛温香燥,既能温化中焦之寒湿以醒脾和胃,又能宣化上焦之湿以通畅气机,适用于上中二焦之湿阻气滞证。
肉豆蔻科豆蔻别名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为种仁。
本品辛温,可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常用于脾肾虚寒所致之久泻久痢、滑脱失禁等症,又能温中行气,治疗寒凝气滞之脘腹胀痛。
草豆蔻别名豆蔻,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种子。
本品燥湿行气、温中止呕,用治寒湿内阻脾胃之脘腹胀满冷痛、恶心呕吐等。
四、金不换、三七、菊三七和土大黄金不换为防已科植物华千金藤的块根。
本品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之功,善治胃痛、痢疾及痈疽肿痛、跌打损伤等。
三七别名金不换,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
三七苦甘温,可散瘀止血、消肿止痛,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对出血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是跌打损伤之要药。
中药名相近药效却不同
中药名相近药效却不同在中草药这个大家族中,有很多中草药成员名字相近,单说那纷繁的中药名,就蕴含着无穷的妙趣。
然而,这纷繁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那似是而非的近似药名,但功能却天差地别,很容易就被误买误用。
黄连和胡黄连:前者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是人们所共知的苦口良药,性寒,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可用于热病、止热痢、热盛心烦、湿热痞满、肠炎呕吐、目赤肿痛、痈疖疔疮。
后者为玄参科植物西藏胡黄连的干燥根茎,味苦性寒,能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多用于阴虚潮热、湿热下痢、肝热目痛、痈肿疔疮、痔疮疳热等证。
虽两者同为清热良药,然黄连清实热,胡黄连则退虚热,一虚一实,迥然有异。
柴胡与银柴胡:前者味苦辛、性微寒,有和解表里、疏肝开郁、升阳举陷之功效,是舒肝、和解类方剂的主药。
柴胡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胀满、疟疾、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肝热目赤诸症。
后者味甘性微寒,为清虚热、清疳热、凉血之剂,多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小儿疳积发热等症。
其药材来源亦有别,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的根,银柴胡则属石竹科植物。
桃仁与胡桃仁:前者为蔷薇科植物桃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苦,性平,有活血、祛瘀、润肠之功效,多用于闭经、痛经、腹部肿块、跌打损伤、肠燥便秘等症。
后者则是胡桃科植物胡桃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性温,能温肾定喘、益肾、固精,多用于虚寒咳喘、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诸症。
麻黄与麻黄根:前者为麻黄科植物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后者即是其根部。
前者发汗、解表、散寒、平喘、利水,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支气管炎、水肿等症。
前者味苦性温,后者味甘性平,能涩汗、止汗,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两药为同一植物不同部分,其功能就有发汗与止汗之不同,更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桑螵蛸与海螵蛸:前者为螳螂科动物大刀螂或巨斧螂的干燥卵鞘,味甘涩,性平,能益肾、固精、缩尿、止带,常用于遗尿、尿频、遗精、白带诸症。
后者为无针乌贼的干燥内壳,俗称墨鱼骨,味咸性微温,有收敛、制酸、止血等功效,多用于溃疡病、胃酸过多、吐血、崩漏、白带、外伤出血等症。
试谈药名相似来源相近中药的临床用区别
试谈药名相似来源相近中药的临床应用区别药剂科骆杰辉整理有些中药药名相似,又属同科植物,但其功效及临床应用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所以临床必须区别应用。
一、白芍与赤芍两药都来源于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芍是家种芍药之根,加工时刮去粗皮;赤芍为野生芍药或川赤芍、草芍药之根。
《本经》载芍药并无赤白之分,至陶弘景才‘提出有赤白两种,后世医药并分别应用。
白芍为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良药。
多与当归、地黄、川芎配伍,治疗血虚证和妇科疾患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
