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重构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构——以小学语文为例
革 。如果说 有什 么 以不 变应 万变 的方 法 , 那
就是切切实实抓好课 堂教学 。但 这同样有个
怎样 突破课堂教学评价这 个 了当前 语文 课程 改革
的热点 、 焦点与难点 问题 , 揭示 出了当前语文
,
以终结性 评价 为 主。 ( 5 ) 评 价 手段 局 限 ,
有 的改进性 、 教育性 和发展性 , 理应受 到更多
、
课堂教学评价 的核 心理念
( 一) 课 堂教 学评 价 必须与教 学过程 融 为
一
体
的重视 。但这并不意 味着诊 断性 评价 和终结 性评价应被 放弃 : 诊 断性 评价 对 于确 定教 师
评价是教 学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二 者 是 一
堂观察 阶段 , 观者根 据课 堂观察 工具 , 选 择观
惩提供依据 , 也 应被 当作教 师反 思性 实践 的
重要前 提。也 就是 说 , 无 论何 种 形式 的教 学 评价 , 都应是一种发展性评价 。
( 三) 课 堂教 学评价 必须基 于专业思考
课堂教学评价能否 有效地促 进被评 价者 与评价者 的专业 发 展 , 关 键取 决 于课 堂教 学 评价是否 具有 专业 性 。现实 中 , 课 堂教 学 评 价经常地被 “ 去 专业 化” , 或者 被 当作一 种 管 理手段 , 将 教 师在 一 堂随 机抽 取或 精心 准 备 的课 中的表 现泛 化为 教 师 的教 学 水平 ; 或者 被当作学校 中的一种 “ 仪 式” , 而且 经 常是 一 种 随意化的仪式 。 事实上 , 教学 是一项专业 活动 , 对课堂教 学 的评价是一项 以促 进教师 专业发展 为 目的 的、 专业性更强 的活 动 , 需要评 价者 与被 评价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再认识及教学样态重构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再认识及教学样态重构摘要: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是在单篇教学基础上的整体化、综合化、主题化的课程化行为。
教学实践之中,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其与统编教材整合的方法、路径,同时科学组织课外学习资源,实现主题规划、整体设计、综合实施,在真实情境中实现学习成果的可迁移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情境1“学习任务群”概述1.1六大“学习任务群”的共同特征六大“学习任务群”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是学习内容,同时也能作为一种方式方法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结合起来学习。
它们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侧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等,属于基础性维度,因此是其他五类“学习任务群”的前提。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侧重不同文体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必备知识,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整个“学习任务群”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涉及课内和课外的衔接,在知识广度和深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被定义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是对前面四个任务群的深化。
尤其是“整本书阅读”在广义上学习内容包含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内容范围。
从学习内容属性上来看,“跨学科学习”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相互补充,它们的阅读任务可以结合两者的要求共同完成。
1.2“学习任务群”的内涵、价值“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四种语文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并整合实施。
“学习”指向并关注“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任务”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任务意识,倡导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内容重构及教学路径的探析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内容重构及教学路径的探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以“听说读写”为基本教学内容的模式,将教学内容以学习任务群这种全新的组织方式加以呈现。
任务群按照内容的整合程度不断提升,由基础到拓展共划分为三个层面,其中位居中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由“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与读写紧密相关的任务群组成。
一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的思辨与思维训练常被教师所忽视,或者说大部分语文教师一直将思辨读写与文学读写、实用性读写同步进行。
而本次新课标将其单独列出,足可证明培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重要性,这也将成为各位学者和一线教师今后着重研究的方向。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明确指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关键阅读行为和具体思维方法的指导,学生应当养成好奇、质疑、批判、反思等重要思维倾向,达到负责任的理性表达态度和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的理性表达水平要求。
逻辑思维作为理性思维能力中的基础和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的声音始终微弱。
因此,若要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借助逻辑学视角对新课标中提出的学习与教学内容要求以及统编教材中的文本进行解读,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刻化和理性化。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逻辑思维元素的解读逻辑思维指人以理性的思考方式去认知现实,并运用归纳、对比、假设等思维方式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逻辑思维的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方法包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思维法、因果思维法。
将逻辑思维的形式和方法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各学段应开展的教学内容相联系,与阅读内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建议三部分对应整合,从逻辑学视角对新课标进行重新解读后可以得到表1。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课文数量又明显偏少。
思维能力,尤其是理性思维能力更多的是作为隐形目标潜藏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可知教材对思辨阅读和表达的要求从低段至高段逐渐明晰,但在高段也不作过多超出学生能力的要求。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建构高效语文课堂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建构高效语文课堂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与使命。
