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通过断层富水地带的案例分析
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涌突治理技术
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涌突治理技术发布时间:2021-06-07T07:31:25.408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5期作者:周囿圆[导读] 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地段施工时,易发生坍方、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对隧道建设影响巨大。
中铁五局五公司湖南长沙 410100摘要: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地段施工时,易发生坍方、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对隧道建设影响巨大。
本文结合新建玉磨铁路安定隧道穿越大马厂断层涌突治理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地区涌突成因,系统地提出了加强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高位泄水降压、全断面帷幕注浆、小导管配合大管棚超前支护等工程措施,成功解决了断层破碎带涌突治理难题,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基础上,保证了施工进度。
关键词:富水断层破碎带涌突治理0 引言新建玉磨铁路是中老国际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工程,位于云南省南部,全长508.5km,为国铁Ⅰ级电气化铁路。
全线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缝合带附近,通过区域以泥岩、页岩、炭质板岩、炭质千枚岩等软岩为主,高压富水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发育。
高压富水断层破碎带具有岩体破碎松散、自稳能力差、地下水发育(构造裂隙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系良好)等特点,施工中极易发生大变形、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给施工安全和进度带来严重影响。
1 工程概况1.1 设计概况安定隧道位于玉磨铁路南溪河站至墨江站区间,进口里程DK125+489,出口里程DK142+965,全长17476m,为单洞双线隧道,玉磨铁路第一长隧,全线控制性工程,Ⅰ级高风险隧道。
设计列车行车速度160km/h,为客货共线电力牵引。
该隧道纵坡为单面上坡,分别为22.8‰(14.8公里)、11.6‰(2.3公里)、0‰(0.4公里)。
除进口段1.2公里位于曲线外,其余地段均为直线。
原设计采用4座斜井施工方案,斜井总长8985m,其中1#斜井2601m,为全线最长的斜井。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课件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17
被埋的大客车呈扁曲状,车身高出地面仅20— 40厘米。2007年“11.20”特别重大坍塌事故,造 成现场施工人员4人和318国道行驶中的大客车内32 人中,35人死亡、1人受伤。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18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19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20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因此,当隧道岩体揭露后,造成岩溶水压的 承载失衡,导致突水突泥重大事故的发生。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14
3、2008年4.11日下午5时10分左右,宜万铁路马鹿 箐隧道进口泄水洞发生突水事故。有4人死亡、1人 失踪。 突水是指突然发生的具有一定数量来势凶猛 的涌水现象。
当地降雨量达60多毫米。位于马鹿箐隧道进口 泄水洞内一施工设备突然倒塌,5名工人进入抢修后, 突遇涌水,当场造成1人死亡、1人失踪。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15
宜万铁路隧道突水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16
4、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口发生特大坍塌事故,约 3000立方米的石块等坍塌物瞬间从高处坠落,造成 隧道口外部钢构架上工作的民工1人死亡、1人受 伤、2人失踪,并有一辆从上海到利川的大巴被埋。 为防止石块脱落砸伤过路车辆和行人安全,在隧道 下方的318国道上搭有6米宽、高36米的钢筋 防护棚,钢筋棚最多能防止100吨左右的石块。 而这次坠落的巨石中,最大的一块约900立方米、 重约2000吨,钢筋棚根本抵挡不住。塌方整个 堆积体泥、石、钢筋交织,长约50米,宽20米 左右、高20多米,现场施工人员估计有3000 立方米。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24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25
隧道事故案例
大规模突水涌砂监控录像
(3)厦深铁路梁山隧道
2009年3月14日,梁山隧道进口开挖到2505米(DK96+505), 出碴时,发生小型突泥,突泥量约200立方。经会商清淤时,突然发生 大规模突水突泥,突泥量约8000立方。4月6日再次突泥,突泥量约2万 立方,淤积长度230米。突泥后地表坍陷,陷坑面积50平方米,深20米。 突泥点埋深270米。该灾害属断层突水突泥灾害。
四、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
(二)坍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坍方案例
(1)掌子面坍方
2006年8月12日,郑西客专秦东隧道进口 DK333+465~+470地段发生坍塌,将一名司 机和一名带班人员共计两人埋入洞内,经抢救 无效死亡。
2006年9月13日,武康铁路增建二线工程 系家山1号隧道突然发生坍陷,造成正在隧道 上方地表进行现场勘察的2名设计人员1名工程 技术人员随塌体埋入土中,经抢救无效死亡。
大规模突泥后照片
突水突泥后地表坍陷照片
突水突泥工程特征分析
❖ 从“地质特征、工序环节、工程处理”三个 方面进行灾害分析。
❖ 1)地质特征 “高压、富水、不良地质”三者不利组合
是诱发突水突泥突石灾害的地质条件。 ❖ 2)工序环节
灾害主要发生在开挖或清淤两个工序 环节。
发生灾害的原因主要有在以下三个方面:
