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临床)
八版生理学课后思考题
八版生理学课后思考题八版生理学课后思考题一八版生理学课后思考题一一、名词解释1.生理学:生理学是以生物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经周围神经纤维对人体功能发挥的调节作用,基本方式是反射。
3.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细胞产生和分泌的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从而影响其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4.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亦称为细胞外液。
5.内环境稳态: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6.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有规律性的适应性反应。
7.反射弧: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8.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节控制部分的功能,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的相反方向改变。
9.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二、问答题1.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分类如何?很全很全的生理复习题答:研究方法是实验,分为动物实验与人体实验,动物实验分为急性试验和慢性试验2.体液的组成如何?答:细胞内液(40%)体液组织液(15%)细胞外液(20%)血浆(50%)----最活跃淋巴液、脑脊液、关节腔液(1%)3.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水平?答: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亚显微结构的功能和生物大分子的理化变化过程。
器官和系统水平:研究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规律、调节机制和内外环境变化影响。
整体水平:研究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与关于规律,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整体功能活动的影响。
4.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哪些?各有何特点?答:神经调节:在机体调节中占主导地位;特点是反应迅速,精确,作用短暂而影响范围局限。
生理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6骨骼肌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1、分析肌肉发生收缩总和的条件与机制。
条件: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
机制:若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绝对不应期内,则不会有动作电位产生,所以不会产生二次收缩的任何反应,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相对不应期内,会产生一次较弱的二次兴奋,致使终池释放较多的Ca+从而产生一次较强的肌肉收缩。
2、分析讨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条件与机制。
当一串刺激作用于肌肉时,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舒张期内,则会使肌肉再一次收缩后,还未完全舒张就发生另一次收缩,此谓不完全强直收缩。
后一次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时,也可能是后几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则前后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发生融合,使得肌肉的收缩力显著增大并持续表现为收缩状态,从而产生强直收缩。
3、何为临界融合刺激频率?指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与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的分界频率。
4、本实验表明骨骼肌的那些生理特性?试说明其生理意义?答:当骨骼肌在收到足够靠近的刺激时会发生收缩的融合。
若为一串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则会发生强直收缩。
当肌肉发生强直收缩时,肌肉的收缩力度会显著增加,而且能在不破坏肌肉生理功能的前提下持续一段时间。
这就为机体的持续运动,以及持续发力并保持一种用力姿态提供了实现的前提。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记录与观察1、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全或无”的?一条神经干中有无数条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的直径和长度不同,膜特性也不完全一样,故兴奋性不同、阈值各异,而本实验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是神经干中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复合表现。
故神经干没有确定的阈值。
因此,神经干动作电位不会有“全或无”的特征。
2、你测量出来的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为什么与细胞内记录的不一样。
同一题,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是许多条神经纤维的复合电位表现,因此与单个细胞内记录的不同。
3、神经干的动作电位为什么是双相的?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损伤标本后,为什么动作电位变为单相?单相(上相)的动作电位形状与双相(有下相)有何不同?为什么?因为动作电位是由两电极的电位差计算出的。
生理学思考题答案
生理学思考题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1.把一作用未知的药物加到盛放神经肌肉标本的溶液中去后,刺激神经不再能
引起肌肉收缩,试判定该药可能作用部位及机制。
答:略
2.急性大出血时,机体会产生哪些心血管代偿反应?
答:略
3.严重肺气肿、肺心病患者为何不宜以吸入纯氧来改善其缺氧状况?
答:略
4.请比较组织液生成和肾小球滤过时的有效滤过压的异同点,并解释为什么肾
血浆流量的19%的经肾小球滤过后,其毛细血管血压下降并不明显?
答:略
作业要求:
统一用A4纸将附件打印出题目,手写答题,用装订机统一装订好,学习委员收集好全班的作业后,由后半段任课老师最后一次课时收齐(不接受个别同学交来的作业),不交的同学
将没有平时成绩。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生理学课后思考题
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稳态:也称自稳态。
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体液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动态平衡)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快而精确)体液调节:是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作用缓慢,广泛持久)二、简答题1、试述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及其特点神经调节: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特点:迅速、精确而短暂,有一定局限性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特点: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自身调节: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特点:幅度和范围都较小,灵敏度低,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2、简述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揭示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以器官和系统为对象,揭示其功能活动的规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个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整体水平的研究:以完整的机体为对象,观察和分析在环境因素改变和不同生理情况下各器官系统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及完整机体所作出的各种反应的规律3、举例说明正反馈和负反馈的调节机制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例如:①排尿反射的过程中,当排尿发动后,由于尿液进入后尿道并刺激此处的感受器,后者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