与此同时,学科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关注点。
从课程标准来看,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包含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
一般来说,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紧扣生本理念,依托具体学情以及教材内容逐步优化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内容一直以来,教师将自己视为教学主体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拟定教学计划,设置教学内容。
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经常将自己视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缺乏参与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重构教学理念,坚持生本理念。
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者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授课方向,还决定了教师的授课效率。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
以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要掌握生字、多音字的读法、写法,还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提出问题: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接下来,教师随机挑选一名学生,让他以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该生的回答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冬天卖火柴最终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显然,该生的回答并不理想。
为了理清文章的框架,教师继续挑选学生完善该生的答案。
经过一系列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逐步回顾小女孩三次划火柴看到的场景。
“《卖火柴的小女孩》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象?它给人怎样的启示?”当学生明晰教材内容时,教师要求他们从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出发进行深入分析。
二、灵活应用教学策略,加强师生互动新课标将“语文核心素养”划分为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等6个由浅入深的层次。
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选择重点的培养方向。
数字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构
数字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构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在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进行重构,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需求。
本文将从教学场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构。
一、教学场景的数字化重构在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场景将发生重大变化。
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将逐渐被数字化教学工具所取代。
教师将通过互联网,利用各种数字化设备和平台进行教学。
学生也将通过电子设备参与互动学习。
数字化背景还将促使教学场景的多样化。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古代文化;利用在线直播平台,学生可以观看名师上课,进行远程学习等。
在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也需要进行数字化重构。
传统的教材将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数字化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学视频、网络课件、数字图书等。
数字化背景还将促使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游戏化、动漫化等方式进行呈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数字化还将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多拓展的可能性,比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名著的影视作品、网络文学作品,提供更多形式的文学欣赏体验。
在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也需要进行重构。
传统的考试测评将逐步向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方式转变。
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工具进行实时评价,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数字化还将为教学评价带来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的可能。
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科学地为学生定制学习计划和评价标准。
数字化背景还可以为教学评价提供更加全面、立体的数据支持。
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可以将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情况等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教学评价提供更加科学客观的依据。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再认识及教学样态重构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再认识及教学样态重构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我们主要分析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再认识以及教学样态的重构分析,语文教师要了解语文教学的重点分析“学习任务群”以及教学阳台重构的相关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开展全方位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再认识;教学样态重构引言:教师要了解当前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实现各教学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开展有趣的学习任务群,全面提高教学实际水平。
制定完善的教育管理计划和方案,强化各任务组织之间的联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再认识及教学样态重构的相关内容在新时期,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要充分的认识“学习任务群”,对“学习任务群”进行再认识和分析,把握教育的实质与核心。
