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三个维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实现机制——基于杭州桐庐的实践考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实现机制----基于杭州桐庐的实践考察"◎王雪春提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的主体需要、战略布局和梯度目标。
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离不开相应的机制推动。
基于桐庐县的实践经验,研究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机制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把握。
从治理的主体来看,存在三大机制:县乡村纵向推进机制,村集体、企业和社会组织合力运转机制以及农民群众的理性参与机制。
从治理的对象上来看,主要形成了资源到资产的科学转化机制。
这四大机制促进了主体协同和资源转化,为农村人居环境的有效治理提供了根本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为能够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机制,还需要在常态化治理体系、整体性治理意识、合作性治理结构和均衡性治理格局等方面不断探索%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梯度目标小康社会杭州桐庐作者王雪春,中共桐庐县委党校讲师(邮政编码311500)。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较早地开始探索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杭ZU社科联W项课题两('视角下探析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洽理的实现机制——k桐庐县为例”(2020HZSL015)、浙江省委党校第二十二批规刘课题"‘两('视角下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洽理的机制探索——k桐庐县为例”(ZX22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50创意城市学刊2020年第4Z从2003年开始,浙江就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2018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对浙江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提出“五提升”的要求,也就是系统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全域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提升村落保护利用、统筹提升城乡环境融合发展。
根据这一方案,各地加大力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形成了一系列闻名全国的典型样本*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我们发现浙江通过十多年的美丽乡村建设, *换句话说,浙江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已经使农村人居环境这一短板变成了新的优势*为什么浙江农村人居环境小康社会的同时,也在高水平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治理可以走在全国前列?浙江农村到底做对了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还需要从哪些方面突破?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尝试以桐庐县作为案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总结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机制进行研究*一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也就是说,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反映着全面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小康社会的水平*但是从全国来看,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因此,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为全面建成小与农民群众的期盼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一)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满足基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外,还对公共空间、精神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本质上就是从农民这一主体出发重新塑造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之能够不断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四个维度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四个维度摘 要:数字技术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乡村治理向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数字技术和乡村治理有着内在的契合性,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引擎。
数字技术具有规范性、高效性、科学性、精准性的特点,在治理主体、制度执行、考核监督、经济发展四个维度赋能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关键词:数字技术;乡村治理;制度执行力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
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进一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从顶层设计上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字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基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作为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热点研究话题。
数字技术的高效率、精准化决定了其对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推动基层政府政策执行走向规范化和高效化;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基层政府政策制定走向科学化和精准化。
因此,以5G网络基础建设为基座,以数字化制度建设为手段,推动乡村治理向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
然而,在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发展过程中,乡村地区的数字技术发展仍是薄弱环节,数字技术人才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也直接影响了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运用。
如何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出发,认识到数字技术对于乡村数字治理能力的提升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因此,发展好、运用好数字技术对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界定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数字治理概念的基础上,从治理主体、制度执行、考核监督、经济发展四个维度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意义。
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成效的四个维度
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成效的四个维度作者:林瑜胜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9年第2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之后,实现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需要从基层权力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选择、文化转型融合和社会心理塑造等方面精准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提升治理成效。
政治:以社会共治调整基层权力结构实现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当其冲的是要以实现社会共治为出发点,调整基层权力结构,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社会治理调度中心作用。
