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吟唱
古诗词吟诵吟唱比赛主持词4篇
古诗词吟诵吟唱比赛主持词4篇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法,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词吟诵吟唱比赛主持词,欢迎阅读。
古诗词吟诵吟唱比赛主持词1女:尊敬的各位老师男: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下午好!女: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男:它犹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秋日的硕果,散发着馥郁的芳香;女: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打造精彩人生底色。
男:马跑泉小学“翰墨书香,文化浸润”古诗词朗诵会合:现在开始1、一年级《弟子规》女:首先,让我们把时间交给第一次露面的一年级小朋友,好不好?男:再好不过了!一年级的同学们伸出手臂给大家打个招呼吧。
你们有信心超地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吗?女:打开文化的历史长卷,穿越千古尘埃,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儒家文化,朗朗上口的旋律蕴涵着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
今天,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一年级的同学给大家展示的是《弟子规》经典诵读。
男:请大家掌声欢迎2、二年级《天净沙·秋思》男:呦,小小年纪,挺有气势的嘛!一年级同学读得怎么样?是啊,摇着头,拍着手,活泼又有趣。
二年级的同学们,你们可大了一岁,朗诵诗文会不会也更上一层楼呢?看起来信心十足,那就瞧瞧看吧!女:请欣赏二年级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天净沙、秋》3、三年级《瀑布》女:同学们,大家见过瀑布吗?记得它的样子和声音吗?让我们一同来感受它的磅礴气势吧!请欣赏三年级全体同学为大家带来的散文诗《瀑布》4、四年级《怀远》男:你曾是阳光下打开的天窗,看尽了千里风光,你曾把文明的阳光带到远方,穿越了山脉海洋;女:这一刻,我们聆听心灵的沟通,这一刻,生命和谐永恒。
男:下面有请四年级王梦佳、杨星星、孙灿雨、徐雨涵为大家带来诗朗诵《怀远》,请大家掌声欢迎。
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
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篇一: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孤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古诗,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
收集李白与孟浩然的生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同学们,你有跟家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怎样?预设:伤心、难过、依依不舍??2、引出送别诗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
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1、指导读诗题题目这么长,谁能读一读?指名读。
师纠正节奏。
范读。
齐读。
2、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题目中哪个字表示是“去”的意思?3、介绍写作背景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各是什么人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一起看看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
出示课件。
4、了解黄鹤楼、广陵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地名,黄鹤楼、广陵。
谁去过黄鹤楼,你能给我们介绍下黄鹤楼吗?出示课件:黄鹤楼、广陵。
5、再读课题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
生自由读诗。
2、同学们看你们读得津津有味,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请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3、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4、学生评价。
5、出示课件,指导读出节奏读古诗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出古诗的节奏。
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
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文\吉颖颖摘要: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之瑰宝,集格律美、意境美、辞采美和含蓄美为一身。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词和读文方法,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配合肢体语言的变化,将文中意境从抽象、平面的文字中进一步延伸,在有声的空间里丰富发展。
诗词吟唱,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诗词音乐性的进一步升华。
诗词“吟诵”与“吟唱”不仅是我们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手段,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
关键词:古典诗词唐诗吟诵吟唱吟诵是一门绝学,在我国历史悠久,与古典诗词相伴而生,但其音乐鲜有乐谱留存于世,资料甚为匮乏。
而今,会吟诵者少之又少,并且大都年逾古稀,吟诵艺术陷入了濒危的困境,而在我国邻邦,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吟诵汉诗的传统。
20世纪3、40年代,唐文治、夏丐尊、叶圣陶、朱自清、吴世昌、黄仲苏等一批学者积极努力恢复传统吟诵方法;1 9 2 5年,赵元任先生录制了6首诗词吟诵调,1 9 6 9年又录制了李白《静夜思》、张继《枫桥夜泊》、贺知章《回乡偶书》等5首吟诵调,除此之外,还根据自己的吟诵音调谱写了2 2首乐谱,大都收于《常州吟诗的乐调1 7例》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杨荫浏先生在1 9 6 1年写了《语言音乐学讲稿》,其中有关于吟诵调的论述,此文收录于《语言与音乐》一书中;在《杨荫浏音乐论文选集》一书中也有关于诗词吟诵的文章;1 9 8 6年,傅雪漪先生在《中国古典诗词乐曲教学札记》一文中对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进行介绍,此文载于《中国音乐》1 9 8 6年第4期;1 9 9 6年,傅雪漪先生的《古典诗词曲谱选释》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有关于古典诗词的演唱的文章;1 9 9 7年,南京师范大学陈少松教授的《古诗词文吟诵》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全面介绍了古典诗词吟诵的历史、方法、腔调,并附部分曲谱;2 0 0 2年,江苏常州第一中学的音乐教师秦德祥先生将其发表在国内各学报上的吟诵音乐研究的文章汇集成《吟诵音乐》一书,从音乐的角度进行了吟诵调的研究,并附C D,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8、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本诗的哪一句: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9、诗的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清幽/幽〕美
的特点。
精品PPT
10、诗的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欢悦〕的心境。 11、“万籁此俱寂〞与“惟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
么?