任务群可以看作是不同关联的任务组成的一个集合,能够更好的反映各项任务之间的本质痛苦,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强调选手实际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了解教学任务群和学习任务群的区别。
不断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调整,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选择具体的教育内容。
学习任务群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的方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明确基本的设计宗旨。
不仅要实现教育内容的变化,还要实现教学理念的蜕变。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把控教材和学材之间的关系,不能只是单纯的进行知识讲解,需要制定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
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制定有趣的教学计划,积极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将学习内容策略和情境组合在一起,真正形成能够对学生产生帮助的张力结构。
2“学习任务群”和课程目标的关系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分析教学阳台重构的主要内容,了解学习任务群和课程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实践取向: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模式重构
从2 0世 纪 8 0年 代 开始 , 世 界 范 同 内的 教 师 教育领 域理 论与实 践发生 着深 刻的变 革 。这 场 变
培计划 ’ 和‘ 省 培计 划 ’ 等各 级 培 训 的重 要 内容 。 依据 《 专业 标准》 制定教 师培训 课程指南 ” 。 河 池学 院作 为承 担 “ 围培 计 划 ” 的高 校 , 对农
第2 8卷 第 6期
V o 1 . 2 8 No . 6
钦
州
学
院
学
报
2 0 1 3年 6月
J u n .. 2 0 1 3
J OU R NA L OF QI NZ HOU U NI V E RS I T Y
实践取 向 : 农 村 小 学 语 文 骨 干 教 师 培 训 模 式 重 构
查中, “ 选 择 指 导 如 何 更 有 效 地 教 学 的教 师 占
4 9 . 6 %: 其 次足 掌握 多 媒 体 课 件 技 术 占 1 7 . 1 %;
提供新 的教育 理论 与 观念 占 1 3 . 6 % 。新 课 标 、 新 教材 培训 占 9 . 4 %; 指 导如 何 进 行 科研 占 5 . 1 %: 职业 道德 和 班 级 管理 和提 供 学 科 前 沿 知 识 各 占
科 知识 、 教 育理论 与教 育实践 有机结 合 , 突出教 书 育人 实践能 力 …… 坚 持实 践 、 反思 、 再实践 、 再 反 思, 不断 提 高 专 业 能 力 ” 。彰 显 了 以实 践 能 力 为
脱离 、 知 与行 分离 的倾 向。结 合《 专业 标 准》 的 主
旨, 针对 当前农 村小 学语义 骨干教 师培训 需求 . 要 想 提高他 们 的 实践 能 力与 实践 智 慧 。 就 要妥 善 处 理 好 教育理 论 与教 育 实 践 的关 系 , 促进 二 者 共 生
在实践中的语文教学重构(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从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重构,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通过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重构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引言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使命。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对语文教学进行重构,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1. 教学内容陈旧长期以来,语文教材内容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缺乏与时俱进的新鲜血液。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语文教学评价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评价体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语文教学重构的策略1. 优化教学内容(1)更新教材内容,融入时代元素。
教材应选取具有时代性、现实性的作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社会、关注生活。
(2)拓展阅读范围,丰富知识储备。
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各类书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创新教学方法(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完善评价体系(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2)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实践中的语文教学重构案例1. 案例一: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制作成PPT进行展示。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语用: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刘仁增)
从2014年第6期的《课程·教材·教法》中打印出来,P.55-60语用: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刘仁增(福建省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福建连江 350500)摘要:语义理解、知识传授向来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它以“知不知”“懂不懂”而不是“会不会”“能不能”为价值取向,造成学生乃至社会公民言语能力的每况愈下,在语言表达技能和积极语用能力成为国际母语教育普适价值的背景下,以“语用”为核心和主体的教学价值重塑与课堂范式重构,已成为语文教学摆脱“得意忘言”困境,凸显学科课程本体特质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语用;价值重塑;范式重构;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14)06-0055-06一、以语义学和语法学为核心的百年语文教学观之反思语文教学走到今天已逾百年,教学范式历经变革。
根据范式的主要特点,有学者把整个语文教学历程划分为五种前后相继的范式:传统语文教学范式(1902年前)、文白转型语文教学范式(1903-1949)、新中国成立初期语文教学范式(1950-1976)、知识型语文教学范式(1977-2000年)、语文课程改革教学范式(2001年至今)。
虽然每个时期的教学主体、核心、内容和方法有所不同,但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理解”和“识记”自然就成了百年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
且不说以记诵和讲解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主的传统语文教学范式,也不说仍以记诵和讲解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主,只是增加了些白话文的阅读和写作的文白转型语文教学范式,即便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语言文学的学习、白话文的讲解和写作替代了文言文、四书五经等的记诵、讲解和写作、语义理解、语法传授、语形识记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主体。