一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社会治理理解力。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反映了两种权力观的转换,这种转换要求习惯了上传下达和发号施令的农村基层组织应迅速转变成为农村社会组织结构中的平等一员,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二是调整农村基层组织权力结构。
社会管理模式下,村支部在实践中接管和支配了村委会的大部分职能;社会治理要求村支部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支持和强化村委会村民自治职能发挥,村支部自身也要转变管理者角色,变身服务者,鼓励和吸收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村居民参与基层组织权力运行过程,保障基层组织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是培育农村居民社会治理参与能力。
农村基层组织应当通过村民大会议事、村民代表决策、社会组织参与等形式,增强农村居民权利义务意识,提高农村居民管理村级事务的履职能力,参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使农村社会治理变成农民自己的事情。
经济:以增强活力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农村经济发展究竟适合规模经济还是家庭经济,要不要消灭手工生产,不能一概而论,要依据当地经济发展传统和农业生产条件采取适合本地人力资源储备的发展方式,不能照抄照搬别地经济发展经验。
要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为重点,不拘一格地发展规模与家庭、工业与生态、纯农业与信息化等能有效融合不同层次发展要素的多种经济形式,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农村人力、物力资源,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最优化。
数字乡村农村治理的新模式
数字乡村农村治理的新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乡村农村治理正在成为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介绍数字乡村农村治理的新模式,探讨其对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数字乡村农村治理的概念数字乡村农村治理是指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整合和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决策水平,加强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这种治理模式以农村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农村发展的目标。
二、数字乡村农村治理的基本原则1. 信息共享与互通:数字乡村农村治理要求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以实现高效决策和资源优化配置。
2. 信息安全与保护:数字乡村农村治理中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必须保证安全,防止信息泄漏和黑客攻击。
3. 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数字乡村农村治理的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推动数字技术与农村实际问题的结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数字乡村农村治理的实践案例1. 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平台:通过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农民和土地经营者可以实时了解土地流转信息,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 农村电商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将农产品推广到城市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3. 农村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农村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农村基础设施的远程监测、运行调度和故障维修,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效率。
四、数字乡村农村治理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a. 提高农村治理的效率和精细化程度,实现精准扶贫和农村发展的定向性;b. 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升农村政策准确度和决策水平;c.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挑战:a. 数字乡村农村治理需要大量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农村普及数字技术的难度较大;b.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是数字乡村农村治理的重要问题,需要加强技术手段和法规制度的建设;c. 乡村数字鸿沟问题,包括网络覆盖不完全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差异等,限制了数字乡村农村治理的推广。
2023年公需科目考试答案
2023年公需科目考试答案四川现代化建设系统部署的抓手是()。
A.服务国家全局B.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C.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D.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答案:C“三产融合”的核心为()。
A.乡土中国转化为城乡中国B.城乡中国转化为乡土中国C.农村中国转化为城市中国D.城市中国转化为农村中国答案:A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期目标不包括()。
A.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B.碳达峰后要稳中有降,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C.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D.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答案:C现代预算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全面规范B.公开透明C.精细高效答案:C在坚持乡村振兴,生态为本方面,要注意的内容不包括()。
A.要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B.建立绿色高效现代农业体系,支持“公司+农户”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C.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将改厕和黑臭水治理作为重点D.对地下水、水生生物、滩涂、天然林进行科学保护,但不要利用答案:D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A.现代预算制度B.现代税收制度C.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D.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答案:ABC下列内容中,被纳入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的包括()。
A.中央政府预决算B.中央部门预决算C.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答案:ABC在城市发展,生态优先方面,要注意的内容包括()。
A.必须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三种空间的比重关系,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B.要克服“重地上、轻地下”,“重高楼、轻绿色”的误区C.城市建设应“显山露水”,保持和塑造城市文化特色D.“森林城市”、“绿荫小区”应当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首选D.故障定位答案:ABCD深度神经网络可以在信号的()等多个环节发挥功能。
A.故障特征提取B.故障诊断C.故障分类D.故障定位答案:ABCD我国预算财力统筹能力比较有限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收入增长承压B.支出结构固化C.绩效不够突出D.统筹能力不足答案:C智能制造的全局性影响包括()等。
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网格化大数据融合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 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数据可视化
将分析结果通过图表、图像等方式进行可视 化展示,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易懂性。
数据可视化与交互
数据可视化
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技术,将数据以直观 、易懂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地图、图表等。
交互设计
设计用户友好的交互界面和操作方式,使用 户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查询、分析和交互操 作。
VS
应用前景
