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拓展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猴弈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

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

国人奇之,献于朝。

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

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

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1解词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遍国中莫能胜()2翻译句子国人奇之,献于朝:3.老猴“遂败”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给你的启示是二、好猎疾耕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

出则愧对其知友,惟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惟:思,考虑。

无以:不能,指没钱买狗)1解词于是还疾耕()狗良则数得兽矣()2翻译句子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3文中的好猎者最终能够“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根本原因是(原文回答),我们从中获得的启示是三、戴震难师先生少时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的老师。

就傅:跟随老师。

非常:不寻常)1解词先生少时就傅读书()相去几何时矣()2翻译句子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3你认为戴震日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的原因是什么?四、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初中文言文练习60篇及标准答案

初中文言文练习60篇及标准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球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注】①遽(jù):迅速,急忙。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郑人有且置履者________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③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④不亦惑乎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你认为【甲】文段中“郑人”可笑的地方表现在哪里?(4)有人说,【乙】文段写的是“蠢人蠢事”,请简要概括这个“蠢人”所做的“蠢事”。

(5)读了【甲】【乙】两则寓言后,你得到的共同的启示是什么?【答案】(1)将要;测量;坠落;迷乱,糊涂(2)①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②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3)尺码是根据脚量出来的,自己亲自去买鞋居然还要先量尺码;买鞋时,尺码忘带,还要回去拿;别人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还执迷不悟。

(4)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便从记号处跳入水中寻找落水的剑。

(5)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变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

且:将要。

②句意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度:测量。

③句意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文言文阅读王安石在相位,子妇①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②。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巡,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③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儿子的媳妇。

②馔(zhuàn):食物。

③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谒公谒:拜见B. 觉饥甚而不敢去去:前往C. 其人已心怪之怪:怪怨D. 萧氏子颇骄纵颇:非常(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公约之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 意为公必盛馔贤能为之用C. 觉饥甚而不敢去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D. 留其四傍其真无马邪?(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 王安石请萧氏子吃饭,却故意很迟才开饭,又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

B. 萧氏子特意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以为能尽享豪宴,反映了他贪图富贵、趋炎附势的性格。

C. 王安石拾取萧氏子吃剩的胡饼来吃,用实际行动批评了这个娇生惯养的萧氏子,让他羞愧离去。

D. 王安石对萧氏子之流非常反感,趁其拜访之际,有意地用约他吃饭的方式来教训他。

【答案】(1)B(2)C(3)A【解析】【分析】(1)B.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

“觉饥甚而不敢去”: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去”:离开。

(2)C.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都是表转折的连词。

A.前者代词“他”;后者主谓之间的助词,取独,不译。

B.前者“认为,料想”,后者“被”。

C.前者代词,指“胡饼”;后者表疑问的副词“难道”。

(3)A.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

“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错。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拓展延伸(感悟启示)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拓展延伸(感悟启示)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拓展延伸(感悟启示)专题训练一、语言表达(共 6 分)1.形声字的发明和使用,不会削弱汉字的内涵表达。

寻找你心仪的形声字,说一说它对你突破困境的启示。

备选字:路、悟、赢……【答案】示例:“路”是“足”加“各”,仿佛告诉我们路在脚下,各自有各自的路。

圣贤或许在提示我们人生多歧路。

行路者可能需要暂停脚步,思索、询问,选定前行的路,而不是随波逐流,趋凡而去。

“悟”字,“十“是形旁,“吾”是声旁,吾代表自己,我觉得在我遇到困境时,只有自己内心真正的明白道理,自己的感悟才能帮助自己突破困境。

所以在遇到困难时,自己内心能够领悟才是走出困境最重要的原因。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形声字,并谈一谈该字对自己突破困境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悟”字,“十”是形旁,“吾”是声旁,吾代表自己,我觉得在我遇到困境时,只有自己内心真正的明白道理,自己的感悟才能帮助自己突破困境。

所以在遇到困难时,自己内心能够领悟才是走出困境最重要的原因。

、示例二:“赢”由“亡、口、月、贝、凡”组成,亡: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抓住时机,必须随时了解和掌握环境的变化,熟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口:沟通能力,善于在任何场合宣传自己的形象和宗旨、目标和决心,成功的沟通是双向,既要有好的表达能力,也要有好的倾听能力;月:月在古汉语中指肉,这里的“月”指强身健体,成大事者需要强健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贝:取财有道,财富是物质基础,但不义之财不可取;凡:心态平和,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争取目标成功,但结果不一定如意,度量要大,眼界要宽,心态要好,手段要强。

启发我们不断向着目标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最后就会获得成功声。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一只狼吃了一只别家的羊,而他想吃更多的羊,所以就披了羊皮混进羊群。

傍晚,主人在放羊进羊圈时发现多了一只羊,欢天喜地的想把它据为己有,其实是那只披着羊皮的狼。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一、不死之药【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

’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练习】1、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2、“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3、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

(2)。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原文】蔡璘,字勉旃,吾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亡何,其友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至之。