并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耳鸣或烦躁易怒,肝气不和的胸肋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挛,肝郁脾虚的痛泻和湿热痢疾的腹痛、里急后重。
配与桂枝,能调和营卫,治疗表虚自汗;配与地黄、知母等,能清虚热、敛阴液,治疗阴虚盗汗;配与龟板、鳖甲等,能育阴潜阳,治疗阴虚风动。
赤芍为清热凉血、祛瘀止痛药。
多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引起的发热、舌绛、身发斑疹、吐血、衄血之症和血分有热而致的疮疡红肿疼痛或目赤肿痛。
也常用于血瘀的痛经、闭经,跌扑损伤的瘀血肿痛。
二、白术与苍术两药都来源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术是白术的根茎;苍术为茅苍术或北苍术的根茎。
白术为补益药,具有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之功效。
是治疗脾气虚弱,运化失常的饮食难化,水湿停滞的痰饮、水肿,中气不足的内脏下垂,久泻脱肛的常用约。
苍术为化湿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之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阻脾胃的脘腹胀满、呕恶便泄、倦怠纳少之症,配伍祛风湿药可治风湿痹痛,配伍清热燥湿药可治湿热下注的脚膝肿痛及痿证。
并含有维生素A,可用于夜盲症。
白术与苍术均能燥湿健脾,但白术偏于健脾,又可固表止汗,安胎;苍术偏于运脾,重在燥湿,又可祛风发汗。
三、羌活与独活两药都来源于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羌活是羌活或宽叶羌活的根茎或根;独活为毛当归等的根。
二者均苦涮,入肾、膀胱经,有祛风胜湿的功效。
均可用于风寒外感证和风湿痹痛。
但羌活气味浓烈,发散作用较强,善治头、项、脊背及上肢的风寒湿引起的疼痛;独活发散之力逊于羌活,偏用于下半身腰、足、胫风寒湿引起的疼痛。
功能相近全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对比
功能相近全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对比发散风寒药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通鼻窍、散风寒。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滑利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
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除烦止渴。
寒水石清热泻火。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郁结、降血压。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热利尿。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除烦止呕,祛痰排脓,利尿透疹。
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渗湿泄热。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药名相似的中药区别(歌诀篇)
药名相似的中药区别(歌诀篇)药名相似中药甄别诀胡军药名相似易混淆,此诀牢记莫忘掉。
独活羌活名相似,二者皆可祛风湿,止痛还可以解表,风寒湿痹表证疗。
羌活药性较为烈,发散力强性上窜,风寒湿痹在上身,羌活要比独活好。
独活药性较缓和,发散力弱下行脚,风寒湿痹在下身,独活效比羌活高。
竹叶淡竹叶比较,清热生津热烦消,二者功效极相似,相比功效异如渺,竹叶清心泻火强,淡竹叶清热利尿。
赤芍相比于白芍,痛证止痛少不了,活血止痛用赤芍,柔肝止痛取白芍,临床运用要灵巧,白补赤散得记好。
火麻仁与郁李仁,排便滑肠能润燥,前者滋补宜于老,后者利气润肠燥。
柴胡银柴胡相较,热证退热用必要,柴胡退热而解表,疏散少阳半里表;银柴胡清虚热好,阴虚疳积而发烧。
黄连胡黄连必晓,二者清湿热同效,黄连泻火解毒强,胡连虚热疳热好。
茯苓比较土茯苓,二者除湿属同道,茯苓利水渗湿饮,土苓解毒除湿灵。
蕲蛇乌梢蛇效近,疏风通络止痒痉。
同是祛风之要药,性善走窜内外通,脏腑肌表无不经,蕲蛇有毒功力强,乌蛇无毒力缓轻。
骨碎补与补骨脂,均能补肾而壮阳,前偏补肾与强骨,活血化瘀善疗伤;后偏温补脾与肾,固精缩尿选之当。
白朮苍术做比较,燥湿健脾运中焦,白朮健脾益气好,补气健脾第一药;苍术相比偏燥湿,用作湿邪阻中焦。
木通通草相比较,利尿通淋热涩消,产后乳汁不得下,通乳用之功亦好。
二者功效区别渺,木通力强通草小。
吴茱萸与山茱萸,来源功效均皆异。
前者善散肝经寒,下绕阴器上顶巅,厥阴头痛寒疝痛,降逆止吐泻五更;后者温补不燥峻,益精助阳平补功,肝肾亏虚腰膝痛,阳痿耳鸣头昏晕,遗精滑精肝肾损,冲任不调崩漏症,月经过多大汗出,体虚欲脱皆可用。
木香相比青木香,行气止痛功相仿。
肠胃气滞用木香,泻痢后重最适宜;青木香行肝胃气,脘腹疼痛兼热宜,解毒消肿丁疮起,皮肤湿疮蛇伤愈。
麦芽稻芽与谷芽,健胃除滞助消化。
麦芽回乳能消胀,疏肝解郁可用它;稻芽谷芽力较缓,不伤胃气助消化。
姜黄比较片姜黄,活血通络行气像,姜黄活血行气强,片姜通络止痛上。
这些名字相近的中药材,实际用途却大有区别!
