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巩固提升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作业

合集下载

2021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1常见地貌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1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1常见地貌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喀斯特地貌1.形成: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在适当条件下,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3.地表喀斯特地貌(1)溶沟:呈长条状或网格状,地面上下不平,崎岖难行。

(2)洼地:溶沟进一步开展可形成洼地(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3)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

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4.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常常成层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二、河流地貌1.河流上游的地貌——V形河谷(1)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

(2)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1)河流中下游多发育冲积平原。

(2)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3.地势平缓地区——河曲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称为河曲。

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局部与河道别离,形成牛轭湖。

4.河流河口段——三角洲 河流入海或入湖处多形成三角洲三角洲的形状⎩⎪⎨⎪⎧鸟嘴状——长江三角洲扇形——黄河三角洲鸟趾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三、风沙地貌1.定义: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风沙地貌。

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风沙地貌类型(1)风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2)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固定沙丘流动沙丘3.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四、海岸地貌1.定义: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1)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

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一、判断题1.地表喀斯特地貌演化顺序一般是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巩固提升练习: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作业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巩固提升练习: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作业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图甲、图乙为两种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甲所示地貌名称是()A.雅丹地貌B.黄土地貌C.喀斯特地貌D.丹霞地貌2.图乙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D.海水堆积1题,据图示,图甲中有大量独立而残存的小丘,且景观所在地气候干旱、风力强劲,属于雅丹地貌。

第,是由海浪侵蚀形成的,故选C。

2.C比拉大沙丘位于法国大西洋沿岸,长3000米,宽500米,高114米,是欧洲最大的海岸沙丘。

该沙丘是在距海岸线约1000米的沙洲影响下形成的。

落潮时,海风将沙洲沙子吹上海岸,沙子逐渐堆积。

比拉大沙丘仍处于生长之中,每年大致以5米的速度扩展。

读图,完成3~4题。

3.比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侵蚀B.海浪堆积C.流水堆积D.风力堆积4.比拉大沙丘的扩展方向是()A.向西B.向东C.向南D.向北3题,结合材料信息“海风将沙洲沙子吹上海岸,沙子逐渐堆积”可知,比拉大沙丘是由风力堆积形成的,故D正确。

第4题,由题干可知,该沙丘位于海洋东侧,风自西向东由海洋吹向陆地,因此比拉大沙丘会向东扩展,故B正确。

4.B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6.关于图中地貌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岩石具有成层性B.②地势起伏很大D.④岩层弯曲显著5题,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广东丹霞山位于湿润地区,海南南天一柱是海岸侵蚀地貌,云南路南石林是流水溶蚀地貌,均不在干旱地区,①③④错误;风蚀柱是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②正确。

第6题,读图可知,图①广东丹霞山属于沉积岩,具有成层性,A正确;图②地势较平坦,B错误;图③海南地处低纬度地区,全年气温高,四季不分明,C错误;图④云南路南石林是沉积岩,层理清晰,D错误。

故选A。

6.A下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四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四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第四章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第一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当地时间下午3时,我国某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当地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确定正南方向(表面朝上)。

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方向,沿时针与12时刻度线之间所成夹角的平分线方向为南方。

2.下图是大兴安岭林区砍伐的一个树桩的年轮图,则甲、乙、丙、丁代表的方向分别是()A.东、西、南、北B.西、南、东、北C.南、北、东、西D.北、南、西、东,树木生长快,年轮稀疏,故甲为南,乙为北,丙为东,丁为西。

3.晚上在野外迷路,可利用辨别方向的一组是()①罗盘②太阳③树木的年轮④北极星⑤手表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④,无法用太阳作为参照物,手表定向也不能用。

4.依据房屋朝向可辨别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北半球房屋一般坐北朝南,南半球一般坐南朝北②北极点房屋门窗朝南,南极点房屋门窗朝北③城市比乡村的房屋朝向更有利于反映光照情况④城市中房屋多沿街道分布,目的是充分利用太阳光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房屋多坐北朝南;南半球由于太阳一般位于北部天空,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房屋多坐南朝北。

与城市相比,乡村对太阳光照的依赖性更强,房屋朝向更能反映光照情况;城市房屋多沿街道分布,主要是为了获得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读舟曲及附近地形分布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对图示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总趋势北高南低B.黄土覆盖,千沟万壑C.河流航运发达,价值高D.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6.下列四个选项是小林对舟曲农业灾后重建、立体农业规划的记录。