知识型语文教学范式更把“语文工具说”“知识中心说”等“接受为本”传统观念奉为圭臬,把篇章拆成知识、把知识合成篇章。
语文知识,尤其是语法学知识成了教学的重点。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谈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谈摘要:教学模式只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结构,但在教学中没有唯一的、绝对有效的教学结构;教师的“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把握好“导”的时机,不能丧失课堂讨论的主导权,把握好导的方向,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正道时,教师不能信马由缰,应及时巧妙地将讨论牵回正道,当学生的讨论卡壳,“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水到渠成地把讨论引向深入,与学生一起共赴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时具进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要与时俱进1.加强整体把握,重视精读教学,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整体把握”之后,人们对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格外重视。
在教学模式的建构中不能淡忘整体、割裂文章只抓重点。
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更要根据语境揣摩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这才能体现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的内涵和价值。
在对文本正确整体把握的同时,注重部分教学,加强精读教学。
精读教学中要选准训练点,进行范例教学。
选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和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内容,抓点带面、点上用力、点上突破。
选准的范例要抓住不放“打井出水”,其余的则可以简约了解、自读自悟。
这样感悟积累、品味情韵、形成学法,并向略读和浏览推广应用,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
2.开展综合性学习,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模式的重构中要“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课内外的结合体,综合性学习的结合体,因此要开拓和开发利用课堂资源,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3.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保证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阅读、多元解读,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但有的新课改下的课堂却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学生似是而非、甚至曲解文本本意,不敢把握阅读导向,以为会妨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
试析小学语文课程的重构
的状况,阅读和读写固然重要,但却过于强调人文
达到这一目的就势必要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重
教化的内容,这就极易出现小学语文本体任务倒置
构,其采取何种途径与方式都是对小学语文教师的
的现象,毕竟阅读与理解相互联系,而小学生的思
一种考验,通过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只有确立有教
维方式在理解的范畴上并未完全趋于成熟化,这便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20) 15-0067-03
值得一提的是,在心理层面和社交层面,积极
大学生创新创业者与社会创业者有很大的不
激励措施比消极激励措施更受重视,而批评和漠视
同,他们尚处于学生时期,其行为风格、办事能力
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行为改善作用,倒不如心理上
都还在学习探索和提升的过程中。和社会创业者比
更加突出层次感,使之逐渐发展成为以阅读和读写
励手段,实时处理突发事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改善大学生创业者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关系氛
层面的问题,而是课程形态、教学目标、课程观念
并存,并逐渐朝“语言表达”转化。
按时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激励工作。
素,如奖金和优惠,还十分看重那些持续性长、影
坚定创新创业成功的信念;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浑水
课程来说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了。随着新课改的要求,语文将越来越重视课程的
响深远的因素,包括信用等级、人际关系、挑战性
摸鱼、不劳而获的不良行为;才能真正地优选出对
“内容标准”,将重心及核心转移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使小学语文更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实践性
时,必须遵守公平性的原则,公平地进行项目评
聪
此次调查显示,该校大学生在认识创新创业的
估、绩效评价、资格评定、奖惩赏罚等。只有建立
浅析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
让 “ 内容标 准” 是指对具体课程 内容的规定 , 它要求用尽可 能清 晰的 程 内容重构 的编撰要有针对性地训 练学 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 , 行 为动词来 阐述。 因此 , 小学语 文课程 内容的重构刻不容缓 。 既然 学生通过一篇或几篇文章 的学习 ,举一反三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 需要重构 , 我们就要讨论重构语文课程的策略 。
流畅 、 准确 、 富 有 美 感地 表 达 真 情 实感 。
3 . 人 文 学
壬荣生先生 曾在把此类经典性 文章 界定 为“ 定篇” , 认为这
语文融合着 千年 的文化 , 是人文表达 、 寄托情感的重要凭借 ,
当下的人文情 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寄托 。区 I 此, 内 容是 于 对 学 生 进行 文化 熏 陶 的 , 是 一 种潜 移 默 化 式 的 内容 。 在 其中承载着过去 、 我 传统 的语文教育中, 这种经典型的“ 定篇” 一直处于 中心地位 , 通过语文学 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 观,熏 陶学生 的审美能 也是语文课程 内容所必须承载的使命之一。 对这些 文章 的重视是很有意义的。 所谓经典 , 就是在历史发展和时 力 , 代 变迁 中 经过一代代人的阅读品鉴后 , 奉为佳作 的文学作品。
三、 小 学语 文课 程 内容 重构 的分 类 与 策 略 ( 一) 小 学 语 文课 程 内容 重 构 的分 类 1 . 经 典 型 文 化 的浸 入熏 陶
到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 的过程 中去 ,如能在与他人 的交际 中流利 清晰地表达意思 , 在阅读 中能顺利地获取信息 , 在写作 中能通顺 、
数字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构