❖ 2009年7月19日,襄渝二线杨家沟隧道,掌 子面约70立方米岩石突然塌落,将掌子面 后6米范围内已施做完成的初期支护压垮, 2名人员死亡。坍方原因为局部岩层产状及 节理发育、破碎,近期连续降雨,有裂隙 水渗出,诱发局部塌方。
(2)隧道掌子面后方塌方 ❖ 2007年7月15日下午,郑西客专南山口隧道
过富水断层隧道地下水处治技术
摘 要 :通 过 理 论 分 析 和 现 场 调 研 的 手 段 ,并结合鸡公山隧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 "先加固、后封堵、先分流减压、后逐步收口 ”的地
下 水 处 治 原 则 ,据 此 确 定 了 相 关 工 艺 参 数 、设 备 及 质 量 标 准 ,为 断 层 破 碎 带 内 大 流 量 、高 水 压 和 环 境 地 下 水 丰 富 条 件 下 施 工 积 累 了
堵 ”。鸡公山隧道断层带涌水处理施工主要遵循的原则和理思
路如下:
1)
总体按照“先 易 后 难 、先 引 后 堵 、先 拱 后 墙 再 底 板 、局部集
中 处 理 ;兼 顾 其 他 部 位 ,系 统 处 理 ,综 合 治 理 ”的 思 路 进 行 处 理 。
2)
对于少部分集中出水量较大且出水压力较高的部位按照
•1 7 2 •
第 43卷 第 7 期 2 0 17 年 3 月
S山HANXI西ARC建HITEC筑TURE
V o l.43 N o .7 M a r. 2017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07-0172-03
过富水断层隧道地下水处治技术
冀荣华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山 西 太 原 030032)
“先 疏 后 堵 ,深排浅堵、远排近堵、择机收口”的思路和顺序。
图2 隧道施工钻孔出水
隧道过断层带出现大量出水甚至涌水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十 分 常 见 ,地下水不仅引起施工困难[ M ] ,也对后期结构的受力带来 不利影响[5’6],因此,对 地 下 水 的 处 理 就 显 得 非 常 重 要 ,良好的处 理措施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效益明显。许多隧道工程在 施 工 过 程中都采取了各种有利于封堵或疏导或两者结合的手段对各种 过 断 层 隧 道 涌 水 进 行 了 处 理 ,杨 会 军 等 [7]分 析 了 新 七 道 梁 隧 道 渗 涌 水 情况,提 出 地 下 水 渗 流 以 静 储 量 为 主 时 ,采用以排为 主 的 方 式 ,地下水渗流以动储量为主时,采 用 以堵为主的方式,并提出了 相应的处理措施。王 建 宇 等 [8]认为山岭隧道地下水处理 应 同 时 满足控制地下水排放流量和消减作用在衬砌结构上的水压力荷 载 两 个 要 求 ,地 下 水 水 头 大 于 60 m 的隧道应在衬砌中设置合理
简述隧道富水区域施工方案的确定以慈母山隧道为例
简述隧道富水区域施工方案的确定以慈母山隧道为例摘要:本文以慈母山隧道富水区域YK0+407~YK0+433的施工为例,介绍了该项目在富水区域施工中如何确定施工方案,在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确保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为在类似地质条件隧道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隧道;富水区域;施工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loving mother mountain tunnel rich water area YK0 + 407 ~ + 433 YK0 construction as the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tem in rich water are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ow to determine the construction plan and in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rationality, feasibility, in similar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cheme for reference.Keywords: tunnel; Rich water area; construction一、工程概况慈母山隧道及连接道(峡江路)一期工程系重庆市重点工程项目。
全长8.57公里,为城市快速干道,其中慈母山1号隧道、慈母山2号隧道及长岭岗隧道长约5.8公里。
慈母山为重庆南山山系的一段,该山系植被茂盛,地形、地貌较为复杂。
慈母山隧道穿过地带最高处垭口高程为548m,隧道最低处出口高程约为204m,隧道穿过地带相对高差达344m。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最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最新版)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06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
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
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
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
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07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
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
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
Ⅰ线左侧30m 设置Ⅱ线。
隧道穿越石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
突水后,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
43人获救,其中1人医治无效死亡。
9人中有2人在隧道内死亡,7人失踪。
(二)软弱围岩隧道塌(坍)方1、2007年04月30日15时30分太中银铁路吴堡隧道3#斜井掌子面左侧拱脚部位发生坍方,坍方量约8立方米,造成当场死亡4人,1人受轻伤。
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F11高压富水断层特征及工程对策
设计中, 对监 测点 的变 化量 、 变化 速率 及 累计变 化量 一
般 都有控 制值 与警 戒 值 。当 隧道 工 程 出现 异 常 时 , 一
