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571说明书

合集下载

爱华COD说明书

爱华COD说明书
2.描述..................................................................................................................................................................................11 2.1 部件 / 备件单...........................................................................................................................................................11 2.2 工作特性.................................................................................................................................................................12 2.3 仪器规格.................................................................................................................................................................12 2.4 电路连接.................................................................................................................................................................14 2.5 存储要求.................................................................................................................................................................14 2.5.1 说明............................................................................................................................................................14 2.5.2 湿度............................................................................................................................................................14 2.6 测量原理.................................................................................................................................................................15

理研GP-571A中文使用说明书

理研GP-571A中文使用说明书

6. 操作顺序 ……………………………………………………………………………………… 11
6.1 基本操作流程 ………………………………………………………………………………… 11
6.2 备用电源操作 …………………………………………………………………………………
12
6.3 备用电源方式/当电源打开时的功能 ………………………………………………………
第 5 页 共 24 页
面板名称
4.2 每个部件名称和功能
指示/报警单元外形和部件名称




* 通过 LED 柱状显示仪表显示气体浓度
(1)
52 点 LED 柱状显示仪表
* 在峰值保持形式时,气体浓度和超过报警点峰值 也一起显示。
* 超过测量范围时,所有 LED 灯将闪烁
显示功能/绿色灯 * 电源灯 * 故障灯
时,请用户与服务代理商联系。
(15)
DIP 开关(D,S,W)
* 是用于设定操作形式的开关。 注意:在销售前功能已经设定好,当需要有任何改变
5.2 在系统安装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8
5.3 外部信号端子 …………………………………………………………………………………
10
5.3.1 端子表 …………………………………………………………………………………
10
5.3.2 与检测头连接 …………………………………………………………………………… 11
a) 浓度显示使用 LED 柱状指示仪表,来自检测头气体浓度信号通过电子柱状图指示。 b) 报警操作:
当气体浓度值比预定值高时,报警灯闪烁,报警触点同时转换并保持该报警条件,通过 RESET 操作给一个外来信号。报警灯继续保持闪烁而报警触点转为非锁定形式。

COD快速比色测定仪使用说明书

COD快速比色测定仪使用说明书

目次一、概述 (1)二、工作原理 (1)三、技术指标 (1)四、仪器的组成 (2)五、仪器的操作要求 (4)六、仪器操作 (5)七、样品分析——快速消解比色法 (12)(一)、方法原理 (12)(二)、仪器设备 (12)(三)、试剂 (12)(四)、采样和样品 (13)(五)、标定曲线 (13)(六)、样品分析 (13)注意事项 (14)一、概述化学耗氧量(CO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量计算,用mg/L表示),是评价水体中污染物质相对含量的一项重要综合指标,也是对河流、工业污水监控以及污水处理厂排污控制的一项重要参数。

本仪器以催化快速法为基础,采用单色冷光源测量有色溶液的颜色变化,利用单片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的实验室精密分析仪器。

仪器由专用消解器和专用比色计组成,具有自动控温、计时、调零、线性回归、曲线储存和数据打印等功能。

由于测定过程使用强氧化剂,腐蚀性较强,稍有不慎对仪器和氧化剂输送系统会造成严重腐蚀,为此我们开发出独特的自动气压进样方式从而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腐蚀现象。

仪器可广泛用于环境保护、科研监测、生产监测等领域,是环境监测与控制的理想机器。

二、工作原理水中的有机物和某些还原性物质,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被氧化,Cr被还原成Cr6+,比色测定Cr3+的含量,即可推算出样品中有机物及还原性物质的含量。

三、技术指标1、温度控制范围:100℃~200℃2、控温精度:±2℃3、测量范围:5~1000mg/L(大于1000mg/L可稀释测定)4、测量误差:5~100mg/L,绝对误差≤±5%100mg/L~1000mg/L,相对误差≤±5%5、抗氯干扰:Cl-〈2000mg/L6、消解时间:10~120 min7、外形尺寸:比色计360mm×320mm×210mm8、重量:消解器10kg比色计4kg9、功耗;消解器300W(最大)比色计10W四、仪器的组成仪器主要由专用消解器和专用比色计组成。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COD-571)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COD-571)

COD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COD-571)准确称取预先在105-110℃烘干2h的基准或优级纯邻苯二甲酸氢钾(HOOCC6H4COOK)1.2754g溶于重蒸馏水,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重蒸馏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COD值为1500mg/l。

浓度为150 mg/lCOD溶液用1500 mg/l稀释10倍而得。

专用氧化剂A和B的配制方法专用氧化剂A:准确称取预先经120℃烘干2小时在干燥器内冷至室温的基准重铬酸钾(K2Cr2K7)2.6480g。

溶于80毫升含硫酸的重蒸馏水(50毫升重蒸馏水中加入30毫升98%浓硫酸)中,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不足部分用蒸馏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为0.09mol/l重铬酸钾溶液。

此0.09mol/l重铬酸钾溶液与98%浓硫酸(溶有1%硫酸银)按体积比1:2稀释成(测量0-1500 mg/l的COD值)专用氧化剂。

100 ml+200ml+2 g0.09mol/l重铬酸钾+浓硫酸+硫酸银专用氧化剂B:准确称取预先经120℃烘干2小时在干燥器内冷至室温的基准重铬酸钾(K2Cr2K7)0.2648g。

溶于80毫升含硫酸的重蒸馏水(50毫升重蒸馏水中加入30毫升98%浓硫酸)中,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不足部分用蒸馏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为0.009mol/l重铬酸钾溶液。

此0.009mol/l重铬酸钾溶液与98%浓硫酸(溶有1%硫酸银)按体积比1:2稀释成(测量0-1500 mg/l的COD值)专用氧化剂。

100 ml+200ml+2 g0.009mol/l重铬酸钾+浓硫酸+硫酸银重蒸馏水的制备方法于蒸馏水中加入少许高锰酸钾进行重蒸馏而得。

所配标准COD和氧化剂必须用重蒸馏水或高纯水大于15M以上。

所有零点和满度标准用的COD标准溶液或被测样品。

都应加入不同的专用氧化剂。

氧化剂必须存放在深色密封容量瓶中。

仪器的检查和校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仪器开机预热1小时后,放入620mm滤光片,测量池中不放任何东西。