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都消寂,而仅有禅院的 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 禅院更为空寂,使之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一刹那 成为永恒。
全诗层次清楚,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 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 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精品PPT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精品PPT
【诗歌背景】
本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 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
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曲径〞,竹林丛中小路。“幽处〞幽静
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 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代读 者赞赏的名句。
精品PPT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 “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
宣城,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 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 来情有独钟。
精品PPT
自然环境
精品PPT
送友人
译文
青山横北郭, 一脉青山横卧在北边的外城, 白水绕东城。 一泓清水绕着城东潺潺流动。
此地一为别, 在这幽美环境里我们握手言别, 孤蓬万里征。 你就象孤独的蓬草将要飘泊万里。
(李琳琦)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歌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歌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南宁五中李琳琦(注:此文章已发表于《读写算》杂志2014年第17期)摘要:吟诵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墨客对诗词的独特解读方式,通过吟诵领会诗情诗意,达到精神升华的目的。
将吟诵运用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可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趣味等的积极作用,本文就此做了一些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吟诵;古诗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日渐深化,中华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关注。
初中语文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教材当中古诗词名篇占了很大的比重。
然而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依然无法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教师只重“背”与“讲”,学生只顾“死读”、“硬记”,对于诗词中传统文化与人文情怀的感悟则少之又少。
而对古诗词的吟诵是千百年来中国读书人的传统方式,在全情投入的歌唱式的吟诵过程中,中国文人体味到了诗词的真境界,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因此,将吟诵的传统方法运用于当今的古诗词教学当中,对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将会大有帮助。
一、吟诵的含义极其发展历程(一)何谓“吟诵”古籍有云:“吟,歌吟也。
”即接近于歌唱而无乐谱的一种自由朗声高唱的方式;“诵,讽也。
”即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
综合“吟”与“诵”之义,则“吟诵”即富有节奏感的高声背诵式吟唱。
这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几乎囊括了人类的一切有声语言现象。
可谓耳闻而心动,将情感与吟诵的内容相交相融。
只要吟诵者专心致志,自可领悟诗词中的意境。
(二)吟诵的盛与衰诗歌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最初就是被先民随口吟唱出来的,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他便产生了。
周朝时期,吟诵已经是学子们的必修课。
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多名家的发展,先秦时期吟诵就已经成了中国文人的传统。
随着文化的普及,汉魏以来,吟诵广泛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推崇。
随着唐宋以来诗词的大发展,吟诵也迎来了其长达千年的鼎盛时期,上至皇族下至平民,都将吟诵作为一种最普遍的文化交流方式,吟诵的场景随处可闻可见。
中国古典诗词吟唱特点
中国古典诗词吟唱特点中国古典诗词吟唱特点“吟唱”,顾名思义,半吟半唱,⼀听来易懂。
⼆情绪缓急短长抑扬,因⼈⽽灵活,可不受节拍限制,故多散板。
这就是与歌曲不同之处,诗词吟唱不可视为歌唱,它⾃有规律。
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不会写诗也会吟。
古诗词是可以吟唱的。
所谓吟,就是诵读,⼀种不急不慢,韵律性、节奏性极强的诵读。
所谓唱,按国际标准汉字⼤词典的解释,是依照乐律发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歌唱。
看来,吟和唱是有区别的。
可以⽤乐谱记录其声,则为唱;⽆法⽤乐谱记录,则为吟。
但吟和唱⼜不能截然分开,它们是有联系的。
吟是没有⾳符的唱,唱是有⾳符的吟。
有时候还可以吟中有唱,唱中有吟。
⼆者合⼆⽽⼀,相辅相成,辩证统⼀。
古诗词不但都可以吟,⽽且很多还可以唱。
如乐府诗都可⼊乐演唱,词在古代就是⽤来演唱的歌词。
但是古⼈究竟是怎样吟唱诗词我们知之甚少。