20 0 0以上 ; 据库 支持 S L S R E 0 0以上 。 数 Q E V R20 客 户端 : 用 一 般 P 采 C即 可 , P 4 1 2G z以 C U P . H 上 ,5 2 6MB内存 ,2 B剩 余 硬盘 空 间 , 10G 操作 系统 支持
4 监 测 信 息 反 馈
根据 采集 的数 据 , 与参 建各 方 紧 密 联 系 ( 过 短 通
消息 或在 平 台 发 布 信 息 等 多 种 形 式 ) 分 析 结 构 受 力 , 安全 性状 况 , 同商讨 相关 隧道 结构 受力 安全 性状况 , 共
提 出相关 整治 建议 , 而实 现 隧道结 构安 全性 监测 。 进 参考 文献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育, 内发 育 有 3条 暗河 系统 和 1 区 5条 断 层 , 中 其 F 1 压 富水 断层 规模宏 大 , 隧 道 长 约 2 0余 m; 1高 沿 4 得 胜场 暗河 高于 隧道 约 2 0m, 行 于 F 1断层 发 育 , 2 平 1 受
存 ,0 B 硬 盘 。 操 作 系 统 支 持 Widw S R E 50 G no E V R
n 、— =
则和 相 应 的 综 合 工程 处理 对 策 , 类 似 工 程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参 对
考价值 。 关 键 词 : 万铁 路 ; 齐岳 山 隧 道 ; 高压 富 水 断 层 ; 泥 石 流 ;分 宜
水 减 压 ; 注 浆
1昌 ! l 2 3 1 o 0 o ÷ 宜
富水地层重叠隧道施工结构及地层变形分析
O 引言
伴 随着经 济 的发展 和城 市 规 模 的 不 断扩 大 , 市 城 地下 轨道 交通 建设对 城 市地下 空 间的开 发利 用提 出 了 新 的要求 。城 市地 下轨 道 交 通 建设 以 隧道 建 设 为 主 。 伴随 着地 下交通 的不 断 扩张 , 隧道 布 置 形 式呈 现 多 样 化 的趋势 。受施 工条 件 的制 约 , 同时 为 了节 约地 下 空 间, 重叠 隧道在设 计 中被 广 泛 采 用 。 目前 国 内外 学 者 对 重 叠隧 道 的研 究 获 得 了一 定 成 果 。章 慧 健 等 ¨ 研 究 了重叠 隧道施 工 中 , 挖 隧道 对 先 建 隧道 的纵 向影 后 响 , 出 了在先建 隧道 中设 置 临时压 重控 制 隧道变 形 。 提 陈先 国等 通 过研 究 重 叠 隧道 的布 置形 式 , 示 了不 揭
前 , 洞 顶 部 打 设 3n 超 前 小 导 管 ; 挖 中导 洞 区域 导 l 开
后, 修筑中墙并打设左线上台阶超前小导管 , 注浆后分
别开 挖左 线上下 台 阶 ; 完成 左线初 期支 护后 , 于右 线上
台阶顶部打设超前小导管 , 注浆后分别开挖右线上下
隧道 开挖过 程 中 , 制 周 边 土体 产 生 变 形是 该 区 控 段施 工 的重点 。众 多重叠 隧道工 程施 工经验 及研 究均
表 明 , 叠隧 道施工 时 , 用先 开挖下 洞后 开挖 上洞 的 重 采
1 m) 合岩( 2 和昆 厚约 8 。重叠隧道 7号线主要位 m)
于富水 强风 化 岩 层 , 线 位 于 粉 质 黏 土及 全 风 化 岩 5号 中, 围岩物 理力 学参数 如表 l 所示 。
隧道采用 “ 先下后上” 的施工顺序有利于保证结构 的整体稳定性 。在地 下水渗 流作用 下 , 重叠隧道中段出现 了地表沉降大于拱顶 沉 降的现象 , 同时造成下线隧道工后沉降极大 , 渗流和开挖应力释放是地层 变形 的主要 原 因。研 究结果 对同类地 层条件下 的重叠 隧
公路隧道浅埋暗挖富水段施工分析
公路隧道浅埋暗挖富水段施工分析隧道穿越富水地层时,极易发生涌水突水事件,造成隧道塌方、支护变形等质量事故,严重影响隧道正常施工,对人身和设备安全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为保证正常施工,最大程度地减少富水隧道施工中造成的工程投入和人员伤亡,迫切需要解决这方面的施工技术难题。
标签:隧道;富水段;塌方;安全隐患1、某隧道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某隧道总长5519.15m(折算为左右洞平均值),为特长隧道,在四川盆地东部暖湿亚热带气候区。
明月山(某隧道所属山脉)槽谷中沿槽谷方向发育延伸的盐井河,为季节性溪流,盐井河水流于天生桥汇入盐井口水库,全长约15Km,最大流量可达2.50-5.50m3/s,施工前需要先渠化防渗水处理。
1.2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三叠系中下统碳酸盐岩类分布于背斜轴部,因受兩侧碎屑岩所构成的中、低山岭的夹持,具备有利的岩溶发育条件,形成了特有的隆脊型岩溶槽谷,岩溶发育与岩性、地貌条件关系密切;岩溶水运动和富集则受地质构造控制。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页岩,和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砂、泥岩分布于背斜两翼,岩层以倾斜状态产出,具有形成碎屑岩孔隙裂隙层间承压水和红层承压水良好储水构造条件。
尤其是北西翼为缓翼,为典型的自流斜地,是较富水类型之一。
1.3某富水段隧道施工方案洞身抗水压衬砌段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开挖,且在施工中根据变形情况设置临时仰拱,衬砌施作段一般滞后初期支护50-100m,具体根据现场开挖情况和监控量测结果确定。
开挖施工中我们着重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另外某隧道在穿越明月峡背斜轴部及两翼岩溶槽谷穿越破碎带、石膏、角砾岩、盐井河底部等段落控制爆破震速不大于10cm/s。
为了使隧道能顺利通过富水地段,加快施工进度,对隧道的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进行了研讨,通过比选决定放弃不引入大型机械施工和临时支护多的双侧壁导坑法等方法,确定施工方案为“超前物探、钻探结合探水、超前注浆堵水、超短开挖(局部辅以弱爆破)、初支加强、仰供超前、二衬紧跟”。
隧道穿越大区域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工法
隧道穿越大区域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工法隧道穿越大区域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工法一、前言隧道施工中,遇到大区域富水断层破碎带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采用特殊的施工工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用于隧道穿越大区域富水断层破碎带的施工工法,并对其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和经济技术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本工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先封顶后掏底”的施工方法,即先对断层带进行封顶处理,然后再进行底部的施工作业。