哈希COD使用说明书

哈希COD使用说明书

DOC023.52.03233.Jan04CODmax 化学需氧量分析仪操作手册○C HACH LANGE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致力优质水质目录第一章技术规格 (4)第二章引言 (5)2.1 系统描述 (5)2.2 应用 (6)第三章拆箱和安装 (7)3.1 拆箱和安装…………………………………………………………………………‥ 73.1.1安装位置要求…………………………………………………………‥•‥‥ 73.2 MODBUS界面……………………………………………………………………‥•103.2.1 MODBUS协议 (11)3.2.2连接……………………………………………………………………………• 113.2.3 MODBUS网卡 (11)3.2.4输出特性表……………………………………………………………………• 12第四章校准与准备试剂…………………………………………………………………• 164.1 试剂成份 (16)4.1.1 硫酸汞溶液 (16)4.1.2 重铬酸钾溶液 (18)4.1.3 硫酸溶液 (18)4.1.4 零点标准溶液 (19)4.1.5 标准溶液 (19)4.1.5.1 标准溶液的化测试验 (19)4.2 危害信息 (20)第五章试运行分析仪 (22)5.1 拆卸安全面板 (22)5.2 安装试剂 (23)5.3 暂停操作 (25)第六章操作…………………………………………………………………………………• 266.1 基本原理 (26)6.2 测试范围 (26)6.3 测试步骤 (26)6.4 校准 (27)6.5 自动清洗 (27)6.6 手动清洗 (27)6.7 安全面板 (27)6.8 湿度传感器 (28)6.9 分析单元 (29)6.10 导管分布图…………………………………………………………………………• 306.11 样品泵操作…………………………………………………………………………• 32第七章软件菜单系统……………………………………………………………………• 327.1 主显示屏……………………………………………………………………………‥ 327.2 键盘使用……………………………………………………………………………‥ 337.2.1 图形功能 (34)7.3 菜单结构……………………………………………………………………………‥ 357.3.1 设置菜单 (35)7.3.2 信号菜单 (36)7.3.3 维修菜单 (38)测试功能菜单…………………………………………………………• 397.3.3.17.3.4 状态菜单 (40)7.4 记录COD数据 (40)第八章设备维护 (42)第九章故障维修 (47)9.1 警告 (47)9.2 错误 (47)第十章附件列表 (50)安全预防措施尤其注意所有有关危险和谨慎问题的说明。

COD自动分析仪说明书

COD自动分析仪说明书
4.2.3.1仪器的放置
仪器的尺寸为宽×高×深=550×1500×450(mm),要求仪器的左右保持≥600mm的空间,前面保持≥1000mm的空间.。
通常安装仪器的工作站如下图所示:
图4.3工作站安装(建议)平面示意图
4.2.3.2泵的选择、管路的布置及安装
4.2.3.2.1泵的选择
从采样点给仪器输送水样的水泵,其功率应使被测水体输送到仪器处的流量不小于50升/分钟,不大于200升/分钟为宜。通常采样点与仪器的距离小于20米时,选用350W的潜水泵。当采样点与仪器的距离大于20米时,应选用550-750W的潜水泵,另还应根据水样的腐蚀性考虑是否选用耐腐蚀泵。
4.2.2.1电源供给
单相交流电:电源电压:220V±15%AC,电源频率:50Hz±5%,电源功率:2000w以上(本设备不含水泵的功率约350W,电源配给总功率≈所有监测设备功率之和+所有外接潜水泵功率之和+空调功率+至少20%余量),应有良好接地。至少配有5只三眼插座和2只二眼插座,固定在1.2米高处,或配有二只多功能电源插板,可以扩接水泵、电脑等用电设备。
第四章
产品在出厂前已进行了严格的检定,在拆箱时请彻底检查运输集装箱和分析仪,以防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损坏或部件松动,仔细记录设备的所有情况,必要时联系供应商妥善解决。
4.2
4.2.1监测子站房建设
监测子站房应尽量选择建在靠近样品源(排放口或渠道)的位置以减少分析延时。
监测子站房面积宜大于10m2。仪器放置的地面应铺地砖,要求地面平整和水平,耐腐蚀、无震动。仪器地面应高于取样口地面300mm以上,以保证所布管道中间不得有凸起或凹下。
采用Panasonic进口PLC等控制元器件,减少了环境干扰和设备故障。

哈希COD使用手册

哈希COD使用手册
DOC026.80.03233. Nov08
CODmax 化学需氧量分析仪
操作手册 第二版
Hach 公司,2007-2008。版权所有。中国印刷。
目录
第一章 技术参数................................................................................................................................................5 1.1 尺寸..................................................................................................................................................................6
第二章 概述.........................................................................................................................................................7 2.1 安全信息........................................................................................................................................................7 2.1.1 危险信息的使用.....................................................................................................................................7 2.1.2 防护型标签...............................................................................................................................................7 2.1.3 操作机构的任务和责任.......................................................................................................................8 2.1.4 正确使用...................................................................................................................................................8 2.1.4.1 不正确使用.............................................................................................................................................8 2.2 运输范围........................................................................................................................................................9 2.3 电击和燃烧的防护措施...........................................................................................................................9 2.4 化学品防护措施..........................................................................................................................................9 2.5 系统描述......................................................................................................................................................10 2.6 基本原理.......................................................................................................................................................11 2.7 检测范围.......................................................................................................................................................11 2.8 测量步骤.................................................................................................................................9 应用................................................................................................................................................................11 2.10 分析单元......................................................................................................................................................12 2.11 管路布局图..................................................................................................................................................13 2.12 采样泵的运行.............................................................................................................................................13

iPACS-5711线路保护测控装置技术说明书

iPACS-5711线路保护测控装置技术说明书
1.1. 应用范围................................................................................................................................................1
3.3. 过流保护.........................................................................................................6
1.2. 保护配置和功能....................................................................................................................................1 1.2.1. 保护配置 ............................................................................................................................................. 1 1.2.2. 测控功能 ............................................................................................................................................. 1 1.2.3. 保护信息功能 ..................................................................................................................................... 1

水质指标监测指导手册范本

水质指标监测指导手册范本

水质指标监测指导手册COD-571-1型消解装置(2002)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一、5B-1(C)型 COD快速测定仪准备工作 :1.M试剂的制备:称取2.6g固体试剂M和11.5g硫酸银(AR)于1000ml棕色小口瓶中,加入1000ml硫酸(AR,比重为1.84),过夜或微热即可溶解;使用时摇匀(AR—即分析纯试剂)注意:M试剂为强腐蚀性液体,应小心操作!如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

2.K试剂的准备:称取8.7g固体试剂K于100ml烧杯中,再加入90ml蒸馏水,在不断搅拌下加入6ml硫酸直至溶解,如难溶,可稍加热,最后用蒸馏水稀释到100ml。

3.将配好的M试剂移入5ml磨口移夜器中备用,移液器定位在4.8ml处。

此溶液的有效期为3个月。

4.检测恒温器指示实际温度在165±1.5℃时,即可进行试验。

5.反应管的清洗及干燥:反应管第一次使用时,应先用洗液处理,然后用自来水,蒸馏水冲洗,烘干后备用。

6 移液器为半自动加液器,使用时,应将管中的气泡除去,方法是使管稍加倾斜,气泡即可赶出,用固定螺丝使定位到一定的位置。

定量器的定位与移液器的定位的方法类同(K试剂使用的定量器,时间长不用,容易粘住,所以,每天用后应用水冲洗,并将水排净)。

测定步骤:7.用5ml刻度移液管准确量取 2.5ml试样于反应器中,加入试剂K0.7ml,然后缓慢加入4.8ml试剂M(应先慢后快,一般在10秒钟左右完成,加入过快会使溶液不匀,形成上层色深、下层色浅,若出此现象应重做。

