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之专家解析
五大名窑
• 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宫廷御 用、“淡天青”、“蟹爪纹”为人熟知。 其器形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 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等; “淡天青”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 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 “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釉面有细小的 纹片,称为“蟹爪纹”。 • 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 白等,釉层薄而莹润,其釉如“雨过天晴 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 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 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
。
钧瓷
• 清乾隆胭脂红轧道锦地粉彩地缠枝花卉纹套炉钧 窑釉双象耳转心瓶
•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 术而著称于世。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有玫瑰紫、海 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等由于釉色的相 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素有 “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 誉。 • 钧瓷的烧制技术复杂,还原程度难控制;加上古代使用的 是松木窑,窑温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到钧瓷釉彩的成 色,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 则更为罕见,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钧瓷珍贵可 见一斑。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时又成为御 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 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甚为稀少。目前 世界著名的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也寥寥无几。 • 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创烧于唐, 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 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在建国以来特别 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曾被做为国礼,达到了 一个新的高度。
官瓷官Leabharlann 粉青釉纸搥瓶• 官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传世作品少, 令人惊叹的纹裂美著称。传宋徽宗因不满于当时 现有贡御瓷器的瑕疵和缺陷,按照自己的设计、 亲自指挥烧制和创制的巅峰之瓷,其不仅是我国 陶瓷史上第一个由朝廷独资投建的“国有”窑口, 也是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的瓷器种类。 • 开片本是由于坯釉结合不好而导致釉面开裂的弊 病。但北宋官窑瓷却慧眼识珠,利用这一陶瓷缺 陷开创了著名的纹片釉,同时利用其独特的坯釉 配方,施釉方法和烧成技术,创造出“金丝铁 线”、“紫口铁足”这些不是装饰的装饰。严格 地说,这些人们不能完全控制和设计的效果不能 称做装饰手法,它是一种材质之美,是一种本质 的美。 •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寻找,2004年5月,哥窑遗址
前世今朝说汝瓷
前世今朝说汝瓷摘要:现代人说汝瓷,最普及的两句话应该是:其一,天下瓷器,汝窑为魁;其二,家有财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由此可见,汝瓷地位和价值之尊崇。
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如此,我这里用著名歌唱家谭晶的《汝瓷赋》的歌词“前世今朝说汝瓷”为题,向大家普及汝瓷常识。
关键词:汝瓷;渊源;特征;价值;常识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050-01一、汝瓷渊源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
据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微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
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
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亦称汝官瓷。
二、汝瓷基本特征1、胎色: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2、釉色: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
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
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
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3、支钉: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
浅谈汝瓷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浅谈汝瓷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汝瓷是中国传统瓷器中的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晚期。