本项目可以广泛应用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 领域,也可以在其他领域进行拓展应用。 例如,在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领域,网 格化大数据融合平台同样具有很高的应用 价值。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本项目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智能化应用模块
智能预警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 技术,对农村社会治理中的 风险点和安全隐患进行预警 和预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
智能决策支持
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 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全 面的决策支持,提高决策效
率和准确性。
智能服务
为社会治理中的各类服务对 象提供个性化的智能服务, 包括智能推荐、智能匹配等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技术风险
由于涉及的技术领域较多,可能会遇到技术难题和技术更新换代 等问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培训。
政策风险
政策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大数据融合平台的建设和使用,需要密切 关注政策动向,及时调整方案。
07
结论与展望
项目总结与亮点分析
项目总结
本项目通过构建网格化大数据融合平台,实现了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和个性化。通过数据采集 、整合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利用科技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利用科技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乡村社会治理一直是农村发展关注的重要领域,而如何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的发展,数字化利用科技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本文将探讨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利用科技的方法和效果。
一、农村信息化建设为了实现数字化利用科技的目标,首先需要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
农村信息化建设包括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和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等方面。
通过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共享,提高信息的覆盖范围和传播速度。
同时,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可以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的信息化基础,为后续的数字化利用科技提供有力支持。
二、数字化村庄建设数字化村庄建设是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利用科技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数字化村庄建设,可以实现村庄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村庄信息化水平和治理效能。
例如,在数字化村庄中可以建设智能村庄监控系统,实现对村庄的全面监测和管理;还可以建设智能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村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数字化村庄的建设将使村庄治理更加高效、便捷,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效能。
三、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数字化利用科技不仅可以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的效能,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农村社会治理相关的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村社会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这些数据分析的结果不仅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村民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建议。
数字化利用科技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将有助于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水平和效能。
四、信息公开与参与互动数字化利用科技也可以促进信息的公开和参与互动。
通过数字化平台和社交媒体等工具,可以加强政府和村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播。
政府可以及时发布政策信息,让村民了解政策变化和权益保护措施;而村民可以通过互动平台向政府反映问题和建议。
信息公开和参与互动的方式,将有效提高乡村社会治理的透明度和参与度,为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机会。
乡村基层治理体系的四个维度
乡村基层治理体系的四个维度作者:徐加明来源:《唯实》2021年第09期鄉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作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南通市海门区近年来认真贯彻党中央和江苏省委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新路子,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撑。
2020年,海门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位列南通各县区第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江苏省政府通报奖励,并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
全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会议、全国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进会相继在海门召开。
一、坚持党建引领,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构建以“四强联动”为支撑的党建引领模式。
近年来,海门区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融入乡村治理各领域。
一是实施“支部规范强基行动”。
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管理体制,全区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了全覆盖。
二是实施“先锋领航强干行动”。
在全省率先实施村书记专职化管理,12名村书记成为江苏省首批“百名示范”;建立18个党员创业示范方,6200余名农村无职党员联户“亮身份、比服务、当先锋”。
三是实施“双融双引强效行动”。
建立239个村级“红色联盟”,形成村企联建项目169个。
打造带领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党员“小河长、小路长、小宅长”队伍;打造“党员会客厅”“党建小场心”“民生小黑板”“邻里+党建”等特色化惠民服务载体。
四是实施“重心下沉强责行动”。
把乡村治理纳入镇、村党组织书记考核评议体系,明确区镇党(工)委、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领办一个乡村治理项目,实现了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的互促共进。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符合中国国情特点且更加完善有效、多元共治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加强自治。
建立村民小组议事会、村民自治理事会两项议事机制,强化矛盾调解、平安稳定、惠民服务三大职责,推行微组织、微信群、微服务、微文化四种微治形式。
乡村治理须重塑三种环境
乡村治理须重塑三种环境
作者:张英洪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9期
张英洪北京农研中心研究员
新时代的乡村治理,需要重塑三种环境,没有良好的乡村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就没有良好的乡村治理。
一是重塑乡村政治环境。
净化乡村政治生态,重塑乡村政治环境,关键是要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向农村基层延伸和全覆盖,既强力反腐败,又强力反侵权,依法打击歪风邪气,着力张扬社会正气。
切实加强现代公民教育,保障公民权利,提高乡村现代政治文明程度。
二是重塑乡村文化环境。
缺乏文化支撑的乡村,也就失去了人文情怀和精神家园。
重塑乡村文化环境,必须将模糊了的是非观念改变过来,使人能够明是非;将颠倒了的善恶标准颠倒过来,使人能够知善恶。
重塑乡村文化环境,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世界的共同价值结合起来。
三是重塑乡村生态环境。
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走生态文明之路。