你认为他的记录,哪一项记录错了?()A.林、牧结合生态恢复B.河谷甘蔗成带C.半山林果缠腰D.高山药材戴帽5题,舟曲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大,多山且地形复杂,不利于航运,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必修第一册练习:第四章测评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必修第一册练习:第四章测评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A.a→f→h→gB.e→f→h→dC.c→a→b→dD.d→a→b→c2.水循环中的()A.a环节的主要动力是季风B.b环节集中在夏季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d是水汽蒸发,a是水汽输送,b是降水,c是地表径流,故d→a→b→c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循环的过程。

第2题,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环节为蒸发。

答案1.D 2.C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第3~5题。

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4.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A.①②B.③④D.②③3题,根据图示的联系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降水、下渗、蒸发、污水。

第4题,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的影响,完善自然界水循环。

第5题,对浅层地下水过量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会导致河川径流量减小,会减少河流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河流的输沙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会下降,对城市河流下游地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4.B5.C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与检测:4.1 常见地貌类型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与检测:4.1 常见地貌类型 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喀斯特地貌读下面人民币版面图案,回答1~2题。

1.此人民币票样,展示的是我国哪类地貌景观()A.石林B.喀斯特地貌C.峡谷D.河口三角洲2.该地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冰川侵蚀B.流水溶蚀C.风力侵蚀D.海浪侵蚀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某地的地貌景观为:“乱峰叠出,十百为群,横见侧出,不可指屈”。

读图,完成3~4题。

3.符合上述景观描述的地点为()A.① B.②C.③ D.④4.构成图中地貌的岩石为( )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D.大理岩知识点二河流地貌比较下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5~6题。

5.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6.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堆积B.侵蚀、堆积、搬运C.堆积、搬运、侵蚀D.搬运、堆积、侵蚀下图为某地貌景观示意图。

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地貌可能是( )A.冲积扇B.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D.沙丘8.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为()A.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C.海水侵蚀D.流水堆积9.该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 )A.入海口B.河谷地区C.山麓地带D.高山地带知识点三风沙地貌下图为我国某种地貌景观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形成图示地貌的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河流侵蚀D.河流沉积11. 我国下列地区中,图示地貌广泛分布的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南地区D.华北地区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沙丘图片.据此回答12~13题。

12.石蘑菇是指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状的岩石,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13.图中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堆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知识点四海岸地貌下图为“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

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4章

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4章

第四章ꢀꢀꢀꢀꢀꢀꢀꢀꢀꢀꢀꢀ第一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后训练巩固提升下图为我国某中学某地理小组暑假野外实习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2 题。

1.学生发现,该地有壮观的瀑布、秀丽的湖泊、清澈的河流。

有一湖泊给瀑布提供水源,该湖泊位于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2.实习期间观测日出,最有利的观测地点及其观测到的太阳日出方位分别是(ꢀꢀ)A.①,东南B.②,东北C.③,东北D.④,东南答案:1.Cꢀ2.B解析:第1 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规律,③④位于山谷中,且海拔低于四周,有湖泊存在,同时③位于瀑布上游,④位于瀑布下游,符合题意的是③。

第2 题,观测时间为暑假,日出东北方,排除①④。

③位于谷地中,东北方向是山地。

②位于山脊的高处, 视野开阔,是最有利的观测点。

3.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沿地貌走向进行观察线路的选择B.要时刻注意安全,各自负责各自任务,不用考虑其他人C.选择典型的地理要素,不需要考虑观察尽量多的地理要素D.不用到达实习区中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答案:A解析:要时刻相互帮助,不能只负责各自任务,B 项错误;要尽可能多地观察地理要素,C 项错误。

要到达实习区中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D 项错误。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观察点的位置记录要具体、明确B.描述现象力求准确、简要,尽量不要遗漏C.观察点编号与图上编号不用一致D.土壤记录的内容包括地名、剖面编号、日期等答案:C解析:观察点编号与图上编号要一致,C 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5~6 题。