作为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汝瓷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成为人们研究和欣赏它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汝瓷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内涵不仅表现在汝瓷的造型和装饰上,更体现在人们对汝瓷的审美和文化价值的认知中。
本文将以汝瓷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为主题,详细探讨汝瓷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价值。
汝瓷的智慧之美汝瓷以其华丽、端庄、优雅的外观而闻名,更以温润、沉静、自然的气质赢得人们的喜爱。
这种独特的美感来源于汝瓷制作的工艺传承和文化积淀。
在汝瓷的制作过程中,工匠们倡导“天人合一”、“精神超越物质”的理念,追求精神的净化和升华,力图体现道家哲学的智慧和自然之美。
所以,汝瓷不仅是一种精致的手工艺品,更是一种内含人文精神和情感情趣的艺术品。
这种传统文化内涵凝结着中国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不求闻达于诸侯”等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继承表现而来的精髓。
汝瓷在制作中运用了道教、佛教的思想理念,锻造了一种传统的宗教文化内涵。
在汝瓷的造型和装饰中,印度教神话中的神祇、道教上清派中的仙鸟、吉祥图案等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汝瓷或以图案寓意的形式,或以符号象征的方式提炼了宗教文化精髓,赋予了自己一种神秘和崇高的韵味。
同时,汝瓷中的宗教文化内涵还反映出了古代中国文化和宗教精神相互融合的历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文化之源和文化的传承。
民俗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共性特征之一,在汝瓷的设计和制作中也蕴含着民俗文化。
汝瓷的图案以漂亮、吉祥为主,往往与中国民间传统节庆活动相适应,如龙舟祭、月饼节、春节等。
这些图案寓意着美好的期望和祝福,同时也代表着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
此外,汝瓷还摹仿了各种文化细节,如影印篆刻、书法和织锦等。
这些细节融入了制瓷的过程中,可以看作是民俗的重要表现形式。
汝瓷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要求工匠的技艺精湛,更体现了传统道德规范中的一些要素。
在汝瓷的制作和鉴赏过程中,“诚信、谦虚、敬业”这些传统美德被充分体现。
中国有哪些工匠精神
中国有哪些工匠精神中国古代工匠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倾注着他们毕生精力,大到一项工程,小至一个工具的发明,不仅仅是对技艺的追求,更有着奉献精神与济世情怀。
他们热爱自己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所带来的金钱。
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了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
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北宋徽宗时烧制的汝瓷,其釉如“雨过天青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被称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高尚的“工匠精神”是任何时代都绝不可缺少的,若忽视了工匠精神,那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持续走向辉煌就会受挫。
在当今社会,只有把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拥有竞争的优势,才能具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企业才能永远在复杂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不仅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生活精彩,人生出彩的基石所在。
我们需要重拾工匠敬业、勤奋、执着、创新精神,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和价值观。
敬业创造财富回顾中国历史,春秋时期,鲁班发明了木工工具、农业器具等,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与祖师;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北宋沈括撰写《梦溪笔谈》、明朝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增广贤文》言:“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底层人眼里,再多的财富也有失去的时候,唯有一门手艺可以保证自己衣食无忧。
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识,民众愿意学手艺,为了饭碗的坚固,才愿意将手艺练得越来越好,无形中,形成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中国古代家具的设计和制造主要靠手工劳动来完成,设计、制作往往是同一人,在学习技艺上也完全采用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凭经验和记忆,伸展绳墨、竹笔划线、刨子刨平、再用量具测量,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经典家具和工艺品。
我国明代,木匠把日常生活的床已经做到了极致,一个家庭有一张好床,就是拥有了一笔财富。
《金瓶梅》第九回说西门庆用十六两银子为李瓶儿买了一张黑漆描金床,他又用十一两银子顺手买了两个丫鬟。
天价熏得藏家醉直把民汝作官汝
天价熏得藏家醉直把民汝作官汝张然张宁中国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收藏家学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常务理事北京博物馆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专家组成员CCTV《鉴宝》栏目特聘专家汝窑完整器存世极少鉴宝: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为什么汝窑能成为五大名窑之首?张宁:汝瓷能成为五窑魁首,这得益于宋徽宗。
宋徽宗不仅擅长笔墨书画,而且还是一位好古成癖、崇尚自然清淡和含蓄质朴的道学家,,为了追求梦想中的颜色,他在汝州建造了汝官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专门烧造皇室御用青瓷,也就是汝瓷。