②血液凝固:凝血发生时,许多凝血因子按顺序活化而产生级联反应,一个凝血因子的活化可引起许多凝血因子的活化,下一级凝血因子的活化又反过来加速活化上一级凝血因子,从而使效应不断放大和加速。
生理学思考题
生理科学实验思考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6.5.201.如何证实心肌有较长的不应期?心肌的较长不应期有何生理意义?2.期前收缩后一定出现代偿间歇?为什么?3.为何心肌有期前收缩,而骨骼肌不会出现期前收缩?4.为何期前收缩幅度有时比正常心缩幅度高,有时比正常心缩幅度低?5.用什么方法可测定心肌的有效不应期?6.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什么?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如何?7.重复输同型血之前,为什么还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8.为何常用离体蛙心,而不常用离体哺乳类动物心脏做心脏灌流实验?9.离体蛙心为什么会节律性跳动?10.蛙心插管插入心室时,是在心舒张期插入还是在心缩期插入?为什么?1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必须保持蛙心插管内液面高度的恒定?液面过高过低会产生什么影响?12.任氏液为何能维持离体蛙心较长时间的跳动?怎样才能使离体蛙心存活时间长?13.蛙心灌流时,蛙心心肌以何种方式获得营养?14.蛙心灌流实验过程中,为什么不能改变蛙心与换能器连线的张力?15.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各有何作用?16.血管受哪些神经支配?各有何作用?17.测定动脉血压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18.在心血管活动调节实验中,为什么常选用家兔进行?19.用传感器记录血压应注意哪些事项?20.家兔正常血压曲线常有一级、二级、甚至三级波,其形成机制如何?21.吸气和呼气运动对血压有何影响?机理如何?22.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后,血压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23.刺激兔完整的减压神经及其中枢端均可要求血压下降,而刺激该神经外周血压基本不变,为什么?24.刺激兔心迷走神经外周端引起血压变化的机理是什么?为何多选用右侧迷走神经做此项实验?25.为什么要预先切断迷走神经后,再刺激其外周端?一般不要求做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项目,这是什么缘故?26.切断动物双侧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后,血压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27.电刺激兔迷走神经引起血压下降的潜伏期比电刺激减压神经引起血压下降的潜伏期短,如何解释?28.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血压急剧下降到达零点时,往往描笔偶尔出现一些波动,以后血压逐渐恢复,为什么?29.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血压常出现先升高,而后降低,然后逐渐恢复,其原因如何?30.何谓心输出量?哪些原因可以影响心输出量?31.为何吸入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呼吸运动加强?32.为何吸入纯氮气后会影响呼吸运动?33.为何吸入二氧化碳后引起的呼吸变化往往比吸入氮气明显?34.增加无效腔时,呼吸运动会有何变化?为什么?35.为何静脉注射乳酸后会影响呼吸运动?36.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37.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时,呼吸运动会不会发生变化?其机制如何?38.小肠平滑肌收缩与舒张均较缓慢是何原因?39.制备小肠平滑肌标本时,为什么不用药物麻醉后的兔小肠,而用击昏后的兔小肠?40.离体平滑肌实验中,为什么要持续供氧?41.灌流液温度改变,离体小肠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42.向灌流液内滴加乙酰胆碱后,小肠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43.向灌流液内滴加 HCl后,小肠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44.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与骨骼肌、心肌有何不同?、45.观察迷走神经对尿量的影响时,是刺激完整迷走神经好,还是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或中枢端好?为什么?46.在尿生成实验中,刺激迷走神经应选用左侧还是右侧迷走神经?47.本实验中,增加家兔的血容量采用了哪一种方法?可否应用于临床?48.本实验中,采用了什么方法以减少兔肾血流量?49.人体血液中,ADH 水平长期降低,会产生何种临床症状?50.糖尿病多尿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病因是什么?51.在实验中,可采用什么方法以提高、降低血浆晶体渗透压?52.耳蜗微音器电位有何特点?53.耳蜗微音器电位产生的原理是什么?54.听神经动作电位有哪些特点?55.为何多选用豚鼠做耳蜗生物电现象的实验?56.在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感觉的强弱是以何种形式来实现的?57.肌牵张时,肌梭发放的持续性成分为什么随牵拉时间的延长而降低?58.为什么单个肌梭的传入发电形式是等幅值,节律性的?59.在正常的张力水平时,肌梭为什么会有自发性发电?60.肌梭属慢适应类型的感受器吗?为什么?6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那些?62.在牵张反射中,肌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63.中枢神经系统对肌梭发放冲动有何影响?64.测定动脉血压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65.用传感器记录血压应注意哪些事项?66.家兔正常血压曲线常有一级、二级、甚至三级波,其形成机制如何?67.为什么要持续失血3mim,这对失血代偿的机制分析上有何意义?68.失血停止后,动脉血压和血红蛋白浓度各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69.机体急性失血期间及失血停止后,机体通过哪些途径进行代偿?70.本实验,在家兔进行动脉放血时,动脉血压为什么呈持续缓慢下降?71.小肠平滑肌收缩与舒张均较缓慢是何原因?72.制备小肠平滑肌标本时,为什么不用药物麻醉后的豚鼠小肠,而用击昏后的豚鼠小肠?73.离体平滑肌实验中,为什么要持续供氧?74.灌流液温度改变,离体小肠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75.向灌流液内滴加乙酰胆碱后,小肠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76.向灌流液内滴加组胺、氯化钡后,小肠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77.向灌流液内滴加阿托品后再滴加乙酰胆碱,肠肌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78.向灌流液内滴加扑尔敏后再滴加组胺,肠肌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79.向灌流液内滴加扑尔敏后再滴加乙酰胆碱,肠肌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80.肾上腺素能激动哪些受体?81.按20μg/kg剂量给家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家兔的动脉血压发生什么变化?阐述变化机制。