这些名字相近的中药材,实际用途却大有区别!各位小伙伴们,这里出几道中药题考考大家处方上写着豆蔻或者寇仁,应该选白豆蔻还是草豆蔻或者肉豆蔻?处方上写着牛膝,是选择怀牛膝还是川牛膝?处方上写着麻仁,那到底是选火麻仁还是胡麻仁?中药的知识博大精深,有的药材可能有多个不同的名称,有的药材名字非常接近但性味却完全不同。
对于刚入门的初学者来说,配药时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错!一定要明确分辨药材的通用名和近似名,方能保证配药万无一失。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些名称相近的中药材。
白豆蔻、草豆蔻和肉豆蔻从外观上分辨三种药材并不难,虽然三者都是圆球形果实,但肉豆蔻相对比较大,表面平滑,实心且坚硬;草豆蔻表面凹凸不平,有皱缩的纹理;白豆蔻最轻,而且质脆容易捏碎。
由于白豆蔻和草豆蔻都属于姜科植物,所以闻起来都有辛辣的气味,两者都有芳香醒脾,振奋脾胃的功效,肉豆蔻则是常绿乔木植物的果实,有温中涩肠,行气消食的作用,肉豆蔻的气味略淡一些。
处方中如果是写着豆蔻、寇仁、波蔻的,一般都是指白豆蔻。
川牛膝与怀牛膝川牛膝颜色较浅,表面光滑,通常是切成长条柱状存放;怀牛膝色泽偏黑,表面粗糙,一般是切成粒状存放。
无论是川牛膝还是怀牛膝都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二者的区别在于川牛膝用于实证,怀牛膝用于肝肾虚证。
处方里面的牛膝,一般都是指怀牛膝。
如果处方里面写的是川七,就成另一种药材了。
火麻仁与胡麻仁火麻仁性状较圆,呈浅棕色,胡麻仁相对比较扁平,颜色更深一些。
在两广地区的凉茶店里经常能看到火麻仁药茶,其实火麻仁是药用大麻的种子,没有毒性,作用温和,有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用于体液不足引起的肠燥便秘。
胡麻仁别称亚麻籽,与火麻仁功效相似,只是多了补健强身的作用。
胡麻仁的有效成分在内部,所以需要事先打碎胡麻仁的外壳,方便药效煎出。
如果处方里面写的是麻仁,两种药材都有可能使用,这时就根据药方来鉴别,比如麻子仁丸的处方里的麻仁,就一定是火麻仁。
在不能确定用哪一种药的情况下,必须咨询专业的中药师或医生。
辨药相似中药易混用,药性不同要分明,常见相似中药的差异详解就看这篇
辨药相似中药易混用,药性不同要分明,常见相似中药的差异详解就看这篇No.1山楂、神曲、麦芽相同点:消食化积。
不同点:•山楂主消肉食,并有行气散瘀的作用;•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并略兼带解表之功;•麦芽主消米面一切诸果食积,并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
No.2泽泻、泽兰、泽漆相同点:利水。
不同点:•泽泻主泄相火;•泽兰主活血化瘀,通经消肿;•泽漆主化痰止咳,散结。
No.3茯苓、赤茯苓、茯神相同点: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不同点:•茯苓主偏于健脾安神;•赤茯苓主健脾安神力弱、但能泻热行水、治膀胱湿热、湿热白带尤佳;•茯神主专供安神、其他作用弱。
No.4鹿角、鹿角胶、鹿角霜相同点:温补肾阳。
不同点:•鹿角可作为鹿茸的替代品,具有活血散瘀消肿功能;•鹿角胶主益精血、并有止血作用;•鹿角霜主收敛止血、还可治疮疡久不愈合的功能。
No.5生首乌、制首乌、首乌藤相同点:补血。
不同点:•生首乌主润肠通便、解毒、截疟,补血作用弱;•制首乌主补益精血,乌发润发;•首乌藤主养心安神,且具祛风通络的作用。
No.6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相同点:清热解毒,凉血功能。
不同点:•大青叶主消斑;•板蓝根主利咽;•青黛主消斑、清肝泻火。
No.7附子(白附片)、肉桂、干姜相同点:散寒止痛、治脾胃虚寒的胃脘痛、食少便溏;不同点:•附子(白附片)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下温肾阳、中温脾阳;•肉桂主补火助阳,并有温经通脉的作用;•干姜主回阳、且温肺化痰。
No.8乳香、没药相同点: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不同点:•乳香主兼行气;•没药主偏于散瘀。
No.9龙骨、牡蛎相同点:平肝清潜阳,固涩收敛。
不同点:•龙骨主镇惊;•牡蛎主软坚散结。
No.10黄芩、黄连、黄柏相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不同点:•黄芩主清上现热为主、亦清肝火并兼有止血安胎;•黄连主清中焦相火为主、亦清心火及肝火、并善治湿热痢疾;•黄柏主清下相火为主、退虚热、止带、治湿疹、湿疮。
No.11龟甲、鳖甲相同点:滋阴潜阳,退虚热。
中药相似药物比较
1.麻黄桂枝:共性:二药性味辛温,均能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
个性:麻黄兼微苦味,为辛温解表峻品,多用于风寒表实证。
并能:宣肺平喘:用于咳嗽气喘症。
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水肿。
散寒通滞:用于风寒痹症,阴疽,痰核。
桂枝兼甘味,甘温助阳实表和解肌,配白芍治表虚有汗者。
并能:温通经脉:用于寒凝血滞痛证。
助阳化气:用于痰饮蓄水证及心阳不振之心悸。
2.荆芥防风:共性:二药性味辛微温。
均能发表散风:用于外感表证。
性微温不烈,配伍不同可治风寒风热表证。
个性:荆芥并能:透疹消疮: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炒炭止血:用于吐衄下血。
防风兼甘味。
并能:胜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症。
止痉:用于破伤风证。
止泻:用于肝郁乘脾,腹痛泄泻。
3.桑叶菊花:共性:两药性味苦甘寒。
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头痛。
平肝明目: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个性:桑叶并能:清肺润燥:用于肺热燥咳及风热咳嗽。
凉血止血:用于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之证。
菊花兼辛味,性微寒。
兼能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肿毒。
4.柴胡葛根:共性:二药性味辛寒凉。
均能退热:用于外感发热。
又能升阳。
个性:柴胡兼苦味,性微寒。
在退热之中尤善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多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
并能: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
升阳举陷:用于气虚下陷,久泄脱肛。
葛根兼甘味性凉。
并能:透发麻疹:用于麻疹不透。
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升阳止泻:用于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5.石膏知母:共性:二药性味皆甘寒,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善泄肺胃火。