所以现代⼈吟唱诗词,显然⽆法做到和古⼈⼀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词吟唱的⽅法也应有所变化与发展。
中国古⼈在读诗时不仅“⾼声朗诵,以昌其⽓”,在⾼声朗读之后,古⼈⼜通过吟唱的⽅式,进⼀步⼊诗境、悟诗⼼、品诗味,这⼀点值得后⼈认真学习和借鉴。
唱,最能打动孩⼦的⼼。
唱诗需要⾳乐的配合,更多的古诗需要⽼师⾃⼰选曲配唱。
我认为选曲应遵循这样⼏条原则:①准确理解诗意,曲⼦要和诗歌的情调吻合;②弦律要简单,易于吟唱;③弦律应⾼雅古朴,⼀般不宜选流⾏歌曲。
这也是唱诗的原则。
诗歌是语⾔的艺术,字⾳⾼低升降的变化使得语⾔具有了声调,调形的变化形成了歌唱⼀般韵律,与诗句的⽂义、词采、思想意境、情绪都有⼀定的内在联系。
⽩居易在《与元久书》中道:“⾳有韵,义有类。
韵协则⾔顺,⾔顺则声易⼊;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
”以唐诗为例,诗的平仄格式与律句节奏构成了吟诵的基本部分,掌握了它们的规律,也就掌握了吟诵的基本⽅式。
古汉语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四类,在《康熙字典等韵》中载有《分四声法》的歌诀,说明了“平、上、去、⼊”四声调的特点: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声短促急收藏。
古诗之吟唱
﹥﹥更多吟诵专业资料请点击﹤﹤古诗之吟唱宋红一、诗与乐的关系我们说的“古诗”是指中国古代的诗歌。
“诗歌”作为今天的一个双音节固定语词,它所指向的是“诗”,用于歌唱的诗意文字叫“歌词”。
不叫“诗歌”,也不叫“歌诗”。
诗所以与歌合称,因为诗之初起是可以歌唱的,有很强的音乐性,《礼记·乐记》里有这样的文字:“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
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大序》里也有类似的话。
汉郑玄注曰:“长言之,引其声也;嗟叹,和续之也。
”可见歌是“长言”,是比普通话语更加强烈的内心情感的表达。
比如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尽管是否完全入乐在历史上有争论,但至少在孔子的时代是完全都可以歌唱的。
关于《诗经》是否全部入乐,历史上有不同意见。
《诗经》全为乐歌说宋代郑樵、明代朱载堉、清代乾隆都是全为乐歌说的代表。
郑樵在《六经奥论·诗经·国风辨》中说:“古者三百篇之诗皆可歌,歌则各从其国之声;《周》、《召》、《王》、《豳》之诗,同出于周,而分为四国之声,《邶》、《鄘》、《卫》之诗同出于卫,而分为三国之声;盖采诗之时得之周南者系之《周南》,得之召南者系之《召南》,得之王城与豳者,系之《王城》与《豳》,得之邶、鄘、卫者系之《邶》、《鄘》、《卫》,盖歌则各从其国之声。
”朱载堉在《乡饮诗乐谱》中说得更明白:“古诗存者三百馀篇,皆可以歌,而人不能歌者,患不知音耳。
茍能神解意会,以音求之,安有不可歌之理乎?臣尝取三百篇詩一一弦歌之,始信古乐未尝绝传于世。
”乾隆在《诗经乐谱序》中也说:“诗三百篇,皆可歌咏者也,魏晋时尚有《文王》、《鹿鸣》四章,但未著宫调,学者茫然不知耳。
”顾颉刚先生也写过一篇《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的文章。
《诗经》有入乐不入乐之分说宋代陈旸、程大昌都主张“南、雅、颂为乐诗,诸国为徒诗”,明代焦竑亦从此说,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因之也有“诗有入乐不入乐之分”的主张。
古诗词吟诵吟唱比赛主持词
古诗词吟诵吟唱比赛主持词甲:敬爱的老师乙: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下午好!甲:诗词,是文学浩空中的一轮明月,它以优雅的清辉渗入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乙:诗词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有的借景抒情,赞美山川,歌唱生活;有的寓情于事,揭露黑暗,鞭挞时弊。
甲:诗词虽然讲求音律,但画面明晰:有的清新,如淙淙的泉水欢腾跳跃;有的壮阔,如奔涌的大江狂泻不已;有的炽热,如爆发的火山烧灼万物;有的晦暗,如漫天的飞沙遮天蔽日。
乙:诗词的创作风格更是精彩纷呈:有的朴实自然,不事雕饰;有的华美浪漫,浓抹盛妆;有的深沉悲壮,直抒胸臆。
合: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典诗词的世界,徜徉音乐的海洋,尽情感受其无穷的魅力吧!合肥西苑中学八年级古诗词吟诵吟唱会现在开始。
乙:首先,请欣赏八(15)班同学为大家带来的《滚滚长江东逝水》。
让他们为我们翻开古典文化的悠悠长卷。
请八(7)班做好准备。
甲: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一首优美的诗歌,一段悲戚的故事,让人不胜叹息。
请欣赏八(7)同学演绎的《孔雀东南飞》。
请八(13)班做准备。
乙:苏轼,一位旷古奇才,沦为迁客骚人。
但他的豁达乐观,深深打动着千年之后的我们。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请欣赏八(13)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八(2)班做准备。
甲:《红楼梦》里说不尽的黛玉,一曲《枉凝眉》为爱咏叹。
请欣赏八(2)班的《枉凝眉》。
请八(3)班做准备。
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请欣赏八(3)班带来的《月满西楼》。
请八(6)班做准备。
甲:红豆,相思的信物;红豆,爱情的象征。
请欣赏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红豆曲》,演唱者为八(6)班的刘宗源同学。
请八(14)班做好准备。
乙:又是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样的诗词,相信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请欣赏八(14)班的表演。
请八(9)班做好准备。
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的《水调歌头》,把中国古典诗词的咏月情怀推向极致。
古诗词吟诵ppt课件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何谓吟诵? 吟诵是朗诵吗? 吟诵是歌唱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 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朗诵
朗读
内容选定 表现形式 表现空间主要取材文学作品,如:诗歌、散 文、小说等;
更加严谨、规范,更艺术化,不仅要求 声音的表现,还需要肢体语言的辅助; 一般指舞台表演,或在公正场合表达思 想的需要;