这种工法能够保护隧道的地表沉降稳定,保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适应范围这种工法适用于富水断层破碎带比较宽且水位较高的情况,能够有效地控制隧道沉降和断层水的涌出。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对富水断层破碎带进行封顶处理,阻止水流向地面渗透,从而减少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水压力。
具体来说,该工法通过施工前的地质勘探,确定破碎带的位置和范围,并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注浆、封孔等。
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勘探阶段、预处理阶段、暂时封堵阶段、底部施工阶段和封顶处理阶段。
具体地,勘探阶段进行地质勘探和实验室测试,预处理阶段进行地下水抽排和巩固处理,暂时封堵阶段对断层进行暂时封堵,底部施工阶段进行掏底工程,封顶处理阶段对断层带进行封顶处理。
每个阶段都有详细的工序和施工要求,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六、劳动组织该工法在劳动组织方面需要合理安排工人的数量和工作流程。
根据不同阶段的施工需要,合理分配人员,确保施工作业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七、机具设备为了完成该工法的施工任务,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机具设备,如注浆设备、封堵材料输送机、巩固材料搅拌车等。
这些机具设备具有一定的技术特点和性能要求,施工人员需要熟悉其操作方法和维护要求。
八、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
对于该工法,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实验室测试和工程检测等工作,以确保施工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增加隧道富水断层对策与措施。
增加隧道富水断层对策与措施。
说到隧道富水断层,大家可能会有点头疼。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地下水源非常丰富的区域,水流在这里像大江大河似的肆意流淌,遇上这样的地方,挖隧道就像是在遇到麻烦的“天敌”一样。
想象一下,你正在开车在路上行驶,突然前方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大山,山里却藏着水池,你根本看不见水的流向。
突然间,水就像是从山里涌出来,涌到你面前,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隧道也一样,富水断层就像是这种“暗藏玄机”的地方,水流一旦冲出来,隧道不但可能被泡得湿漉漉的,甚至整个隧道结构可能会受到威胁。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咱们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然想完成隧道的建设,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得找到富水断层。
别看地下水听起来好像是个无害的小东西,可一旦它“暴走”,那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你想,要是你在不清楚断层水情况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水压一旦激增,隧道可能就会变成“水帘洞”。
因此,做一个详细的水文地质勘察,能把“水鬼”早早揪出来,是个必要步骤。
有了这个前期工作,就能根据断层的水流方向和量,设计出适合的方案。
防水措施要做好。
别以为挖隧道就只是挖土而已,真正遇上富水断层,打个比方,隧道就像是家里漏水的屋顶,水一进来,屋子肯定得变成水灾现场。
所以,隧道的结构必须得防水,能防住水的渗透。
一些特殊的防水材料要用起来,不光是加固隧道壁,还要做细致的接缝处理。
比如,在隧道中使用高密度的防水混凝土,或者把防水膜铺设在隧道的表面,水想渗透进去就难得很。
这些措施不单是为了防止水渗漏,更是为了防止水的压力过大,把隧道墙体撑裂,甚至可能造成大规模的塌方。
再说说排水系统。
地下水是不可小觑的,它一旦跟隧道“亲密接触”,可能就开始无情地渗透。
为了防止水压过大,可以在隧道内布置合理的排水系统,把水导出去。
这里的关键就是要保证水流畅通,千万别让水“堵”住了。
想想看,水在隧道里“停滞”,它就会积压,时间长了,压力就会把隧道给顶得抬起来。
所以,安装泵站、引流管道等设施,确保水能及时排出去。
浅谈金竹山隧道富水地段堵水措施
浅谈金竹山隧道富水地段堵水措施汇报人:2023-12-02CATALOGUE目录•隧道富水地段概述•金竹山隧道富水地段的地质条件•金竹山隧道富水地段的堵水技术方案•金竹山隧道富水地段的堵水效果评估•金竹山隧道富水地段堵水的经验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隧道富水地段概述01CATALOGUE0102隧道富水地段定义这类地段通常具有高含水率、高孔隙率、高透水性等特点。
隧道富水地段是指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富含地下水的地段。
隧道富水地段容易导致突水、突泥等工程事故。
水流冲刷和侵蚀隧道衬砌,降低隧道使用寿命。
水流冲刷和侵蚀围岩,降低围岩稳定性。
隧道富水地段的危害提高隧道施工质量和寿命,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提高隧道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保障施工安全,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隧道富水地段堵水的重要性金竹山隧道富水地段的地质条件02CATALOGUE金竹山隧道富水地段主要由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组成,其中石炭系地层主要由灰岩、页岩、砂岩组成,二叠系地层主要由页岩、砂岩组成。
这些地层在长时间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岩性和地质特征。
地层金竹山隧道富水地段的岩性主要包括灰岩、页岩、砂岩等。
其中,灰岩具有较脆的岩石性质,易形成裂隙;页岩具有较软的岩石性质,易发生变形;砂岩具有较稳定的岩石性质,但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
岩性地层与岩性地质构造金竹山隧道富水地段位于华南褶皱系内,受到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构造格局。
该地段内发育有多个断层和节理裂隙,为地下水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节理裂隙金竹山隧道富水地段内的节理裂隙主要发育在灰岩和砂岩中。
这些裂隙为地下水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同时也增加了岩石的不稳定性和坍塌风险。