改变掠夺自然资源、浪费自然资源、破坏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来源:爱思想网)。
数字乡村的智能环境治理
数字乡村的智能环境治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数字乡村的建设成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字乡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环境治理手段,提升乡村管理和生活质量,推动乡村振兴。
本文将就数字乡村的智能环境治理进行探讨,分别从环境监测、垃圾分类、智慧农业和智慧交通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环境监测数字乡村的智能环境治理首要任务之一是环境监测。
通过传感器设备、网络通信和数据分析,可以实时监测乡村的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土壤污染等环境指标。
相关数据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向乡民展示,提醒大家关注环境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二、垃圾分类乡村的垃圾问题一直是一大难题,而智能环境治理为垃圾分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智能垃圾桶的识别设备,可以准确判断垃圾的种类,并自动将垃圾分类。
在数字乡村中,乡民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智能识别装置,可以快速识别垃圾分类的正确方式,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的智慧农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物联网技术、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可以远程监控农田的土壤湿度、气温等参数,实现精确的水肥管理。
同时,数字乡村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农民提供农作物的生长与管理建议,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四、智慧交通数字乡村的智慧交通系统可以提升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安装监控摄像头、智能停车系统和电子支付设备,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的监控、违法行为的识别和自动化停车服务。
此外,数字乡村还可以推广智能公交车辆和共享交通工具,改善乡村居民的出行体验,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综上所述,数字乡村的智能环境治理在实现乡村振兴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环境监测、垃圾分类、智慧农业和智慧交通等措施,数字乡村可以实现对环境资源的科学管理,推动农业现代化,改善交通状况,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未来,数字乡村的智能环境治理将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动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数字乡村建设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数字乡村建设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迅速发展,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推动力。
数字乡村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推广智慧农业、数字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致力于提升农村生产力和生活品质,亦为打破城乡发展差距做出积极贡献。
首先,数字乡村建设加速推广了智慧农业。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数字化农业信息平台,实现种植、养殖、农机作业等各环节的数据共享和智能管理。
农民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随时了解农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时调控农业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智慧农业还为农民提供了在线农技培训、市场信息查询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
其次,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了农村数字服务的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不断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加畅通。
通过手机App、电商平台等渠道,农民可以方便地购买农资农机,了解市场行情,并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
数字服务的发展还带动了农村金融、在线教育、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创新,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福利。
此外,数字乡村建设也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通过建设改造数字化农业园区、农村物流中心、生活设施等,为农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例如,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农产品物流更加高效,农民可以更方便地将产品运送到市场。
同时,数字化农村还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服务,如移动支付、智能气象预警等,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质量。
数字乡村建设助推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确保数字服务能够真正惠及广大农民。
其次,数字乡村建设还需加强安全保障,防范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等风险,确保数字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数字乡村建设还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资金支持,为农村地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综上所述,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推动力量,通过智慧农业、数字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有效提升了农村生产力和生活品质。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起来的一个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平台,旨在改善乡村的居住环境,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建设。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将会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的交通、水源、电力等基础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美化农村环境。
农村环境的美化对于乡村振兴非常重要。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将会推动农村环境的整治和美化工作,例如绿化村庄、规划农田景观、改善农村的垃圾处理设施等。
通过美化农村环境,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也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三、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将会通过支持农村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通过提供金融支持、技术支持、市场渠道等方面的扶持,引导农村居民发展适合本地资源和条件的农业、农村旅游等产业,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四、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将会推动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增强农村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建立合理的村民自治制度和机制,培育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人才,加强村民自治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将会注重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宣传。