病理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A、Na+B、K+C、有机酸D、蛋白质2、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3、对高渗性脱水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高热患者易于发生B、口渴明显C、脱水早期往往血压降低D、尿少、尿比重高4、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三天,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A、低血钠B、低血钙C、低血磷D、低血钾5、各种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的共同机理是A、抑制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B、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C、通过血容量的减少而导致醛固酮增多D、远曲小管Na+-K+交换增强6、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发生机制?A、毛细血管内压增加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7、高钙血症患者出现低镁血症的机制是A、影响食欲使镁摄入减少B、镁向细胞内转移C、镁吸收障碍D、镁随尿排出增多8、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急诊入院,血气检测表明PH7.39,PaCO25.9Kpa(43.8mmHg),HCO 3ˉ26.2mmol/L,Na+142mmol/L,Clˉ96.5mmol/l,可判定该患者有A、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C、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D、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9、血浆【HCO 3ˉ】代偿性增高可见于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D、慢性呼吸性碱中毒10、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A、脑内H+含量升高B、脑内儿茶酚胺含量升高C、脑内r-氨基丁酸含量减少D、脑血流量减少11、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的特殊变化是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B、动脉血氧含量下降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D、动脉血氧容量降低12、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A、心率加快B、心肌收缩性增强C、肺通气量增加D、脑血流量增加13、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A、干扰素B、淋巴因子C、肿瘤坏死因子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4、发热激活物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产印细胞C、淋巴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15、下列哪项是DIC的直接原因A、血液高凝状态B、肝功能障碍C、血管内皮细胞受损D、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抑制16、下述哪项功能障碍不可能是DIC引起的?A、急性肾功能衰竭B、黄疸及肝功能障碍C、席汉综合症D、再生障碍性贫血17、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A、儿茶酚胺B、血栓素A 2C、内皮素D、血管紧张素Ⅱ18、成年人急性失血多少才能引起失血性休克?A、1000mlB、1500mlC、2000mlD、2500ml19、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多灌少流B、少灌多流C、多灌多流D、少灌少流20、下述哪项关于心肌肥大的叙述是不正确的?A、心肌肥大主要是心肌细胞体积增大B、心肌肥大是一种较经济和持久的代偿方式C、肥大心肌总的收缩力增加D、心肌肥大能有效地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21、低输出量性心衰时下列哪种变化不可能发生?A、心肌收缩力减弱B、休息时心率加快C、心室残余血量增多D、外周血管阻力降低22、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大于0.8,可见于A、肺不张B、肺水肿C、肺动脉栓塞D、慢性支气管炎23、二氧化碳潴留对下列血管的作用是A、皮肤血管收缩B、脑血管收缩C、广泛外周血管收缩D、肺小动脉收缩24、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一种是错误的?A、血氨可刺激呼吸,导致呼吸性碱中毒B、肝功能严重障碍,妨碍尿素合成以致血氧升高C、PH降低使血氨易于通过血脑屏障D、低钾时肾产氨增加25、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机理是A、抑制肌肉产NH 3B、抑制肠道产NH 3和对NH 3的吸收C、抑制肾产NH 3和促进NH 3向原尿分泌D、加强鸟氨酸循环,促进尿素合成26、酯型胆红素性黄疸的共同发病机制是A、胆红素生成过多B、肝对胆红素摄取障碍C、肝对胆红素结合障碍D、酯型胆红素排泄障碍返流入血27、下述哪项变化在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时不应出现A、肾血流量减少B、肾小管上皮细胞对Na+水重吸收减少C、血尿素氮含量增高D、血钾升高28、下述哪项在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不常见A、低比重尿B、尿钠含量减少C、氮质血症D、高钾血症29、判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程度的最佳指标是A、血压高低B、血NPNC、内生肌酐清除率D、贫血程度30、现认为影响尿素毒性的有关因素是A、血中尿素液度B、血氨浓度C、血中氰酸盐浓度D、血液H+浓度二、填空题1、高渗性脱水时脱水的主要部位是(),对病人的主要威胁是()。
生理科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第二周:镇痛和缺氧哌替啶的药理作用基本与吗啡相同,主要是激动阿片μ受体而发挥镇痛、镇静、欣快、呼吸抑制等作用。
罗通定为延胡索乙素,即消旋四氢巴马汀的左旋体[3]。
后者是罂粟科职务延胡索等块茎中具有镇痛作用的生物碱。
罗通定具有镇静、安定、镇痛和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阿片受体无关,也无明显的成瘾性。
其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增加与痛觉有关的特定脑区脑啡肽原和内啡肽原的mRNA表达,促进脑啡肽和内啡肽的释放,并由此产生明显的镇静、催眠、安定和镇痛作用;但过量可导致帕金森病。
哌替啶,又称度冷丁(Dolantin)是一类麻醉性镇痛药,为人工合成品,是吗啡的代用品,较吗啡的成瘾性轻。
与吗啡相似,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镇痛效力约比吗啡弱10倍,持续时间也比吗啡短。
罗通定(Rotundine)则是一类非麻醉性镇痛药,其结构为四氢巴马汀,镇痛作用比dolantin弱,但无成瘾性。
Rotundine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亦增加与痛觉有关的特定脑区脑啡肽原和内啡肽原的mRNA表达,促进脑啡肽和内啡肽的释放,产生镇痛作用。
Rotundine的镇痛作用与脑内阿片受体无直接关系,属间接调节,故其强度不如Dolantin。
氯丙嗪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这是其抗精神作用的机制,也能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和M胆碱受体,药理作用广泛。
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不但能影响发热机体的体温,而且还能影响正常体温。
氯丙嗪对体温的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环境温度越低其降温作用越明显,与物理降温同时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本实验证实,氯丙嗪和低温共同作用,可以显著降低动物的总耗氧率,从而降低基础代谢率,延长动物在缺氧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这也是临床上对于病情极其危重的病人,采取氯丙嗪加低温的冬眠疗法的原理。
氯丙嗪能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具有神经安定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在动物试验中易诱导入睡;同时氯丙嗪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能影响正常体温,使机体体温能随外界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在乏氧性缺氧中,小鼠的呼吸频率在5min、10min时都无显著变化,而在15min时呼吸频率显著下降。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单选题1.氧的跨膜转运是通过( )A.易化扩散B、主动转运C.单纯扩散D、继发性主动转运E、入胞和出胞作用2.人体体温保持恒定,需要()A.自身调节B.负反馈C.正反馈D.条件反射E.环境温度稳定3.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的共同特征为()A.反射活动B.动作电位C.神经传导D.机械收缩E.分泌4.当后一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内会引起()A.等长收缩B.等张收缩C 单收缩D 完全强直收缩E.不完全强直收缩5.连续刺激不能使动作电位波形叠加的原因是()A.刺激强度不够B.刺激频率不够C.存在不应期D.细胞能量不足E.离子分布的恢复需要时间6.维持某种功能状态稳定有赖于()A.负反馈B.自身调节C.条件反射D.正反馈E.非条件反射7.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A.为零B.较高C.正常D.无限大E.较低8。