一般靠加液器注入液自身重量自由落下,洽使溶液混匀,若不均可稍加摇动),加完后溶液上下应当颜色均匀。

二是检查炉温是否过高)。

8.当讯响器呼叫时,取出反应管,放置空气冷却器试管孔内,按下“2分”键。

9.当讯响器再呼叫时,小心向反应管加入2.5ml蒸馏水,再放入冷水孔内,按下“2分”键(当室温较高时,可延长至4分钟)。

10.当讯响器再呼叫时,取出反应管,将反应液倒入光径30mm比色皿中。

哈希COD使用说明书

哈希COD使用说明书

CODmax化学需氧量分解仪操作学习学习手册致力优异水质○CHACHLANGE2004.Allrightsreserved.第一章技术规格⋯⋯⋯⋯⋯⋯⋯⋯⋯⋯⋯⋯⋯⋯⋯⋯⋯⋯⋯⋯⋯⋯⋯⋯⋯⋯⋯⋯⋯4第二章叙言⋯⋯⋯⋯⋯⋯⋯⋯⋯⋯⋯⋯⋯⋯⋯⋯⋯⋯⋯⋯⋯⋯⋯⋯⋯⋯⋯⋯⋯⋯⋯52.1系描绘⋯⋯⋯⋯⋯⋯⋯⋯⋯⋯⋯⋯⋯⋯⋯⋯⋯⋯⋯⋯⋯⋯⋯⋯⋯⋯⋯⋯⋯⋯52.2用⋯⋯⋯⋯⋯⋯⋯⋯⋯⋯⋯⋯⋯⋯⋯⋯⋯⋯⋯⋯⋯⋯⋯⋯⋯⋯⋯⋯⋯⋯⋯⋯6第三章拆箱和安装⋯⋯⋯⋯⋯⋯⋯⋯⋯⋯⋯⋯⋯⋯⋯⋯⋯⋯⋯⋯⋯⋯⋯⋯⋯⋯⋯⋯73.1拆箱和安装⋯⋯⋯⋯⋯⋯⋯⋯⋯⋯⋯⋯⋯⋯⋯⋯⋯⋯⋯⋯⋯⋯⋯⋯⋯⋯⋯⋯‥7安装地点要求⋯⋯⋯⋯⋯⋯⋯⋯⋯⋯⋯⋯⋯⋯⋯⋯⋯⋯⋯⋯⋯⋯‥?7‥‥3.2MODBUS界面⋯⋯⋯⋯⋯⋯⋯⋯⋯⋯⋯⋯⋯⋯⋯⋯⋯⋯⋯⋯⋯⋯⋯⋯⋯⋯‥? 10MODBUS⋯⋯⋯⋯⋯⋯⋯⋯⋯⋯⋯⋯⋯⋯⋯⋯⋯⋯⋯⋯⋯⋯⋯⋯⋯1 1接⋯⋯⋯⋯⋯⋯⋯⋯⋯⋯⋯⋯⋯⋯⋯⋯⋯⋯⋯⋯⋯⋯⋯⋯⋯⋯⋯⋯⋯11?MODBUS网卡⋯⋯⋯⋯⋯⋯⋯⋯⋯⋯⋯⋯⋯⋯⋯⋯⋯⋯⋯⋯⋯⋯⋯⋯⋯11出特点表⋯⋯⋯⋯⋯⋯⋯⋯⋯⋯⋯⋯⋯⋯⋯⋯⋯⋯⋯⋯⋯⋯⋯⋯⋯⋯12?第四章校准与准备试剂⋯⋯⋯⋯⋯⋯⋯⋯⋯⋯⋯⋯⋯⋯⋯⋯⋯⋯⋯⋯⋯⋯⋯⋯⋯?164.1成份⋯⋯⋯⋯⋯⋯⋯⋯⋯⋯⋯⋯⋯⋯⋯⋯⋯⋯⋯⋯⋯⋯⋯⋯⋯⋯⋯⋯⋯⋯16硫酸汞溶液⋯⋯⋯⋯⋯⋯⋯⋯⋯⋯⋯⋯⋯⋯⋯⋯⋯⋯⋯⋯⋯⋯⋯⋯⋯⋯16重酸溶液⋯⋯⋯⋯⋯⋯⋯⋯⋯⋯⋯⋯⋯⋯⋯⋯⋯⋯⋯⋯⋯⋯⋯⋯⋯18硫酸溶液⋯⋯⋯⋯⋯⋯⋯⋯⋯⋯⋯⋯⋯⋯⋯⋯⋯⋯⋯⋯⋯⋯⋯⋯⋯⋯⋯18零点准溶液⋯⋯⋯⋯⋯⋯⋯⋯⋯⋯⋯⋯⋯⋯⋯⋯⋯⋯⋯⋯⋯⋯⋯⋯⋯19准溶液⋯⋯⋯⋯⋯⋯⋯⋯⋯⋯⋯⋯⋯⋯⋯⋯⋯⋯⋯⋯⋯⋯⋯⋯⋯⋯⋯19准溶液的化⋯⋯⋯⋯⋯⋯⋯⋯⋯⋯⋯⋯⋯⋯⋯⋯⋯⋯⋯19 4.2伤害信息⋯⋯⋯⋯⋯⋯⋯⋯⋯⋯⋯⋯⋯⋯⋯⋯⋯⋯⋯⋯⋯⋯⋯⋯⋯⋯⋯⋯⋯⋯20第五章试运转分解仪⋯⋯⋯⋯⋯⋯⋯⋯⋯⋯⋯⋯⋯⋯⋯⋯⋯⋯⋯⋯⋯⋯⋯⋯⋯⋯⋯225.1撤掉安全面板⋯⋯⋯⋯⋯⋯⋯⋯⋯⋯⋯⋯⋯⋯⋯⋯⋯⋯⋯⋯⋯⋯⋯⋯⋯⋯⋯⋯225.2安装⋯⋯⋯⋯⋯⋯⋯⋯⋯⋯⋯⋯⋯⋯⋯⋯⋯⋯⋯⋯⋯⋯⋯⋯⋯⋯⋯⋯⋯⋯235.3停操作⋯⋯⋯⋯⋯⋯⋯⋯⋯⋯⋯⋯⋯⋯⋯⋯⋯⋯⋯⋯⋯⋯⋯⋯⋯⋯⋯⋯⋯⋯25第六章操作⋯⋯⋯⋯⋯⋯⋯⋯⋯⋯⋯⋯⋯⋯⋯⋯⋯⋯⋯⋯⋯⋯⋯⋯⋯⋯⋯⋯⋯⋯⋯?26 6.1基根源理⋯⋯⋯⋯⋯⋯⋯⋯⋯⋯⋯⋯⋯⋯⋯⋯⋯⋯⋯⋯⋯⋯⋯⋯⋯⋯⋯⋯⋯⋯266.2范⋯⋯⋯⋯⋯⋯⋯⋯⋯⋯⋯⋯⋯⋯⋯⋯⋯⋯⋯⋯⋯⋯⋯⋯⋯⋯⋯⋯⋯⋯26第1页6.3步⋯⋯⋯⋯⋯⋯⋯⋯⋯⋯⋯⋯⋯⋯⋯⋯⋯⋯⋯⋯⋯⋯⋯⋯⋯⋯⋯⋯⋯⋯266.4校准⋯⋯⋯⋯⋯⋯⋯⋯⋯⋯⋯⋯⋯⋯⋯⋯⋯⋯⋯⋯⋯⋯⋯⋯⋯⋯⋯⋯⋯⋯⋯⋯276.5自荡涤⋯⋯⋯⋯⋯⋯⋯⋯⋯⋯⋯⋯⋯⋯⋯⋯⋯⋯⋯⋯⋯⋯⋯⋯⋯⋯⋯⋯⋯⋯276.6手荡涤⋯⋯⋯⋯⋯⋯⋯⋯⋯⋯⋯⋯⋯⋯⋯⋯⋯⋯⋯⋯⋯⋯⋯⋯⋯⋯⋯⋯⋯⋯276.7安全面板⋯⋯⋯⋯⋯⋯⋯⋯⋯⋯⋯⋯⋯⋯⋯⋯⋯⋯⋯⋯⋯⋯⋯⋯⋯⋯⋯⋯⋯⋯276.8湿度感器⋯⋯⋯⋯⋯⋯⋯⋯⋯⋯⋯⋯⋯⋯⋯⋯⋯⋯⋯⋯⋯⋯⋯⋯⋯⋯⋯⋯⋯286.9分解元⋯⋯⋯⋯⋯⋯⋯⋯⋯⋯⋯⋯⋯⋯⋯⋯⋯⋯⋯⋯⋯⋯⋯⋯⋯⋯⋯⋯⋯⋯296.10管散布⋯⋯⋯⋯⋯⋯⋯⋯⋯⋯⋯⋯⋯⋯⋯⋯⋯⋯⋯⋯⋯⋯⋯⋯⋯⋯⋯⋯30?6.11品操作⋯⋯⋯⋯⋯⋯⋯⋯⋯⋯⋯⋯⋯⋯⋯⋯⋯⋯⋯⋯⋯⋯⋯⋯⋯⋯⋯⋯32?第七章软件菜单体系⋯⋯⋯⋯⋯⋯⋯⋯⋯⋯⋯⋯⋯⋯⋯⋯⋯⋯⋯⋯⋯⋯⋯⋯⋯⋯?327.1主示屏⋯⋯⋯⋯⋯⋯⋯⋯⋯⋯⋯⋯⋯⋯⋯⋯⋯⋯⋯⋯⋯⋯⋯⋯⋯⋯⋯⋯⋯‥32 7.2使用⋯⋯⋯⋯⋯⋯⋯⋯⋯⋯⋯⋯⋯⋯⋯⋯⋯⋯⋯⋯⋯⋯⋯⋯⋯⋯⋯⋯⋯‥33形功能⋯⋯⋯⋯⋯⋯⋯⋯⋯⋯⋯⋯⋯⋯⋯⋯⋯⋯⋯⋯⋯⋯⋯⋯⋯⋯⋯34 7.3菜构⋯⋯⋯⋯⋯⋯⋯⋯⋯⋯⋯⋯⋯⋯⋯⋯⋯⋯⋯⋯⋯⋯⋯⋯⋯⋯⋯⋯⋯‥35置菜⋯⋯⋯⋯⋯⋯⋯⋯⋯⋯⋯⋯⋯⋯⋯⋯⋯⋯⋯⋯⋯⋯⋯⋯⋯⋯⋯35信号菜⋯⋯⋯⋯⋯⋯⋯⋯⋯⋯⋯⋯⋯⋯⋯⋯⋯⋯⋯⋯⋯⋯⋯⋯⋯⋯⋯36修菜⋯⋯⋯⋯⋯⋯⋯⋯⋯⋯⋯⋯⋯⋯⋯⋯⋯⋯⋯⋯⋯⋯⋯⋯⋯⋯⋯38功能菜⋯⋯⋯⋯⋯⋯⋯⋯⋯⋯⋯⋯⋯⋯⋯⋯⋯⋯⋯⋯⋯⋯39?状菜⋯⋯⋯⋯⋯⋯⋯⋯⋯⋯⋯⋯⋯⋯⋯⋯⋯⋯⋯⋯⋯⋯⋯⋯⋯⋯⋯40 7.4COD数据⋯⋯⋯⋯⋯⋯⋯⋯⋯⋯⋯⋯⋯⋯⋯⋯⋯⋯⋯⋯⋯⋯⋯⋯⋯⋯⋯40第八章设施爱惜⋯⋯⋯⋯⋯⋯⋯⋯⋯⋯⋯⋯⋯⋯⋯⋯⋯⋯⋯⋯⋯⋯⋯⋯⋯⋯⋯⋯⋯42第九章故障培修⋯⋯⋯⋯⋯⋯⋯⋯⋯⋯⋯⋯⋯⋯⋯⋯⋯⋯⋯⋯⋯⋯⋯⋯⋯⋯⋯⋯⋯47 9.1警告⋯⋯⋯⋯⋯⋯⋯⋯⋯⋯⋯⋯⋯⋯⋯⋯⋯⋯⋯⋯⋯⋯⋯⋯⋯⋯⋯⋯⋯⋯⋯⋯47 9.2⋯⋯⋯⋯⋯⋯⋯⋯⋯⋯⋯⋯⋯⋯⋯⋯⋯⋯⋯⋯⋯⋯⋯⋯⋯⋯⋯⋯⋯⋯⋯⋯47第十章附件列表⋯⋯⋯⋯⋯⋯⋯⋯⋯⋯⋯⋯⋯⋯⋯⋯⋯⋯⋯⋯⋯⋯⋯⋯⋯⋯⋯⋯⋯50第2页安全预防举措特别留神全体相关紧迫和慎重问题的说明。