数字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构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也发生了变革,教学方法、教育方式都在逐渐改变。
小学语文作为孩子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也需要随时更新教学方式,保持其时尚性和有效性。
因此,在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进行重构。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只起到被动接受的角色。
在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尝试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数字化时代,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网络课件、教育软件、视频等等,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获得信息。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掌握的数字技能,让他们制作数字文本、数字音视频等等,以此来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学习。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数字化时代,许多学生喜欢使用电子设备学习和娱乐。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采用与学生相关的文本和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增强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的优势,采取多种方式来让学生参与学习,如游戏化学习、互动学习、社交化学习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数字化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跨学科、跨越领域的综合素养。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他们掌握多元化的技能。
比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索资料、制作PPT等方式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在写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字化媒体来整理思路、创造词汇、展示写作成果等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
四、加强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数字化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更高的素养和更广的知识面,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构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构建摘要: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实施,要求教师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评价导向作用,凸显语文课程应有的育人功能,为学生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语文课堂。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新课标”育人需求为基准,充分发挥“教、学、评”一体化的育人价值,认真思考语文课堂要“教什么”“怎么教”等教学方面的问题,优化及创新语文教学形式,借助课堂评价准确反应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加深学生“知”与“行”的体验,达成“教评融合,以评促学”的育人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前言“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将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加强教学的一致性来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螺旋上升的小学语文知识难度,使得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时常遇到瓶颈,无法自行突破现有学习困境。
因此,教学语文教师应善于将“教、学、评”育人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时刻关注学生在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内外影响因素,同时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点燃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凸显新时代教育适宜性特点。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意义(一)符合新课标育人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倡导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立足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构建,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思维创造力,拓展语文学科的深度及广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效能,提升其自主探究能力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满足新时代小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以此契合新课标育人要求。
(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具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策略的综合能力。
变革小学语文教学 重构心中教育殿堂
变革小学语文教学重构心中教育殿堂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文本变为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当我们幸运地成为新课程的一名实验者,真切地走进新课程时,我们的心灵经历着一次强烈的震荡。
先前的旁观变成了无助的彷徨,先前的惊羡变成了沉重的惊叹!新课程正在变革着我们教育的信条,我们必须重新构建心中的教育殿堂。
一、变革封闭的”教学”观念,重构开放的课程观念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被动地传授知识,而是课程的不断生成与开发。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篇篇的课文,我们习惯于讲深讲透课文的思想内容,注重理性而忽略了感性。
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阅读后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以及体验这种感受的过程,而这种感受不仅仅来自于课文,这种感受的深入和明确,不仅仅依赖于单独的一篇课文,它更需要唤起学生的经验,打开学生的想象,启动学生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一些文学作品的介入来引起共鸣。
于是,教学的过程就会变得复杂、变得非线性、变得有些无序。
复杂来源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非线性的根源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逐渐生成性,而学生正是在这种认知和情感的涨落之间获得真实的发展。