用于气分实热症,常相须为用。
个性:石膏:味兼辛,寒凉性大于知母。
清热泻火之功强于知母,性味辛寒善透解肌热,为清肺胃实热的要药,亦可用于阳明胃火牙痛头痛,气血两燔而发斑疹。
收敛生肌,用于疮疡久溃不收口,湿疹,水火烫伤等。
知母味兼苦但质润多液而善滋阴润燥,用于阴虚燥咳,骨蒸潮热盗汗,消渴及肠燥便秘。
6.黄芩黄连黄柏:共性:三药性味苦寒,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药效相近中药材汇总
药效相近中药材汇总一、解表类。
1. 麻黄与桂枝。
- 都有发汗解表的功效。
麻黄发汗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还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解肌,适用于风寒表虚证,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2. 荆芥与防风。
- 二者均能祛风解表。
荆芥质轻透散,又能透疹消疮、止血;防风祛风之力较强,还可胜湿止痛、止痉。
二、清热类。
1. 石膏与知母。
- 都能清热泻火。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重在清解肺胃实热;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既清实热又退虚热。
2. 黄芩、黄连与黄柏。
- 黄芩善清上焦热,还能止血、安胎;黄连清热燥湿之力最强,善清心火、中焦湿热,为治湿热泻痢要药;黄柏善清下焦热,且能泻火解毒,退虚热,多用于阴虚发热、盗汗遗精等。
三、泻下类。
1. 大黄与芒硝。
- 都有泻下攻积的作用。
大黄泻下力强,为治积滞便秘之要药,还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芒硝能润燥软坚,泻下通便,外用还可清热消肿。
四、祛风湿类。
1. 独活与羌活。
- 均能祛风湿。
独活善治下半身风湿痹痛;羌活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且解表之力强于独活。
2. 木瓜与伸筋草。
- 都有舒筋活络的功效。
木瓜还能和胃化湿,用于湿浊中阻之吐泻转筋;伸筋草能祛风除湿,多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五、化湿类。
1. 苍术与厚朴。
- 二者均能燥湿。
苍术还能健脾、祛风散寒;厚朴能下气除满,消积导滞。
六、利水渗湿类。
1. 茯苓与薏苡仁。
- 都有利水渗湿、健脾的作用。
茯苓还能宁心安神;薏苡仁还能除痹、清热排脓。
2. 泽泻与猪苓。
- 均有利水渗湿之功。
泽泻利水力强,且能泻热;猪苓单纯利水渗湿。
七、温里类。
1. 附子与干姜。
- 都有温中散寒的功效。
附子回阳救逆力强,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2. 肉桂与吴茱萸。
- 肉桂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吴茱萸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八、理气类。
1. 陈皮与青皮。
- 都有理气的作用。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作用较缓;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作用较强。
「中医考研」收藏篇!34组药名相似的中药功效对比
——节选自《红研知己》
中药学里有很多名字相似的药物稍不注意就会混淆这期研研给大家整理了一下一共34组药名相近药物功效的对比快功效对比
眼看着考试的日期一天天逼近,不知道大家的复习成果如何?中药学相对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一门功课,内容繁杂,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又十分松散,总是背了忘,忘了又背的......中药学里有很多名字相似的药物,稍不注意就会混淆,这期研研给大家整理了一下,一共34组药名相近药物功效的对比,快来看一下吧~
有哪些名字类似药效不同的中药
有哪些名字类似药效不同的中药中药学重点对比,日常所见的中药,名字虽然有相似的,但药效却大不一样,一定要注意,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吧!1/金银花和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较强,为治痈肿疔疮阳症的要药(内外痈),是清热解毒中的疏散风热药,兼可凉血止痢,露剂清热解毒。
连翘:苦寒,清心火,解毒消痈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为治疗瘰疬痰核的要药,又为清热解毒药中的疏散风热药。
2/柴胡和升麻柴胡:辛苦寒,肝胆经。
其性升散可疏少阳之邪,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用于外感发热,有良好的疏散退热作用;归肝经疏肝解郁;又散升阳举陷。
升麻:辛甘微寒。
肺脾胃大肠经。
解表药中的清热解毒药,尤善解阳明热毒;又可发表透疹。
最为麻疹之专药。
升提中气,而有升阳举陷之功。
3/石膏和知母石膏:辛甘大寒。
肺胃。
生用,辛以解肌退热,寒能清热泄火,甘寒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证的要药,又可清肺热泻胃火,煅后收敛生肌。
知母:苦甘寒,肺胃肾。
清泻肺胃肾上经之火,甘寒质润,养肺胃肾三经之阴液;既清气分实热,又清相火退虚热。
4/川贝母和浙贝母川贝母:苦甘微寒。
肺心经。
清热化痰,性凉而甘又能润肺止咳,尤宜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或痰中带血等症;又可散结消肿,治疗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
浙贝母:苦泻寒清,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作用均强于川贝,临床多用于治疗风热、燥热、痰热咳嗽及瘰疬、瘿瘤、疮痈和肺痈等。
5/附子和干姜附子:辛甘热。
有毒。
心肾脾。
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且可散寒止痛,治寒痹疼痛较剧者。
回阳救逆配伍干姜,补肾阳配伍肉桂。
干姜:辛热。
脾胃心肺经。
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治脾胃寒症;入心经,回阳通脉助附子回阳救逆;兼入肺经,温肺散寒化痰饮。
14种药性相同分析