COD中文说明书 哈希

COD中文说明书 哈希

8. 仪器外壳 9. RS232 界面 10. 液晶显示屏 11. 操作键盘 12. 仪器门 13. 试剂瓶(空)
第5页
2.2 应用
本方法适于测量化学需氧量在 10~5000mg/L 范围内的废水。含有悬浮物的水样需 均质化以后才能进行测量。此方法适用于氯化物浓度低于 5gCl-/l 的水样。
第6页
步骤。
图 4 传输接线图
第 10 页
3.2.1 MODBUS 协议
在分析仪出厂时,MODBUS 通讯协议就已经被固化在仪器的程序软件里。CODmax 分析仪内部的 MODBUS 通讯协议采用的是 RTU 工作模式。如我们的网络都采用标准 的 MODBUS 协议的 RTU 工作模式,则我们的分析仪只需要加一个网卡,便可以轻易 地与现场总线进行衔接,进行通讯和控制。
104℉); 安装地点应保持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第7页
图 2 分析仪外形尺寸
第8页
图 3 安装示意图
注意:溢流杯(3)和其它水样容器(随机水样)的液面应与内部标准液置于同一水平 面上。
1. 潜水泵 2. 手动阀 3. 溢流杯 4. 电源插座
5. 在线 COD 分析仪 6. 废液管 7. 废液容器
3.1.1 安装位置要求
此分析仪设计用于室内运行,应安装在墙上或平放在架上运 行。分析仪应安装在干燥、通风、易于进行温度控制的地方。为 了便于操作,分析仪应安装在与眼睛平行或稍高的位置。
按以下要求安装分析仪, 以优化分析仪的 COD 测试: 选择尽可能靠近样品源的位置安装分析仪,尽可能地减少分
析延迟; 分析仪应安装在距排放口较近的位置; 安装位置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 5℃~40℃范围内(41℉~
消解时间:
3、5、10、20、30、40、60、80、100或120分钟可选