通过建设文化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举办农民文化节、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让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总之,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平台,旨在改善乡村的居住环境,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能够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让农村居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中人居环境是决定乡村振兴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乡村人居环境的质量,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是一个整合多方资源的平台,旨在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该平台可以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建立和运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全面覆盖和精细化管理。
首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可以提供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功能。
通过平台,政府可以向乡村居民提供政策信息和资金支持的通知,乡村居民可以通过平台了解最新的乡村振兴政策和活动,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同时,乡村居民也可以在平台上互相交流经验和问题,形成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建设的良性互动。
其次,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的服务。
平台可以集成各类专业机构和专家资源,为乡村居民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
乡村居民可以通过平台提交各类技术问题,平台会专门安排专家回答并提供具体指导。
此外,平台还可以定期组织各类培训活动,提高乡村居民的技能水平和科学素养。
另外,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还可以提供项目申报和评估的功能。
通过平台,乡村居民可以方便地申请乡村振兴相关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各类项目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评估和审核。
这样可以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资金得到合理利用,同时也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时间成本。
最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还可以提供监督和评估的功能。
平台可以设立举报和监督机制,乡村居民可以通过平台反映居民环境问题和投诉,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对问题进行跟踪和解决。
同时,平台可以定期对乡村人居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指标和体系,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可以提供信息共享、技术支持、项目申报和评估、监督评估等功能。
通过该平台的建立和运营,可以加强政府、企业和乡村居民之间的合作,推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的改善,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数字乡村农村人居环境的新改善
数字乡村农村人居环境的新改善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字乡村的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
数字乡村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对农村的人居环境进行改善,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条件。
本文将探讨数字乡村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新改善。
一、数字化农业带来的环境改善数字乡村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这对农村人居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数字化农业减少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而数字化农业通过监测和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准确施肥和精确喷药,避免了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从而降低了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数字化农业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传统的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
而数字化农业通过智能化设备和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生产,减少了人力投入,从而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二、智慧乡村建设带来的环境改善数字乡村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整合城乡资源,构建智慧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
首先,智慧乡村建设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
数字技术可以应用于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和效率,智能水利系统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智能能源系统可以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这些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改善了乡村的人居环境,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其次,智慧乡村建设提升了农村的服务能力。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和精准,能够实现农村和城市的互联互通。
通过智能化的服务平台,农民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服务资源,例如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购物等。
这种服务能力的提升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数字化农业带来的环境挑战虽然数字乡村带来了许多环境改善,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首先,数字化农业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
实现乡村善治的三个维度
实现乡村善治的三个维度
杜晓童
【期刊名称】《当代农村财经》
【年(卷),期】2022()5
【摘要】实现乡村善治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最高要求和最鲜明的标志。
治理主体、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构成了实现乡村善治的三个维度,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治理主体维度,要坚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其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政府负责是关键一环,社会协同是重要依托,群众参与是基本前提。
治理体系维度,要构建“三治融合”治理新格局,坚持以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
治理效能维度,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保稳增效的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乡村,培育懂农爱农的现代化乡村新农民,涵养民主和谐文明的现代化乡风民德。
【总页数】5页(P25-29)
【作者】杜晓童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管窥服务型政府的三个维度:有限政府、善治、法治
2.\"三治\"融合实现乡村善治
3.“三治”结合实现乡村善治
4.乡村治理的维度透视与善治选择
5.推进乡村善治实现乡村振兴--对乡村治理的调研与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乡村积分治理方案
数字乡村积分治理方案
为了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我们制定了数字乡村积分治理方案。
一、方案目标:
1.建设数字乡村,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2.激发农业生产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方案内容:
1.搭建数字平台:建设数字化乡村治理平台,包括信息共享、数据分析、业务处理等功能。
2.推进科技创新:开展科技创新应用,加快数字乡村发展进程。
3.普及数字技能:通过移动学习、电子书籍等方式,推广乡村数字技能,提高农民数字化水平。