5.正在该区域进行地理野外实习的大学生,准备在图示区域宿营。

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宿营的是(ꢀꢀ)A.①B.②C.③D.④6.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区域地形类型为盆地B.②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C.①地和②地的相对高度为100 米D.若②③两地图上距离为3 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3 千米答案:5.Dꢀ6.B解析:第5 题,读图分析可知,①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易形成河流, 不适宜宿营;②处等高线密集,为陡坡,不适宜宿营;③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不适宜宿营;④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且等高线稀疏、坡缓,最适宜宿营。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四章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四章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姓名,年级:时间: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读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3题。

史前某原始村落平面复原图史前某原始村落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A.河流三角洲平原B.山地半山腰C。

河谷阶地D。

河流冲积平原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影响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B。

气候 C.水文 D.生物3。

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①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

团聚型B。

带状C.网状D.棋盘状河谷阶地上。

①位于河流沿岸,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2。

A 3.B阅读下表,完成第4~5题。

表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表2 在山地与在平原、丘陵地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4。

下列说法不是山区交通运输方式优先选择公路的原因的是()A。

对最大限制坡度来说,铁路比公路要求高B。

山地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修建交通干线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工程量大,成本高C。

山区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小D。

山区修建公路比铁路不仅难度较小,而且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5.关于山区公路的分布和走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②山坡上没有公路分布③山坡上的公路走向呈“之”字形,以降低坡度④山区公路为了减小工程量,多呈直线分布⑤山区公路要避开陡坡和陡崖⑥山间谷地的公路多远离聚落分布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③⑤D。

③④⑤4题,铁路相比公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要求高;山地由于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铁路远比公路难度大;修建同等级的普通铁路,在山地的工程量(包括土石方、桥梁与隧道总长度等)和造价比在平原和丘陵地区高许多.第5题,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在山坡上公路走向呈“之”字形,以降低坡度,但是必须避开陡坡和陡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方便人们出行,山间谷地的公路应靠近聚落分布。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高一第一学期巩固练习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高一第一学期巩固练习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高一第一学期巩固练习一、单选题河口海岸线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近百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辽河河口海岸线 ( )A.1909~1945年向海洋方向推进B.1945~1979年向海洋方向推进C.197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D.190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2.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可能 ( )A.导致海水倒灌B.利于港口建设C.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D.使渤海面积缩小土耳其的卡帕多基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下图)。

“蘑菇石”顶部岩石为玄武岩,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蘑菇石”按成因划分,属于①喷出岩②侵入岩③沉积岩④变质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是A.固结成岩——岩浆活动——风化、侵蚀B.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固结成岩C.地壳抬升——岩浆活动——风化、侵蚀D.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岩浆活动5.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据此回答下题。

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

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

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①坡是A.迎水坡,流速慢B.迎水坡,流速快C.背水坡,流速快D.背水坡,流速慢7.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部位是A.①坡和②坡B.③坡和④坡C.①坡和③坡D.②坡和④坡8.该沙波的移动方向是A.维持原地B.往复摆动C.向上游移动D.向下游移动“丁”罕坝是一段伸入河水(或海水)中的堤,与堤岸呈“丁”字形(如左图),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

2020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4章 第1节 巩固

2020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4章 第1节 巩固

第四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C)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侵蚀作用D.地壳运动【解析】侵蚀作用属外力作用。

2.雅鲁藏布江中游江边高出江面120米的山头表面散布着许多淡水螺壳,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分析,它们生存于约3万年前,这说明该地区(B)A.气候显著变暖B.地壳抬升剧烈C.河流下切强烈D.岩层发生褶皱【解析】由题意可知,雅鲁藏布江两边地壳抬升剧烈。

(2019·河北唐山检测)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A.海浪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解析】岩洞是受到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

4.图中由海浪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C)A.岩洞B.岩礁C.沙滩D.海岸【解析】沙滩是海浪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而岩洞、岩礁、海岸都受到海浪的侵蚀作用。

大连金石滩地质公园的地层主要由石灰岩和页岩组成,这里奇石林立,岩石形态千奇百怪。

下图为某游客拍摄的金石滩地貌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5~6题。

5.组成金石滩地质公园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C)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6.图示景观的形成过程是(A)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海浪侵蚀B.岩浆喷发—地壳抬升—风力侵蚀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冰川侵蚀D.岩浆喷发—地壳抬升—流水溶蚀【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岩石类型和地质地貌形成过程。