内容更宽泛,除文学作品外, 还包括新闻、广告等; 较为自由,随意性较强;
舞台以外更加广阔、更加生 活的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第一章 朗诵的基本概念
一、朗诵与朗读的区别
朗诵是一门艺术,是文学作品的延伸,有着悠久的历史,如西方诗人 的游吟,进入中国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的诗词没有朗诵,汉语 的诗词文赋大部分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朗诵与一般意义上的朗读是有 着一定的区别的。
吟诵与吟唱古典诗词绝唱
吟诵与吟唱古典诗词绝唱吟诵是一门绝学,在我国历史悠久,与古典诗词相伴而生,但其音乐鲜有乐谱留存于世,资料甚为匮乏.而今,会吟诵者少之又少,并且大都年逾古稀,吟诵艺术陷入了濒危地困境,而在我国邻邦,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吟诵汉诗地传统.年代,唐文治、夏丐尊、叶圣陶、朱自清、吴世昌、黄仲苏等一批学者积极努力恢复传统吟诵方法;赵元任先生录制了首诗词吟诵调,年又录制了李白《静夜思》、张继《枫桥夜泊》、贺知章《回乡偶书》等首吟诵调,除此之外,还根据自己地吟诵音调谱写了首乐谱,大都收于《常州吟诗地乐调例》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地研究资料;杨荫浏先生在年写了《语言音乐学讲稿》,其中有关于吟诵调地论述,此文收录于《语言与音乐》一书中;在《杨荫浏音乐论文选集》一书中也有关于诗词吟诵地文章;年,傅雪漪先生在《中国古典诗词乐曲教学札记》一文中对古典诗词歌曲地演唱进行介绍,此文载于《中国音乐》年第期;年,傅雪漪先生地《古典诗词曲谱选释》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有关于古典诗词地演唱地文章;年,南京师范大学陈少松教授地《古诗词文吟诵》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全面介绍了古典诗词吟诵地历史、方法、腔调,并附部分曲谱;年,江苏常州第一中学地音乐教师秦德祥先生将其发表在国内各学报上地吟诵音乐研究地文章汇集成《吟诵音乐》一书从音乐地角度进行了吟诵调地研究,并附,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唱“唱”,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依照乐律发出地声音.”诗词地吟唱,实际上是诗词音乐性进一步衍展,其表演性更强,一般都有谱可依.无论是流传下来地古典诗词歌曲,还是当代音乐家地依词配曲,都有着强烈地音乐美.学习者可以依谱演唱,融入自身特点,吟唱出不同风格地作品.如今,古代流存地乐谱已不多见,自世纪前半叶以来,许多作曲家依词配谱,赋予诗词作品新地曲调,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地声乐作品.如白居易地《花非花》(黄自曲),苏轼地《卜算子》(黄自曲)《大江东去》(青主曲)《水调歌头》(江文也曲)《春晓》(江文也曲),李之仪地《我住长江头》(青主曲),李白地《清平调》(三重唱,谭小麟曲),《江夜》(四部合唱,谭小麟曲)等.许多歌唱家在音乐会上也将古典诗词歌曲作为必唱曲目.如《枫桥夜泊》《阳关三叠》《杏花天影》《长相知》等曲目都是音乐会地经典演唱曲目.二、吟诵地历史溯源诗歌吟诵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周代,诗歌吟诵已是官办学校地必修课程.我国最早地诗总集《诗经》中地每首诗都可入乐,《墨子·公孟》曰:“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以鲜明地文化色彩,独特地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享有重要地地位.战国时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在这样地环境中,楚辞作品萌生出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地浪漫主义色彩.楚辞中多有五言和七言地句子,多用三字一顿地节奏,其中包含了后来五言诗“二、三”句式和七言诗“二、二、三”句式地重要基因.在句中或句尾处,楚辞中多用“兮”字,帮助调节音节和节奏,舒缓语气,或起到某种结构助词地作用.b5E2R。
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比赛可以有舞蹈,吟唱,书画的作文
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比赛可以有舞蹈,吟唱,书画的作
文
诗词朗人生,人生诗歌朗!诗词朗诵给人以美,给人以享受,陶冶人的身心;人生因为诗词朗诵而更加完美、充实。
就在这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二,我们学校举行了一个一年一度的大型节目——诗词朗诵比赛。
我们班朗诵的是岳飞的《满江红》。
每天一下课,语文老师就用她那明亮的嗓子带领我们背诵:“怒发冲冠,凭栏处······”朱老师把她精心准备的PPT放到大屏幕上,上面的图像栩栩如生。
我们感叹有朱老师这样一位辅导老师,再加上这么好的PPT,我们越背越有气势。
下午两点的时候,我们整整齐齐地排好队来到后台准备上台表演,我既兴奋又紧张,生怕下一个叫到的是我们班,我在内心祈求着最后一个是我们班,可是,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师故意刁难着我们,下一个叫到的班级还真的是我们班。
我跟着同学们有点忐忑地走上舞台,看到台下坐着全是老师和同学,此时的心情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七上八下,非常害怕,生怕背错了。
我小声吟诵着,担心一不注意就走调。
我的两只脚不由自主地不停乱动,不敢绷直,只要一绷直整个身体就会发抖,向一个泄
了气的气球,似乎感觉两条腿此时是无法支撑整个身体的。
不过,背着背着我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下来,腰杆也直了,不再晃动,声音也逐渐大了起来,不知不觉一篇《满江红》就朗诵完了,这时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不管能不能拿到名次,起码,在心理上我战胜了自己。
出了天使剧场,我顿时觉得全身都轻松了好多,这可真是一次由“紧张”变身为“轻松”的表演呀,希望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诗词吟诵之法 诗词吟唱是中国古代诗词唯一的诵读方式