二、变革教师奉献与牺牲的悲壮,重构教师分享与成长的快乐有一首赞美教师的歌是这样唱的:”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有一首歌颂教师的诗是这样写的:”你是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教师几乎成了奉献与牺牲的代名词,这是社会对教师的一种理想定位,也是教师沾沾自喜的一点虚荣与悲壮。
自古以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已深入人心,因为我们习惯于教育生涯就是一个挥霍积累、挥霍生命的过程。
新课程让我们对教师的命运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
在新课程的实践中,由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价值取向,教师由传统的执行者的角色转变为一个决策者,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发展。
在这样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当然还是需要奉献、需要牺牲,但决不至于悲壮;教师的生命中更多的是智慧的分享、情感的召唤、心灵的启迪,其中更应该充满成长和伴随成长的快乐。
联读:小学语文教学的重构之路
联读:小学语文教学的重构之路作者:蔡月云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0年第07期[摘要] 结合教学实践,立足统编语文教材,通过单元内部联读、课内外联读、跨单元联读等方式,切实发挥教材功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选择和甄别信息的能力,切实促进语文教学的深度指向。
[关键词] 联读;单元;主题;教材;小学语文联读是指基于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依据联读议题,加上与之匹配的一篇或多篇文章形成一组文章的阅读教学。
它实现了一篇文章和几篇文章的联动,实现了课内、课外阅读内容的联动,变为一种以整体性、联结性、探究性为特征的联读教学。
结合教学实践,立足统编教材,通过单元内部联读,课内外联读,跨单元联读等方式,切实发挥教材功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选择和甄别信息的能力,切实促进语文教学的深度指向。
一、单元内部连读,有效凸显单元教学重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就是双线合一,每个单元按照题材、主题、内容、写作手法等进行编排组合,将具有相同特质的教学内容,构建在一个单元中,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阅读体系,每篇文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联读的方式,打破文章之间的壁垒,化单一为整体,通过比较联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和感悟文章之间的共通点和不同点,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促进语文知识的积累,训练学生整合思维能力,使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的深度,告别单一的零碎而浅显的学习方式。
如,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舔犊情深,分别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
教学中,教师首先以联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三篇课文的通读,体会三篇文章中所蕴含的父母之爱,体验浓厚的亲情,通过不同文章相同主题的联读,感受到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挚父母之爱。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读,联系生活实际走进文本,感同身受地体会作者蕴含在文章中微妙而复杂的情感,结合单元的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学生分析得出:三篇课文都侧重于从场景描写中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深刻而细腻的情感,学生在联读中一致认为,一篇优秀的文章,要能够传递真情实感,表达人物特点,要通过与具体事例的结合表现出来,同时,要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观点。
融学:指向学生成长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构
融学:指向学生成长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构内容摘要:融学课堂是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与学生主体的融合。
在小学语文融学课堂中,通过探究融合的教学内涵和价值追求,通过整合融通发现育人特征,综合融通指向跨界生长,互动融通实现学习变革,从而引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构。
关键词:融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重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这是时代赋予语文老师的使命,要求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主体之间必须打通,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融学课堂的教学内涵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不同学习任务之间处于隔离的状态。
如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是几个任务比较鲜明的教学板块,无法从融合的角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需要转变已有的教学方式。
从课堂内容上看,需要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学习主体进行融合。
在语文课程属性的统领下,实现三者的相互融通,从而能够基于“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进行组织课堂教学。
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中,从教学内容看,学生主要是了解四种不同植物的播种方式;从教学资源看,教师可以借助实物、视频、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不同播种方式;从学生主体看,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相关知识,提高语文知识。
育人要求看,需要将课程育人,资源育人和生活育人融合起来。
聚焦育人方式的变革。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渗透育人因子。
如在《梅兰芳蓄须》中,如果教师仅仅将学习目标定位为“运用小标题概况课文内容”,则窄化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需要将育人有效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去,教师要通过提炼小标题,让学生感受梅兰芳通过“蓄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从教学结构看,需要将语文知识的内部知识与外部生活融通。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无法孤立的存在语文课堂,需要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这就要求老师要将语文课堂引向学生的生活。
教学重构设计思路小学语文