第5题,由题干可知大连金石滩地质公园的地层主要由石灰岩和页岩组成,石灰岩和页岩从成因上属于沉积岩。

故选C。

第6题,结合上题可知,图示景观首先经历了沉积作用,形成了石灰岩、页岩等沉积岩;然后经历地壳抬升作用,岩层隆起;由于该地区位于沿海,沿岸岩石长期受海浪侵蚀,最后形成了岩石形态千奇百怪的地貌景观。

故选A。

“雅丹”原是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峭的土丘。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过程。
水平 3:能够对比分析不同地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
区喀斯特地貌的异同,能够分 地区地貌的表现形式 析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差异。 及特征。
水平 4:能够评价不同地貌对 地理实践力:实地考
人类活动的影响,评价人类活 察地貌,分析典型地
动对地貌的影响。
貌的形成和变化。
一 喀斯特地貌 1.概念 组成地壳的 01 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虚线圈内最典型的河流地貌是( )
A.大峡谷
B.三角洲
C.河谷平原
D.冲积平原
(2)西藏自治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
A.山麓冲积扇
B.河谷平原
C.冲积平原
D.高山地区
[科学思维] 河流地貌的分析思路
地貌 类型
类题透析 河流上游地区,流水侵蚀 01
强烈,多 02 峡谷。
1.上游与下游河谷形态的差异
河段 上游
河床特征 河床 01 深而窄,多 V 形河谷
下游 河床宽而浅,多 04 槽形河谷
成因 流水侵蚀作用 02 强,03 堆积作用弱
流水 05 侵蚀作用弱,堆积作用 06 强
2.河流堆积地貌
组成 07
冲积扇
冲积平原
三角洲
位置 山前 河流中下游 08 河流入海(湖)口
特征 扇状堆积体,堆积物较大 地势低平,堆积物颗粒 09 细小,适合农耕
3.观察学校旁边的河流,说明该河段河流地貌的特点及类型。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探究点
题号
喀斯特地貌
1、2、3、4、5、6、13
河流地貌
7、8、9、10、11、12、14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巩固提升练习: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巩固提升练习: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①为岩石圈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C.③为地壳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2.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上,莫霍界面以下,故只有B正确。

第2题,据图可知,①和②没有交集,②和③有交集,③包含①,故丁符合。

答案1.B 2.D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专家测量,我国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热能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热能也有2亿千瓦。

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完成3~4题。

3.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A.软流层B.地幔C.地壳D.地核4.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D.地球内部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分布在地表数百米内,远远小于地壳厚度,故浅层地能存在于地壳中。

第4题,浅层地能是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它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球内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一般温度恒定。

4.A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横波在②传播速度比③快C.②是软流层D.①和②属于地壳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是()A.莫霍界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D.内外核之间5题,地壳是莫霍界面以外的固体外壳。

由图中看,①和②属于地壳。

第6题,在地下约,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叫古登堡界面。

6.C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上的PloskyTolbachik火山爆发,火山灰云有10千米高,并散布到了太平洋的上空。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提升训练:第四章 水的运动 测评 Word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提升训练:第四章 水的运动 测评 Word

第四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北半球某水文站某年实测流量和降水量图,完成第1~2题。

1.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2.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A.东北平原B.浙江南部山区C.新疆塔里木河上游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河流流量与降水量多少呈正相关,且四季均有一定流量,由此可知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第2题,从降水量多少和流量多少可知,该地应位于浙江南部山区。

答案1.A 2.B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河流()A.有两个汛期,分别为雨水补给和冰川融水补给形成B.7、8月汛期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D.4月份的汛期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4.该河流最有可能是()A.珠江B.塔里木河C.淮河D.松花江,其中在7、8月和4月分别形成了两个汛期,可知此河流补给形式为雨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4.D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据此完成第5~6题。

5.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地下水B.雨水C.冰川融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6.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5题,地下水一般全年都补给,A项错误;由材料“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可知,雨水补给主要在夏季,不在春季,B项错误;内蒙古自治区冰川较少,冰川融水较少,C项错误;该地虽然降水集中在夏季,但冬季也有一定降雪,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D项正确。

