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儒家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和儒家思想
一孔子介绍
1孔子的生平
孔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

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 479 年,享年72岁。

先世是宋国贵族,曾祖防叔因避祸逃到鲁国。

父名纥,字叔梁,做过鲁国陬邑的地方长官
鲁国是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地,以礼乐之邦著称,春秋末期,西周王朝的礼乐仍保存完好。

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吴国公子季札来聘,请求观赏西周音乐,听后赞叹不已说:周礼尽在鲁矣。

《论语·子罕》里,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后来,他曾担任鲁国大司寇,属于卿一级。

纵观他一生,得意时少,失意时多。

晚年他一面整理古籍,一面讲学传授学术
孔子三十多岁开始招收学生,深得学生爱戴。

死后许多学生在他墓侧结茅屋守丧。

他早期的学生子路、冉有、子贡等跟他奔走四方,为拯救乱世而呼号。

他晚期的学生子游、子夏、子张、曾参等接过他讲学的衣钵,为传播文化而奋斗。

2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源于殷商、西周、东周的社会思想潮流,接受了郑国子产、齐国晏婴等思想家、政治家的言行。

孔子学说主要汇集在《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有关孔子言行的记载。

1.关于世界观
春秋时礼崩乐坏,孔子留恋旧秩序,也向往新事物。

其哲学思想既有唯心主义成分,也有唯物主义因素。

2.关于天命观
孔子继承传统的原始宗教的天命观,有时把天视为人世间的主宰者和人格神。

孔子虽然相信天命,却对通过卜筮探求天意的做法
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天命蕴含在自然事物的运行之中,
人应当顺应天命而积极努力,不应消极地服从天命的安
排,放弃自己的努力,他特别强调为仁由己。

这与传统
的天命观是矛盾的。

儒家的特点:
1.以孔子为宗师,把孔子的言行视为最高准则;
2.以诗、书、礼、易、春秋为经典;
3.提倡仁义,把仁义作为行为准则;
4.维护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伦常关系。

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对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的美化。

儒家在父系家长制中加进封建制的内容,使之成为一种封建宗法主义。

孔子创立儒学时,已经明确提出封建宗法主义的基本原则。

他的仁就是合同。

他的礼就是别异。

孔子思想的核心不是仁,不是礼,而是仁和礼的统一
孔子是儒学创始人。

儒学的思想根源可追溯到尧舜时代,即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社会。

父系家长制正强调宗法思想。

孟子曾概括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儒家最重视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试图以道德作为治国平天下的主要手段。

伦理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与其哲学政治思想融为一体,构成完整理论体系。

儒家内部各派的伦理思想虽不尽相同,但有共同的特点。

儒学参与封建文化创造全过程,也是动态结构,开放体系,尽管它坚持不变的思想核心,
但又能不断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的具体情况而自我完善。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规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的色调格局,使之体现强烈的封建宗法精神,又具有不同时代的风貌。

儒学还有一个严重欠缺,就是没有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自然科学的发展需要方法论的依据。

作为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哲学体系,却丝毫没有触及这个重要命题,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
中国的佛教
佛教(公元前565年4月8日,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
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最后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是释迦族王子。

其生卒年月,南、北传佛教说法不同。

一般认为在公元前6 前5世纪之间。

释迦牟尼名悉达多,姓乔达摩。

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他年青时感到人世变幻无常,常思考解脱
人生若难的途径。

29岁出家修行。

佛是佛陀简称,意为觉者或智者。

据佛教教义,佛非造物主,他虽有超人智慧能力,却不能主宰人的吉凶祸福。

佛教认为一切人都有觉悟的可能性,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释迦牟尼及直传弟子所传佛教,称根本佛教。

释迦牟尼生前在不同场合里,对不同对象有不同说法,因此释迦牟尼逝世后,弟子对他的说法便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释迦牟尼及直传弟子所传佛教,称根本佛教。