教学重构设计思路小学语文概述语文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教材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进行教学重构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一、针对性教学内容设计语文课程是广泛且庞大的,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听说能力等综合语文素养。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增设适当的课外阅读任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比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资源的利用等,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文字的形式和语言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拓展性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认知水平。
五、加强家校合作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培养的双重力量。
因此,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背景,通知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评价,通过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重构茅阳二小李宏一、语言能力习得的基本途径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必须遵循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那么小学生语言能力习得的规律和基本途径是什么呢?(一)要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
学习母语靠学生大脑中的语言功能体系,以大人的语言为“范本”。
一般都是先学会听,再学会说的,即先理解别人用语音表达的语义(感受、领悟、积累),再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运用别人能听懂的语音说出来(运用)。
即遵循“外部语言转化成内部语言”的规律。
他们的口语能力是在与大人及小伙伴们的交际的语言环境中习得、发展的。
如果认真审视儿童书面语学习的过程,就不难发现,学生所缺的正是这种口语习得阶段中的交际环境。
这一欠缺,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是通过对课文诵读来补充的。
学生反复不断地诵读课文,实际上等于是作者在反复不断地向读者提供语言刺激信号。
诵读能传情、塑声、丰富形象,一定程度上等于了交际环境。
诵读的独特功效即在于它能把一个活生生的,具有有机联系的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使语文学习过程变成类似口语的习得过程。
1语、句子,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作者当时的情绪,做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
简单地说,就是一边读一边想,读着什么想着什么。
“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达到“形入心通”、“感同身受”的境地。
2止》在内的许多篇文章。
他在谈及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了。
”大作家茅盾背诵《红楼梦》……背诵积累,读进去是基础,记得住是关键。
有些学生对学过的课文当时能会背诵,可是过一段时间却遗忘了,也不再去温习,这是学语文的大忌。
正如张中行先生所说:“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
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要想记得住,必须与遗忘作斗争。
对于好的文章和片断应情有独钟,多次见面,在头脑中留下“斧凿”的痕迹。
唯其如此,应用才会如囊中探物。
3“”的过程中,“内化”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和条件,便不能“外化”或没有好的“外化”。
人类的语言现象是极其丰富和复杂的,在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时,不应该要求也不可能做到毕其功于一役,要经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不断增加的量上获得质的飞跃。
我们只要留意就会发现,幼儿要表达的意思,起初总是用杂乱的词语组合形式说出来的。
这时,成人往往一遍遍地说给他听,提供正确表达的范例来教他说话。
幼儿在反复的仿说中,努力重组自己的语言,最终形成规范的表达形式。
苏教版小语教材十分重视读写结合。
既注意了“学文如聚沙”的渐进性,又注意了“反复习染”的有效性。
一是安排了长线结合。
即通过熟读、背诵课文,储备语言材料,到了该表达的时候,把一些语言材料从“语言仓库”里挑选出来。
二是安排了短线结合,每篇课文视其自身的特点及该阶段的作文要求相机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促使学生积极借鉴,迁移运用。
(二)要给学生拓宽语言能力习得的途径。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小学生的生活积累与发展语文能力的关系非常密切。
凡是广泛接触社会,经常与众多的人交往,并参加丰富活动的学生,生活积累就多,知识面就广,有益于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增强。
有根据认为,现今的儿童形成语言的能力比以前为早,其原因是不仅在校内学习语言,而且还能通过影视、广播、录音等渠道获取语言信息。
这就告诉我们既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延伸到校园、社会、家庭,给学生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习得。
由于语言习得是多通道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鼓励他们多读美文佳作,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使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积累情感经验、积累语言材料,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以达到文化底蕴的日渐厚实。
语文活动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好阵地。
利用活动课可以开设听力训练课、口语表达训练课、佳作欣赏课、日记交流课……此外,古诗文背诵、成语接龙、课本剧表演等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爱好,促进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语文课是语言文字训练课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至今仍在探讨之中。
但是毫无疑问,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语文课应是语言文字训练课。
张田若先生说:“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科反朴归真,提高质量,是当务之急。
具体的说就是要加强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的训练。
”苏教版小语教材运用“减法思维”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精练地概括为“识、写、读、背、作、习”六字。
也就是说真正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应以学习语言、发展语言为目的,老师教给学生的应是“语文”的本身,至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人物特点等“关于语文”的那些东西可以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予以渗透,而不是拿出来当作训练的主要目标。
张庆先生认为:语言文字训练不是一招一式,也不是语文教学的某个阶段,而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