API571 规范

API571 规范

API 571第一版,2003年12月炼油厂固定设备的损伤机理美国石油学会目录第1节介绍和范围(略) (147)第2节参考文献(略) (147)第3节术语和缩写的定义 (147)3.1 术语 (147)3.2 符号和缩写 (148)第4节常见损伤机理---所有工厂 (151)4.1 概要 (151)4.2 机械和冶金学上的失效 (151)4.2.1 石墨化 (151)4.2.2 软化(球化) (155)4.2.3 回火脆化 (158)4.2.4 应变老化 (161)4.2.5 885°F(475℃)脆化 (163)4.2.6 δ相脆化 (166)4.2.7 脆性断裂 (169)4.2.8 蠕变和应力开裂 (172)4.2.9 热疲劳 (176)4.2.10 短时过热-应力开裂 (180)4.2.11 蒸汽覆盖层 (183)4.2.12 不同金属焊接(DMW)开裂 (185)4.2.13 热冲击 (189)4.2.14 磨蚀/磨蚀-腐蚀 (191)4.2.15 空泡腐蚀 (195)4.2.16 机械疲劳 (198)4.2.17 振动导致的疲劳 (203)4.2.18 耐火材料破坏 (206)4.2.19 再热开裂 (208)4.3 均匀或局部的厚度损失 (211)4.3.1 电偶腐蚀 (211)4.3.2 大气腐蚀 (215)4.3.3 保温层下的腐蚀(CUI) (218)4.3.4 冷却水腐蚀 (222)4.3.5 锅炉水凝结物腐蚀 (225)4.3.6 CO2腐蚀 (227)4.3.7 烟气露点腐蚀 (231)4.3.8 微生物导致的腐蚀(MIC) (233)4.3.9 土壤腐蚀 (237)4.3.10 碱腐蚀 (240)4.3.11 脱合金 (242)4.3.12 石墨腐蚀 (246)4.4 高温腐蚀(400°F,204℃) (250)4.4.1 氧化 (250)4.4.2 硫化 (254)4.4.3 碳化 (258)4.4.4 脱碳 (261)4.4.5 金属粉化 (263)4.4.6 燃灰腐蚀 (265)4.4.7 渗氮 (270)4.5 环境腐蚀开裂 (274)4.5.1 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Cl-SCC) (274)4.5.2 腐蚀疲劳 (280)4.5.3 碱性应力腐蚀开裂(碱脆) (284)4.5.4 氨应力腐蚀开裂 (290)4.5.5 液体金属脆断(LME) (293)4.5.6 氢脆断(HE) (297)5.0 炼油厂损伤机理 (299)5.1 通则 (299)5.1.1 在厚度上的均匀或局部失重 (299)5.1.1.1 胺腐蚀 (299)5.1.1.2 硫氢化氨腐蚀(碱式酸性水) (303)5.1.1.3 氯化铵腐蚀 (307)5.1.1.4 盐酸(HCl)腐蚀 (309)5.1.1.5 高温H2/H2S腐蚀 (311)5.1.1.6 氢氟酸(HF)腐蚀 (313)5.1.1.7 环烷酸腐蚀(NAC) (316)5.1.1.8 苯酚(碳酸)腐蚀 (319)5.1.1.9 磷酸腐蚀 (320)5.1.1.10 酸性水腐蚀(酸性) (321)5.1.1.11 硫酸腐蚀 (323)5.1.2 环境辅助开裂 (325)5.1.2.1 连多硫酸应力腐蚀开裂(PASCC) (325)5.1.2.2 胺应力腐蚀开裂 (328)5.1.2.3 湿H2S损伤(鼓泡/HIC/SOHIC/SSC) (331)5.1.2.4 氢应力开裂-HF (338)5.1.2.5 碳酸盐应力腐蚀开裂 (339)5.1.3 其它机理 (341)5.1.3.1 高温氢侵蚀(HTHA) (341)5.1.3.2 钛氢化 (345)5.2 工艺流程图 (348)5.2.1 常减压装置见图5-42 (349)5.2.2 延迟焦化见图5-43 (349)5.2.3 流体催化裂化见图5-44 (349)5.2.4 FCC轻组分回收见图5-45 (349)5.2.5 催化重整-CCR 见图5-46 (349)5.2.6 催化重整-固定床见图5-47 (349)5.2.7 加氢装置-加氢精制、加氢裂化见图5-48 (349)5.2.8 硫酸烷基化装置见图5-49 (349)5.2.9 HF烷基化见图5-50 (349)5.2.10 胺处理见图5-51 (349)5.2.11 硫磺回收见图5-52 (349)5.2.12 酸性水汽提见图5-53 (349)5.2.13 异构化见图5-54 (349)5.2.14 临氢重整见图5-55 (349)附录A-技术需求A.1 介绍A.2 需求模式第1节介绍和范围(略)第2节参考文献(略)第3节术语和缩写的定义3.1 术语3.1.1 奥氏体3.1.2 奥氏体不锈钢3.1.3 碳钢3.1.4 二乙醇胺(DEA)3.1.5 双相不锈钢3.1.6 铁素体3.1.7 铁素体不锈钢3.1.8 热影响区(HAZ)3.1.9 氢致开裂(HAZ)3.1.10 低合金钢3.1.11 马氏体3.1.12 马氏体不锈钢3.1.13 甲基二乙醇胺(MDEA)3.1.14 单乙醇胺(MEA)3.1.15 镍基3.1.16 应力导致的氢致开裂(SOHIC)3.1.17 不锈钢3.2 符号和缩写3.2.1 ACFM –变换电流磁通量泄漏测试3.2.2 AE –声发射3.2.3 AET –声发射测试3.2.4 AGO –常压柴油3.2.5 AUBT –自动超声波背散射测试3.2.6 BFW –锅炉给水3.2.7 C2 –化学符号,代表乙醇或乙烯3.2.8 C3 –化学符号,代表丙醇或丙烯3.2.9 C4 –化学符号,代表丁醇或丁烯3.2.10 Cat –催化剂或催化3.2.11 CDU –原油蒸馏装置3.2.12 CH4 –甲烷3.2.13 CO –一氧化碳3.2.14 CO2 –二氧化碳3.2.15 CVN –夏式V形缺口3.2.16 CW –冷却水3.2.17 DIB –脱异丁烷塔3.2.18 DEA –二乙醇胺,由于氨装置,脱除油中的H2S和CO2。

新版COD-571重铬酸钾法操作规程

新版COD-571重铬酸钾法操作规程

化学需氧量COD操作指南(COD-571型)1.样品消解(2ml水样+3ml氧化剂)打开消解仪器电源开关设置温度165,消解12分钟2.零点和满度校正(每次测量做校正)2.1零点校正取蒸馏水2毫升于反应管中,加入0.05g硫酸汞(根据需要,如果氯含量高需要加),加入3ml专用氧化剂A,悬紧盖子,反复颠倒几次,使试剂和样品充分混合均匀。

2.2低浓度xx校正取2毫升150ml/gCOD标液于反应管中,加入0.05g硫酸汞(根据需要,如果氯含量高需要加),加入3ml专用氧化剂B,悬紧盖子,反复颠倒几次,使试剂和样品充分混合均匀。

2.3高浓度xx校正取2毫升1500ml/gCOD标液于反应管中,加入0.05g硫酸汞(根据需要,如果氯含量高需要加),加入3ml专用氧化剂A,悬紧盖子,反复颠倒几次,使试剂和样品充分混合均匀。

3.样品处理取水样2ml加入0.05g硫酸汞(根据需要,如果氯含量高需要加)+3ml氧化剂(根据水样COD浓度选取合适的氧化剂)悬紧盖子,反复颠倒几次,使试剂和样品充分混合均匀。