诗词吟诵之法诗词吟唱是中国古代诗词唯一的诵读方式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吟诵之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诗词吟唱是中国古代诗词唯一的诵读方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诗歌朗诵技巧都有那些?诗歌朗诵技巧都有那些?以下为您列出了诗歌朗诵中常用到的朗读技巧: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注意诗歌的停顿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
. 模仿意识:如果你所诵读的内容正好网上有著名主播的诵读版本,一定要去找来看看,学学别人是怎么把握情感和断句的。
诗歌朗诵技巧二用气技巧主要包括气音、抽气、喷口、托气、笑语、颤音六种,以下分别说明。
把握抑扬顿挫古诗的语言节奏是天然形成的,朗读者无师自通能掌握;现代诗歌的语言节奏则需要朗读者自行分割,在他的眼里诗歌不是文字的排列,而是词或词组的排列,按词和词组朗读,使语言节奏分明了然。
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如下:特定意境的营造:营造与所诵读古诗文相应的特定意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所诵读作品的氛围,更能直觉地感性地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准确的第一印象。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此外,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 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人生/自古/谁无死”。
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读诗题。
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
如果用在古诗词赏析中,可用第一种划分稍好些,因它能较好地体现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特征。
而在一般朗诵中,用第二种划分较好些,因它能较完整、清晰地体现诗义,朗诵起来也不过于死板。
,朗诵,特别是古诗词的朗诵比较难,难点之一,是否遵循汉语拼音方案?当然,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在有的时候,处理个别字、词的时候,如果遵循字调到位,势必无法表达出诗歌特有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课外古诗词诵读《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结构图解】
临江仙•夜 登小阁,忆 洛中旧游
上片:忆旧 下片:感怀
沧桑 巨变
布置作业
1.整理知识点 2.背诵本词 3.预习《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 叔潜赋》
谢谢观赏
写作背景
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 或1136年(绍兴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 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 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 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 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 百感交集。但是当他作词以抒发此种悲慨之时,并不直抒胸臆, 而且用委婉的笔调唱叹而出(这正是作词的要诀)。
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 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 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 残酷的现实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照, 很自然会有一场恶梦的感触。
夜登小阁
“闲登小阁”为何不按照标题写成“夜登小阁”?“闲”字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 提示:结合“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二十余年如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等词句及写作背景理解。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二:整体感知,划分节奏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有节奏
地朗读。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主题概括
课件PPT
这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通过对雄 迈的大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 追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
诗歌赏析
课件PPT
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 ,令人神往。次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 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 ,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在诗人的笔 下,奔腾的黄河,险峻的群山,好像都成了有思想有感情 的人,在它们的身上融进了诗人强烈的感受,融进了诗人 的思想、个性和人格,融进了他作为一个时代的改革家的 壮志豪情。末句写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 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诗句所写的 山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和感觉中的水,把山水写活了, 读来有冲击力,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 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随堂测试
课件PPT
1.历代文人为了抒发“悲秋之情”,常借助哪些事 物?