14种药性相同分析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1)荆芥——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2)薄荷——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3)牛蒡子——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4)蝉退——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5)升麻——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6)葛根——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7)紫草——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8)牛蒡子升麻紫草——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1)白芷——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2)细辛——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3)白芷细辛辛萸苍耳子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1)桑叶菊花——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2)桑叶——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3)菊花羚养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
(4)秦皮——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
(5)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
(6)羚羊角——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
(7)决明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
(8)车前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
(9)石决明诊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
(10)诊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1)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
(2)知母——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
(3)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
(4)青蒿——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
(5)地骨皮——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
8组名称相似中药饮片浅析
2014.03中医中药259我国幅员辽阔,中药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其中许多药名仅一字之差,功效或形状却相差甚远,轻者影响疗效,重者危及生命。
笔者经工作实践总结出8组名称相似中药影片如下,供同行分享。
1黄芪、红芪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红芪来源于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 [1],二者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都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二味中药饮片性状鉴别在于:(1)黄芪外表面灰黄色或淡褐色而红芪表面呈灰红棕色。
(2)黄芪木部具有裂隙,而红芪质坚而致密。
(3)黄芪切断面皮部占半径的2/5~3/5,而红芪皮部约占1/3~1/2。
2青果、西青果青果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干燥成熟果实。
西青果,又名“藏青果”,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青果就是橄榄,这是南方的常识。
二者的功效大致相同,为清热生津,利咽解毒,用于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咽喉干燥。
二者药材主要鉴定点:(1)青果大,长2.5~4cm,直径1~4cm;西青果小,长2~3cm,直径0.5~1.2cm 。
(2)青果两端钝园,西青果一端尖,另一端钝。
(3)青果内有3室,各有种子1粒;西青果内部 只有1室,常呈空心状[2]。
它们因名称相似功效相似,很多地方经常混用。
3通草、小通草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而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及中国旌节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的干燥茎髓。
8组名称相似中药饮片浅析吴 君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中药科 浙江省台州市 318020【摘 要】目的:增强对名称相似中药饮片的全面认识和辨析能力。
方法:对八组名称相似中药饮片从植物来源、性状鉴别或功效主治方面进行辨析。
结果:名称相似中药其来源、性状特征或功能主治却相差甚远。
结论:临床使用中药时,应认真区分名称相似饮片,防止混用,以保证患者用药有效、安全。
【关键词】 来源;鉴别;功效 二个功效相似,都有清热,利尿,下乳之功。
二者饮片鉴别最主要的差异是通草是空心的,纵剖面薄膜呈梯状排列,而小通草断面是实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似相近个药有专功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中药名称也比较复杂。
如有别名、商品名、处方名、文献名、炮制名等,有的中药名称之间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形态、功效相差甚远,有的中药炮制后性能、功效发生了变化,名称也就变化了。
有些医生处方书写不规范,也容易造成名称上的混淆。
因此无论是医药人员,还是患者都要引起重视,否则一旦出错,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生命。
以下就将一些常用并且在名称上容易混淆的中药作一介绍。
海螵蛸与桑螵蛸海螵蛸。
又称乌贼骨。
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
性温,味咸、涩,具有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的功效。
用于胃痛吞酸,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溃疡病等。