4.发展数字经济:依托数字化平台,培育新型数字农业、电子商务等乡村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通讯网络、物流配送、产业园区等建设,提高数字化乡村的基础设施水平。
三、积分奖励机制:
1.依据乡村治理、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维度设置积分项。
2.乡村居民、村委会、政府部门等可参与积分任务,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获得相应积分。
3.根据积分数额,发放相应奖励或优惠政策。
四、方案实施:
1.由乡镇政府牵头负责实施。
2.落实资金和人力支持。
3.采取分类推进、分步实施方式,确保方案有效落实。
五、评估效果:
1.定期评估数字乡村积分治理方案执行效果。
2.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方案,逐步推广运用于全市的乡村治理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合作治理的理论阐释及实现路径——基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对学界争论的重新审视
作者: 陈水光[1,2];孙小霞[2];苏时鹏[3]
作者机构: [1]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福建农林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3]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81-89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农村人居环境;合作治理;实现路径;多中心治理理论
摘要: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基础,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维度识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五大主体,分析各主体的边界,从多元共治行动逻辑出发,构建农村人居环境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模型,并以福建省晋江市农村人居环境合作治理实践为例进行分析。
从理顺合作主体的权责关系、建立合作主体的相互信任、创新合作主体的治理方式等角度探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合作治理的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三个维度作者:曹海晶杜娟来源:《理论探索》2022年第02期〔摘要〕從近年来各地数字化平台运行的实践来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具体来说,一要增加数字化平台的经济资源投入,强化其建设所需的技术支撑,培育具有信息化思维的乡村数字人才,从而夯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二要升级数字化平台的服务功能,优化数字化平台数据分析功能,提升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功能,从而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的服务形式;三要制定数字化平台的运行管理规范,完善数字化平台的信息安全监管体系,优化数字化平台的治理绩效评估体系,从而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的监管与评估机制。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平台,数字化治理〔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22)02-0071-08近年来,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嵌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上海、浙江、江苏、贵州、湖北等地都在积极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建设,上线并运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
从各地的数字化平台运行实践来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需要智能化、高效化和常态化。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及“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1〕,表明中央对农村人居环境及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视程度;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指出,“推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2〕,表明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数字技术嵌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主体的人居环境状况精准分析和分层管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全方位、规范化和常态化监管;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网络监督,充分激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长效治理。
因此,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服务形式,保障数字化平台运行的物质、技术、人才等资源,健全数字化平台监管与评估机制,这样才能满足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信息统建共享、互联互通,实现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乡村数字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各地方政府数字化平台的有效运行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能。
本文旨在结合地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实际状况,为我国数字技术嵌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路径参考。
一、夯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基础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是一项点多面广的系统性工程,需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支撑。
其中,稳定持续的资金投入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的根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的重要保障,专业技能型数字人才是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动力源泉。
(一)增加数字化平台的经济资源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需要资金供给,尤其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的发展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涌入〔3〕。
首先,确保财政资金对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的长效投入。
财政投入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支撑,通常而言,财政投入与农村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因此,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数字化的财政投入力度,主要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公库直接发放财政资金贷款,该笔贷款不仅年限长利率低,且专门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建设,只要符合条件的主体均能按程序申请。
其次,政府以债务担保的形式鼓励各大银行投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并对因投资受到损失的银行给予一定的补偿。
政府还可以通过对物联网技术企业、环保企业等提供专项奖励补贴、税收优惠等,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财政资金的长效投入。
例如2020年福建省福清市对市内符合条件的物联网企业、大数据企业或研发中心,以及互联网硬件制造和软件开发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或配套补助。
最后,鼓励市场与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
正如学者所言,大数据时代正在呼唤下一波社会浪潮:一个更开放的社会,一个权力更分散的社会,一个网状的大社会〔4〕313。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数字主体越来越多元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具体而言,主要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等方式,吸引市场与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