北宋是我国陶瓷工艺发展的高峰,当时的瓷窑遍布大江南北,在这一时期诞生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其烧造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达到了巅峰。
在这五大名窑中,专为皇宫七产御用瓷器的汝窑被史书誉为五大名窑之魁,现代人则称赞道:如_粜把“五大名窑”比作中国陶瓷历史上的美丽皇冠,汝窑就是皇冠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北宋汝官窑瓷在国际拍卖场上极为罕见,2006年,一件宋代汝窑瓷瓶拍出1.6亿元的价格,创下中国文物拍卖的天价,可以说汝窑从诞生那天起知到现在一直伴随着各种传奇故事,因为它实在是太过于罕见稀少,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一直从事鉴定工作的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CCTV《鉴宝》栏目特聘专家张宁先生向本刊表示,正是由于天价的诱惑,让一些藏家失去了分辨力,在认识上存在下少误区,在他阅过的无数民间收藏汝窑中基本没有一件真品,甚至连瓷片已经有人造假。
1977年,故宫博物院在调查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址时,曾采集到与宫中传世汝窑器相同的标本,并对它进行了两次科学化验,其结果与20世纪50年代故宫博物院提供给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传世汝窑洗的化学数据相同。
这一科研成果有力地说明二者的窑口相同。
但由于当时采集标本的数量很少,因此不能以一概全的作定论。
1986年11月、12月间,上海博物馆根据清凉寺考古工作者提供的线索。
宋道汝瓷:乾隆皇帝御题汝瓷诗赏析
定州白恶(垩)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
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
和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已馨。
当日奉化陪德寿,可曾五国忆留停。
——清•乾隆《汝窑粉青奉化纸槌瓶》世人皆知宋徽宗爱汝瓷,爱到痴狂的境地,他对汝瓷的狂热追捧和贴身把玩,也让宫廷内流转汝瓷较为常见。
不仅朝堂的官僚之间用汝瓷以行贿、攀比、觐见等,宋朝的学士也常常以拥有汝瓷为炫耀。
世人以为,大爱汝瓷也不过如宋徽宗如此了吧,然而,更痴狂的还有清代的乾隆皇帝。
他不仅擅长诗画,而且恃才傲物,喜欢点评前朝往事。
他不仅收藏了大量的汝瓷物件,而且还御笔为汝瓷题字题诗。
现藏台北故宫的二十一件汝瓷中,就有十三件题刻了乾隆的诗词。
这首汝窑粉青奉化纸槌瓶御题诗写于乾隆三年(1738),这一年乾隆27岁。
历史上的这一年发生了准噶尔使臣奉表至京,准许民人置卖公产旗址,加恤各省贫生,定八旗,家奴开户例,皇太子永琏殇等大事件。
要事缠身的乾隆皇帝在这一年的某一天创作的这首诗,尽管只是他公余闲暇的一时雅兴,但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宋瓷汝窑器物的情有独钟。
“定州白恶(垩)有芒形”,这句诗是讲定州的定窑出窑的白瓷有白釉艳艳刺目,“特命汝州陶嫩青”,开首两句点明了“弃定用汝”的原因。
这两句点名了汝窑嫩青的颜色很讨帝王欢心,嫩青色的宁谧温和亦兼具天蓝色的高远冷艳,非常符合宋代人的思想追求,也符合地方的审美情趣。
“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这两句诗是写人们对汝瓷的爱护,虽然历经岁月的磨损,汝瓷的口部已经有一些损坏,但是人们还是用铸铜帮它固定住口径,底部的铁色支钉也保护汝瓷的完整。
“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这句话是拟人的手法,将汝瓷的美好意境与浑然天成的釉质釉色的成品表现出来,她具有谦谦君子的素养,平静淡薄却具有深厚的古典艺术美感,她典雅圆润,和平含蓄,这样的汝瓷花瓶,即使不插花也有花香扑鼻而来,让人沉醉其中。
“当日奉化陪德寿,可曾五国忆留停?”,这么美好的汝瓷,当年由前朝宋徽宗之手传入南宋高宗赵构所住的德寿宫殿奉化,也算是风光无限,它可曾知道身上代指刘爱妃“奉化堂”中陈设或用过的底部刻有“奉化”字样的纸槌瓶。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31 |科学之友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宋·周辉《清波杂志》、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欧阳修的《归田集》,明·曹昭《格古要论》、《正德汝州志》等书,曾记载有汝瓷的始况。
“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
虽然元、明、清历代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
民国27年到30年(1938~1941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亦未成功。
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官等窑难度大得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
”正如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
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
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
皿虫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
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
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
”诗人对汝瓷作了高度评价,但也表达了他对汝瓷失传的感慨之情。
汝瓷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20余年,所以弥足珍贵。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
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
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
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浩叹:“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
”据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徽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
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