释迦牟尼生前在不同场合里,对不同对象有不同说法,因此释迦牟尼逝世后,弟子对他的说法便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释迦牟尼去世后的一百年,根本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
称为根本二部。

此后一百多年间,佛教先后分裂成十八部或二十部
佛教寺院经济高度发展,触犯贵族利益,也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唐武宗会昌五年( 845 ),唐武宗李炎曾下令没收寺院财产,毁坏佛寺佛像,强迫僧尼还俗。

资料:“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

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

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之厄”。

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在隋唐时期,佛教分化出许多独立的宗派。

这些宗派主要有:
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
影响较大的宗派有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和净土宗。

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就是以佛为最高教主,以佛崇拜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性宗教。

从狭义的角度说,佛教就是释迦牟尼佛陀所说的言教。

用佛教固有的术语说,就是佛法。

佛经中关于缘起的解释很多,最主要的论点有四个:
1.无造物主;
2.无我;
3.无常;
4.因果相续
佛法的基本内容可以用四谛来概括。

一是苦谛,指经验世界的现实,这个现实就
是痛苦;
二是因谛(或集谛),指产生痛苦的原因;
三是灭谛,指痛苦的消灭;
四是道谛,指消灭痛苦的方法。

佛经所说的道理非常多,究其实质,都是围绕四谛展开讨论的。

四谛的根本原则是缘起论。

缘起就是指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产生和兴起,都是由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决定的,离开这些关系和条件,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可能产生和兴起。

因和缘就是关系和条件。

无造物主就是否定有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认为任何一个因都是因生的,任何一个缘都是缘起的,因又有因,缘又有缘,从竖的方面推,无始无终;从横的方面看,无边无际。

否认有人格化的造物主,否认宇宙本原的人格化的存在。

无我是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实在的自体。

无常是说一切事物都受时空条件的制约变动不居。

因果相续是说因缘所生的一切法固然生灭无常,却又相续不断,如同流水,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没有间断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把现实人生断定为无常、无我、不净、苦。

苦的原因不在超现实的梵天,也不在社会环境,而是由自身的惑和业造成的。

惑指贪、瞋、痴等烦恼。

业指身、口、意等活动。

惑、业为因,而造成生死不息之果,依善恶行为轮回报应。

1.出家僧徒自道安(312~385)以后一律以释为姓;
2.僧徒必须素食;
3.不行乞食,安居寺院中修行;
4.僧人受菩萨戒。

佛教活动主要有忏法,忏法原为佛教忏悔罪过的仪式,起于晋代的道安和慧远,历代相沿。

寺院有住持(方丈)、监院、维那、知客等僧职。

唐末禅宗盛行后,逐渐在全国寺院推行改订的《百丈清规》,对僧徒诵经的仪式和参禅等活动作了具体规定。

佛陀诞辰(农历四月初八)、成道日(农历腊月初八)、涅槃日(农历二月十五日)都是佛教重要节日,其中以佛陀诞辰日最为重要。

观音和地藏菩萨在汉地民间信仰颇盛,每逢传说中两菩萨的诞辰(农历二月十九日、农历七月三十日)等节日,也举行佛事活动。

诵经盂兰盆会
盛行于唐代,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举行供佛及僧超度先灵的法会。

宋代以后又有水陆法会和瑜伽焰口。

汉地还有半月布萨之制,每逢朔望之日聚集礼佛、供养、。

近代佛寺的基本部分不过是两组建筑:山门和天王殿是佛寺门脸儿大雄宝殿是主体建筑。

天王殿再往北是正殿,俗称大殿,正名大雄宝殿,是供奉佛教缔造者和最高层领导者——佛的大殿。

大雄是对佛的道德法力的尊称,具体指的是佛有非凡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这四魔。

寺院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或有藏经阁都设在中轴线上。

盂兰盆会盛行于唐代,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举行供佛及僧超度先灵的法会。

宋代以后又有水陆法会和瑜伽焰口。

汉地还有半月布萨之制,每逢朔望之日聚集礼佛、供养、诵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