2.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这句 诗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随堂测试
课件PPT
பைடு நூலகம்
3.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妻子相 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妻子促膝深谈的深切 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诗歌大意
课件PPT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 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 边剪烛一边谈心。 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 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古诗词吟唱与朗诵
古诗词吟唱与朗诵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吟唱和朗诵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吟唱与朗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教学方法和案例。
一、古诗词吟唱的意义古诗词是汉字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吟唱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音乐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
同时,古诗词的吟唱需要学生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意境,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古诗词吟唱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古诗词朗诵的意义古诗词朗诵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表达和演绎,将诗词的美妙之处展现给观众。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诵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古诗词朗诵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朗诵古诗词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古诗词吟唱与朗诵的教学方法1. 选择适合学生的古诗词: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文水平,选择适合他们吟唱和朗诵的古诗词。
可以从唐诗宋词中选取一些简短而富有意境的诗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2. 分段学习和练习:将古诗词分成若干段,让学生逐段学习和练习。
通过分段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诗词的意境,同时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 配合音乐和表演:在吟唱和朗诵古诗词时,可以配合适当的音乐和表演,增加艺术感染力。
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或者让学生自己创作音乐,与古诗词相融合。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朗诵时加入一些适当的动作和表情,增加表演的艺术性。
四、案例分享1. 《静夜思》吟唱:学生可以通过吟唱《静夜思》来感受诗人在静夜思索时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可以选择一段简短的句子,如“床前明月光”,让学生反复吟唱,感受其中的音乐韵律和意境。
古诗词吟唱的意义
古诗词吟唱的意义古诗词是古代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深刻感悟,视角敏锐,体会独到,因其情真意切,往往引起读者共鸣。
古诗词用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能把读者引入想象空间的美好意境。
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古体诗词是我国艺术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意蕴深远、音律严整,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吟唱古诗词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随着我国音乐教育受西方教育的影响,诗词吟唱却逐渐被国人淡忘。
吟唱是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手段,能使我们更好地鉴赏古诗词中的美好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而古诗词吟唱的意义有以下几点:1.吟唱与单纯背诵、默读相比,效果更佳,而且胜过用普通话以现代的方式朗读。
吟唱过程中,能使我们充分地感受古典文学作品的情味,这是因为古典文学作品音节的安排有特殊的规律。
2.吟唱作为一门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技巧。
吟唱是依着一定的腔调进行,而吟唱腔调自具一种特殊的韵味。
同样一首古典诗词,先用普通话以现代的方法朗读一下,然后再吟唱,相比之下,哪怕朗读得再有技巧,抑扬顿挫合度、疾徐轻重有致的吟唱都更能充分地再现作者的心态神情,因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3.吟诵本身就是一种美。
古诗词文音乐美的享受,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内容服务的,但作为形式,它有相对的独立性。
拓展知识:今人体味和欣赏古旧诗文的方法:1.读(朗诵、默诵):古代语音(古方言和官话) 、方言、普通话2.吟(吟诵):接近朗诵语音的吟诵(普通话或方言,乐音、非乐音)3.(吟唱):依字行腔,接近音乐的吟唱曲(全为乐音,且有一定的歌曲形式)4.唱(音乐):传统的古代诗词歌曲、琴歌等学习古诗的意义:1.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4.古诗教学可以汲取古诗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学习古诗文的作用:1.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古诗文的学习,这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诵吟唱”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2012-06-04 12:49:58 来源: 作者:朱侃【大中小】浏览:1862次评论:0条“古诗词诵吟唱”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朱侃【摘要】“古诗词诵吟唱”校本课程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有关精神,结合我校为倡导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的人的教育理念,以营造书香校园为建设目标的开发制定,将古诗词的名家名篇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构架,将古诗词“诵吟唱”的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通过学生系列探究性学习体验活动,旨在使我们的学生在会读能诵、学吟习唱的过程中,形成以“培养‘有文化的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本文针对我校“古诗词吟诵唱”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诵、吟、唱创新古诗词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有情化、有声化、有效化民族文化认同一、“古诗词诵吟唱”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