地下水类型金竹山隧道富水地段内的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
其中,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和页岩的裂隙中,具有分布不均匀的特点;碳酸盐岩岩溶水主要赋存于灰岩的溶洞和溶蚀裂隙中,具有富集规律性强的特点。
水文地质参数金竹山隧道富水地段的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渗透系数、给水度和导水系数等。
京广线大瑶山隧道排水洞富水断层带围岩预加固研究
京广线大瑶山隧道排水洞富水断层带围岩预加固研究摘要:京广铁路大瑶山排水隧洞F9断层属区域性复合地质断层,断层宽度达465m。
岩体破碎,易失稳塌方,为Ⅴ、Ⅵ级围岩,最大涌水量约66475万方,易突水突泥,属极高风险施工。
因此,为安全顺利地穿越F9断层,开展富水断层带施工方法研究,既确保排水隧洞的顺利施工又确保京广线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隧道断层富水断层带施工大瑶山隧道位于京广线的坪石至乐昌区间,隧道全长14.295公里。
隧道中部为白云质灰岩、石灰岩、泥灰岩及砂岩,两端为变质砂岩、板岩,穿越大小断层14条,其中9号断层规模最大,大量断层水流向出口。
隧道排水方式采用中心水沟为主,双侧沟为辅的形式,全隧道内水流量因季节及雨水的关系在8000~40000m3/d间变化。
为解决大瑶山隧道F9断层地下水(含K1979+270出水点)严重影响京广线的运营问题,原铁道部决定增设大瑶山平行排水隧洞。
然而,京广铁路大瑶山排水隧洞F9断层属区域性复合地质断层,断层宽度达465m。
岩体破碎,易失稳塌方,为Ⅴ、Ⅵ级围岩,最大涌水量约66475万方,易突水突泥,属极高风险施工。
为安全顺利地穿越F9断层,开展高风险断层地质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既确保排水隧洞的顺利施工又确保京广线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现状在富水断层带围岩预加固方面,国内已有类似项目的实施案列。
如: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F11断层带导水性强、岩体破碎、富含高压水等极为复杂的地质条件,为防止发生突水突泥灾害,与冷冻法作出对比,选用注浆法对地层进行预加固;广珠铁路江门隧道采用水平旋喷与大管棚复合超前支护的预加固措施对下穿富水河道段富水软弱层进行了处理。
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止水并加固地层,有效规避塌方风险,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及降低造价。
但是以上加固方法均不是邻近隧道富水断层带地层加固,目前针对邻近隧道富水断层带地层的预加固方法研究较少,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开展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论述隧道浅埋偏压富水段施工
论述隧道浅埋偏压富水段施工1工程概况新建贵广铁路双界顶隧道穿越双界顶山,隧址区内以构造剥蚀低山为主,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和花岗岩全风化层孔隙水。
隧道区内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
隧道洞身位于浅埋偏压地段,洞身穿越花岗岩全风化层,全风化层呈砂土状,黄褐色,富水,强度极低,围岩整体性、自稳性很差。
隧道全长4476米,最大埋深为339m,起讫里程DK623+555~DK628+031,为山岭浅埋隧道。
隧道进口段386m设计为Ⅴ级围岩,全风化层呈砂土状,黄褐色,遇水易滑塌、软化,易造成围岩变形甚至塌顶,,有较大的裂隙水,该段最浅埋深为8m;因隧道洞身揭实围岩极差,施工变更130米为Ⅴ级围岩。
双界顶隧道进口段洞身开挖支护存在楔形掉块、滑塌、围岩随水流动等一系列难题;并且因围岩沉降收敛,造成隧道正洞部分地段结构发生较大变形,隧道拱顶下沉、围岩收敛超过预留变形量,出现初期支护局部开裂和侵入二次衬砌界内等问题。
2施工方案针对隧道洞身位于浅埋偏压地段、围岩软弱富水的特点,我们制定了“超前支护、初支加强、监控加强、合理变形、及时封闭、底部加强、仰拱二衬紧跟、地质预报”的整治原则和总体方案较好的解决了此项难题。
2.1总体方案介绍2.1.1采用超前支护,开挖后及时封闭围岩;加强初期支护的刚度,采用型钢拱架封闭成环;为达到稳固围岩的目的,系统锚杆采用中空注浆锚杆加固地层,锚杆长度应稍大于塑性区的厚度。
2.1.2加大预留变形量。
为了防止喷层变形后侵入二次衬砌的净空,开挖时即加大预留变形量。
2.1.3施工支护采用“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刚柔并济”原则,使初期支护能适应大变形的特点。
2.1.4及时封闭仰拱、特别是仰拱初支,是减小变形、提高围岩稳定性的措施之一。
2.1.5根据围岩实际和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指导施工。
2.1.6隧道开挖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2.1.7全过程实施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
2.2施工技术措施2.2.1超前地质预报采用以监控量测、地质素描为主,结合科研测试的综合地质预报方法。
隧道事故案例
概率论
• 2009年10月29日,包西铁路新响沙湾隧道 已贯通,二衬剩余65m,进行仰拱施工时, 突然听到响声,人员及时撤离,拱顶塌方 28立方米。
• 2009年12月19日,包西铁路邓家楼1#隧道 出口方向距掌子面30m处,隧底开挖时塌方, 6名施工人员被困洞内,后获救。塌方处埋 深约70m,IV级加强衬砌。坍方原因:围岩 为不均匀的砂质黄土,局部含沙量较高, 自稳性差。
• 2009年7月19日,襄渝二线杨家沟隧道,掌 子面约70立方米岩石突然塌落,将掌子面 后6米范围内已施做完成的初期支护压垮, 2名人员死亡。坍方原因为局部岩层产状及 节理发育、破碎,近期连续降雨,有裂隙 水渗出,诱发局部塌方。
概率论
(2)隧道掌子面后方塌方 • 2007年7月15日下午,郑西客专南山口隧道
④加强拱部支护,充分发挥锚杆的悬吊、加 固作用。
四、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
概率论
(二)坍方
3、坍方案例
(1)掌子面坍方
2006年8月12日,郑西客专秦东隧道进口 DK333+465~+470地段发生坍塌,将一名司
机和一名带班人员共计两人埋入洞内,经抢救 无效死亡。
2006年9月13日,武康铁路增建二线工程 系家山1号隧道突然发生坍陷,造成正在隧道 上方地表进行现场勘察的2名设计人员1名工程 技术人员随塌体埋入土中,经抢救无效死亡。
③提前采取断层防坍措施,提前转换开挖与 支护方法。
概率论
四、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
• 破碎围岩防坍技术措施要点