静息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是()A. K+向膜外扩散的平衡电位B.没有离子跨膜流动C. K+外流同时Na+内流D. K+外流同时Cl-_外流E. Na+内流同时Cl-内流9.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 K+易化扩散的结果B. Na+易化扩散的结果C.膜上钠钾泵活动的结果D.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E.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大10.就单根神经纤维而言,与阈强度相比较,刺激强度增加一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A.增加一倍B.增加二倍C.减少一倍D.减少二倍E.保持不变11.正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A.改善受控部分接受控制信息的反应状态B.保持功能活动的稳态B.使控制部分受到抑制D.使某一生理功能活动迅速完成E.增强受控部分对控制信息的敏感性12.内环境是指()A.机体生活的外部环境B.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C.细胞内液D.胃肠道管腔内的环境E.呼吸道内的环境13.连续刺激落在前—刺激引起的收缩期内会引起()A.单收缩B.不完全强直收缩C.等长收缩D.完全强直收缩E.舒张14.保持内环境稳态主要靠()A.与外环境隔绝B.保持代谢绝对平衡C.限制能量供应D.各系统器官协调话动E.限制剧烈的活动15.关于刺激的定义,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外部环境的变化B.内部环境的变化C.环境的一切变化D.能引起机体兴奋的环境变化E.能被生物体感受的环境变化)16.静息电位的数值绝对值变大称作膜的()A.超极化B.去极化C.超射D.复极化E.反极化二、是非题()1.负反馈的生理作用是维持生理功能的稳态。
兰大病理生理学思考题答案(精品).doc
1.血管拟态:由侵袭性肿瘤细胞而非内皮细胞连接,以细胞外基质成分为分隔而形成的微循环管道。
2.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缺血一段时间,当血流重新恢复后,纽•织的损伤程度较缺血时进一步加重,器官功能进一步恶化的综合症。
3.细菌移位:肠道内活的细菌穿过肠道黏膜层进入同有层,继而到达肠系膜淋巴结以及更远的器官。
4.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代偿性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与机体而产生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综合症。
CA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感染或创伤时机体产生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和对感染易感性增加的内源性抗炎反应。
5.缺血预激:???1.是短期缺血应激使机体对随后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明显保护作用的一种适应性机制26.心肌顿抑:由于心肌短暂缺血,引起心肌代谢、结构、功能的损伤,再灌注后需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延迟、完全恢复正常。
称为缺血后心功能障碍7.心肌重构:心肌由于机械负荷增高,神经体液因索介导调节及细胞因子触发所引起的一种病理变化。
以心肌细胞凋亡,肥大,细胞间质数量增加等变化为特征。
8.核因T-k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Kb):能够与B细胞免疫球蛋H K轻链基因的增强T K B序列结合的一种重要的转录因了。
9.核受体:核受体为一类配体依赖性的转录调节蛋白,它们在一级结构及其基因结构上具有同源性,属于核受体家族或备体激素受体超家族。
答案2。
与类固醉激素受体同源的一类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超家族,机体的生长发育、细胞分化,以及体内许多生理、代谢过程部可归因于核受体与相应配体及众多共调节因了相互作川所调控的基因网络的协调表达10.G蛋白:指在信号转导过程屮,与受体偶联的并能与鸟廿酸结合的一类蛋白质,位于细胞膜胞质面,为可溶性的膜外周蛋白,由三种蛋白质亚基组成。
G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的信号转导。
11.组成性基因表达:无论表达水平高低,管家基因较少受坏境因素影响,而是在个体各个生长阶段的大多数或几乎全部组织屮持续表达,或变化很小。
生理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6骨骼肌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1、分析肌肉发生收缩总和的条件与机制。
条件: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
机制:若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绝对不应期内,则不会有动作电位产生,所以不会产生二次收缩的任何反应,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相对不应期内,会产生一次较弱的二次兴奋,致使终池释放较多的Ca+从而产生一次较强的肌肉收缩。
2、分析讨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条件与机制。
当一串刺激作用于肌肉时,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舒张期内,则会使肌肉再一次收缩后,还未完全舒张就发生另一次收缩,此谓不完全强直收缩。
后一次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时,也可能是后几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则前后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发生融合,使得肌肉的收缩力显著增大并持续表现为收缩状态,从而产生强直收缩。
3、何为临界融合刺激频率?指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与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的分界频率。
4、本实验表明骨骼肌的那些生理特性?试说明其生理意义?答:当骨骼肌在收到足够靠近的刺激时会发生收缩的融合。
若为一串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则会发生强直收缩。
当肌肉发生强直收缩时,肌肉的收缩力度会显著增加,而且能在不破坏肌肉生理功能的前提下持续一段时间。
这就为机体的持续运动,以及持续发力并保持一种用力姿态提供了实现的前提。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记录与观察1、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全或无”的?一条神经干中有无数条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的直径和长度不同,膜特性也不完全一样,故兴奋性不同、阈值各异,而本实验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是神经干中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复合表现。
故神经干没有确定的阈值。
因此,神经干动作电位不会有“全或无”的特征。
2、你测量出来的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为什么与细胞内记录的不一样。
同一题,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是许多条神经纤维的复合电位表现,因此与单个细胞内记录的不同。
3、神经干的动作电位为什么是双相的?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损伤标本后,为什么动作电位变为单相?单相(上相)的动作电位形状与双相(有下相)有何不同?为什么?因为动作电位是由两电极的电位差计算出的。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何谓内环境、稳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维持的?2、试以血糖、动脉血压变化为例说明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特点、意义。
3.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其各自生理意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4.怎样理解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和体内控制系统的作用之间的关系?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有哪些?哪些属于被动1.转运?何谓主动转运?钠泵的主动转运有何生理意义?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2.有哪些?何谓静息电位?试述静息电位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