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的卵鞘。
性平,味甘、咸,具有益肾固精,缩尿止浊的功效,治疗肾气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
草河车与紫河车重楼的别名称草河车,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
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功效。
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紫河车为健康人的干燥胎盘,性温,味甘、咸,具有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的功效。
治疗虚劳赢瘦,骨蒸盗汗,咳嗽气喘,阳痿遗精,不孕少乳等症。
山茱萸与吴茱萸山茱萸又称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性微温,味酸、涩,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
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等症。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热,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
助阳止泻的功效。
治疗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虚寒久泻等症。
天龙、天虫与全虫蜈蚣的别名称天龙。
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
性温,味辛,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
用于疮疡肿毒,痉挛抽搐,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等症。
僵蚕的别名称天虫。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感染白僵茵而致死的干燥体。
性平,味成、辛,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
面神经麻痹。
全蝎的别名称全虫,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性平,味辛。
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能,用于小儿惊风。
抽搐痉挛,半身不遂。
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疠等症。
大胡麻与小胡麻亚麻子的别名为大胡麻,为亚麻科植物亚麻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平,味甘,具有润燥,祛风的功效。
用于肠燥便秘,皮肤干燥瘙痒,毛发枯萎脱落。
小胡麻是茺蔚子的别名,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微寒,味辛、苦,具有活血调经、清肝明目的功能。
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目赤翳障,头晕胀痛。
杞子与枝子枸杞子的别名称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平,味甘,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
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眩晕耳呜,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症。
栀子的处方名常写成枝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寒,味苦,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
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半边莲与半枝莲半边莲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干燥全草。
性平,味辛,具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
用于大腹水肿,面足浮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全草。
性寒,味辛,微苦,具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的功效。
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
酢酱草与败酱草酢酱草为酢酱草科植物酢酱草的全草。
性寒,味酸,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功效。
治疗泄泻、咽喉肿痛等症。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的全草。
性寒,味辛、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脓排肿,祛瘀止痛功效。
治疗肠痈及血滞经痛等症。
肉豆蔻与白豆蔻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
性温,味辛,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的功效。
治疗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豆蔻的别名称白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温,味辛,具有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的功效。
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龙胆草与龙须草龙胆习惯称为龙胆草,为龙胆科植物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寒,味苦,功能为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目赤耳鸣,胁痛口苦等症。
灯心草的别名称龙须草,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干燥茎髓。
性寒,味淡,具有清心火,利小便之功,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
口舌生疮。
葫芦壳与胡芦巴葫芦壳为葫芦科植物匏瓜的成熟果皮。
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消肿功效,治疗水肿腹水,小便不利等症。