第6题,伏汛即夏汛,锡林河主要流经内蒙古东部,冻土融化从春季开始,若冻土融化、下渗量大,则春季也不易形成春汛,A 项错误;生活用水量随季节变化不大,不会在夏季有明显影响,B项错误;该地植被主要为草原,达不到植被繁茂的状态,蒸腾量有限,C项错误;该地为主要的牧区,部分地区发展种植业,夏季农业)用水量较大,D项正确。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水循环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数码所示的水循环环节中,可以用来代表夏季风所起作用的是( )A.①B.②C.③D.④2.跨流域调水所影响的主要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图中数码标注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各个数码代表的含义分别是:①降水,②地表径流,③水汽蒸发,④水汽输送。

其中的水汽输送主要通过夏季风来完成,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是地表径流,如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

2.B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B.地表径流C.水汽蒸发D.水汽输送4.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A.补充城市地下水B.减缓城市内涝C.缓解城市缺水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雨水被收集到蓄水池中存储起来,使降雨时的地表径流减少,因而该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了地表径流,并有利于减缓城市内涝。

4.B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广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湖泊旁有高大沙山,沙山与湖泊共存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巴丹吉林沙漠也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

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

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据此完成第5~6题。

5.湖泊群的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河流水D.地下水6.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生态移民②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③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④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⑤从黑河跨流域调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5题,根据材料,湖泊群的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因此其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地下水,D项对。

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河流水的季节变化大,不稳定,A、B、C三项错。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精练:第四章第一节课时3洪涝灾害防治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精练:第四章第一节课时3洪涝灾害防治

第一节水循环课时3 洪涝灾害防治基/础/达/标(限时5分钟)读下图,完成1~2题。

1. 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A. 川江河段B. 长江下游河段C. 荆江河段D. 金沙江河段2. 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大;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A. ①③B. ②③C. ③④D. ②④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3~5题。

3. 1950~1990年间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次是()A. 1954年、1999年B. 1989年、1999年C. 1954年、1983年D. 1967年、1971年4. 这两次水灾都是()A. 集中性暴雨所致B. 下游排水不畅所致C. 上游水土流失所致D. 中游围湖造田所致5. 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②围湖造田;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④位于季风气候区;⑤东部临海A. ①②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④⑤素/养/提/升(限时10分钟)2017年全国有5 515万人因洪涝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 143亿元。

下图为“中国洪水频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 下列中国洪水频度空间分布与原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河流中下游高——冬季降水强度大B. 东部较西部高——受夏季风影响大C. 北方较南方高——降水时间长D. 平原较山区高——排水速度快7. 为减轻洪灾造成的损失,可采取的工程措施是()A. 修建水库B. 植树种草C. 修筑梯田D. 平整土地8. 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

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提升练习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提升练习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提升练习一、单选题2019年,亚马孙森林火灾频发,截至8月初,有1330平方英里的雨林消失。

完成下面小题。

1.亚马孙森林面积减少后,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A.④增加B.②增加C.③减少D.①增多2.亚马孙森林火灾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增强B.大气逆辐射增强C.地面辐射不变D.大气反射减弱上海市打造“雨水银行”,让“天落水”循环使用。

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水汽输送B.降水C.植物蒸腾D.下渗4.建设“雨水银行”,可以()①减少城市内涝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③提高江河水位④加剧热岛效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7年12月6日,为恢复原生态环境,洞庭湖自然保护核心区最后一棵欧美黑杨被砍伐清理。

源自欧美的黑杨,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适合生长在河岸、河滩区域,自从欧美黑杨被引入洞庭湖地区栽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张,极大地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绿色荒漠”景象,同时降低了湿地的行洪能力。

结合“洞庭湖示意图”,以下对洞庭湖的湖水面积变化推断正确的是()A.每年6月至9月份都是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B.洞庭湖西北部坡度比较陡使得湖水面积变化大C.6月份洞庭湖面积大主要原因是台风带来丰富降水D.7~9月份湖水面积小与流域内伏旱天气有关屋顶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图为“某城市屋顶花园景观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6.屋顶绿化的意义有①改变水循环的类型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③减少降水,缓解内涝④净化空气,减少噪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屋顶绿化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是A.增强太阳辐射B.增强大气反射C.减弱地面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永暑岛,原名永暑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个环形珊瑚岛。