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窑变釉,顾名思义,是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
窑变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即偶有出现,初被视为不祥,后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窑变釉的缺陷美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
窑火给釉面造成的缺陷,看久后反而让人回味无穷,甚至有了“娃娃面”、“美人记”之类的美称。
窑变釉又因其形态极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因而被视为艺术瓷釉为人们所欣赏。
“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无成双”等等传说,都是描述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发生“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颜色变化神奇的钧窑魅力。
这是北宋时期钧窑能列为“官窑”的基础,也是对北宋官钧是由民窑发展升华而来的一种认可。
在钧瓷界,有一个口号已经喊了多年,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要把钧瓷产业做大做强”。
为此,地方政府与钧瓷艺人们付出了巨大努力,也终使钧瓷有了跨越式发展,不但成为中国五大名瓷恢复最好的瓷种,也使钧瓷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而且国礼频出。
收藏钧瓷的爱好者越来越多,收藏队伍中还有了老外的身影。
无疑,把钧瓷“做大做强”,在钧瓷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近年来,随着钧瓷创新产品不断增多,钧瓷文化日渐丰厚,钧瓷的影响力大大提升,社会各界和钧瓷界的有识之士心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就是钧瓷“做大做强”了吗?钧瓷“做大做强”靠什么来支撑?如果钧瓷生产只要求“做大做强”,那么,有些人就会只注重产品的多寡,而不重视产品的质量。
这必然会使追求利益者“加速”生产步伐,哪怕产品在地摊儿上销售也“义无反顾”。
这就是只顾“做大做强”,而不顾“做精”的现实表现。
而且,如果钧瓷不“做精”,“做大做强”就只是“虚晃一枪”,与“空中楼阁”无异。
所以,把钧瓷“做大做强”无可厚非,但还要注意“做精”。
在“做大做强”之后补上“做精”,一方面对钧瓷的发展有了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有了技术目标。
两者结合起来,钧瓷发展才能既有方向性要求,又有技术性保障。
【说明文阅读】《汝窑》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说明文阅读】《汝窑》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阅读完成以下文本。
(9分,每个子问题3分)汝窑汝窑在中国宋代汝、钧、关、阁、鼎五大名窑中排名第一。
它位于河南省临汝市。
隋杨帝大业之初(公元605年),临汝定名汝州,“汝瓷”由此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所以弥足珍贵。
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临汝一带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说。
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
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面湿润。
汝窑在制瓷工艺上创造了一种香灰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制工艺方面,全釉分烧法制作的钉痕小而规则,独具特色。
汝瓷主要依靠釉中含有少量铁的成分,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天蓝,使汝瓷釉上的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将烧制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轮胎和釉料膨胀系数不一致造成的缺陷)变成有意识的装饰。
汝窑有两部分,其一是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出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口。
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
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
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
烧瓷时间长,主要烧青釉,有印花、刻花装饰,以印花为主;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质量比耀州逊色,烧瓷历史比耀州晚,明显受到该窑影响,属耀州窑系。
由于文献记载不详,出土地点很少。
汝关窑口在哪里?汝窑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代陶瓷研究者。
1987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了试掘,首次发现了北宋宫廷烧制汝瓷的窑口,为这一重大历史悬案提供了答案。
到目前为止,已经在汝窑遗址进行了五次挖掘。
除了与原产品相同的完整器物和碎片外,还出土了一些新器物,如空心香炉、奶钉器和天蓝色釉雕鹅颈瓶,并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实物材料,这为鉴定和鉴赏汝窑的传世器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物质基础和新数据。
中华瓷魁汝窑探访_pub_DM_08_课程讲义
窑的瓷器都仿制得可以乱真,惟独
天青色的汝窑瓷器无法如愿。
4
中华瓷魁汝窑探访
其实早在明代已经有人开始寻找汝窑遗 址。1930年,日本人原田玄讷去河南省临汝 县进行了实地调查,指出这里曾发生过盗掘 汝窑的事情。袁世凯及国民党的部队曾到临 汝县盗掘过。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也盗掘 过临汝县大峪店窑址,劫走了数车瓷器。这 些盗掘事件使我国的古代文化遗产遭受无法 估量的损失。
色。2000年附近还曾挖出100多公斤的玛瑙,成为当地一大新闻。中
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朱伯谦先生认为:“宝丰县清凉寺不仅找到
课
了汝官窑的烧造区,而且出土了大量瓷片,加之这里有丰富的煤
程
炭,山上有树,附近有玛瑙矿,这足以证明清凉寺就是汝官窑的
讲
‘家’。”
义