①调查岩层走向与隧道的关系,水平岩层重点 防止拱部超挖和坍塌,垂直岩层重点防止边墙 的坍塌,倾斜逆向节理重点防止顺层滑动。
②有泥岩等软弱夹层的岩层,重点防止沿软 弱节理面的滑动和掉块。
浅析山区隧道穿越峡谷断层富水带施工控制
·35·NO.10 2018( Cumulativety NO.22 )中国高新科技China High-tech 2018年第10期(总第22期)在现代地下工程大规模建造过程中,隧道穿越复杂地层越来越多,在富水区建造隧道,穿越岩溶破碎地带地层时常可见,如果处治不及时或者处治方案不合理,往往导致难以估量的后果。
一旦灾难发生,后期再进行处治,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建设投资造成巨大的损失。
富水区隧道修建过程中的处治手段较多,但是普遍存在费用过高、时间过长等缺点。
通过多座岩溶隧道处治过程中,采用全断面预注浆及地面帷幕注浆,分区定位、锁定区域;外堵内固、区域加强;环环相扣、过程控制等措施,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处治要求,满足后期安全施工需要。
富水区钻进处置采用控制泄水孔进行适当排水减压等措施。
1 工程概况国道108线剑门关口隧道工程金牛峡隧道基岩裂隙断层与隧道贯通,裂隙又与峡谷水连通,含水量较丰富,施工时可能出现突水和涌水现象,危及施工安全。
隧道涌水量按地下水径流模数法进行水文估算,隧道进口至金牛峡的渗透系数采用K=0.05m/d,金牛峡至隧道出口的渗透系数采用K=0.099m/d,计算隧道洞身涌水量6000m 3/d,金牛峡裂隙发育,隧道洞顶和部分洞身位于第四系覆盖层中,工程地质条件差,距离峡谷右侧50m左右有一河流通过,汇水面极大。
图1 隧道拱顶及侧墙遇水揭示照片图2 隧道洞内水揭示照片根据勘察资料,本区域(G D K 0+880—GDK0+894)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
该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和潜水,主要流向为由北向南,但受到位于该区域的断层的影响,水流阻断,水流向改变,使得该区域地下水存在回流现象(紊流状态),裂隙发育,地下水极为丰富,地质情况极为复杂。
2 预注浆施工方案2.1 施工方案设计原则与设计思路(1)综合现场隧道实际开挖情况,初定选用“隧道内预注浆+隧道外侧地面帷幕注浆”的施工方案,在隧道四周形成至少厚5m的环状帷幕。
公路隧道穿越富水断层带工作面突涌水处治技术
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Track Traffic&Underground Engineering 公路隧道穿越富水断层带工作面突涌水处治技术韩雪刚,付晓健,连晓星(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89)摘要:某公路隧道在穿越富水断层带时发生突涌水灾害,因此结合工作面涌水情况和地层岩性分析了涌水原因o在考虑到地被、为主,生态环境脆弱的情况下,采取了“堵为主、堵排结合、集中引”的处治方法,有效地控制了涌水对隧道结构、地下水环境和地表植被的影响。
关键词:公路;隧道突涌水;高富水断层;堵排结合;全断注浆中图分类号:9453.6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7767(2020)03-0165-03Treatment Technology of Water Inrush in Working Face of Highway TunnelCrossing Water-rich Fault ZoneHan Xuegang,Fu Xiaojian,Lian Xiaoxing1研究背景1.1工程概况某公路隧道总长10.8km,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为分离式隧道,设计速度80km/h。
该隧道横穿天山山脉,地处高海拔高寒山区,地形、地质、水文和气象条件十分复杂,隧址沿线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且多为高富水断裂,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突泥涌水、塌方等工程问题。
1.2突涌水情况该隧道左洞掘进至ZK9+186时,在开挖工作面左出现水,;而后工左出水逐渐增大,形成大涌水。
测5月9涌水11.7m3/,且水,5月10大涌水量16.4万m3/日,511大涌水13.7m3/。
514测,工塌处断断块,掉块粒径大小均V30cm,只有16日21:30左右工塌处出现为70cm左右;5月16日ZK9+166—ZK9+170打锚杆处出水,但未形成股流;ZK9+166—ZK9+170已水,距工作面2.6m处也有面状渗水;5月17日晚上工塌处。
某隧道断层富水带区段设计方案探讨
某隧道断层富水带区段设计方案探讨摘要:本文结合某断层富水带隧道工程实例,探讨了类似富水隧道衬砌设计的关键问题,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和设计思路,可以为相关的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断层;富水带;防突厚度;帷幕注浆;抗水压衬砌项目总体概况1.项目总体概况某隧道左洞桩号ZK13+160-ZK16+735,长3575m;右洞桩号K13+210-K16+750,长3540m,为分离式双洞隧道,设计时速100km/h,建筑限界为11m×5m。
隧址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雨水大多集中于3~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9%,年均降雨量1200~1430mm,年均蒸发量1350~1650mm,年平均气温16.5~17.5℃,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12.1℃,年平均风速1.5~2.2m/s,最大风速40m/s。
隧址区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更新统覆盖层,下三叠系灰岩,二叠系上统硅质页岩、页岩、灰岩夹煤层,二叠系下统灰岩,存在浅灰色-深灰色岩溶化灰岩,受区域构造及地下水活动影响,隧道区发育多处带状岩溶发育带,岩体构造节理发育,其溶蚀裂隙、溶沟、溶洞较发育,富水,局部充填泥,地表出现串珠状岩溶漏斗、洼地及落水洞。
主要分布于K15+255~K15+295、K15+350~+410、K15+560~+630、K15+670~K16+000段。
2.富水带具体情况洞身发育F5-1压扭性逆断层:发育于隧道洞身K13+680~K13+760段,与路线约呈80°相交,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约65°,岩层挤压带和破碎带宽约80m,带内发育构造角砾岩、断层泥等,呈褐黄色,岩体呈碎石、角砾夹大块状,部分地段钙质胶结,延伸长度>10km。
带内岩溶发育,地表表现为岩溶漏斗、落水洞呈串珠状分布,带内发育溶沟、溶槽、溶洞,地下水水位较高,水量丰富,为一高压富水带。
其地下水位高,离地面约80m,水量丰富,开挖时很有可能出现突水、涌泥等现象,对隧道施工有较大风险。
特长隧道富水段突水处治及施工优化分析