胡芦巴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温,味苦,具有温肾,祛寒,止痛功能。
用于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小肠疝气,寒湿脚气。
白薇与白蔹白薇为萝蘑科植物白薇的根及根茎。
性寒,味苦、咸,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的功效。
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等症。
白蔹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
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
用于痈疽发背,疗疮,瘰疬,水火烫伤。
金铃子与金樱子川楝子别名称金铃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寒,味苦,具有舒肝行气止痛。
驱虫的功能。
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及虫积腹痛等症。
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平,味酸、甘、涩,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的功效。
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石决明与决明子石决明为鲍科动物杂色鲍的贝壳。
性寒,味成,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效。
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等症。
决明子又称草决明,为豆科植物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微寒,味甘、苦、咸,具有清热明目。
润肠通便之功效。
用于治疗肝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等症。
补骨脂与骨碎补补骨脂别名破故纸,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温,味辛、苦,具有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的功效。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骨碎补另11名猴姜、毛姜、申姜,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
性温,味苦,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功效。
治疗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损伤等症。
泽漆与泽泻泽漆为大戟科植物泽漆的全草。
性寒,味苦,具有逐水通便、消肿散结功能。
用于治疗腹水胀满及痰饮咳喘等症。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性寒,味甘,具有利小便,清湿热之功。
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眩晕,热淋涩痛等症。
漏芦与藜芦漏芦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的干燥根。
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的功能。
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
藜芦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根及根茎。
性寒,味苦、辛,具有吐风痰,杀虫毒的功效。
治疗风痫、癫疾、疥癣、恶疮等症。
黄芪与黄芩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能。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糖尿病等。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
安胎的功效,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症。
天南星与胆南星天南星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的干燥块茎。
性温。
味苦、辛,具有燥湿化痰。
祛风解痉,散结消肿的功效。
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痈,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
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胆南星是用牛胆汁搅拌炮制后的加工品为胆南星。
性凉。
味苦、微辛,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功效,治疗痰热惊风抽搐及中风、癫狂等症。
生地与熟地地黄习惯称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
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能。
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生地黄用酒蒸熟后即为熟地黄,简称熟地。
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具有滋阴补血,益精添髓的功效。
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症。
赤芍与白芍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痈,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性微寒,味苦、酸,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
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何首乌与制何首乌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鸟的干燥块根。
性温,味苦、甘、涩,何首鸟具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的功能。
用于瘰疬疮痈。
肠燥便秘及高血脂等症。
何首鸟用黑豆汁搅拌后蒸制即为制何首乌,性微温,味微甘、涩,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功效。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