何谓动作电3.位、阈值(阈强度)、阈电位?试述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4.4.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出现各有何意义?局部电位有何特点?动作电位的传和特点。
导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何谓兴奋、兴奋性?细胞兴奋后兴奋性5.“°有何周期性变化?试述神经一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和原理。
哪些因素6.可影响其传简述横纹肌收缩的原理和基本过程。
何谓兴奋一收缩耦联?7.其基本过程如何?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骨骼8.肌收缩的总和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根据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神9.递?经肌接头兴奋传递、骨骼肌兴奋收缩10.耦联的过程和原理,试分析可引起肌肉收缩障碍的各因素。
11.16.你认为细胞水平的研究有何意义?与组织、器官功能和整体功能有12.何关系?14.15.第三章血液1.简述血液和血浆蛋白的功能。
2.何谓血浆、血清、血量、血细胞比容?血量、血细胞比容正常值是多少?3.请述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组成成分和作用。
4.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正常值是多少?红细胞有哪些生理特征?红细胞有哪些功能?何谓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请述红细胞生成的部位、原料、重要辅酶(成熟因子)、调节因子及其作用。
5.白细胞的数量和计数分类百分值正常各是多少?简述各类白细胞的功能。
请述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血小板有哪些生理特性?简述生理性6.止血的三个基本过程何谓凝血的外源性途径、凝血的内源性途7.径?请述血液凝固的基简述抗凝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
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临床)
生理学思考题一、绪论1.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各有何生理意义?①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负反馈意义:维持内环境稳态。
②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③正反馈意义: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使某一生理活动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
举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2.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①神经调节特点:反应迅速、精确,作用短暂、影响范围局限。
②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③神经-体液调节:同体液调节④自身调节特点:调节的幅度、范围都比较小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也较低。
二、细胞1.何谓载体?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有何特点?①载体:也称转运体,是介导多种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跨膜转运的一类膜蛋白。
②特点: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2.简述门控离子通道的类型。
门控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门控离子通道分为3类:(1)电压门控通道:膜去极化一定电位时开放(2)化学门控通道:受膜环境某些化学物质影响而开放(3)机械门控通道:膜的局部受牵拉变形时被激活。
3.简述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
①由钠钾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所必需的。
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
④由钠泵活动形成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使膜内电位负值增大。
4.简述葡萄糖在小肠黏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收过程。
均属继发性主动转运。
葡萄糖在小肠粘膜上皮的吸收和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的重吸收都是通过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实现的。
上皮细胞基底膜上钠泵活动,排出3个Na+,摄入2个K+,造成细胞内的钠离子浓度低于肠腔液或肾小管液中的钠离子浓度;Na+在上皮细胞顶端膜两侧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作用下,被动转入胞内;葡萄糖分子则在Na+进入细胞的同时逆浓度梯度被带入胞内。
《病理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A、Na+B、K+C、有机酸D、蛋白质2、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3、对高渗性脱水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高热患者易于发生B、口渴明显C、脱水早期往往血压降低D、尿少、尿比重高4、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三天,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A、低血钠B、低血钙C、低血磷D、低血钾5、各种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的共同机理是A、抑制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B、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C、通过血容量的减少而导致醛固酮增多D、远曲小管Na+-K+交换增强6、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发生机制?A、毛细血管内压增加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7、高钙血症患者出现低镁血症的机制是A、影响食欲使镁摄入减少B、镁向细胞内转移C、镁吸收障碍D、镁随尿排出增多8、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急诊入院,血气检测表明PH7.39,PaCO25.9Kpa(43.8mmHg),HCO 3ˉ26.2mmol/L,Na+142mmol/L,Clˉ96.5mmol/l,可判定该患者有A、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C、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D、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9、血浆【HCO 3ˉ】代偿性增高可见于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D、慢性呼吸性碱中毒10、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A、脑内H+含量升高B、脑内儿茶酚胺含量升高C、脑内r-氨基丁酸含量减少D、脑血流量减少11、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的特殊变化是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B、动脉血氧含量下降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D、动脉血氧容量降低12、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A、心率加快B、心肌收缩性增强C、肺通气量增加D、脑血流量增加13、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A、干扰素B、淋巴因子C、肿瘤坏死因子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4、发热激活物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产印细胞C、淋巴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15、下列哪项是DIC的直接原因A、血液高凝状态B、肝功能障碍C、血管内皮细胞受损D、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抑制16、下述哪项功能障碍不可能是DIC引起的?A、急性肾功能衰竭B、黄疸及肝功能障碍C、席汉综合症D、再生障碍性贫血17、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A、儿茶酚胺B、血栓素A 