令人惊喜的是,此次挖掘发现出土器 物中,除了瓶、樽、洗、炉、壶等陈设用 瓷外,还发现大量碗、盘、盆、碟、盏 托、套盒等生活用具,改变了传统上认为 汝窑只烧制玩赏、陈设品的看法。有的器 物如熏炉等形状很大,“汝瓷无大器”的 传统说法遇到了挑战。与传世品不同的 是,在一些出土器物的表面还刻有纹饰, 尤以莲纹为最常见,这在以釉色取胜的汝 窑传世品中实属罕见,大大拓宽了人们对 汝瓷的鉴赏视野。
年初进驻宝丰县清凉寺。窑址的发现纯属偶然,村民挖窖,发现
大量釉色莹润、高雅精美的瓷片,这引起省考古部门的重视。过
去都在清凉寺村外发掘,找到几片碎瓷已是十分兴奋,想不到整
个汝窑遗址都在村庄下面静静地横卧着,如在野外早就被盗得荡
然无存了。村外的瓷片其实是当地老乡就地挖土沤肥料后带出去
的。经过努力,终于在4户村民的房屋底下,发现了厚达20厘米
窑中所处的
程
位置不同,
关于汝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汝瓷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唐宋时期,汝州境内窑厂密布,现存的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窑址有张公巷窑、清凉寺窑和严和店窑。特别是北宋时期,汝州(当时的汝州包括现在宝丰、 鲁山、汝阳、郊县、叶县等地)是北方烧造青瓷的中心,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 ,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到了北宋晚期,皇室命令汝州造青窑器。以玛瑙入釉,烧成后莹润如玉,其天青、天 蓝釉,素淡高雅,明净润泽,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的汝瓷应运而生,成为一代名瓷,名扬天下,使得汝州陶瓷的 发展迎来了鼎盛时期。后金兵南侵,中原战乱,汝窑衰落,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民间有“纵有家 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清代的乾隆皇帝收藏了大量的汝瓷物件,而且还为汝瓷题字题诗,“定州白垩有芒 形,特命汝州陶嫩青”,现藏台北故宫的二十三件汝瓷中,就有十三件题刻了乾隆的诗词。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 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 ,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总之,通过调研,感觉到汝瓷产业发展未来可期、大有可为。下一步,将立足本职工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 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力推动XXX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汝州市通过培育汝瓷文化产业,有力助推了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迈上新台阶。2020年,汝州生产总值完成485.5亿元,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27亿元,其中,税收收 入25.5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5%,财政收入总量和税收占比分别位居全省104个县市第7位、第8位。汝州连 续两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由2019年的第99位上升至第96位,在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中的位次由2019 年的第85位上升至第78位。
为何,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为何,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即有“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说法。
时至今日,汝窑瓷器价格更是扶摇直上。
如今,尽管世界上的博物院数以千计,但能藏有宋汝瓷者不足10家,而这几家的馆藏传世汝瓷总计也不足70件。
据统计,其中台北故宫21件,北京故宫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中国艺术基金会8件,其他散藏于美国、日本、英国和私人收藏家的约10件。
台北故宫是汝瓷最集中的地方。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汝瓷很少出现在拍卖市场。
一旦亮相,即成焦点。
2012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汝瓷是最稀罕及梦寐以求之器,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私人所珍藏。
一千年来,汝瓷的经历已成为故事传奇。
应该说,能见到汝瓷公开拍卖也是一种眼福。
汝瓷的珍贵在于它的稀少,这是因为汝瓷烧造时间非常短,只有二十年左右,大约是宋徽宗的崇宁五年(1106年),往上推至宋哲宗的元佑元年(1086年)。
这二十年中汝瓷受命于天子,有令则烧,无令则停,时烧时停,一直作为贡品为皇室二十年中汝瓷受命于天子,有令则烧,无令则停,时烧时停,一直作为贡品为皇室所拥有。
民间因此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
宋徽宗的审美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世人。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中央和河南地方文物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找到了为北宋宫廷烧造的御用汝瓷的窑口,从而使这一重大历史悬案有了答案。
北宋是瓷器大发展时期。
此时中国陶瓷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
这个时期,以汝、钧、官、哥、定等“五大名窑”为代表的众多制瓷流派推动陶瓷业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
汝瓷是宋徽宗在位期间烧造的瓷器,当时烧制这种青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徽宗的追求。
北宋最初宫廷用瓷是青窑白瓷,到了宋徽宗,就选定了汝瓷,汝瓷不张扬。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汝窑瓷器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汝窑瓷器价格为什么这么高?宋代五大名窑分别有什么呢?汝、官、哥、钧、定。
这个顺序不是按照字母顺序排的,而是他们的名贵顺序,由此来说,宋窑有五汝窑为魁。
关于汝窑有一句俗语这样说的“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片。