特长隧道富水段突水处治及施工优化分析摘要: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各领域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交通领域发展水平的逐渐提升,富水段突水是特长隧道施工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造成危及施工安全,破坏周围环境等不良影响。
关键词:特长隧道;富水段;突水处治;施工优化引言关于对特长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治水的研究,已有的研究大多数采用的治水措施较为单一采取具体措施之前对断层破碎带的赋存状态以及富水状态不明确,导致治水效果不大理想。
1工程概况小北山一号隧道是左、右线分离布设的特长隧道。
左线隧道长3000米,起讫里程 ZK14+390-ZK17+390,揭阳端采用削竹式洞门结构,设计洞口标高61.370米,惠来端采用削竹式洞门结构,设计洞口标高41.230米,坡度设定0.65%~-1.69%,隧道深埋最大处约279米。
右线隧道长3008米,起讫里程ZK14+380-ZK17+388,揭阳端采用削竹式洞门结构,设计洞口标高 61.216米,惠来端采用削竹式洞门结构,设计洞口标高41.181米,坡度 0.65%-1.69%,最大隧道埋深约271米。
其中,K16+150~K16+600,位于龙潭峰~金坑水库一带,且ZK16+460左侧沿沟谷约300m处分布一口山塘。
该处围岩级别为Ⅳ、Ⅴ级,呈现花岗岩围岩,不同的风化程度,断裂破碎带发育,水源丰富,围岩稳定性差,易坠落、坍塌;雨季潮湿,裂隙发育部位滴水或淋雨状,对隧道开挖安全有一定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根据特长隧道富水段突水处治及施工优化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学习。
2事前控制(1)超前地质预报。
由于岩溶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和灾害突变性,围岩中存在的隐伏溶腔和承压水影响着隧道安全,超前地质预报可探测掌子面及周边破碎带、富水区域、隐伏溶洞等不良地质情况,提前根据预报资料进行必要的灾害防治措施,能大大减少涌突水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超前地质预报、岩溶情况探查等地质勘探工作已成为隧道开挖前必不可少的工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初期支护技术案列分析摘要沿海某高铁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中,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速反馈”的施工原则,采用了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结合帷幕注浆封堵、钢拱架加强支护,在高水压、大水量、岩体极度破碎的条件下,施工安全和质量得于保证。
本文在设计参数的选取,注浆施工工艺、关键技术的突破、注浆效果等方面做了较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前言为解决长大隧道常遇富水断层破碎带的问题,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结合帷幕注浆封堵、钢拱架加强支护等措施进行了治理,有效地固结了断层破碎带,形成应力圈,解决了隧道不良地质引起施工安全和质量问题。
一、工程概括沿海某高铁隧道全长6852m。
其中,Ⅱ级围岩5769m,Ⅲ级围岩833m,Ⅳ级围岩125m,Ⅴ级围岩125m。
隧道主要地质断层构造情况如下:(一)DK145+795~+825段构造节理密集带,因岩体破碎,地下水相对较发育,水位埋深31.8m。
根据抽水试验成果,该段预计最大涌水量为1200 m3/d,属大股状涌水,洞室开挖时,可能出现局部射流现象。
(二)DK146+100~DK147+300段地表为剥蚀洼地,燕山期花岗岩和小溪组凝灰熔岩在本段接触,岩体完整性较差,两侧山体的基岩裂隙水可以沿节理、裂隙等构造面向此段汇集。
根据抽水试验成果,该段预计最大涌水量为2000 m3/d,属大股状涌水,洞室开挖时,可能在裂隙较发育区出现局部射流现象。
以上两段断层破碎带的围岩结构松散,本身的支撑能力较差,又具有富水性,使围岩的稳定能力大大降低,若初期支护结构施工不到位,容易产生突泥、突水、围岩失稳,严重威胁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施工技术方案选择针对上述地质断层构造情况,结合施工生产要素及施工生产能力,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速反馈”的施工原则,在采用帷幕注浆封堵、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钢拱架加强支护、加强引排水等措施保护下,采用三部台阶法进行施工。
地质预报方法:采用超前地质钻探等手段,提前了解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
辅助工法:帷幕注浆封堵、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钢拱架加强支护。
开挖方法:三部台阶法,掘进循环进尺控制在0.5m~1.0m。
支护方式:采用型钢钢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多种支护手段,构成强支护体系。
在开挖和支护过程中要重视加强监控量测,根据支护的位移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衬砌施工:开挖后尽早施作仰拱,待围岩和支护变形基本趋向稳定后施作复合式衬砌,形成封闭衬砌。
三、断层破碎带初期支护施工技术(一)超前地质预报(1)根据地质资料分析,本隧道在断层破碎带地段采用TSP202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预报,辅以地质素描、超前水平钻孔。
目的是超前探测地层岩性、断层、软弱层的位置、岩体完整程度、断裂带位置、宽度、破碎程度、富水性,为围岩施工提供依据;提供施工掌子面前方地质信息,进一步确定保证围岩稳定性的工程措施及合理的施工方法;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指导施工顺利进行,确保施工安全。
(2)TSP202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预报工作方法与内容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及周围临近区域的地质情况。
该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方式,准确率高,适用范围广,适用于极软岩至极硬岩的任何地质情况,它的预报原理同负视速度法,只是接收频率为10~8 000Hz,预报长度为100~200m,不占用工作面,对隧道施工干扰小,TSP202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野外观测见图1《TSP202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示意图》。