通过填海造陆,永暑岛已成为中国实际控制的最大南沙岛屿。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堂速练:第四章第一节课时3 洪涝灾害防治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堂速练:第四章第一节课时3 洪涝灾害防治含解析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祝:学子考试顺利,学业有成第一节课时3洪涝灾害防治知/识/清/单1. 洪涝灾害包括___________灾害和___________灾害。

2. 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或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___________,水位急剧___________,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3. 雨涝灾害是指由于___________、暴雨或___________等使___________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

4. 利用___________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御洪涝灾害。

5. 防御洪涝灾害,需要___________措施与___________措施相结合。

工程措施有修筑___________,整治河道,修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非工程措施主要是加强___________的建设管制、建立________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6. 洪涝灾害自救措施(1)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___________,防止触电伤人。

向山坡、高地、避洪台等就近迅速转移,或者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等高的地方暂避;如水位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_________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子逃生;即使会游泳,也要尽量避免下水,以免碰到暗流和旋涡。

(2)地处低洼地带的居民要求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门槛,设置_________,以防止洪水进屋。

(3)当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_________,防止触电。

课/时/速/练(限时7分钟)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训练:第四章 第一节 水循环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训练:第四章 第一节 水循环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下图为东亚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表示水循环环节。

读图,完成1~4题。

1.①②③⑥环节依次表示()A.蒸发、降水、地下径流、水汽输送B.蒸腾、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C.蒸腾、降水、地下径流、水汽输送D.蒸发、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2.⑥环节水量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增加④环节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机井B.修建水窖C.植树造林D.跨流域调水4.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①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③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④塑造地表形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1.D 2.B 3.C 4.B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⑤⑥环节依次表示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水汽输送。

第2题,东亚地区夏季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向陆地输送的水汽最多。

第3题,水窖主要是为了储水,防止水分下渗;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能增加水分下渗。

第4题,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塑造地表形态。

5.下列地理现象中,仅属于陆地内循环的是()①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冬季和春季的凌汛②夏季,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形成丰水期③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引冰川积雪融水灌溉农田④所有流经热带沙漠地区的河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黄河属外流河,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属内流河,不注入海洋,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坎儿井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也不注入海洋,也只参与陆地内循环;并不是所有流经热带沙漠地区的河流都不注入海洋(如尼罗河),也就不一定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读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完成6~8题。

6.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7.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8.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能会导致()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答案:6.C7.B8.D解析:第6题,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B的地貌名称是()A.冲积扇B.河口三角洲C.山脊D.悬崖2.图中河流沉积物从B到A堆积的情况是()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B.由B到A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砾石C.由B到A依次是砾石、黏土、粉砂、粗砂D.由B到A依次是砾石、砂、粉砂、黏土3.图中C河段河谷形态及所受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V”形谷、流水侵蚀B.“V”形谷、流水堆积形谷、流水搬运D.“U”形谷、冰川侵蚀1题,图中B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泥沙堆积,易形成冲积扇。

第2题,图中河流从B到A受到流水的堆积作用,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因此由B到A 依次是颗粒由大到小的砾石、砂、粉砂、黏土。

第3题,图中C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游,受下蚀作用,河谷呈“V”形。

2.D3.A河迹湖又称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

下图①②③④示意某河迹湖的形成过程。

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河迹湖的演变顺序是①③④②B.a处的堆积作用明显,b处侵蚀作用明显C.该河迹湖肯定位于平原地区D.河流的流向是自c向d5.该河迹湖的作用可能有()A.阻滞河流泄洪B.适合渔业生产D.扩大灌溉范围4题,牛轭湖形成就是因河道不断弯曲,当河曲越来越弯,水量增加时河流便截弯取直,河流从截弯取直处流动,原有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故A正确;牛轭湖形成初期,河流沿河曲摆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图中a 处是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b处是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故B错;牛轭湖多发生在地势平坦地区,受侵蚀和堆积作用影响,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也有河迹湖分布,所以不一定都在平原地区,故C错;本题没有说明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如果是北半球,右岸侵蚀严重,河流流向就有可能是自d向c,D错。

第5题,湖泊可以调蓄洪水,A错;本题虽未说明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如果是淡水湖就适合渔业生产,B正确;河流截弯取直后,船只从直的河道航行,缩短了河流航运里程,C错;扩大灌溉范围一般与修建水利工程有关,图中并没有说明,故D 错。