4.测量(1)打开测量仪器开关,预热30min(2)选取合适的浓度测量曲线(低浓度或者高浓度)。

(3)进行零点校正(将消解好的零点校正溶液倒入比色皿(样品装置比色皿的),放入仪器中,比色皿光滑面要对准有蓝光的一面),待示数稳定后按确定键。

(4)进行满度校正(低浓度用低满度校正溶液,高满度用高满度校正溶液)。

(5)测量。

(6)关机。

5.注意事项:1、测量后反应管及管盖需用蒸馏水清洗干净。

2、比色皿用蒸馏水清洗干净(不可用碱液洗涤,用干净的滤纸擦拭干净放入比色皿盒中)3、仪器预热后,选择测量状态稳定十分钟之后再进行测量。

4、测量之前需进行校正。

5、测量0-150mg/l时用专用氧化剂B;测量0-1500mg/l时用专用氧化剂A。

6、如果测量样品氯离子含量高,需要加入硫酸汞。

附:1、COD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准确称取预先在105-110℃烘干2小时的优级纯邻苯二甲酸氢甲1.2754g溶于蒸馏水,定容1000ml,此溶液COD值为1500mg/l。

COD使用说明书 (1)

COD使用说明书 (1)
8. 附录 …………………………………………………36
8-1 易损配件装配方法 ............................. 36
8-1-1 .打印纸的更换..............................................36

山东思睿环境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SR-COD-02 型 COD 在线监测仪操作手册
9. 通讯协议 ……………………………………………39

山东思睿环境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SR-COD-02 型 COD 在线监测仪操作手册
1.概 述
1-1. 一般说明
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天然水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体与大气中氧的平 衡。溶解氧的饱和含量和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力、水温有密切关系。清洁地表水溶解氧 一般接近饱和。由于藻类的生长,溶解氧可能过饱和。水体受有机、无机还原性物质污染时 溶解氧降低。当大气中的氧来不及补充时,水中溶解氧逐渐降低,以至趋近于零,此时厌氧 菌繁殖,水质恶化,导致鱼虾死亡。废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取决于废水排除前的处理工艺工程, 一般含量低,差异很大。鱼类死亡事故多是由于大量受纳污水,使水体中浩养性物质增多, 溶解氧很低,造成鱼类窒息死亡,因此溶解氧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水中 COD 含量常 以 mg/L 来表示。
2.仪器结构 ………………………………………………7
2-1. 外形示意图 ................................... 7 2-2. 分析部分元器件功能说明........................ 9 2-3. 控制部分元器件功能说明....................... 10
6-2. 仪器的例行检查 .............................. 32

哈希COD在线监测仪操作规程

哈希COD在线监测仪操作规程

电仪部内部资料哈希COD在线监测仪操作规程哈希COD在线监测仪操作规程一、设备工作原理设备工作原理:1、检测原理:水样、重铬酸钾、硫酸银溶液(催化剂)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在消解池中被加热到175℃,在此期间铬离子作为氧化剂从Cr6+价被还原成Cr3+而改变了颜色,颜色的改变度与样品中被氧化物质的含量成对应关系,仪器通过比色换算直接将样品的COD显示出来。

2.检测过程:(1)测试前仪器自动抽取新鲜的样品清洗进样管道;(2)仪器使用活塞泵进样,活塞泵不与样品、试剂直接接触;(3)试剂(硫酸汞、重铬酸钾、硫酸包括催化剂)也通过活塞泵吸入,(4)通过气泡的方式混合样品和试剂;(5)仪器关闭消解试管的两端的阀门后,加热电阻丝将样品和试剂的混合溶液迅速地加热至175℃;(6)测量系统按照仪器参数的设定值自动控制消解时间;(7)溶液冷却后,由活塞泵排出溶液。

(8)仪器按预设置的校准时间和清洗时间自动地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清洗。

(9)根据实际校准系数,微处理器单元计算出经过自动温度补偿后的COD值。

COD设备结构说明图试剂型号:LCW2401、硫酸溶液2.5升(强腐蚀);2、重铬酸钾溶液1升;3、硫酸汞溶液1升(剧毒);4、零点校准溶液0.5升;5、标准溶液0.25升V1:消解试管入口阀V2:空缺水平阀V3:样品阀V4:排放阀V5:重铬酸钾阀V6:消解阀V7:95硫酸阀V8:硫酸汞阀V9:标液阀V10:空气消解阀3.COD设定-SETTING项:(1)digest.time消解时间:30分钟;(2)Mea.intervall测量间隔时间:COD、NH3-N设定,4小时采样周期;(3)cur.range:1#COD:0~5000mg/L、2#COD:0~500mg/L、NH3-N:0~120mg/L;(4)cleaning清洗:三天一次;(5)calibration校准:自动校正周期三天一次;COD设定-SERVICE项:(1)flush冲洗:冲洗所有管路(60秒);(2)cleaning清洗:启动自动清洗,然后进行测量;(3)calibration校准:启动自动校准,然后进行测量(60分钟);(4)CONTROLUNIT控制单元:复位控制器列表,仅处理电子问题;注意:进入SERVICE项产生以下动作(轻易不要进入该项)COD测量仪立即停止测量;仪表回到初始状态,消解管释放压力,排空,冷却;存储最后一次的有效测量值;所有的输出都保持为他们的最后状态值。

XJ-Ⅲ消解装置 COD消解装置 COD、TP、TN消解仪COD-571化学需氧量分析仪 COD-5

XJ-Ⅲ消解装置 COD消解装置 COD、TP、TN消解仪COD-571化学需氧量分析仪 COD-5

XJ-Ⅲ消解装置 COD消解装置COD、TP、TN消解仪COD-571化学需氧量分析仪COD-571-1消解装置/COD消解器XJ-Ⅲ消解装置 COD消解装置 COD、TP、TN消解仪RL004965COD-571化学需氧量分析仪COD-571-1消解装置/COD消解器RL004970图片型号:RL004965 搜索:『润联网』查价格型号:RL004970搜索:『润联网』查价格XJ-Ⅲ消解装置 COD消解装置 COD、TP、TN消解仪RL004965COD-571化学需氧量分析仪COD-571-1消解装置/COD消解器RL004970内容型号:RL004965适用范围及主要用途XJ-III(COD、TP、TN)消解装置可对各种地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等进行水消解测定。

广泛适用于各级环保部门,水资源管理部门及公共卫生部门对水质的鉴定与管理。

产品特点公开所用试剂剂配方,用户无须购买耗材。

微电脑控制温度和时间,准确直观,消解完成蜂鸣提示。

可消解多种物质;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等。

省时、省费用、操作简单方便,恒温精度高。

用于COD消解时---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P216推荐方法:1,密封消解,具有抗氯离子干扰的能力,能测定COD值大于50MG/L,氯离子含量高达10000MG/L的水平。