2C、内皮素D、血管紧张素Ⅱ18、成年人急性失血多少才能引起失血性休克?A、1000mlB、1500mlC、2000mlD、2500ml19、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多灌少流B、少灌多流C、多灌多流D、少灌少流20、下述哪项关于心肌肥大的叙述是不正确的?A、心肌肥大主要是心肌细胞体积增大B、心肌肥大是一种较经济和持久的代偿方式C、肥大心肌总的收缩力增加D、心肌肥大能有效地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21、低输出量性心衰时下列哪种变化不可能发生?A、心肌收缩力减弱B、休息时心率加快C、心室残余血量增多D、外周血管阻力降低22、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大于0.8,可见于A、肺不张B、肺水肿C、肺动脉栓塞D、慢性支气管炎23、二氧化碳潴留对下列血管的作用是A、皮肤血管收缩B、脑血管收缩C、广泛外周血管收缩D、肺小动脉收缩24、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一种是错误的?A、血氨可刺激呼吸,导致呼吸性碱中毒B、肝功能严重障碍,妨碍尿素合成以致血氧升高C、PH降低使血氨易于通过血脑屏障D、低钾时肾产氨增加25、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机理是A、抑制肌肉产NH 3B、抑制肠道产NH 3和对NH 3的吸收C、抑制肾产NH 3和促进NH 3向原尿分泌D、加强鸟氨酸循环,促进尿素合成26、酯型胆红素性黄疸的共同发病机制是A、胆红素生成过多B、肝对胆红素摄取障碍C、肝对胆红素结合障碍D、酯型胆红素排泄障碍返流入血27、下述哪项变化在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时不应出现A、肾血流量减少B、肾小管上皮细胞对Na+水重吸收减少C、血尿素氮含量增高D、血钾升高28、下述哪项在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不常见A、低比重尿B、尿钠含量减少C、氮质血症D、高钾血症29、判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程度的最佳指标是A、血压高低B、血NPNC、内生肌酐清除率D、贫血程度30、现认为影响尿素毒性的有关因素是A、血中尿素液度B、血氨浓度C、血中氰酸盐浓度D、血液H+浓度二、填空题1、高渗性脱水时脱水的主要部位是(),对病人的主要威胁是()。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全)
本科生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环境:环境指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 稳态:环境各种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环境稳态。
3. 刺激:能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或整个机体发生反应的、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4. 兴奋性: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5. 阈强度(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能引起细胞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
6. 正反馈: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的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同的方向变化,进一步加强受控部分的活动,此种反馈调节即为正反馈。
如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过程。
7. 负反馈: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的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反的方向变化,以维持稳态,此种反馈调节即为负反馈。
如体温调节、血压调节等。
二、问答题:1.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就是要研究组成人体的细胞、器官和系统以至整体的生理功能,例如血液循环、呼吸、消化、腺体细胞的分泌、肌细胞的收缩等,揭示这些生理功能的表现形式、活动过程、发生条件、发生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
2.简述生理学研究的方法。
生理学知识来源于生理学的科学研究,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客观观察和动物实验。
客观观察就是如实地对某些生理功能进行测定,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和统计处理,进而做出结论。
动物实验是在一定的人为实验条件下,对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生理功能进行的研究。
包括急性和慢性实验两大类。
急性实验又可分为离体实验和在体实验两种方法。
急性离体实验是将要研究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从活着的或刚被处死的动物体取出,置入一种类似于体的人工环境中,设法保持其生理功能并加以研究。
生理学课后复习思考大题
生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第一单元:1、人体生理学与医学有什么联系?2、为什么生理学要从三个水平上开展研究?3、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哪些基本特征?4、比较正反馈、负反馈与前馈之间的异同及生理意义。
5、从生理学发展的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第二单元:1、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2、试述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跨膜信号转导包括哪几种方式?4、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包括几种方式?G蛋白在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5、试述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列举实验证据说明静息电位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
6、试述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列举实验证据说明锋电位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
7、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刺激必须使细胞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才能产生动作电位?8、局部兴奋有何特征?9、从刺激运动神经开始到肌肉出现收缩,经历了哪些生理过程?10、简述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及其机制。
第三单元:1、血浆渗透压如何形成?有何生理意义?2、如何鉴别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3、造血干细胞有哪些基本特征?在临床治疗学上有什么意义?4、红细胞有那些生理特性?各有何临床意义?5、根据红细胞生成、破坏以及红细胞生成调节的基本理论,分析导致贫血的各种原因。
6、为何EPO可以作为兴奋剂,提高耐力运动员的成绩?7、试述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8、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何异同点?9、血液中有哪些抗凝因素?它们如何发挥作用?10、简述纤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11、简述ABO血型系统的分型特点。
12、简述Rh血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3、简述输血的原则。
第四单元:1、心肌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有何异同?为什么心室功能曲线未有下降?2、请描述心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全过程。
从这点出发你认为有哪些可能的因素会增强或减弱心脏收缩力量?3、请比较窦房结细胞和蒲肯野纤维的起搏原理。
为什么窦房结能成为全心的起搏点?4、房室交界处和蒲肯野纤维的传导功能有何不同?为什么有这些不同?5、请描述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的变化及其与心脏射血的关系。
第9版生理学思考题答案
第9版生理学思考题答案
第9版《生理学》是一本既有趣又紧张的教材,它融入了许多思考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容。
以下是第9版生理学思考题的答案:
1. 传播细胞信号的重要结构涉及什么?