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在教师在指导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应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以读书训练为“经”,以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为“纬”来组织阅读教学,将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寓于读书训练之中。
强调把读书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实质上是让阅读的主体——学生去原原本本地老老实实地读书,充分地感受阅读的客体——课文,使语文学习过程变成语文习得过程。
“寓识于读”、“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来通晓其表达规律”,这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把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寓于读书训练之中,比老师的讲解分析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在读书过程中并不排除对有些精彩词句的咀嚼品味,只是不要搞得过滥;过滥,一篇好文章就很难给孩子留下具体鲜活的印象。
目前,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主要存在着以下两种偏差。
偏差之一:大量做练习。
一堂课,抛开语文课本,大黑板接小黑板,一黑板接一黑板,也就是变“满堂讲”、“满堂问”为“满堂练”。
出现这种情况的老师对“语言文字训练”还没有真正理解,认为只有做题才叫“训练”,读书感悟则不是训练。
忽视了在读书中识字,在读书中理解词语,在读书中掌握基本句式,在读书中吸收、内化语言材料的作用。
偏差之二:人为地干扰学生读书入境、入情。
突出地表现在当学生读书兴趣正浓,情感非常投入时,突然让学生进行字、词填空或造句等训练。
例如,有位老师教学《白鹭》一课的第5小节,这一节主要赞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当时全班学生正在投入地读“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的结构,那铁色的长喙……”老师忽然打住学生,让学生用“那……那……那……造一个排比句,学生被痛苦的从美妙的读书情境中拉出来,顿感索然寡味。
明智的做法是在感情朗读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迁移运用。
三、重建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尝试对于“教学模式”的界定,虽然众说纷纭,目前尚无定论,但比较接近的看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理论的一个课题,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繁琐分析是造成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的根源。
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提高训练的效益,就得打破以繁琐分析为特征的旧模式,构建一个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新模式。
那么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特征呢?我认为:1、有明确的语言训练目标。
2、有清晰的训练层次。
3、体现主体内化精神。
4、简明、具体,便教利学。
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怎样的呢?根据苏教版小语教材创造出的新方法,归纳众多老师所上的模式探路课,现分述如下:(一)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
苏教版小学教材把识字和写字放在重要的位置。
就其识字形式来看,主要有两种:集中识字。
集中识字主要安排在“识字”教材中,第二册至第四册共安排6个单元24课,有看图读韵文识字、字族文识字和按汉字造字规律识字(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
这部分教材编写挖掘了祖国文化遗产,依据汉字构字规律,结合儿童的认识心理特点,具有鲜明的特色,形成了“指导看图——指导诵读——指导写字”的教学模式。
即通过观察图画,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把图画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通过诵读,实现“文熟字悉”,培养学生对音韵的感知,积累语汇;通过描红仿影把字写好。
分散识字,主要是随课文识字。
根据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形成“寓识于读——识写结合——描仿入体”的教学模式。
具体地说,就是初读阶段,在读书中识字,即在反复读书中读准字音,又在读书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描仿字形;精读阶段,巩固字音,加深理解字义,临写字形;熟读阶段,继续巩固字音,学习运用词语,默写字形。
单就“描仿入体”可细分为三步:一看,看清字形(结构、笔顺),熟记关键;二写,先描线,再仿影,最后临写;三对照,对照范字,找出不足,再练提高。
(二)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
它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阵地。
初读阶段,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语言。
过去初读课文往往是一遍了事,因而不大可能读得正确、流利,也不大可能在学生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在要提高初读课文的要求。
第一步:正确认读。
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反复地读上几遍,以求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第二步:整体感受。
在正确认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朗读课文,从整体上全面感受课文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课文的意思,为精读打下基础。
如果课前安排了预习,初阶段应以检查预习为主。
精读阶段,让学生仔仔细细地读,品味品味,领悟课文的语言。
其主要任务是感悟作品语言,消化吸收语言,积累语感经验。
第一步:循文明像——着手于语言形式,进而领悟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
第二步:体情悟道——着眼于语言运用,在掌握内容体悟感情的基础上领悟语言是如何被运用得恰当传神的,既明确表达的道理,又掌握表达的技巧。
熟读阶段,强化语言积累,促进语言运用。
第一步:背诵积累。
抓住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
第二步:迁移运用。
围绕读写结合点设计适当的训练内容、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迁移练习,从而将课文中关键的精彩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组织结构等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对于一些典型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品评,也可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做法都有利于熟读阶段任务的完成。
(三)作文教学为了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训练效益,苏教版作文教材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鲜明地提出了“例文示范——讨论明法——模仿迁移”的训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