汝窑鱼耳炉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宋代名为汝州,所以得名汝窑。
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窑中华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器。
汝窑的创始人说到汝窑,就不得不提到宋徽宗了。
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即宋徽宗。
赵佶在位26年,在太上皇位1年零2个月。
宋徽宗是宋朝顶级的享乐型皇帝,兴趣爱好颇为广泛,他在位仅26年,北宋朝廷就搜刮了20年花石纲,专门从南方运送奇花异石供他赏玩。
他自己不擅治国,更可怕的是连能臣也不识,觉得这人书法不错,提拔;那个人画画不错,提拔;甚至连蹴鞠好,都能被重用。
于是,以奸佞出名的蔡京、童贯、高俅之流便把持了朝政。
他还是一位信道的皇帝。
当时,众多的道士们很体面地出入宫廷,号称“金门羽客”,宋徽宗则被尊称为“教主道君皇帝”。
宋徽宗肖像关于宋徽宗,后人对其评价“本事艺术家,奈何生在帝王家”。
由此可见,世人对其艺术造诣也是有口皆碑的。
宋徽宗在未年间,虽然对于政事不太勤勉,但是对于艺术真的一丝不苟极尽完美,到了如痴如魔的地步。
宋代以瘦为美,所以宋徽宗对于纤细这个词也是非常喜欢的,所以宋徽宗玩便自创了一套书法叫做“瘦金体”。
宋徽宗自创瘦金体徽宗美梦成真---汝窑出世传说宋徽宗曾做过一个梦,梦到大雨过后,远处天空云破处,有一抹神秘的天青色,格外令人着迷。
醒来之后,他便写下一句诗:“雨过天青云破处”,拿给工匠参考,让他们烧制出这种颜色。
一时间,不知难倒了多少工匠,最后汝州的工匠技高一筹,烧出了令宋徽宗满意的天青色。
而天青色釉也就成为汝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天青釉花口洗当时宋代的瓷器,大都颜色纯正,汝窑这样的颜色当时从来没有过,当然烧制程度也是非常艰难的。
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明张应文撰《清秘藏》“均州窑,红若臙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
色纯而底有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均之釉无论深浅浓淡皆混然一律,元瓷之釉浓处有时或起条文,浅处有时仍见水浪”。
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
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至今无人能仿造。
钧瓷属北方青瓷系统,钧窑瓷器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一种最特殊的青瓷,它的前身显然是唐鲁山窑花釉瓷器。
中国青瓷历史悠久,唐以前,青瓷一直是陶瓷生产的主流。
钧瓷以其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有别于其他瓷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现象,构成钧瓷的特殊美感和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它一问世,就受到世人的珍视,并进入名窑行列之中。
钧窑瓷极其珍贵,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比如"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挂红,价值连城,钧不挂红,一世受穷“等等。
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当地民谚说:"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
钧瓷主要贡献在于烧制成艳丽绝伦的红釉钧瓷,从而开创了铜红釉之先河,改变了以前中国高温颜色釉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
钧瓷的釉色窑变艺术效果不是人为的,而是在窑内炉火的高温下自然形成的。
钧瓷入窑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色彩的,是一体素净。
那七彩辉映、让人心旌动摇的绚丽色彩和自然逼真的画面都是在烧制过程中在窑内形成的,这就是窑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故宮博物院钧窑瓷器大展“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故宮博物院钧窑瓷器大展“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本次展览主办单位为故宫博物院,协办单位包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开封市博物馆天津博物馆。
钧窑是宋、金、元时期北方地区规模庞大的重要窑场之一,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最著名的窑场位于禹州旧城北门内的钧台与八卦洞附近。
传说钧台是大禹传位予其子的地方,故一般认为钧窑得名于钧台。
钧窑瓷器素以瑰丽的釉色而著称于世,特别是所创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窑变釉,更使其名声大振。
这种釉自然天成、变化万千、异彩纷呈,按变化的程度及色彩不同被赋以玫瑰紫、茄花紫、丁香紫、海棠红等美誉。
金、元时期,河南、河北、山西、浙江的许多窑场都曾烧造钧釉器物,形成庞大的钧窑体系。
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广东石湾等地也都曾烧造仿钧釉瓷器。
由此可见钧窑影响之大。
本展览以展示故宫博物院所藏钧窑及仿钧窑(釉)瓷器为主,辅以禹州市钧台窑址历年考古发现所得标本及兄弟博物馆所藏具有代表性的钧窑完整器,力求较为全面反映传世和出土钧窑瓷器的风貌,供观众朋友们研究、欣赏。
钧窑是宋、金、元时期北方地区规模庞大的重要窑场之一,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
话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素以古朴的造型、瑰丽的釉色著称于世。
除了常见的天蓝釉之外,最为世所珍的是铜红窑变釉,按变化的程度及色彩不同被赋予玫瑰紫、茄花紫、丁香紫、海棠红等美誉。
本次展览,特别展出了玫瑰紫釉长方四足花盆、天蓝釉双耳三足香炉等不同釉色的藏品,让观众一饱眼福。
为便于观众观赏,展览按“民钧——器皿类钧瓷”、“官钧——陈设类钧瓷”、“仿钧——钧瓷仿制品”三个单元予以展示,全方位反映历史上钧窑瓷器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及钧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的原因。
第一部分:“民钧”器皿类钧瓷(上) 乳光幽兰宋、金、元时期钧窑产量最大的是碗、盘、洗、罐、瓶、炉、枕等生活用品,釉色以带乳光的天蓝居多,部分饰有红或紫红色斑块,少见通体玫瑰紫和海棠红器物。
汝瓷的收藏与保养