答:传播细胞信号的重要结构涉及受体蛋白、G蛋白、膜融合蛋白(MP)和紧密粘附分子(CAM)。
2. 何时会发生膜融合?
答:膜融合是指膜质蛋白结构发生变异以维持膜形态稳定状态的过程。
它可以在细胞内膜之间或者细胞外到膜内的过程中发生。
3. 尿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主要功能是维持体液平衡和维持体内营养状态。
它也会排放废物,调节机体温度,以及其他相关的功能。
4. 什么是血容量?
答:血容量指的是体内的血液总量,包括血红蛋白及其他血液物质。
血容量是机体各组织器官维持健康所必须的一个关键指标。
5. 精子向睾丸移动时需要什么条件?
答:精子向睾丸移动需要恒温、高度适宜的pH值以及足够的活性血素等因素。
活性血素被认为可以介导睾丸细胞内接受精子的过程,从而促进精子向睾丸移动。
以上是第9版生理学思考题答案的总结,知识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有效的选择,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危机,从而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以确保我们身体的健康。
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生理学》思考题第一章思考题1. 生理学研究为何必须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整体水平进行?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功能,由于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的功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所以,要全面探索人体生理学,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2. 为什么生理学中非常看重稳态这一概念?人体细胞大部分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等)之中。
因此,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其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
因为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酶促反应,因此,细胞外液中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O2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
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重要保证。
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高热、低氧、水与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都将导致细胞功能的严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在临床上,若某些血检指标在较长时间内明显偏离正常值,即表明稳态已遭到破坏,提示机体可能已患某种疾病。
3. 试举例说明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生理功能活动调节中的意义。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人体内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活动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
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张,血压便回降;相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反射增强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血压回升,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思考题一、绪论1.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各有何生理意义?①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负反馈意义:维持内环境稳态。
②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③正反馈意义: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使某一生理活动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
举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2.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①神经调节特点:反应迅速、精确,作用短暂、影响范围局限。
②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③神经-体液调节:同体液调节④自身调节特点:调节的幅度、范围都比较小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也较低。
二、细胞1.何谓载体?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有何特点?①载体:也称转运体,是介导多种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跨膜转运的一类膜蛋白。
②特点: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2.简述门控离子通道的类型。
门控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门控离子通道分为3类:(1)电压门控通道:膜去极化一定电位时开放(2)化学门控通道:受膜环境某些化学物质影响而开放(3)机械门控通道:膜的局部受牵拉变形时被激活。
3.简述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
①由钠钾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所必需的。
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
④由钠泵活动形成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使膜内电位负值增大。
4.简述葡萄糖在小肠黏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收过程。
均属继发性主动转运。
葡萄糖在小肠粘膜上皮的吸收和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的重吸收都是通过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实现的。
上皮细胞基底膜上钠泵活动,排出3个Na+,摄入2个K+,造成细胞内的钠离子浓度低于肠腔液或肾小管液中的钠离子浓度;Na+在上皮细胞顶端膜两侧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作用下,被动转入胞内;葡萄糖分子则在Na+进入细胞的同时逆浓度梯度被带入胞内。
Na+ -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在小肠粘膜是以2个Na+和1个葡萄糖联合转运的,在肾小管上皮则是以1个Na+和1个葡萄糖联合转运的。
进入细胞的钠离子通过钠钾泵排出细胞,而葡萄糖由管周膜的载体介导扩散到组织液中。
5.跨膜信号转导主要有哪几种方式?①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②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③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④招募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⑤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6.举例说明离子通道受体及其作用。
如骨骼肌终极膜中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也称N2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其膜外侧有两个乙酰胆碱结合位点,结合位点与乙酰胆碱结合后可使通道的构象发生改变,导致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改变质膜的离子通透性,继而改变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
例子:接头前神经元兴奋,动作电位传导至轴突末梢,引起接头前膜去极化→去极化使前膜结构中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突触小泡前移与前膜接触,融合→小泡内乙酰胆碱以出胞方式释放入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终板膜上N2-胆碱能受体结合→发生构象变化→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造成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电紧张的形式将信号传给周围肌膜→引发肌膜的兴奋和肌细胞的收缩。
7.增加细胞外液K+浓度,对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何影响?试说明其原因。
增加细胞外液中的K+浓度,可使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减小.这是由于膜两侧的K+ 外流减少,静息电位向新的、较低的平衡电位移动的结果.细胞外液中K+ 浓度的轻度增加,可使膜电位下降、靠近阈电位,所以神经纤维较容易爆发动作电位;但由于此时电压门控Na+ 通道的通透性较正常静息电位时低,加上膜电位下降减少了Na+ 内流的驱动力,故动作电位的幅度将减小,上升速率将减慢。