继承我国古典诗词精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使命。
民族精神教育需要有效载体,“民族精神中文化认同就要从文字教育开始,对自己的文化要有高度的认同,要培养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于漪语)结合我校为倡导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的人的教育理念,古诗词“诵吟唱”的校本课程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它能够使我们的学生在会读能诵、学吟习唱的过程中,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提高个人的人文修养,真正受到经典作品的文学熏陶,从而认同并自觉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逐渐孕育自身的民族精神!上海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彭世强老师,研究古诗词诵吟唱已近十年,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经验。
作为他工作室的成员之一,我有幸得到彭老师的传、帮、带,从而得到本课题顺利开展的保证。
二、“古诗词诵吟唱”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与内容框架。
《关于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规定:中小学德育课程和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充分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在古诗词“诵吟唱”中培育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心,这里关乎的不仅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问题,更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我对学生在初中四年的古诗词“诵吟唱”活动的发展目标作如下简单说明:学习阶段古诗词“诵吟唱”目标民族精神教育目标预初兴趣认同初一需求归属初二责任使命三年多的古诗词“诵吟唱”实践,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了古诗词“诵吟唱”,古诗词“诵吟唱”逐渐从个别教师和部分学生的个体行为发展成为拓展课教学年级全体学生的集体行为,从外力助推演变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当然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古诗词“诵吟唱”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我们还相信,通过古诗词“诵吟唱”活动在我校的广泛开展,其效益应该是多方位的,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应该是多元而长期的。
1、健康人格的养成需要美的熏陶,优秀经典古诗词“诵吟唱”欣赏和学习自是归属美学范畴。
2、古诗词“诵吟唱”是艺术的再创造,这种艺术的再创造对于形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是有益的。
3、提升语言品质,增强表达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因此,我们认为,提高古诗词“诵吟唱”技能,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不仅是语文学习所必要的,更是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它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或显性或隐性的作用。
三、“古诗词诵吟唱”校本课程的实施与教学。
(一)以拓展型课程为主渠道,实施“古诗词诵吟唱”校本课程。
我们编写校本教材的做法是合理整合教材,将新教材中六年级至九年级中苏轼、李白、李清照的诗词罗列出来,并涉猎小学语文、中学H版教材中出现的苏轼、李白、李清照诗词,再补充苏轼、李白、李清照作品中特别有影响力的篇章,然后知人论世。
其编排组合的核心是诗中所表现的苏轼、李白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
这与以往教学内容单一的增删方式有所不同、与零星、孤立地介绍作家作品有着天壤之别。
其实质还是教材,并不脱离教学大纲。
从上课的效果而言,尽管这些诗有的是学生所熟识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学生二次学习的兴趣,遇到新的篇章,学生自然更感兴趣。
我们的拓展课教学体系,选择“以人带诗”──以诗人的人生经历为序,带出他们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学生读诗人的诗文,实际上是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对诗作的把握、研读、品味、感悟、体验的过程中,去解读他们的灵魂,学习他们的为人,传承他们的诗文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1、多姿多彩的古诗词吟诵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①先解读,后有声读。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对古诗词有比较深入的理解,然后通过诵读、吟唱的方法检验理解的结果。
这是我们最初尝试的教学方法。
②边解读,边有声读。
边诵读边理解,诵读加深理解,理解又提升诵读的表达效果,让有声读与文字解读水乳交融,互为所用。
在诵读的最后,教师展示吟唱,让学生对古老的吟唱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这是我们试验得最多的教学方式。
③以“读”(有声阅读)带“读”(解读)。
以诵读为线索结构整堂课,通过反复的诵读(或吟唱),在提高有声阅读的水平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让有声阅读的过程同时成为解读作品的过程。
这是我们目前正在努力试验和探索的教法。
④满堂有声阅读,不求甚解。
整堂课充满琅琅书声,教师不作讲解,但可以发有关的解读材料。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体验,完全由诵读吟唱来推进,不强求统一的理解标准。