Encyclopedia collection 收藏百科97汝瓷因产于汝州而得名,是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后世对汝瓷又有“宋瓷之冠”的美誉。
据文献记载,汝窑在北宋时期是专为宫廷烧制御用品的瓷窑,位居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首。
俗话说“宁舍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则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汝瓷珍贵价值的肯定。
汝瓷收藏要谨慎近年来,随着汝窑复仿制工作取得极大进步,为当代汝瓷创造了良好的机遇,许多当代汝瓷作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但是,仍有不少收藏爱好者热衷收藏宋代汝瓷。
众所周知,汝窑从宋代至今,历尽沧桑,存世品极为稀少,目前世界上不足百件。
因此想要收藏一件宋代汝瓷真品,实属不易,而汝瓷泰斗人物孟玉松所著的《玉松话汝瓷》一书中,通过对汝窑器特点的几项描述,可为宋代汝瓷收藏爱好者提供很好的参考。
1.看断面。
宋代汝瓷胎质没有瓷化比较疏松,泥胎加有木炭粉,烧后有空洞,断面呈直线,不是锯齿状。
2.宋代汝窑器釉面光滑,手触如丝绢如玉石般润滑,半透明,光亮而不刺目,也不混浊。
3.支钉痕不能过白,支钉用手抠不掉,如果是长条线钉,一定和产品圈足在同一水平面上,而不是后粘上的。
4.造型规矩,胖瘦得体,具有宋代风格,雕刻图案刀锋犀利,没有多次刻画的痕迹,且古代汝窑器用手叩弹声音很短。
5.釉下气泡,因古代柴烧,产品装在匣钵里烧,升温慢保温好,因此气泡稀疏不密集。
日常保养需得当1.汝瓷的日常保养需做到轻拿轻放,悉心照料。
把玩时在将其内外洗净的同时,还要避免有油污和化学洗涤用品接触,注意放在较通风或是干燥的地方储存。
2.使用时可用茶汁滋润汝瓷表面,这样茶水就更容易渗透到汝瓷片纹缝隙中,长期使用会让茶汁色泽在汝瓷片纹缝隙中得到有效的固定,从而使汝瓷表面纹路变化更具古韵。
3.切忌高温蒸煮。
用茶水去煮汝瓷,因为这种方法不但不会让汝瓷很快上色,还容易使原有开片因加热碎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使用完毕后,应将茶渣及时清除干净,用清水冲洗晾干。
汝瓷名品——东道汝窑
汝瓷名品——东道汝窑汝瓷瑰宝,天下无双。
观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抚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
东道汝窑,继承了古代汝窑的古风遗韵,古朴典雅、光润有度。
秉承汝窑工艺绝伦、釉色变幻之精髓,以其大气、典雅、宁静的气质,和不带任何华丽装饰的自然、纯净之美,再现了汝窑惊世之美,再书了天下第一瓷之崇高声誉。
青瓷之首,以汝为魁——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在宋代即已定评为“青瓷之首,以汝为魁”,至今犹然。
汝窑独居众瓷之首,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
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汝窑在中国陶瓷史中,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开青瓷文化一代新风,为后代明、清单色瓷树立典范,为瓷器发展竖立丰碑。
汝窑没有流光溢彩之姿,却有淡雅清幽如润玉之美。
像空谷素女,沉实、大度而宽厚;如羞花闭月,静穆高华,淳朴敦厚。
千锤百炼,始出精品——汝窑的烧制工艺极为复杂,瓷胎是由10多种矿石粉碎,经过80目、120目罗三次过滤,并用磁石把其中的铁吸出后,和成泥浆,然后将泥浆灌入模子形成的。
瓷胎晾干后,要打磨三次,使其光滑。
接着进行素烧10个小时,素烧温度是800℃,出来后再打磨两次。
将素烧出的瓷胎上釉、晾干,再烧13个小时方成。
详细工序有18道。
其烧制过程主要是氧化还原过程,在1260℃的高温下,将硅酸盐中的氧原子夺走。
不过,每窑的成品率只有17%,上等品一窑难出几件。
汝窑“天下第一瓷的称号”,来源其造型、色泽、开片与质感的开创性。
在于其达到了时代巅峰之后,至今仍无可超越的独步地位。
造型——简而精,朴而实。
汝瓷造型庄重大方,古朴典雅,胎壁较薄,秀丽潇洒。
工艺细、制作精、有神韵。
色泽——青如天,面如玉。
汝瓷以玛瑙入釉,质美蕴蓄,青雅素净,光泽柔和,富有水色。
其釉色淡者如碧空万里,谓之“天青”;深者似雨过天晴云破之处,谓之“粉青”;淡白者如月辉闪耀,称之“月白”。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原来与2个皇帝有关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原来与2个皇帝有关06/03 14:40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宋徽宗将其诰封为“神钧宝瓷”。
钧瓷烧制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烧制过程中至少产生七成多残次品,有时候一窑没有一件合格品也毫不为奇。
宋徽宗规定每年只生产36件御用,按其在位25年计,宋徽宗在位年间的官窑钧瓷产量不过区区数百件而已,流传至今能有多少可想而知。
故此,后世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
《鉴宝》类节目中,专家往往将赝品钧瓷击的粉碎,就就是专家也被称为砖家的重要原因!北宋统治者十分重视恢复传统的典章文物制度,因此在两宋三百年余年间朝野弥漫着幽古内敛的格调。
所以,虽然钧瓷始于唐,却兴盛于宋,到了北宋徽宗年间,钧瓷制作技艺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中原地区窑场林立,六大窑系、八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宋徽宗皇帝做的一塌糊涂,然而却是一位不世出的艺术巨匠,他的书法绘画成就斐然,喜爱花石的他眼光独到,审美观自然非常人可及,钧瓷被这位丹青天子指定为“御用珍品”,钧瓷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北宋钧瓷造型古朴端庄内敛,追求清逸典雅,许多钧瓷多仿古青铜器与古玉,从中吸取灵感,器型制作简练庄重。
如烧制的尊、炉、壶、鬲等器物整齐精细,如果没有拿在手中感觉分量,会令人误以为这根本就不是瓷,而是真的青铜器物。
瓷器制作到了这样的境界,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宋代的仿古礼器都由官窑烧造,除对成品严格挑选之外,烧出的残次品必须打碎深埋,不允许流入民间。
这种严苛的要求虽然限制了钧瓷艺术在民间的发展,但却促进了钧瓷制作技艺精益求精的发展。
北宋末年是儒释道三教渐趋合一的时代,因此宋代钧瓷不可避免带有其独特的时代精神。
宋代钧瓷庄重、冷峻、一丝不苟,上下充斥着淡雅、质朴、敦厚的宋学气息;宋代钧瓷崇尚自然,线条流畅纯任本性,毫无做作之态,看到宋代钧瓷,会感受到一种喧嚣后的冷艳、宁静,道法自然的率直、娇憨,还有过尽千帆的恬淡……浑然天成的器物飘逸、挺拔、婀娜,象戏水的白天鹅,象翩跹的鹤,象暗香幽远的红梅……“黄金有价钧无价,贵在一釉多变化”,钧瓷之所以难得,主要在于其神奇的窑变工艺。
“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收藏汝瓷必懂的六大标准特征!