【练习】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2)yì 语言B.(1)wú 不(2)yù 告诉C.(1)wú 不(2)yù 词语D.(1)wáng 死亡(2)yù 语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C.且父未尝语.我也。

(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

第二十四周 47.山宾卖牛 48.卖羊 第二十五周 49.坎井之蛙 50.申屠献鼎 第二十六周 51.何易于挽舟 52.纪晓岚智解“老头子 第二十七周 53.黄仙裳 54.石崇与王恺争豪 第二十八周 55.废弃向学 56.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第二十九周 57.患难见知交 58.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三十周 59.湖之鱼 60.养鸟有道 第三十一周 61.孙权重用吕范 62.用臣不疑 第三十二周 63.景公出游 64.西湖七月半 第三十三周 65.《陋室铭》与《陆游筑书巢》 66.《爱莲说》与《芙蕖》 第三十四周 67.《核舟记》与《士人画鼠》 68.《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 第三十五周 69.《五柳先生传》与《五斗先生传》 70.《马说》与《宋人御马》 第三十六周 71.《送东阳马生序》与《黄生借书说》
72.《小石潭记》与《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课外古诗词鉴赏 1.渡汉江 2.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3.移家别湖上亭 4.惜牡丹花 5.江南春 6.秋江 7.客中初夏 8.菊花 9.海棠 10.东栏梨花 11.画眉鸟 12.送友人 13.秋夜曲 14.送杜十四之江南 1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6.五月十九日大雨 17.题菊花 18.惠崇《春江晓景》 19.月夜 20.泛吴淞江 参考答案及译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
(七二周 3.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4.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第三周 5.治国之道 6.仁者无敌 第四周 7.以俭持家 8.崇尚俭朴 第五周 9.诚意 10.以我身代友命 第六周 11.裴光德大公无私 12.私心 第七周 13.舍利取义 14.晏子辞千金 第八周 15.义犬救主 16.越人遇狗 第九周 17.孺子驱鸡 18.躁急自败 第十周 19.猫犬 20.“鸠”还李氏 第十一周
21.许金不酬 22.言而有信见利思义 第十二周 23.奴子傅显 24.打蚊 第十三周 25.赵襄主学御 26.三上 第十四周 27.板桥诵书 28.学无早晚 第十五周 29.人之为学 30.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 第十六周 31.柳宗元治柳州 32.晏子治东阿 第十七周 33.南歧之见 34.粤人食芝 第十八周 35.商汤重人才 36.周人不遇 第十九周 37.荆人涉漉 38.知其一,不知其 第二十周 39.与四弟书 40.与长子受之 第二十一周 41.正午牡丹 42.鸣机夜课图记 第二十二周 43.陨石 44.观月 第二十三周 45.善呼者 46.苟变食卵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短文两篇(解析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短文两篇(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经典练习一.课文整体把握1.比较本课的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填空(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2)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一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一句中。

(3)《答谢中书书》一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景的名句是“()”。

【答案】1描写,议论抒情。

(2)山川之美,月色之美。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

(3)“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答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比如: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点评】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诗句,关键在于对古文的理解,再联系所给信息选择恰当的句子。

二.基础积累1.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1.【答案】陶弘景;华阳隐居;信【解析】【分析】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要熟记。

第二个“书”是信的意思。

2.《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________的________,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2.【答案】南朝;谢灵运;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初中语文 课外文言文 拓展专题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 课外文言文 拓展专题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拓展专题练习(一)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语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4)。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鲁肃简公二事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

04七上文言文口技2

04七上文言文口技2

七年级文言文《口技》拓展练习内容再梳理(一)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会.宾客大宴()(2)施.八尺屏障()(3)众宾团坐..()(4)但.闻屏障中()2、翻译句子(1)京中有善口技者。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___________,作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描写来体现的。

4、“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二)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深巷中犬吠.()(2)妇抚.儿乳()(3)众妙毕.备()(4)宾客意少舒.()6、做个小翻译,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7.“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毕业典礼B.毕生精力C.丑态毕露8、选文第1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9.“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三)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暴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新编初中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训练答案

新编初中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训练答案

新编初中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训练答案【篇一:文言文课外拓展练习(含答案)】)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巨商蓄鹦鹉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语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初中语文七年级:6《世说新语》拓展练习(原卷)

初中语文七年级:6《世说新语》拓展练习(原卷)

专题06 小升初无忧衔接之《世说新语》拓展练习【例题精练】一、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俄而雪骤.骤:________(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________(3)尝.月下戏尝:________(4)人语.之语:________2.请用“/”为【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

(断两处)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4.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别简析谢道韫和徐孺子回答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襄十日粮,逐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②,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逐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③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

②下:攻克。

③卫:卫国。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尊君在不.( ) (2)下车引.之( )(3)罢兵而去.( ) (4)原人闻.曰(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相委而.去至原十日而.原不下B.与.人期行遂与.大夫期十日C.下车引之.夫原之.食竭力尽矣D.去后乃.至乃.降公7.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析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文学常识填空(1)孟子名,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