2,可测定10MG/L以下COD值。

技术参数项目XJ-III消解装置参数温度控制范围(100-165)±1℃测量范围COD:5-2500MG/LTP:0.01-0.6MG/L? TN:0.05-4MG/LCOD抗氯离子干扰能力≤10000MG/L精密度COD值在10-50MG/L时,相对标准偏差≤10℅COD值在50MG/L以上时,相对标准偏差≤5℅TP、TN能满足国家标准(GB11889-11915-89)水质词汇(第3-7部分)与分析方法的要求准确度COD值在10-50MG/L时,相对误差≤10℅COD值在50MG/L以上时,相对误差≤5℅TP、TN与标准方法比对,相关系数r﹥0.999测样数量(每炉次)6组平行样消耗功率(微波输出功率)最大1200W,平均≤300W 外型尺寸370㎜×430×㎜×170㎜型号:RL004970仪器功能1.中文菜单,LCD显示,操作简单2.采用重铬酸钾比色法3.直接读出COD结果,无需滴定等其它方法进行分析4.二点标定(零氧和满度校准)5.支持查阅、删除和打印,可接TP-16打印机,并可存储200套测量数据6.消解装置结构紧凑,密封回流消解法。

COD-571说明书

COD-571说明书
7 按“校准”键
8 放入 1500mg/LCOD 浓度的标准样品后, 待电位稳定后,按“确认”键 9 按“确认”键,仪器进行零点校准 (若仪器不需重新校准,按“取消”键, 仪器直接接入第 12 步)
10 按“校零”键
11 放入 0mg/LCOD 浓度的标准样品后, 待电位稳定后,按“确认”键 12 按“确认”键,放入各个样品的比色 皿,待稳定后,记录各测量值,测量结 束后,按“取消”键,回到开机状态。
(7)
COD-571 型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
7 使用步骤
7.1 反应管预处理
第 1 次使用反应管及管盖(管盖内已装好密封圈和隔膜,若无, 应装配好),先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并在 110℃下用烘箱烘干备用。
如发现消解试管及试管帽发现破损不得使用。 注:消解试管为易耗品,用户可与本厂联系购买!
7.2 样品准备工作
COD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附录二
专用氧化剂 A 或 B 的配制方法
附录三
重蒸馏水的制备方法
COD-571 型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
1 概述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 COD)是在一定条 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一般以氧的 量来表示(以 mg/L 计),反映了水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通常情 况下,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也是作为有机 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
准;用 150mg/L 或 1500 mg/L COD 标准溶液,作满度校准(配制 见附录一)。
5. 不同浓度的样品选用不同的专用试剂及测量方法,具体见表 1。
附注:有关氯离子干扰问题 由于水中的氯离子能被重铬酸钾氧化,并且与试剂中的硫酸银

化学需氧量分析仪

化学需氧量分析仪

专业经营各类实验仪器、科研仪器设备化学需氧量分析仪化学需氧量分析仪是实验仪器、科研仪器,本文主要介绍了欧煕科贸代理经营的化学需氧量分析仪产品相关介绍,帮助大家对化学需氧量分析仪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希望有需求的朋友,在阅读完本文之后,能够随时联系我们。

化学需氧量分析仪,测量范围为(0~1500)mg/L,稳定性±2。

技术参数1、基本误差:(0~150.0)mg/L ;±8%(读数) ±1mg/L(150~1500)mg/L ;±8%(读数)2、(读数)/15min3、(读数)4、消解温度控制误差:±5℃(在150℃以下)主要特点中文菜单显示,操作简单专业经营各类实验仪器、科研仪器设备采用重铬酸钾比色法直接读出COD结果分析成本低、减少二次污染可同时进行21个样品消解反应仪器介绍COD-571型化学需氧量分析仪是采用比色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实验室仪器。

参照了我国有关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我们专门设计了与分析仪配套的消解装置COD-571-1,可同时进行21个样品加热回流仪器,具有体积小,操作方便,节约大量水、电及试剂,减少二次污染等优点,主要适用于焦化、造纸、石化、印染、皮毛、制革、制药、试剂、食品加工等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主要优点:●准确的检测各种来源的样品中的 COD●快速实时测量 (< 5 分钟 ),克服了传统 COD 方法的时间滞后问题●绝对的 COD 测量,无须昂贵费时的定期校准●氧化性强 (3.2V),远远高于传统的重铬酸钾法 (1.6V) 和高锰酸钾法(1.9V)●不需要硫酸硝化 ( 传统方法需要浓硫酸 & 重铬酸钾, 硫酸银 ),无废液处理问题●不受氯盐干扰,无毒物二次污染,可以测定海水的 COD 值●结果可同时显示为 COD 或 BOD 值●重量轻 < 2kg,可野外便携或在线使用●高精确性 (ppb 级 )、高灵敏度 (0.2mg/L) 和高重复性 (RSD 为±3%)南京欧熙科贸有限公司专业经营各类实验仪器、科研仪器设备,代理各大国际知名品牌仪器,如日本PREDE全自动太阳光度计、天空成像仪、太阳跟踪系统、德国Lambrecht气象站、风速风向传感器、光照传感器、辐射传感器、美国RSA有氧厌氧呼吸仪/活性污泥呼吸仪/微生物降解呼吸仪/海水淡化呼吸仪、德国HS ENGINEERS电磁海流计、保加利亚milkscope牛奶分析仪、德国Avisoft Bioacoustics动物声谱分析仪、声波录制仪、西班牙Marine专业经营各类实验仪器、科研仪器设备InstrumentsMLi卫星追踪表层漂流浮标、法国THALOS渔用浮标、澳大利亚 Next Instruments 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法国GBX水分活度仪、美国FTC质构仪、美国National揉混仪/和面仪/酵母活性产气率测定仪、意大利ALVIM生物膜系统等,服务于环境,气象、交通、海洋、食品,生命科学、工业、制药以及商业实验室等众多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中的一种进行处理。方法 1:减少样品的取样量,其余用重蒸
馏水补足至 2ml。方法 2:样品预先用重蒸馏水稀释到 COD 浓度为
1500 mg/L 以下,再取样 2ml。根据稀释的倍数计算结果。
7.3 消解操作步骤
1 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 2 按“时间”键,再按“▲” 键或按“▼”键,使时间显示窗
7 按“校准”键
8 放入 1500mg/LCOD 浓度的标准样品后, 待电位稳定后,按“确认”键 9 按“确认”键,仪器进行零点校准 (若仪器不需重新校准,按“取消”键, 仪器直接接入第 12 步)
10 按“校零”键
11 放入 0mg/LCOD 浓度的标准样品后, 待电位稳定后,按“确认”键 12 按“确认”键,放入各个样品的比色 皿,待稳定后,记录各测量值,测量结 束后,按“取消”键,回到开机状态。
沪制 01040048 号 产品标准编号: Q/YXLG 120
见使用说明书进货检验要求
● COD-571 型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Shanghai Precision &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LTD
COD-571 型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
6. 周围除地磁场外无其它影响性能的电磁场干扰。
1.3 型号编制
COD - 571
设计顺序号 化学需氧量
(1)
(2)
COD-571 型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 1.4 安全
COD-571 型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 2 结构特征 2.1 仪器的外形图
警告—为防止触电,必须确保本仪器有良好的接地, 有条件的可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1. 取出干净干燥的反应管,移入 2 ml 样品,废水中含有氯离子时, 预先加入 0.05g 硫酸汞。
2. 根据不同的样品移入 3ml 不同的专用氧化剂(详见附录二)。 3. 旋紧盖子(检测管盖内的密封圈和隔膜应完好,否则更换),反复
颠倒反应管几次,使试剂和样品充分混合,待用。 4. 重复 1~3 步骤,用重蒸馏水(制备见附录三)代替样品,作零点校
2.3 仪器的后视图
COD-571 型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
3. 电源插座 220V 专用电源插座,应使用本厂配置的国际通用电源线,不可
随意更换。
2.4 仪器的侧面图
图4
图3
1. 电源开关 “I”表示开启,“O”表示关闭。
2. 保险丝 专用(0.5A,φ5×20)保险丝,调换时不可随意更换规格。 (5)
警告—本仪器使用时,加热温度为 165℃,切勿用手或身 体其他部位去触摸加热体,以免烫伤。
警告—在开启消解装置前,一定要先盖上保护罩。消解过程 中不得打开消解保护罩,以免受到伤害。
警告—消解过程中操作人员脸部不得靠近消解装置的正上方, 以免受到伤害。
警告—消解试管及试管帽发现破损不得使用 危险—专用试剂内含有浓硫酸及有害的化学物质,使用时应
(9)
COD-571 型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
声。关闭电源开关,等待约 20min,等反应管温度低于 120℃后, 取出反应管
颠倒几次,自然冷却至室温。
注:用户在使用时,如需退出消解状态,可按“终止”键。
7.4 测量准备
1. COD-571 型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开机预热 1h。 2. 把反应结束后的样品或标准样品倒入比色皿中,用镜头纸擦干
准;用 150mg/L 或 1500 mg/L COD 标准溶液,作满度校准(配制 见附录一)。
5. 不同浓度的样品选用不同的专用试剂及测量方法,具体见表 1。
附注:有关氯离子干扰问题 由于水中的氯离子能被重铬酸钾氧化,并且与试剂中的硫酸银
作用产生沉淀,影响测量结果,故在回流前必须向水样中加入硫酸 汞,使成为洛合物以消除干扰。对氯离子含量高于 2000mg/L 的样品 必须预先作定量稀释,使含量降低至 2000mg/L 以下后,再行测量。
操作 1 打开仪器的盖子,放置好 620nm 滤光 片仪器接入电网(电源应有良好的接 地),开机 2 预热 1h 后,按“载入”键,再按“确 认”键
3 按“确认”键
4 按“0”键,再按“确认”键
5 按“确认”键,稍待 6 按“确认”键,仪器进行满度校准 (若仪器不需重新校准,按“取消”键, 仪器直接接入第 9 步零点校准)
(7)
COD-571 型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
7 使用步骤
7.1 反应管预处理
第 1 次使用反应管及管盖(管盖内已装好密封圈和隔膜,若无, 应装配好),先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并在 110℃下用烘箱烘干备用。
如发现消解试管及试管帽发现破损不得使用。 注:消解试管为易耗品,用户可与本厂联系购买!
7.2 样品准备工作
仪器显示
载入 新增 删除 按确认键继续
载入 新增 删除 确认吗? NO:0 按确认键继续 NO:0 确认吗? 需校准吗?
放入校准标样后 按校准键!
标样毫伏值为: ×××.×mV
按确认键继续
需校零吗?
放入校零标样后 按校零键!
标样毫伏值为: ×××.×mV
按确认键继续 放入样品后 按确认键开始测量 样品浓度值为:
3 按“确认”键
4 按“1”键,再按“确认”键
5 按“确认”键,稍待 6 按“确认”键,仪器进行满度校准 (若仪器不需重新校准,按“取消”键,仪器直 接接入第 9 步零点校正)
7 按“校准”键
8 放入 150mg/LCOD 浓度的标准样品后,待电位 稳定后,按“确认”键 9 按“确认”键,仪器进行零点校准 (若仪器不需重新校准,按“取消”键,仪器直 接接入第 12 步)
(8)
COD-571 型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
表1
样品浓度值 专用试剂 满度校准 测量滤光 仪器模式
mg/L
浓度值