5.B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千米。

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6~7题。

龙里高山草原地貌特征示意图6.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7.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岩浆岩、风力侵蚀B.岩浆岩、流水堆积C.沉积岩、冰川侵蚀6题,图示反映的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大多分布于我国的云贵高原。

第7题,喀斯特地貌主要由于石灰岩经长期的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7.D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8题。

8.下列为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D.④①③②,该洼坑是由于落水洞顶部不断被溶蚀,最终塌陷而成。

因此推断其形成的地质过程为②①④③,故选B。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喀斯特溶洞是石灰岩长期受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溶洞内有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石幔,其化学反应过程是CaCO3+H2O+CO2=Ca(HCO3)2(注:可逆反应)。

近年来,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工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示意图。

(1)简述石钟乳的形成过程。

(2)指出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3)推测溶洞中地下河水位下降可能的原因。

,对此请提出建议。

(1)题,石钟乳的形成过程,需要从含有丰富碳酸氢钙的地下水、生成碳酸钙沉淀等方面回答。

第(2)题,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需要从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游客的呼吸等方面回答。

第(3)题,溶洞中地下河水位下降可能的原因,需要从地下水开采增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降水减少等方面回答。

第(4)题,针对部分喀斯特地貌区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缺水问题提出建议可从开源、节流等方面回答。

含有丰富碳酸氢钙的地下水,经溶蚀作用,(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减小,水中二氧化碳逸出,)生成碳酸钙淀积在溶洞顶部,形成石钟乳。

(2)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游客的呼吸;地下河(水)中碳酸氢钙经化学反应后释放;洞外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洞内。

(3)地下水开采增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由于工矿城市的建设,下渗减少;降水减少;地下河下切侵蚀作用增强。

(4)跨流域调水;合理开采地下水;人工增雨;修建水库。

素养提升在喀斯特地貌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

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1~2题。

1.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A.石灰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2.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D.海浪堆积1题,在喀斯特地貌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

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是石灰岩,按成因属于沉积岩。

第2题,石灰岩在常温下与水汽、二氧化碳反应,形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到另一地点,又可能形成碳酸钙沉淀,形成“钙华梯田”景观,所以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

2.B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4.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3题,堆积性游荡河道,必须要具备含沙量大、冲淤变化显著等特点。

含沙量大为淤积提供了基础条件,流量季节变化大为冲淤的季节变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只有冲淤不断变化,才能导致河道的游荡(改道),因此D正确。

第4题,若河流处于深、窄的地形中,且两岸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则河道游荡范围会受到限制,反之河道游荡范围会扩大,因此C正确。

河水流量和支流汇入在不同河段差别不大,因此可以排除其他选项。

第5题,主汛期,流量和含沙量较大的渭河汇入黄河小北干流的下游,会导致下游水位抬高,进而导致黄河小北干流上游河段落差减小,流水受阻(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水位会抬升,泥沙淤积增强。

4.C5.C下图为废黄河三角洲演变模式图,完成6~7题。

6.甲、乙、丙三处土层形成由先到后的顺序是()A.甲、丙、乙B.乙、甲、丙C.甲、乙、丙D.丙、乙、甲7.与b时期三角洲快速发展无关的因素为()A.水下坡度平缓B.海水顶托C.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见效6题,此处位于废黄河三角洲附近,由于流水堆积作用而形成。

越往下堆积时间越早,故丙最先形成,之后乙、甲依次形成。

故选D。

第7题,b时期三角洲快速发展的原因是,黄河在此入海,从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在此堆积。

图中可见此处水下坡度平缓,进一步促进了泥沙的堆积,再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和渤海湾较弱的潮流作用,导致泥沙堆积体被侵蚀较少,因此发展很快。

当时为1128年至1855年,此时间段内我国没有进行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故选C。

7.C8.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2)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原因。

,为何地表易缺水?(1)题,从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2)(3)题,植被覆盖率高,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地下水增加。

坡度小,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强;坡度大,下渗量少,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弱。

第(4)题,从气候、生物、水文条件等方面分析。

降水量大、降水时间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溶蚀率大;气温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加快石灰岩的溶蚀。

(2)如图:(3)植被覆盖率高,会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从而促进了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呈“漏斗”形,落水洞和裂隙发育,促使地表水下渗严重,造成地表缺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