整节课由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吟唱古诗词,教学结果是学生学会了吟唱,并在吟唱中体会了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这是借鉴传统的传授方法,也是难免会引来非议的教法,更是很少试验的教法,因此在课后交流中,听课教师发出了“这与音乐课有什么区别?”的质疑声。
但我们觉得这样的质疑是有益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授课形式。
2、“有情化”、“有声化”、“有效化”教学方法巧妙激发学生的“情”“趣”“思”。
①创设诗词情境、激起兴发感动,力求古诗词教学有情化。
⑴用多媒体手段去诠释诗词的“声、色”艺术。
诗词的内涵可以用音乐去诠释,也可以用画面去诠释。
古诗词诵吟唱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恰当地采用了背景音乐和画面展示贯穿始终的方式,效果的确非同一般。
教师对每首诗词搜集了一些能反映作者情感、诗歌内容的精彩画面,并配以适合吟诵旋律的音乐,做成幻灯片,力图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兴趣,这实际上,是让学生身临诗境,增强熏陶和感染的有效方法。
更重要的是缩短了学生与诗歌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感,增强了亲切感。
但是,过度的“声、色”感染,又会压制或懈怠了学生应有的时空想象,影响他们的思维发展。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两句,对生活在大城市的初中学生来说,很难想象,尤其会将“乱石”理解为“凌乱的石头”。
教师以嶙峋奇特高耸峻拔的海岸礁石形象,展示其眼前,就避免了学生的凭空乱想。
而有的学生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诗境画景,就无需过多的“直观形象”了。
⑵尝试和探索以诗化的执教语言解读导引。
画面再现、音乐渲染,都是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再现古诗词意境,但直观手段必须与语言解读相结合。
假如缺少必要的教师语言的描述,就有可能将再现古诗词意境变成盲目的的教学手段,或是使学生陷入单纯的兴趣之中。
相反,教师运用诗化的语言解读导引,不但能将学生带入古诗词的意境,而且还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语言美的熏陶和享受。
既激活了右半球大脑(管音乐)又激活了左半球大脑(管语言)的感知效应。
在学生吟诵唱之前,教师充分准备了相关的文字材料,并当堂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诠释。
为了使教师的讲解和诗词融为一体,教师的讲解词在句式、押韵等方面作了一些处理。
听着教师优美动情的诠释,无论是参加朗诵的学生还是听课的学生,怎会没兴趣投入其中呢?诗化的执教语言是对教师的极大挑战,不敢说每节课如此,但是即便是部分课的尝试,也是很有意义的。
⑶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促使学生情感的升华。
教师运用诗化的语言解读导引时,还应当做到一往“情”深。
即教师要披文入情,以炽热的情感,晓畅的教学语言,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三方情感——教师情、作者情、学生情的和谐统一,这也是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
苏轼的《定风波》是要告诉学生遇到困难要有乐观豁达之情;当我在课堂上讲解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哽咽解读了苏轼与其亡妻之间至死不渝的生死恋情,令在场的所有学生都为之潸然泪下。
教师的情感也极大地感染了学生,学生在吟诵时情绪饱满,感情充沛。
反之,学生积极动情的诵读,也大大触动了教师的教学情绪。
在一堂学生情绪高昂的两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吟诵过程中,学生高昂的诵读热情,极大的感染了执教老师,甚至听课的老师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不能不动情,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得更有情,学生学得更有绪,在“有情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文字体味和诗意感悟效率,呈几何级数般的递进,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想,对于学生人格层面、精神层面的成长和发育,决不是仅仅靠说教就能解决问题的,必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深入体验之后,才能够内化为学生基本的素养。
我认为通过对古诗词的朗诵吟唱,能使学生有效感受、体悟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深厚的民族精神意蕴,感其心、动其情、移其意、化其神,进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需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的状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控,点燃他们的情感,使其由浅入深,形成感动乃至共鸣。
②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朗诵吟唱,力求古诗词教学有声化。
⑴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诗词吟诵唱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执教老师运用诗化的语言解读导引,特别要用自己的教学语言将诗词意境叙述出来,这对于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意境和准确理解字词是很重要的。
好的朗读,是学生充分感受诗歌魅力的重要途径。
词原本是可歌的,一般都有固定曲谱,能依谱而歌。
诗词除了能“诵”、“唱”外,还能“吟”。
吟则相对自由,依据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由对声音节奏的把握入手,通过声调高低、强弱、短长相间的吟咏,去涵咏诗词的思想感情内蕴及审美特征。
吟咏的过程,也就是对诗词领悟品味的过程。
吟咏的特点一般无固定腔谱,因此在平长仄短的总体原则下,吟咏具有比较大的自由度。
通过亲身实践,我认为通过对古诗词的朗诵吟唱,能加深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⑵以诵读带品味赏析,在诵读中品味词人的思想感情和全词的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我在课堂上尝试对学生诵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以诵读带品味赏析,在诵读中品味词人的思想感情和全词的意境。
如李白的《结袜子》中,教授“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这一句时,我问道:“在朗诵时应关注哪几个词,说说理由?”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感君恩重许君命”句诵读应该字字顿挫有力,表示强烈的认同语气,表达矢志不渝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