当细胞外液K+ 浓度过高时,膜电位进一步下降,可导致电压门控Na+ 通道失活,使组织兴奋性降到零.这时,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
8.动作电位是如何在细胞膜上进行传导的?局部电流形式:可兴奋细胞的某一部位的膜产生动作电位后,都可沿着细胞膜向周围传播,使整个细胞的膜都经历一次类似于被刺激部位的离子电导的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动作电位的传导。
动作电位传导的机制是,在发生动作电位的部位,由于出现了膜两侧电位的暂时性倒转,由静息时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但邻近膜仍处于安静时的极化状态;由于膜两侧的溶液都是导电的,于是在已兴奋的部位与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将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有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局部电流的方向是,膜外的正电荷由未兴奋段移向已兴奋段,膜内的正电荷由已兴奋段移向未兴奋段。
这样流动的结果,是造成未兴奋段膜内电位升高而膜外电位降低,亦即引起该外膜的除极;在局部电流的作用下,足以使邻近膜的除极大到阈电位水平,使大量的钠离子通道激活而形成动作电位。
这一过程在膜表面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在整个细胞的传导。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实质上是细胞膜依次再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9.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全或无定律:要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给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若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动作电位就不会产生(无);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幅度一般是固定的,即使再增加刺激强度,也不能使其幅度增加。
不衰减传导: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的加大而减小,波形也始终保持不变。
脉冲式发放:连续刺激所产生的多个动作电位,总有一定间隔而不会完全融合,呈现一个一个的脉冲式发放。
10.简述局部电位的特点。
等级性电位: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衰减性传导: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幅度呈指数函数下降;电位可融合:多个电紧张电位可融合达一定程度,引起膜上少量电压门控钠通道开放,形成动作电位。
11.简述静息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①概念: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稳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是一切活细胞所共有的生物电现象。
②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
12.简述前负荷和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①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增加,肌肉初长增加时,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也增加。
但初长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则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不但不增加,反而逐渐下降。
②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在前负荷固定的条件下,逐渐增加后负荷的重量,当后负荷愈大,肌肉缩短前达到的张力也愈大,克服负荷后开始收缩的时间亦愈晚,缩短速度和程度也小。
13.试举例说明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各种方式。
(一)单纯扩散:脂溶性(非极性)或少数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顺着浓度差通过脂质分子间隙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
(O2、C02、乙醇、脂肪酸、类固醇)(二)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膜蛋白介导下,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转运大部分水溶性溶质分子和所有离子①经通道易化扩散(Na+、K+、Ca2+)②经载体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经载体介导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被动跨膜转运。
③主动转运:在膜蛋白的帮助下,利用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ATP),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1)原发性主动转运Na+、K+的主动转运,钠-钾泵2)继发性主动转运: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在进行这些离子顺浓度转运的同时,将另一些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葡萄糖、氨基酸进入小肠黏膜细胞。
④膜泡运输:大分子或颗粒物质通过由质膜包围形成囊泡,通过膜包裹、膜融合、膜离断等过程,进出细胞的过程。
入胞和出胞:大分子、团块,需膜的运动,消耗能量。
1)出胞:某些大分子物质团块从细胞内排出的过程。
腺细胞分泌物的排出,神经轴突末梢释放递质。
2)入胞:某些物质团块如微生物、大分子蛋白等从细胞外进入细胞的过程。
14.试述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并举例说明其研究方法。
静息电位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
Na+-K+泵主动转运造成的细胞内、外离子的不均衡分布,是形成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基础。
细胞外Na+浓度约为膜内7~14倍,而细胞内K+浓度比细胞外高20~40倍。
安静时,膜对K+有通透性,K+必然有向细胞外扩散的趋势。
当K+向膜外扩散时,膜内主要带负电的蛋白质却因膜对蛋白质不通透而不能透出细胞膜,于是K+向膜外扩散将使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变正。
也称K+的平衡电位(EK)。
此即静息电位。
研究方法:通过Nernst公式计算。
也可通过微电极直接测量。
1939年,Hodgkin和huxley 将微电极插入枪乌贼的巨大神经轴突,利用较精密的示波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到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所致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
方法:电压钳或膜片钳技术测量。
动作电位的形成是膜对Na+、K+通透性发生变化及细胞膜内、外具有Na+浓度差有关。
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首先引起少量Na+通道开放,Na+顺浓度差少量内流,使细胞膜轻度去极化。
当膜电位去极化到阈电位,引起电压门控Na+通道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变化,大量的Na+通道被激活开放,Na+大量通过易化扩散跨膜进入细胞内。
随着Na+内流增加,进一步促进更多的Na+通道开放,如此反复形成Na+再生性循环,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细胞膜在去极化过程中,Na+通道开放时间很短,随后即关闭失活。
使Na+通道开放的膜去极化也使电压门控K+通道延迟开放,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膜内K+顺电化学驱动力向膜外扩散,使膜内电位由正值向负值转变,直至原来的静息电位水平,便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即复极相。
15.神经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将发生什么变化?机理是什么?如何检测这一生理现象?①绝对不应期:在细胞兴奋当时,如果给予第二次刺激,无论任何刺激强度均不能使之产生第二次兴奋反应,即细胞的兴奋性为零。
此时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②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施加第二次刺激,其强度需要超过原先的阈值才能引起第二次兴奋,说明细胞此时的兴奋性有所恢复,但比原来的兴奋性低。
此时少部分Na+通道恢复“备用”状态。
③超常期:相对不应期之后,只要给予一定的阈下刺激也可能引起细胞的兴奋。
此时大部分Na+通道恢复“备用”状态,膜电位离阈电位较近。
④低常期:细胞的兴奋性又转入低于正常的时期,称低常期,相当于正后电位的时期,膜处于超极化。
检测:刺激神经细胞,在其产生动作电位期间,给予足够刺激,观察再次刺激后动作电位的产生情况。
三、血液1.血浆与血清有何区别?血浆是血液加入少量抗凝剂离心后获得的上层淡黄色液体。
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与血浆相比,血清中缺少纤维蛋白原和血液凝固发生时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而增加了血液凝固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出的化学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