“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收藏汝瓷必懂的六大标准特征!汝瓷是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宋朝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按窑场的出现次序,应该是定窑先行,但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言,汝窑却被称为五瓷之首。
汝窑盘,宋,故宫博物院藏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十分难得,是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
其二是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瓷已经非常稀有,自古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后代可考证存世的汝瓷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基金会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
如此珍贵,汝窑到底有什么鉴定特征呢?下面为大家盘点一下汝瓷鉴定的六大标准特征!一、蟹爪纹蟹爪纹是出现在汝瓷上是釉面开裂,裂缝上串有多个小气泡后背污染成黑色,故形象的称蟹爪纹是鉴定汝瓷的关键、难仿。
现存的汝窑器,确实大部分都有蟹爪纹,但也有少量的不开片,就是所谓的'无纹者尤好'。
二、'鱼鳞状开片'汝窑釉面的开片跟所有瓷器的开片都不一样,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不是直着的。
斜着就会有折光率,看着很漂亮。
汝窑天青釉圆洗,宋,故宫博物院藏三、香灰胎汝窑的胎是浅浅的灰色,像烧了香以后落下来的香灰。
胎非常薄,一般情况下,胎和底同厚。
一般的瓷器,都是底厚,壁薄。
汝窑天青釉碗,宋,故宫博物院藏四、裹足烧所谓'裹足烧',是指瓷器的足部有釉,釉要裹过来。
五、芝麻钉'芝麻钉',是指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来,把瓷器支在空中烧,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是非常讲究的工艺。
六、天青色就是汝窑的釉色呈天青色。
与当时其他窑口相比,它的颜色是天青色,我们可以看到标准的颜色。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宋,故宫博物院藏最后探讨一下关于汝窑存世量的问题。
汝窑另可分为民汝和官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
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其珍贵与稀有使得世界各大博物馆及顶级私人藏家都以拥有五大名窑瓷器来论英雄。
而由于其传世精品主要保存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尤以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为主。
专家指出,能够流通于收藏市场上的五大名窑瓷器便是凤毛麟角。
每每出现,必会惊起顶级藏家的一番“厮杀”。
收藏:汝窑瓷器存世量最少
“汝、官、哥、钧、定”,从宋流传至今,五大名窑的传世器极为稀少。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冯小琦告诉记者,五大名窑传世珍品主要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国外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集美博物馆等也有所收藏。
其中,汝窑瓷器存世量最少。
记者了解到,尽管世界上的博物院数以千计,但能藏有宋汝瓷者不足10家,这几家博物馆的馆藏汝窑传世物总计为67件,也有说法认为不足百件。
台北故宫是汝窑瓷器最集中的地方,现有21件,其余则存于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
冯小琦指出,除了汝窑瓷器外,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所存的官窑瓷器加起来有几百件,哥窑瓷器也有几百件,定窑瓷器的数量则稍多一些。
事实上,各大博物馆都以收藏五大名窑瓷器为荣。
华辰拍卖总经理甘学军告诉记者,五大名窑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在业内有说法认为,博物馆的等级高低也以收藏五大名窑的数量和品质论英雄。
拍卖:每件至少200万美元
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即有“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
时至今日,
汝窑瓷器价格更是扶摇直上。
不过,尽管价格不菲,在拍卖市场上能够流通的汝窑瓷器,甚至包括其他五大名窑瓷器都是凤毛麟角。
华辰拍卖总经理甘学军告诉记者,由于五大名窑瓷器传世品大都已经归入世界各大博物馆或者顶级藏家手中,能够流通的五大名窑瓷器便极为稀少,且主要在欧美市场出现。
对此,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也表示,大陆拍卖市场上几乎没有出现过五大名窑的身影,“乾隆很喜欢五大名窑瓷器,但从乾隆朝起,五大名窑瓷器便极为少见。
为此,乾隆是到处收集。
”
正因凤毛麟角,五大名窑瓷器也是拍场宠儿。
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了一只官窑洗,成交价为2200万港元。
该官窑洗此前为日本藏家收藏,流传有序,被香港知名收藏家徐展堂斥重金收入囊中,“而目前在欧美流通的五大名窑瓷器拍卖价每件应不低于200万美元。
”刘尚勇告诉记者。
事实上,近两年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风生水起,中国瓷器也在国际拍卖市场上频频爆出天价,尤以雍正、乾隆时期的彩瓷最为突出,突破亿元大关的大都为乾隆彩瓷。
相比之下,五大名窑瓷器的拍卖价格并不是天价。
对此,甘学军解释,这种拍卖价格的不同受到目前收藏风尚的影响。
尽管五大名窑瓷器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但国内藏家的收藏品味偏向于明清官窑,尤以雍正和乾隆官窑为主,“国内藏家喜欢色彩艳丽的审美。
”
与此同时,国内高古瓷器市场有很多法律限制。
为了避免盗墓猖獗,高古瓷拍卖是受限的,由此国际上对五大名窑瓷器的投放量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