NO.
mg/L
nm
0~150
B
150
420
1
150~1500
A
1500
620
0
1500 以上
A
1500
620
0
注意:对 COD 浓度为 1500 mg/L 以上的样品,应预先采取以下
1.1 仪器的主要特点
1. 采用单片机技术,中文菜单显示操作简单明了。 2. COD 分析仪可直接读取 COD 结果,无需滴定等其它方法进行分析。 3. 采用 PP40 打印机,可将结果打印输出。
COD-571 型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
1.2 仪器的正常工作条件
1. 环境温度:(5~35)℃; 2. 相对湿度:不大于 85%; 3. 供电电源:AC(220±22)V,频率(50±0.5)Hz; 4. 周围空气中无腐蚀性的气体存在; 5. 周围无影响性能的振动存在;
国际通用电源线
1 根 说明书
1份
合格证
1 份 装箱单
1份
附件盒一个包括以下物品:
保险丝(0.5A,φ5×20) 2 只 卤钨灯(6V 6W) 1 只
620nm 滤光片
1 片 420nm 滤光片 1 片
721 型比色皿
4只
6 安装
1. 仪器应在干燥、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应避免高温及蒸汽。 2. 仪器应放置在有足够承受力的水平面上。 3. 应确保本仪器有良好的接地,以防触电。 4. 仪器放置应平稳,使用时周围应无振动存在,否则会影响仪器测 量精度。 5. 不得在仪器周围放置汽油、酒精等易燃物品,以防发生火灾。
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通常是重铬酸钾法或高锰酸钾法。欧美多 采用重铬酸钾法,日本则广泛采用高锰酸钾法,我国根据自己的国 情规定了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
COD-571 型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是采用比色法测定化学需氧 量的实验室仪器。参照了我国有关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我们专 门设计了与分析仪配套的消解装置,可同时进行 21 个样品加热回流 仪器,具有体积小,操作方便,节约大量水、电及试剂,减少二次 污染等优点,主要适用于焦化、造纸、石化、印染、皮毛、制革、制 药、试剂、食品加工等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净比色皿四周, 试剂含浓硫酸在操作时应小心谨慎,以免灼伤身体或损坏仪器。
3. 把比色皿放入仪器进行测量,见图 5,详细操作见 7.4 或 7.5 节。
图5
(10)
COD-571 型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
7.5 低浓度 COD 的测量(0~150mg/L)COD
操作 1 打开仪器的盖子,放置好 420nm 滤光片,仪器 接入电网(电源应有良好的接地),开机 2 预热 1 小时后,按“载入”键,再按“确认”键
注:打印机只能用 PP40 打印机。
3 技术特性
4. 测量范围:(0~1500)mg/L。 5. 仪器基本误差:
(0~150)mg/L:±8%读数±1 mg/L (150~1500)mg/L:±8%读数。 6. 仪器的重复性误差:3%读数。 7. 仪器的稳定性误差:±2%(读数)/15min。
(6)
的数值为所需设 定值,并按“确认”键确认设定值。 3 按“温度”键,再按“▲” 键或按“▼”键,使温度显示窗 的数值为所需设 定值,并按“确认”键确认设定值。此时,消解装置开始加热, 当温度升至设 定值时,仪器发出“嘟、嘟”的报警声。 4 在消解孔放入所需消解的试管,盖上保护罩。按“消解”键, 仪器进入消解状 态并计时,当时间显示窗显示为零时,消解结束,仪器发出“嘟、 嘟”的报警
COD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附录二
专用氧化剂 A 或 B 的配制方法
附录三
重蒸馏水的制备方法
COD-571 型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
1 概述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 COD)是在一定条 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一般以氧的 量来表示(以 mg/L 计),反映了水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通常情 况下,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也是作为有机 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