【答案】(1)轲,战国、儒家(2)孟子及其门人2.解释加点的字。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②夫.环而攻之()③兵革..非不坚利也()④委.而去之()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⑥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⑦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⑧七里之郭.()【答案】① 围② 发语词,用在句首不译③泛指武器装备④放弃⑤域,管辖、限制的意思⑥ 震慑⑦ 同叛,背叛⑧ 城[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对于课外的文言词语,可以采用组词法验证,也可以以课内推课外的方法。

3、文句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案】(1)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2)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3)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4)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5)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6) 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每个词意,最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成句子。

重点词语“域”“委”“革”4.用文中原句填空(1)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国内外一致反对&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

九月,知越州赵公①,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库钱仓粟几人,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故事②,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

使自十月朔③,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

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明年春,大疫。

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

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

(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

晚年执越州政务,政治卓著。

②故事:向来规矩。

③朔:农历每月初一。

(1)解释下列划线字意思。

①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________②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其仁足以示天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 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C. 其施虽在越其西南诸峰D.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二处)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5)结合句子内容说说下列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

(6)古代志士仁人常“以仁为己任”,请联系本文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分别简要分析“仁”的具体内涵。

【答案】(1)谨慎;稍微(2)A(3)募僧二人 /属以视医药饮食/ 令无失所恃。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题精选88篇(附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题精选88篇(附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文言文(6)—《穿井得一人》课内巩固及课外拓展提升练习(带答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文言文(6)—《穿井得一人》课内巩固及课外拓展提升练习(带答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提升(6)(一)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3)有闻.而传之者 ( ) (4)闻.之于宋君()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二)【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并,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并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①澭②水。

澭水暴益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④,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⑤。

向⑥其先表之时可导⑦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⑧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注】①表:做标记。

②澭水:黄河的支流。

③益:通“溢”,涨。

④涉:渡。

⑤坏都舍:房屋倒塌。

⑥向:前。

⑦导:引导。

⑧尚犹:依旧、仍然。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荆人欲.袭宋()(4)澭水暴.益()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3.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不若/无闻也D.其一犬/坐于前4.对于甲文中“穿井得一人”造成的误会,你认为责任在传播者还是说最初说这话的丁氏?为什么?5.寓言总是将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简短的故事之中,【甲】文告诉了我们,对于传闻,要有理性分析,不能以讹传说。

【乙】文中水位已发生变化,楚人仍沿着先前所做的标记过河,结果损失惨重,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三)【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一木兰从军木兰者,古时一女子也。

少习骑射,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少.习骑射()(2)市.鞍马()(3)长而益.精()(4)木兰乃易.男装()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4、木兰是古代的女英雄。

古往今来,其实像她这样不让须眉的女子还有很多。

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人和事吗1、(1)小时候(2)买(3)更加(4)换2、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4、略。

二好书之人有三病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

其一,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用,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好书之人有三病.()(2)徒.为架上观美()(3)其于没世无闻,均.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3、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中的“三病”。

(1)(2)(3)¥1、(1)毛病(2)只是(3)一样2、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3、(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

(2)多方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

(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有什么建树。

三卖柴翁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镜(宋)沈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①鉴:镜子。

②原:推究。

③差:略微。

1.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收人面令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

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用一个词语概括)(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

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给语段中斜体字注音。

2.下列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溯黄河(逆流而上)BC D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⑴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⑵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4.一词多义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5.语段中发表作者观点与态度是,可作为主旨句的是;《木兰诗》中相似的句子是。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客谢之。

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

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guó),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

”邵不从。

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yuán)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

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

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

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

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注】①宄(guǐ):坏人。

②钞:掠夺。

1.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策之不以其道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客谢之②监试者异之③窃为郡内忧之④以病去4.翻译下列句子。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及见之,趋焚之。

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

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

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

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

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注】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

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

③圆:圆滑。

④卿: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元结的堂弟。

⑥预:参与。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有戏儿之器(听说)B.及见之(等到)C.趋焚之(追逐)D.长必好之(喜欢)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悦婴儿A.何以战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皆以美于徐公D.以光先帝遗德3.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C.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若见而不收养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若见而不收养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C.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5.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

【甲】文采用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的主旨。

义犬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

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

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

呵逐使退。

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

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

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

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

候关出城,细审未途。

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

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

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注】①潞安:县名。

②郡关:州府。

③及扫腰橐:扫,清理。

橐,钱袋。

④冲衢:交通要道。

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既走,则又从之()(2)犬始奔去()(3)返客疾驰()(4)金亡其半()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假借:(2)以是:2.翻译句子。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衡乃穿壁引其光。

3.【甲】【乙】两段在选材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或成语分别概括两段内容。

4.结合上面文段,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苏秦之楚刘向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选自《战国策》)【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

②曾:竟然。

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

④因:依靠。

⑤就舍:回到馆舍。

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③愿闻其说()④今令臣食玉炊桂()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苏秦之楚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判论战》)4.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目不见睫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