如天津市武清区政府与大禹节水集团合作组建的天津绿境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专门承担全区农村水水治理项目的投建管服,打造武清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智慧管控平台。
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的模式,一方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倒逼社会资本优化治理项目方案和智慧平台运营。
同时,政府还可以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建设。
例如,嘉兴市秀洲区政府引导中国银行嘉兴分行共同搭建秀洲区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管理平台,补齐数字化平台的资金投入短板。
(二)强化数字化平台建设所需的技术支撑数字技术的日益发展,正全面重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理念、规则及手段,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深刻变革。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成效由数字技术的供给所决定,脱离了数字技术的支撑,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便失去了技术落地的现实基础。
因此,面对数字技术的不断更迭和升级,我们必须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撑。
首先,完善数字化平台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因此,当前应继续推行“宽带中国”行动计划,着力推动农村通信网络的全方位升级扩容〔5〕,逐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信息的互联互动。
提高5G、千兆光纤、卫星互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并推进提速降费各种优惠措施〔6〕,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系统和设施设备的高效应用和相互配合。
其次,发展农村数字新基建。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定位导航及遥感监控等数字技术与农村环保产业不断融合,农村环境治理信息的获取和监测更需要精确化和高效化,这依赖于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动新型信息技术与环保设施设备的有机结合,如通过各类传感器、RFID、视觉采集终端等感知设备,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据采集和动作反馈,提高环保设施设备的远程管理、远程伺服能力〔7〕。
最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创新发展生态,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重要举措,将推动治理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产学研深度融合,主要通过政府搭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的平台,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技术成果转化单位等主体的充分对接,建立产学研联盟。
特别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关键性技术的研发方面,以科技项目为依托,以产学研联盟为载体,力争突破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核心技术难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科技创新项目的落地,推动环境治理数字化设备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同时,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成立数字环保创新应用基地,或农村环境治理信息化示范基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基础研究,开发适应农村人居环境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和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8〕,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建设的技术支撑。
(三)培育具有信息化思维的乡村数字人才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核心是乡村数字人才的培养,使其掌握先进前沿的现代信息和网络知识创新应用,从而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提供不竭动力〔9〕。
因此,需要培育具有信息化思维的乡村数字人才,提升数字人才的技术能力。
首先,提升主管干部及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思维。
鉴于数字技术的复杂性,应当通过大数据业务专题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主管干部及工作人员对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概念、功能、意义及风险等认识和理解,增强数字化治理的意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现代化治理的數字素养,积极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文化氛围〔10〕。
只有提升主管干部及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思维,才能引起他们对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重视、部署及推广,继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工作的协同度和专注度。
其次,培育大量专业技能型数字人才,并对其加强技能培训。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的相继建设,平台业务越频繁,对专业技能型数字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旺盛。
因此,需依托主管部门、平台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定期开展数字技能培训,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平台操作流程、数据管理、系统维护及法律法规等技能培训及考核,提升工作人员的数字治理能力。
与此同时,引导主管部门、平台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数字人才下乡活动,为村干部及村民普及数字化治理知识,提升村干部的数字应用与管理水平以及村民的数字素养。
最后,构建专业技能型人才双向流动制度。
一方面,主管部门与平台企业实行人才双向流动制度,引进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领域的数字人才,提供数据分类管理、平台运营维护等服务。
主管部门还可以组织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行业带头人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智库,并在统筹规划、治理决策等方面出具意见及提供智力支持〔11〕。
另一方面,鉴于我国农村各地区数字化平台建设水平的不均衡,可以相互派遣数字人才进行互动交流,引进先进地区的数字理念和专业技能,指导落后地区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工作。
二、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的服务形式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嵌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在不断推进,部分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构建一体化的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平台模式。
例如,杭州市富阳区东洲街道辖区内18个村社全面投入使用环境治理数字化监管平台,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问题整改、公众参与及考核评估等情况进行数据分析,通过GPS轨迹考核环境专管员的治理巡查工作,建立环境治理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开展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精准决策〔12〕;江苏张家港经济开发区李巷村开发“智慧乡村”APP,将村民人居环境状况和人居环境考核纳入一张“数字网”〔13〕;贵州省开发数字乡村建设监测平台,打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渠道,对全域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实时监测和高效监督,推动贵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智能化〔14〕;山西省新绛县建立城乡人居环境数字化监管平台,对城乡环境不文明事件进行采集,通过GPS定位信息自动派遣相关部门限时整改,整改结果及时反馈至监管平台审核,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实时化、动态化、数字化绩效管理〔15〕。
基于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运行实践,本文认为创新数字化平台服务形式可采取以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