图1 《TSP202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示意图》(3)工作面地质素描预报隧道掘进时,根据地质素描(图)的内容,作出开挖面前方较短距离内的岩体稳定性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提出地质预测报告。
(二)帷幕注浆当接近断层破碎带且水量较大可能发生突水地段时,为防止出现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发生,有必要通过掌子面采用超前帷幕预注浆封堵围岩裂隙,形成止水盘封堵地下水流。
超前注浆每一循环形成注浆范围为衬砌外3m,注浆材料采用水玻璃,注浆压力1.5-2.0MPa其注浆长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为4m-5m,环向间距视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1m-2m)。
(三)超前小导管施工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原理是在破碎松散岩体中超前钻孔,打入小导管并压注具有胶凝性质的浆液,浆液在注浆压力的作用下呈脉状快速渗入破碎松散岩体中,并将其中的空气、水分排出,使松散破碎体胶结、胶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渗阻水能力的以浆胶为骨架的固结体,从而提高围岩的整体性、抗渗性和稳定性;使超前小导管与固结体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壳体,在壳体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支护施工。
(1)小导管及注浆设计采用4m/根的∮42mm小导管布设在拱部,外插角5°~7°,环向间距33cm,纵向环距2.5m,即每施作一排小导管,开挖支护2.5m;压注1:1水泥浆液,采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中掺水泥用量3~5%的40Be’水玻璃,以缩短浆液的胶化固结时间,控制浆液的扩散范围。
(2)施工要点①小导管加工将4m/根的∮42mm小钢管一端加工成尖锥形,距另一端100cm的位置开始至尖锥端之间按梅花型间距为20cm布设∮6mm的孔眼4排,以利于小导管推进和浆液渗入破碎岩体。
②小导管安设如岩体松软,采用YT-28型风动凿岩机直接推送,如遇夹有坚硬岩石处,先用YT-28型风动凿岩机钻眼成孔后再推进就位。
在施作小导管前应注意:第一,喷3~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作为止浆墙,为注浆作好准备工作;第二,准确测量隧道中心线和高程,并按设计标出小导管的位置,误差±15mm;第三,用线绳定出隧道中心面,随时用钢尺检查钻孔或推进小导管的方向,以控制外插角达到设计的标准;第四,施工顺序为从两侧拱腰向拱顶进行,为提前注浆留好作业空间。
③注浆选用UB6型注浆泵注浆,采用浆液搅拌桶制浆,浆液采用单液水泥浆,水灰比1.0:1,施工时由试验室选定,使用不低于32.5强度的水泥。
为防止浆液从其他孔眼溢出,注浆前对所有孔眼安装止浆塞,注浆顺序从两侧拱脚向拱顶。
由于岩体孔隙不均匀,考虑风镐环形开挖的方便,同时要达到固结破碎松散岩体的目的,保证开挖轮廓线外环状岩体的稳定,形成有一定强度及密实度的壳体,特别是确保两侧拱脚的注浆密实度和承载力,采取注浆终压(0.8~1.2MPa)和注浆量双控注浆质量,拱脚的注浆终压高于拱腰至拱顶。
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拱脚终压为1.2MPa,拱腰范围为1.0MPa,拱顶为0.8MPa。
注浆时相邻孔眼需间隔开,不能连续注浆,以确保固结效果,又达到控制注浆量的目的。
小导管注浆见图2《小导管注浆施工示意图》。
图2 《小导管注浆施工示意图》单孔注浆量和围岩的孔隙率有关,可用下式估算:Q=π·R2·L·n·β,式中: Q—单孔浆液注入量(m3);R—浆液扩散半径(m);L—注浆段长度(m);n—岩石空隙率,一般取0.1~0.3;β—浆液在岩石孔隙中的有效充填系数,一般为0.6~0.9。
注浆压力:为0.8~1.2MPa。
止浆盘:由于采用低压加固注浆,止浆盘为5~10cm厚喷射混凝土封闭,防止浆液跑出。
小导管注浆布置见图3《超前小导管布置图》图3 《超前小导管布置图》(四)开挖为控制超欠挖及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拱部弧形及边墙周边均采用风镐分台阶开挖,核心土及中槽均采用挖掘机开挖,开挖进尺根据围岩稳定性确定为l—2根钢格栅的间距,即0.5~1.0m,边墙按钢格栅的两个单元分三个台阶施工,相邻台阶相距2m,左右边墙错开2m。
(五)锚喷初期支护系统锚杆采用3m/根的WTD25型中空注浆锚杆,纵向、环向间距均为100cm,梅花型布置;拱墙设钢格栅,间距50cm,钢格栅每侧拱脚设4m/根的WTD25中空注浆锁口锚杆,按梅花型布置在钢格栅的两侧,环向间距50cm;挂∮6双层钢筋网,网格尺寸为15cm×15cm,喷射混凝土厚25cm。
(六)挂钢筋网钢筋网片采用∮8圆钢,除锈处理后按设计加工成100cm×200cm的网片;挂设时网片必须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间留3cm作为保护层,网片与系统锚杆焊接牢固,确保喷射混凝土时不移动。
(七)安设钢格栅钢筋除锈后按设计要求分节加工成型,钢格栅分节间通过钢板用螺栓联接。
钢格栅严格按设计间距架立。
为充分发挥钢格栅的承载能力,首先要求钢格栅必须垂直且与线路方向垂直;其次,架立拱部钢格栅时,严格控制左、右拱脚标高,以防拱架偏斜,影响与边墙钢格栅架的圆顺连接或侵入衬砌厚度。
为方便拱部钢格栅与边墙钢格栅的连接,在拱脚连接处铺不小于20cm厚的粗砂或石屑。
边墙钢格栅底部必须置于基岩上,以防下沉变形。
钢拱架施工步骤:①施工准备。
②检查断面。
③钢架位置测量。
④钢架就位。
⑤纵向连接筋焊接。
⑥喷砼固定。
(八)监控量测初期支护完成后,在拱顶、拱脚及边墙的内轨顶面标高处埋设测点进行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
测试元件用∮12圆钢加工而成,每根元件长25cm,锚入初期支护体20cm,外露5cm,以防震动影响量测结果。
水平收敛量测采用铁科院武汉岩体力学研究所研制的收敛仪进行观测。
量测频率开始6h观测1次,然后根据变形量的减小而减小量测频率,即12h、24h、48h、72h、168h,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工序及预留变形量、开挖进尺等,便于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量测点每隔5m布设1组。
结语通过对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采取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结合帷幕注浆封堵、钢拱架加强支护等措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